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問題有意思,也值得我們這些后來者進行反思。

由于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然而,為什么他卻在即位的時候,當機立斷,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全部消滅呢?

理解這個問題,我們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復雜性。

魏忠賢的進宮之路:因好色賭博輸光家財,最終閹割進宮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必須稍微來了解一下魏忠賢的進宮和晉升之路。

魏忠賢是北直隸河間府肅寧縣人,他原名魏進忠,是在天啟二年才改名為魏忠賢。

魏忠賢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然而卻伶牙俐齒,能說會道。在進宮當太監(jiān)之前,他就在當?shù)嘏c地痞流氓關系非常友好。

年輕的魏忠賢還是一個色鬼,經(jīng)常進出青樓,還喜歡賭博。自己沒錢吧,還一擲千金。就這樣,魏忠賢把家底都揮霍干凈了。

怎么生活呢?魏忠賢一狠心,就把自己閹割了,入宮去當太監(jiān)了。當時,魏忠賢才21歲。

魏忠賢如何爬上權力巔峰?聯(lián)絡客氏,忽悠天啟皇帝

進宮之后的魏忠賢,因為聰明伶俐,官職一路直升,最終成為天啟皇帝(當時該是太子)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典膳太監(jiān)。王才人死后,又來到李選侍的身邊。

可是,這還不夠。魏忠賢還需要找更硬的靠山。這時候,他就開始巴結(jié)客氏?褪希桶,原本是保定府侯巴兒的妻子,十八歲時,生下了自己的兒子之后,被選入宮中充當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為人妖艷淫蕩,在宮中經(jīng)常有淫穢的傳聞。

朱由校估計有戀母情節(jié),等他長大之后,對這位乳母百般依戀,從乳母變成了自己的戀人。最變態(tài)的是,朱由校大婚之前,還與她發(fā)生了關系。

等到朱由校即皇帝位之后,客氏被封為圣夫人,與天啟(也就是朱由校)形影不離。客氏生性嫉妒,由于此時自己無法生育(已經(jīng)四十多了),后來還偷偷把天啟與其他人生的孩子毒死。

魏忠賢為了巴結(jié)客氏,花費了五百兩銀子辦了一桌酒席,與她同飲。兩人一拍即合,一個想要繼續(xù)往上爬,一個想要拉外援,形成了狼狽為奸的同盟。后來還有人說,客氏與魏忠賢還“私為夫婦“。

二人聯(lián)手,為魏忠賢掃清了障礙,魏忠賢一直做到了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最高職位)。此外,二人還進一步籠絡朝廷內(nèi)外的黨羽,把持朝政,形成了“閹黨”,魏忠賢被稱為“九千歲”。

這個天啟皇帝也不爭氣,他不喜歡理朝政,只喜歡做木匠活。魏忠賢抓住了這一機會,每次都是在天啟皇帝做得更高興的時候,魏忠賢前去稟報大事。天啟很不耐煩,說你看著辦吧。就這樣,朝廷內(nèi)外所有大事都取決于魏忠賢。

后來,魏忠賢甚至還搞起了個人崇拜,全國各地都的官員為了巴結(jié)魏忠賢,紛紛給他建立生祠。魏忠賢心里非常受用。

天啟臨死前想讓信王即位,嚇壞了魏忠賢

但是好景不長。等到天啟五年(1625年),有一天,天啟皇帝和乳母客氏和魏忠賢跑到西苑湖上游玩。三個人在船上把酒言歡,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小船翻倒,一起掉落水中。

多虧太監(jiān)們搶救及時,天啟等人才沒有被淹死,但天啟因為受到過度驚嚇,再加上身體不好,開始重病不起。

兩年后,天啟重病加劇。天啟說:“凡是重大朝廷事務全由閣臣與廠臣計議商榷,用心贊襄”。不知道是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天啟突然開始關心起朝政。

也許是天啟預料到命不久于,隨后開始安排后事。由于天啟沒有子嗣,有的三個,一個早夭,另外兩個也被魏忠賢和客氏弄死。因此,天啟想讓自己的五弟朱由檢入承大統(tǒng)。

這一下,魏忠賢和客氏開始慌亂起來。為什么?因為朱由檢和他們二人結(jié)下了梁子。

話說朱由檢的母親死的早,朱由檢很小就由西李選侍撫養(yǎng),后來由交給了東李選侍。東李對朱由檢很好,可是這個人在宮中不茍言笑,剛直不阿,魏忠賢和客氏非常忌憚她,因此就多次栽贓陷害,最終默默死去。

天啟皇帝召見朱由檢,交待了后事。這個時候,朝廷中人人自危,朱由檢也擔心隨時有可能被魏忠賢害死,于是表現(xiàn)得非常淡然,韜光養(yǎng)晦。天啟讓他當皇帝,朱由檢裝作嚇得要死的樣子,說“臣死罪”,以此麻痹魏忠賢。后來,朱由檢索性每天衣冠不整,不見任何人,不說話,也不樂,其目的是消除魏忠賢的疑心。

魏忠賢本來想與錦衣衛(wèi)都督田而耕和兵部尚書崔呈秀一起搞政變,不讓朱由檢當皇帝。但是,田而耕和崔呈秀膽小,此事只好做罷。

崇禎即位,先不動聲色,等魏忠賢動起來

后來,天啟逝世,朱由檢順利繼承了皇位,是為崇禎。

崇禎開始進入紫禁城之后,皇嫂張氏甚至悄悄告訴他,不要吃宮中的食物。因此,崇禎自己帶著一塊麥餅藏在身上,餓了偷偷吃一口。

崇禎入宮的第一天晚上,沒有睡覺,手中握著一把劍枯坐。這時候,他看到身邊的太監(jiān)和錦衣衛(wèi),決定拉攏收買他們。他命人取來酒肉犒賞他們。

這些人自然滿心歡喜,對崇禎產(chǎn)生了好感。

崇禎順利接班之后,他第一個任務就是想辦法消滅魏忠賢和客氏。

魏忠賢也意識到了自己末日臨近,開始想辦法自保。他給崇禎進獻了四個絕色美女,并在四個美女身上涂了一種“迷魂香”,男人聞到都會把持不住。魏忠賢覺得,前幾任皇帝都是好色之徒,崇禎也應該如此。

然而,崇禎并不好色,不為所動。為了不讓魏忠賢疑心,笑納了這四個美女。他立即讓人對四個美女搜身,查出了“迷魂香”。魏忠賢的第一次計謀失敗了。

崇禎為什么不利用這一機會,直接命人罷免魏忠賢?魏忠賢黨羽太多,弄不好狗急跳墻,自己就性命不保。崇禎需要等待時機,讓魏忠賢動起來。

果然,魏忠賢決定以退為進。他主動提出要辭去東廠總督太監(jiān)的職位。崇禎馬上下令,不許辭職!隨后,客氏也說,天啟皇帝已死,我留在宮中也沒有意義,想出宮回到自己家中。這一條,崇禎允準了。其目的是,將魏忠賢和客氏分開。

這時候,大臣們也看出了崇禎想要整治魏忠賢,一個叫楊所修的南京通政使上書彈劾魏忠賢及其黨羽,說魏忠賢手下的黨羽,父母過世了,還不回去丁憂守孝,和本朝“以孝治天下”的觀念不合,應該趕快出宮回家守孝。大臣們的用意就是削弱魏忠賢的力量。

崇禎覺得此時時機未到,不但不同意大臣的建議,還斥責了上書的大臣。

魏忠賢繼續(xù)試探:決定丟車保帥

這一下把魏忠賢弄迷糊了,崇禎這是要干嘛?有時候,摸不準主子的態(tài)度,比知道要整自己更可怕。

魏忠賢要繼續(xù)試探。他上書崇禎,乞求停止各地給自己建造生祠。崇禎看了之后,說可以,沒有建造的就不要建了。這背后的意思其實是,對以前建造的生祠可以既往不咎。

這一下,魏忠賢更迷糊了。魏忠賢繼續(xù)動作,他命吏科都給事中陳爾翼上書,攻擊楊所修是在撥弄是非,是東林黨余孽,要進行嚴查,查處背后的東林黨勢力。這是企圖制造恐怖氣氛,把水攪渾。

崇禎自然不會允許,他說,大臣們都是先帝選拔的,都是有道德的大臣,不會被人利用,沒必要捕風捉影。但是,這個時候,崇禎還不能讓魏忠賢覺得自己要對他下手。怎么辦?立即給魏忠賢等人加官晉爵,說他們在自己登基的事情上有貢獻,有功勞。

魏忠賢等人開始要進一步動作了,他們要丟車保帥了!一個“閹黨”分子楊維垣上書,攻擊崔呈秀等人貪污腐敗,賣官鬻爵,但是楊維垣并沒有提魏忠賢,背后的意思是,朝廷中一切問題都是崔呈秀等人造成的。

崇禎自然不會上鉤,他斥責了楊維垣,說他“率意輕詆”,崔呈秀等人任勞任怨,功勛卓著。后來,楊維垣繼續(xù)上書,揭露了崔呈秀更多惡行并美化魏忠賢。說廠臣都不愛錢,只有崔呈秀貪污腐敗等等。

崇禎看到時機已經(jīng)到了,于是同意罷免崔呈秀等人官職,讓他們歸籍守制。

大臣上書彈劾魏忠賢,崇禎覺得時機已到

大臣們看到了崇禎的態(tài)度,于是開始紛紛上書揭發(fā)魏忠賢及其黨羽。崇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大臣們敢于揭發(fā),就不怕找不到搞掉魏忠賢的證據(jù)。只不過,這個時候崇禎還不能對大臣們的上書進行表態(tài),先搜集證據(jù)。

這個時候,魏忠賢似乎感覺到,崇禎似乎念及天啟的恩德,不敢對自己下手。還跑到崇禎面前,哭訴了一番。對此,崇禎沒有表明立場,仍舊不動神色。

最后壓死魏忠賢這個駱駝的稻草,是海鹽縣貢生錢嘉徵的奏疏,名為《奏為請清宮府之禁以肅中興之治以培三百年士氣事》,其中揭發(fā)了魏忠賢十大罪狀:并帝、蔑后、弄兵、無二祖列宗、克削藩封、無圣、濫爵、掩邊功、朘民通同關節(jié)。

一個沒有官職的人揭發(fā)魏忠賢,這可以讓人們覺得,魏忠賢這是惹怒了全天下。崇禎覺得時機到來了,可以下手了。

魏忠賢先是上書,假意表明要“引疾辭爵”,以退為進。他覺得崇禎會挽留他。然而,崇禎立即同意。隨后,命令魏忠賢到鳳陽給朱元璋的父母守陵。

接著,又下達御旨,歷數(shù)魏忠賢和客氏的罪惡,要求“除惡務盡”。最終,魏忠賢和客氏被抄家,給被魏忠賢陷害的大臣們平反。

最終,魏忠賢在去鳳陽的路上,上吊自盡?褪弦脖谎喝脘揭戮謬佬虒徲?褪险谐隽水斈曜约喝绾螝⒑m中有身孕的宮女。最終,客氏被活活打死。

消滅了魏忠賢和客氏之后,崇禎開始在全國緝捕閹黨。就這樣,魏忠賢和他所建立的勢力煙消云散了。

最佳貢獻者
2

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禎登基后誅魏忠賢是必然的,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還是從明朝的政治結(jié)構來說。

