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邦從舉事開始,直到當(dāng)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邊,確實是一群“狐朋狗友”在為他或出謀劃策,或沖鋒陷陣。試看看那些謀臣武將的出身: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夫……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而這群“狐朋狗友”卻極不簡單,他們出身不顯,卻各有優(yōu)長,所以,后來他們都成了治國大才,試舉二人為例:

比如樊噲。樊噲與劉邦同鄉(xiāng),沛縣人,他出身于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yè),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jīng)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后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媭,二人成了連襟。然而,就是這個屠狗出身的人,卻在劉邦面臨人生和事業(yè)關(guān)鍵抉擇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劉邦提建議,那建議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噲也因此而顯示出大臣之風(fēng)。

前207年,劉邦西征拿下了咸陽,進入秦都,頓時被秦朝府庫里數(shù)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后宮三千佳麗迷亂了眼睛,他進入后宮,竟然陶醉于溫柔之鄉(xiāng),不愿意出來了。在項羽手握重兵之時,在諸侯虎視眈眈之際,這時為財色所迷,肯定會功虧一簣,一個屠狗的樊噲,不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瘋搶秦宮珠玉珍寶,反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到了這個高度。

于是,樊噲闖進內(nèi)殿,力勸劉邦趕快還軍灞上,不要貪戀奢美色。劉邦不聽,他又拉來張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諫,才最終讓劉邦清醒起來,還軍灞上。在關(guān)鍵時候,他能考慮到如此長遠,真是非尋常輩所能比。

又如蕭何。在秦朝時,蕭何任沛縣主吏掾,一個職小吏,他卻是個無論學(xué)、識、才、干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辦事穩(wěn)妥:在沛縣,蕭何辦事熨貼是非常有名的,當(dāng)時,秦朝一御史來監(jiān)察郡政,因工作需要,與蕭何一起辦公,蕭何事事妥當(dāng),大獲御史賞識,事情辦完后,蕭何因此被委任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謀遠慮:劉邦西征進入咸陽后,手下那些謀臣悍將紛紛奔向秦府庫瓜分金銀財寶,唯獨蕭何趕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將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既懷大局,又有遠見。

精明強干: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中,蕭何以漢丞相留守漢中,全面主持大后方的事務(wù),鎮(zhèn)守地方,征收賦稅,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給養(yǎng),確保了后援的充足。楚漢戰(zhàn)爭最艱難的那幾年,蕭何輔佐年僅五歲的太子劉盈,坐鎮(zhèn)櫟陽,制定法令,管理郡縣,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井井有條。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zhàn)線不斷拉長拓寬,后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后方想方設(shè)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供應(yīng),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梢哉f,劉邦如果沒有蕭何的后勤保障,他是打不過項羽的,更不可能奪取天下。

因此,可以說,是這樣一群“狐朋狗友”,把劉邦抬上了皇帝的寶座。

最佳貢獻者
2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不是說“一頭獅子帶領(lǐng)一群綿羊能打敗一頭綿羊帶領(lǐng)的一群獅子”嗎?

這是有道理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我始終認為,要創(chuàng)業(yè),要做事,必須有一個好老板。

而且這個老板是天生的。

劉邦就是那個天生的好老板。

沒有劉邦,蕭何就是個小縣吏;

有了劉邦,蕭何就是丞相。

沒有劉邦,韓信就是一個四處游蕩的潑皮無賴;

有了劉邦,韓信就是戰(zhàn)無不勝的大將軍。

我清楚,我這么說,許多人不服氣。

其實,我自己也很難說服自己。

但我從樊噲身上,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秦末漢初,蕭何、曹參、張良、韓信、樊噲等人,恐怕并不是唯一的,肯定還會大有人在。

之所以他們默默無聞,就是沒有遇到像劉邦一樣的君主,才沒有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樊噲就是一個沿街叫賣狗肉的,最終也成了大將軍、左丞相,還封了侯。

看一下樊噲的人生經(jīng)歷吧。

劉邦做亭長,樊噲做攤販。

劉邦吃狗肉不給錢,樊噲見了劉邦就逃跑。

君臣沒發(fā)跡之前,活脫脫就是城管與小販。

小販的日子自古以來就不好過,老大不小的樊噲一直也娶不到老婆。

劉邦就忽悠樊噲,說自己的小姨子很漂亮,可以介紹給他做老婆。

如此一來,樊噲就屁顛屁顛地把狗肉主動送給劉邦吃。

劉邦還真忽悠的小姨子嫁給了樊噲。

既然劉邦的老丈人呂太公會相面,預(yù)知劉邦非等閑之輩,那么追隨劉邦的人自然也會大富大貴。

要不,呂太公會把女兒嫁給一個賣狗肉的嗎?

