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讀:之前似乎分析過柴榮長壽的歷史影響,不太記得了我們重新來梳理一下。后周世宗柴榮繼位的時間是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如果在位30年推算的話應該到了公元983年。如果后周世宗柴榮真能堅持這么長的時間,不敢說漢唐但是后周成為隋朝一樣大一統(tǒng)的王朝還是大概率的。至于說世宗柴榮會不會死磕大遼導致亡國,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下面我們做一下詳細闡述。


柴榮繼位的歷史背景

后周世宗柴榮這個皇位可以說是“撿”來的。五代朝局動蕩不安、朝代更迭頻繁,帝王像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一樣被生產(chǎn)出來。那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后周太祖郭威也是在動蕩的時代奪取天下建立后周政權的,所以說柴榮也應該感謝這個時代。當然按理說即使郭威登基稱帝也輪不到柴榮這個干兒子來繼承皇位,但是姑父郭威的家眷都被后漢隱帝劉承祐誅滅了。


后周世宗柴榮登基六年表現(xiàn)

但是柴榮登基后的作為確有明君之象,而且文治武功都不錯。在繼位之初就立下統(tǒng)一天下的志向,制定三十年帝王規(guī)劃要用十年平定天下。完成后周大一統(tǒng)的夢想。

根據(jù)《五代史》記載柴榮的三十年規(guī)劃:“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

三十年太長了,我們無法預測。但是我們來看柴榮在位的這六年時間內,他的作為、影響。借此我們來根據(jù)史實來對他在位三十年做一個假設。

柴榮在位期間:發(fā)展經(jīng)濟、招撫流亡;選拔人才,修訂律法;減少苛捐雜稅,進一步改變后漢害民吏治;實行精兵戰(zhàn)略,整軍備戰(zhàn)?梢哉f柴榮的改革涉及政治、民生、經(jīng)濟、軍事各個方面。在后周太祖郭威治理的基礎上,后周呈現(xiàn)出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局面。整個中原經(jīng)濟才在多年戰(zhàn)亂和軍閥反復蹂躪后開始進行艱難的復蘇過程。

依靠這些基礎,才可以支撐柴榮西敗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頗有一副北摧契丹,一統(tǒng)天下的盛世跡象。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具在,可以說我們設置可以看到一個偉大的王朝即將崛起。這種情況和后來大宋外戰(zhàn)慰問諾諾,動輒就上繳歲幣保平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也是后人懷念世宗柴榮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都說得國之易莫過于隋,但是我們說趙匡胤的大宋才是撿了現(xiàn)成的。世宗柴榮無福,英年早逝。這才有了陳橋兵變代周立宋,這才有了中原王朝尚武精神的缺失。這種遺留的弊端一直影響到明朝的滅亡。雖然有三千年文化造極于趙宋的說法,但是無法改變我們對趙宋外交上懦弱無能的客觀印象。


性格決定命運,通過柴榮的性格推斷后周政權的氣質

我們現(xiàn)來看后周是個什么性質的政權,是否和漢唐一樣尚武彪悍?小編認同《亮劍》中李云龍的觀點:一支部隊的氣質和組建他的首任長官氣質往往是一樣的,王朝也類似。西晉開創(chuàng)者司馬氏殘忍好殺、以利益為先,所以后人有樣學樣八王之亂葬送了王朝。剛烈悍勇的朱元璋開創(chuàng)的大明,后代帝王無論國力強弱依然踐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直到末代帝王朱由檢自殺殉國。

而彪悍而不失靈活的柴榮會給后周王朝注入了怎樣的靈魂和體制呢?我們可以參照強漢和剛明,統(tǒng)一后的后周一定會是散發(fā)著盛世的味道的國祚綿長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后周世宗柴榮登基30年展望

后周世宗柴榮堪稱人杰,格局、視野、手腕、執(zhí)行力都是上上之選。如果能夠長壽的話,可以成為與唐宗、漢武比肩的帝王。所以我們按照他在位六年表現(xiàn)出來的才能推斷一下如果柴榮登基三十年所能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柴榮在三十年規(guī)劃中第一個十年來平定天下是非常有可能實現(xiàn)的。理由如下:依照大宋的戰(zhàn)斗力依然可以在十幾年完成南方大部分領土的統(tǒng)一,更何況可以指揮趙匡胤的柴榮。PS:大宋960年建國,到979年滅北漢完成統(tǒng)一。


契丹:

