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胤祉是不是一個關(guān)心政治的人,這一點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為他觸犯了雍正的忌諱。

愛新覺羅·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齒的第三個兒子)。由于他的文學(xué)和書法造詣在康熙眾多兒子當(dāng)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里很少摻和奪嫡之事,因此他便給人一種不關(guān)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實,胤祉是個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獲得皇位的幾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里便跟太子胤礽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早做準備)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覺得機會來了,便向康熙檢舉揭發(fā)了大阿哥胤褆魘咒太子胤礽,素有謀奪儲位企圖,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后被廢,身為老三的胤祉變成了事實上的老大,奪嫡幾率大增。但此時的胤祉依然非常謹慎,不顯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樣,只干事實,不摻和奪嫡。

一年后,康熙復(fù)立胤礽為太子。胤祉由于不摻和奪嫡,且平日里與胤礽關(guān)系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爺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復(fù)位后,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而因為爭儲而上竄下跳的老八胤禩,則被康熙打入了“冷宮”。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不會再立太子。

不過,雖然康熙已經(jīng)表示不會再立太子,但皇位終究是要有人來繼承的。因而眾皇子便希望以成績打動老爺子,胤祉也是如此。當(dāng)時他專心著書,由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讓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對胤祉都非常關(guān)照。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胤祉并不是一個單純潛心治學(xué)的人,他所謂的潛心治學(xué),有相當(dāng)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爺子對他的青睞。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他們一個不通漢學(xué),一個身體有殘疾,完全不摻和奪嫡)

那么,像胤祉這么暗中發(fā)力,他有沒有繼位的希望呢?坦白說,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zhèn)。?dāng)時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xué)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實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后,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所以說,胤祉其實有一定的奪嫡幾率。

只不過,后來因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滴鯙榱吮Wo他,同時也是為了敲打他,不要他參與奪嫡。胤祉才主動退出了奪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睞時,他曾打著胤祉的名號到地方各省如陜西、四川、江西、廣西等地活動。收受賄賂?滴醯弥耸潞,派人將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但也只是將孟光祖處死了事,而沒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僅如此,康熙還特意對供職于蒙養(yǎng)齋館的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dāng)以身命保之”。

從康熙的處理來看,很顯然,晚年的康熙并不希望政治斗爭牽連太大,特別是牽扯到胤祉身上。

由于“孟光祖事件”沒有進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沒有派人去下面爭取地方大員的支持,尚難定論。

不過孟光祖作為胤祉府上的屬人,在下面活動了好幾年,胤祉說自己一點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說不過去的。

總體而言,胤祉雖然沒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出要爭奪儲位的跡象,也許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對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學(xué)者的形象出現(xiàn)。但是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終受康熙的信任,有爭儲的希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雍正即位后,對于胤祉的真實為人,雍正心里也沒底。于是,出于對他的戒備,雍正便以他與廢太子允礽關(guān)系密切為借口,將他發(fā)配到了遵化的東陵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還伺機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閑散宗室。

面對雍正的這一系列政治打擊,要說允祉在私下里不發(fā)點牢騷,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這兩封密奏:

主子如此決斷以來,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曉。今將殺允禩之過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說我是允禩同黨,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蒼為鑒,我若撈取聲名,與外人胡言亂語,即讓我如允禩一樣承受苦難。臣允祉乃一奴才,忝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諭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無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圣明奇恩,我豈能存活至今!赫哪暝熟砻茏

不得不說,允祉的文筆確實好,幾段話就把自己的責(zé)任摘得干干凈凈,還用近乎于乞求的語氣在試探雍正的態(tài)度。

后來雍正雖然沒有追究他的責(zé)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復(fù)卻耐人尋味。

雍正說: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懷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個善于說謊騙人的人。被你騙怕了,我要是不懷疑你,都對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騙我,就是對不起皇阿瑪!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謠言”。

皇考在天之靈,必有明鑒。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說謊哄人,容忍一切異端,朕稔知此情,懷疑憎惡是實。朕若即稱相信,實為欺騙上蒼,爾若執(zhí)意騙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長久,試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僅多有爾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備。身為親兄,宜倍加謹恪!赫炫貜(fù)

其實從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說謊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潛心治學(xué),不關(guān)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為至少在雍正看來,允祉不是善茬子;蛟S允祉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潛心治學(xué),無心于皇位,無心于名利的人,但問題是,雍正皇帝對他不信任!

后來,允祉因為向朝廷官員勒索賄賂,以及對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將他奪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處病死。(病死的說法存在疑問)

同時,由于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個兒子都混的比較慘。繼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沒有繼承爵位的兒子則全部都是閑散宗室;旧鲜强滴鯇O子當(dāng)中混的最慘的一支宗室。



總的來說,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于他對自己的命運看不開。按照漢人的傳統(tǒng),皇位繼承遵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guī)矩。就憑他比雍正年長,雍正就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太礙眼了。而他呢?想遠離政治,卻總是時不時的露臉,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于他文武雙全,并非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當(dāng)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協(xié)助康熙處理軍務(wù)的就是他。(相當(dāng)于是入過軍機的皇子)。而且,他貌似還參與過奪嫡之爭。雍正豈能單獨放過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動他,主要是因為實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堯、隆科多,這么多人要收拾,一時還顧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都收拾了,曾靜的謠言又冒出來了。等到雍正把《大義覺迷錄》發(fā)行頒布天下后,再一扭頭,原來老三還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劇了。

