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一帝國,是神圣羅馬帝國,公元962-公元1806年。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為羅馬皇帝。1806年,拿破侖強迫弗朗茨二世放棄神圣羅馬帝號,解散神圣羅馬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德意志帝國,公元1871年-1918年。1871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擁立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1918年,威廉二世退位,流亡荷蘭。
德意志第三帝國,是納粹德國,公元1933年-1945年。其中1933年-1943年,稱德意志帝國;1943年-1945年,稱大德意志帝國。由希特勒建立,隨二戰(zhàn)失敗滅亡。
這是法蘭克帝國。
后來,三個查理曼的孫子分裂了法蘭克帝國,分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
日耳曼路易獲得了東法蘭克王國。
開始時,“羅馬人的皇帝”的皇冠在東西法蘭克國王的頭上輪番戴,后來轉到中法蘭克國王(后改稱意大利國王)的頭頂上,最后皇帝滅絕。
東法蘭克王國在萊茵河以東,居民都是日耳曼人,有四個大部落:薩克森(薩克森人)、法蘭克尼亞(東法蘭克人)、士瓦本(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亞(巴伐利亞人)。
這四個日耳曼部落推舉了自己的大公。
東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孩童路易死后,東法蘭克貴族推選法蘭克尼亞大公康拉德一世當國王。
康拉德一世又指定薩克森大公捕鳥者亨利一世繼任東法蘭克國王。
936年,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大帝,在亞琛被選為國王。
這時,東法蘭克的貴族們發(fā)生了一系列反對奧托大帝的叛亂。東法蘭克約定俗成的是各位大公按功績輪流當國王,類似中國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
東法蘭克全是日耳曼部落,古代部落聯(lián)盟的風俗最為濃厚,也是導致后來的神圣羅馬帝國內部諸侯林立、四分五裂的重要原因。
奧托大帝大發(fā)雄威,一一平等了叛亂,還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地區(qū)。
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大帝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羅馬皇帝。
1024年,來自薩克森的奧托王朝絕嗣,風水又轉到東法蘭克人那里。法蘭克尼亞的康拉德二世當選為東法蘭克國王。
1125年,法蘭克尼亞王朝隨著亨利五世去世而結束。引發(fā)了皇位之爭,最后神圣羅馬帝國的大部分貴族選士瓦本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為國王,爆發(fā)了數(shù)十年的戰(zhàn)爭。
1155年,紅胡子腓特烈被加冕為神圣羅馬皇帝。
紅胡子腓特烈和孫子腓特烈二世時,發(fā)生了許多分化帝國的事情:他們?yōu)榱藢箤嵙姶蟮拇蠊珎,就收買大公手下的諸侯和騎士,擴大諸侯的權力;他們關注富饒的意大利,甚于關于德意志本土。
然后,神圣羅馬帝國內部諸侯林立,有數(shù)百個小國。
出現(xiàn)了大空位期。
1273年,士瓦本霍亨斯陶芬家族旁系的哈布斯堡家族獲得神圣羅馬皇帝稱號,同時出現(xiàn)了七選帝侯制度。
一直到拿破侖上臺。
2、德意志第二帝國
十字軍東征后,神圣羅馬帝國里面出了個諸侯,勃蘭登堡霍亨索倫家族。
勃蘭登堡當年是一個邊疆區(qū),主要對付帝國東部的斯拉夫人和普魯士人。普魯士人并不是日耳曼人,而是波羅的海民族,和立陶宛人血緣比較近。
神圣羅馬帝國建立了條頓騎士團,專門征服普魯士人。普魯士人被屠殺或同化,消失了。后來生活在普魯士的是德國人或德國化的普魯士人。
宗教改革后,最后一任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屬于霍亨索倫家族,他把條頓騎士團私吞了,建立了普魯士公國。
而勃蘭登堡屬于霍亨索倫家族的另一個人統(tǒng)治。
1618年,勃蘭登堡伯爵領地和普魯士公國歸到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一人統(tǒng)治,成為邦聯(lián)。
需要說明的是,勃蘭登堡伯國屬于神圣羅馬帝國,普魯士公國臣屬于波蘭王國。
1640年,即位的大選侯腓特烈·威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完成了絕對君主權力的優(yōu)勢,建立常備軍,依靠低級的容克貴族,扳倒了自己轄區(qū)內的各路諸侯。注意!勃蘭登堡-普魯士的建立,和清朝差不多是同時的。
1701,腓特烈一世“在普魯士的王國”得到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承認。
軍曹王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的努力,使普魯士王國變成了一個軍國主義國家。
一支軍隊有一個國家,國家是軍隊的附庸。
1806年,拿破侖摧毀了神圣羅馬帝國。
(俾斯麥)
德國境內的各路諸侯都成為主權國家,普魯士王國趁勢崛起。
經(jīng)過數(shù)次戰(zhàn)爭,普魯士王國獲了德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普魯士占據(jù)凡爾賽,排除奧地利后,普魯士統(tǒng)一德國全境。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大國崛起的德意志帝國,因為殖民地等與老牌帝國沖突,最終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918年,德國東線與蘇俄單獨媾和,德軍主力全部調集在西線。
此時德國也爆發(fā)了革命,威廉二世退位,逃亡荷蘭。
3、納粹德國
德國戰(zhàn)敗后,很多軍官不服,認為德國不是在戰(zhàn)場上被打敗的,而是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
其實美國已經(jīng)參戰(zhàn),德國即使不發(fā)生革命,也會失敗,只是會拖幾年,或者戰(zhàn)敗條件沒那么苛刻。
法國對德國卡著脖子,不依不饒。
又爆發(fā)了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希特勒趁勢上臺。
再補充一句,德意志第三帝國自認為是繼承了神圣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繼承了西羅馬帝國。
而沙皇自認為是繼承了東羅馬帝國。
二戰(zhàn)的蘇德戰(zhàn)爭,其實是東西羅馬帝國的兩個后代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