在完成南方統(tǒng)一的同時,我們來看看北方的契丹和和西北黨項、吐蕃六畜部以及回鶻各部的情況。先說北方的強敵遼國,從柴榮繼位時期遼國處于遼世宗耶律阮執(zhí)政時期。首先耶律阮是被擁立為帝的,太后述律平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耶律李胡當皇帝。即使經(jīng)過內戰(zhàn)太后勉強認可了遼世宗的帝位,但是遼朝立國不久統(tǒng)治依然沒有穩(wěn)定。

況且遼世宗貪財好色,喜好打獵;晚年任用奸佞,統(tǒng)治相當腐敗。最后遼世宗被篡位的耶律察哥弒殺;耶律察哥自立為帝后又被耶律璟所殺。耶律璟被擁立為帝,稱遼穆宗。遼穆宗統(tǒng)治時期叛亂時有發(fā)生,統(tǒng)治基礎遠遠沒有穩(wěn)定。歷史上柴榮北伐契丹,破三關奪兩州就是發(fā)生在這個時期。

遼穆宗執(zhí)政十年后也被人弒殺,遼景宗耶律賢上位。景宗多病,所以去世后由耶律隆緒繼位太后蕭綽攝政。經(jīng)過遼圣宗的治理,遼國才逐漸步入鼎盛時期。所以說遼國在遼圣宗之前一直處于政局動蕩的歷史時刻,這正是后周世宗柴榮北伐的好機會。況且契丹北部的烏古部、室韋屢屢反叛,契丹自己都有點應接不暇。只要柴榮沒有犯病非要死磕契丹,那么收復幽云把邊境推到長城一線是非?赡艿。


黨項

我們再來看西北的黨項,歷史上正是立國兩百年的西夏建立讓西域直到大清王朝才被收歸中原版圖。在五代時期,黨項的定難軍總是依附當時的中原政權。方式類似宗藩制,所以此時定難軍遠沒到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三代野心家的時期。

此時黨項的當家人是李彝殷,后周立國后授予李殷彝隴西郡王的銜號進而在954年冊封他為西平王。也就是說此時的黨項實力還沒有很強大,不像后來統(tǒng)一黨項各部的統(tǒng)一政權。如下圖所示:

所以后周完全可以如同其他割據(jù)政權一樣連拉在打把定難軍節(jié)度使收入版圖。至于吐蕃六谷部、甘州回鶻等割據(jù)小政權可以參照西夏的收復方式,小小的西夏都可以收復這塊領土更別說尚武的后周柴榮了。


后周大一統(tǒng)后版圖推測

因為契丹建立的大遼也處于上升期,所以在后周北部邊境很可能以長城為界;西北部占據(jù)河西沒有問題,至于更西部的高昌回鶻由于缺乏史料我們不敢胡說。所以西北版圖至少可以推到河西,所以找我們觀測一下這個版圖最相像的朝代就是隋朝。至于說是否能像漢唐一樣實力抵達中亞,這個確實不好推測。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最佳貢獻者
2

周世宗柴榮是公認的五代十國中能力最強的人,如果多給他三十年間的時間,雖說并非是百分百能建立漢唐一類的一統(tǒng)王朝,但是這個可能性還是極大的。

為何這么說呢?我們來看一下柴榮的生平就明白了。

柴榮幼時家道中落,為了給柴榮一個更好地成長條件,很小的時候,就被其父柴守禮送到姑母家。柴榮的姑母并不出名,但是其姑父乃時十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郭威。早期,柴榮為了補貼家用,曾經(jīng)外出經(jīng)商,做過各類生意,但是柴榮深受郭威的影響,一直認為生逢亂世,男兒當疆場建功立業(yè)才不枉一生。很快,他便棄商投戎。

在此期間,他勤學騎射,熟讀兵書,習得一身武藝的同時,還能滿腹經(jīng)綸。

后漢乾祐三年,郭威和柴榮的親屬為漢隱帝全數(shù)誅殺。得知消息的郭威憤而起兵,勢如破竹之勢殺入開封建立了后周。而柴榮作為郭威的義子,則出任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等職務。

后來被封為開封府尹,任晉王,最終接替郭威的權杖,成為周世宗。

柴榮在位時間并不太長,僅有短短六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勤修吏治,獎勵耕織,均定田賦,恢復漕運,興修水利,制定吏法,嚴肅法度。開創(chuàng)了許多前朝所未曾實現(xiàn)過的政策。在他的治下,官治清明,民眾安居,商賈樂業(yè),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情景。

另外,他為了警醒督促自己,命翰林學士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來無時無刻的鞭策自己和文武百官。

