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清朝真的能夠死扛下去堅決不向沙俄割地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國土面積至少會增加200萬平方公里以上!當初沙俄所侵占的土地幾乎都是趁火打劫,巧取豪奪來的,他們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成果,把在巴爾干半島的損失在遠東彌補了回來!



當初清政府如果能夠有足夠堅決的決心拒不在條約上簽字,沙俄也是無可奈何的,當時沙俄雖然在遠東地區(qū)部署有軍隊,但是數(shù)量并不多,西伯利亞地區(qū)天寒地凍交通不便,如果和清朝直接爆發(fā)軍事沖突那他的補給就會很困難,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最終會把沙俄在遠東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



同時逐漸崛起的日本一直以來都把東北地區(qū)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一旦清朝和沙俄爆發(fā)戰(zhàn)爭,日本一定會支持清朝,而沙俄在遠東地區(qū)沒有盟友,只能陷入孤軍作戰(zhàn)的不利境地!這也是沙俄經(jīng)常使用武力威脅,軍事恫嚇的手段迫使清政府低頭的直接原因!



而沙俄侵占西北地區(qū)和侵占外東北地區(qū)的手段幾乎是如出一轍,他們除了軍事支持阿古柏政權以外并沒有和清軍爆發(fā)直接的武力沖突!因為沙俄主要的目標還是在歐洲和巴爾干半島,而對于這個虛弱而又膽小的鄰居沙俄也是摟草打兔子——捎帶的活!當初清政府如果能夠看清沙俄外強中干的本質(zhì),拒不割地那么沙俄也是無可奈何的,那么現(xiàn)在我們的版圖西北就會深入中亞腹地,東北就是庫頁島和日本海,可惜軟弱的清政府把這一切都葬送了!

最佳貢獻者
2

會當場去世,或者窒息而死。

外東北、外西北以及蒙古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故土,是無數(shù)有志之士內(nèi)心隱隱作痛的存在。因為這些土地的失去,不僅讓我們喪失了大片廣袤而肥沃的土地、告別了寶貴的東北亞出海口,更沒有了面向北方的戰(zhàn)略縱深,偉大首都也成了真正的“天子守國門”。

而更令人憤怒的是,在當年的沙俄巧取豪奪時,清王朝幾乎是一槍未放,不作任何抵抗就將這些土地尤其是外東北拱手相讓,比如黑龍江將軍奕山,在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放了幾炮后就嚇得哆哆嗦嗦地在割地條約上簽了字,清朝直接喪失60萬平方公里國土,實在是罄竹難書、萬死不足恕其罪!

如果當年的黑龍江將軍不是奕山,或者奕山再強硬一點,何至于如此喪權辱國?要知道,當時的沙俄在1953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慘敗后,失去了在巴爾干半島和東歐幾乎所有的勢力范圍,自擊敗拿破侖后在歐洲建立的崇高威望也蕩然無存。而經(jīng)歷了英法等列強在黑海周邊的無情吊打后,沙俄可謂元氣大傷,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即便不能和英法一樣壓著沙俄打,最起碼也能保持強硬姿態(tài)。要知道,歷史上的沙俄歷來欺軟怕硬,如果堅持不割地,或許清朝的外東北和外西北就不會拱手讓人。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歷史最令人無奈的地方,不是提前知道了結局,而是明知道是這樣的結局,卻還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沙俄確實很虛弱,包括甲午戰(zhàn)爭期間的日本也很虛弱,但這樣脫離歷史環(huán)境的事實不是真正的事實。

回到當時清朝面臨的內(nèi)外環(huán)境,也許沙俄很虛,但清朝毫無疑問更有氣無力。且不說清朝是否對沙俄的尷尬狀況了如指掌,即便知道了又能怎樣?

