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英宗皇帝復辟成功,改變了明朝的歷史走向,是明朝的重大事情之一。

英宗復辟以后,景泰帝雖然病重,但依然還在世。英宗復辟的那一天,景泰帝原本要重立太子的,而群臣商議的太子人選,恰恰就是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不過,一個突如其來的奪門之變,把一切計劃都全部改變了。

正月十六日那一天,也就是英宗復辟的前一天,景泰帝讓群臣商議皇儲之事。當時的文臣主要有兩種意見,由于景泰帝無嗣,有人主張立襄定王朱祁鏞為皇儲。朱祁鏞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堂弟,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孫子,有賢名,拋開明英宗和景泰帝這一脈來講,朱祁鏞也是最接近皇位繼承資格的人。

而另一波人以于謙為主,主張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朱見深是朱祁鈺的親侄子,是與朱祁鈺關系最近的嫡親。不過,朱見深在土木之變以后曾經(jīng)被立為太子,后來被景泰帝廢黜。

最終,經(jīng)過各方意見的統(tǒng)一,群臣決定還是復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由于天晚,于謙等人決定次日正式向景泰帝上奏。如果不出意外,大明王朝的儲君將是朱見深無疑。

然而,意外在當天晚上發(fā)生了!

關于文臣的意見,以石亨為主的一些武將卻不滿了。石亨等人認為,不管文臣擁立朱祁鏞還是朱見深,文臣都有擁立之功,而武將將被疏遠。于是,石亨聯(lián)絡曹吉祥、徐有楨等人,選擇了一個冒險的方案,即迎立太上皇明英宗復位。

石亨等人的行動很快,從計劃出臺,到進入皇城迎出明英宗,前后不過幾個小時。由于明英宗原本就是皇帝,其復位的過程非常簡單,基本上沒有引起什么反抗。等到十七號早朝的時候,英宗已經(jīng)成功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英宗復辟以后,廢黜了景泰帝的皇帝稱號,將景泰帝貶為郕王,同時將景泰帝囚禁在了西內(nèi)。一個月以后,景泰帝駕崩。景泰帝死后,明英宗拒絕將景泰帝葬入祖陵,而是按照親王禮,將景泰帝葬入了景山。景泰帝也是明朝北京十四帝中,唯一沒有葬入皇陵的一個皇帝。當然,也沒有進入明朝的宗祠。

此外,景泰帝的所有妃嬪,也全都沒有幸免,全部被明英宗安排殉葬。而景泰一朝的重臣,如于謙等人,也被英宗殺害了。

最佳貢獻者
2

答:正式回答之前,先糾正一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一般稱“明代宗”或“景泰帝”,不稱“明景帝”。

有人說,權力是一根考驗人性的魔杖。

事實的確如此。

在封建王朝里,帝王擁有絕對的權力。

那么,在帝位的誘惑之下,凡是有可能獲得到它的人,為了得到它,都會露出極其丑惡的一面,不惜一切手段,把競爭者置之死地——不管這競爭者是父母、兄弟、叔伯、子孫,全都六親不認,對方不死不休。

這一點,在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明代宗朱祁鈺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英宗和代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和次子,他們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小時候感情很好,兩小無猜,相處甚歡。

英宗即位后,哥倆雖是君臣,但手足情深,英宗處處照顧弟弟,封弟弟為郕王。

但是,正統(tǒng)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fā),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大明帝位懸虛,權力出現(xiàn)真空。

為了避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不立英宗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朱見深為帝,另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改元景泰。

代宗登位,挫敗了瓦剌人劫持英宗勒索的陰謀,穩(wěn)定了局勢,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從這一點上來說,代宗對明朝的江山社稷,是有大功的。

但是,瓦剌人敗退之下,面對迎歸英宗的問題,他表現(xiàn)得非常不情愿,處處暗中作難。

即使這樣,在于謙等大臣的積極斡旋下,歷盡苦難的英宗還是得以回來了。

英宗回來后,目睹人是物非,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力與弟弟爭帝位了。

但代宗還是擔心哥哥會跟自己爭帝位,他將哥哥軟禁在南宮,為防備哥哥與舊臣聯(lián)系,嚴加防范他的一舉一動,甚至把南宮的樹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過高墻與哥哥見面。

本來,在土木之變發(fā)生后,孫太后命代宗監(jiān)國,同時也立了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

但代宗帝位坐穩(wěn),不但軟禁了哥哥,也廢掉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哪料到,人在做,天在看。