在軍事方面,先是派節(jié)度使王景進攻后漢,奪得秦、風等四州。隨后,又御駕親征南唐,取得了江北淮南十四州的巨大戰(zhàn)果。大大拓展了后周的領土,充實了治下的臣民。后來,柴榮又親率士兵北上伐遼。后周軍隊如虎狼之師,讓遼軍聞風喪膽,聽聞后周軍隊到來,便紛紛退走,不敢再踏入中原半步。

然而,可惜的是,在戰(zhàn)爭期間,柴榮突發(fā)急病,不久便病死,年僅三十九歲。

結語:柴榮稱帝期間,勵精圖治,整肅軍政,恢復生產(chǎn),社會得以安定,民眾得以樂業(yè),國家實力大為增強。在南征北戰(zhàn)之中,展示了極為強大的實力,令周邊國家聞風喪膽,蜂擁來降。可見柴榮的能力絕非一般人所能達到。但是天妒其才,令其英年早逝,一統(tǒng)華夏的大業(yè)未能實現(xiàn)。若是再與他三十年,以其實力,想要終結一統(tǒng)局面,完全有這種可能。

3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率軍在短短32天的時間內,一舉收復四州三關,經(jīng)過高平大捷與收復四州三關后,極大地改變了五代中期遼國對中原政權具有主導地位之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后周在對契丹關系中已經(jīng)占有戰(zhàn)略主動。

從登基稱帝到逝世,周世宗柴榮僅僅在位六年,在這短短的六年時間里,柴榮一直按照他的宏遠努力著,不停的用兵、征戰(zhàn),真正做到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短短的六年時間,敗北漢、后蜀,奪取西北四州,南面打擊南唐,奪取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攻克遼國四州三關。

雖然大部分是小政權,但是直面強大的遼國依然連克四州三關,盡顯一代雄主風范,卻弦斷音絕,戛然而止。關于周世宗柴榮的早逝,很多人認為,剛則易折?v觀柴榮的一生,無論多么艱難的挑戰(zhàn)、兇險的處境,卻從未妥協(xié)、從不屈服,剛儔無雙、遇強更強正是他一生的信條,難道真的是因為剛則易折,不能休養(yǎng)生息,暫停腳步嗎?

公元954年,周世宗繼位的第一年頭,便面臨北漢的挑戰(zhàn),當時的北漢具有遼國的幫助,柴榮則是養(yǎng)子登基、國內軍政不穩(wěn),這是柴榮稱帝后遇到的第一次挑戰(zhàn),也是他人生最為兇險的挑戰(zhàn)。

高平之戰(zhàn),面對劉崇精兵的步步緊逼,御駕親征的柴榮,生死只在一念之間,面對危險,周世宗柴榮,瘋魔而生,一戰(zhàn)成名驚天下,劉崇,一敗涂地,英雄遲暮盡白頭。此后幾年,柴榮繼續(xù)開疆拓土,震懾四方。除了契丹,世間再無敵手。

遼國,是周世宗柴榮必須面對的敵人,遼國有來去如風的騎兵,而中原王朝卻沒有幽云十六州的屏障,秦皇、漢武鑄就的鐵血屏障,再不能保護他們的后裔子孫,更是成為中原王朝向外征服路上難以逾越的屏障。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決心北伐,打開通往外面的道路,直面東亞大陸最為強大的遼國,如果打敗遼國,奪回燕云之地,獲取地利屏障,進可出擊遼國,退則可保國內太平,固守之下國內修養(yǎng)百姓,國力強盛之后周世宗將重現(xiàn)秦皇、漢武掃平天下、北逐匈奴的輝煌榮光,周世宗柴榮甚至都可以撫摸到幽州的城墻,感觸它千年堅城的厚重,以及先輩灑下的熱血。

但是歷史的轉折點即將來到來,在這關鍵的時刻,于公元959年七月,周世宗柴榮溘然長逝,年僅39歲,隨他而逝的,還有他立下的三十年宏愿:“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

走了周世宗柴榮,卻也來了宋太祖趙匡胤,先難后易和先易后難先不說對錯,但他們都倒在最有希望的路上,假如歷史有如果,如果周世宗沒有生那場病,宋太祖沒有碰到“燭影斧聲”而暴斃,他們二人不管哪個人都必將重現(xiàn)漢唐一樣的盛世。

4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中國歷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他們都有極為耀眼的功績,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很少給人批評,他就是完美皇帝柴榮,雖在位5年,他在有限的時間做出了十分了得功勞,千百年來,百姓不斷祭奠,無一人敢于批評指責。這個是十分難得和少見,如果他可以多活30年,完全是改變歷史。

