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我國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家,國家的強盛與否取決于人口數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也就是人多不多?國富不富?這兩點。
正所謂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國家也是如此,你富強了人家自然怕你服你,甘愿為你鞍前馬后做小弟!
從我國歷代疆域可以看出,只有在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和人數眾多的時候,對應的疆域面積才是最廣大的,國力也是最強盛的時候!
西漢時期:公元2年,全國人口有5959萬人。 《通典.食貨志》。 人均糧食占有量:705(市斤)。
這樣的人口數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放在那個時候足以甩周邊蠻夷好幾條街了,正是憑借如此強大的國力,漢武帝才開始開疆拓土,巔峰時期國土達1020萬平方公里 !
唐朝:公元755年,全國人口有5291萬人。 人均糧食占有量:1256(市斤)。
盛唐也是如此,國家富強了全世界都跑來和你做生意認你做大哥尊你為天可汗,國土面積達一度到了1240萬平方公里。
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均糧食占有量:1085(市斤)。
雖然大清的人均糧食占有量較少畢竟人太多了,即使最強盛的康乾盛世時期也沒明朝富有,但憑借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稱之為盛世也名副其實。最強盛時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1380萬平方公里。
縱觀我國歷史上所有的盛世如:強漢,盛唐,康乾盛世,威震四方萬國來朝那只是結果,原因是人多國富,打又打不過那不只有跪下來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