明朝皇權集權程度之高,僅次于清朝,是之前歷朝所沒有的。但皇帝不可能每個人都像明太祖、明成祖這么勤勞,天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實際上,廢宰相之后,也就明太祖從頭到尾都勤政,明成祖雖然精力充沛,但后期也沒那么勤快了。

更重要的是,皇權與官僚體系的斗爭早晚都要來。每一個朝代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皇帝權威一般都還比較強大,能夠應付官僚體系,不至于被官僚集團挾制。但每個朝代到中后期,都會出現(xiàn)皇權受制于官僚體系的狀況。當然,開國的時候就受制于世家大族的西晉和東晉,皇權就沒強過,是個例外。即便如此,西晉在司馬炎時期,世家大族也還是老實的,不至于凌駕于皇權至上。

所以,皇權在與官僚體系的斗爭中,必須要依賴一些常規(guī)的官僚體系之外的力量的支持。一般來說,這種力量最強的無非是宗室、宦官、外戚這幾個選擇。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每個朝代都會難以避免的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

光靠皇帝一個人,赤手空拳,要對付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龐大的官僚體系是不可能的。而且,每個朝代越往后,皇帝都會越缺乏社會經(jīng)驗,處理與官僚體系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困難。所以,每個朝代越往后就會出現(xiàn)越明顯的宦官、宗室和外戚的問題。

明朝的問題就在于,宗室在成祖登基后被打壓得厲害,也就是能保持個錦衣玉食而已,政治上連自保都做不到,更不用說夾輔王室了。明朝前期的皇帝因為和功臣之家相互聯(lián)姻,外戚多少還可以給皇帝提供點支持。但到中后期,皇帝的生母出身多數(shù)低微,也沒有形成有政治影響力的外企家族。

那么,留給皇帝的選擇就只有一個了,如果皇帝不信任官僚體系,就只能信任宦官。而且,正如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里說的,明朝幾乎每一個有點作為的大臣,都要得到宮內(nèi)宦官的支持。就因為有宦官在皇帝與大臣中間做中介,皇帝與大臣才能保持相互信任。典型的比如張居正,沒有馮保在宮內(nèi)的支持,張居正也很難施展得開。

對皇帝來說,外戚和宦官自然是最容易得到信任的人。如果外面有外戚,里面有宦官,外戚與宦官之間就會相互制約,不至于外戚或宦官一家獨大。而在明朝中后期缺乏有力的外戚支持的情況下,皇帝能夠依靠的也就只有宦官了。反過來說,如果宦官從中弄權,皇帝是不大容易發(fā)覺的。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看東林成黨的“爭國本”問題。

萬歷跟整個官僚體系關系鬧僵,最起初的問題其實也就是在立儲的問題上。萬歷想立福王,而整個官僚體系都認為,必須立皇長子,也就是后來的光宗。兩邊相持不下,萬歷就干脆不上朝,官員奏疏也不及時處理,甚至六部大臣空缺長達十年之久。這個問題僵持了差不多三十年,萬歷和官僚體系都不肯讓步。一開始,官僚體系還算是堅持政治原則,也就是所謂的維護祖宗成法,到后面就純粹是意氣之爭了,對士大夫來說,就成了個政治正確的事。

其實所謂祖宗成法說的立儲立嫡,無嫡立長,用意不難理解,無非是怕皇帝因為私心寵溺,立小兒子為儲,造成主少母壯的情況。但就光宗和福王的情況來說,其實只差了兩歲,并不用太擔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一開始,官僚體系是爭國本,要求萬歷立光宗為太子。但光宗無寵,萬歷顯然更喜歡福王,所以,萬歷后期的官僚體系極力要做的,就是保護光宗,不讓福王奪嫡成功。這才有了梃擊案。

從后見之明的角度看,梃擊案至少在當時來說,要說是鄭貴妃指使,證據(jù)是不足的。鄭貴妃就是傻子,也不可能找一個瘋子去光打死光宗。以鄭貴妃寵冠后庭的情況來說,宦官爭相攀附,鄭貴妃如果真的想害死光宗,辦法多的是,比如讓人給飯里下毒,在操作上要簡單多了,何必找個瘋子去明火執(zhí)仗的行兇?反而是主持審訊張差的東林黨人鍛煉成獄,以牽連鄭貴妃乃至福王的嫌疑要大很多。從這個角度說,萬歷在處理該案的問題上搗糨糊,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東林黨人后來又說,光宗之死可能也是鄭貴妃害的。但光宗登基的時候身體就不好,崔文升給的瀉藥究竟是不是鄭貴妃指使的,也沒什么證據(jù),李可灼的紅丸,更不見得就跟鄭貴妃有關。至于所謂鄭貴妃給光宗送了八個她宮里的宮人,累死了光宗,顯然也不可信。光宗從登基到駕崩,總共才一個多月,他不干別的事了,天天就在宮里和八個美女亂搞至死?

反倒是東林黨長期堅持反對萬歷皇帝派宦官外出挖礦和收商稅,顯得問題很大,F(xiàn)在很多人認為,東林黨人多數(shù)出身江南,而江南當時已有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yè)發(fā)達,所以,東林黨人反對收商稅,其實就是保護江南手工業(yè)的利益,而不顧朝廷死活。也是因此,才有所謂閹黨更顧全大局,而東林黨人只是保全家鄉(xiāng)利益而已的說法。

東林成黨,多數(shù)是從所謂言路開始。后來被視為東林的劉 一燝嘗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言路張,則六官無實政。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路得繩其愆,言官陳事,政府得裁其是,則天下治!睎|林之所以能夠成黨,把持言論,也就是因為萬歷長期不補充六部長官,都御史也長期無人,所以下下面的大小言官紛紛上疏,或者彈擊大臣,或者指斥時政,甚至直接謾罵皇帝,以邀直名。在一些關系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更是黨爭不已,不顧大局。

比如楊漣。楊漣確實看上去很悲壯,這沒問題,這些年也有不少電影以他作為背景。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楊漣的做法顯然過于激憤,沒有考慮全局。天啟四年的時候,葉向高還在當首輔,魏忠賢并沒有完全控制朝廷,但楊漣突然上疏直至魏忠賢,要和魏忠賢決戰(zhàn)。

其實魏忠賢也并不見得就容不下東林黨。比如他對葉向高,就一直還是比較尊重的,在楊漣上疏之前,并沒有對葉向高特別不滿。還有朱國楨。他被迫上疏求罷的時候,魏忠賢也沒有對他下殺手,反而說 :“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睂O承宗在遼東的舉措,魏忠賢也是比較支持的。雖然派了宦官去前線觀察,但并沒有真的下殺手。

本來葉向高還想著能夠籠絡魏忠賢,逐步扭轉(zhuǎn)形勢,楊漣的上疏一來,等于提前發(fā)動決戰(zhàn),非要一戰(zhàn)定生死,葉向高也被逼進死角,無路可退了,只能拜章求罷。葉向高一走,剩下的劉一燝、韓爌更加不是對手,就把朝廷留給了閹黨。

從這個意義上說,而是意氣之爭,乃至賣直求名,黨同伐異。

天啟帝剛繼位,出現(xiàn)了所謂的眾正盈朝的情況,結(jié)果東林黨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遼東局勢、財政等重大問題上拿不出什么好辦法,不在做事上用力,就在“言路”上用力,把持輿論,在朝廷內(nèi)部搞斗爭,非要和閹黨爭個你死我活。最后把一些原本并不見得就是閹黨的人也推到了閹黨那邊去。到天啟四年魏忠賢把持朝政之后,有心想為國家和朝廷做點事而不只是求名保身的人,也只能依附于閹黨。

所謂東林和閹黨,本來就是很籠統(tǒng)的說法。當初三黨和東林互斗,三黨得勢,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東林,東林得勢,又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三黨邪黨,魏忠賢為了和東林斗,又拉攏各種反對東林的人。其實兩邊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東林這邊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閹黨的人;閹黨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東林。

崇禎在天啟朝岌岌可危,自身難保,對閹黨自然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在打倒魏忠賢的時候,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進入閹黨的,都一律打倒,結(jié)果朝署為之一空。當初為了做點事不得不結(jié)交閹黨的人,崇禎也不管還能不能用,都一起打倒。而當初反對閹黨的人,也不管究竟能力如何,都加以召用。過了幾年一看,東林的人也就是夸夸其談,實際上也靠不住,只好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任用宦官。

反過來想想,如果當初官僚體系不要和萬歷鬧僵,就讓萬歷立福王為太子,讓福王登基,難道就一定會比光宗當皇帝更糟糕嗎?其實也不見得。光宗登基才一個月就駕崩,天啟登基時才15歲,要他能有多大作為,自然不太可能。

天啟和崇禎都曾在東林和閹黨之間搖擺,先引用東林,發(fā)現(xiàn)靠不住了,再引用閹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登基的時候年齡都太小了,沒有能力駕馭本身已經(jīng)混亂不堪的朝廷局勢。而福王的健康狀況要好得多了。如果是福王繼承皇位,也許結(jié)果并不會比光宗繼位更糟糕。

3

魏忠賢當時的勢力確實相當駭人。文臣有“五虎”,武將有“五彪”,另外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可以說,朝野上下、軍隊內(nèi)外都是他的人。他不但號稱“九千歲”,而且一家老小都在朝中當大官,連還在襁褓之中的侄兒良棟,也被封為東安侯。另一個侄兒良卿甚至代替皇帝,前往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廟?梢哉f,朱由校后期,他已經(jīng)完全成為傀儡,大明王朝實際上成為了魏忠賢的天下。

(魏忠賢劇照)

那么,既然這么強悍的一個人,剛剛上位,毫無根基,年紀也只有17歲的崇禎皇帝,說拿下,為何就把魏忠賢拿下了呢?

