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誥命夫人,就是皇帝對高級官員妻子或女家屬封贈的命令,活著的稱為“封”,死了的稱為“贈”,一般跟隨丈夫的品級獲得皇帝的封號,也叫命婦,起源于唐朝,武則天那會兒大封命婦,逢年過節(jié)都要命婦進宮朝賀、赴宴、祭祀,后來命婦入朝成為定制。

還記得秦淮八艷里的顧眉生嗎,她是八艷里唯一有朝廷封號的,她最后嫁給了降清的龔孝升,此人做到左都御史、尚書等,官居一品,顧眉生也受朝廷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圖為顧眉生畫像。

歷來就有皇帝給予官員本身和妻子、或祖先封典的現(xiàn)象,這是莫大的榮譽,不過各朝代封典的制度均不同,到了宋朝時比較明確,明清沿襲宋朝。大概就是,一般朝廷的重大喜慶活動時進行,獎勵一些官員,給予他們家里女性封典,品級從夫,一品官封一品誥命夫人,二品官就是二品。

圖為清朝誥命夫人畫像,仙鶴補子,為一品夫人。

不過,一品官可以封曾祖母以下,三品可以封祖母以下,七品以上封父母以下,九品只能自己本身,另外,五品以上的官員,用皇帝之誥命授予,稱為誥封,五品以下用敕命授予稱為敕封,全稱為,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八品、九品均叫孺人。

圖為李鴻章繼室,趙小蓮,一品誥命夫人。

以上可見,五品的宜人以上,是真正的誥命夫人,想要獲得此榮譽,必須丈夫是五品官,并且獲得朝廷賞識才有機會,另外誥命夫人定制禮服、霞帔、首飾等,有俸祿,有身份,是一種榮譽的象征,身份越高的誥命夫人,越有機會參加宮廷舉行的重大節(jié)日,比如皇后舉行的宴會,明朝時三品以上誥命夫人還能帶個丫鬟入宮,這些命婦們都會讓女兒頂替,可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再不濟也算見見世面。

最佳貢獻者
2

謝邀。

誥命夫人就是古代封建時代等級制度的產物。

根據丈夫官位的品級衡定,不是所有官夫人一定都是誥命夫人。

這是朝廷認可、表彰的一種榮譽稱號。

可以享受相應級別的錢糧、服飾、榮譽等待遇。

沒有什么實際權力,既不能參政議政,也不能行使丈夫官位的權利。

目的就是鼓勵官員們更加努力地為朝廷工作。

一榮俱榮!



你應該聽過“免死金牌”“丹書鐵券”這類東西吧。

這就是特權,

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有這東西的人往往死得更快。

因為特權的最終解釋權歸皇帝所有。

3

誥命夫人是古代封建王朝唐、宋、明、清時期對大臣的女性家屬母親或者妻子的加封,是對大臣的一種表彰。誥命夫人是和其夫官職有關,不過確實有俸祿而無實權,當然要成為誥命夫人還是有條件的。

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現(xiàn)在特別是在一些古裝影視作品中,常常會出現(xiàn)誥命夫人的稱號。那什么樣的出生才能獲封“誥命夫人”呢?

“誥命夫人”中的“誥”書就是皇帝封賜官員時的一種專用文書。而“夫人”二字自然是指官員之家屬了。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對官員封賜時用的文書,是根據官員品階的高低而不同。在古代封授予大臣官職時,封臣子五品到一品官時才臣誥。而九若是九品到六品也是敕。

換而言之,五品到一品是誥命。九品到一品為敕名。而夫人則從夫的品階,當其夫為五品到一品官時,就授予誥命,那夫人就是“誥命夫人”了。

比如一品誥命夫人,說明他的丈夫是一品官,而她就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了。

而從宋朝開始,據史書的記載,凡文武官員的遷改、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是用誥命。

