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功能性上說,你可以把大車店簡單理解成高速公路休息站,主要是給跑長途運輸?shù)娜颂峁┬菹⒌牡胤。但實際上這玩意慢慢發(fā)展的有點畸形,三教九流都于此匯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東北開禁和花轱轆大車

這事大概還得從清朝的禁關(guān)令說起,清軍出了山海關(guān)以后,為了保護自己的龍興之地,下令禁止關(guān)內(nèi)漢人去東北搞開發(fā)。他們修筑了大量邊墻,并且在墻上種植柳條,故此這玩意又叫柳條邊。

這道禁關(guān)令松幾天緊幾天的一直折騰到了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都打進北京了,咸豐皇帝才出了一道準許一些內(nèi)地佃民上吉林墾地諭令。于是關(guān)內(nèi)混不下去的居民開始蜂擁走出山海關(guān),跑到東北混個生計。

然而東北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因為多年禁關(guān)造成土地荒蕪,老毛子也滲透的很厲害。地面不是凍土就是稀泥,關(guān)內(nèi)的獨輪車之類的運輸工具下去就玩完。要說華夏人也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很快就弄出了適合東北運輸?shù)慕煌üぞ摺筌嚒?/p>

所謂大車就是兩輪長軸的畜力車,有雙桿的國轅、平板車身和木制花轱轆組成,為了防止拉土送糞灑得滿地,還會在四周豎上木板。馬也能拉、騾子也能拉,實在不行驢也能湊合。因為使用雙桿國轅,牲口的數(shù)量還不太受限制。

而所謂的花轱轆就是像自行車輪一樣由鐵木桿支撐外圈的輪子,這種輪子受力均勻,有一定減震功能,比較適合當時東北惡劣的路況。后來隨著橡膠的普及,花轱轆也開始使用膠皮外胎減震,乘坐體驗一流。

趕大車的馭手俗稱“車老板子”,他們一般先從跟車做起(土話叫掌包的,其實就是裝卸工),然后逐漸學習伺候牲口、套車、趕車、修車才能單獨出車,出車的土話叫上掛,一般一掛最少用一個牲口,多得能有四個牲口。

應(yīng)運而生的大車店

我們都知道東北是個很大的地方,從遼南到黑龍江北坐火車(普快)也得40來個小時,這種大車就是玩命跑也出不來多少路程。如果在關(guān)內(nèi)還好,隨便停個背風地方,鋪蓋攤開忍一宿就成,但在東北這種行為屬于找死。

首先東北冬天的氣溫實在太感人,零下20多度算常規(guī)操作,就這么在外面睡一宿,第二天基本就凍死了。另外當時東北屬于法外之地,土匪胡子滿地走,路過的小青年都可能順手來個殺人越貨,你死也白死。

所以腦子活泛且有點勢力的坐地炮就在路邊整出了大車店,一般每隔40里安排一家,土炕給你燒熱乎,牲口的草料給你備足,晚上還有伙計守院子。而且這些大車店掌柜秉承了東北人的理念,務(wù)求價格便宜量又足,車老板子們都喜歡。

大車店里的江湖

因為價格便宜,大車店一般不搞豪裝,土坯房加松木梁,南北橫樘大通鋪,一鋪怎么也能咪個20人?谎叵逻吶訋讉條凳,兩張桌子,洗臉盆公用,肥皂胰子也公用,唯一管夠的是熱水。

另外比較尿性的是早期大車店是男女混住的,其實那年月趕車的娘們基本不當人,真少有下得去牙口欺負的。不過大車店掌柜還是對女人有優(yōu)待,她們一般會被安排在炕角睡,掛個簾子稍微遮擋下,還會貼心的單獨給準備個尿盆。

大車店的伙食還算湊合,苞米面大餅子、混合面窩頭都做的扎實,夏天一般給燉蕓豆、燴茄子當下飯菜,冬天條件慘點,大咸菜、蘿卜湯、酸菜湯管夠。你自己帶食材店里也可以幫著做,收點佐料錢還送咸菜。要是你自己帶了吃食,店里加熱不收錢,沒別的,就是實惠。

因為接待的都是過路客,時間長了大車店就開始變得復(fù)雜,土匪拉柳子踩點肯定會去住,跑江湖的下九流為了省錢也去住,做小買賣的為了安全也去住,大車店就這樣慢慢變成各路牛鬼蛇神接頭或者交換情報的寶地。

這種局面下一般坐地炮已經(jīng)鎮(zhèn)不住場子了,手里沒幾十條擼子敢挑“籮筐幌”(大車店的招牌,形狀像個籮筐,小店挑一個,大店挑三個)的基本都被胡子掃成了渣子。后來能開大車店的主兒基本都是十里八鄉(xiāng)的大撐子,官面黑面都得能拔橫。

正因為這種保護傘罩著,很多其他小店也喜歡開在大車店邊上,小賣店、小酒館、鐵匠爐、木匠鋪、麻繩鋪、山貨鋪全往這邊聚,慢慢的形成了以大車店為核心的村鎮(zhèn),F(xiàn)在大連的瓦房店、普蘭店都是從大車店發(fā)展起來的。扯淡完畢。