第一,朱由檢識破了魏忠賢想在他身邊安插眼線的陰謀。

朱由校是因為溺水生病而去世的。本來,魏忠賢和客氏以為守著一個文盲木匠,又厭倦朝政的皇帝,就可以權傾天下高枕無憂。沒想到朱由校這樣就死了。在朱由校生病去世前,魏忠賢和客氏剛讓張皇后流產(chǎn)而不能生育,朱由校又沒有其他子嗣。因此魏忠賢和客氏急急忙忙從民間找一些懷有身孕的女子,冒充宮女,說是朱由校讓其懷孕的。祈望孩子生下來,立為太子。沒想到朱由校沒挺得過來。更沒想到朱由校并沒有立宮女肚子中的孩子為繼承人,而是立弟弟朱由檢為繼承人。這完全打破了魏忠賢的部署。

可以說,魏忠賢在朱由檢身邊并沒有安插眼線,對朱由檢的情況一無所知。

為了掌握朱由檢的情況,魏忠賢通過向朱由檢進獻美女的方式,不但企圖麻痹朱由檢,讓他縱情聲色,而且還可以因此在朱由檢身邊安插眼線。但朱由檢對這些美女一點也不碰。這樣一來,魏忠賢一時找不到應對辦法。

(朱由檢劇照)

第二,朱由檢通過自己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壓垮閹黨。

魏忠賢實力強勁,黨羽遍天下。同時,由于魏忠賢一系列的殘酷打擊,他的政敵們都被打壓得不敢輕易開口。

朱由檢當然希望大臣們開口,確實也有大臣包括陸澄原、錢元愨、史躬盛等彈劾魏忠賢。但是朱由檢這時候都沒有表態(tài)。他知道,一表態(tài)就意味著打草驚蛇,引起魏忠賢的注意,讓他鋌而走險,貿(mào)然行動。所以,朱由檢不但什么也不說,還軟語寬慰魏忠賢。

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楊所修、楊維垣攻擊崔呈秀。

其實這三個人都是魏忠賢黨羽。這個舉動,是朱由檢指使的呢?還是魏忠賢想舍車保帥呢?這個沒有歷史定論。不過,朱由檢指使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并不確定這些人就愿意站起來反對魏忠賢的。魏忠賢自己舍車保帥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雖然閹黨內(nèi)部可能有矛盾,但那時候最重要的是團結(ji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互相攻擊,把火撥開,就不好收場了。

所以,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朱由檢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讓閹黨內(nèi)部崩潰了。大家不敢攻擊魏忠賢,就攻擊崔呈秀

這時候,朱由檢的態(tài)度非常關鍵,他不再客氣,重處崔呈秀。

朱由檢保護魏忠賢而重處理崔呈秀的做法,讓大臣們明白了朱由檢的態(tài)度,于是,彈劾魏忠賢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樣飛來了。

(彈劾魏忠賢,圖取其意)

第三,朱由檢動作非常干凈,不給魏忠賢留下反擊的時間和機會。

原本朱由檢一直采用寬慰魏忠賢的方式,就算是大臣多次上書,朱由檢也不為所動。但是,一個嘉興貢生攻擊魏忠賢的奏折,朱由檢卻拿出來給魏忠賢看。并以保護他為由,把他送回鳳陽安置。朱由檢這樣做,相當于一下解除了魏忠賢的各種權利。

而在這個過程中,大臣們彈劾的奏折變得異常猛烈,魏忠賢的心理徹底崩潰,終于選擇上吊自殺。

(參考資料:《明史》)

4


明之宦官一開始只是替皇帝分擔政務的親信存在,土木堡之變后,文官集團開始坐大,宦官被皇帝抬高地位借此打壓文臣集團,保證皇權的穩(wěn)固,天啟年間,東林黨一黨獨大,嚴重威脅皇權統(tǒng)治,天啟帝表面上昏庸重用魏忠賢,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想通過閹黨奪回權利,所以造成魏忠賢的權勢滔天,歸根結(jié)底,宦官只是依附于皇權之下,只能是皇權的影子。

明宦官勢力更多是政治上的猖狂,兵權幾乎沒有,不同于唐中后期的宦官掌守衛(wèi)京師的神策軍,明宦官最多掌東西廠或者錦衣衛(wèi)其中一部,而邊關精銳或守衛(wèi)京師的三大營,一般情況下除非被皇帝親派督軍,否則根本就沒有機會染指。

宦官本身沒有太多兵權,一般都是代表皇權與文官集團不死不休,有了皇帝信任還好說,皇帝不信任了,文官集團落井下石不死才怪。

魏忠賢在天啟在位的幾年間,肆意妄為,做了不少傷天害理之事,也干了不少實事,但徹底與當時一黨獨大的東林黨不死不休了,而魏忠賢并沒有跳出傳統(tǒng)宦官的限制,依舊沒有多少兵權,天啟帝信任魏忠賢才成就了他的權勢滔天,天啟帝無子絕嗣,按“兄終弟及”崇禎帝即位,雖天啟帝交代崇禎帝魏忠賢可計大事也,但是很明顯魏忠賢飛揚跋扈很不討崇禎帝喜歡,崇禎帝又是年輕氣盛,看不清天啟帝交代的真正意圖用魏忠賢制衡東林黨,魏忠賢在崇禎帝即位后也是小動作不斷,最后崇禎帝聯(lián)合東林黨自然輕而易舉的殺死魏忠賢,但是之后事情就失控了,崇禎帝以為東林黨忠心耿耿或者認為可以御東林黨為己用,沒想到?jīng)]有魏忠賢制衡后,崇禎帝面對東林黨束手無策,不斷換首輔換六部尚書也無濟于事,朝堂之上,君不似君,臣不似臣,最終明亡。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5

明朝的太監(jiān),跟歷朝歷代的太監(jiān)不同,是更徹底更純粹的皇家奴才,只有辦事權,沒有決定權,因此,在明朝,不管權勢再大的宦官,都是為皇權服務的,而他們本身無法成為皇權,更不可能取代皇權。這是由明朝處理政務的流程來決定的。

明朝中央朝廷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就是內(nèi)閣閣臣們根據(jù)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等部衙,以及全國各省的奏報,初步對各種問題擬定一個處理辦法,這稱為票擬,然后呈給皇帝。

勤奮的皇帝就看奏章,自己拿主意,自己朱批蓋印以后,把是否同意內(nèi)閣的票擬的意見,發(fā)回給內(nèi)閣,同意的,內(nèi)閣就去執(zhí)行,不同意的內(nèi)閣就修改意見,再次呈上,直到皇帝同意為止。

可是,明朝有些皇帝,特別是后期的一些皇帝,本人特別懶政,奏章不愿自己看,更別說朱批和蓋印了。于是就找來太監(jiān)給他們念奏章,后來又省略一步,都不念了,讓太監(jiān)直接把奏章的大意說給他們聽。然后皇帝自己拿個主意,讓太監(jiān)根據(jù)自己的主意批紅和蓋印。

明朝的太監(jiān),一開始是不準參政的,也大都不認字,從明成祖開始,就教給太監(jiān)們認字學習,從而可以幫助皇帝處理奏疏。

明朝最重要的兩個太監(jiān)就是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和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一個負責用寶蓋印,一個負責批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管理東廠的提督太監(jiān)。有時候掌印太監(jiān)和秉筆太監(jiān)也兼任提督太監(jiān)管理東廠。

從上面的流程我們可以看出來,明朝的一切大權仍然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即便像嘉靖帝和萬歷帝這種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仍然能牢牢掌握全國的權力。

而太監(jiān)想把持權力,只能有兩條道路可走。

第一條是把皇帝哄好了,讓皇帝什么都聽自己的,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沒那么好哄,所以這一條非常難做到。不過也有人做到過,比如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jiān)王振,以至于他哄著明英宗親征,結(jié)果發(fā)生了土木之變,明英宗也被俘虜,明英宗在明朝皇帝里可算傻得可以了。王振雖然做到了,但是他的意志只能在大內(nèi)有效,到了內(nèi)閣和三省六部那里,就不太管用了,所以王振即便號稱權勢熏天,也只是狐假虎威而已。

第二條就是矯召,也就是世俗所說的假傳圣旨,偽傳圣意。而魏忠賢就擅長干這個,他跟客氏通過矯召殺死對頭王安,通過矯召殘害天啟皇帝的后妃,以至于天啟的后妃們,被打入冷宮,被害死,天啟皇帝都不知道。更令人發(fā)指的是,他們在后宮搞專業(yè)打胎,后妃們但凡有懷了龍種的,他們就千方百計把龍種弄死,連皇后懷孕,他們都用計害到皇后流產(chǎn)。天啟皇帝無后,就是魏閹和客氏害的。

魏忠賢不但為禍大內(nèi),他的觸角還逐漸伸展到朝廷,伸展到內(nèi)閣,甚至伸展到清流們的黨爭之中。

按說,魏忠賢通過矯召去影響朝局,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他這個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也只是皇帝和內(nèi)閣輔臣們之間的傳聲筒快遞員而已,一切都是皇帝和閣臣們在交流,票擬的權力在內(nèi)閣,朱批的權力在皇帝那里,只有皇帝有個意見,你司禮監(jiān)的批紅和蓋印才有效。批紅和蓋印,只是皇帝意見的最終一步,沒有皇帝的意見,你批不了紅,也蓋不了印。

但是,魏忠賢運氣好,他偏偏碰上了大明朝最奇葩的皇帝天啟帝。天啟喜歡干木工活,干活的時候,還偏偏不喜歡被打擾。于是魏忠賢偏偏趁天啟玩木頭玩的興致高昂的時候,把票擬和國家大事拿來咨詢天啟的主意。

每每這個時候,天啟就會很煩躁地說,朕知道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你們是指誰呢?就是司禮監(jiān)的魏忠賢和王體乾等一班太監(jiān)頭子,而其中為首的正是魏忠賢。然而,天啟嘴上說他知道了,其實他什么都沒聽進去。這就給了魏忠賢矯召的機會。這時候魏忠賢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代表皇帝行使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了。

他通過矯召,先是在朝廷里打掉了當時黨爭的齊、楚、浙三大黨的首領人物,以至于三黨的殘余竟然轉(zhuǎn)而依附魏忠賢等閹人,形成了閹黨。接著他又把目標對準最大的東林黨。此時朝廷只剩下閹黨和閹黨的敵人兩派,為了打擊東林黨,甚至連中立的人物,也被目為他們閹黨的敵人。

為了斗倒東林,魏忠賢不斷矯召增強自己的實力,一方面是把觸角伸進內(nèi)閣,安排了好幾個閹黨的人進內(nèi)閣。原來內(nèi)閣里有四五個人,他又安排進四個,以致內(nèi)閣里都沒地方坐了,另一方面就是在大內(nèi)操練兵勇,號稱內(nèi)操,最鼎盛時,據(jù)說參與內(nèi)操的兵勇有一萬多人。在掌握兵權上,魏忠賢還不斷派太監(jiān)到邊關各鎮(zhèn)監(jiān)軍,拉攏邊關將領。像毛文龍這貨,就依附過閹黨,袁崇煥本來想依附的,可是魏閹沒看上他。

等一切準備齊當,魏忠賢就對東林下手了,先是打倒幾個對他不斷彈劾的言官,接著毀壞全國各地的書院,不準再講學,然后指使內(nèi)閣里自己的人排擠正派的閣臣,即便有些閣臣并不是東林的人,也一樣被排擠走。最后就是干掉東林的幾個骨干人員左光斗等人。東林的勢力也被暫時壓制下去了。