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了。

朱見濟是代宗的獨子。

代宗的精神上大受打擊,就此病倒。

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代宗的病還沒有起色。

其實可以想象得到,一旦代宗病崩,帝位肯定又回傳回到英宗父子的手上。

但是,石亨、徐有貞等奸佞之徒為得擁戴大功,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夜里策動了奪門之變,成功迎請英宗復辟。

英宗復辟當日,便逮捕了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并將一批大臣、太監(jiān)下獄。并廢代宗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nèi)永安宮。

代宗本身有病,被軟禁之后,過了一個月,即在二月十七日離世,死因不明。

可能是病重不治死的,也可能是英宗使人提前送了他一程。

而從英宗接下來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后者可能性更大。

因為,英宗在不久之后,便將當初擁立代宗的于謙等人一個個處死。

然后,又下詔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賜謚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謚,意指代宗是個與生俱來的大惡棍。

另外,陸釴的《病逸漫記》和查繼佐在《罪惟錄》均指出,代宗之死,就是英宗派宦官蔣安以帛勒死的。

止不過,陸釴和查繼佐所記,恐怕也是猜測之語。

3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奪門之變”后二次登基,從而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二次皇帝生涯。以太上皇帝身份復位的明英宗對當時還是皇帝身份的景泰帝朱祁鈺做出了處理,他首先廢除景泰帝帝號,降其為郕王,同時將其幽禁于西苑,嚴加看守,最后暗中將其殺害,并毀了景泰帝生前為自己修建的帝陵,而讓其以郕王身份下葬。同時責令除郕王妃以外的所有嬪妃一律殉葬。

一、廢除帝號,降為郕王: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明英宗復位后,立即宣布廢除景泰帝的皇帝身份,將其降為郕王,已經(jīng)被景泰帝廢為庶人的原皇后汪氏仍被尊為郕王妃,同時,已經(jīng)去世的景泰帝皇后杭氏被褫奪封號,廢除了皇后的身份,其身份終明一朝再不為任何人所承認,不僅如此,杭氏之子,已經(jīng)去世的太子朱見濟也被追廢太子身份,降其為郕王世子。不僅如此,明英宗還命人毀掉了景泰帝為自己建立的帝陵。

二、幽禁西苑,嚴加看守:

景泰帝朱祁鈺被廢后,隨即被安排到西苑永安宮有幽禁起來,雖然之前景泰帝也將英宗皇帝幽禁于南宮,可是此時,景泰帝的境況與當時英宗被幽禁時卻截然不同,為防止景泰帝與朝臣聯(lián)系,英宗下令對其進行了最為嚴格的看官,英宗下令不許任何人同其講話,景泰帝幾乎沒有任何自由,與囚徒無異。然而就是這樣的囚徒的日子,景泰帝也沒能度過多久。

三、絞殺郕王、強令殉葬:

在英宗復位之前,景泰帝已經(jīng)患病有些時日,也正是因為景泰帝患病,才讓那些投機之臣看準了時機,擁立英宗復位。復位后的英宗原本沒想過要殺掉景泰帝,朱祁鎮(zhèn)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自己病死,免得自己動手落得殺弟的污名。但神奇的是,景泰帝自從被幽禁于西苑永安宮后身體狀況竟然日漸好轉(zhuǎn),這讓英宗深感意外,也頗為忌憚,于是,明英宗授意宦官蔣安,讓其持白綾赴永安宮將景泰帝勒死。景泰帝被絞殺后,明英宗隨即將景泰帝死訊公布朝野,此時景泰帝帝號已經(jīng)被廢,于是英宗下令將其以親王禮葬于西山,同時還給景泰帝賜了一個惡謚“戾”稱其為郕戾王,景泰帝生前嬪妃,除郕王妃汪氏外,其余唐貴妃、李賢妃等人,都被強令殉葬。由于后來明英宗廢除了殉葬,所以唐貴妃等人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最后一批殉葬的皇妃。

明英宗既不英,亦不明,他在位時寵信宦官王振,弄得朝政混亂,御駕親征不僅自己被俘,還讓明朝主力軍隊喪失殆盡,明朝因此險些傾覆。復位后又斬殺于謙等保衛(wèi)京師的忠臣,這樣的一個人,既不英明,也不是英雄,死后謚號竟然定位“英宗”,真是夠諷刺的。

原創(chuàng):歷史課課代表

4

最是無情帝王家,在“奪門之變”以后,復位稱帝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先是囚禁了剛剛病愈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后來又派太監(jiān)把朱祁鈺活活勒死。

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瓦剌胡人俘虜,其弟郕王朱祁鈺被眾臣推舉為皇帝,是為明代宗。 后來,明代宗朱祁鈺重用兵部侍郎于謙成功抗敵,并與瓦剌議和,瓦剌首領也先眼見朱祁鎮(zhèn)已經(jīng)無用,于是同意讓朱祁鎮(zhèn)回燕京。

朱祁鈺表示不愿意迎回哥哥朱祁鎮(zhèn),曾對大臣說:“我并不是貪戀帝位,而是當初把我推上寶座的,是你們啊!