從《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再到《璦琿條約》,這150多年的時間里,是清朝盛極而衰,而沙俄則緩慢強大的過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1858年不會因《璦琿條約》等條約割地,其后也會有割地的行為甚至比《璦琿條約》更狠,因為盛極而衰的清朝在國力上遠不能和沙俄相比。

而且更尷尬的是,雖然沙俄和英法在克里米亞打得你死我活,但本質(zhì)上它們都是列強陣營里的一丘之貉,面對清朝這個虛弱的羔羊,它們有什么理由不爭先恐后地攜手侵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做主力,美俄趁火打劫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沙俄在西伯利亞的勢力不強,即便英法等國因為制約沙俄的需要不會提供支援,但美國為牽制英法必將成為沙俄的助攻,這意味著清王朝依然沒有勝算。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清王朝風雨飄搖,自1851爆發(fā)的太平天國運動早已席卷了東南半壁,奪走了清朝最富庶的江浙地區(qū),這讓財政本就雪上加霜的清朝,更加疲于奔命。

所以1860年前后的清朝,是自1636年建國以來最艱難的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拿什么死扛下去?

作為名副其實的少數(shù)民族王朝,雖然清朝在200多年的時間里,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達到了古典王朝的最巔峰。但滿族統(tǒng)治者與廣大漢人的矛盾,意味著清朝根本不敢發(fā)動廣大民眾與沙俄決一死戰(zhàn),畢竟太平天國已經(jīng)讓清王朝半死不活。

更要命的是,即便沒有鎮(zhèn)壓太平天國導致其他地區(qū)防務空虛的情況,自清朝建立以來在東北地區(qū)實施的民族隔離政策早已將東北變成了荒無人煙的白地,柳條邊在保護了清朝龍興之地的同時,也讓東北地區(qū)暴露在沙俄的野心之下,尤其是當時整個黑龍江地區(qū)不過十幾萬人,這意味著沙俄占領外東北等地絕對是大概率事件。

而太平天國運動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在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的同時,也讓被壓迫了200多年的漢族官僚有了一飛沖天的空間。

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官僚,為維護清朝統(tǒng)治,曾有引入沙俄力量制衡其他列強的需要,所謂以夷制夷。

沙俄作為唯一一個與清朝國土相接的列強,是清朝無論如何也難以擺脫的夢魘。與其如此,不如利用沙俄制衡其他國家,而這種割肉喂狼的做法,不可能幫助清朝東山再起,但短期內(nèi)可以一定程度上遲滯列強的侵略鋒芒。

而這也意味著,清朝將沙俄夢寐以求的外東北拱手讓出,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所以,在強鄰環(huán)伺的大環(huán)境下,清朝統(tǒng)治階級不可能與列強尤其是沙俄以死相搏,這不僅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更是因為社稷重于疆域的劣根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同名公號期待您的關注。

3

如果它們能把對付戊戌六君子的力氣拿出來對付沙俄,怎會失去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近代史的恥辱!

4

如果它們能把對付戊戌六君子能力拿出來對付沙俄,怎能會失去約15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國土,近代歷史的恥辱!

5

近代清朝被列強打酥骨了,基因里都刻下了″怕"的密碼?每談及一″洋"字或見到洋人,就嚇的屁滾尿流,找不到北?留下了深深的病根!

如果清朝把內(nèi)斗,對付百姓的勁頭,用于對抗沙俄,也不至于失去14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庫葉島,海參崴遠東都成了沙俄的領土,內(nèi)河貝爾加湖也成了界河?

這是無能清政府賣國求榮,茍且偷安,割地賠款的結果?外儒內(nèi)兇的清朝,已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了全世界的笑柄?

6

清朝不向沙俄割地,死扛是扛不下去的。

因為那時候的清朝明顯是抗不住了,還死扛有什么用呢?死扛死扛,意思還不明顯么?一抗就死。

再一個那時候的清朝已經(jīng)沒有任何實力去面對沙俄了,許多地方已經(jīng)事實占領了,不割地也已成為了事實了。還有許多地方,沙俄是準備占領,打又打不過,只能割給他了。那些被他占領的地方人民已經(jīng)被同化了,就算沒有同化的也被殺了,被趕走了。

還有就是叛國者太多了,比如外蒙,阿古柏等,可以說這些沙俄的小弟就夠你喝一壺了何況老大本身。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不強大,光靠骨氣死扛是沒有什么做用的,落后就要挨打這是千古定律。挨打不想被打死就只有認慫,就沒得扛了。

最后祝愿祖國越來越強大,強大了才會什么陰謀詭計都能扛得住!勿忘國恥!