在這一斗爭的過程中,只要不是閹黨的人,就是閹黨的敵人,不管你這個敵人是不是東林的人。所以,很多中立的正派人物,實心為國為民辦事的官員也被牽連打倒了。

在魏忠賢打倒東林以后,他的權勢也達到了頂峰,號稱什么九千歲,爪牙遍布朝廷和各省?墒,這一切,卻全都是建立在天啟皇帝不問朝政,對他放縱的基礎之上的。

等到崇禎帝一繼位,事情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你一個閹人,你在朝廷百官眼里,是個奴才,你在大內(nèi),更是個奴才。只要崇禎帝對朝政稍加一眼,你的批紅,你的蓋印,你的矯召,就全不管用了。

既然魏忠賢的矯召不管用了,那么他在大內(nèi),在內(nèi)閣,在朝廷,在全國各省,在邊關,在軍中,就都沒有話語權了。因此,閹黨的勢力,很顯然也就會土崩瓦解。依附魏忠賢的那些官員,也會樹倒猢猻散。

所以,崇禎帝能輕易打倒魏忠賢,就是因為,他自己代表著皇權,而魏忠賢以前作威作福,權勢熏天,只是因為他捧著一個皇權的外衣,震懾朝廷,震懾天下,現(xiàn)在崇禎把這件外衣收回去了。魏忠賢無法抗拒,也無力抗拒。

6

謝邀。

現(xiàn)在的一些影視作品中,把明朝太監(jiān)寫的非常厲害,只手遮天。但是,明朝相比之前的唐朝有個很大的差別。唐朝太監(jiān)是真正掌握了兵權的,因此可以結(jié)交權貴,反過來挾持皇帝。

而明朝,以皇帝之下的內(nèi)閣、六部、言官三層機制,太監(jiān)的權力其實相當有限。而魏忠賢魏公公為什么能夠這么囂張呢?其實是源自天啟皇帝對他的信任。正是有了皇帝的信任,魏忠賢才能手握大權,才能對文武百官為所欲為。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魏忠賢的政令也就沒有人理睬了。

所以,一旦換上一個對魏忠賢沒什么好感的崇禎皇帝,魏忠賢的風光也就到頭了;实鄹静恍枰岸贰边@個太監(jiān),因為這個太監(jiān)的權力全部是皇帝給的,皇帝一句話收回權力,魏忠賢就成了軟腳蝦。。明朝內(nèi)閣大臣和皇帝斗,背后還有祖宗家法、有滿朝大臣、有那“亢聲直言”的美譽給他支持,至少還有斗下去的底氣。魏忠賢一個太監(jiān),在圣人文章里面也是上不得臺面的,他憑什么和皇帝斗?

魏忠賢要想繼續(xù)只手遮天,唯一的辦法是把皇帝控制住。無論是花言巧語迷惑住,還是威脅住,還是直接用武力軟禁徹底變成傀儡。問題是,崇禎皇帝本身也是很有城府,狠辣而寡恩。魏忠賢最初可能就是想花言巧語迷惑他,重崇禎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暗中已經(jīng)做好了收拾他的準備,快得魏忠賢來不及豁出去拼(他也未必有決心拼)。于是,一旦皇帝布置好了后手,魏忠賢就只有乖乖等死了。

7

因為魏忠賢膨脹了,他眼中的崇禎是很聽話的、是沒什么能力的、是懦弱的!

雖然想干掉崇禎但卻失手了——“權力還是我的就行”

雖然有能力造反得天下但退卻了——“天下還歸我管就行”

雖然可以全身而退但卻得意忘形了——“沒權有錢也行”

最后,落得個三尺白綾自縊身死的下場。。。

魏忠賢終究低估了眼中的這個少年,因為這個少年是一個極度成熟的政治家


而且,在最初的兩年,崇禎的確表現(xiàn)的服服帖帖,包括最后魏忠賢的放權,也是被崇禎的演技所欺騙,直到他幡然悔悟的時候,天下已經(jīng)不在他手中掌握

崇禎并沒有那么不堪,他并非是一個用力過猛但卻欠缺政治才華的愚笨君王,只是歷史這輛大車禹禹而行,并非一般人能改變他的走向

至少,崇禎不能

我們來看看,權傾天下的魏忠賢是如何敗在崇禎之手的吧


錯誤的妥協(xié)

天啟皇帝總會長大,他總會明辨是非,比如曾經(jīng)魏忠賢為了迫害東林黨而制作一百零八將點將錄,作為排號要一一收拾,結(jié)果天啟這個天才木匠竟然是個文盲,連《水滸》都不知道是啥,還得魏忠賢這個半文盲一頓解釋

但是,天啟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卻很正直,在聽了魏忠賢的解釋之后,拍手叫好,認為梁山好漢各個都是忠勇之人。搞的魏忠賢很沒面子,本來要搞東林黨的嘛

所以,他意識到了威脅,他意識到了不應該再讓天啟成長下去,那樣自己的權勢必然會有一天不復存在。之后天啟莫名落水,身患重病,服用靈藥不久全身浮腫而死

據(jù)傳,當年魏忠賢與客氏一頓忽悠,差點就讓天啟做出了決定,傳位給一個來歷不明的孩子,這孩子都要抱到宮中去了

還好皇后是個明事理的人,她對著即將走人的天啟滔滔不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做出傳位給其弟朱由檢的決定

緊接著,魏忠賢開始搞事,三番五次設計收拾朱由檢,但均被他躲過去了,直到順利即位

而魏忠賢也覺得,這個朱由檢年紀也很輕,而且也沒什么根基,是很好控制的,應該可以繼續(xù)當傀儡,等到他長大了再搞掉換個人做皇帝就好

就這樣,朱由校拉著朱由檢的手,說出了人生最有水平的一句話

:“吾弟當為堯舜!”然后就撒手去老朱那里匯報工作了


錯誤的判斷

好了,朱由檢登上了歷史舞臺,并且開始自己的裝孫子之路,他依然將國家大權交于魏忠賢之手,魏忠賢也做出了判斷,這個皇帝是個聰明人

這個時候,不是崇禎不動他,而是說他動不得

朝廷上下,全是魏公公的人,誰敢呢?所以還是默默的行動,先剪除其羽翼

皇帝要動魏公公的事情,慢慢的大家心里都開始明白,只是我們的九千歲卻渾然不覺危險

而且,好像事情也沒那么簡單,還需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直到其黨羽重要人物崔呈秀被彈劾一事,才讓此事的進度大大加快

魏忠賢也意識到了危險,不過他做出的判斷是:皇帝不會殺我的

所以,他決定丟車保帥,并未出面拯救崔成秀,而這一動作,讓閹黨之人大失所望,連最重要的心腹都不救,那其他人呢?

魏公公不過是想要自保罷了,所以此時的閹黨已經(jīng)瀕臨土崩瓦解

錯誤的決定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魏忠賢造反,是很有可能勝利的,因為無論軍政大權此時還牢牢的握在他手中

但是,他卻決定告老還鄉(xiāng),不再參與朝中之事,崇禎也懼怕他造反,所以決定同意并責令其快速離開

然而,魏忠賢竟然以為皇帝是真的不殺他了,所以真的就很是天真的回家收拾東西

而這一決定,徹底觸怒了崇禎

他回去收拾了80大車的金銀財寶,攜帶大量的仆人家眷,甚至還有9000名隸屬于他本人的護衛(wèi),仿佛游街一般浩浩蕩蕩的啟程

崇禎的極限已經(jīng)到了,他無法再忍受

于是下令追回已走的魏忠賢

結(jié)局,我們都知道。深更半夜得知皇帝旨意的魏忠賢上吊身亡,其財產(chǎn)被護衛(wèi)仆人一搶而空,陪在他身邊的也只有一個絕望的太監(jiān)

說來凄涼,除去后期被捕治罪的無數(shù)文臣武將,曾經(jīng)號稱有五彪五虎,十狗十孩兒,千子千孫的九千歲,在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也只有身邊這一個太監(jiān)以死相隨

崇禎其實是一個極其老練的政治家

他有謀略,有才華,有能力。只是扳倒魏忠賢之后,卻被東林黨等諸黨所誤,最終落得凄慘的下場

魏忠賢其實是一個極其有天賦的政治家

他有手腕,有權勢,有水平。但是,他無惡不作,排除異己,卻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勢而已,雖然優(yōu)秀但絕非國家之幸

更多精彩歷史分析,請關注頭條號

8

魏忠賢的一切權力來自于皇權。失去皇權的支持,一名獄卒都能收拾干凈。

9

很簡單,明朝大太監(jiān)只有檢察權,沒有軍權。

歷史上太監(jiān)最厲害的是唐朝,唐朝后期的太監(jiān)是掌兵權的,尤其是掌握了禁軍大權,所以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

而明朝的太監(jiān)掌握的檢察權,像東廠西廠錦衣衛(wèi), 這些檢察機構掌握在太監(jiān)手里。這些權力對付官員那是很嚇人的,動不動就把你抓到牢里審兩下。但是他們沒有兵權,他們的檢察權全部來自皇帝的授權,如果皇帝一收回,那他們就沒戲了。

所以,魏忠賢再牛,也沒法可能翻過天去。

下面介紹一下魏忠賢具體的一些事情。我們先從明末的一件奇案說起。

移宮事件

明朝泰昌元年,發(fā)生一件重大的事情。明光宗朱常洛去世了。

明光宗也是一個苦哈哈,母親是個宮女,因為明朝萬歷皇帝的一夜激情才誕生了他。雖然是長子,可是萬歷皇帝很不喜歡他,一直不立太子,想立他的一個兄弟為太子。折騰了近四十來年,好不容易成為太子,又當上了皇帝。據(jù)說加夜班太猛,跟七個姑娘同時發(fā)生并保持了嘿嘿嘿關系,最終一個月就光榮下崗,也就傳說中的崩了。

雖然有點悲劇,但繼往開來,新皇帝還得接著上來。

當然,新皇帝登基前,追悼會什么的還是要開的。

九月初一,大臣楊漣就率領大臣去奠拜明光宗?墒,剛進大門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前面有人攔住了路。

一群太監(jiān)攔在路上,不讓大臣通過。大臣嘛,手無縛雞之力,雖然太監(jiān)也沒練過葵花寶典,但手里持著大棒,氣焰囂張,個別年青耐打的官員沖上去,就被亂棒齊下,打得抱頭退了出來。

這是怎么回事呢?

為什么宮里不讓大臣們?nèi)⒓幼返繒兀?/p>

這其實都是一位低級嬪妃的主意。這位嬪妃姓李,級別是選侍。明朝的后宮分為 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這幾級。可見這個選侍也就比最低級的淑女高一級。可為什么還這么不淑女,竟然有勢力調(diào)動大監(jiān)防暴隊,來宮門這里阻攔大臣們呢?

其實,級別不在高低,關鍵看誰喜歡。

李選侍其實是前皇帝明光宗的寵妃。而且還受命照顧了兩名皇子,其中一名就是太子的大熱人選朱常洛。而且李選侍就居住在皇宮后三殿的第一殿乾清宮里,地位形同皇后。

既然是皇后,那為什么不讓大臣奠拜她的老公呢?

