十厄之說:中華文化的歷史浩劫
歷史上有哪些為了維護統(tǒng)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題主這個問題突然讓筆者想起了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龔自珍先生的一句話:“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雖然也用在這里,似乎并不太適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還是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總綱的。
“十厄之說”指的是中華文明史上實質(zhì)影響巨大的焚書事件。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文字的產(chǎn)生是人類由蠻荒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而書籍這是人類文化思想的結(jié)晶,想要摧殘甚至消滅一個文明最直接最徹底的方式莫過于焚書。隋朝學者牛弘其上表《請開獻書之路》中總結(jié)了華夏文明有史以來這是隋朝前期的五大焚書事件,稱為“五厄”
一厄秦始皇焚書,使商周以來文獻典籍大都“掃地皆盡”;二厄西漢末年長安兵起,“圖書并從焚燼”;三厄東漢西京大亂,“圖籍燔蕩”;四厄西晉末京華覆滅,“朝章闕典從而失墜”;五厄南朝梁元帝蕭繹在兵敗國滅時將公私典籍全部焚毀。
后來,明朝學者胡應麟(1551—1602)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說:“牛弘所論五厄,皆六代前事,書自六朝之后復有五厄。”補充隋末江都大亂、唐代安祿山作亂、唐末黃巢入長安、北宋靖康之難、南宋末元兵攻陷臨安等造成的五次文化典籍大災難,連同牛弘所舉共為“十厄”,即“始皇焚書”“赤眉入關(guān)”“董卓移都”“石冰之亂”“魏師入郢”“大業(yè)焚書”“安史之亂”“皇朝之亂”“靖康之亂”“伯顏入臨安”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一個,古往今來一脈相承未曾中斷的文明,而其之所以能夠延續(xù)至今,歷代書籍的妥善保存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這些書籍使得我們在歷史記憶淡褪的事后可以重溫前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往開來。如中國這樣一個重視圖書保存的國家,尚且有大量的歷史典籍遭到焚毀,那么人類文明中又有多少書籍在有意無意中遺失了呢?
越是愚昧的人,越?jīng)]有骨氣,而越是不讀書的人就越愚昧。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的每一次焚書,禁書都是在消磨中華民族的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