最佳貢獻者
2

這里不得不糾正,題主一個問題老三胤祉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而且在奪嫡的后期,他也是十分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一位皇子,他沒有不關(guān)心政事,只是他在雍正登基之后心灰意冷,才收斂了鋒芒,但是心中也多有不服氣。九子奪嫡的后期,尤其是在太子胤礽被廢以后,三阿哥胤祉曾一度以儲君自居,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九子奪帝時期,三阿哥胤祉和太子胤礽關(guān)系十分要好,因此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愛。尤其是三阿哥胤祉身邊聚集著一幫讀書人,甚至有才華十分出眾的清流李紱,這個人也是后來雍正時期,天下文人的領(lǐng)袖。

那么,在雍正登基以后,為什么收斂鋒芒的老三胤祉還是被雍正罰去守陵,幽禁到死。其實老三因為周圍聚集著一幫讀書人,所以他身上一般都有著讀書人的酸氣。十三阿哥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出生低下,所以他對老十三一脈都一直不是很看重。老十三的母親章佳氏去世百天的時候,熟讀圣賢書,深諳禮法的老三,居然在這一天選擇去剃頭。老三的舉動讓康熙十分生氣,也在這件事中得罪了老十三。老十三和老四的關(guān)系十分要好,可以說是老四雍正登上皇位重要的幫手,老三得罪老十三,自然也就間接的得罪了雍正,所以雍正一直對老三存有芥蒂。尤其是在奪嫡后期,太子被廢以后,老三仗著自己和太子關(guān)系好就以儲君自居,雖然這種行為是背地里的行為,但是老三的行為未免太過。

老三曾經(jīng)就有過這樣的行為,而且又和太子關(guān)系十分要好。所以雍正一登基以后,第一個處理的就是老三胤祉。因為胤祉不像八阿哥一樣,在朝廷中有著龐大的勢力八爺黨。老三的人多數(shù)都是文人,充其量也就是暗地里寫寫書罵罵人,嚇唬嚇唬就可以了。所以雍正一登基,就把老三的胤祉改成了允祉,并把他罰去為康熙守陵,反而把把阿哥胤禩改為允祀升為和碩廉親王。

老三完全激怒雍正的舉動就是在十三爺去世的時候。雍正登基以后,對幫助過自己的老十三,加封了鐵帽子王的稱號,雍正登基以后把自己的兄弟們的“胤”字都改成了“允”,但是雍正在老十三死后把“允祥”改回了“胤祥”,是雍正兄弟里面唯一有如此待遇的一位。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雍正和老十三的情誼是多么深厚。但是在老十三死后,老三沒有絲毫的表示,而且對于雍正把自己安排到守陵滿腹牢騷。這些事情都傳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一怒之下直接就把老三幽禁到了景山。老三也在幽禁中抑郁而終。

文/紅雨

3

康熙晚年,在廢黜太子胤礽后,覬覦大位的成年皇子們,紛紛卷入了奪嫡之爭。唯有皇三子胤祉醉心學(xué)問,對政治根本不關(guān)心,因此深得康熙器重?墒怯赫^位后,卻把他囚禁致死,這是怎么回事呢?

(胤祉劇照)

說起來,胤祉在眾皇子中還真是一枝獨秀,他自幼聰慧,天賦過人,年少時便能詩會賦,還寫得一手好書法。

此外,胤祉在騎射上,也是諸皇子中的佼佼者。他早年隨康熙塞外出巡,曾和擅長騎射的康熙一較高低,結(jié)果兩人難分仲伯。

因此,康熙對胤祉的文武能力都非常滿意,早早就讓他參與出巡和謁陵等事務(wù),一方面讓他增長見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yǎng)他的政務(wù)處理能力。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二次親征噶爾丹,命19歲的胤祉統(tǒng)管鑲紅旗大營,參與平定噶爾丹戰(zhàn)爭。

比起以往的謁陵和出巡,作戰(zhàn)才算是胤祉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地參與國事。胤祉在作戰(zhàn)時,不僅指揮有方,還處處為康熙分憂解難,頗讓康熙感到慰藉。

凱旋回京后,康熙發(fā)現(xiàn)留在京師監(jiān)國的太子胤礽黨羽遍布,權(quán)勢滔天。對他的皇權(quán)統(tǒng)治有極大的威脅。于是,康熙決定分封皇子,分撥佐領(lǐng),讓成年皇子分府自治,正式參與政務(wù),以此來削弱胤礽的權(quán)力。

胤祉由于深得寵愛,再加上他素與胤礽關(guān)系要好,被破格封為多羅誠郡王。這可是僅僅比和碩低一級的二等爵位,除了皇長子胤禔由于武藝高強,和他一樣被封為多羅直郡王外,其他參與作戰(zhàn)的成年皇子,均被封為三等爵位多羅貝勒。

隨后,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祉不僅參與宮廷事務(wù),還被安排到翰林院負責(zé)一些律呂、算術(shù)等方面的書籍的編修。

(康熙劇照)