最佳貢獻者
2

民間常講“船到碼頭車到站,大車進城要住店”,所謂的大車要住店,是指馬車要住的店,馬車是一種畜力交通工具,不像是汽車有個車位就行了,還得有專門照看馬的。

大車店在清末民初的東北是風靡一時,一直到改革開放才逐漸消失,即使是現(xiàn)在的東北也有很多大車店的影子,比如很多地名都是根據(jù)大車店命名的,小村小鎮(zhèn)就不說了,大連市轄的縣級市瓦房店市就是從大車店發(fā)展而來。

東北曾經(jīng)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早年為了生計就曾混跡于大車店,因為大車店中經(jīng)常有馬生病,張作霖一來二去學會了獸醫(yī),也正是因為這項技能,為張作霖后來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為什么清末民初時期的東北會流行大車店呢?不住大車店,你可能活著走不出東北

東北是清朝統(tǒng)治者的發(fā)祥地,按理說應(yīng)該比較發(fā)達才是,但是因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禁止關(guān)內(nèi)人到東北去開發(fā),時間長了就導致東北封閉且落后,最后不得不開啟鼓勵移民到東北的人口政策。

一直到清末民初時期,由于河北、山東等地發(fā)生饑荒,最后形成了一股“闖關(guān)東”的移民浪潮,大量人口的流動極大了促進了交通運輸?shù)姆绞,盡管當時火車和航運已經(jīng)相繼開通,但是更多的路程還是依靠馬車來完成。

而馬又是很值錢的東西,必須到專門的店,喂草料照看才行。

很多就說到了,當時全國都有馬車,為何東北流行大車店,這就和東北的氣候和地理有關(guān)系了,關(guān)里的氣候一般都不太寒冷,即使是冬天,車老板找一個稻草垛也能貓一宿,但是東北可不行,東北的冬天晚上沒有熱乎氣,真能把人凍死。

尤其是當時的東北地廣人稀,往往走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到城鎮(zhèn),沿路的大車店實際就相當于古代的驛站,在大車店中,往往都是一鋪很長很長的大炕,可以睡幾十人到上百人,這種取暖方式,也較為經(jīng)濟實惠。

更為主要的是,當時的東北由于開發(fā)較晚,治安特別差,民風彪悍是其次,漫山遍野的土匪是真不慣毛病,一般大車店的老板也是有點實力的人物,在這里住,住的安全放心,不然被人搶了都沒處說理去。

提供運輸服務(wù)的近代東北物流公司——貨運“大車店”

其實我們所理解的大車店,主要還是小規(guī)模的大車店,是“人畜共住”的店,實際上在東北不止這一種大車店,還有一種類似于物流公司的大車店。

這種大車店由于主要拉貨,因此大家在各種文學作品中看到的也不多,當時的東北是由于地廣人稀,土地生產(chǎn)力很高,是當時重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流出區(qū)。

當時東北由于水路發(fā)達,借助遼河、黑龍江、鴨綠江等水路,可以將農(nóng)產(chǎn)品運輸?shù)礁劭,然后再由港口?jīng)過渤;蛘唿S海流轉(zhuǎn)到國內(nèi)其他沿海港口。

然而內(nèi)河水路到了冬天就會結(jié)冰,晚清到民國時期,東北氣候更加寒冷,每年12月到次年三月都為封凍期,這段時間必須依靠貨運的大車來完成貨物運輸。

這種大車并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農(nóng)村的馬車,而是那種好幾匹騾子或者馬拉的車,黑龍江和吉林的大車車體較大,一般由5頭騾馬以上牽扯,載重可達1750公斤往上。

而遼寧境內(nèi)由于距離港口較近,車體較小,一般在5頭以內(nèi),最多載重1500公斤。

當時的營口港由于連通遼河,是東北重要的港口,每到冰封期來臨的時候,每天都要到達一千輛大車以上。

為了給商號提供運輸服務(wù),在港口周圍還有一些大車店,這些大車店自己就有馬車,談好運費就可以運輸,甚至一些商家也會在這里跟貨主進行交易,這種大車店應(yīng)該算是最早的物流公司了。

直到鐵路興建,這些貨運大車逐漸被火車所取代。當然,由于東北很廣闊,鐵路能輻射到的范圍有限,大車的作用還是必要的,尤其是為人和牲口提供住宿的大車店,在當時的東北都得以迅速發(fā)展。

大車店是如何經(jīng)營的呢?不止管吃住,還提供二人轉(zhuǎn)表演

當然,大車店也是分等級的,類似現(xiàn)在的星級酒店,開店的人會在門口掛上“幌子”,因為是用籮圈編的,因此又被稱為“羅圈幌”。

掛一個羅圈幌的,表示小店,住的條件一般吃的東西也比較簡單,住的都是行人和推車挑擔的,比如闖關(guān)東的人,或者走街串巷的小商販等,但是只要掛了籮圈,就不能招乞丐和要飯花子,這是規(guī)矩,是對其他店客的一種尊重。

掛兩個羅圈幌的店,店的規(guī)模要大一點,不止能住人,還能夠給大車提供地方,給馬喂草料,吃的東西跟一個羅圈的差不多。

還有掛更多的羅圈幌的,總之是掛得越多,說明店的規(guī)模越大,提供的服務(wù)越好,要是下面掛個魚,就表明是全天營業(yè)(因為魚是水生動物,白天黑夜都不會閉眼睛)。

最講究的大車店,除了有大灶,還有小灶,不僅條件好,晚上還有東北二人轉(zhuǎn)表演,有一些店家為了招引車老板,還收留會唱二人轉(zhuǎn)的藝人,不僅提供住宿,有的還給錢,這也促進了東北二人轉(zhuǎn)文化的發(fā)展。

有人說東北二人轉(zhuǎn)俗,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東北二人轉(zhuǎn)最初就唱給這些人困馬乏的車老板,主要就是聽個樂呵,完事就睡覺了,你整文縐縐的,也沒人看啊!