當(dāng)蕭何、曹參共同擁戴劉邦,起兵反秦,劉邦做了沛公,樊噲便做了他的隨從副官。

在前期,樊噲并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才能,看一下他的戰(zhàn)績吧。

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zhàn)時,斬殺十五首級,被封為國大夫;

抵抗章邯時率先登城,斬殺二十三首級,被賜列大夫;

攻城陽,下戶牗,破 李由,共斬首十六級,被賜上間爵;

圍攻東郡守尉,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被賜五大夫;

破秦河間守軍,屢次率先攻入敵陣,斬獲有功,被賜爵為卿,封號賢成君;

攻武關(guān)至霸上,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人,俘獲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從這個經(jīng)歷看,樊噲作戰(zhàn)勇敢,力大無窮。

一般人都殺不了他,只有他殺人家的份。

能殺狗就會殺人。

不過殺人也是個力氣活,連續(xù)殺人幾十個,不要說人家還會抵抗,即便不抵抗也不是一般人就有力氣干這活的。

但也看得出來,樊噲并沒帶兵打仗,就是一個猛士罷了。

除了最后霸上一戰(zhàn),所殺的人都是一般士卒,最多是級別很低的士官。

沒有誅殺過級別較高的將領(lǐng)。這也是樊噲殺人不少,但提拔很慢的原因。

這么說,并不是否認樊噲的能力,樊噲還是具備一定能力的,這毫無疑問。

但具備樊噲這樣能力的人,何止樊噲一人?

韓信或許是千年一遇的將才,但樊噲這樣的將領(lǐng),不敢說比比皆是,但絕對是不乏其人。

都清楚湖北紅安縣一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xiāng)的故事吧。

樊噲就是類似這樣的情況。

有時候,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施展,就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

樊噲真正的露臉,還是在鴻門宴上。

但也僅僅是一個目眥盡裂的大力士。

真正的工作,是由那些謀士們背后策劃的,樊噲就是勇敢的執(zhí)行者。

樊噲真正的發(fā)跡,是在劉邦做了皇帝,開始鏟除異姓諸侯王的時候。

這時候的劉邦,不缺乏出謀劃策的,給他出主意的人多得是。

但劉邦最缺少的是忠心耿耿的執(zhí)行者。

這就是樊噲在韓信之后,也能成為大將軍的原因,而且還做了左丞相。

如果沒有劉邦,不好說樊噲就一輩子賣狗肉,但是大概率的事情。

起碼成不了大將軍、左丞相。

如果樊噲跟項羽單獨摔一跤,他肯定辦不了項羽。

再說韓信,本事是很大,可項羽不用啊,項羽失敗是他的事,韓信出不名,建不了功;

劉邦不待見,韓信也沒有機會;

項羽、劉邦都不待見,誰敢說別的人就會重用韓信哪?

假如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最大可能就是韓信一直提著劍在游蕩,就沒有這個大將軍啦。

誰敢說同時期就沒有另一個韓信在游蕩哪?

沒有了韓信,也就沒有了劉邦,也就沒有垓下之圍,也就沒人辦得了項羽。

但歷史沒有如果,因為劉邦有蕭何,有了蕭何,也就有了韓信,也就沒有了項羽。

再看看張良。

張良的祖先,五代都在韓國為相。

秦滅掉韓國后,張良不服,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沒有成功就隱姓埋名逃亡到下邳。遇到黃石公,得到了《太公兵法》。

陳勝吳廣起義后,張良也組織了一百多人的隊伍想造反,可由于勢單力薄,難以立足。

聽說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已經(jīng)成了氣候,就想率眾去投奔。

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劉邦,二人一見傾心。

張良把《太公兵法》說給劉邦聽,劉邦大部分都能領(lǐng)悟。

于是,張良就果斷改變主意,決定投奔劉邦。

如果張良沒有投奔劉邦,而是追隨景駒的話,結(jié)果就不一樣啦。

只有在劉邦這里,張良才充分發(fā)揮了其聰明才智。

項羽也有謀士,誰敢說范增就不如張良、陳平哪“

如果項羽采用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殺死劉邦,還會有后來的那些事嗎?