胤祉對康熙交托的政務(wù),一絲不茍,完成得非常出色,隨著康熙和太子胤礽的關(guān)系惡化,胤祉也 越來越得器重。

胤祉不光學(xué)業(yè)和工作能力讓康熙滿意,還相當(dāng)講孝心,對康熙早晚問安,噓寒問暖,就在廢黜太子的前不久,康熙第一次來到胤祉的府中,參與他舉辦的家宴。在這里,康熙享受到了天倫之樂。自此后,他每年都要去胤祉的府中參與家宴,到后來這個也就成了康熙的定例。

在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康熙把太子黨們連根拔除。與胤礽交往甚密的胤祉,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不過,康熙在經(jīng)過親自詢問后,卻并沒有為難胤祉,反而還常對人說,胤祉雖和太子關(guān)系親厚,但從沒有慫恿太子作惡,所以不該加罪于他。

東宮被廢,立刻就招來成年皇子們角逐太子之位的爭斗。此時的皇子們不僅有權(quán)有勢,而且身邊都云集著一大批黨羽,這種局面是康熙萬萬沒想到的,康熙見到這種局面?zhèn)涓袘n心,焦頭爛額。

胤祉卻和這些如狼似虎的成年皇子們不一樣,他不結(jié)交黨羽,更不熱衷爭奪皇儲,反而一心一意完成康熙交托給他的編書任務(wù),先后完成了《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兩部大書。

不光如此,胤祉還很能為康熙分憂。

康熙因為眾皇子爭儲,大傷腦筋,打算復(fù)立胤礽為太子。

胤祉在打探到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陰謀魘鎮(zhèn)胤礽,將此事向康熙告發(fā),康熙遂以此為由,復(fù)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為了平息奪嫡之爭,康熙對成年皇子分別進行了加封。胤祉再次被進封為誠親王。

(胤礽劇照)

然而,重得太子之位的胤礽卻繼續(xù)勾結(jié)大臣,意欲逼宮,這迫使康熙不得不再次廢黜他的太子之位。

像第一次廢黜太子一樣,這次胤礽的黨羽再次遭到打壓,不過,胤祉依然沒有受到康熙責(zé)難,反而還得到5千兩白銀的賞賜。

隨著成年皇子爭奪儲位的斗爭越來越激烈,一心做學(xué)問,根本不關(guān)心政治的胤祉,反而得到康熙的青睞和器重,在康熙晚年父子之情更為深厚。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在寰丘祭告天地時,破例讓胤祉也向天地祭拜。除此外,又把胤祉的長子弘晟立為世子,其待遇和俸祿和貝勒相同。

當(dāng)時,還發(fā)生了一起“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是胤祉府中的門客,他不經(jīng)批準登記,也沒有拿任何證明文件,便打著胤祉的名號,在各地結(jié)交地方要員,不僅以胤祉的名義和督撫大員互贈禮物,還對他們極盡拉攏之事。被拉攏的名單中,不乏年羹堯和佟國勷這樣的軍政重臣。

事發(fā)后,康熙為了保護胤祉,并沒有深究,僅處死了孟祖光。除此外,他還召見了和胤祉在一處編書的魏廷珍,對他旁敲側(cè)擊地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處修書,若有此事,即當(dāng)以身命保之。

康熙這樣說,自然是若有人追問此事,要他為胤祉全心修書做個見證,以免胤祉牽扯進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暢春園去世,隆科多宣讀繼位遺詔,皇四子胤禛得繼大統(tǒng),是為雍正。

(雍正劇照)

當(dāng)時,第一個向雍正稱臣磕頭的,就是胤祉。

然而就算如此,胤祉還是沒能逃脫雍正對他的清算。

原來,雍正繼位這事,實在太出乎人的意料,就連他的生母德妃也大感意外。

有不少人認為,康熙晚年最受器重的皇子中,除了皇十四子外,就當(dāng)屬胤祉。因此,坊間流言四起,不少人甚至稱胤祉很有可能是康熙屬意的繼承人。

這些流言自然傳到了雍正耳中。為了鞏固政權(quán),雍正繼位后,對曾參與爭奪儲位的手足進行了殘酷的打壓。盡管胤祉沒有參與爭儲的行為,但雍正依然對他多有提防。不僅不重用他,還把他打發(fā)去為康熙守陵,他的兒子弘晟也因被尋了個不是削去世子之位,降為閑散宗親。

到雍正六年時,雍正又以“無人臣之禮”,把胤祉的爵位剝奪,幽禁在府中,而弘晟則受其牽連,被囚禁于宗人府。

盡管雍正八年,雍正恢復(fù)了胤祉的爵位,可是緊接著,雍正最為倚重的怡親王去世,雍正又以胤祉毫無“傷悼之情,視同隔膜”為由,再次剝奪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僅一年有余,胤祉病死于幽禁之所,卒年56歲。

直到乾隆繼位后,乾隆才給沒有參與爭儲的胤祉平反,恢復(fù)了他誠親王的爵號,并追封謚號“隱”,他的兒子弘晟才得以釋放,不過不能繼承爵位,一輩子無官無爵,真正成了閑散宗室。這樣一來,胤祉這一支的后人,也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

(參考史料:《清史稿》)

4

雍正皇帝在登基后對三阿哥胤祉進行了殘酷的打擊和迫害,還是因為胤祉參與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

在“九子奪嫡”中,胤祉是非常堅定的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然而就在胤礽出生后的兩個小時,胤礽的生母,同時也是康熙結(jié)發(fā)妻子的赫舍里皇后去世。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將年幼的胤礽安排給自己當(dāng)時非常寵愛的妃子,榮妃馬佳氏撫養(yǎng)。而榮妃馬佳氏,同時也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