柴榮繼位的歷史背景

五代朝局不斷變更,政局動蕩不安,柴榮就出生在這一個混亂的年代,他原本是郭威養(yǎng)子,原本是無緣皇帝,但是由于后漢皇帝見到郭威軍功太大殺掉了他的親屬,這個迫使郭威起兵,建立后周,這個時候柴榮成為了郭威唯一的繼承人。

柴榮繼承皇位前后表現(xiàn)

柴榮在后周建立后成為澶州節(jié)度使,出任澶州節(jié)度使后他大舉發(fā)展澶州經(jīng)濟整治貪腐,很快就把澶州建立成一片樂土,柴榮的官職也不斷提升,成為了后周軍隊最高統(tǒng)帥,郭威去世前,把皇位傳給柴榮,柴榮登基后就以一統(tǒng)天下為目標,為此還制定了宏偉的戰(zhàn)略計劃。

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yǎng)生息,十年致太平”意思就是用10年統(tǒng)一天下,10年修養(yǎng)生息、10年太平盛世。

可以看出來,柴榮并沒有因為繼承皇位后放棄了最初的想法,他依舊為百姓謀福,并進行一系列改革,并整治貪污,處理嚴重影響國家經(jīng)濟、軍事佛教問題,推行均定佃租制度改革,經(jīng)過柴榮一系列改革后后周也逐步富強起來、他不僅精明強干,也不貪不奢,禮賢下士,虛心求諫,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提意見的人(后來趙宋繼承他的傳統(tǒng)),可以這樣說,明君圣君是什么樣的他就是個什么樣的皇帝。

強大的經(jīng)濟作為后盾,柴榮開始了四處征伐腳步,先打后蜀、在敗南唐,北打契丹,可以說這個時候柴榮在軍事獲得了全面勝利,這一切都代表一個強大的王朝即將興起。

柴榮對遼國的戰(zhàn)斗節(jié)節(jié)勝利,并且有可能收復燕云十六州,如果這個時候柴榮可以收復燕云十六州,完全是有可能改變北宋后期挨打的局面,無奈這個時候柴榮突然患病,不得不撤兵回國,并在回朝后,不久就駕崩,并傳位其子,柴榮這一死導致符太后母子成為孤兒寡母,最后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直接滅掉后周,建立大宋。

天妒英才,柴榮無法實現(xiàn)30年展望。

柴榮是個十分厲害的皇帝,如果他可以多活三十年,完全是可以和唐太宗、漢武帝等人比肩,可惜的是上天并沒有給柴榮三十年時間,十年時間也沒有,他的早死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這樣一個“壯志未酬身先死”了。柴榮如果沒有死這個是完全有可能改變歷史。

綜合所述

我們可以做個設想如果他可以多活幾年,完全是有可能滅亡遼國,并且統(tǒng)一全國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個主要在于遼國國內不穩(wěn)定的局勢,柴榮剛好也在遼世宗時期進攻契丹,這個時候一旦柴榮沒有生病,強勢進攻,完全是有可能收復燕云十六州,而不是等到四百年后才收復燕云十六州,可以說歷史沒有給柴榮機會,要不有可能后周可能可以恢復漢唐時期的龐大版圖,至于會不會進軍中亞這個無法評估。

5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柴榮有可能是史上最有能力的帝王了。他腹有良謀,胸藏甲兵。接手政權之初,柴榮就有了一個遠景規(guī)劃,這個規(guī)劃就是三十年的治國策略。十年戰(zhàn)爭統(tǒng)一,十年修養(yǎng)生息,十年太平盛世。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帝王為了自己的帝王事業(yè)的完美規(guī)劃。要是再給他三十年的時間他必能建立一個媲美于強漢盛唐一樣的盛世王朝。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在位五年柴榮就離開人世,這樣一代偉大的君王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宏愿就早早離開人世,留給后世多少遺憾。柴榮為帝期間也是為了百姓全心謀福利,并進行一系列改革,并整治貪污,處理嚴重影響國家經(jīng)濟、軍事佛教問題,推行均定佃租制度改革,經(jīng)過柴榮一系列改革后后周也逐步富強起來、他不僅精明強干,也不貪不奢,禮賢下士,虛心求諫。這些都是他對國家對人民做出的突出貢獻。有了經(jīng)濟基礎之后,他開始南征北戰(zhàn),展示了極為強大的實力,令周邊國家聞風喪膽,蜂擁來降。這里看出柴榮的軍事能力也不是一般強,只是可惜天妒英才,柴榮英年早逝,沒能實現(xiàn)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宏圖大愿。要是在給他三十年時間,天下必定一統(tǒng),一個盛世太平的天下將在柴榮手里出現(xiàn)。

?