盡管樊噲很牛逼,如果項羽真要殺劉邦的話,不要說目眥盡裂,就是把眼珠子瞪出來也沒用。

有能力的人很多,一是要看有沒有機會,更重要的還是看有沒有一個好的帶頭大哥。

象韓信這樣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更多的人還是需要象樊噲那樣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打拼才能取得成就。

但這也少不了一個機遇。

實際上,劉邦結(jié)交的并不都是“狐朋狗友”,蕭何、曹參、陳平等人都不是。

只不過他們都不是安分的人罷了。

亂世之秋,本本分分的書呆子是沒有多少前途的。

不安分的人,往往都是有理想的人。

在合適的時機,遇到合適的帶頭大哥,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既是幸運的事,但也是不足為奇的事。

天分固然重要,但在實戰(zhàn)中磨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3

西漢初年,開國君臣劉邦及其主要大臣都出身寒微,被趙翼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

開國皇帝劉邦本人,原來只不過是秦朝的一個亭長而已,充其量相當(dāng)于今天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他的家族也并不顯赫,甚至連其父母的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只是稱呼劉邦的父親為劉太公,也就是劉老爺子。

西漢功臣第一的蕭何,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參,原來也是沛縣小吏,和蕭何是同事。劉邦時期的太尉盧綰,原來是劉邦的一個鄰居。劉邦的著名將領(lǐng)兼連襟樊噲,原來就是賣狗肉的。后來擔(dān)任過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來是個在喪事之中吹曲子的,閑暇時間也編織席子來補貼家用。大將灌嬰原來是個販賣布匹的。著名謀士,后來擔(dān)任丞相的陳平,家境貧寒,后來娶了個富裕的寡婦日子才好起來。就連戰(zhàn)功赫赫的韓信,原來也曾經(jīng)受過胯下之辱,一度連吃的都沒有。

可是,就這一群布衣將相,后來追隨劉邦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首先來說,這些人雖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覷。比如蕭何,雖然出身小吏,但后來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被劉邦稱為功臣第一。西漢初年,擔(dān)任丞相十余年,被尊為相國。曹參在劉邦建國過程中,沖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被定為功臣第二。后來蕭規(guī)曹隨,也被稱為賢相。陳平早年在鄉(xiāng)里,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負。韓信,也是胸懷大志。

其次,應(yīng)該來說,這也是時代使然!經(jīng)歷了春秋戰(zhàn)國的四百年之后,原來的宗法貴族已經(jīng)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項羽可以說是宗法貴族最后的挽歌了。宗法貴族退出歷史舞臺之后,迎來了一個平民化的時代。西漢一朝,不僅開國君臣是布衣將相,整個西漢一朝文臣武將,也大多出身平民。比如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只不過是私生子。西漢一朝,正是過去的舊貴族已經(jīng)徹底沒落,新的貴族階層尚未產(chǎn)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平民出身的豪杰得以大顯身手。而到了東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經(jīng)歷了西漢一朝的發(fā)展,一個新的權(quán)貴階層逐漸出現(xiàn),這就是宗族豪強集團。東漢的開國功臣,無論是劉秀還是他的主要大臣,都是出身于地方豪族。

再次,人的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實證明,劉邦君臣在后來的政治斗爭之中,通過實踐不斷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假如讓亭長劉邦直接當(dāng)皇帝,他也未必能當(dāng)好。他也是在斗爭中不斷成長,不斷積累了政治經(jīng)驗,從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功臣們,也都是如此。

4

劉邦的老家是沛縣,和他一起起義的大部分人都是他的老鄉(xiāng)。

這些人在秦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沒有什么職業(yè)的,或者當(dāng)?shù)亩际切±。但是,劉邦在建立大漢的過程中,他們每個人都是治國大才,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我們看看劉邦的老鄉(xiāng),都有那些人?還有他們都是干什么的?