因為形同皇后,不代表就是皇后。李選侍同志希望自己能夠正式成為皇為。在光宗生病的期間,李選侍要求提干。光宗想了一下,也確實應該,所以召來兒子朱常洛跟大臣們,表示李選侍辛苦了,就提拔為皇貴妃吧。

皇貴妃也就比皇后低一級,對于李先侍來說,已經(jīng)算是越級提拔了。

正當明光宗吩咐,朱常洛跪在下面聽的時候,旁邊突然伸出一只詭異的手,將朱由校拉到了后面,嘀里咕嚕說了一通。

過了一會,朱由校又跪了回來,說,“要為皇后!

原來,這只手屬于李選侍,李選侍果然是有追求的,不提則已,一提就要到頂。

明光宗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第二天,光宗就開光升天了。這就是不負責任了,李選侍不但沒有提為皇后,就是皇貴妃的提干手續(xù)也沒有走完。

這一走,找誰升職去?

眼看著主管已經(jīng)躺尸了,李選侍著急了,她下令太監(jiān)把宮門堵住,然后表示,不升為皇貴妃,你們就別想拜先帝。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見過,挾死掉的天子令諸候的還是第一次。

效果怎么樣?

一個人拔開了太監(jiān)的棍子,大聲喊道:“皇帝叫我們來的,現(xiàn)在皇帝駕崩,太子又年輕,你們守著門不讓我們?nèi)雽m哭奠,你們想干什么?”

這個人叫楊漣。這位仁兄,別的不說,氣場相當大,一臉大胡子,脾氣也大。上個月光宗生病,這位仁兄上了一個奏折,既不是慰問的,也不是提供藥房的,而且批評明光宗。這趕情怕光宗沒挺過,以后想罵他都沒機會,所以突擊批評來了。

明光宗看了之后,氣得病都好了一些,一邊叫他上來,一邊叫錦衣衛(wèi)的來。這是明朝的老規(guī)矩了,大家一看,就知道要拖到午門外打屁股?墒堑葪顫i上來了,明光宗盯著他看了半天,然后說了四個字:“此真忠君!辈㈨槺惆褩顫i提為顧命大臣。

這是十分奇怪的一個任命,要知道,顧問大臣一般都從內(nèi)閣中選,至少也得是尚書侍郎吧。可是,這時的楊漣僅僅是一個七品兵科給事中。

給事中,就是找事中,沒事還要找點事,現(xiàn)在又有皇帝親批的顧問大臣,這當然是奉旨找事。所以,楊漣大人中氣十足,一把就拔開了太監(jiān)的亂棍。這些太監(jiān)侍郎剛打,尚書敢揍,內(nèi)閣大學士也敢罵,就是不敢惹這位給事中,生生給楊漣讓開了大道。大臣一哄而上,擠進乾清門,來到乾清宮。

光宗確實是死了,大臣按禮哭了哭,可是,楊漣站起身,眼睛四看了一下,問:太子呢?

當然,跑到這里來,可不是單純?yōu)榱司拺严鹊郏匪脊庾谟⑷菪γ,畢竟死人歸閻王爺管。找到將登基的太子才是正經(jīng)事。

這時,一個太監(jiān)悄聲示意楊漣:太子被李選侍扣在了東暖閣里,不讓出來。

這個太監(jiān)叫王安,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怎么關鍵呢,他是明光宗的伴讀,又是當下太子朱由校的侍讀,可以說培養(yǎng)了大明二代人,而且司禮監(jiān)的秉筆太監(jiān)。顯然,他還是一個比較正直的太監(jiān)。沒有跟李選侍搞到一起,而是站到了文臣一邊。

聽說太子被扣住了,文臣齊齊朝東暖閣叩起頭來,強烈要求太子出來跟大家見面,確定一下君臣的地位?墒,喊了半天,里面沒有半點反應。這一下,大臣坐不住了,內(nèi)閣首輔劉一燝對著東暖閣吼了一嗓子,“誰敢把新天子隱起來!”

搞不好,大臣就要挽起袖子去搶人了。這樣就太好看了,畢竟人家是新寡婦咧。

這時,王安站了出來,表示大家不要激動,這個事情我去說。

王安一進去,一句話就把李選侍說跪了。

“娘娘,你想當皇貴妃,這可以理解,但是,先帝已經(jīng)駕崩了,現(xiàn)在沒有新天子, 誰來封你為皇貴妃呢?”

這一句直中李選侍的軟脅。她這才想明白,沒有天子,她當不發(fā)皇貴妃的事情誰也做不了主。她要想當皇貴妃,就得先讓朱由校當皇帝。

“見面大臣,小哥又回來!蓖醢灿旨恿艘痪。

妥了。于是,她點了點頭,她的崩盤就從這一點頭開始。

王安一看,松口了,馬上上前抱起朱由校就走。朱由校的身子一動,李選侍終于意識到不對了,連忙上前牽住朱由校的袖子。事實證明,王安雖然不是漢子,但李選侍也不是女漢子,生生沒有拉住。

剛出東暖閣,接應的來了,內(nèi)閣首輔劉一璟抓住朱由校的右臂,另一位大臣張維賢抓住左臂,半扶半抓的將其拎到了群臣的面前。

群臣一看,正主出來了,馬上集體跪下,三呼萬歲。朱由校還很客氣,說了中國人被表揚時,最常用的三個字:不敢當,不敢當。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老老實實就在他老子的棺材旁邊接受了群臣的跪拜,從此,君臣名份已定。

接下來呢?

是按口頭的約定,把朱由校還給李選侍嗎?想得美。大家一看,關系定了,就一擁而上,把朱由校裹在中間。拔腿就跑。去哪呢?太子該住的地方,慈慶宮。

這就太不講究了,東暖閣傳出一聲凄厲的喊聲:小哥,回來!隨著李選侍這聲召喚,東暖閣沖出一幫太監(jiān),手拿木棒就沖了上來。

有一個人長得很帥,英氣逼人,動作也大,三下兩步就搶到了大臣們的前面。這個人叫李進忠,再過幾天,他要改一個名字,那個名字,就是天下無人不識閹的魏忠賢了。

“你們?nèi)ツ睦铮瑒e嚇著少主!”

說罷 ,太監(jiān)的棒子就要招呼過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年輕的頂上了。楊漣這個兵科給事中還是很中用的。關鍵時刻又站了出來,大聲喝道:“我們都是殿下的群臣,四海九州都是殿下的臣子,他還能所誰!”

李進忠啞口無言,只好眼睜睜看著楊漣們將朱由校帶走,他也第一次領教到這位大臣的雷霆之力,當然不是最后一次。

朱由校搬到了慈慶宮,成為了正宗太子,就等過兩天,黃道吉日就可以登基了,但就在這時,楊漣又提出來一個新問題。

李選侍應該搬出乾清宮。

以李選侍這倒數(shù)第二的排位,是沒資格住乾清宮的,明光帝在的時候,他是大房東,安排誰住誰就住了,現(xiàn)在大房東已經(jīng)不在了,由朱由校住住,李選侍就沒有理由再厚著臉皮住在乾清宮了。

事實,李選侍還真的不想搬。因為,這是她最后的底牌了。

這位大姐一開始抓住明光帝的棺材做文章,結(jié)果被楊漣沖了進來,挾持先帝尸體計劃失敗,只好搬出計劃B:隱匿太子朱由校,可惜被太監(jiān)王安給忽悠了。現(xiàn)在,她只好挾持這座大殿了。

就是不搬,你們能把我咋地?想要我搬可以,給我皇太妃的名份。

對于這位皇宮釘子戶,楊漣也是奇怪了,你不搬還想咋地。于是,楊漣找到朱由校,請他下了一道圣旨。說實話,這位朱由校對自己這位后媽早就不滿了,據(jù)他回憶,自己的親媽就是被李選侍給逼死的。被李選侍收養(yǎng)后,李選侍也發(fā)揮后媽精神,沒事折磨一下朱由!,F(xiàn)在當然是報復的時候。

于是,朱由校一道命令下來,李選侍只好老老實實搬走了。

這就是明末大案移宮。可是,事情就這么結(jié)束了嗎?

當然沒有,李選侍第一個不干了,她也是苦熬了好多年,才等到自己的老公當了皇帝,可沒想到,老公太不爭氣,干了一個月就下崗了。她也沒有跟著沾光提拔上去,原以為能夠當皇后,老公死了,就當太后,順便垂個簾聽個政什么的,結(jié)果一擼到底,還是一個李選侍。要不是生了一個女兒,說不定直接就出宮當尼姑了。

李選侍實在不心甘,而她又沒有什么能量,只好拿出傳統(tǒng)婦女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精神,自己要上吊,而自己的小女兒據(jù)說要跳井。而沒過多久,她住的宮殿突然發(fā)生了大火。

寡婦要上吊,皇妹要跳井,宮里還被人放火,這簡直是慘絕人寰的悲劇。稍有點同情心的人都會坐不住,果然,御史賈繼春上了一個本子,表示這樣做太可過份了,孝是人間的大道。現(xiàn)在這樣做,是違背了最基本的原則。

介紹一下,其實李選侍并沒有上吊,公主也沒有跳,不但沒有上吊,這位李選侍還活到了清朝康熙年間。

受到攻擊,楊漣當然組織人員進行了有力的反駁,認為皇帝要登基,一個選侍占著正殿不搬,這完全是說不的,讓她遷走也是正常的。

就此,轟轟烈烈的李選侍到底有沒有受委屈的真理大討論就在大明朝展開了,一討論就是數(shù)年。為什么一個問題,討論這么久都沒有結(jié)果呢?因為你仔細觀察一下兩方的辯詞,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事情,他們雖然吵得不共戴天,兩邊說的都對,一個說孝,這沒問題啊,一個說顧全大局。這個也對啊。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大明朝最聰明的人都看出來呢。

事實上,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來,恰恰是因為他們看出來了,而他們爭論的原因,從來就不是得出一個唯一的公正的答案。而是為了支撐一部分人,反對一部分人。

這就是傳說中的對人不對事。

東林黨的起源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楊漣,這個人鐵血義膽,似乎是一個忠臣,但他同樣是一個復雜的人,比如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之所以能夠以一個給事中的職位同滿朝邪惡勢力(在他的眼中是如此)做斗爭。那是因為在他的身后,有一個宏大的身影在支撐。這個身影叫東林黨。

一開始,東林黨只是一個座談會。

萬歷二十二年,一個吏部的官員下崗了。下崗原因很簡單,萬歷皇帝看他不爽。這一年,選內(nèi)閣大學士的人員,這位吏部的官員任職文選司郎中,負責這項事宜,等他擬好名單,萬歷一看火了,全部都是平時跟他對著干,讓他惱火的人。萬歷一生氣,就把這個郎中踢回了老家。