6

假如上天再給柴榮三十年時間,雄才大略、能征善戰(zhàn)的他一定能掃平天下,建立起一個像漢、唐一樣的大一統(tǒng)王朝。

柴榮,即周世宗,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人。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圣穆皇后之兄柴守禮的兒子(郭威內侄)。他自幼隨姑母在太祖家生活,替其管家,后被太祖收為養(yǎng)子。后梁貞明七年(921年)生,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卒,年39歲。

少年豪杰,異姓繼位

史載,柴榮生于邢州柴家堡。后因姑母無子,就將侄兒柴榮接到家中收養(yǎng)。姑父郭威對柴榮很是喜歡,視如己出。

由于郭威長期任軍職,柴榮也跟他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尤精于騎射,而且喜歡讀經(jīng)史,逐步培養(yǎng)起軍事、政治才能。開運四年(947),郭威輔佐后晉將領劉知遠建立了后漢政權,并因功晉升代理樞密副使,一躍成為后漢執(zhí)掌軍權的大將。柴榮也獲得了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的職銜。

乾祐三年(950),郭威坐鎮(zhèn)河北,手握重兵,任鄴都(今河北大名縣)留守,天雄軍節(jié)度使。柴榮隨養(yǎng)父改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副官),協(xié)助郭威掌軍。次年,郭威率部攻取開封,后漢隱帝劉承祐被部將殺死,眾將士擁戴郭威稱帝,改國號周,史稱后周。柴榮身為“皇子”,被任為澶州(今河南濮陽)節(jié)度使,并封為太原郡侯。這種尊崇待遇,預示著他的前景一片光明。

柴榮在澶州主管一州軍政事務,干的有聲有色。史載,他奏請?zhí)婀䴗p免州民稅賦,極力減輕民眾負擔,讓他們得以生存下去 。在他管區(qū)內,政治很是清明,也以治績贏得了很好的名聲。

后來,郭威把柴榮召回京師,封晉王,任官開封府伊。顯德元年(954)元旦,只當了三年皇帝的后周太祖郭威病重而亡,年51歲。郭威一死,皇位自然而然地由養(yǎng)子柴榮繼承。是為周世宗。這年柴榮34歲,正是年富力強的當打之年。

擊潰北漢,消弭匪患

顯德元年(954)二月,柴榮剛上位不久,北漢國主劉崇趁后周國喪之機,發(fā)兵侵入潞州(山西長治),想借機報前仇。

消息傳來,后周朝野一片慌亂。柴榮準備御駕親征,以宰相馮道為首的一批老臣極力反對皇帝親征。柴榮力排眾議,執(zhí)意率軍出征。高平一戰(zhàn),周軍擊潰北漢軍,大獲全勝。

五月,柴榮統(tǒng)軍圍攻太原。因準備不足,周軍久攻不下,糧草不濟,軍士久戰(zhàn)疲憊,士氣動搖,已不堪戰(zhàn)陣了。柴榮只得下令退兵,所獲州縣也只能全部放棄。但北漢政權也遭到沉重打擊,由契丹貴族建立的北漢從此再也無力進犯中原了。

回軍途中,為嚴肅軍紀,柴榮下令把臨陣脫逃的將領樊愛能、何徽以及七十余將校按軍法處斬,一些臨陣投敵、乘亂劫掠輜重的士卒也被處死。這是前所未有之事。使后周軍隊作風大變,軍威更盛。

對于作戰(zhàn)英勇,立有戰(zhàn)功的將領,皆加官厚賞,裨將趙匡胤作戰(zhàn)勇猛,甚為得力,被攫升為禁軍統(tǒng)帥殿前都點檢。他嚴明軍紀,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凡有觸犯軍法者,不論何人,一律嚴懲。

回朝后,他對禁軍進行整頓,裁汰老弱、膽怯者,還招募天下豪杰壯士,即便是嘯聚山林的亡命之徒,只要有勇力、愿改過自新,也能充當禁衛(wèi)軍。此乃一箭雙雕之策:既可增加朝廷的精銳力量,又使盜寇絕跡,消弭了匪患。