蕭何起義前在沛縣當(dāng)縣長秘書,他的起點本來就不錯,是劉邦的老鄉(xiāng)中起點最高的一個。在劉邦起義的時候,蕭何投奔了劉邦,并且被劉邦重用。

他在劉邦起義的過程中,蕭何為劉邦補充士兵、糧草輜重,幫助劉邦治理大后方。為劉邦建立大漢,做出的巨大的貢獻。

在大漢帝國建立之后,他被劉邦視為“漢初三杰”。

大漢王朝建立之后,蕭何又被劉邦推舉為大漢的丞相。正是在他擔(dān)任大漢丞相的期間,恢復(fù)了漢朝的國力,讓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的。

蕭何之所以是治國大才,這和他本人的素養(yǎng)以及工作經(jīng)驗有關(guān)。

蕭何在起義之前,當(dāng)沛縣縣長秘書的時候,把沛縣治理的井井有條。每年秦朝評選優(yōu)秀員工的時候,蕭何都是全郡第一名。他的這種才能,劉邦也是知道的。

所以,劉邦讓他治理國家,正好發(fā)揮了他的治國才能。



曹參起義前在沛縣只是一個小小的獄吏,劉邦起義后加入到了劉邦的陣營。在劉邦的老鄉(xiāng)中,他是戰(zhàn)場上殺敵最多的一個。

大漢建立之后,評選第一個功臣的時候,士兵都推舉曹參是第一,可是劉邦非要把蕭何評為第一,就這樣曹參只好位居第二。

劉邦之所以把蕭何評為第一,就是為了讓他當(dāng)宰相,繼續(xù)為自己治理國家。

那么第二名的曹參去干什么去了呢?

大漢建立之后,劉邦把兒子劉肥封為了齊王,劉肥的宰相就是曹參。

曹參到了齊國之后,為了把齊國治理好,他遍訪名仕人才,最終,選擇了黃老之道。把齊國治理的十分的富庶。

到了蕭何去世后,曹參被漢惠帝調(diào)到了中央,去接替蕭何的丞相職位。

曹參還是繼續(xù)使用蕭何的那一套治國理念。使?jié)h朝的歷史車輪又向前推動了一步。

曹參之所以成為治國大才,就是因為他不斷的學(xué)習(xí)能力,以及任用賢明的人輔佐自己給自己出謀劃策的結(jié)果。



樊噲起以前是個殺狗的屠夫,也是最早加入劉邦起義陣營的人,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那就是他和劉邦是連襟,兩個人都娶了呂公的女兒。

樊噲也是一名戰(zhàn)場上的驍將,其一生最為可圈可點的戰(zhàn)役,是他在鴻門宴上,替劉邦解了圍,讓劉邦免遭了項莊項羽的屠殺。

樊噲之所以在大漢的建立過程中,能夠建功立業(yè)?赡芎退粘5墓ぷ饔嘘P(guān),反正不管殺狗還是殺人,他都很熟悉,也很勇猛。

在大漢建立之后,他被封為了侯,為劉邦治理一片土地。

樊噲在大漢建立之后,雖然沒有像蕭何和曹參那樣被劉邦重用,但是,也算不錯的一個。畢竟他是十分典型的一個粗人。

5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不學(xué)無術(shù),其父老罵他是“無賴”。

他愛喝酒,愛吃狗肉,樊噲是屠狗的,劉邦老喜歡到樊噲家去蹭吃蹭喝。起義之前,劉邦是泗水亭長,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彭越等人成天與劉邦鬼混,吃吃喝喝游手好閑。因此看起來他們就是劉邦身邊的 “狐朋狗友”。

而且這些人都出身不顯:蕭何是沛縣獄吏、樊噲是賣狗肉的屠夫、任敖是獄卒、灌嬰是街邊賣布的販子、盧綰是平民,是劉邦的發(fā)小。

劉邦能從一個流氓無賴逆襲為九五至尊的西漢開國帝王,劉邦總結(jié)了自己登上皇位的主要原因。

他說:“自舉事起,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yīng)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lǐng)兵百萬,決戰(zhàn)沙場,百戰(zhàn)百勝,我不如韓信?墒,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fā)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nèi)俚恼嬲?/span>!