所以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兩人非一母所生,但卻是一母所養(yǎng),兩人的關(guān)系自然非常的密切,日后康熙在安排太子的一些列行動的時候,也會安排胤祉陪同前往,例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期間病重,就是胤祉陪同著胤礽一起去看望康熙。

而在康熙“一廢皇太子”后,正是因為胤祉的努力,讓太子胤礽得以復(fù)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在這之后,以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反太子集團表現(xiàn)極為活躍,想將胤礽至于死地,以絕后患。

就是在這樣極為不利的情況下,胤祉始終想著拉自己的這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一把,最終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發(fā)現(xiàn)了大阿哥胤褆用“魘鎮(zhèn)”詛咒太子的證據(jù)。不僅如此,胤祉還幫助胤礽積極做著自我反省,主動承認錯誤,還與胤礽一起,將所有的罪過全部歸咎于“魘鎮(zhèn)”之上。再加上此時的康熙對于皇子們爭奪嫡位的行為非常不滿,同時也不想就此放棄胤礽,最終再嚴懲大阿哥、八阿哥等人的同時,復(fù)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鑒于在“復(fù)立皇太子”的過程中,胤祉的突出表現(xiàn),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被康熙冊封為“和碩誠親王”,成為最早被康熙冊封為親王爵位的康熙皇子之一。

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祉便不再過多的過問政治,而是全心全意的編書。

在此期間,三阿哥胤祉主持編修了《律歷淵源》,以及曠世巨作《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胤祉看似不過問政治,但是他的行為確實非常耐人尋味。一方面,他同雍正一樣,采取了“不爭是爭”的策略,雍正是深藏不漏,不爭寵,只是埋頭做事,進而贏得了康熙的好感,胤祉在胤礽二度被廢后也是默不作聲的專心著書,可以說于雍正的做法完全一致。而另一方面,胤祉在于眾多飽學(xué)之士和讀書人階層交好的同時,還與雍正的其他政敵之間保持了非常和諧的關(guān)系,特別是十四阿哥胤禵,關(guān)系是非常的交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再加上胤祉曾經(jīng)與太子胤礽非常特殊而又緊密的關(guān)系,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后,三阿哥胤祉馬上遭到了雍正的瘋狂打擊,被雍正安排同十四阿哥胤祉一同去看守皇陵。

雍正將三阿哥胤祉圈禁致死,看似是與十三阿哥胤祥有關(guān),但更多的還是康熙皇子之間的矛盾所致。

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胤祥去世,在胤祥的葬禮上胤祉遲遲未到,并且毫無憂傷的面色,進而被雍正奪去爵位,并將其全家圈禁在了景山,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

而將胤祉進行彈劾,并且對胤祉進行議罪執(zhí)行的,正是在雍正朝中后期開始,被雍正予以重用的胤祿、胤禮等康熙皇子。

胤祿、胤禮等人并沒有參與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因而在雍正繼位后,得到了雍正的器重與封賞,其權(quán)勢、地位以及處境自然是遠超他們的些哥哥們。

但是就在怡親王胤祥去世前,雍正將胤祉重新晉封為親王,這必然會引得胤祿、胤禮等人的警覺,于是發(fā)起對于胤祉的彈劾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雍正對于胤祥的感情是人盡皆知,不管是出于憤怒,還是有意而為之,以此為理由除掉曾經(jīng)的競爭對手胤祉,也算是“名正言順”。

就這樣,胤祉第二次因為胤祥受到的懲罰。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祉就因為在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去世百日內(nèi)剃頭,被康熙議罪降爵,而這一次,胤祉再一次在胤祥的葬禮上,因為不端的行為受到了雍正的處罰,進而落得一個圈禁致死的解決,不免讓人感覺是造化弄人。

5

康熙的老三胤祉,也就是三阿哥,這人很簡單。作為康熙的眾多皇子中的一個,他的兄弟們都希望能夠坐上皇位,因此在康熙末年,“九龍奪嫡”也就是發(fā)生了。


各皇子爭權(quán)奪利、互相傾軋,為了這個皇位,兄弟之間你死我活、手足相殘,可就唯獨我們這位三阿哥對皇位不感興趣,他雖然在文學(xué)才能和弓馬騎射上都很優(yōu)秀,但就他沒心思參與到奪嫡的行列當(dāng)中,他感興趣的只有文學(xué)。

在復(fù)立二阿哥胤礽為太子后,康熙發(fā)現(xiàn)他的這三兒子能夠團結(jié)廢太子,而且不落進下石,為了在用另外一種方式補貼他,于是康熙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并讓他干自己想干的事:主持編纂《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

不過就這么一個不對皇位感興趣的三阿哥,后來在雍正繼位后被囚禁致死?