而到元朝時,封贈文書有宣命和敕碟之分,五品到一品用宣命。九品到六品用敕碟。到了明朝,則延用宋制,封贈五品到一品都是授予誥命。

既然封贈五品到一品授予誥命,那誥命夫人則就可以有品階之分了。誥命夫人是可以在重大節(jié)日到后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

4

“誥命夫人”是從唐朝開始,皇家封高官的正妻的一種封號。事實上,“誥命夫人”一詞實際上是民間的稱呼,官方的對于官員夫人的封號要復雜的多。


在說“誥命夫人”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一下什么是“誥”。

“誥”,其實指的是“誥書”,是皇帝封官時的專用文書。早在西周時,周天子便以“誥”作為告誡、封賞大臣們的文書形式;一直到宋朝,“誥”成了一種對官員升遷、封賞、貶罰、封賞家人時的一種固有形式,這也是為什么官員夫人被封賞后被人俗稱為“誥命夫人”的原因。

但是,并不是所有官員的封賞都是用“誥”,自然也不可能所有官夫人都稱“誥命夫人”。一般一品到五品官員才被授誥命,低級官員則授敕命。


有一個原則是,誥命夫人的品級必然和自己丈夫品級是相同的,被封賞后,會有該品級的俸祿。也就是說,官員的夫人被皇家封了誥命,從此就有了雙份工資了。

“誥命夫人”只是統(tǒng)稱,其實細分的話,按品級來說歷朝歷代都有著更明細的稱謂。

比如明朝時期,一品二品官員的妻子為“夫人”,三品為“淑人”,四品為“恭人”,五品為“宜人”。

嚴格意義上說,這幾位品級才能稱得上是“誥命夫人”,品級再低些的官夫人,應該叫“敕命夫人”了,即六品“安人”,七品“孺人”,再往后就不入流了,也便沒了封號。

5

我是潘多拉效應,感謝邀請。誥命夫人的起初還是從漢代開始的,漢代的時候那些王公大臣的妻子就被稱為夫人,這里面的妻子就是正妻,不是小妾。從宋代的時候就有了封誥命這一說,當時朝廷里面但凡是有功勞的大臣的妻子都會被封誥命。還有唐朝,明朝以及清朝都對級別比較高的官員的妻子進行封賞,封為誥命夫人。在明清時代,朝廷就嚴格的規(guī)定了誥命夫人的級別,同時也規(guī)定,如果朝廷里面五品以上的官員要是立了很大的功勞的話,其妻子就有機會被封為誥命夫人,而誥命夫人的級別還是要根據自己丈夫的級別來定,如果是一品大官的話,那么就是一品誥命夫人了。

如果要是六品以下的官員,對朝廷立了大功的話,那他們的妻子就有可能會被封為敕命。而誥命與敕命的文書都和一般的文書是不一樣的。誥命的文書要寫在絲織物上面,還要使用特別珍貴的絲織物上。根據品級的不一樣,誥命與敕命的文書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同時上面畫的圖案也不一樣。畢竟在古代,每一個圖案都象征著不同的身份,比如皇帝的代表圖案就是龍了,如果是皇后的話,那就得用鳳凰。

而誥命夫人根據品級的不一樣,也有不一樣的權利。古代的女子一般都不會出門,也不會拋頭露面。但是如果被封為誥命夫人的話,就可以去皇宮里面參加宴會了。因為皇宮一到過節(jié)的時候,皇后就會操辦宴會,誥命夫人受到皇后的邀請,也可以進宮了。而誥命夫人這個封號也只能正妻受到封賞,小妾是根本沒有機會得到封號的。而且如果一旦被封為了誥命夫人的話,那么如果丈夫去世了,也不能再改嫁他人了。如果改嫁了,誥命也會被收回去。所以但凡是被封為誥命夫人都是值得非常驕傲的事情,這對于古代的女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作為誥命夫人除了能進宮參加宴會之外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好處,也沒有什么權利。不過,被封為誥命夫人之后就可以拿到朝廷的俸祿。拿的俸祿的多少,都取決于丈夫官職的高低。

