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方朱元璋的畫像五官端正、儀表堂堂,而野史傳聞他的他的長相奇丑無比。最近熱播的《大明風(fēng)華》電視劇,更是將朱元璋扮演成嚇人的形象--奇異的面孔,配上陰森冷酷的表情,膽小的見了要驚出病來。大家不禁要問,真實的朱元璋到底長啥樣呢?根據(jù)史書記載來看,朱元璋可能長得很丑,至于丑成么樣,則要等發(fā)掘明孝陵,對他的顱骨進行三維成像,才能復(fù)原他的真容。
有人根據(jù)朱棣的長相,推斷他父親朱元璋的長相應(yīng)該不會差到哪去。但是朱棣長得周正,不代表朱元璋長得周正。常言說:“外甥(男)多像舅”,看看我們周圍的一些人就知道,男人長得丑,女人長得漂亮,生的兒子很帥,一點也不繼承老爸的劣根。這在生物學(xué)上叫做交叉遺傳規(guī)律,即女兒長得像老爸,兒子長得像老媽。當(dāng)然,也有少數(shù)男孩長得像父親,女兒長得像母親的。朱棣為了證明自已繼位的合法性,一直聲稱是馬皇后所生,其實他是漂亮的妃子所生。但凡妃子都是有些姿色的人,至少模樣對得起觀眾。由于母系的改良,朱元璋的基因被沖淡了,因此在朱棣臉上就見不到其父的“遺跡"了。
(祖藍母子相貌高度相似)
以上是根據(jù)科學(xué)進行推測,即不能用朱棣的長相來判定朱元璋的長相。倒是有可能在成祖時期,根據(jù)朱棣的長相,畫師仿推了朱元璋的畫像,一來證明他們一脈相承,二來掩蓋朱元璋的真容。
(明成祖朱棣)
有什么根據(jù)說朱元璋長得丑呢?翻遍明史,找不到一處夸獎他長得周正的記載,證明他的長相實在不敢恭維。反而有些記載能讓我們看出丑的端倪,例如官修正史說他:“異于常人,有奇骨”。什么叫“異于常人,有奇骨”?就是說他和普通人長得不一樣。怎么個不一樣呢?不敢說,也不敢描述,也不好恭維,恭維不當(dāng)有諷刺之嫌,老朱脾氣暴,那是要殺頭的。只能說有奇骨,反正當(dāng)天子的人異于常人,說有奇骨含歌頌的意思,這話可以說。如果朱元璋不是皇帝,而是普通人物,則可肆無忌憚地描寫。例如對龐統(tǒng)的描寫:“濃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相貌奇丑!。
(《大明風(fēng)華》)朱元劇照
也許有人要反駁,既然朱元璋長得有缺陷,那郭子興是如何看上這個乘龍快婿的呢?首先,馬秀英并非郭元帥親生,她僅僅是他的養(yǎng)女。甚至有野史記載,說郭元帥在把馬秀英許配給朱元璋之前,玷污過養(yǎng)女。其二,馬秀英有“馬大腳”之稱,長相很普通。其三,郭元帥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征貫戰(zhàn)的本領(lǐng),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幫助他壯大勢力,而不是選一個英俊女婿妝門面。
在《明太祖實錄》里,發(fā)現(xiàn)兩處對朱元璋形象方面的溢美之辭。第一處是朱元璋前往濠州投軍,郭子興見朱元璋:“狀貌奇?zhèn)ィ惓H!”。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狀貌奇?zhèn)ァ蹦?在郭元帥眼中,身材高、塊頭大、孔武有力、相貌威嚴,能幫他攻城掠地的壯漢,可稱為狀貌奇?zhèn)。至于“異常人”則暗指不可直言的奇丑。第二處是陶安第一次見朱元璋,認為其“龍姿鳳質(zhì),非常人也!”。陶安是什么人呢?史書記載:“太祖渡江,(陶)安與習(xí)率父老出迎。太祖與語甚歡,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洪武初,命知制誥兼修國史。歷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薄L瞻沧鳛橐粋在皇帝手下工作的文官,斟詞酌句相當(dāng)瑾慎,惟恐龍顏大怒。即使為丑所驚,也不敢流于言表,更不敢在《明太祖實錄》里竹筒倒豆子,只能以誰也無法評說的“龍姿鳳質(zhì),非常人也”的大帽子話加以掩飾,恭維。