有人說,因為胤祉素來與廢太子胤礽交好,所以雍正繼位之初,對他有所忌憚,于是把他貶到了康熙陵前守墓。這對胤祉來說,簡直要他的命,但也只能在心里發(fā)發(fā)牢騷。在后來的幾年內(nèi),朝廷的大臣們也見風(fēng)使舵,紛紛上奏他索賄,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過雍正要搞他,誰也擋不住!很快,胤祉就被削官奪爵,而且還被囚禁在府中,失去了自由。

其實,這件小事,過段時間,皇帝沒準一高興,就放了他的三哥也有可能。可恰恰就在十三阿哥的葬禮上發(fā)生了不快。世人皆知,在康熙眾多皇子當(dāng)中,數(shù)雍正和十三阿哥關(guān)系最好,所以十三阿哥死后,雍正親自為他舉行葬禮?韶缝碓谠岫Y上,被傷心欲絕的雍正給發(fā)現(xiàn)毫無悲痛之情,仿佛是一個外人一樣。這讓本來就厭惡他的雍正更加厭惡,很快雍正就下旨,你就永遠待在你的府中,不用出來了。

其實這就等于宣布了胤祉的死刑,不久以后,胤祉在憂憤之下而死。不過雍正念其還是兄弟一場份上,對這個三哥還是以郡王的規(guī)格下葬的。

6

胤祉,可不是一個不關(guān)心政治的王爺。

莊親王胤祿曾言:“胤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zhèn)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九子奪嫡”時,胤祉也是早早的參與到奪嫡的斗爭中,當(dāng)時翰林院編修陳夢雷、直隸總督李紱等皆是胤祉一黨。



當(dāng)然,胤祉雖參與到奪嫡的斗爭中,但無奈他的勢力實在是太弱,連四爺黨都斗不過,更別說勢力更龐大的八爺黨、太子黨,因此他早早的落敗,此后眼見奪嫡無望,他也就只能是明哲保身,安心的替國家修書,基本不再過問政事。與此同時,他雖很少過問政事,但為了避免日后被清算,他還是明里暗里的支持著其中一位參與奪嫡的阿哥,而這就是皇八子胤禩。

如此,他支持八爺黨的行徑,也就成了日后雍正清算他的一個借口,即“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



當(dāng)然,胤祉雖支持胤禩,但也并未去對付雍正,因此,雍正登基的初期,雍正雖對胤祉不滿,但也并未向?qū)Ω敦范T、胤禟那般兇殘,只是將他變相的發(fā)配到景陵,讓他守護康熙的陵寢。如果此后胤祉識趣點,不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是與世無爭的待在府邸中,做他的安樂王爺,或許就不會有后來的結(jié)局。

但是,胤祉顯然不安于做一個閑散王爺,他也不想就這樣安與世無爭的過一輩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向蘇克濟索要賄賂一事,被人揭發(fā),雍正震怒,以他無人臣之禮之由,將其降為郡王,然后囚禁在其府邸中。當(dāng)然,本來胤祉是要被奪爵的,只是后來雍正顧念兄弟之情,再加上索要賄賂一事多數(shù)是為了他那個兇頑狂縱的兒子弘晟,因此他只降為郡王,而其余罪行則由其子弘晟承擔(dān),康熙將其囚禁于宗人府。



當(dāng)然,雍正或多或少還是有點在乎胤祉的,在八年(1730年),也就是他被降為郡王的二年后,胤祉又被恢復(fù)親王爵。但是雍正雖對胤祉還算厚道,可胤祉對于雍正的好意卻似乎不領(lǐng)情,“其子弘晟兇頑狂縱,助父為惡,僅予禁錮,而胤祉銜恨怨懟”,對于雍正禁錮自己的兒子弘晟一事,胤祉明明知道,那是他罪有應(yīng)得,可是他非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是認為這是雍正在故意為難于他,因此是懷恨在心。

如此,他開始對雍正是明里暗里的表示自己的不滿之心,而后更是將這個不滿之心轉(zhuǎn)移到雍正最信任,也是最在乎的弟弟怡親王胤祥的身上,“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并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dāng)削爵”,在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但是遲遲未到,之后更是毫無憂傷的面色。



由此,胤祉這般不識趣的行徑最終是徹底的惹怒了雍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下詔奪取他的爵位,并將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

總得說,最初雍正對自己的這位哥哥還是比較仁義的,也是比較在乎的,他曾說:“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在雍正的眼中,胤祉是他唯一的哥哥,因此本不想過多的為難他,可是這位哥哥實在是太不爭氣,無論他如何的善待他,胤祉的心都不在他這邊,都不曾誠心的想為他效力。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本來雍正是想用他的,只是可惜的是胤祉始終對他心存芥蒂,沒啥忠心可言。只得說胤祉的悲慘結(jié)局,多半是他自己作出來的,而不是雍正故意為之的。

7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三阿哥胤祉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他所謂的“不關(guān)心”政治,更像是一種韜光養(yǎng)晦的奪嫡策略。這一招,雍正也曾用過,就是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將自己包裝成淡泊名利之人。所以,胤祉騙得了別人,騙不過雍正。

當(dāng)太子與大阿哥失勢后,胤祉就成為最年長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會,比較注重禮法,在沒有嫡子可選的情況下,胤祉身為年長者,自然具備奪嫡的身份優(yōu)勢。

胤祉文武雙全,為人友善謙和,一直是康熙特別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數(shù)高達十七次之多,這些足以讓胤禛與其他皇子羨慕嫉妒恨。

在胤祉周圍,聚集著許多有聲望的知識分子,康熙朝的許多大型“文化工程”,比如《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都出自他的手筆。胤祉做這些事,純粹是為了個人愛好或者說是當(dāng)義工嗎?