7

清朝死扛下去的結果是沙俄必敗。理由是:中國雖然弱,但是大,人多。沙俄雖強,但人少,路遠。持久戰(zhàn),它必敗,就像二戰(zhàn)時期的日本一樣。遺憾的是,清朝在外族人手里,它并不在乎割地,只在乎統(tǒng)治地位。如果政權在漢人手里,結果一定不同。

8

在有清一朝276年的歷史中,滿洲八旗勁旅趁著中原內(nèi)亂,在漢賊吳三桂等馬前卒的前導下席卷八荒、一統(tǒng)六合,疆域極盛時高達驚人的1316萬平方公里,囊括了現(xiàn)今的外蒙、西藏、新疆等廣袤地區(qū),清朝的赫赫武功在乾隆朝達到鼎盛,可謂萬國來朝、四夷懾服。

然而,當清朝統(tǒng)治者自我陶醉于“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美夢時,西方在文藝復興的啟蒙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悄然起航,沙俄也在彼得一世的率領下開啟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俄羅斯帝國一躍成為與西方列強分庭抗禮的強國,而清朝卻依舊閉關鎖國、固步自封。

如果說大清與沙俄對壘的雅克薩之戰(zhàn),勉強對上滿清統(tǒng)治者的胃口,那么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考量,以2000多人血戰(zhàn)數(shù)百沙俄匪徒的八旗軍,愣是將這場戰(zhàn)役活生生打了36年,而此戰(zhàn)過后,清王朝還主動拱手讓出了外興安嶺以北的領土和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qū),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因此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是一場雖勝尤敗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并沒有實現(xiàn)政治意義的繼續(xù),而從更深層次來分析,體量看似龐大的清王朝此時實則已經(jīng)步入了垂垂老矣的暮年時光,而新興的沙俄雖然帶有強烈的農(nóng)奴化工業(yè)時代,但卻宛若進入了身強力壯的壯年時期。

滿清八旗與沙俄的唯一一次正面杠上,就以人海戰(zhàn)術艱難取得了軍事勝利,不得不說清王朝的虛弱已經(jīng)逐漸顯現(xiàn)了出來。

俄羅斯帝國的光景

而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沙俄自雅克薩之戰(zhàn)后繼續(xù)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態(tài)勢,向西將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等在內(nèi)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

然而,此時的俄羅斯帝國與西方列強相比徒有其表綜合國力遠遠不在相同的檔次,特別是1853年至1856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沙俄西擴的行徑遭到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撒丁王國反俄同盟的痛貶,沙俄被西方列強按在地上摩擦起了火花,不得不向同盟國求和簽訂了屈辱的《巴黎和約》。

也正是由于這場爆發(fā)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夜的戰(zhàn)爭,讓飽受工業(yè)發(fā)展滯后的俄羅斯帝國更是雪上加霜。俄國為這場戰(zhàn)爭大約耗資約8億盧布,40萬俄羅斯士兵命喪沙場,而在1858至1860年沙俄內(nèi)部爆發(fā)的風起云涌農(nóng)民起義總計近290次,在這種處境艱難的歲月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已主動推行了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

沙俄的農(nóng)奴制改革,將依附于農(nóng)奴主的奴隸,通過有償方式實現(xiàn)了農(nóng)奴的人身自由,而巨額的份地贖金和充足的自由民為沙俄本國經(jīng)濟向資本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可以說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在歷經(jīng)了亞歷山大二世的農(nóng)奴制改革后基本上已進入了帶有封建殘余色彩的資本列強陣營。

江河日下的滿清

而此時的滿清又是怎樣的一副光景呢?清王朝自乾隆后期逐漸江河日下,比至道光年間,大量的鴉片荼毒中國,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nèi)發(fā)生嚴重的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的流入不僅在經(jīng)濟層面造成清王朝入不敷出,而且還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煙毒泛濫的同時也給中國人在精神和肉體帶來巨大的傷害,并且極大破壞了社會生產(chǎn)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工商業(yè)蕭條和衰落。因此有識之士驚呼:“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魏源.海國圖志》)。

在這種情況下,以林則徐為首的士大夫向道光皇帝奏折陳情歷數(shù)鴉片流毒的巨大危害,道光有感于此遂開啟了浩浩蕩蕩的“虎門銷煙”運動。

此后,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接踵而至,清王朝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被迫簽訂割地、賠款、開埠、通商的城下之盟,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沙俄在清王朝遭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沉重打擊后趁火打劫,以誘騙加武力威脅的方式,先后迫使軟弱無能的清王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喪權辱國的條約。

