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提拔從死囚牢放出來的張五哥擔任自己的侍衛(wèi),看中的就是張五哥的忠孝之道。
張五哥他爹張老漢,因為劉八女對其有恩,因而答應了劉八女的請求,讓張五哥頂罪。而張五哥接下了這件事情,一方面,因為受到劉八女等人欺騙,相信只是頂替坐牢,而不是頂替死罪;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自己父親的孝心,父親欠下劉八女等人的恩情,自己這個做兒子的必然要還上,同時,也是擔心如果自己不答應,劉八女等人會為難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妹妹。所以,張五哥頂替了任季安,成為了刑部的死囚。
張五哥的行為固然有他違法的一面,但是在康熙看來,張五哥的精神確實是難能可貴:始終想著父親,惦念著父親,這是孝;
父親的話一定要聽,父親要怎么樣就去怎么樣,這是忠;
劉八女對于張五哥家有恩,張五哥看在父親情面上去報恩,這是義。
正是因為這份“忠”、“孝”、“義”,才讓康熙能夠將自己的安全托付給張五哥,這是康熙從張五哥的人品,給予張五哥最大的信任,也是對于張五哥忠孝之道的最大獎賞。
與張五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己的兒子們?yōu)榱嘶饰灰呀?jīng)沒有了任何忠孝仁義而言。
看完了張五哥,再回頭看看自己的這些兒子,一個個的都被權力沖昏了頭腦,為了爭奪皇位是兄弟相爭、骨肉相殘,全然沒有一點忠孝仁義,有的都是拉幫結派和陰謀詭計,這些讓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康熙傷心不已。
而也正是張五哥,讓自己看到了作為一個孝子的榜樣,自己感覺到了寬慰,因而不止一次的夸贊張五哥孝子,并且專門對于孝道進行過嘉獎,而他也希望張五哥能成為阿哥們的榜樣,讓阿哥們懂得孝順。
這里的孝順,孝就是對于康熙的孝心,順就是順著康熙的意思,也順其自然,不要再為了皇位而爭斗不止了。
康熙把張五哥把張五哥放在自己身邊,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是在為四爺和十三爺做著考慮。
這次張五哥能夠死里逃生,并且成為了康熙的御前侍衛(wèi),可謂是從地獄一步約到了天堂之上,除了感恩康熙之外,張五哥最為感激的就是十三爺了,而鑒于四爺與十三爺?shù)奶厥怅P系,張五哥也就在不知不覺四爺這一派的人了。
即便是張五哥與四爺、十三爺有著這層關系,但是康熙依然選擇信任張五哥,因為知道,在大義面前,張五哥必然會堅持的自己心中的正義,對此,康熙也通過詢問立太子之事測試過張五哥,而張五哥的回答令康熙非常的滿意,因而也就更加信任張五哥。
而張五哥存在的價值除了保障康熙安全外,也是康熙留在身邊的一顆重要棋子,此時的康熙對于四爺和十三爺還是非常的信任與喜愛的,而張五哥就是康熙與四爺和十三爺之間聯(lián)絡的關鍵人物。
因為康熙知道,自己的身邊免不了有其他阿哥或者朝臣的親信,而張五哥對于自己以及四爺、十三爺都是非常信任之人,并且他們知道張五哥是不會為其他人所拉攏利用的,因而康熙可以保證通過張五哥自己的信息可以準確傳達給四爺、十三爺而不會為外人所知,而四爺和十三爺見到張五哥也就可以保證著絕對就是康熙的意思,而不用有所懷疑?滴踹@樣做既是利用張五哥的忠孝禮義保護著自己,也是在保護并且支持著四爺和十三爺。
而最終,康熙的這一安排在康熙駕崩之夜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張五哥負責傳旨招四爺入宮時,當四爺見到張五哥的時候,對于自己的安全終于放下心來,同時也確定了自己基本就是康熙的繼位人了。而隨后,張五哥又拿著金牌令箭到四爺府上,遵照鄔思道的指示放出了十三爺,這才有了十三爺連夜接管豐臺大營,進而帶兵護駕,確保雍正登基的一幕,這其中,張五哥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了雍正能夠順利登基的重要功臣,因而他也成為雍正非常信任的侍衛(wèi),一直留在雍正身邊,直到十三爺去世,穿著雍正御賜的黃馬褂為十三爺守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