放手改革,民富國強

史載,柴榮出征回來后,立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廣泛招賢納士,羅致人才,不斷深化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嚴明獎懲,懲治官員貪贓納賄,力倡節(jié)儉,戒除奢華靡費。經(jīng)濟上,鼓勵逃亡者回鄉(xiāng)定居,減免各種無名苛捐雜稅,安撫、救助流民,獎勵農(nóng)耕,尤其是招納流民墾殖逃戶荒蕪之田,編制《均田圖冊》,派官吏奔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實豪強大戶隱匿耕地實數(shù),同時平均稅賦;他還下旨廢除曲阜孔氏后裔的免稅特權,一體征收,發(fā)動民眾興修水利,疏浚漕運河道;他還下令停廢敕額(由朝廷批準并賜予寺名)外的佛寺三萬余所,將僧尼一律遣還本家,或還俗編為民戶,從事生產(chǎn)勞動,嚴禁民間私自剃度僧尼;將民間的銅佛、銅器收購上來,再熔鑄銅錢,解決了唐末以來長時期缺錢的局面。周世宗柴榮在戎馬倥傯、日理萬機之余,還能注意文化事業(yè),倡導文教,編訂歷法、刑律、雅樂,搜集、雕印古籍,在兵戈擾攘不斷的五代時期所有帝王中實屬罕見。

在柴榮的治理下,后周民眾安居樂業(yè),生產(chǎn)積極性大為提高,經(jīng)濟日益繁榮,由于他還嚴格法制,刑戮不濫,獄訟無冤,不僅進一步穩(wěn)固了他的統(tǒng)治,還為后周乃至北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經(jīng)過幾年持續(xù)不斷的改革,后周民殷國富,大梁禁軍剽悍善戰(zhàn),名聞天下,于是胸懷大志的柴榮統(tǒng)兵南征北伐,開始了統(tǒng)一中國征程。

南征北伐,統(tǒng)一中國

顯德二年(955),周世宗柴榮采納王樸“先易后難”的戰(zhàn)略方針,開始致力于重新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他先出兵攻伐后蜀,相繼收復了秦、 鳳、成、階(都在今天的甘肅)四州。第二年攻擊南唐,經(jīng)三年浴血苦戰(zhàn),收回了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多個縣。柴榮編練水軍,后率水陸大軍進逼長江,直接威脅到南唐的核心江南地區(qū),面對水陸并進的后周大軍,南唐幾乎無力抵抗了,政權面臨崩潰。南唐元宗李璟派使臣向柴榮請求議和,表示愿意將江北的廬、舒、蘄、黃四州獻給后周,雙方劃江而治。周軍在江南已經(jīng)轉戰(zhàn)數(shù)年,若再打下去,唯恐北方的契丹乘虛來攻,于是接受了南唐的投降,和南唐簽訂了城下之盟。

顯德六年(959)三月,柴榮親自統(tǒng)軍北伐,征討契丹(遼),一舉收復了“燕云十六州”中的莫州、瀛洲、易州三州十七縣之地。正當后周大軍攻勢迅猛,所向披靡、遼軍喪師失地、節(jié)節(jié)敗退, 即將攻取幽州之時,柴榮突患重病,攻勢不得不停了下來。柴榮病勢沉重,不得不回到開封,轟轟烈烈的北伐戛然而止。

回開封后,柴榮仍然不停念叨著出師北伐,一舉收復“燕云十六州”,希望病好后重新率軍出征,但病情卻愈發(fā)加重,顯德六年六月十八日不幸病死床頭。年僅38歲。謚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葬于慶陵。

柴榮留有遺詔,立其長子梁王柴宗訓為帝,彼時宗訓只有六歲,由心腹大將趙匡胤等人輔佐幼主。

竊以為,老天若再給柴榮數(shù)十年光景,抑或只要十年,憑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一定能統(tǒng)一華夏,建立起一個如漢、唐般大一統(tǒng)的強盛王朝......

【插圖源自網(wǎng)絡】

【發(fā)文不易 剽竊必究】

7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最為杰出的帝王,他在即位之初就立下30年的執(zhí)政宏愿,簡單說就是用10年時間爭奪天下,10年時間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10年時間讓天下太平?上Ю咸鞗]給他這個機會,柴榮僅僅執(zhí)政5年多就帶著遺憾去世了。但我們僅僅看這5年多的執(zhí)政,柴榮對內進行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改革,對外南征北戰(zhàn),取得了輝煌戰(zhàn)績。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讓柴榮執(zhí)政30年以上,那后周統(tǒng)一華夏,建立一個如漢唐一樣的大一統(tǒng)王朝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柴榮在即位后,對內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嚴厲懲罰貪官污吏,對失職和能力有限的官員進行必要的懲治,大力任用廉潔,有能力的官員,讓整個朝堂政治一片清明,官員們都克己奉公,關愛百姓,大大改變了五代以來的政治風氣。經(jīng)濟上減免各種苛捐雜稅,安撫流民,通過編制《均田圖》來重新劃定農(nóng)戶的田租,查處隱匿沒有申報的土地,讓農(nóng)戶耕者有其田。興修水利,疏通漕運,收購民間的銅器佛像鑄造銅錢,緩解了長期缺錢的局面。軍事上處決了一大批臨陣脫逃,軍紀渙散的將領和士兵,整頓軍紀。同時柴榮認為軍隊貴在精不在多,淘汰軍隊的老弱病殘,留下精銳部隊,同時組建禁軍,極大的提升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從而讓后周的軍事變得異常強大。