也就是說,綜合當時的時局來看,沙俄當時波詭云譎的內(nèi)憂外患態(tài)勢讓其選擇了成本更為低廉的誘騙和武力恫嚇,而患有“洋人恐懼癥”的清王朝,無論是對于來自西洋哪座山的“大佛”都倒頭揖拜,這種盲目的“見洋色變”的心態(tài)始終牢牢為沙俄所控,也成為了日后清王朝喪權失土的常態(tài)神操作。

而倘若清王朝真有決心與雄踞北方的俄羅斯帝國死磕到底拒不割讓一寸土地,以破敗朽落的農(nóng)業(yè)文明對抗已步入工業(yè)文明的沙俄,也許會戰(zhàn)敗,但決然不會喪失如此大面積的國土。

參考資料:《海國圖志》等

9

拿破侖說過“中國是個沉睡的獅子,他一旦醒來,全世界將會為之震動!”

清王朝歷史上和沙俄的數(shù)次交鋒,在清朝前期我們占上風,康熙大帝時期的“雅克薩之戰(zhàn)”將沙俄侵略者打服了,換來了百年的和平。

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閉關鎖國,而沙俄卻因改革逐漸強大,我們開始處處敗落,不得不用“割肉”的方式“飲鴆止渴”

但是這個時期也不乏英雄,左宗棠的出現(xiàn)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只可惜大清已注定衰敗,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同時由于清王朝當時并非僅僅是沙俄一個敵人,所以無論死扛還是奮起反抗,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沙俄自來就亡我之心不死,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里,他所充當?shù)慕巧际?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索要大于給予,他們趁火打劫的事情干的是最多的,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對他放松警惕!

我們評價歷史一定要客觀,清王朝當時的情況根本無法力敵,即便硬抗,結果只能是損失更大,因為如果清朝政府真的和沙俄你死我活,就會給其他列強坐收漁翁之利,這根本的原因就是清王朝內(nèi)憂外患!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起義是清王朝的首要解決問題,而在這期間,外國列強就趁虛而入,大肆掠奪財富和資本,其中吃相最難看的就是沙俄,他們是大小便宜都占,所以說,這個事情我們要永遠銘記于心。

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包括在國恨家仇的影響下的清朝軍民能夠產(chǎn)生爆發(fā)力,但是這僅僅是猜想,沒有發(fā)生的事情無法品論,尤其是已經(jīng)逝去的時光。

無論是誰,都對過去屈辱的歷史抱有微詞,甚至詬病,但是這終歸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要做的是時刻保持警惕!

我們要謹防“中山狼的回歸”,這不是危言聳聽,是實實在在的要務!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不受欺負!這是硬道理!


本回答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如果您認同本回答觀點,請隨手一贊多多關注,在此感謝,如您有不同見解,請留在評論區(qū),一起討論!

10

清朝在乾隆年間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清朝版圖達到極盛,號稱1400萬平方公里,加上康熙帝割讓的尼布楚、雍正帝割讓的貝加爾湖以南地區(qū)等地,疊加起來約1500萬平方公里,疆域之大,僅次于元朝。

清朝從康熙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大清帝國歷代皇帝都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僅對沙俄一國就割讓了7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直屬領土524萬平方公里,屬邦235萬平方公里,另割讓西伯利亞勢力范圍約1000萬平方公里,俄國前后實際吞并我國領土15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領土及勢力范圍。具體如下:

1、康熙帝

1689年,康熙帝和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喪失尼布楚地區(qū)25萬平方公里土地。此外,還喪失了額爾古那河和外興安嶺以北,本屬于中國的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qū),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

2、雍正帝

1727年,先后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割讓了半個蒙古地區(qū),使俄國侵占的原屬中國的蒙古領土合法化,還把原屬于清朝的貝加爾湖一帶和唐努梁海以北的葉尼賽河上游地區(qū),全部劃入俄國版圖,《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中國被奪去了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3、乾隆帝

1789年,俄國武力驅(qū)逐我?guī)祉搷u原住民赫哲族同胞,31萬平方公里領土丟失(其中庫頁島陸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相關海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明朝是我國歷史上唯一在庫頁島有過駐軍的朝代(4衛(wèi)),清朝沒有,給了俄國可乘之機。