肯定不可能,胤祉做這些工作,最少有兩點好處:

一、博取功名與康熙欣賞。古人要流芳百世,無非是立言、立功、立德,這一點,稍微有點理想抱負的君王都很注重,即使康熙也不例外,老爺子一生都在追求文治武功。

康熙通過擒鰲拜、平三藩、征噶爾丹等事件,已經(jīng)確立了自己的豐功偉績;立德是一種個人修養(yǎng);立言是文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熙肯定需要有所建樹,這就給了胤祉發(fā)揮空間。

胤祉主導(dǎo)的文化工程是康熙主政成績單的上的重頭戲,為自己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外,他作為項目經(jīng)理,也能因此功成名就,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二、聚集一批文人雅士。搞文化建設(shè),必然需要文化人,尤其是編書,胤祉身邊肯定少不了一大批文人。在長期共事的過程中,這些文人就會忠誠于胤祉,為其出謀劃策。

在古代,文人就是現(xiàn)在的意見領(lǐng)袖,他們說的話可以左右當(dāng)時的輿論。有這些文人來當(dāng)胤祉的吹鼓手,為其吶喊助威,胤祉何愁美名不外傳。所以,在“九子奪嫡”最激烈時,也沒有胤祉的負面新聞。

他若無意儲位,就不會參與這么多的政務(wù)以及爭斗,尤其是在太子被廢后,他主動揭發(fā)大阿哥鎮(zhèn)魘太子。在康熙朝,胤祉是單獨給皇帝上折子最多的皇子,數(shù)量達到四百多件,這也足以看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滴醪粌H賞識他,而且故意保護過他,比如“孟光祖案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門人,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他打著胤祉的旗號到地方行騙以及籠絡(luò)大臣,這份籠絡(luò)名單上還有胤禛的嫡系年羹堯。

清朝制度規(guī)定,皇子不得結(jié)交大臣,差人賞賜外任官員物品需要向上報朝廷,然而,孟光祖的行為并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走,也沒有人舉報,這當(dāng)中大概率就有胤祉的袒護。

孟光祖在五個省份活動多年,直到直隸總督揭發(fā),這個事情才浮出水面?滴鯇首咏Y(jié)黨營私、爭奪儲位等事,向來都是嚴加防范。但當(dāng)他得知此事牽涉到胤祉,他就秘密處理,立即給刑部下密令,派人核查文書以及仔細辨認真?zhèn)巍?/p>

最后,康熙不想深究,只想大事化小,僅將孟光祖處死了事,涉案人員都從寬處理?滴踹就此事特意胤祉的一位門人魏廷珍說過,你每天和三阿哥一起編書,如果真有此事,就應(yīng)該用生命保護。這實際上故意在偏袒胤祉。

秋媚說:胤祉在康熙朝表現(xiàn)得越優(yōu)秀,對胤禛構(gòu)成的威脅也就越大;他越受到康熙的賞識,對胤禛形成的壓力也就越大。胤祉在康熙朝的“所作所為”對胤禛的阻力,就是雍正朝秋后算賬的由頭,當(dāng)年的阻力越大,日后雍正報復(fù)的力度越強。

康熙去世后,胤祉聽到隆科多說傳位胤禛后,他立即與胤禩在院子里商量到深夜,這讓雍正對胤祉格外小心。

幾個月后,胤祉的門人陳夢雷聯(lián)合周昌言,用“禮斗請仙六壬數(shù)”(道教的一種法事活動,類似跳大繩),“保佑誠親王繼承大位”。事情敗露后,陳夢雷被流放。當(dāng)時的額雍正位置還沒有坐穩(wěn),因而沒有下重手,胤祉只是受到嚴格監(jiān)控。

此時的胤祉,如果及時向胤禛靠攏,應(yīng)該是能夠安全著陸的,可他偏偏不,還要與幾位兄弟來往。

雍正罰胤禵去守皇陵,傳旨的就是胤祉。胤祉對胤禵的處境非常同情,對看守胤禵的范時繹說,十四阿哥性格耿直,你們不要強硬。然而,范時繹立刻出賣了胤祉,在雍正面前舉報他。后來,胤祉又借給康熙祭拜皇考之名,與胤禵密談許久。

雍正四年,胤禩在諸王大臣面前對雍正發(fā)“一家俱死”的毒誓后,雍正便懷疑,是胤祉對胤禩通風(fēng)報信,導(dǎo)致胤禩有準備。更重要的是,雍正覺得胤祉在對待如何處置胤禩的問題上,態(tài)度比較消極,所以對他非常不滿。

胤祉也感受到自己可能會大禍臨頭,于是,立即上奏,給雍正輸誠,迫于無奈地黑化胤禩等人。這次的表態(tài),讓胤祉暫時躲過一劫。

然而,沒過多久,胤祉被人揭發(fā)索取錢財,雍正當(dāng)即將其囚禁于自己的王府,并降爵為郡王。雍正八年,胤祉又被晉升為親王。只是好景不長,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僅“磨洋工”,而且毫無憂傷之情。胤祥與雍正可謂鐵哥們,他的去世,連雍正都傷心不已。莊親王允祿趁機給雍正上奏,彈劾胤祉:

“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并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dāng)削爵。”