劉邦的總結(jié)確實說的有道理,戰(zhàn)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亂世時期,劉邦知人善用,“狐朋狗友”各顯神通,每個人的優(yōu)點都得以發(fā)揮,成為了可用之才。在關(guān)鍵時刻總能為他出謀劃策,為他沖鋒陷陣。

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張良、韓信、灌嬰、夏侯嬰、彭越、曹參等知交好友后來全部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為什么說這群“狐朋狗友”是治國大才。

下面我以漢初三杰為例加以論述:

一、蕭何早年只不過是沛縣的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忠心不二、精明強干、深謀遠慮。

劉邦攻破沛縣縣城后,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為縣令,背秦自立。老百姓都推薦劉邦來做縣令,但劉邦謙遜推辭,蕭何靈機一動,想出抓鬮辦法,有意推舉劉邦為縣令,百姓悅服。

事后,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nèi)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蓋世的功勛。

攻下咸陽后蕭何不貪戀財物,不迷戀美女,而是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后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guān)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tǒng)統(tǒng)收藏起來,留待日后查用。

這些檔案資料為劉邦后來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jù),對日后西漢政權(quán)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劉邦得天下后,論功行賞,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蕭何還慧眼識才力薦韓信。

二、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極能忍耐,能忍胯下之辱。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劉邦得韓信后,感慨得信太晚,因為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采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guān)中。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zhàn)術(shù)家韓信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戰(zhàn)術(shù)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韓信雖驍勇善戰(zhàn),利用靈活的軍事計謀,幫助劉邦評定四國,卻功成被貶,所謂功高蓋主,最后被呂后和蕭何騙入宮中斬殺,夷三族,結(jié)局悲慘。

韓信一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三、張良本是韓國人,韓國被秦滅后,他曾圖謀刺殺秦始皇而未遂,逃亡到下邳。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后,張良聚眾響應(yīng)。不久歸屬劉邦,此后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協(xié)助劉邦制訂作戰(zhàn)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許多重要建議。

張良善于游說,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劉邦拿下咸陽后,攻入秦宮,頓時被金銀財寶和后宮佳麗迷了心竅,沉醉于此,難以自拔,無心念戰(zhàn),樊噲怎么罵他也罵不醒,魯莽的樊噲急憤又無奈。

關(guān)鍵時刻張良出面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讓劉邦從紫醉金迷中清醒過來,起兵霸上。

楚漢戰(zhàn)爭期間,劉邦采納張良提出的“長計謀平天下”主張,還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

因此漢朝建立后,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綜上所述,劉邦身邊所謂的“狐朋狗友”其實是助推劉邦成就霸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貴人,是一群治國大才!

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guān)注有書君,私信回復(fù)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6

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成了漢朝的元勛;劉秀的狐朋狗友,成了云臺二十八將;朱元璋的狐朋狗友,都成了與國休戚的國公王侯?雌饋,似乎人人到了那個位子都可以,其實大不然。

首先,從古至今的農(nóng)民起義不計其數(shù),大部分都是在規(guī)模很小的時候就被撲滅了,偶爾有規(guī)模很大的,比如黃巢、洪秀全,也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后失敗了,真正能夠成功的改朝換代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而已。

其實每個人最信任的資源,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只有當(dāng)自己身邊的這些『狐朋狗友』湊巧足夠強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改朝換代。而哪些不夠強,都死在了半路上。所以我們看到的劉邦集團的成功,已經(jīng)是殘酷的歷史篩選的結(jié)果了,自然其集團中大多數(shù)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膹娬。而黃巢洪秀全呢?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

第二,很多時候人們都是沒有機會來鍛煉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比如樊噲,如果不是劉邦,估計一輩子就是賣肉的;蕭何如果沒有劉邦,終其一生也就是一個縣里的小官;其他夏侯嬰、曹參之流,也大抵如是,如果沒有劉邦,他們就像普通的小官小民一樣,會非常平淡的度過一生。

但是秦末的亂世,劉邦的起義給了這些小人物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華的舞臺,他們也和劉邦共同成長,在漢朝建立之后也成了王侯卿相。