因為于謙打包票保證朱祁鈺的皇位,朱祁鈺勉強把朱祁鎮(zhèn)迎接回京師,囚於南宮,尊為太上皇。并以錦衣衛(wèi)對朱祁鎮(zhèn)加以軟禁,宮門不但上鎖,并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明英宗朱祁鎮(zhèn)渡過了七年失去自由的生活,對弟弟明代宗朱祁鈺恨之入骨。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奸臣趁機發(fā)動奪門之變,擁立太上皇朱祁鎮(zhèn)復位。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以后,明代宗朱祁鈺雖然生病,但病情已經(jīng)開始好轉(zhuǎn)。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的那一天,明代宗朱祁鈺原本要重立皇太子的,而群臣商議的皇太子人選,恰恰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不過,一個突如其來的奪門之變,把一切計劃都全部改變了。

正月十六日那一天,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的前一天,明代宗朱祁鈺讓群臣商議皇儲之事。當時的文臣主要有兩種意見,由于明代宗朱祁鈺無嗣,一派大臣主張立襄定王朱祁鏞為皇儲。朱祁鏞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堂弟,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孫子,有賢名,拋開明宣宗朱瞻基僅有的兩個兒子朱祁鎮(zhèn)與朱祁鈺這一脈來講,朱祁鏞也是最接近儲君資格的人。

而另一派大臣以兵部尚書于謙為主,主張立太上皇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朱見深是朱祁鈺的親侄子,是與朱祁鈺關系最近的嫡親。

不過,朱見深在土木之變以后曾經(jīng)被立為皇太子,后來被明代宗朱祁鈺廢黜。

最后群臣決定還是復立朱見深為皇太子。但是由于天晚,于謙等人決定次日正式向明代宗朱祁鈺上奏。如果不出意外,大明王朝的皇太子將是朱見深無疑。

倘若這復立沂王朱見深的奏疏早一天遞上,或許于謙等人不會遭到殺身之禍。短短幾個時辰,不但改變了明朝的歷史,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

可是,意外在當天晚上發(fā)生了! 關于文臣的意見,以石亨為主的一些武將卻不滿了。石亨等武將認為,不管文臣擁立朱祁鏞還是朱見深,文臣都有擁立之功,而武將會被疏遠。

于是,石亨聯(lián)絡曹吉祥、徐有貞等人,選擇了一個冒險的方案,即迎立太上皇明英宗復位。

然后由太監(jiān)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密告她復辟一事,借機取得了孫太后的支持。

石亨等人的政變行動很快,從計劃出臺,到進入皇城迎出明英宗,前后不過幾個小時。由于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太上皇,其復位的過程非常簡單,基本上沒有引起什么反抗。等到正月十七早朝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zhèn)已經(jīng)成功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位后,立即宣布廢除明代宗朱祁鈺的皇帝身份,將其降為郕王,明代宗的杭皇后已經(jīng)去世,她被明英宗朱祁鎮(zhèn)廢除了皇后的身份,不僅如此,杭皇后之子,已經(jīng)去世的皇太子朱見濟也被追廢皇太子身份,降其為郕王世子。不僅如此,明英宗朱祁鎮(zhèn)還命人毀掉了明代宗朱祁鈺為自己建立的帝陵。

明代宗朱祁鈺被廢后,隨即明英宗朱祁鎮(zhèn)安排到西苑永安宮幽禁起來,雖然之前朱祁鈺也將朱祁鎮(zhèn)幽禁于南宮,可是此時,明代宗朱祁鈺的境況與當時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幽禁時卻截然不同,為防止明代宗朱祁鈺與朝臣聯(lián)系,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下令對其進行了最為嚴格的看管,朱祁鎮(zhèn)下令不許任何人同其講話,明代宗朱祁鈺沒有任何自由,與囚徒無異。然而就是這樣囚徒的日子,朱祁鈺也沒能熬多久。

明代宗朱祁鈺自從被幽禁于西苑永安宮后身體狀況竟然日漸好轉(zhuǎn),這讓明英宗朱祁鎮(zhèn)深感意外,也頗為忌憚。

于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授意太監(jiān)蔣安,讓其持白綾赴永安宮將29歲的明代宗朱祁鈺活活勒死。