4、道光帝

1)1840年,屬邦哈薩克地區(qū)(今哈薩克斯坦國大部)被俄國侵并,該邦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從此中亞脫離了中國,李白故鄉(xiāng)成他國。

2)1840年,早在漢朝就屬于我國的布魯特地區(qū)被俄國并吞,約10萬平方公里土地丟失,我西北地區(qū)原最大湖泊巴爾喀什湖(3個青海湖水域面積),成了國人的記憶。

3)1846年,俄羅斯侵入我西部巴爾克什湖東南的庫克烏蘇河地區(qū)。

4)道光末年,英屬印度非法侵占我國西藏拉達克地區(qū),約9萬平方公里土地。

5、咸豐帝

1)1853年,俄國侵占我哈薩克草原地區(qū)。

2)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讓我國黑龍江以北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我國烏蘇里江以東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6、同治帝

1)1862-1864年,清朝割讓從沙漬達巴哈到蔥嶺的約43萬平方公里國土給俄國,我國中亞地區(qū)領土進一步喪失。

2)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清朝割讓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共約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

3)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俄國以此為借口,出兵占領我新疆伊犁地區(qū),準備和阿古柏肢解新疆。左宗棠自行到江南籌集糧餉,率軍前往新疆平叛。經(jīng)數(shù)年苦戰(zhàn),終于打垮阿古柏侵略軍,收復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領土,后伊犁部分失地被收回。

4)1868年,屬邦布哈爾汗國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國吞并。

7、光緒帝

1)1876年,屬邦浩罕國約35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國吞并。

2)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割占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3)1882年到1884年,清朝和俄國簽訂《喀什噶爾界約》及《伊犁界約》,俄國再次吞并我國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4)1883年,簽訂《科布多塔爾巴哈臺界約》,割讓我國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2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國。

5)1892年,俄國侵占我國薩雷闊勒嶺以西帕米爾高原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2001年,我國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簽訂邊界條約,收回其中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其余的就永遠脫離了中國版圖。

6)1895年,俄國與英國瓜分了我帕米爾西部約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帕米爾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7)1900年7月16日-21日,俄國出動17萬軍隊,非法侵占我國在黑龍江東岸僅存的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屯地區(qū)0.4萬平方公里土地,并將城內(nèi)中國人幾乎全部斬盡殺絕(只有幾百人泅渡逃脫),其中的絕大部分婦女被強奸。7月22日,俄國阿穆爾州當局宣布,海蘭泡里的中國人被全部“肅清”了。海蘭泡現(xiàn)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第三大城市。

8、宣統(tǒng)帝

1911年,俄國支持烏里雅蘇臺(外蒙古)驅(qū)逐清朝駐蒙大臣,并宣布建立“大蒙古國”,再次失地173萬多平方公里。

????總之:清朝入關后,從順治到宣統(tǒng),共計10帝,其中有8位皇帝有割地賣國行為。以上喪失領土總計759萬平方公里。其中直屬領土524萬平方公里,我屬邦235萬平方公里。另外,割讓西伯利亞傳統(tǒng)勢力范圍約1000萬平方公里。

另外,清朝丟失的緬甸中北部地區(qū),泰國北部、老撾中北部、不丹全部、錫金全部、克什米爾全部,以及藏南,臺灣等地尚不在統(tǒng)計范圍之內(nèi),這里統(tǒng)計的是俄國侵占部分。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就算清朝再能開疆拓土,也不及其統(tǒng)治期間喪失、割讓領土的速度之快,而且丟失的基本還都是永遠很難再要回來的領土。

?

由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信息閉塞,國際上發(fā)生的事情一點不了解,視漢人為奴仆;特別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高層奢侈糜爛、勾心半角,對外毫無斗志(左公收復伊犁除外),高層對外的極其軟弱,已決定了清政府只能割地賠款,再加上八國聯(lián)軍侵華,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日落西山的清政府是不可能扛下去的。雖然有覺醒民眾、基層官員想奮起反抗外侮,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

所以國強民強,政治清明,才能保護國家領土之完整,抵抗外侮(抗美援朝是最好的說明,當時我國對抗17國,最終迫使美軍回到談判桌上,承認自己的失敗)。

結合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們要以史為鑒,時刻準備,防止國外的狼子野心。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