這就像當(dāng)年淘寶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好看淘寶的前景而半途離開了,難道說后來淘寶上市,成為千萬富翁的那些人,就一定比離開的人能力強嗎?當(dāng)然不是,而是淘寶給了他們發(fā)揮的舞臺,再加上早年作出的『留下』這個當(dāng)時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事后看來無比英明的決定。

歸根結(jié)底,機緣和能力,兩者缺一不可。并不是『別人能做,我們也可以做』的。

7

西漢開國將相大多出身寒微,的確是事實。整個劉邦集團,只有一個張良出身韓國舊貴族,張蒼是故秦御史,其他都來自社會中下層:

蕭何,沛縣主吏掾。

曹參,獄掾。

任敖,獄吏。

周苛,泗水卒史。

傅寬,魏騎將。

申屠嘉,材官。

樊噲,狗屠。

周勃,喪禮上吹哀樂的,平時織席子。

灌嬰:賣布的。

夏侯嬰:駕車的。

陳平:無業(yè)游民。

韓信:無業(yè)游民。

但就是這一群人,重新建立了西漢王朝,清代史學(xué)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

和其他諸侯相比,這樣的出身當(dāng)然先天就有劣勢,無論是整個集團的威望、號召力,還是成員們的眼界、能力等素養(yǎng),都比不上六國貴族。不過他們有兩點優(yōu)勢,是項羽等貴族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首先是對底層民眾的了解。他們本身就來自普通百姓,都能體察民情,了解民間疾苦。楚漢戰(zhàn)爭中也就相對注重爭取民眾的支持,比如入咸陽后的秋毫無所犯,絕對會為劉邦大大加分。再比如,劉邦軍之前也有過屠城,但之后改弦更張,開始注重保護百姓。民眾的支持是劉邦集團勝利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重要優(yōu)勢就是,對秦政的熟悉。劉邦本人,還有蕭何、曹參、任敖、周苛等,都是秦國基層公務(wù)員,既體察民情更熟悉秦朝的制度,十幾年的時間足夠他們認識到秦政的先進性,楚漢戰(zhàn)爭期間,劉邦就有意識的在軍中推行軍功爵,樊噲列傳里就明確記載了他每一戰(zhàn)斬首多少、得哪一級爵。立國之后,劉邦集團更是毫不猶豫地原樣繼承了秦制。這種政治眼光,是包括項羽在內(nèi)的哪個六國貴族都辦不到的。

相比而言,他們在能力、素質(zhì)等方面的缺陷,都是可以通過鍛煉得到彌補的。所以說,題目中說這些人都是治國大才,倒不如說他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并在長期奮斗中得到了持續(xù)的成長。

8

劉邦的狐朋狗友中,只有蕭何有治國大才。其他人打天下可以。治國不行。

后來的治國大才,有從項羽處棄明投暗,也有歸順劉邦的。

9

我們先來看一看劉邦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

蕭何和曹參是當(dāng)?shù)氐牡胤焦倮簟J捄蔚穆殑?wù)相對高一點,負責(zé)分擔(dān)縣衙的日常事務(wù)和往來接待。曹參是管理監(jiān)獄的一個低級官員,文化水平不高,功夫還可以,對領(lǐng)兵作戰(zhàn)有一些經(jīng)驗。

劉邦的妹夫樊噲,是一個屠夫。平時在鄉(xiāng)間也就是殺豬賣狗肉。力大無比,有些拳腳功夫,對劉邦非常忠誠。

周勃和劉備一樣,都是編草席的。這個職業(yè)很難吃飽飯,所以他還兼職,去喪禮上吹簫,掙點外快。

夏侯嬰是一個管牲口的,因此對牛馬管理比較有經(jīng)驗,所以經(jīng)常親自幫劉邦駕車。

盧綰劉邦從小一起長大的小伙伴,忠厚老實,最聽話的一個。

這些人都處在當(dāng)時社會的底層,最終卻因風(fēng)云際會,共同成就一番大業(yè),成為青史留名的人物。

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跟對了人。

我們經(jīng)常說,選準行業(yè)、進對公司、跟對人是人在找工作中間的三件大事,尤其是跟對人最重要。

比如說你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的,你跟了共產(chǎn)黨,將來可能就是開國元勛;你跟了蔣介石就只能,流亡臺灣;你跟了汪精衛(wèi)就只能是漢奸可民族罪人。

