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蜀漢滅亡的過程中,雖然后主劉禪投降,但是整個蜀漢集團還是有不少忠烈之士的,除了詐降后在鐘會之亂中被殺的姜維之外,還有不少蜀將為劉備建立的這個國家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趙云之子——趙廣

蜀漢名將趙云有二個兒子,趙統(tǒng)(長子)和趙廣(次子),趙云去世后,長子趙統(tǒng)襲爵永昌亭侯,后官至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后病死。

趙廣官拜牙門將,公元263年,曹魏大舉伐蜀,趙廣隨同姜維出征,沓中之戰(zhàn)姜維被鄧艾擊敗退守劍閣,趙廣負責斷后掩護蜀軍撤退,英勇戰(zhàn)死。

諸葛瞻父子

諸葛亮有二個兒子諸葛喬和諸葛瞻,但是諸葛喬實際上是諸葛瑾的次子,是被過繼的。

諸葛瞻是諸葛亮唯一的親生兒子,在諸葛亮46歲這一年才出生,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對他寄予厚望,諸葛亮臨死前作《誡子書》給兒子諸葛瞻,里面那句“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流傳千古。

實際上劉禪對諸葛家族一直非常關愛,諸葛瞻在諸葛亮死后襲爵武鄉(xiāng)侯,蜀漢后期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并為平尚書事,統(tǒng)領中央事務。

公元263年,曹魏征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率長子諸葛尚、將軍張遵、李球、黃崇等人在綿竹關前與魏軍交戰(zhàn),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聽戰(zhàn)死。

對于蜀漢集團,諸葛家族可謂是滿門忠烈,現(xiàn)在不少人另辟蹊徑從能力方面指責諸葛瞻,這就是站在上帝視角批評歷史人物,而實際上后來的史官常璩考證,指出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故意貶低諸葛瞻,稱其“無能匡矯”。

一門忠烈的傅僉

傅僉是蜀漢的關中都督,公元263年曹魏大舉伐蜀,傅僉和蔣舒負責防守陽安關。

蔣舒詐稱要出城與魏軍交戰(zhàn),結果實際卻帶著陽安關大部分軍隊投降了魏將胡烈,陽安關空虛,魏兵強攻關口,傅僉拒不投降,英勇戰(zhàn)死,死前一刻還帶傷與魏兵搏斗,魏將胡烈大為感慨。

傅僉的父親是傅肜,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傅肜為別督,劉備被陸遜擊敗,傅肜帶領百人斷后,手下士兵悉數(shù)戰(zhàn)死,吳將招降傅肜,傅肜大罵說:“吳狗!怎么會有投降的漢將軍!”之后壯烈戰(zhàn)死。

傅肜、傅僉父子是蜀漢的英烈之臣,稱得上是一門忠烈。

結語

蜀漢滅亡并不想我們想的那樣不堪一擊,事實上有大量將士戰(zhàn)死,趙廣、諸葛瞻父子、傅僉只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對比吳國滅亡,蜀漢的忠臣烈將明顯要多得多,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個偏安一隅的小政權一直是有血性的。

最佳貢獻者
2

公元263年,鄧艾、鐘會、諸葛緒三路大軍發(fā)動滅蜀之戰(zhàn),最終鄧艾偷渡陰平,直達蜀漢腹地江油,血戰(zhàn)綿竹擊殺諸葛瞻父子,到達成都城下,逼降后主劉禪。在劍閣的姜維聽從劉禪圣旨,隨后向鐘會假投降。

公元264年,鐘會、姜維等人進入成都,陷害鄧艾,將其用囚車送走。此時,姜維知道鐘會素來有謀反之心,于是勸說鐘會反叛。鐘會召集護軍、牙門騎督以上的魏將,以給魏明帝郭皇后發(fā)喪為由,假借她的遺命,起兵除掉司馬昭。

但是這些魏將們不相信遺命,不跟著鐘會造反。姜維勸說鐘會應該將這些魏將都處死,以除后患,沒想到走漏風聲,引起大亂。鐘會、姜維等人都被失去理智的魏兵魏將們殺害。

當時正值蜀漢滅亡前后時期(公元263年—264年),除大將軍姜維被殺外,還有哪些重要蜀將死去?