根據(jù)查繼佐《罪惟錄》記載:

郕王病已愈,太監(jiān)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

明代宗朱祁鈺被絞殺后,明英宗朱祁鎮(zhèn)隨即將朱祁鈺死訊公布朝野,此時朱祁鈺的帝號已經(jīng)被廢,于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下令將其以親王禮葬于西山,同時還給明代宗朱祁鈺賜了一個惡謚“戾”稱其為郕戾王。

為了斬草除根,擔心朱祁鈺有遺腹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下令把明代宗朱祁鈺生前的嬪妃唐貴妃、李賢妃等人強令殉葬。

5

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大明朝最恥辱的皇帝,也是最偽善的皇帝,特別是“奪門之變”后對待景泰帝朱祁鈺。

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一直被后世史家稱為“是好人,不是好皇帝”,這都是被他偽善的面目遮蓋了,說他一直溫文爾雅,待人溫厚純良,特別是他臨死廢除了大明朝“殉葬”制度,成為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亮點。

殊不知,朱祁鎮(zhèn)曾經(jīng)勒令景泰帝朱祁鈺的所有嬪妃全部為他殉葬,按理說朱祁鈺已經(jīng)不是皇帝了,他的女人不應該殉葬,朱祁鎮(zhèn)的殘酷、冷血暴露無遺。

“奪門之變”后,朱祁鎮(zhèn)重新登基稱帝,當時的景泰帝朱祁鈺并沒有死,只是病重而已。按照當時的朝局情況來看,雖然朱祁鈺沒有子嗣繼承皇位,但是皇位的歸屬大概率是原廢太子朱見深繼承。

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太子,朱祁鈺臨危登基后,廢了朱見深,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沒想到朱見濟沒多久就死了。朱祁鈺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按照《皇明祖訓》,唯一能夠繼承皇位的只能是原太子朱見深,畢竟他是朱祁鈺最近的親屬,而且還是晚輩。

“奪門之變”改變了劇情發(fā)展,一幫投機份子擁立了朱祁鎮(zhèn)復位,這種政變能夠成功完全得于太后孫氏的支持。朱祁鎮(zhèn)登基后,對病榻上的景泰帝朱祁鈺進行了很冷酷的報復。

朱祁鈺不是病死的,而是朱祁鎮(zhèn)派人殺害的。

朱祁鎮(zhèn)登基后,第一件事情是立刻逮捕了景泰帝時期的重臣于謙、王文,沒過多久就處決了他們,更換了朝中的重要職務,讓徐有貞、石亨等“奪門”功臣把持朝政。

然后朱祁鎮(zhèn)以太后的懿旨廢除了景泰帝朱祁鈺的皇帝號,廢為“郕王”,并押送到西苑的永安宮居住。

朱祁鈺到了永安宮后,遭受的待遇遠遠比不上當初去他囚禁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朱祁鎮(zhèn)不允許任何人與朱祁鈺見面,聯(lián)系,甚至是說話都不行,朱祁鎮(zhèn)深知自己是怎么重新登基的,他非常忌憚朝中有人又來一次“奪門之變”。

朱祁鈺被囚禁永安宮的時候已經(jīng)是病得非常嚴重了,朱祁鎮(zhèn)也希望他趕快斷氣,自己不落個誅殺親弟弟的惡名,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朱祁鈺在永安宮居然身體日益好轉(zhuǎn),甚至有了病愈的可能。

這就讓朱祁鎮(zhèn)太意外了,也讓他內(nèi)心的殘酷和冷血涌現(xiàn)了出來,既然你無法自然死亡,那就送你一程。

朱祁鎮(zhèn)安排了貼身的蔣姓太監(jiān)前往永安宮,用白綾勒死了景泰帝朱祁鈺,并對外稱景泰帝朱祁鈺病重身亡。

如果說暗殺朱祁鈺是朱祁鎮(zhèn)為了保證皇權的必要手段,可以算是政治謀殺,而他對死后的朱祁鈺就完全是處于人性的卑劣和虛偽了。

朱祁鈺死后,朱祁鎮(zhèn)不但沒有打算葬他入已經(jīng)修建完成的皇陵,還直接把建好的景泰帝陵拆毀,令人以一般親王的規(guī)格葬入了西山。景泰帝朱祁鈺好歹是給明英宗朱祁鎮(zhèn)收拾了“土木堡之變”的爛攤子的,如果沒有他和于謙,估計大明都亡了。