6

官員眷屬主要是祖母、母親、夫人有機會成為國家政權封贈的身份,屬外命婦,沒有俸祿也沒有參政權,但有法律上的優(yōu)待,比如冠服、車馬,如犯罪有不受監(jiān)禁權等。

所謂誥命,從五品以上。以下為敕命。

各時期規(guī)定也不一樣。漢代就有國家封贈官員女眷的開端,但極少。隋朝逐步推行。

明清時期制度定型,一二品為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儒人。

以明清制度為例。國家正式官爵者可申請三個名額。一般是嫡祖母、嫡母、嫡妻。

官員如果晉升,禮部同樣給予女眷晉升。

特殊情況下,妾婢也可以有冊封。

如明末名妓顧媚顧橫波,丈夫龔鼎孳投降清朝,正妻董氏拒絕接受清朝誥命,顧媚因此成為清政權的一品夫人。

比如高等官爵者的庶出子孫做官,其嫡祖母嫡母有更高冊封,則生祖母生母得到低級冊封。但如果庶子孫官爵超過祖父父親,則更高的誥命會自動轉移,生祖母生母此后就不能獲得冊封。

例如紅樓夢中賈環(huán)

假如賈環(huán)當五品官以下,則趙姨娘能得到相應身份,因為賈母王夫人不能降低身份來領賈環(huán)的嫡祖母與嫡母冊封。

如果當?shù)剿钠芬陨夏酥烈黄,則王夫人、趙姨娘、賈環(huán)嫡妻都是夫人恭人淑人。賈母為有超品國公夫人身份,不需來領。

如果賈環(huán)封王(假設有),則朝廷須追封賈源賈代善賈政三人為王,對應的三位嫡妻與賈環(huán)嫡妻四人都是王妃/王太妃,則趙姨娘永遠不會有冊封。賈母和王夫人會占據王太妃身份,無論是否活著。

7

1、“誥命夫人”,似乎和所謂的“出身”沒有關系。

2、誥命

誥命,是用來封贈官員及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的命令。

注意,誥命不僅針對女性,而且也適用男性。

3、敕命

與誥命相對,還有敕命。

敕命,也是用來封贈官員及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的命令。

4、誥命夫人,就是對正式被朝廷封贈官員的曾祖母、祖母、母、妻的稱呼。

5、一般而言,誥命夫人不看本人的出身,而在于其人曾孫、孫子、兒子、丈夫的身份職位。

6、明清兩代,五品以上官員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可以被皇帝授予“誥命”。

7、明清兩代,六品以下官員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只能被授予“敕命”。

8

誥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

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敕。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9

誥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也就是說丈夫是幾品官員,妻子就會得封幾品的夫人。

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古代授予官職時,授臣一品至五品官稱誥,六品至九品官稱敕。

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

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是一種榮譽。

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但不是所有有誥命的官員妻子都是夫人,只有二品以上才稱為夫人。

據史書記載,清代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

10

誥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

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敕。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漢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執(zhí)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誥作為王命文書開始于西周。如《尚書·周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秦廢不用。漢代偶一用之,不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賞罰用制誥。

據史書記載,從宋代開始,凡文武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元代封贈文書有宣命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

清沿明制,有制度規(guī)定:封贈官員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準被封贈人的職務及姓名,而后翰林院依式撰擬文字。屆封典時,中書科繕寫,經內閣誥敕房核對無誤后,加蓋御寶頒發(fā)。

在明清之際,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功績超群都有機會得到皇上的封贈命令,就是這里所說的誥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到的則被稱為敕命!肚鍟洹分休d,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制,書滿漢文,皇上鈐以印鑒。通覽之下,色彩絢麗,有一股華貴喜慶的氣氛。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

誥命夫人是有品級之分的,如"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jié)慶日子到后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

宋制,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等國夫人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二等郡夫人宋朝于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jié)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三等淑人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zhí)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四等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員之妻封令人、六等恭人用以封贈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令人。、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九等孺人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

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無封無品叫娘子。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