孝陵神功圣德碑,本欲夸耀太祖,卻弄巧成拙,暴露了朱元璋明顯的缺陷。此碑對朱元璋的相貌寫道:“龍髯長郁,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這里只描寫了他濃密、修長的胡須,以及后頸至頂?shù)钠婀牵瑓s繞開了應(yīng)該大書特書的五官,證明五官實在太丑了,真的不好寫。那么,“奇骨隱起至頂”是什么意思呢?《明太祖實錄》記載,有人于夢中在朱元璋脖子上放了一玉壁,使他的脖子上長了一個包,用藥敷之,不見好,直至長成至頂?shù)墓穷^。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脂肪瘤之類的疾病,長在朱元璋身上,在當(dāng)時被認作龍象吉兆。但是,不管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是九五至尊的皇帝,長這么個玩意還是挺丑的。
不僅當(dāng)時的觀眾覺得朱元璋長得丑,連不可一世的朱元璋也覺得自已對不起觀眾!遁膱@雜記.卷十四》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明太祖朱元璋嘗集畫工寫御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見覽,亦然。一畫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乃令寫數(shù)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早有,它工不能知也。”。這段文字是說:朱元璋曾經(jīng)召集畫工為他畫像,這幫畫師不開竅,都按寫實風(fēng)格作像。特別有一個頂尖高手,把朱元璋畫得維妙維肖,只差不能說話。自以為此畫技壓群芳,必得獎賞。交上去之后,皇上還是不滿意。有一個畫工領(lǐng)會了皇上的意思,改寫實為寫意,只保證大概形似,再添加雍容華貴、端莊慈祥之氣。經(jīng)此一改,朱元璋的畫像脫胎換骨,再也不丑了,變得高端大氣起來。朱元璋御覽之后,大喜,令多畫數(shù)本,用以賞賜諸王,傳之四方,廣為張貼。為什么高仿真的不滿意,反而四分像六分改的滿意呢?就是因為朱元璋對自已的容貌不滿意,就是想有一個完美的形象示人。
朱元璋到底長得丑不丑,有一個人最有發(fā)言權(quán),這個人就是明代畫師王紱。他從洪武十一年(1378)進京,不久隱居,后又因胡惟庸案發(fā)配山西大同十年。1403年又被舉薦進京,參與《永樂大典》的編撰。他是有可能見到兩代帝王的人,也可能參與了為兩代帝王畫像的工作。雖然王紱在當(dāng)時為一流畫師,但是在為太祖皇帝畫像時顯得力不從心。王紱在《書畫傳習(xí)錄》中感嘆:“寫真固難,而寫御容則更難!”。
要說難,畫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像更難,這幅肖像高6.4米,寬5米,還要保證一年不變色、不變形。但是王國棟先生畫得非常好,并且從1964年他的第八版掛上去之后,一直沿用至今。王國棟先生畫主席像從來沒覺得難,反觀王紱感嘆寫御容難,不是畫技功底不行,而是朱皇帝長得太丑。
胡敬,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他對皇宮所藏帝王像進行了研究,寫有巜南薰殿圖像考》。他說,當(dāng)時紫禁城南薰殿中,共珍藏明代帝后圖像63幅,其中朱元璋占13幅。這13幅畫像中僅有兩副順眼,有11副難看。難看的地方主要是六突出一深陷,即前額突出、兩頰突出、下巴突出、眉毛突出、蒜鼻突出,麻點突出,眼窩深陷。這11幅沒有美化的像可能出自民間,而后被清宮收藏,證明朱元璋的丑相已深入大多數(shù)人心中。
在歷代帝王中,只有朱元璋畫像的版本最多,不知誰真誰假,迷霧重重。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明代官方的畫像美化了朱元璋,而民間完全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