大車店因為只有一條大炕,提供大鍋飯,因此成本低,收費就也很低,自然就深受趕路人的喜歡。

從文化內(nèi)核上來說,東北的文化本身就是融合而成,流動性是他的一大特點,從大車店的產(chǎn)生到發(fā)展來說,還是比較符合東北特色的。

即使是現(xiàn)在的東北旅游區(qū),十分流行的農(nóng)家院也有大車店的影子,按人頭收費,一人幾十塊,不止提供住宿還管三頓飯,讓出來玩的人,住的經(jīng)濟實惠,還接地氣。

3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話說這人出門,他要住旅店,您這趕著馬車出去的,這馬車他也得住旅店。

畢竟一天下來,他也累,吃點喝點睡一會。那么拉車的馬他也一樣,干一天活,不給吃點喝點休息會,第二天它就撂挑子了,這要是遇到一頭毛驢指不定尥蹶子踹你了,還沖著你直哼哼。

所以大車店這地,最開始是給那些個車老板準備的。一般人他壓根就不會住這地。

大車店啥樣的?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要問了:“說到底這都是旅店,為嘛不住呢?”

好嗎?就這大車店,一開門,就這院子當中間一排房子,這是住人的,兩邊倆溜草棚子,不是馬就是騾子。

就這些個牲口,他上廁所都不帶找地的,全擱草棚子里邊就地解決。您就想吧,這大車店里邊空氣一股股的騷臭味,一般人壓根就嗆不住啊!

總之呢?這大車店最初他就是為馬一類的牲口服務(wù)的,至于人那就是捎帶腳的事。

所以這大車店里邊還有專門給馬修腳丫子的木頭架子,一般院里邊為了方便還整一口水井。

至于人,就住在中間那一排房子修個三五間的。這房子為了節(jié)約,他整體用那土坯壘起來的,房梁啥的到也有,只是這頂子用木頭板子這么一扣,或者那稻草往上一鋪,齊活完事,這房子就算建成了。

說真的就這房子比那馬棚好那么一點,不帶透風的而已。

里邊修一條或者兩條大通炕,人就擱上邊擠就對了,一般情況下這就能擠二十多個,這要是人一多,人挨人,不用燒火,擠在一起他也暖和。

有那大方的,會在這屋里邊整一張桌子,弄幾條長凳子,來倆洗臉的盆子,來條價格最便宜的胰子這就完事了。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要問了:“這如果車老板帶這女眷咋整?”

這好辦,最開始的時候,他是男女混住。

畢竟這趕大車的車老板們這都是男同志,至于女眷基本沒有,這要真遇到了,就這條大通炕找一個角落,拉一布簾子,弄一盆子(晚上方便用的),這就完了。

后來嘛?為了避嫌,這就有那規(guī)模大一點的大車店,就整一個女客的房子,供女客居住。

大車店的條件

說道這里估計有小伙伴要問了:“這吃啥?”

吃啥?先前咱也說了,這地人家就是為了牲口服務(wù)的,您要真想吃,就這地的吃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倆套餐。

這夏天吃點茄子豆角一鍋燴,到了冬天這地里不長菜葉子了,蘿卜條子這么一拉,酸菜疙瘩往里邊一丟,來兩塊豆腐渣子,這就完了。玉米面餅子或者大煎餅,這不帶點餐的,要吃就看當天廚子的心情。

當然店家還是有良心的,一般還給你弄一碗開水來一小碟咸菜疙瘩。

那么住這地的人之所以能忍受,就因為這地一般便宜,他就收個住宿費,您要吃飯來個飯費,這要是自帶干糧的他還給熱一把,不帶收費的,當然還得加上馬的草料費。這要是算下來比那些個正兒八經(jīng)的旅店便宜多了。

因為便宜,所以這地慢慢的三教九流的這都往這里邊擠,那么這大車店打這開始也不光住車老板。

跑江湖的也擱這地住著。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要問了:“啥跑江湖的!”

其實就是拿著個布條子到處擺地攤算命的,玩?zhèn)舞把操賣藥的,拿著快板說書唱戲的。

再有就是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的,耍猴的,過路的乞丐。還有那些個尋醫(yī)問藥找人看病的,大車店的主人為了照顧這些個人,還準備藥壺,免費煎藥。

再有就是土匪,一到冬天,沒地藏就窩這地過冬,當然有倆糟錢的就跑到相好的家里邊,沒錢的就擱這混一冬天。

因為土匪在這里過冬,那么官府的一些個探子啥的,也喜歡到這地溜達,找情報。

所以在大車店里邊,最好不要找人瞎聊,冷不丁這就是一土匪,或者就是官府的探子,嚇不死你。

那么三教九流的人都往這里擠,所以一些個女的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也打這里出出進進的。

總結(jié)一下

瞅著這架勢,大家伙也就明白了,能開大車店的老板,這都得黑白通吃的,這吃不了,壓根就開不下去,沒點城府,沒點手段,早換人了。

所以這大車店能開下去的,這老板不是手眼通天,那也是能夠協(xié)調(diào)各方利益的主,順道能保證自己家的店鋪安全。

既然有大車店的地方安全,那么挨著大車店,就有小吃店,小酒館,鐵匠鋪子的。

這就會把人氣都吸引過來,慢慢的就會形成一個村落,這大一點的就會形成集鎮(zhèn)。

就算是現(xiàn)在很多地名其實就是以當時大車店的名字起的,比方說啥郭家店,啥瓦房店的,這其實最初就是大車店,然后形成了聚集地。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就問了:“這要是碰到一個新手,咋能看出這里有大車店呢?”