真正體現(xiàn)朱祁鎮(zhèn)偽善、殘酷的是不但給了朱祁鈺一個非常惡劣的謚號——“戾”,稱之為“郕戾王”,而且還勒令除了朱祁鈺的正妻汪氏外,所有的嬪妃一律陪葬。

這就太過惡劣了,一般來說,活人殉葬的規(guī)格只用于帝王,在大明朝從朱元璋起,也只有皇帝能夠享受這種落后、殘忍的待遇。朱祁鎮(zhèn)為了發(fā)泄對其弟弟的刻骨的仇恨,既然已經(jīng)廢之為郕王,還要讓一幫后宮女人殉葬,這完全泯滅了人性。

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大明朝最為窩囊、無能的皇帝,在他對待景泰帝朱祁鈺的這個過程,讓人更看清楚了他真實的人性,沒有其弟朱祁鈺有能力,卻遠比朱祁鈺更殘忍和偽善。

6

沒怎么,不理不睬就是了,用不著專門怎么對待。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情形,英宗朱祁鎮(zhèn)在南宮被囚禁,已經(jīng)過了八年,不允許與大臣接觸。這樣的八年,他還有培植什么勢力!

如果不是景帝自己出了問題,憑一個八年的囚徒,想要政變,想要奪位,想要取皇帝而代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當時景帝出了什么問題呢?史料記載,景帝登基時,立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后來廢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不料自己的兒子早死,還是唯一的兒子。當時朝廷已經(jīng)有復立太子之議,景帝不愿,自己也越來越病入膏肓。帝國的權力中心,漸漸有了真空的可能。

這時候,一幫別有用心的投機分子,跑到南宮迎接“太上皇”朱祁鎮(zhèn),重新登基坐寶座。朱祁鎮(zhèn)忙著復位,忘了弟弟還在皇宮中臥病不起,以至于明朝歷史上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一國兩帝的局面。好幾天以后,朱祁鎮(zhèn)才想起這回事,用太后的名義廢掉景帝朱祁鈺。接下來朱祁鈺就死了。

有人懷疑,朱祁鈺的死亡,是朱祁鎮(zhèn)下了毒手。其實不下毒手,也差不了多少。一個重病的中年人,一個政權失去控制的皇帝,一個身邊沒有親信的君王,受到被廢的打擊和冷落,他的生命力再頑強,也很難挺得過去。

7

朱祁鎮(zhèn)先是把弟弟景泰帝朱祁鈺囚禁了起來,然后派人把他殺了。

景泰八年(1457)朱祁鈺病重時,在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外臣以及孫太后的主導下,明英宗朱祁鎮(zhèn)通過奪門之變復辟。

隨后,朱祁鈺就被朱祁鎮(zhèn)軟禁在了西苑,關了一個多月后去世。關于朱祁鈺的死因,明人是有說法的。

根據(jù)查繼佐《罪惟錄》記載:郕王病已愈,太監(jiān)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

這是說當時朱祁鈺的病情好轉(zhuǎn)了,朱祁鎮(zhèn)擔心未來也會有人像曹吉祥一樣,再把這個弟弟擁護出來當皇帝,所以就授意太監(jiān)蔣安將其勒死了。

很多人都洗朱祁鎮(zhèn)是個“好人”,其實他真不是。

如果他真是善良的好人,怎么會殺掉于國家有大功的弟弟呢?

如果他真是善良的好人,怎么會逼迫自己弟弟的后妃殉葬呢——廢除殉葬是很多人說他善良的理由,但很可惜這份善良沒有擴及他弟弟的后妃身上,這些女人就算是活著,還能影響他當皇帝?

如果他真是善良的好人,為什么會把忠君愛國的于謙給殺了呢?

如果他真是善良的好人,為什么會去報復當年拒絕給帶路黨的自己打開大同城門的郭登呢?

