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是不是一個關(guān)心政治的人,這一點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為他觸犯了雍正的忌諱。
愛新覺羅·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齒的第三個兒子)。由于他的文學(xué)和書法造詣在康熙眾多兒子當(dāng)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里很少摻和奪嫡之事,因此他便給人一種不關(guān)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實,胤祉是個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獲得皇位的幾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里便跟太子胤礽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早做準備)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覺得機會來了,便向康熙檢舉揭發(fā)了大阿哥胤褆魘咒太子胤礽,素有謀奪儲位企圖,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后被廢,身為老三的胤祉變成了事實上的老大,奪嫡幾率大增。但此時的胤祉依然非常謹慎,不顯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樣,只干事實,不摻和奪嫡。
一年后,康熙復(fù)立胤礽為太子。胤祉由于不摻和奪嫡,且平日里與胤礽關(guān)系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爺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復(fù)位后,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而因為爭儲而上竄下跳的老八胤禩,則被康熙打入了“冷宮”。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不會再立太子。
不過,雖然康熙已經(jīng)表示不會再立太子,但皇位終究是要有人來繼承的。因而眾皇子便希望以成績打動老爺子,胤祉也是如此。當(dāng)時他專心著書,由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讓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對胤祉都非常關(guān)照。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胤祉并不是一個單純潛心治學(xué)的人,他所謂的潛心治學(xué),有相當(dāng)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爺子對他的青睞。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他們一個不通漢學(xué),一個身體有殘疾,完全不摻和奪嫡)
那么,像胤祉這么暗中發(fā)力,他有沒有繼位的希望呢?坦白說,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zhèn)。?dāng)時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xué)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實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后,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所以說,胤祉其實有一定的奪嫡幾率。
只不過,后來因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滴鯙榱吮Wo他,同時也是為了敲打他,不要他參與奪嫡。胤祉才主動退出了奪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睞時,他曾打著胤祉的名號到地方各省如陜西、四川、江西、廣西等地活動。收受賄賂?滴醯弥耸潞,派人將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但也只是將孟光祖處死了事,而沒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僅如此,康熙還特意對供職于蒙養(yǎng)齋館的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dāng)以身命保之”。
從康熙的處理來看,很顯然,晚年的康熙并不希望政治斗爭牽連太大,特別是牽扯到胤祉身上。
由于“孟光祖事件”沒有進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沒有派人去下面爭取地方大員的支持,尚難定論。
不過孟光祖作為胤祉府上的屬人,在下面活動了好幾年,胤祉說自己一點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說不過去的。
總體而言,胤祉雖然沒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出要爭奪儲位的跡象,也許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對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學(xué)者的形象出現(xiàn)。但是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終受康熙的信任,有爭儲的希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雍正即位后,對于胤祉的真實為人,雍正心里也沒底。于是,出于對他的戒備,雍正便以他與廢太子允礽關(guān)系密切為借口,將他發(fā)配到了遵化的東陵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還伺機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閑散宗室。
面對雍正的這一系列政治打擊,要說允祉在私下里不發(fā)點牢騷,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這兩封密奏:
主子如此決斷以來,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曉。今將殺允禩之過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說我是允禩同黨,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蒼為鑒,我若撈取聲名,與外人胡言亂語,即讓我如允禩一樣承受苦難。臣允祉乃一奴才,忝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諭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無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圣明奇恩,我豈能存活至今!赫哪暝熟砻茏不得不說,允祉的文筆確實好,幾段話就把自己的責(zé)任摘得干干凈凈,還用近乎于乞求的語氣在試探雍正的態(tài)度。
后來雍正雖然沒有追究他的責(zé)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復(fù)卻耐人尋味。
雍正說: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懷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個善于說謊騙人的人。被你騙怕了,我要是不懷疑你,都對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騙我,就是對不起皇阿瑪!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謠言”。
皇考在天之靈,必有明鑒。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說謊哄人,容忍一切異端,朕稔知此情,懷疑憎惡是實。朕若即稱相信,實為欺騙上蒼,爾若執(zhí)意騙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長久,試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僅多有爾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備。身為親兄,宜倍加謹恪!赫炫貜(fù)其實從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說謊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潛心治學(xué),不關(guān)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為至少在雍正看來,允祉不是善茬子;蛟S允祉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潛心治學(xué),無心于皇位,無心于名利的人,但問題是,雍正皇帝對他不信任!
后來,允祉因為向朝廷官員勒索賄賂,以及對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將他奪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處病死。(病死的說法存在疑問)
同時,由于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個兒子都混的比較慘。繼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沒有繼承爵位的兒子則全部都是閑散宗室;旧鲜强滴鯇O子當(dāng)中混的最慘的一支宗室。
總的來說,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于他對自己的命運看不開。按照漢人的傳統(tǒng),皇位繼承遵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guī)矩。就憑他比雍正年長,雍正就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太礙眼了。而他呢?想遠離政治,卻總是時不時的露臉,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于他文武雙全,并非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當(dāng)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協(xié)助康熙處理軍務(wù)的就是他。(相當(dāng)于是入過軍機的皇子)。而且,他貌似還參與過奪嫡之爭。雍正豈能單獨放過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動他,主要是因為實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堯、隆科多,這么多人要收拾,一時還顧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都收拾了,曾靜的謠言又冒出來了。等到雍正把《大義覺迷錄》發(fā)行頒布天下后,再一扭頭,原來老三還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