哎!這還不好說,直接拿鼻子聞,循著聞您就能找到了。

再有一個,他們這大車店門口這都掛著一個籮筐,就這籮筐周圍用紅紙貼上,弄點啥花紋點綴一下,上邊粘八朵花,下邊再圍三條紅紙條。您要是瞅見這標準,沒跑這就是大車店。

這要是刮風下雨就會拿下來,到了晚上也會拿下來,所以遇到以上情況,您就得拿鼻子去聞了。

小一點的大車店,就整一個籮筐,這大一點就整三籮筐,所以這大車店豪華不豪華,您數(shù)這籮筐就完事了。

那么為嘛他們不整個招牌呢?

招牌?你快拉倒吧,你以為是現(xiàn)在?擱過去識字率不高,十個當中九個文盲,那半個寫字還寫的不利索,你就算是寫了招牌,他也得認的才成。

所以大車店就是這么回事。

最后說一句,這大車店以前是沒有的,是清末的時候出現(xiàn)的,就算是現(xiàn)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大車店還有,到了現(xiàn)在,這其實就變成了運輸路上的小旅店。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加個關(guān)注,順手點個贊呦!

4

大車店,南方人估計聽得少,北方人一定知道,清朝到民國時期,散落在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qū)的民間旅店,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還能見到,顧名思義,大車,就是趕大馬車的,店,旅店,專門給趕馬車的人住宿的店,說白了,服務(wù)對象是比較低微、窮苦的百姓,所以旅店相當簡陋。

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qū),一年有超過半年時間是冬天,但人還得往來,商品還得貿(mào)易,于是有很多趕著馬車的行販,在半路上如果找不到旅館,大冬天雪地里可被直接凍死,所以必須找地方歇腳,對有錢的行販來說不是問題,但對于經(jīng)濟實力薄弱的商販,既能便宜,又能歇腳地方,就此孕育而生了,這就是大車店,一般城鎮(zhèn)間距,4、50里就會有一家。

條件十分簡陋,簡單的稻草、蘆葦大通鋪,排成排擠在一塊兒睡,能睡幾個睡幾個,屋里有臉盆、皂角、毛巾,想洗就洗,屋外有牲口料,來歇腳的方便喂牲口,屋外還有專門修馬車的工具,車壞了,需要維修了也方便,屋里當然少不了火盆,暖和,屋里抽旱煙的,幾個月不洗腳的,來的人也很臟的,床上虱子跳蚤啥都有,烏煙瘴氣的,在今天看來,環(huán)境十分惡劣,但終歸一條,便宜,窮人也能消費得起,不至于在荒山野嶺凍死。

來往的行販、農(nóng)民、跑江湖的、賣藝的、小商販等是主要的客流,人多了,大車店也存在競爭,店里弄得越來越干凈,有的店專門弄了女客房,有的店還開設(shè)雅間,有的店米飯餅子隨便吃,有的店牲口草料免費等,特別是闖關(guān)東的興起,大車店生意格外火爆。

那年頭,一般人都不常出遠門,消息比較閉塞,所以各地新鮮事兒都由這些走南闖北的行販們,在大車店聚集后,閑扯八拉的聊出來,漸漸的大車店也成了信息的集散地,人一多,干買賣的云集而來,比如小酒館、鐵匠、木匠、說書、算命的,好不熱鬧,我們改革開放以后,大車店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圖為長春二人轉(zhuǎn)博物館展出的,就是當年闖關(guān)東時期“唱大車店”情景。

今天在東北的小地名,常見的是什么什么屯,什么什么山,還有就是什么什么店,比如黑龍江綏化地區(qū),有四海店、胡家店、老虎店、李家店、馮家店等,這些基本是由當?shù)啬臣抑拇筌嚨暄匾u而來的。

5

清末民國初的時候興起的比古代驛站大得多的一種供往來流動客商住宿的地方:蓋的是土邳房有的是用土邳筑起來的土炕還有的是用木樁支撐的上面用厚木板訂成一個平面的十多米的大木炕——在上面鋪上厚厚的一些稻草然后鋪墊褥子和被就可以取暖睡覺了,如果有女人就睡在墻角然后掛上布簾就可以保護隱私了——這就是在當時東北流行的大車店。

6

大車店”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特色的產(chǎn)物,早已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東北地區(qū)一些交通要道,城市附近,隔著三,四十里路就能看到這樣的一間“大車店”,專門為過往的客商們提供食宿。