當(dāng)雍正得知胤祉在喪禮上的表現(xiàn)后,決定新仇舊恨一起算總賬,給了他“十二款大罪”,下令剝奪了他的爵位,并將他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從雍正給胤祉定的“罪名”來看,說他“希冀儲位”、“以儲君自命”,這完全是對當(dāng)年奪嫡一事而耿耿于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雍正繼位后,對胤祉的一系列敲打,都是出于對兄弟的防范。

秋媚說:胤祉是康熙的皇子中最有才華的一位,可以說是大清的“曹植”?滴跣枰抛觼硗瓿伞拔闹巍钡钠磮D,而不需要才子治國,堅鋼不可奪其志的胤禛才是治理大清的最佳選擇,胤祉的下場屬于“楚人無罪,懷璧其罪”。

8

三阿哥胤祉不關(guān)心政治?那是他演技好,在康熙帝眾多皇子奪嫡中,胤祉是隱藏最深的一個,真正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除那幾個還沒成年的外,就是五阿哥胤祺,他不通漢學(xué);七阿哥胤祐,他有殘疾。

胤祉的結(jié)局比較悲慘,最后被雍正皇帝囚禁而死,其實和八阿哥胤禩的結(jié)局也差不多。要說胤祉沒有參與奪嫡,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他的年歲比較大,皇子排名很靠前,除了老大,老二就是他了。

排名第三子的胤祉雖然是庶出,但并不妨礙他有一顆想當(dāng)太子做皇帝的心,并且胤祉的能力很強,能文能武,文比八阿哥胤禩強,武比四阿哥胤禛強。

康熙年間胤祉是依附于太子的,只是太子實在是太扶不上墻了,被康熙廢了兩次,其中有一次還是三阿哥胤祉舉報的,如果說他完全不關(guān)心政治,是沒有必要去檢舉揭發(fā)太子。

康熙晚年,廢了太子后,誰來做儲君,大家都有機會,當(dāng)然最有機會的是除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就是這三阿哥胤祉了,按排位來看,他最年長;按能力,文武雙全。

唯一對胤祉影響很大的就是身份是庶出,胤祉的選擇是以退為進,安心做起了學(xué)問,因為此時的康熙皇帝對皇子的勘驗不再是看浮于表面的成績,而是看眾多皇子是否潛心干事,胤祉把握了康熙皇帝的心思,一門心思在家治學(xué),并且還著作了一部《律歷淵源》,很受康熙皇帝的喜愛。

晚年的康熙非常的信任和重視三阿哥胤祉,但是絕對沒有想法把大位傳給他,在康熙眼里,胤祉只是一個很有成就,誠實可靠的兒子,并不能擔(dān)當(dāng)起整個帝國的重擔(dān)?滴踹@么想,胤祉卻不這么看,總希望能夠用自己穩(wěn)重、成熟和能力去打動康熙。

直到胤祉的家奴孟光祖出事,胤祉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就徹底的絕緣了繼承人之位選擇,孟光祖打著胤祉的旗號外出幾省結(jié)交大員,索賄要錢,后被康熙殺了,但依然沒有追究到胤祉的頭上,這也說明康熙對三阿哥胤祉的喜愛和信任。

康熙死了,最終還是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還是很遵守了當(dāng)時對康熙的諾言——善待兄弟,連與他奪嫡之爭最為激烈的八阿哥、十四阿哥都沒有直接要他們的命,都是幽閉而已。

按說三阿哥胤祉沒有直接參與到奪嫡斗爭中去,雍正皇帝應(yīng)該放他一馬啊,為什么反而罰其守陵呢,這事情的根源在于三阿哥胤祉與太子一直關(guān)系不錯,其中還檢舉過太子,后來的種種奪嫡行為也多少讓雍正知曉了些。

雍正皇帝對胤祉的發(fā)配其實也就是個很小的懲戒,但是對胤祉來說卻心理接受不了,他始終認為自己貴為皇帝的哥哥,不應(yīng)該受此懲罰,關(guān)鍵是他無法接受心理的失落。

心理有變法的胤祉在雍正時期就變化很大了,丟掉了康熙朝那種溫文爾雅,誠實穩(wěn)重的作風(fēng),在十三爺胤祥的喪葬期間,屢有出格;自己的兒子又毫不檢點,直呼“雍正新君”等等。

直到雍正八年,有人揭發(fā)三阿哥胤祉居然向朝中大臣索賄,這就觸及到了雍正皇帝的底線了,這個時候雍正對待胤祉就等同于對待八阿哥胤禩,圈禁在景山,剝奪爵位。雍正十年,胤祉死于景山。

胤祉如果是個完全不關(guān)心政治的皇子,雍正是不可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兄長的,而胤祉最后悲慘的結(jié)局完全是因為自己心理失衡和做事不撿的原因。

9

康熙皇帝在臨終前曾向即將即位的皇四子胤禛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祝福:“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這既是康熙皇帝對于雍正帝的囑托,實際上也表達了康熙皇帝對于即將掌權(quán)的雍正皇帝將骨肉兄弟作為政敵來整肅的擔(dān)憂?陀^而言,雍正皇帝對于自己的兄弟還是能夠一分為二的看待的,素來以刻薄寡恩著稱的雍正皇帝還是能夠?qū)τ谀切⿹碜o自己繼位以及對自己權(quán)力并不構(gòu)成威脅的那些兄弟加以善待的。但是對于那些敢于挑戰(zhàn)自己權(quán)威以及影響自己權(quán)力的兄弟,雍正皇帝通常也是毫不留情的給與打擊。但是雍正皇帝有一位兄弟,既對政治權(quán)力不感興趣,也對雍正帝不構(gòu)成威脅,卻最終還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至死不得出,這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誠親王胤祉。

