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正式創(chuàng)立大明帝國。和歷史上哪家皇帝都一樣,朱元璋也希望著自己的大明王朝能夠千秋萬代,永不凋零。平時朱元璋除了每天處理政務之外,基本上就是想著怎么能夠使大明王朝,延續(xù)萬年不斷。因此他讓劉伯溫去斬了各地的龍脈,盡管最終還是放沒能斬斷長白山的龍脈。
話說斬了龍脈之后,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于是,有一次朱元璋,就委婉的請教足智多謀的劉伯溫,想讓他算一算自己的大明公司到底能延續(xù)多少年?
劉伯溫大家都知道,正史上他稱是著名的政治軍事家,也是一個文學家。朱元璋把他尊稱為劉邦手下謀臣張良一般。而民間多把劉伯溫與三國演義中半人半神的諸葛亮相提并論,都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备衿娴氖莿⒉疁剡被傳言為一個著名的預言家。
劉伯溫掐指一算,就知道千秋萬代肯定是做夢,所以劉伯溫對朱元璋說:“大明王朝的將會到萬子萬孫之后!敝煸耙宦牱浅8吲d。他欺負朱元璋是一個文盲,還就出了一個謎語,而這個謎語就是劉伯溫所著的《燒餅歌》。燒餅歌中關于明朝有這么幾句話:“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忠臣賢士盡沉淪,天啟其衷乩更紛?v有胸懷光坦白,乾坤不屬舊明君!
這些詩句看起來是大明會千秋萬代,實際上卻暗藏奧秘。
如今我們再來看劉伯溫的預言,發(fā)現居然神奇的符合了歷史,萬子萬孫只的便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萬歷皇帝的年號。而那“八千女鬼亂朝綱”講的便一個字“魏”,而“忠臣賢士盡沉淪”講得便就是這魏忠賢了。
當然預言歸預言,只不過是一場歷史的牽強附會罷了。我們還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魏忠賢。
那么按理說魏忠賢應該是亂臣賊子,為什么又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呢?”,這句話又是來自哪里呢?
魏忠賢的確在歷史上被罵的很慘。他也做過許多殘害忠良的事情,作為一個宦官,他勾結上皇乳母客氏,擾亂朝綱,曾經一度成為大明朝真正的掌權人。也就是在他掌權之時,排除異己,不斷的殘害朝中士大夫一族,穩(wěn)定自己的政權。因此受到了朝中東林黨的猛烈抨擊,東林黨人非常期盼著能夠滅掉魏忠賢。在崇禎皇帝上位后,東林黨人不斷上書啟奏魏忠賢的死罪,崇禎也明白魏忠賢是自己掌控權力的最大阻礙,于是崇禎皇帝就這樣將魏忠賢送上了死刑架。
然而崇禎13年3月份的一天,李自成帶領著自己的起義軍攻到北京,崇禎皇帝在這一霎那終于明白了,父親對自己說的:“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背绲澔实墼谶@一刻才明白對于大明朝來說,誰才是蛀蟲,誰才是奸臣?崇禎皇帝的貼身太監(jiān)曹化淳發(fā)出了“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以為這句話讓崇禎皇帝明白了是被誰玩死的。
為什么那些官商貴族非要弄死魏忠賢,魏忠賢當權之時,為什么農民出身的李自成并沒有造反?
其實魏忠賢當權之時,大力打壓的就是那些官商貴族,但實際上他對老百姓非常好。他他自己是農民出身,所以對那些貴族大夫大肆壓榨,而使得他受到了來自這些官員的抵抗。
我們還應該明白一個問題,大明并非亡在了金人的入侵,而是死在了自身的農民起義。魏忠賢一死之后,大明國庫慢慢空虛。而當時,西北地區(qū)接連大旱,朝廷又沒有錢來資助。如果魏忠賢還在世的話,那些官員商家迫于他的壓力,無奈就只能出錢鎮(zhèn)壓,所以民變的可能性會變得很小。
其次魏忠賢對明朝以文制武的弊端進行了修正,這其實也是歪打正著。明朝武將在外征戰(zhàn),說不定哪天就被朝中的文臣所陷害,搶了功。而魏忠賢是怎么做的呢?他就對武將說你只管打仗,給我錢就好了,我罩著你,保證你不會出事。魏忠賢這樣做,雖然不是什么正當手段,但他的確保護了武將的性命,也讓那些拿筆桿子的文官沒有漏洞可鉆。
而魏忠賢一死,那些士大夫階層又崛起,文官不斷加強對百姓的壓榨,增加稅收,而武將也受到了文官的壓制,導致后期,那些名將盧象升,孫傳庭都被冤枉而死,大明的軍事實力大大削弱。
雖然說魏忠賢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對明朝還算忠心耿耿。說他不死能夠拯救大明朝,還是夸張了一點。但那些真正希望他死的人才是大明朝的蛀蟲,崇禎殺掉的是一只忠心耿耿的惡犬,而他留下的卻是一群見風使舵的老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