有人把這種大車店理解成招待所,客棧,雖然在功能上是相近的,但是就住宿條件來說,大車店可就差遠了。在清朝末年,東北地區(qū)也逐漸得到了開發(fā),在東北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后,來往的客商也開始不斷的增多,隨著人員的集聚,在一些地區(qū)就逐漸的形成了村落,城鎮(zhèn)。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商業(yè)需求,開始有一些小商小販被吸引到了東北,東北雖然土地肥沃,但是清末民初的時候,那個地方生活環(huán)境還比較惡劣,很多物資也比較匱乏,這就讓一些行商嗅到商機,為了最大程度的獲得利益,他們往往就會選擇畜力大轱轆車將一車車的商品運往東北販賣。

但是東北的天氣是比較寒冷的,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必須在運輸?shù)倪^程中找到一處躲避風雪的地方歇腳,畜力大轱轆車運輸物資的速度非常緩慢,拉著一大車的貨物一天也走不了幾十里路,如果就在荒山野嶺歇腳,不用等到第二天人就凍成冰棍了,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東北的一些主要交通道路,城市附近就出現(xiàn)了大車店。

而這些愿意跑東北的客商,通常都是些做小本生意的人,他們出門在外就是為了掙個生活的錢,對于住宿條件也不會太過講究,大車店正好就符合他們在行商過程中的需求。

通常一家大車店由兩三間房組成,都是非常通暢的大間,南北大抗一個通鋪,十幾個人擠在一起睡,提供的食品也很簡單,玉米餅子,稀飯咸菜,充饑是沒有問題的,前面說這些行商為了多賺錢,降低成本,交通工具是畜力大轱轆車,而大車店還提供牲口吃的草料,收費也不高,很受行商們喜愛。

最開始的大車店沒啥講究,男女混住,有女客就睡在角落上,拉個簾子遮一下,到了后來一些大車店還專門設(shè)了雅間,客商們有錢的還可以開個小灶,住店的人也從最開始的客商,演變成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的人,所以要開一家大車店,店家還得黑白通吃,也就有不少店家和土匪,暗娼勾結(jié),賺點服務(wù)費。

后來隨著工業(yè)發(fā)展,小汽車,卡車出現(xiàn)后,落后的交通工具逐漸就被取代了,而個體商販也在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大車店失去了服務(wù)對象也就逐漸消失了,后來市場再次開放后,取而代之的變成了一些小旅館,招待所。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并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guān)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7

中國東北地區(qū),曾經(jīng)有一種特殊的營業(yè)場所存在,這種營業(yè)場所巔峰時期發(fā)展迅速,甚至因其建立了不少集鎮(zhèn),如今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不過,卻有很多城市,依然沿用著它曾經(jīng)的名字,這個營業(yè)場所正是東北的大車店。

在明朝時期,明朝的軍隊來到東北都是利用水路,曾經(jīng)明朝軍隊進攻高句麗,就是利用了水路運輸,保證了自己方面的補給,最終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明朝軍隊這樣的選擇,主要因為明朝的造船工藝很發(fā)達,另外一個原因是東北的道路不好走。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末的開禁,加之交通運輸業(yè)發(fā)展,民國初期的膠皮大轱轆車出現(xiàn),闖關(guān)東的人大量進入東北,于是大大小小的畜生動力大車越來越多,涌入東北地區(qū)。

清末民國初的趕大車師傅依靠長途運輸賺錢,一路上極為辛苦,又要防范當時猖獗的匪盜,還要面對東北地區(qū)的嚴寒,夜間睡覺也不敢睡深,免得有毛賊盜了貨物等等,諸多煩心事兒加在一起,讓趕大車的師傅們苦不堪言。

在這種背景之下,一種叫大車店的營業(yè)場所應(yīng)運而生,大車店類似于古代的驛站,也與今天的高速服務(wù)區(qū)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沿途設(shè)置大車店,四十里一個,一開始專門服務(wù)于趕大車的師傅們,為他們提供看管貨物,停車,喂草料等服務(wù),還提供熱炕頭住宿和食物。大車店的出現(xiàn),讓趕車師傅們樂開了花,雖然大車店的環(huán)境不是上等,但是在寒冷的東北,夜里能睡熱炕頭,吃口熱乎飯,這對于趕車師傅來說,已經(jīng)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了。

大車店基本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用木頭做房梁,土和稻草混合成墻壁和熱炕。不過,大車店是提供給大車師傅們服務(wù)的地方,可不是給富人旅游的賓館,所以大車店最初是男女混住,一鋪炕上男人和女人一起睡,當然了,女人會被分配到炕的一端,并且有簾子阻隔,一般還會給一個尿盆,方便女人,她的身邊安排的也會是同行的男人。由于大車店每天都有很多人入住,所以一般也不會出現(xiàn)什么亂子。

一覺醒來,大家會來到一個大廳的屋子里吃飯,屋子里會擺放一些長條凳子,和幾張桌子供大家吃飯喝水用。至于飯菜,大車店提供的多數(shù)為玉米面大餅子,在那時候能吃口這個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湯的話會有大蘿卜湯,白菜土豆子等等,大魚大肉就不要想了,除非是自帶。這些大車師傅有的條件好一些,會自帶點咸菜啥的,算是一路上給自己開個小灶,成了艱苦旅途中的一點欣慰。

時間一久,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改善了不少,大車店的店主也有不少有錢的金主來經(jīng)營,于是高端的大車店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它們的出現(xiàn),意味著舒適度和服務(wù)的提升,開始提供單間住宿,客人點餐,還能有一些增值服務(wù)。這樣高端的大車店出現(xiàn)以后,將條件不錯的大車師傅們的生意都搶了過去,畢竟有點資本后,誰都更喜歡過些舒坦日子。