因此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你大學(xué)一畢業(yè)就跟了李嘉誠,或者馬云,就很容易成就一番大業(yè),至少能夠賺到不少錢。如果你跟了一個小老板,就只能勉強養(yǎng)家糊口,活在社會的邊緣。

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之所以能夠最終發(fā)達,就在于他們相信跟著劉邦不吃虧,至于能不能成大事不知道混口飯吃是沒問題的。而劉邦天生就是人中龍鳳,成就一番事業(yè)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些人跟著劉邦就是跟對了人。他們和劉邦相互成就了對方,共同創(chuàng)立了漢朝,給我們留下了漢族的這個名稱。

另一方面,我們永遠要記住陳勝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人的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在起點落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彎道超車的能力,和持續(xù)學(xué)習(xí)進步的意愿。

劉邦在沛縣老家時,狐朋狗友應(yīng)該很多,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人。

那些人到哪里去了?要么戰(zhàn)死了?要么跟不上形勢發(fā)展,被社會淘汰了。

而蕭何曹參這些人卻能根據(jù)形勢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超越自我,最后登上人生巔峰。

如果你是阿斗,就算有十個諸葛亮輔佐提攜你,也沒有用。因為阿斗就是一個不上進的家伙,就算上帝也救不了他。

我們活在這個年代,也非常需要向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學(xué)習(xí),出身低不要緊,學(xué)歷低不要緊,要緊的是要有一顆上進的心和強大的行動能力,不斷推著自己向上走,最終會遇到最好的自己。

10

其實這些人都應(yīng)當(dāng)感謝劉邦,都是在劉邦的關(guān)懷、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

就象馬云當(dāng)年創(chuàng)業(yè)期的手下的“十八羅漢”。當(dāng)時他們的能力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子出家,七祖升天”,最終也能做到笑傲商海。所以說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現(xiàn)實的,只要有發(fā)展、待遇好,不會看領(lǐng)導(dǎo)是不是出口成“臟”、賭博、婚外情。

史書上說劉邦一天吊兒郎當(dāng)、無所事事,到處瞎晃,不過飯局酒局不斷,什么人都結(jié)交為朋友,在沛縣黑白兩道都很吃的開。這樣的人放在今天,一定是個“社會人”,還是大哥級別的。但在劉邦時代,他這樣的人有一個很牛的叫法————————游俠。

劉邦四十七歲還在混社會呢,可以說什么樣的人沒見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做為沛縣黑社會大哥,其人的情商可說是超高的,多年帶領(lǐng)黑社會小弟時所練就的御下能力超強,用書面上說法就是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lǐng)導(dǎo)能力。

劉邦善于用人特長的領(lǐng)導(dǎo),盡力做到人盡其用,而且一旦有成績馬上果斷提拔。

如比像韓信,在其它地方怎么混都不被人重視,想出人頭地太難了,投奔劉邦來了,即使韓信過去只當(dāng)?shù)氖窍录壾姽伲趧钍窒乱筮不低,不過試用期還沒過,劉邦感覺他真的有本領(lǐng),幾下子就提拔成實權(quán)大將軍,只要有能力,不愁好待遇。

比如六出奇計,一統(tǒng)天下的陳平,有一次查實了陳平收受賄賂,證據(jù)確鑿。正常處理一定是降職、關(guān)起來,抄家。要劉邦卻反而給了他四萬兩金子,用其心機發(fā)揮特長,去到敵人營地行賄對方重臣去。

比如當(dāng)時起家就在劉邦身邊的小弟樊噲,身手不錯,劉邦用其勇武,你看他每一次打完仗,所有功勞一絲不錯的記下來,殺人了幾個敵人,都是什么級別,沒事就時不時再給點意外的獎賞啥的,這樣獎賞被賞的人滿懷自豪,別人看著也口服心服。

劉邦做為領(lǐng)導(dǎo),懂得量材為用,所有前期后期的追隨者也全都得到了好處,并且在追隨的程中自我能力得到的飛速發(fā)展,這才都成為一代“牛人”。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