………………

總而言之,朱祁鎮(zhèn)不是善人,而是奇葩的惡人。

8

正統(tǒng)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伴隨著一場戰(zhàn)事的終結,大明王朝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拐點。皇上被俘,自古以來只有徽欽二帝,而兩人的遭遇,可想而知皇帝會怎樣,在這樣一個朝野動蕩的時刻,郕王朱祁鈺力挽狂瀾,穩(wěn)定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景泰八年,奪門之變,被囚禁在南宮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朱祁鎮(zhèn)復辟。事實上由于過于興奮,朱祁鎮(zhèn)在最初竟然忘了廢黜弟弟的帝位,直到一個月以后,才回過味來,下旨廢掉了朱祁鈺的帝位。而此時朱祁鈺卻仍然活著。事實上奪門之變發(fā)生之前,朱祁鈺的身體確實有一段時間不適,但是卻還沒有到駕崩的時候,而正月十七這一點,朱祁鈺早上起床的時候,甚至還感到自己身體舒服了不少。歷史記載中,朱祁鈺在幾天之前上朝,還精神倍增,結果因為一時不查,釀成了驚天的災禍。正月十七朱祁鎮(zhèn)復辟,正月二十一改元天順,上朝的時候,朱祁鎮(zhèn)還說自己弟弟身體好多了,可以吃粥了。大臣不敢說話,實際上朱祁鈺早已經(jīng)被朱祁鎮(zhèn)軟禁到西內(nèi)永安宮。直到二月十七日,朱祁鈺死。朱祁鈺死后,明英宗下旨,認定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取消帝號,并加惡謚“戾”,稱“郕戾王”。按照親王的禮節(jié)葬在北京西山。其子朱見濟,去世后被尊為懷獻太子,朱祁鎮(zhèn)復辟后被廢掉,追廢郕王為世子。朱祁鈺的帝號,在南明時期被恢復,被上廟號、謚號,然而朱見濟太子的名分卻始終沒有得到承認。朱祁鈺的皇后汪皇后,早年由于主張立朱見深為太子,因而見惡于朱祁鈺,被廢除皇后之位,朱祁鎮(zhèn)復辟以后,恢復汪皇后朱祁鈺的正室,復稱郕王妃,并安養(yǎng)在后宮,后世屢加尊號。而另外一位皇后杭皇后,朱祁鎮(zhèn)廢黜她皇后之位后,毀掉了她的陵墓,并終明代一世,都無人認可他皇后之位。至于后宮嬪妃,大多殉葬,成為明代殉葬后妃之中的最后一次記錄。而最可疑的是,朱祁鈺之死迷霧重重,之前也提到過,朱祁鈺只是身體偶爾有疾病,正月十七上朝之前,已經(jīng)好了很多,甚至還準備上朝,然而沒過一個月的功夫就病逝,讓人感到懷疑。有不少記載稱,是明英宗派宦官蔣安以帛勒死查繼佐在《罪惟錄》中也持此觀點。不過朱祁鈺死的蹊蹺這是事實,或許明英宗害怕再出現(xiàn)一次奪門之變,因而狠下殺手殺死朱祁鈺。也或者說是朱祁鈺不甘心引頸就戮,因而仰藥而亡也不是沒有可能,不管真相如何,終究已經(jīng)成為過去。朱祁鈺的歷史功績,在明英宗之后,終究還是得到了認可,并在后期屢加追謚,也算是對他有一個交代。

9

明景帝朱祁鈺,對他最常用的稱呼一般是景泰帝或明代宗,而不是明景帝。景泰帝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代宗則是南明時期明王朝官方給朱祁鈺追上的廟號。在此之前,朱祁鈺一直只有謚號、沒有廟號,謚號全稱恭仁康定景皇帝,簡稱明景帝。因此,一些人說明景帝的說法有誤其實是不正確的,朱祁鈺的謚號的確是景皇帝。

這套謚號是朱祁鈺去世多年之后,大侄子明憲宗朱見深給的,不是他那位哥哥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朱祁鈺去世之后不久,剛剛復辟的朱祁鎮(zhèn)廢除了朱祁鈺的一切皇帝尊號,將其重新降為了郕王并給了一個惡謚——戾。直到朱見深即位之后,才再次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名分,但依然是打了折扣的——不上廟號、謚號字數(shù)嚴重縮水。換言之,直到南明時期被追上廟號、補全謚號之前,朱祁鈺雖然被恢復了皇帝名分,卻一直都是“低配版”……那么,“奪門之變”后,朱祁鎮(zhèn)到底是怎么對待朱祁鈺的呢?

意想不到的事情——兩個皇帝并存

在“奪門之變”發(fā)生后,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這位“太上皇”又重新成為了明王朝的皇帝?墒牵煌蝗缙鋪淼膭倮眯幕ㄅ诺闹炱铈(zhèn)居然忘了立即廢除景泰帝朱祁鈺的皇帝名分。就這樣,明王朝居然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了兩個“合法”皇帝并存的局面。后來,朱祁鎮(zhèn)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才下旨正式廢除了朱祁鈺的皇帝名分,將其降為了原先的郕王。