不過那些差一些的大車店也沒因此而倒閉,生意也比從前更紅火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服務(wù)的客人群體早已不單單是大車師傅們,更多的手藝人和路過的客人成了他們的新客戶。

從此以后,大車店變得復(fù)雜起來,住店的人從單一的大車師傅,變得更加復(fù)雜,其中包含了雜耍的藝人,有時候大車店的人為了解悶,就會集體出錢讓他們來一段,他們也會再贈送一段,供大家消遣。還有告狀的苦主,夜里訴說自己的苦處;更有路過的人,在這里睡一覺,明天繼續(xù)趕路。也有乞丐與小商人,總結(jié)起來,真是包羅萬象,各路“神仙”齊聚。

人多了,經(jīng)濟水平就拉開了,需求也就多了。最開始演戲給大伙消遣的藝人,索性就不走了,也在大車店的邊上設(shè)立一個點,專門靠表演給過路的人看賺錢;一些小商販也不再去更遠的集市售賣貨物了,干脆就找一個人多的大車店蓋一個店面兜售貨物;打這以后,各行各業(yè)都找到人流密集的那些大車店開始做起了生意,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甚至有的大車店都發(fā)展成了集市,還有更甚的發(fā)展為城鎮(zhèn),即便在今天的東北,還有的城市叫著當年大車店的名字,例如:瓦房店,普蘭店等等。

即便門店越來越多,大車店依然還是這個商圈中的主體,它們的招牌依然是最醒目的存在。旅途中人,遠遠的看到前方有店幌子出現(xiàn),仔細確認一下,發(fā)現(xiàn)幌子是一個類似“籮筐”的樣子,心里就安穩(wěn)了,因為這種“籮筐幌”是大車店特有的招牌。

如果你的經(jīng)濟不太寬裕,希望選擇一個便宜點的大車店,那你只需要選擇一個“籮筐”做招牌的大車店即可。反之,你不差錢,那就要選擇一個三個“籮筐”做幌子的大車店了,因為那是高級別的象征,服務(wù)更到位。

有一點值得注意,如果你是一名乞丐,就不要去有“籮筐幌”的大車店了,因為它們不接待乞丐,你需要尋找一個不掛“籮筐幌”的大車店去住,那里三教九流都不拒絕,雖然環(huán)境差一點,但是包容性卻極高。

據(jù)《營口百年圖志》(第一冊)記載:“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來營口陸路運輸馬車每天近千輛,東部晝夜車水馬龍!

從記載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大車店曾經(jīng)在東北的繁榮景象。但是這種明擺著賺錢的行當,卻不是誰都能開的行業(yè)。匪患重生的晚清和民國初期,想要在荒郊野嶺賺取一桶金并非易事。如果您的大車店入住的客人,每天都要被匪盜光顧一番,相信再沒有人敢住您的店了。

即便是法制越來越健全,但是卻沒能如今天一樣安全,這一點從張作霖先當土匪,又轉(zhuǎn)型保安團就可以看出來。所以,要在那個時候開一個大車店,除了本錢之外,還需要強大的背景,或許與當?shù)氐耐练艘搽y免要有一些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才行。

即便如此,強大而繁華的大車店,隨著時代的推移,交通運輸?shù)陌l(fā)達,還是在火車與汽運的發(fā)展之下退出了歷史舞臺,只留下了一些回憶給那些老人提供了茶余飯后的談資。

8

晚清民國期間的大車店,類似于今天簡陋的路邊旅店,一般位于城鎮(zhèn)附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大道旁邊,可以住人,也提供牲口棚和喂牲口服務(wù),也就是說人畜合住,故稱大車店。

多年以前,曾經(jīng)讀過一本名為《我在滿洲國讀書的日子》的小書,作者童年曾隨養(yǎng)父到黑龍江,因緣際會成了滿洲國那段歷史的見證人。作者在去東北途中多次在大車店住宿,他在書中描繪了當時的場景:

人群越走越分散,我們?nèi)吮磺懊嬉粋領(lǐng)路人帶到了一個小胡同里,走到一個昏暗的門口魚貫而入,見屋里是一排大通鋪,炕上除了一張破席子外,別無任何臥具,一家人劃分一塊地方,不分男女老幼就地而臥。一個童齡的孩子,經(jīng)過一整天的顛簸和折磨,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困倦不堪,不由分說一頭倒地而睡。

看過一些資料,當時住大車店的人,成分相當復(fù)雜,但總結(jié)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類人:

一、闖江湖的江湖藝人,這里所說的藝人既包括說書唱戲的民間藝人,也包括玩雜耍、擺地攤、賣膏藥、耍猴和打把式賣藝的。

二、民間的小商小販,做小買賣養(yǎng)家糊口的小商人。

三、打官司告狀的人。

四、闖蕩江湖的人。這些人成分更加復(fù)雜,既有強盜、小偷和暗娼,也有官府的探子,五花八門,三教九流都有。

五、長途運輸?shù)鸟R隊或者車隊。

大車店老板一般在地方上都有些勢力,他們與官府、警察、當?shù)睾谏鐣踔镣练嘶ハ喙唇Y(jié),能夠擺平一些事情,也能為住店的人出具鋪保等,總之一句話,這些人都是些混社會的人。