過了十四年,因為大家的推薦,萬歷又要把他召回來,安排到南京光祿寺少卿,職位不高,好壞是也一天沒事干,只管領工作的養(yǎng)老單位?善婀值氖牵@位前郎中不干了。

當年,你讓我滾,我就滾了,現(xiàn)在讓我回來,對不起,我已經(jīng)滾遠了。而且,老子對當官才沒有興趣,老子現(xiàn)在過得相當滋潤,才不去當什么官咧。

這位傲嬌的仁兄叫顧憲成。

顧憲成為什么不去當官呢?那是因為他找到了人生當中更為快樂的事情:講學。

從京城回來后,他回到了老家江蘇無錫,因為沒事干,只好交朋會友,他本人又很有才華,曾經(jīng)的鄉(xiāng)試第一,又在京里工作過,還負責過重要的吏部工作,所以,很快成為無錫的文化圈名人。不但無錫的人來跟他聊人生聊理想,就是外地的人也前來交流。

搞得多了,顧憲成意識到,他需要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地方了。于是,他找到了一個破院子,這還是宋朝時楊時講學的書院,書院的名字叫東林學院。

翻修了一下,東林書院終于開張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這里,聽顧憲成,也聽其他文藝圈大咖的講學。漸漸地,顧憲成發(fā)現(xiàn),在這里講學,成就感更多。在京城,做為一個官員,苦心熬個夜,寫個文章送上去,可能直接就進了黑洞,被留中了。就算皇帝看了,也不一定同意,搞不好還要觸犯龍顏,被拖到午門打屁股,下崗丟命,也是不是沒可能的。

而在這里,他沒有題材限制,想講什么就講什么,想怎么講就怎么講,而收獲的是無數(shù)的認同。

這樣的日子不比當官快活?這就是顧憲成不愿意當官,就愿意呆在他的書院里,跟四面八方的人交流他的學識,他的看法。漸漸地,這里形成了一個流派:東林黨。

要入這個黨,很簡單,不像要入閹黨一樣,要動大手術,也不要宣誓、交黨費,當然也不用新婚夜抄黨章。甚至也不用去東林學院聽課。要成為東林黨的成員,承認東林黨的世界觀,價值觀。從這個角度來說,東林黨可能是最純粹的黨。

東林黨的世界觀

那么,東林黨有什么世界觀,價值觀呢?說起來,東林黨號稱繼承明代儒家大宗師王陽明的心學,但事實上,他們可能并沒有繼承王大師知行合一的思想,他們頂多做到了知。

知道了,卻不能行,似乎也沒有行的途徑,畢竟是一個民間的機構。那只有一個發(fā)泄途徑:罵。

沒錯,東林黨的最重要的世界觀就是罵,說好聽點叫批評,批評誰呢?做為一個民間機構,當然是批評掌權的人士;实鬯麄兏遗u,太監(jiān)他們敢罵,文官更是罵得酣暢淋漓,朝政是他們重點的批判對象,民間不公也是他們重點怦擊的內(nèi)容。反正誰紅罵誰,誰掌權罵誰,看誰不順眼就罵誰。

總而言之,東林黨就是明朝最為重要最成組織的意見領袖組織。

有意思的是,東林書院這一批評,不但產(chǎn)生了東林黨,還附加產(chǎn)生了很多其它機構,比如齊黨,楚黨、浙黨。

為什么會冒出這么多黨呢?很簡單,都是東林黨逼的,因為東林黨無差別的攻擊模式,朝中的官員混得很狼狽,想回個嘴吧,可對方組團來的,自己剛出聲,就被對方的聲音壓下去了。沒有辦法,只好組團回應,而鄉(xiāng)黨就是最天然的組織。于是,依靠籍貫,大家分別組成了山東人為主的齊黨,湖北人為主的楚黨,浙江人為主的浙黨。當然,東林黨大有三英占呂布的氣勢,一黨斗多黨,除了沒在朝中掌握權力之外,在民間的呼聲很大,絕不落下風。

可以說,萬歷是高堂的皇帝,而顧憲成就是民間的帝王,意見的黨魁。自己一個好好的民間皇帝不當,跑去跟你當一個閑官?不去,五金三險再全也不去。

東林黨一開始是沒有權力的文聯(lián)性組織。因為他們的首領顧憲成就是一個下崗員工,在野意見領袖。但聚集在東林黨旗下的畢竟都是文人,是文人自然會走上科舉的道理,平心而論,這些人還是有才華的,論考試,他們總有機會金榜題名,漸漸地,一些東林黨人也進入官場。東林黨人開罵的對象,當然就發(fā)生了變化。變化是,只要是東林黨的官員就夸,不是東林黨人,嗯,非我異類,其心必匪,罵,絕對不會錯。

而這些東林黨的官員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把寶押在了萬歷朝的太子朱常洛身上,朱常洛就是開篇的明光宗皇帝,而在移宮案件,東林黨又站隊了隊伍。扶持朱由校時,東林黨人再次立下大功。因為那位大胡子的楊漣就是東林黨的骨干。還是學生的時候,楊漣就成為了東林學院的粉絲,只要聽說東林學院開課,楊漣必定前往聽課。

后來,與東林黨勢成水火的閹黨搞了一個東林占將錄,用梁山一百零八將來對應東林黨人。楊漣在里面的對應是馬軍五虎將之首的天勇星大刀關勝。可見楊漣實是東林黨的一位骨干。

從此,東林黨一舉成為朝中第一大黨,掌握了權勢,東林黨人的斗爭手段就從罵為主,變成打為主,任何不是東林黨的官員都成了打壓的對方。借著移宮案,還有明末另外二大案紅丸案、梃擊案,東林黨打得其它數(shù)黨抱頭亂竄。

齊黨不齊了,浙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楚黨差點集體學屈原跳江。

東林黨取得勝利,然后所向無敵了嗎?

沒有的,就在東林黨打壓其它團隊的同時,另一個陰影開始在宮中越來越大,最終,它將成為東林黨最大的敵人,而它將使用的手段,將是東林黨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這個陰影有一個名字:魏忠賢。


前面我們介紹了東林黨,東林黨本來是一個民間的學術機構,因為其中的人員站對了位,支持了明光宗跟明熹宗,所以擊敗了政敵浙黨、齊黨等對手,成為朝中的第一大勢力?墒,就在他們彈冠相慶時,魏忠賢,這個不起眼的太監(jiān)卻悄然升起。那么,魏忠賢是什么來頭呢,他有什么資本,能夠跟正紅得發(fā)燙的東林黨較量?我們先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太監(jiān)談戀愛。

太監(jiān)也戀愛

話說明熹宗年間的一天晚上,皇宮突然發(fā)生了一場奇怪的事情。一個太監(jiān)追著另一個太監(jiān)猛打,而一個宮婦模樣的人在后面拼命拉扯。這是什么回事呢?

堂堂皇家重地,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隨意的事情?

先介紹一下被追著打的這位,此人是明朝大太監(jiān)魏朝。這個人可能大家不熟,但打人的大家很熟了,他正是后來的明朝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為什么追著同行痛毆呢?

這其實是魏忠賢不講究,因為魏朝算起來,是魏忠賢的入宮介紹人,是他的大哥,可是,魏忠賢竟然偷二嫂,跟魏朝的女朋友滾到了一起。

可能有的人親覺得奇怪,太監(jiān)也有女朋友嗎?

有的。

其實在明朝一開始,宮里是嚴禁宮女跟太監(jiān)談戀愛的,尤其是朱元璋,特別狠,一發(fā)現(xiàn)這樣的,可不是棒打鴛鴦,而是直接扒皮。但到了后來,太監(jiān)的權力越來越大,皇帝也越來越倚重太監(jiān),談個戀愛就不算事了。甚至有皇帝皇后會關心一下太監(jiān)的感情生活,問太監(jiān)你的對象是誰。磕翘O(jiān)跟宮女是怎么看上眼并開始對食的呢?其實跟食物還真有關系。太監(jiān)如果要值班,就得準備一天的飯菜,而到了宮里是不能生火的。那飯菜涼了怎么辦?宮女有辦法。宮女是有爐子的。相當于宮女那有一微波爐,太監(jiān)把飯菜送過去,請宮女叮一下就可以拿出來吃了,客氣地要請宮女一起吃。這樣一來一往,關系就發(fā)展起來了。跟親們現(xiàn)在談戀愛一定要人約黃昏后,你想吃點啥是一樣一樣的。慢慢地,這個對食就成為了風氣,宮里的宮女一般都會找一個太監(jiān)當男朋友。要是沒有,還要受到鄙視,認為是“棄物”。就像大學兩年了,男朋友都沒有,你說這大學是不是白上了?另外,這個對食還有一個稱呼叫“菜戶”,為什么叫菜戶呢?大概跟太監(jiān)如果與宮女好了,就會經(jīng)常背著菜籃子給宮女到外面買點青菜針線之類的有關。而菜戶跟對食還有一點區(qū)別。對食就像處男女朋友,可能是一飯情。菜戶就是結(jié)為夫妻了。兩人要海誓山盟,并且具有排他性,一般不能同時跟多人結(jié)成菜戶。道理很明顯,微波爐能熱很多飯菜,菜籃子只有一個。

有談戀愛,當然就有爭風吃醋,也有撬人家女朋友的。魏忠賢就撬了大哥魏朝的女朋友客氏。

宮里宮女成千上萬,魏忠賢為什么要干這種沒道義的事情,偷二嫂說出來,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當然是因為魏忠賢泡的這個宮女有點特殊。其實,她也不是真正的宮女,而是皇帝朱由校的奶媽。這位奶媽叫客氏,一般皇子的奶媽斷奶之后,就要從哪來回哪去,可這位客氏就此成了宮里的釘子戶,扎根皇宮,哪也不去了,甚至連皇后也奈何她不得。

有一天,朱由校的老婆張皇后把客氏叫過來,說了兩句,然后打了客氏出宮了。客氏托人給朱由校帶了一個東西。打開一看,里面是朱由校小時候的頭發(fā)、乳牙等等。朱由校專門一文件說:客氏一走,我這中午都沒吃飯,必須把客氏給我找回來。

以絕食為手段,要強留客氏,可見客氏的地位之高。如果太監(jiān)能夠有這樣的女朋友,當然是能夠少奮斗二百年。

于是,魏忠賢只好下狠手,開始撬起魏朝的客氏來。

我們介紹一下魏忠賢,魏忠賢是河北滄州人,據(jù)說出身于娛樂圈家庭,父母都是演戲的。所以他的基因還是可以的,顏值很高,長得儀表堂堂,而且也很會在社會上混,后面因為欠了賭債,被人逼得沒辦法,就自我閹割了,所是自閹成才、大器晚閹?墒,因為是自己動手,所以手藝就糙了點,據(jù)說沒割干凈,所以進宮時,不斷被淘汰了,還差點被打死。后面,魏忠賢搞了一個曲線進宮的道路,到一位李姓太監(jiān)家里打雜,后經(jīng)這個老太監(jiān)引路,才進了宮。

因為手術不徹底, 是他的最大短板,差點進不了宮。可進了宮,這又成了他的優(yōu)勢?恐@,魏忠賢把客氏追到了手。

兩個人經(jīng)常在宮里搞個幽會宮震什么的。這一天為什么會被發(fā)現(xiàn)呢?

