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取得北京政權以后,將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那么,大清亡了之后,大清的數(shù)萬乃至十萬的皇子皇孫去了哪里?
一、溥儀
溥儀先搬到了父親載灃處暫住,之后遭到了日本人的拉攏,連其父親都罵他沒有骨氣。最后,在天津住了七年。溥儀一直想復辟,在1934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年號康德,成了傀儡皇帝。后來,溥儀從天津又去了東北。
溥儀當時從紫禁城搬走之后,帶出了大量的珍寶,隨后在天津變賣了一些,以此來彌補生活上的一些開銷。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準備逃亡國外時,被蘇聯(lián)紅軍俘虜,后來在軍事法庭上控訴了日本人的罪行,算是做了一點貢獻。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并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
(溥儀與李淑賢)
后來,溥儀上了戶口,還與護士李淑賢結婚,過起了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
二、其他皇族人員的去向
當時的皇族成員,據(jù)有關統(tǒng)計男性有兩萬人左右,再加上女性,估計也有差不多十萬人了。那么這么多的人,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他們先改了姓氏,畢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了,愛新覺羅已經成了過去式。有的改為了“金”,有的改為了“那”,還有的改成了“羅”。當然,也有改姓王、孫、艾、羅、肇、范、關、鄂、依等,不一而足。
改姓金,是因為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之意。譬如,金默玉,原名愛新覺羅顯琦,滿族,是清末八大親王之一的肅親王善耆最小的女兒,原為十七格格;啟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后代,他是棄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叫啟功,而不加愛新覺羅姓。
也有說法是愛新覺羅是被俘虜?shù)乃纬暮笠幔拘铡w’,‘覺羅’就是趙的意思。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和河北的滿族,有一大部分改姓‘趙’。
那么,這些皇室成員到底去了哪里呢?
1、留在北京繼續(xù)生活
雖然皇室的日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皇室成員都有自己的家業(yè),有一大部分人選擇留在京城生活,并守著自己的祖業(yè)。比如溥儀的父親載灃就是如此,后來在四十年代末期,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把房子給賣了,維持生活。
大書法家啟功就是雍正的九世孫,是雍正的兒子弘晝的一脈。他們非常低調,在書法上很有造詣,并不愿向人提及自己是皇室后裔。
我們熟悉的歌手那英、關曉彤都是皇室后裔,她們都是憑借自己的本事讓自己更出色。
(啟功)
2、跟著溥儀去了東北
溥儀去天津,去東北的時候,有一些皇室成員就選擇跟著溥儀一起走了,比如溥儀的幾個妹妹和妹夫,還有溥儀的一些親信們。
有一部分人到了東北之后,就隱姓埋名,甚至成立了村子,一起靠著自己的特長,或者是經商,或者是務農,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zhèn)有一個300多年的滿族村,它是清朝皇族后裔聚居村:
腰站村里聚居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同宗、愛新覺羅家族的后裔。全村總面積為17.98平方公里,共計3個自然屯,4個村民小組。村民324戶,1193人,滿族人口占97%,其中,滿族清朝皇室后裔肇姓409人。
3、去海外尋求發(fā)展
有的清朝后裔還帶著金錢去了國外發(fā)展,比如有的在香港開照相館,留著清朝時期的長辮子,穿著象征著高貴的黃色的衣服招攬著生意。比如愛新覺羅.州棠,就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經營照相館為生。
還有的就在海外坐吃山空,靠變賣一些祖上的寶貝過活。
4、去其它地方過著隱居的生活
同時,還有一些人去了祖國其他的地方,投親靠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落腳地。不論怎樣,他們都成了新中國的普通的公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愛新覺羅的后裔——恒紹,乾隆皇帝的七世孫。在2013年的時候,他帶領族人對清朝的皇陵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動,海外有一部分人也參加了。這是從清朝滅亡之后,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祭拜活動。但是反響很大,有的人持反對態(tài)度,說大清朝已經是過去式了,不該舉辦。自此,再也沒有舉辦類似的大型祭拜活動。
滿清比較有名的皇室成員代表:
- 愛新覺羅·恒紹,男,1958年10月出生,滿族,副主任中醫(yī)師。吉林省政協(xié)常委、吉林市滿族聯(lián)誼會會長、清乾隆帝七世孫。
- 愛新覺羅·毓紫薇,1960年生,女畫家。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的第4代孫女。
- 愛新覺羅·溥光,香港人,自稱清太祖十一世孫,身份有爭議,當代學者。
- 啟功(1912年-2005年),愛新覺羅氏,康熙皇帝九世孫,極具皇子氣息。
- 溥任,“最后的皇弟”,我國杰出的教育工作者。
- 金毓嶂,生于1943年5月,醇親王載灃的長孫,溥任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