9

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人,今天小太陽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在我姥姥嘴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地名,大車店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存在。其實大車店最早設(shè)立的時候就是一個驛站,供運輸大車的車夫休息的地方。

小時候,家里買點東西,姥姥總是告訴我,去大車店那邊就行,記憶力的大車店什么都有,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么叫大車店,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呢?第一次聽到大車店,壓根不知道它到底為什么叫大車店,而且什么都有。

大車店出現(xiàn)的背景

大車店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我們現(xiàn)在沒什么辦法去考證了,但是應(yīng)該是出現(xiàn)在清末民初的那段時間,其實要是想要理解的話,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接待運輸大車休息的店鋪。

在明朝之前,東北這邊運輸主要是依靠水路,后來在明朝時期,為了加強對東北的控制,明朝初期設(shè)立了驛站,不過當時的驛站只不過是為了用于郵遞或者運輸軍事物品等,主要是馬車。

清朝末期,隨著東北地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出現(xiàn)了運輸用的騾馬大轱轆車,民間大車運輸業(yè)也隨之興起,而隨著民間大車運輸?shù)呐d起,為其服務(wù)的大車店也應(yīng)運而生。大車店主要設(shè)置在交通要道的兩旁,每兩個大車店之間的距離大約在40里地也就是兩萬米左右,之所以設(shè)置成為這個距離,主要是因為當時負重馬車行進半天的距離大約如此。

這樣一來,如此距離的大車店就方便給過路的大車車夫提供休息的地方,并且給拉車的牲畜喂食草料等。

大車店的主要特點

結(jié)構(gòu)

大車店都是土木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房間的墻面都是由黃土壘實,房梁、房櫞都是木頭做的,房蓋有的是用木板,有的是稻草墊子,主要是防雨用,然后用堿泥糊上。房間的大致格局和普通民宅差不多,一般有三到五間,不同的是,里面一般只有一個大火炕,用以休息。一個大炕能住下20人左右。也叫通鋪。

除了這個大火炕,就是在地上放上幾張簡單的木頭桌子和凳子,方便休息的人吃飯,再預(yù)備兩個臉盆,幾條毛巾這樣的日用品。

接待的客人

之前我們說過了,大車店主要是接待運輸大車的車夫休息的地方,而拉車的一般都是平民老百姓,沒什么錢,所以大車店都是比較便宜的,接待的客人不光有車夫,有的時候,過路的沒什么錢住宿的人們,也會選擇在這里住宿。男女都有。大車店會提供的飯食有一碟小咸菜,一碗開水,也可以給客人自帶的干糧熱飯,還會提供一些白菜燉土豆之類的大燉菜,價格很便宜。

一般都是男的比較多,但是上面說的男女都有,女的怎么去住呢?如果真的來了女客人的話,就把女客人安排在火炕的一角,然后在她身邊掛上一個布簾,再發(fā)個尿盆什么的,后來,大車店發(fā)展成了男女分住,有了專門接待女客人的房間。

大車店為什么變成了記憶中什么都有的樣子

我們都知道,人多的地方都是做生意的好去處,而大車店作為運輸貨物的大車休息的地方,來往的人肯定特別多,而且自成一處,旁邊也沒有什么購物的地方,因此隨著來往人數(shù)的增多,慢慢的各種商人都帶著自己的貨物來到了各處的大車店附近做起了生意。小賣店、小酒館、木匠鋪,后來的五金鋪等等都聚集于此,雖然店主都會換,但是店鋪就這樣留存了下來。

所以小的時候,姥姥讓我去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讓我去大車店啦,就像現(xiàn)在的小型綜合市場一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現(xiàn)在你們對東北的大車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嗎。


關(guān)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10

大車店曾經(jīng)是東北地區(qū)一個比較常見的住宿類的商業(yè)經(jīng)營組織,只不過在近代已經(jīng)消失不見。那么大車店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店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車店。從其定義上講,大車店其實和現(xiàn)在的高速公路服務(wù)區(qū)差不多,也就相當于是在某一段路中間所修建的一個能夠提供過往商隊休息住宿吃飯的地方。大車店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來,不僅可以為人提供休息場地,包括商旅們所用的馬車,驢車也可以提供停放休息。

大車店是如何起源的

當年明朝時期,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東北建立一個有效而穩(wěn)固的統(tǒng)治,所以東北也就相對混亂,中原和東北地區(qū)的貿(mào)易往來相對較少。所以很少有商旅直接進東北進行貿(mào)易,除非也就是國家指派的商隊。當時明朝為了方便基礎(chǔ)的商業(yè)還有通信,便在沿途之中修建了很多的驛站,為官方人員提供休息服務(wù)。

清朝建立之后,東北是他們的龍興之地,他們害怕中原人到東北會動了東北的“龍脈”,所以東北就成為了中原漢人的禁地。因此東北沒有得到發(fā)展,處于比較原始落后的狀態(tài),和中原地區(qū)的貿(mào)易也少之又少。

在清朝晚期的時候,滿清人才想到了要開發(fā)自己的東北地區(qū),所以才開始允許漢人的進入。東北地區(qū)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土地特別的肥沃,每年所產(chǎn)出的農(nóng)作物比較多。而且東北地區(qū)人口也比較多對物資的需求比較大,所以中原和東北地區(qū)逐漸建立了有效貿(mào)易秩序,往來的商人也比較多了,商業(yè)的運輸也就促進了沿途中的旅店行業(yè)。但是普通的旅店只是能夠住人,根本沒辦法停放運送貨物的馬車,于是也就出現(xiàn)了一種既能夠飼養(yǎng)牲口又能夠供人住宿的商業(yè)場所,也就是后來的大車店。以大車店的原始定義就是能夠停放大型的牛馬貨車,還能提供商人居住。

