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祖孫三代蒙古大汗都曾經(jīng)發(fā)動過大規(guī)模的西征。其中以窩闊臺汗發(fā)動的那次西征聲勢最浩大,殺戮、破壞最慘烈,差點征服了整個歐洲,歷史影響也極為深遠。
拔都西征
公元1235年,窩闊臺繼揮軍滅金、侵宋后,威望與日俱增,遂開始策劃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軍事行動。這次西征,被《蒙古秘史》稱為“長子西征”。據(jù)記載,窩闊臺汗本想率軍親征,但察合臺建議,命各支宗室的長子替汗西征,各萬戶、千戶、百戶那顏(蒙語“官員”之意)以及公主、駙馬的長子都要隨軍出征。窩闊臺采納了察合臺的建議 。決定派遣諸王以及官員們的長子率軍西征。但參加這次西征的并不僅限于長子。
此次西征的參加者與領導者大都是成吉思汗的孫輩 。拉施特·哀丁在《史集》中列出了他們的名字:術(shù)赤子拔都、斡兒答、別兒哥、昔班,察合臺子拜答兒、孫子不里,窩闊臺子貴由、合丹,托雷子蒙哥、拔綽兒等等。大軍出征前,窩闊臺汗明確指示:“這次遠征的皇子和大臣們以拔都為首”,因而各種史籍都習慣性的把這次西征稱為“拔都西征”。拔都雖為西征統(tǒng)帥,但這支遠征軍的靈魂人物是驍勇善戰(zhàn)的大將速不臺,他曾經(jīng)參與過成吉思汗西征,在滅金之戰(zhàn)中又屢建奇功,足可做諸王的指導者。
征服欽察
《蒙古秘史》記載,1236年春,速不臺和諸王率十余萬大軍誓師西行。秋天,大軍抵達不里阿兒境內(nèi)(今俄羅斯維亞特卡——伯利亞納以東地區(qū)),與先期到達的拔都兄弟會師。
蒙古軍開始圍攻不里阿爾城,這是一座用木料構(gòu)筑的大木城,早在此前的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時哲別與速不臺曾經(jīng)攻打過這座城池,但未攻克。此次一舉攻破,遂大肆擄掠,還縱火將木城焚毀。冬天來臨后,蒙古軍沿伏爾加河而下,向欽察草原腹心深入,居住在玉里博山中的欽察首領之子班都察見蒙軍勢大,自知不敵,遂率部眾歸附。另一位欽察首領八赤蠻不肯投降,聚眾抵抗,被蒙軍一舉擊潰,八赤蠻落荒而逃,藏匿到里海的一個小島上。蒙哥率軍銜枚急追,泅渡登島,擒殺八赤蠻,將其殘余部眾盡數(shù)誅滅。蒙軍隨后又攻擊了欽察附近的阿速人。后來,蒙古軍將欽察忽坦汗的軍隊徹底擊潰,忽坦汗率殘部逃往馬扎爾(今匈牙利)境內(nèi)。
至此,成吉思汗、術(shù)赤父子生前都很喜歡的欽察大草原成了蒙古人的駐牧地。
攻伐羅斯
《史集》記載,公元1237年秋季,拔都與諸王商議后準備征伐羅斯(13世紀的羅斯并非今日的的俄羅斯,它很小,只包括今日歐洲部分的第聶伯河中游地區(qū),其首都是今日烏克蘭的基輔)。蒙古軍首先擊服摩爾多瓦,隨后開至梁贊國。
拔都向梁贊公國大公玉里吉(尤里·伊戈列維奇)提出全體居民按年繳納稅賦,被大公拒絕。伊戈列維奇大公一面派人向附近各公國求助,一面派兒子率使團攜帶禮品去拜見拔都請和,拔都不許。史載,1237年12月16日,蒙古軍將梁贊城圍得水泄不通,隨后開始攻城。城中軍民浴血抵抗,激戰(zhàn)六天六夜,蒙古軍破城,伊戈列維奇大公被執(zhí)殺;守城軍民們大部分慘遭屠戮,一部分被燒死。拉施特寫道:“一切都蕩然無存,只剩硝煙、焦土與灰燼”。