“奪門之變”時景泰帝做了什么

“奪門之變”雖然是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蓄謀已久的事情,但事先居然沒有走漏半點風聲,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曉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直到“奪門之變”發(fā)生之后,景泰帝朱祁鈺才知道——哥哥復辟了。彼時病重的朱祁鈺面對既成事實已然是無力回天,無可奈何地說了句:“哥哥做皇帝,好、好、好!”便背過身去,不再吭聲了。此后,朱祁鈺就一直被明英宗朱祁鎮(zhèn)軟禁在西內(nèi)永安宮中,沒有再做任何事情,更加沒有任何過激的行為。

景泰帝到底怎么死的

就在“奪門之變”發(fā)生一個多月之后,景泰帝朱祁鈺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西內(nèi)永安宮。至于朱祁鈺是怎么死的,沒有人知道……因此,也便出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郁郁而終說。二、明英宗謀害說。

郁郁而終說是明王朝官方給出的結論,大意是說朱祁鈺本來就已經(jīng)病入膏肓,經(jīng)過“奪門之變”的打擊之后,終日心情郁悶,不久之后病情加重、一命嗚呼了。這種說法顯然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最想要的結果,朱祁鈺自己病死了,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屠戮兄弟的罪名也算是徹底撇清了。朱祁鎮(zhèn)不但沒有屠戮兄弟,而且在這位弟弟死后還給了他一個親王名分、按親王之禮把他“厚葬”了,夠以德報怨了吧?絕對是仁至義盡了!

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相關史料曾經(jīng)記載,在“奪門之變”發(fā)生幾天之后,朱祁鎮(zhèn)還曾公開說過,朱祁鈺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了,已經(jīng)可以喝粥了。這起碼說明,朱祁鈺并沒有真的病入膏肓,不是嗎?一個已經(jīng)開始進食的病人,怎么僅僅一個月之后,突然就死亡了?而且沒有任何征兆,這顯然是不太正常的,多少有些前后矛盾。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醫(yī)學上是講得通的,暫時的病情好轉(zhuǎn),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轉(zhuǎn)了,突發(fā)一些其他疾病死亡是可能的,出現(xiàn)人們常說的“回光返照”也不是沒有可能?蓡栴}是,提前一個多月“回光返照”是不是太早了?那么,就只剩突發(fā)一些其他疾病死亡這一種可能性了,而且根據(jù)現(xiàn)存史料我們無法完全排除,長期重病、體虛,加之經(jīng)歷了重大刺激,一些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突發(fā),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也僅僅是可能而已。

可這里面還是有說不通的地方,如果真的是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奪門之變”發(fā)生時應該是最容易誘發(fā)的時期,但朱祁鈺的表現(xiàn)非!暗ā保暗ā钡阶屓擞行o法相信。如此“淡定”之人,為什么短短一個月之后卻突然不“淡定”了?而且急火攻心、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去世了,這難道不奇怪嗎?更何況,從朱祁鈺在發(fā)生“奪門之變”前已經(jīng)病重來看,他能拖這么久,應該不是什么急性的心腦血管疾病,怎么“奪門之變”后短短一個多月就突然去世了?這里面還是有太多讓人覺得蹊蹺的地方。

個人更傾向于野史雜說給出的說法,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讓太監(jiān)活活勒死了朱祁鈺。當然,是不是活活勒死的有待商榷,但朱祁鎮(zhèn)命人殺了朱祁鈺應該是沒有太大疑問的,否則前面所說的那些就不太解釋得通了。其實也好理解,有了“奪門之變”的先例,朱祁鈺不死,朱祁鎮(zhèn)還能睡得著覺嗎?他不怕將來朱祁鈺也給自己再來一出“奪門”嗎?只有朱祁鈺死了,朱祁鎮(zhèn)才能徹底放心!

至于為什么“奪門之變”發(fā)生時朱祁鎮(zhèn)沒有立即殺了朱祁鈺,也能夠說得通。彼時政局不穩(wěn)、態(tài)勢不明,貿(mào)然殺了朱祁鈺,會不會引發(fā)新的動蕩,朱祁鎮(zhèn)吃不準。一個多月后,該殺的、該拿下的朱祁鈺的舊臣、忠臣已經(jīng)處理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殺了朱祁鈺基本不會再引發(fā)什么動蕩了,朱祁鎮(zhèn)又豈會繼續(xù)留著這顆“定時炸彈”?