也是老橋段了,魏朝這一天提前下班,回客氏的住處,突然看到魏忠賢跟他的菜戶親親熱熱,嬉嬉哈哈。

夾我的菜!反了你!魏朝火氣直冒,當場沖進去,抓住魏忠賢就打。誰知道魏忠賢雖然也是動過手術的,但人家動得晚,所以身子壯,而且年輕時練過。打了兩下,魏忠賢就占了上風。魏朝一看,不行,打不過,咱跑。

魏朝牽起妹妹的手就跑?褪媳焕,魏忠賢在后面追,大半夜的攪得宮里面雞犬不寧,最終驚動了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平時愛搗騰點木工活。白天剛做好一張椅子要休息呢,被吵醒了,就爬起來問:怎么回事,大半夜的不睡覺在這里吵。

報告:魏忠賢跟魏朝兩個人爭女朋友呢。

女朋友是誰?

客氏!

朱由校一聽,是我奶媽啊。奶媽的事我得管。所以把客氏叫上來,說:奶媽,你說你喜歡誰,我替你作主了?褪弦宦,也不客氣,說我喜歡魏忠賢。

于是,皇帝作主,客氏就是魏忠賢的菜戶了,魏朝朝邊站。不久后,魏忠賢找個借口,把情敵魏朝打發(fā)到鳳陽看祖墳去了。

魏忠賢成功奪走了魏朝的菜戶,可他并不是為了么么噠,他的理想是通過客氏掌握更多的權力。

魏忠賢的目標

上一節(jié),我們講到明朝移宮案,魏忠賢曾經(jīng)依附李選侍,跟大臣楊漣搶過皇帝。最終以失敗告終。大臣的威嚴給他上了第一課,他知道,要真正掌握權力,搶一個女朋友是不夠的,他還要戰(zhàn)勝這些大臣。

那么,現(xiàn)在就要朝這些大臣開戰(zhàn)嗎?

魏忠賢衡量了一下,把目標對準了另一個人。

這個人也是同行,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王安。當日就是他三言兩語把李選侍忽悠瘸了,在朱由校登基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墒,這么一個人,上有皇帝的寵信,外跟群臣的關系好得一糊涂,要怎么搞倒他呢?

事實證明,沒有打不倒的忠臣,只有不努力的奸臣。很快,魏忠賢就找到了一次機會。

朱由校要提拔王安當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這資歷跟功勞,這也是應該的,當然,按中國人的慣例,總是要推辭一下的,于是,王安就客氣了兩句,表示自己當不起,還是回去養(yǎng)老好了。

推辭之后,皇帝就會挽留,如果講究,這個程序要來回三次,是謂,重要的事情說三次,也就三讓。但沒想到,王安只是謙虛了一次,朱由校不按牌理出牌,直接落鎚成交了,好,你去養(yǎng)老吧。

這是怎么回呢?當然是魏忠賢跟客氏兩人的通力合作,兩個一陰一不陰不陽,忽悠朱由校,真的就讓王安養(yǎng)老去了。

魏忠賢就此升任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他不是很謙虛的,沒有當掌印太監(jiān),原因之一,司禮監(jiān)是太監(jiān)中的文化單位,沒有一定文化是干不好的,而魏忠賢,不好意思,大字不識兩個。就這水平,就是當秉筆,也太勉強,魏忠賢只好讓賢,反正掌印太監(jiān)也是他的人。另外,秉筆太監(jiān)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這個崗位往往還兼著另一個重要的職位:東廠的廠督。

魏忠賢以太監(jiān)二把手的身份,卻實際掌控太監(jiān)部門。現(xiàn)在,對付起王安就容易多了,可關鍵時候,魏忠賢竟然下不了手,畢竟王安跟他同樣都是太子宮出來的,而且這個人很厚道,對他也不錯,要對他下死手,實在有些不好意思。這時候,客氏說了一句話:我們倆跟李選侍比起來怎么樣,她那樣厲害的女人都被王安收拾了,現(xiàn)在你不斬草除根,有把握對付王安的反擊嗎?魏忠賢慎重的點點頭,聽菜戶的沒錯。

于是,王安被栽了一個罪名,打一了南海子凈軍,所謂凈軍,就是太監(jiān)犯錯誤后勞動改造的地方,平時掃掃地,給皇陵上個香什么的。魏忠賢又很帖心的安排了跟王安有仇的一個人去當督軍。很快,他放心了。王安被他派去的人勒殺。

自此,太監(jiān)這個團隊再也沒有人可以對他構成威脅。在這件事情里,最奇怪的不是客氏或者魏忠賢的作用,而是一群人的沉默。

東林黨人保持了沉默。

東林黨的失誤

面對魏忠賢對王安的迫害,東林黨沒有像自己人碰到攻擊時那樣,群起而反擊,甚至連抗議都沒有,原因很簡單,王安雖然一直跟他們保持密切關系,甚至在很多領域展開了愉快的合作,但王安并不是東林黨人。甚至他的身份:太監(jiān),也是讓東林黨人難以啟齒的。所以,東林黨人沒有任何替王安站出來的時候。

當別人對人施暴時,你沒有站出來,那么,當對你施暴時,同樣不會有人站起來。

魏忠賢終于開始決定對東林黨下手了,可是,稍一出擊,魏忠賢就感到困難重重,因為東林黨對外面人不咋地,但內(nèi)部是一個極其團結(jié)的部隊,一人被攻擊,群起而反擊。魏忠賢就算掌有東廠跟司禮監(jiān),也依然無法打倒東林黨。原因是,魏忠賢掌握了內(nèi)廷,文臣掌握了外廷,這其實是明朝官制的一個獨特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內(nèi)處廷相互制衡,所以,內(nèi)廷無法壓倒外廷,外廷也無法壓倒內(nèi)廷。

要想勝利,關鍵不僅僅是強大自己,還需要瓦解對方。也就是說,魏忠賢要想戰(zhàn)勝東林黨,還需要得到一些外廷的幫助。

這個幫助馬上就有了,可以說是自動送上門的,甚至還是東林黨包郵上門的。

這些人是楚黨、浙黨、齊黨們。說起來,也是東林黨下手下過份了,自從掌握權力之后,就開始搞起了東林承包制,不是東林黨的人一律打跑,無奈之下,這些人只好倒向了魏忠賢。

內(nèi)閣首輔顧秉謙、昆黨領袖(昆山人)顧秉謙帶著自己的兒子登門拜訪魏忠賢,“我希望能讓你的兒子,可怕您嫌我年紀大,這樣好了,不如讓我的兒子給您當孫子吧!

內(nèi)閣大學士魏廣微被東林黨彈劾,走投無路,跑到魏忠賢家里求保護傘,因為同姓,先是自稱老弟,后面,干脆自稱賢侄。

御史崔呈秀,曾經(jīng)投奔東林黨,因為名氣太差被謝絕入會,后轉(zhuǎn)投魏忠賢。

兵部尚書霍維華,據(jù)他研究家譜,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一個小老婆是魏忠賢外甥的孫子。霍維華馬上宣布自己是魏忠賢的外甥孫女婿。

……

在東林黨人的幫助下,魏忠賢很快集齊了魏家閣老團隊(宰相),五虎團隊(九卿團隊),十狗(武將團隊)還有十孩兒,四十孫。

魏忠賢終于有了可以跟東林黨一較高下的資本。而這些文人的投靠,最重要的是幫他理清了東林黨的關系。

東林黨花名冊

要知道,東林黨人也沒有登記造籍,關系又錯綜復雜,還有甚至脫離又入會的。所以搞清楚他們很不容易。而這些文臣跟東林黨人打了數(shù)十年交道,自然了得的一清二楚。投奔到魏忠賢名下,很快給魏忠賢整起了東林黑名單。其中以按重要性排名的,有按籍貫的,有按師座門生的,這些名單標明了東林黨人的職位,態(tài)度,師門,關系,甚至還提供陷害,處理等一條龍的參謀服務。

而這里面,最有名的一本是叫《東林點將錄》的。這本書是一位叫王紹徽的都御史搞的。我們知道這種黑名單,都是人名,關系錯綜復雜,看起來很枯燥,為了不讓九千歲大人看到犯困,王大人就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了用水滸一百零八將來套這些政敵。于是就有了一本《東林點將錄》。這些隨便抄錄一下: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總兵都頭領二員: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趙南星等等。

顧憲成是東林黨開山祖師爺,按理說,他才是托塔天王,但顧憲成幸運的是,去世得比較高,魏忠賢有打倒一切的野心,但對死人畢竟還是放心的,就沒有將顧憲成登錄進去。另外,我們也說過了,楊漣在這里面是天勇星大刀手。

可以說,這個榜單一網(wǎng)打盡了東林黨人,你要是沒進這個大名單,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反魏人士。

隨便說一下,這個編《東林點將錄》的王紹徽有個外號叫:王媳婦。為什么呢?因為性格溫和,在魏忠賢面前就跟小媳婦一樣。不過,他上了這個《東林點將錄》也是把魏忠賢嚇了一跳,說這個人平時嫵媚如閨人,但下起筆,筆頭卻如挾有風霜一般。這就是傳說中的,對干爹像春天一般溫暖,對敵人像冬天一樣冷酷了。

有意思的是,魏忠賢得到這本天書,興沖沖拿給朱由?矗Y(jié)果朱由校一個人也不認識,沒辦法,從小教育沒抓緊,水滸傳沒看過啊。魏忠賢只好耐心給他解釋這些人都是干嘛的,都干了什么事情。結(jié)果朱由校聽得十分興奮,一拍桌子:真是一群好漢也。

敢情梁山反的不是他大明江山,所以他不著急啊。

魏忠賢一看,得,不能再講下去了,趕緊把這個本子收起來,以后想聽水滸故事,自人翻書去吧,反正你也看不懂。

有了這些黑名單,魏忠賢才搞清楚了東林黨的關系網(wǎng),這才調(diào)整目標,對準了一個合適的人。

最奇怪的東林黨人

這個人叫汪文言,東林黨人,但卻是一個奇怪的東林黨人,我們知道,東林黨人其實是一個文化人的圈子,大家都是讀書人,聚在一起,除了討論朝政,也交流一下高考經(jīng)驗什么的。但汪文言不是一個文化人,他是一個吏。就是像宋江那樣永遠上不了臺面的吏。

一開始,他是一位東林黨官員下面的官吏,平時跑跑腿,打點關系,領導看他機靈,就派他到京城打探一下消息。結(jié)果一去,就混得風生水起,進入打入京城官場,而他對東林黨最大的貢獻是為東林黨介紹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大太監(jiān)王安。