二、在處理好內部事務后,柴榮帶領后周開始了一統(tǒng)天下的進程。先是出兵攻打后蜀,奪取了四州之地,接著伐南唐,收回淮南,江北等14個州,60多個縣。柴榮向來重視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一直堅持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在打敗南唐,讓南唐遣使求和,沒有后顧之憂后,親自帶兵征討遼國,準備奪回燕云十六州并消滅遼國的軍事力量,在已經(jīng)奪取3州和3關之地,準備進攻幽州的時候,不幸染病,被迫班師回朝。

周世宗柴榮實為五代第一明君,對內整頓吏治,恢復經(jīng)濟,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外南征北討,開拓疆土。積極收復燕云十六州,打擊遼國日益增長的實力。而繼承了后周政權的北宋,利用后周強大的軍事力量滅亡了其他割據(jù)政權,建立了一個面積不大的中原王朝,同時重文抑武,讓遼國發(fā)展壯大,陷入對外勝少敗多的困境。終宋一朝,始終處于外敵環(huán)繞,用金錢換和平的境地。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如果是柴榮繼續(xù)執(zhí)掌后周政權,還是會大力發(fā)展軍事,積極打擊遼國,不讓遼國做大。等到收復燕云十六州,驅逐遼國,加強對西北的控制,那一個漢唐大一統(tǒng)的王朝就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只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我們只能借此表達我們的惋惜之情。

8

簡單來說,有可能建成大一統(tǒng)王朝,但未必會有漢唐般輝煌。

歷史很難假設,因為所有假設都是過去推未來,可從現(xiàn)在到未來充滿了變數(shù),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可能發(fā)生改變,只有在各種因素都比較明了的情況下,才能對近期作出比較準確的預測,比如劉邦在剛起兵時,沒人敢說他能當皇帝,就是他自己也不信,可到了垓下之戰(zhàn)勝利后,是個人都知道劉邦要當皇帝了。

這種預測并非絕對,很有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故給,比如東魏高澄,已經(jīng)在召集心腹商量篡位了,結果被人刺殺了,北齊開國之君成了他弟弟高洋。

要預測后周世宗在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我們先定一個框架,即他在位三十年都如前六年般勵精圖治,不存在梁武帝、唐玄宗這種前明后昏的轉折,那后周建成大一統(tǒng)王朝的概率是非常之大的。

我們先來算一下歷史上的時間

后周世宗954年繼位,959年去世,首尾6年,三征淮南奪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向西奪取后蜀四州之地;向北拿下契丹(遼國)和北漢控制的三關三州之地。

接下來的24年,由趙匡胤和趙光義唱主角。

963年,宋軍南下,先后攻滅盤踞湖北的南平政權和盤踞湖南的武平節(jié)度使。

964年十一月,宋軍攻后蜀,66天滅亡后蜀。

970年,宋軍滅掉盤踞在廣東廣西的南漢政權。

974年,宋軍攻南唐,圍攻金陵,圍城十月后城破,南唐滅亡。

976年,趙匡胤去世,趙光義繼位。

趙光義動用政治壓力,迫使早已稱臣的吳越王錢俶和割據(j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于978年納土歸附,至此,南方全部平定。

979年,宋軍攻滅北漢,五代十國亂世結束。但隨后的北伐以失敗告終,幽云十六州未能收復。

980年,宋軍南征交趾,先勝后敗。

986年,宋軍再度北伐,以失敗告終。

再回顧一下后周世宗的六年政績

后周世宗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妻子的侄子)兼養(yǎng)子,早年靠做生意謀生,后來進入軍隊,隨養(yǎng)父征戰(zhàn)。