綜上所述,景泰帝朱祁鈺很大可能是死在了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手里。最后一個多月他過的什么日子,可想而知。正所謂“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更何況朱祁鈺一個被拉下馬的皇帝?恐怕連太監(jiān)都不會把他當?shù)啦耍〖幢阒炱铈?zhèn)沒有讓人把他弄死,估計他也活不長……當皇帝時病都治不好,不當皇帝了,誰還會給他盡心盡力治。康綍r候,多半也是被慢慢拖死,徒增不必要的痛苦與羞辱,倒不如被朱祁鎮(zhèn)弄死來得“痛快”。

10

“土木堡之變”后,瓦剌俘虜明英宗,并乘勝進攻北京,但在于謙、石亨的殊死抵抗下,最終鎩羽而歸。瓦剌退兵后,屢屢拿英宗來威脅明朝,索取大量的土地、財富。在這種情況下,于謙等人便擁立英宗的異母弟朱祁鈺為帝(明景帝),以此來斷絕瓦剌的念想,時在景泰元年(1449年)九月。


景帝即位后,晉升于謙為兵部尚書,執(zhí)掌軍國重事,并讓英宗之子朱見深依舊擔任太子。沒過多久,瓦剌出于制造內(nèi)部矛盾的心理,將英宗釋放回明朝,由此給景帝帶來大麻煩。景帝既不愿還位給哥哥,又不想背負殺兄的罵名,便尊他為太上皇,并囚禁在南內(nèi)。3年后,景帝又廢黜朱見深,改立獨生子朱見濟為皇太子。



景帝費盡心思囚禁哥哥、廢黜侄兒,滿以為能如愿以償?shù)匕鸦饰粋鹘o兒子,讓帝位永在自己這一系傳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福薄命淺,僅做了一年的太子便夭折。經(jīng)此沉重打擊,景帝精神上難以承受,漸漸地便身體染病,等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更是一病不起。


因為當時尚未確立儲君人選,一旦宮車晏駕,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人為了國家安危考慮,便決定聯(lián)合奏請皇帝,復立朱見深為太子。由于奏疏寫成時已是晚上,眾人遂決定在明日早朝上再上奏,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晚便發(fā)生大變故。



原來在于謙等人商議立儲之事時,太子太師石亨為了自身的利益,便與前府右都督張軏、大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密謀,在取得孫太后的同意后,決定解救明英宗,并扶立他復位稱帝。巧合的是,他們商定好的起事時間,正是于謙等人擬定奏疏的同一天(正月十六日)。


所以,就在于謙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準備明日早朝奏請立儲事宜時,石亨、徐有貞等人卻在當晚率軍闖入南內(nèi),用巨木撞開宮門,將英宗救出,然后迅速趕往奉天門,將其扶上寶座。事后,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群臣到來。等到群臣聚集到奉天殿時,徐有貞又威逼他們向英宗朝拜。就這樣,被幽居深宮八年的英宗復位,時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


天順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輗、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jiān)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宮,御奉天門,朝百官。見《明史·卷十二》。



英宗復位后,立刻封賞功臣。其中,徐有貞以原官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石亨獲封忠國公,張軏獲封太平侯,曹吉祥晉升為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與此同時,英宗又以“謀逆”的罪名處死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籍沒兩家財產(chǎn),并迫害于謙所薦之文武官員。于謙有再造國家之功,最終卻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天下咸以為冤。


明英宗復位后,整天忙著清除異己、封拜功臣,但卻忘記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情:景帝朱祁鈺還活著,并且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英宗這下算是“糗大了”,因為在沒有對弟弟身份做出調(diào)整的情況下,自己便復位稱帝,在天下人看來,這就是篡逆。所以等到英宗回過味兒來后,便趕緊采取補救措施。



二月初一,明英宗頒布詔書,怒斥弟弟“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宣布廢黜其為郕王,前往西內(nèi)居住(“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nèi)。”見《明史·卷十一》)。至此,才算是解決“二帝共存”的尷尬局面,而此時,距離英宗復位已經(jīng)過去半個月時間。


景帝雖然被廢,但病情卻漸漸好轉(zhuǎn),但異常詭異的是,就在十多天后,他卻離奇駕崩。由于景帝死的蹊蹺,所以民間便開始盛行“英宗殺弟”的傳言,更有人宣稱,太監(jiān)蔣安奉英宗之命,將景帝縊殺在病榻上(“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jiān)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币姟蹲镂╀洝ぞ戆恕罚



景帝駕崩后,出于對他的恨意,明英宗為其上惡謚為“戾”,并禁止他入葬皇陵區(qū),而是按照親王的標準,葬在西山北麓,即今日的景泰陵。明朝自遷都北京后,歷任皇帝均葬于昌平皇陵區(qū),唯獨景帝是個例外。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后,下詔恢復叔父的帝位,并為其改謚號為“恭仁康定景”,后世由此稱朱祁鈺為明景帝。


史料來源:《明史》、《罪惟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