蜀漢滅亡前:傅僉、趙廣、諸葛瞻、諸葛尚、張遵、黃崇、李球七人被殺

傅僉,蜀漢大將傅肜之子,防守陽安關,由于副將蔣舒不滿被降職,假意開城出戰(zhàn),實際上卻是投降了曹魏胡烈。傅僉防守的陽安關實力大減,人心惶惶,遭到魏軍猛烈進攻,最后陷落。傅僉寧死不降,與陽安關共存亡,最后戰(zhàn)死沙場。

趙廣,趙云之子,是蜀漢牙門將,掩護被鄧艾擊敗的姜維從沓中撤退時,戰(zhàn)死沙場,不愧為將門虎子。

綿竹血戰(zhàn),諸葛亮獨子諸葛瞻及其長子諸葛尚、張飛之孫張遵、黃權之子黃崇、李恢侄兒李球五人遇到久經沙場的鄧艾,進退失據(jù),不幸戰(zhàn)死,為國捐軀。在蜀漢危急存亡之際,諸葛瞻、諸葛尚、張遵、黃崇、李球這些蜀漢二代三代們挺身而出,為了蜀漢奮勇殺敵,為蜀漢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不愧為諸葛亮、張飛等人的子孫!度龂尽分邢嚓P記載如下:

瞻怒,斬艾使。遂戰(zhàn),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蜀漢滅亡后:張翼、蔣斌、蔣顯三人被殺

張翼,字伯恭,蜀漢后期重要將領,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多次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蜀漢后期,張翼

當時有人稱贊道: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張、廖(廖化)。張翼和大名鼎鼎的王平、句扶、廖化齊名,在蜀漢地位不凡,是蜀漢后期的頂梁柱。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大舉進攻蜀漢,后主劉禪派遣張翼、董厥馳援陽安關。但是,在張翼、董厥等人到達前線的時候陽安關丟失,已經沒有救援的意義了,他們兩人與姜維、廖化等人會合,退守劍閣,抵御鐘會大軍。

由于鄧艾另辟蹊徑,直達成都,逼降后主劉禪。劉禪下旨讓各地蜀軍投降,張翼于是和姜維等人向鐘會投降。

公元264年一月,蜀漢左車騎將軍張翼隨鐘會、姜維等人回到成都,不久鐘會、姜維作亂被殺,成都大亂。張翼可能因為和姜維走得太近,也可能參與姜維作亂,被失去約束的魏兵所殺。

死于這一場動亂的重要將領還有蔣琬長子漢城護軍蔣斌和蔣琬次子太子仆蔣顯。在鐘會大軍伐蜀之時,蔣斌駐守漢城,與魏軍對峙。而鐘會對蔣斌父親蔣琬欽佩不已,與蔣斌有書信往來。蔣斌后來也是向鐘會投降的,因此被魏兵認為蔣斌也參與了鐘會作亂,因此被殺。

蔣琬次子太子仆蔣顯曾奉后主劉禪之命,到劍閣傳圣旨,讓姜維放下武器,歸順鐘會,也被誤認為是鐘會姜維的人,被亂兵所殺。

原蜀漢太子劉璿和漢壽亭侯關彝也死于亂軍之中,但是兩人不是蜀漢重要將領,因此不計入在內。當時魏兵主將鐘會、鄧艾先后被殺,魏軍失去約束,到處燒殺搶掠,原蜀漢官員只是少部分被殺,大部分都被保護起來,成都的老百姓可憐了,血流成河,多少人家破人亡。

結語

蜀漢滅亡前,至少傅僉、趙廣、諸葛瞻、諸葛尚、張遵、黃崇、李球七個重要將領戰(zhàn)死,蜀漢滅亡后,除大將軍姜維外,至少張翼、蔣斌、蔣顯三人被殺。因此,蜀漢滅亡前后,除姜維被殺外,至少還有十個重要蜀將戰(zhàn)死或者被殺。不是蜀漢重要將領的太子劉璿和漢壽亭侯關彝沒有計算在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