那么在中原地帶為什么就不存在大車店?在東北地帶就比較普及呢?首先,東北地區(qū)非常的寒冷,并非像中原地帶一樣,如果要找不到旅店,找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湊活一夜就行了。在東北晚上如果沒有一個特定的取暖設(shè)備的話,人根本沒辦法抵抗得住寒冷。

除此之外,由于東北地區(qū)非常的落后,所以匪寇相對于其他地方更多。若不找個落腳地,碰上了匪寇,可能全尸都留不下來。所以找大車店就成了一個既可以住宿又可以保護自身安全的地方。

那么大車店的配置還有服務(wù)都怎么樣呢?

大車店就和現(xiàn)在的服務(wù)區(qū)非常相似,但是他們的配置卻沒有現(xiàn)在的服務(wù)區(qū)高端,停馬車的地方和住人的地方是分開的,一般馬車住在前院,商人則是住在后院。前院有專門的看守人員幫大家看守,客人只需要單獨交一定的費用,但費用不會太高,一般人都承受得起。若是自家?guī)У挠胁萘系脑,別人可以幫忙投喂,若是沒有帶草料的話,也可以從大車店去購買現(xiàn)成的草料。大都和當?shù)氐奈飪r接近。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供修繕車輛和縫補衣服等這些額外服務(wù)。

人住的地方也相對簡陋,一般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大通房里面設(shè)置一個大通炕,炕上一次性則可以住上四五十個人。開店的老板會提供一些被褥,如果不想用老板提供的這些被褥,也可以自帶被褥。

由于大車店的炕都被燒得火熱,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少的蓋一點被子也都不會感覺到寒冷。人少的時候店家還會幫忙燒一下炕,若是人多的話店家一般不會燒炕,畢竟人擠人還是比較暖和的。至于所住的房子,一般構(gòu)造的比較簡單,大多都是用黃土做的泥墻,上面隨便搭些草鋪,保證不漏水不漏風。從現(xiàn)在的標準來說,無論消防還是安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是對于前后三十里不著村不著店的地來說,這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還挺好的。

在大通鋪的床前還會零星的擺上一些桌子,這些桌子是讓客人休息吃飯用的。而店里面所提供的飯菜一般也比較普通。夏天就是一些時令蔬菜大亂燴,冬天就是東北有名的大燉菜了,主食有的時候是大米,有的時候是一些粗糧?腿烁緵]有點餐選餐的余地,當天吃什么菜完全決定于大車店的廚師晚上的時候我會放上兩個桶,解決大家晚上小便問題的。

若是有女客人的話,會挨著通鋪的某一個盡頭拉一張布,將女客戶分開,有的則是會單獨跟這些女客戶準備一個房間。有些稍微高端的大車店,晚上還會給大家提供一些娛樂的服務(wù),比如說會請一些二人轉(zhuǎn)演員去進行表演。畢竟大家都辛苦一天,晚上若是能看個段子樂呵一下,最起碼也能睡個好覺。

大車店有高低之分嗎?

其實大車店就和現(xiàn)在的服務(wù)區(qū)一樣,有好服務(wù)區(qū)和差服務(wù)區(qū)。除了特別低級的大車店之外,稍微上點檔次的大車店都會在門口掛上一個小籮筐,這個籮筐則是代表著此地可以住宿并且停車的意思。一般來說籮筐越多則是代表此地的配置越高級,比如說有些掛上5個筐的大車店都會配置上單間,大家也會到指定的餐廳吃飯。

而且在吃飯的時候,老板還會請上幾個本地的名角為大家來表演一番,所以和高端酒樓有點相似。掛上一個小籮筐呢,則是代表著店鋪的等級相對低一點,服務(wù)也就提供的相對基礎(chǔ)一點。一般來說像那些扛著招牌算命或走鄉(xiāng)串道的小貨郎都是住這些比較低級的貨店,因為這些相對便宜,他們也不需要存放馬車等財務(wù)。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大車店的分級也越發(fā)明顯,民國時期更是發(fā)展到了極致,以至于有些官府人員也會入住相對高端的大車店。

大車店在后來怎樣了?

大車店作為一個人口集散地,會帶動一個地方的發(fā)展。比如說在大車店的周圍也帶動了一定的貿(mào)易,比如說有些人會賣本地特產(chǎn)的或者特色小吃。就和現(xiàn)在的人口聚集區(qū)興起一條商業(yè)街有著相似之處。所以當年的大車店在后來大多都形成了現(xiàn)在的商業(yè)集聚區(qū)或城鎮(zhèn)。

來在東北修建了鐵路之后,有很多專門靠拉貨為生的貨郎也就失去了工作,大車店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在日本侵占東北之時,日本對于東北的交通又進行了一定的規(guī)劃,幾乎給大車店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所以很多大車店紛紛轉(zhuǎn)行做新的生意。

新中國成立之后,對于東北之后又進行了大面積的發(fā)展,大車店就正式的推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不多大車店也留下了很多的痕跡,比如說一些村莊街道或者小區(qū)的名字很可能都是某某大車店。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