搗毀梁贊城后,蒙古軍隊經(jīng)科洛姆納、莫斯科轉(zhuǎn)向弗拉基米爾公國,一舉擊潰弗拉基米爾大公弗謝沃洛多維奇的軍隊。彼時的莫斯科城很小,居民也沒進行抵抗,仍被蒙古軍燒殺搶掠,守城大公也被蒙軍俘虜。1238年2月3日,蒙古軍兵臨弗拉基米爾城下,隨即展開圍攻,四天后城陷,蒙軍大肆擄掠,還縱火焚城。不久,整個弗拉基米爾公國全部被蒙軍占領。3月4日,西齊河之戰(zhàn)爆發(fā)。拔都大軍擊潰前來增援的羅斯軍隊,弗拉基米爾大公弗謝沃洛多維奇戰(zhàn)死。蒙古軍分兵四出,先后攻取羅斯托夫、戈洛杰茨、雅羅斯拉夫、德米特里耶夫、尤里耶夫、沃洛科等城市。
三月,蒙古軍向諾夫哥羅德方向進發(fā),不久因天氣轉(zhuǎn)暖,河水解凍,道路泥濘難行,被迫回撤。拔都率軍后撤時轉(zhuǎn)向東南方,順道攻擊柯基爾斯克城,該城很小,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蒙軍苦戰(zhàn)四十余天方才攻克,拔都大怒,下令屠城。拔都率軍返回欽察草原休整了一段時間,接著又返回羅斯境內(nèi),朝著第聶伯河流域開進,攻滅了比列亞斯拉夫爾公國。冬天,蒙哥、貴由率軍進攻定居庫班河流域的阿速人,圍攻阿速都城蔑切斯,因守城軍民拼死堅守,三個月后才陷落。阿速貴胄杭忽思率部投降,蒙哥命其子阿塔赤率千名阿速軍人隨征,并做先鋒。
1240年夏季,蒙軍包圍基輔,蒙哥派人進城招降;o人殺掉蒙古使者,基輔大公乘夜逃往馬扎爾(匈牙利)。不久,拔都率蒙軍主力開至,隨即展開攻城。蒙古軍征調(diào)漢人工匠用攻城機械投石擊破城墻,從豁口沖進城去,在教堂附近與守軍進行了激烈的巷戰(zhàn)。負責指揮守城的德米特爾千戶受傷被擒,因表現(xiàn)英勇被拔都赦免。占領基輔后,蒙哥、貴由被窩闊臺汗召回了蒙古。
連滅波、匈
1241年春,蒙古大軍征服羅斯公國后繼續(xù)西進。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拜答兒與速不臺子兀良合臺率領侵入孛烈兒(今波蘭),另一路由拔都、速不臺率領搗入馬扎爾(今匈牙利)。當時的波蘭內(nèi)訌不斷、四分五裂,其國王無力組織抵抗。2月,拜答兒、兀良合臺率軍橫渡維斯瓦河,連破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彼時波蘭的首都)二城,所經(jīng)無不殘破灰滅。蒙軍隨后進入西里西亞,強渡奧德河,進攻西里西亞都城弗洛茨拉夫。西里西亞大公亨利在利格尼茨城集結(jié)了孛烈兒(波蘭)軍、日耳曼重甲騎兵、條頓騎士團共三萬大軍,準備迎擊蒙古人。蒙古軍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裝備則各有所長。4月9日,在利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畔,兩軍展開了廝殺。蒙軍并不與敵正面接觸,而是利用速度優(yōu)勢從兩翼包抄過來,重盔重甲的波蘭、日耳曼、條頓聯(lián)軍在蒙古軍密如飛蝗的箭雨下紛紛人仰馬翻,蒙軍乘勢遮殺過來,聯(lián)軍被殺的大敗虧輸,尼斯平原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亨利大公被殺。據(jù)記載,蒙古士卒為計算殲敵人數(shù),打掃戰(zhàn)場時從每具敵尸上割下一只耳朵,整整裝了9大麻袋。當月蒙軍又侵入摩拉維亞,一路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打到今天的德國、捷克、波蘭三國交界處。
