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問題,這是為了塑造好漢!不是山東虎多,是水泊梁山在山東!驹瓌(chuàng)首發(fā)】
中國人對老虎的情感是復雜的,以懼怕為主甚至因懼怕而頂禮膜拜。云從龍、風從虎,在中國的詞語中常將虎與龍搭配在一起的。龍爭虎斗、虎嘯龍吟、龍?zhí)痘⒀、虎踞龍蟠、降龍伏虎、臥虎藏龍、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等,眾多詞語表明虎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與圖騰龍一樣如神一般的存在,龍是皇族專用,虎則比喻非皇族英雄。
一、打虎成了施耐庵塑造梁山好漢絕佳素材。
正是因為老虎讓人懼怕,愈是談虎色變,愈是令人津津樂道,這是人類的本性。無論虎口脫險,還是打虎上山均可以發(fā)揮無盡的想象,擁有任意揮灑的空間,是塑造好漢不可多得的素材。
《水滸傳》景陽崗這里還有的一條不為人注意暗線,就是打虎賞金。武松打虎,當?shù)匮瞄T賞了一千,還是當?shù)卮髴魷惣。武松當場便分給了眾人,一是表明武松大義不愛財,二是表明“苛政猛于虎”,貪官污吏橫行(武二爺?shù)馁p金已被克扣);三是引出當?shù)睾缽姙楦徊蝗,胡作非為。打虎賞錢就算層層剝皮也仍很可觀,有學者研究過,武松當時的賞金相當于現(xiàn)在二三十萬咧!端疂G傳》中李逵曾殺四只虎賞金可就更多了,本想去謀賞錢的,可惜自己有命案在身,賞金沒拿到還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二、北宋人根本不用去動物園,到處有虎患。
文化璀璨的宋代,抑武崇文。加上唐末安史之亂,五代十國,宋初欲收復燕云十六州,戰(zhàn)爭不斷,人口呈下降趨勢。那個年代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影響老虎生存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人口與耕地。宋朝中后期,隨著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人地矛盾開始加劇。大家不要被《清明上河圖》的繁榮盛況所迷惑,當時也就是除了首都開封以外,各地均有老虎的記載,并且很多地方都發(fā)生了虎患。不敢說虎豹橫行,但也危害鄉(xiāng)里,防范豺狼虎豹,是當時人們的必備技能。宋代有專業(yè)的打虎隊,政府還特地號召各地組織鄉(xiāng)勇,群防群治。打虎的賞金還很豐厚,虎五千,豹二千,很多人因此都以打虎豹為榮為生。
所以宋代老虎多也不假,對打虎英雄(可能是武松的原型)也有詳細記載。但是之所以看起來山東虎多,主要是《水滸傳》太有名了,并且好漢們都要上梁山呀,所以去梁山路上的老虎就悲劇了。
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