在反叛后漢隱帝之時,后周太祖和后周世宗留在都城的子嗣均被殺害,后周世宗成了后周太祖唯一的子嗣,在其死后繼位。

后漢被后周取代后,在太原周邊還留有殘余北漢,試圖依靠契丹恢復后漢江山。在后周換屆之時,北漢立馬聯(lián)合契丹數(shù)萬鐵騎,傾巢而出,南下進攻后周。

后周世宗御駕親征,在戰(zhàn)斗不利的情況下,親冒箭矢,率先突陣,在高平之戰(zhàn)大敗北漢,進而圍攻太原,但沒能打下來。

此戰(zhàn)打得北漢數(shù)年不敢南下,解決了后者北部的威脅,使得后周世宗有足夠精力進行內部改革。

在軍事方面,后周世宗改革軍制,建立禁軍制度,一舉扭轉了唐末五代時期中央衰弱、地方強大的局面。他一方面挑選精兵充實禁軍,一方面淘汰老弱,同時提拔了一大批能征慣戰(zhàn)的猛將,如張永德、趙匡胤、李重進等人,在削減軍費的同時提升了戰(zhàn)斗力。

在經(jīng)濟方面,后周世宗提倡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并舉的方針,大力治理黃河水患,發(fā)展農(nóng)業(yè),同時發(fā)揮都城汴梁四通八達的優(yōu)勢,溝通京杭大運河等幾條水系,發(fā)展漕運和經(jīng)濟。

在政治上,后周世宗開始實行重文政策,提高文人的政治地位,杜絕武人當政的傳統(tǒng)。

后周世宗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人力完成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后周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具備了統(tǒng)一天下的堅實基礎。因而后周可以在六年間三面出擊,打得南唐去帝號,改用后周年號。

最終在收復幽云十六州之三州時,后周世宗因病回師,不久病逝。

預測后周世宗的功績

站在后周世宗的角度,大一統(tǒng)顯然是以唐朝為模板,具體而言,應該是唐末的疆域為目標疆土,也就是北宋加上幽云十六州和交趾。

北宋從建立到結束五代十國花了20年,中間花了三四年用以平定篡奪后周帶來的內部反對,如果是后周世宗本人的話,這些時間不僅可以省去,反對趙匡胤的還是后周的忠臣良將,更加可用。

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之間的政權交接也使得北宋用了一些時間來進行內部換血,一人在位也可以避免這些。

此外,遼國在后周世宗在位前期正逢庸主在位。951年遼世宗被耶律察割弒殺,耶律璟誅殺耶律察割,繼位為帝,是為遼穆宗。但遼穆宗為人暴虐,在位后期更是酗酒荒政,969年被小哥等人弒殺。

遼世宗次子耶律賢被推舉為帝,是為遼景宗,遼景宗體弱多病,政事多委于皇后蕭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在這夫妻二人的治理下,遼國確立嫡長子繼承制,維護了皇位交接的穩(wěn)定性,同時網(wǎng)羅人才、勵精圖治,使得遼國穩(wěn)步上升。

趙光義北伐遼國時,遼國已經(jīng)頗為強盛,加上趙光義指揮失誤,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如果后周世宗在病重前的北伐能夠繼續(xù)下去的話,不說滅掉遼國,奪回幽云十六州應無問題。

綜上,在奪回幽云十六州后,后周世宗穩(wěn)固了北部長城邊防,繼續(xù)執(zhí)行先南后北策略,統(tǒng)一速度應該會比宋朝更快些,可能970年即可結束五代十國,至于接下來的南征交趾,鑒于交趾的環(huán)境對北軍有極大影響,這一戰(zhàn)的結果難以預測。

統(tǒng)一以后,后周世宗自然是以對內發(fā)展為要務,對于北方的遼國主要以防守策略為主,對于西北的黨項族也能壓制不至于獨立建國,但想要達到漢唐的輝煌,僅憑一代人是做不到的,還要看后世之君。

9

柴榮能力是夠的,當時的形勢也是差不多的,如果后面沒有大的轉折性影響因素出現(xiàn)的話,大膽預測,沒問題!而且,不需要三十年那么久,十年可能就夠了。

10

上天不佑后周。 柴榮是五代十國最有作為最有能力的軍事天才。如果不是柴榮忽然得病,病情且日益沉重,不得不退兵的話,憑周朝的實力和柴榮的雄才大略,不出一年,便可收復晉時割給契丹的幽云十六州,還可輕而易舉的滅掉北漢,一統(tǒng)北方,再經(jīng)過數(shù)年休整,南下攻取蜀,唐,越,漢,閩,荊,楚等國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同時反觀其他國家帝王庸庸碌碌,基本沒有什么有作為的帝王。這樣一來,統(tǒng)一華夏應該不是大的問題。他一定會創(chuàng)造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的多民族融合的華夏強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