進軍途中,拜答兒又率軍圍攻摩拉維亞公國的奧洛穆茨城,城中軍民精血守城,死戰(zhàn)不降,蒙軍久攻不克。6月24日夜,奧洛穆茨城守軍夜襲蒙古軍營,蒙軍酣睡不備,傷亡慘重,主將拜答兒被殺。蒙軍殺戰(zhàn)俘祭祀拜答兒,三天后撤圍南下,進入匈牙利境內(nèi),與拔都大軍會合。
彼時的匈牙利,因與入境的欽察忽坦汗所率領的數(shù)萬殘兵混戰(zhàn)不休,加上內(nèi)訌不止,早已率弱不堪。國王貝拉二世本指望與欽察人聯(lián)手對付蒙古軍,但愿望落空,只得調(diào)集各路援軍來守衛(wèi)國都佩斯城。4月初,蒙軍發(fā)動試探性進攻,與匈軍稍一接觸即主動后退至撒岳河東。貝拉二世將大營設在撒岳河以西。撒岳河有橋,可連通東西,貝拉命千人守橋。4月10日夜,蒙軍悍將速不臺在下游命軍士用皮筏偷渡,偷偷繞到貝拉大營背后,拔都則率大軍從上游涉淺灘而過,架起“回回炮”攻橋。黎明時分,匈牙利軍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包圍,士兵頓時喪失斗志,競相抱頭逃竄,陣腳大亂。蒙古軍緊追不舍,大砍大殺,隨后速不臺指揮蒙軍一舉攻克佩斯城,拔都下令屠城,并縱火焚燒,隨后離去。
公元1241年,蒙古西征大軍仍然在多瑙河東面的匈牙利平原駐扎 ,牧放戰(zhàn)馬,休養(yǎng)士卒,時不時外出搶掠,還順帶滅掉了保加爾(今保加利亞)。這年8月,一支蒙古偵察部隊抵近奧地利維也納新城附近窺視,當時城中僅有50名守軍、二十位弓弩手,危若累卵。奧地利大公聯(lián)合波西米亞(吉普賽)王的軍隊入援,蒙古軍主動退走。年底,多瑙河結(jié)冰,速不臺率軍踏冰而過,在圣誕夜一舉攻克匈牙利第二大城格蘭。1242年初,速不臺派合丹率軍追擊匈牙利王貝拉,一直追到今天克羅地亞的薩格勒布,貝拉最后逃入亞得里亞海邊的一個島上。合丹率軍一面追趕,一面抄掠,擾動很大,3月間來到亞得里亞海濱,但無法登島捉拿貝拉,只得遙相守望。不久,合丹進兵達爾馬提高原,再經(jīng)塞爾維亞,與拔都大軍會合。蒙古軍準備休整一段時間,再向歐洲更遠的西部腹地進軍。
蒙軍東歸
恰在此時,傳來了窩闊臺汗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放棄了西進計劃,準備率軍東返。蒙古大軍在高加索山以北駐扎了數(shù)月,因被征服的欽察人又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統(tǒng)治,攻打拔都之弟升豁兒,需出兵救援、鎮(zhèn)壓。1243年初,拔都大軍輾轉(zhuǎn)回到了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草原。
拔都因故東歸,歐洲因此逃過一劫。假如窩闊臺不死,拔都沒有率軍東歸,以蒙古軍隊勢如卷席的兇悍戰(zhàn)力與咄咄逼人的征服欲望,那么整個歐洲很可能都會成為蒙古人的牧場......拔都西征的結(jié)果,是在欽察草原以及鄰近地區(qū)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游牧帝國,中亞史料中將它稱作術(shù)赤兀魯思汗國(因拔都是術(shù)赤嫡子),也有叫青帳汗國的,俄羅斯編年史將它稱為術(shù)赤金帳汗國。
【插圖源自網(wǎng)絡】
【寫作不易 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