當時,王安還是太孫侍讀,因為太子,太孫都像后媽生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皇帝也不管他們,所以王安混得也很慘。而汪文言抓住這個機會,跟王安結(jié)交上,沒事喝個酒擼個串,培養(yǎng)一下感情,還給他灌輸一些東林黨思想。

這樣,經(jīng)過汪文言的搭線,東林黨人才有了王安這個內(nèi)線,從而在移宮事件中,掌握先機,并最終取得勝利。因為這個,東林點將錄這本書將他列為鼓上蚤時遷。

汪文言的第二個貢獻是幫助東林黨打倒了齊楚浙黨,其中的過程已經(jīng)不見于史書,只知道他使了一個離間計,使本來抱團的齊楚浙三黨分為二黨,最終東林黨一擊致勝。

而魏忠賢選擇汪文言下手,原因也很簡單,汪文言嘛,官吏出身,平時就沒有楊漣們這么行事講究,容易被抓住把柄。

魏忠賢就抓住了汪文言的把柄,說起來,也讓老魏火冒三丈。天啟二年,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在外面打了敗仗,被抓起來準備處斬。這時候,熊廷弼找到了汪文言,讓他代為打點一下,愿意出四萬金買一個死刑變無期。

天底下也只有一個人能夠接和愿意接這個單,這個人當然是魏忠賢。汪文言通過很多渠道跟魏忠賢接上了手,當然魏忠賢不知道這個單的始包人是汪文言。魏忠賢答應了?山酉聛,沒想到熊廷弼家的錢遲遲沒到位。魏忠賢一直惦記這筆錢,派人去查,一查發(fā)現(xiàn)這個單竟然是他一直很憤火的汪文言發(fā)給他的。

這太欺負人了,你們一邊罵我收受賄賂,一邊還跟我搞交易!

魏忠賢憤怒之下,將汪文言抓了起來,他也意識到這也是徹底打倒東林黨的機會,于是,他授意自己的心腹,五彪之一的錦衛(wèi)衣都指揮僉事許顯鈍嚴加審詢,他既然要賄賂我四萬金,肯定也給其他人送錢了,說,給楊漣送多少錢了。

魏忠賢指示,只要說出來,你不過是行賄的,沒多大罪。但如果不說,就是抗拒從嚴,打死拉倒了。

選擇擺在了汪文言的面前,說實話,他是一個吏,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他愿意去做很多東林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去結(jié)交東林黨那些文人鄙視的人,也不介意拍拍領導的馬屁?墒牵吘故且粋有底線的人。

聽說,要他招認給楊漣送了錢。汪文言大笑:這天底下還有人會認為楊漣會收錢嗎?

詔獄刑具齊上,汪文言很快不成人形。許顯純一看交不了差,著急了,搶過了審訊者的筆,直接捉起刀來。原本還奄奄一息的汪文言猛然抬起了頭,眼里射過嚇人的精光:你不要亂寫,以后我要與你當面對質(zhì)。

以后,當然就是地府之時了,這一天,汪文言死于詔獄。

許顯純的偽造書也寫好了,據(jù)統(tǒng)計,楊漣收了二萬金,左光斗(東林點將錄中是豹子頭林沖)收了二萬,魏大中收了三千(因為是給事中,敢打必殺,所以東林點將錄中是天殺星黑旋風)。周朝瑞收了一萬(天威星·雙鞭將·呼延灼),袁化中六千(天立星雙槍將董平),顧大章四萬(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

這些人其實已經(jīng)被削職,此案一發(fā),全部從老家被押過來,三個月后,六人全部遇害,是為明末六君子。

六君子,魏忠賢照方抓藥,炮制七君子案。東林黨徹底被魏忠賢的閹黨擊敗。

平心而論,東林黨是一群有理想的人,他們寧死不屈,對社會不公充滿憤怒,但他們是一群方法不多的人。成千上百的人東林黨人都敗在了魏忠賢的手下,而擊敗他的,則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一個婦道人家。

后宮的力量

這個人是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張皇后。

張皇后是河南人,據(jù)說長得微胖,當年入宮,一眼被朱由?粗,也算是一見鐘情,就此封為皇后。

后宮斗爭嘛,無非是宮妃之間的你來我往,可讓張皇后沒想到的,后宮最危險的敵人不是其他嬪妃,而是自己老公的奶娘客氏。

碰到這樣的事情,張皇后也是無語了,她也曾經(jīng)轟過客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她這個皇后名義上名儀天下,可就是擺不平這個奶媽,而這個奶媽不但穩(wěn)如泰山,還主要找起了她的麻煩。

我們曾經(jīng)介紹過,朱見深當皇帝時,宮里有個萬貴妃是個計生小能手,可她的工作畢竟有潮漏洞,還是讓人生下來了朱祐樘。這位客氏工作就到位多了,只要嬪妃有懷孕的,將會采取按摩,幽禁等各種手段將胎打下來。甚至連張皇后的胎都給按摩流產(chǎn)了。

張皇后明白,自己事實上是后宮之主,但依然斗爭不過這個號稱奉圣夫人的客氏。

要斗爭,只能悄悄的來。有一天,朱由校來看張皇后,發(fā)現(xiàn)張皇后在看書,就奇怪地問,你在看什么?張皇后答:趙高傳。

朱由校沉默了,雖然他是一位木匠皇帝,其實并不笨,他很明白張皇后在暗示他。

而這個趙高的比喻很快傳到了魏忠賢的耳里。

魏忠賢憤怒了,自己搞掂了群臣,難道還收拾不了一個婦道人道。介紹一下,明朝的妃子都是從平民百姓家里選取,為的是不讓形成外戚集團,所以明朝皇后的地位在所有朝代中都是最代的。

魏忠賢一生氣,后果很嚴重,第二天派了幾個人跑進宮,準確直接刺殺張皇后,這個手法就太簡單粗暴了,宮城好壞也是五星級保護單位,哪這么容易,這些刺客馬上被搜了出來,當然送到錦衣衛(wèi)詔獄,沒過兩天就被打死了。

直接來硬的不行,魏忠賢就準備用對付文臣的案子對付張皇后,跑去跟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體乾商量。想了一下,王體乾問了一句:皇上什么事情都不管,但只有對兄弟、皇后感情很深,要是這件事情逼急了,恐怕最后沒命的是我們。

魏忠賢沉默了,他知道對方是正確的。

這兩個人是絕對不能動的,而最終打倒他的人,也將是這兩個人。

朱由校的妻子張皇后,朱由校的兄弟朱由檢。

機會終于來了,朱由校駕崩了。

最后一代權閹的覆沒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掉到水里,經(jīng)搶救保住了一個命,不過,卻生此生病,皇帝生命,魏忠賢還是很關心的,搜天下名方,獻了一個仙藥。據(jù)說吃下去清甜可口,事實上只不過是竹筒熬的米湯,吃了一段時間,朱由校全身水腫,最終一病嗚呼。可以說,朱由?赡苁菤v史上第一個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去世的皇帝。

皇帝一死,又因為客氏跟魏忠賢的大力合作,朱由校一個兒子都沒有。

那怎么辦?

萬氏腦洞大開,把一些宮女帶到自己家,然后讓自己的兒子侄子們跟她們睡覺,最后生育率很高,果然是計生小能手,促進跟控制生育都很在行。

萬氏準備等生下來后,就抱進宮,宣稱是張皇的兒子。萬氏想得很清楚,這是一個對張皇后也有利的事情,畢竟張皇后可以順理成章成為張?zhí)剩悴缓眠能玩一把垂簾聽政。

結(jié)果,張皇后斷然拒絕。

沒辦法,萬氏跟魏忠賢又跑去做朱由校的工作,朱由校長期服用湯,腦子接近漿糊,竟然點頭同意了。關鍵時刻,張皇后殺掉,經(jīng)過細致耐心的工作,告訴他,對大明朝最好的選擇,是讓他的弟弟朱由檢接班。

朱由校點了點頭。叫來了弟弟朱由檢,表示不行了,大明朝就交給你了。

朱由檢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第一反應是講客套話,表示不要不要的。這時,一個人從后頁面走了出來,告訴他:“皇叔不要再客氣了,現(xiàn)在不是客氣的時候,馬上謝恩吧,事情再遲,就可能有變!

于是,朱由檢下跪謝恩,定下了接班人的順序。就在這一天,朱由檢走后,朱由校正式駕崩。

收到消息,百官開始朝皇宮出發(fā)了,跟明光宗去世一樣,太監(jiān)又把門給堵住了,說百官穿的衣服不對,應該穿孝服,于是,百官呼哧呼哧又回去換衣服,換好了之后,又說不對,應該穿平常的衣服。

來來回回跑了三次,這么折騰官員,當然不是為了讓官員多運動,而是魏忠賢也慌了,說實話,他的心里也沒有任何預案。

所以,他將百官攔在宮外,說不定,還能把朱由檢也攔在宮外。可事實上,朱由檢根本就沒有回家,而是由張皇后將他藏在了一處宮殿里,聽說老哥終于病逝。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大殿中。

百官也進來了,朱由檢終于當皇帝了,可是,還沒有度過危險期。就在早上,張皇后用她豐富的后宮斗爭經(jīng)驗告訴他:不要吃宮里的東西。

于是,朱由檢只好餓著肚子完成了登基儀式,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啃兩口自己帶來的干糧,提心吊膽,好不容易完成了整個儀式,成為了真正的皇帝。

朱由檢一上位,魏忠賢的未日就要到來了。

客氏第一個被踢了出去,宮里也沒有人需要喂奶,何況她早就沒有生產(chǎn),還留在宮里擺譜嗎?

數(shù)個月后,彈劾像潮水一般涌來,魏忠賢終于頂不住了,要求辭職回家,畢竟這么多年也撈夠了,這說明,魏忠賢還是比較幼稚啊,下崗的權臣或者權閹不是不如雞,而純粹就是火雞,什么時候上桌就看領導的心情了。

離職后,魏忠賢開始打包,搞了四十大車的行李,當手下提醒他是不是太高調(diào)時,魏忠賢表示自己是學秦朝王翦。當年王翦帶兵,經(jīng)常跟秦始皇要錢,是為了讓秦始皇放心。現(xiàn)在自己打包財錢,也是為了讓皇帝放心。

歷史告訴我們,照搬經(jīng)驗,砸的可是自己的腳,王翦是有兵,才能玩,魏忠賢連本人都不全乎,怎么有資格玩這樣的游戲。

走到半路,錦衣衛(wèi)的緹騎到了,老江湖魏忠賢終于開竅了,也不想麻煩政府了,拉個腰帶,在客棧自個掉死了,而他的菜客氏就沒有這么積極主動了,最終被拉出來打死。

魏忠賢,客氏這一對亂國組合終于倒臺了。明朝迎來了崇禎時代,曾經(jīng)被逐的東林黨人再次回到朝中。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