低調(diào)的皇三子胤祉其人:

皇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其生母榮妃馬佳氏曾先后為康熙皇帝誕下五子一女,是康熙皇帝早年最為寵愛的嬪妃之一。皇三子胤祉本人在康熙皇帝的眾多阿哥之中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不僅善騎射,并且在文學(xué)和書法上也非常有造詣,這在清初滿洲貴族之中是并不多見的,同樣也是難能可貴的。胤祉在康熙三十七年時獲封郡王爵位,第二年,胤祉因為在皇十三子生母敏妃的百日喪期內(nèi)擅自剃發(fā),被生氣的康熙皇帝降為貝勒。胤祉雖然觸怒康熙皇帝,但是并沒有遭到康熙皇帝的厭棄,整個康熙一朝,胤祉都頗受重用,康熙晚年,文學(xué)上頗有造詣的胤祉奉旨主持了多部重大典籍的編纂。因此深得帝心。

雖無心皇位但參與奪嫡:

實事求是的講,皇三子胤祉并沒有過想做儲君的念頭,但是這并不代表其沒有參加康熙皇帝晚年的“九子奪嫡”,而真實的情況則是,胤祉不僅參與了奪嫡活動,還是不折不扣的太子死黨?滴趸实鄣奶迂返i出生之時,其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產(chǎn)后大出血去世了,嗷嗷待哺的胤礽被康熙皇帝交由自己寵愛的榮妃馬佳氏撫養(yǎng),而榮妃馬佳氏則是皇三子胤祉的生母,胤祉自幼與太子胤礽共同撫養(yǎng)在榮妃身邊,兩人雖非一母所生,但為一母所養(yǎng),因而關(guān)系非常密切,康熙皇帝深知如此,所以在日后安排的一些由皇太子胤礽負責(zé)的事務(wù)時,通常也讓皇三子胤祉一同隨行。

康熙親征準噶爾時,兩人曾一同前往去探望過康熙。只是那一次,胤礽表現(xiàn)太差勁,兩人被遣回了京城。后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也是胤祉的力薦,使得康熙帝沒過多久便將胤礽復(fù)立為太子。至此兩人關(guān)系更為密切。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黨,猶如皇十三子胤祥與雍正皇帝的關(guān)系一樣,胤祉也將寶壓在了太子胤礽身上,這也為日后胤祉遭到雍正皇帝的整肅而埋下了伏筆。

雍正即位后遭到整肅圈禁:

雍正皇帝即位后,對于曾經(jīng)用擁護廢太子胤礽的兄弟,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打擊,皇三子胤祉首當(dāng)其沖,雍正皇帝沒有給出任何罪名,便將胤祉去為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康熙一朝頗受重用的誠親王胤祉至此成為雍正朝的閑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大臣索賄被告發(fā)而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在自己府中,同時將其降為郡王。兩年之后,雍正帝開恩將誠郡王胤祉恢復(fù)了親王的稱號,但是好景不長,被封為親王后的三個月,雍正皇帝最為珍視信任的怡親王胤祥去世,在怡親王的葬禮上,胤祉遲遲未到,并且毫無憂傷的面色。因此再次被人彈劾,雍正帝因此震怒,于是將胤祉的爵位取消,同時將其全家囚禁在景山壽安亭,兩年之后的雍正十年,胤祉去世,雍正皇帝授意大臣將其以郡王之禮入葬。

皇三子胤祉在皇長子和皇太子先后被失寵獲罪后成為康熙皇帝事實上的長子,也是雍正皇帝所說的唯一的兄長,因為其在康熙生前力保太子而遭到雍正皇帝的忌恨,以至于雍正一朝遭到皇帝的整肅,并最終獲罪而被圈禁而死。

原創(chuàng):歷史課課代表

10

認為皇三子胤祉不關(guān)心政治,顯然是不客觀的說法,胤祉在胤礽被廢之后也是不甘寂寞的加入儲位之爭。胤祉之所以會從最先的守陵淪落到最終的被圈禁致死,主要是因為他得罪了雍正的鐵桿兄弟、皇十三子胤祥。

胤祉二十歲就跟隨康熙從征噶爾丹,執(zhí)掌鑲紅旗大營,二十二歲被晉封為誠郡王,一年后因在康熙敏妃病逝百日內(nèi)剃發(fā),被削奪王爵,降為貝勒。不知為何,胤祉總喜歡在別人的葬禮上出風(fēng)頭,最終也因此而喪命。

胤祉與太子胤礽關(guān)系比較密切,假若胤礽不出事,將來對他是很有利的?滴跚艚返i時,認為胤祉雖與太子關(guān)系密切,但未曾慫恿過他,再加上胤祉揭露皇長子胤褆對太子搞厭勝,康熙因此原諒了他,并未加罪。

胤礽復(fù)立時,胤祉被晉封為誠親王。胤礽是皇太子,胤祉與他和睦相處,并無不當(dāng)。后來能仗義執(zhí)言,表明在有太子時胤祉是個安分守法的人,并沒有覬覦儲位的非分之望。與他一起受封親王的還有,胤禛和胤祺。

胤祉確實喜愛鉆研學(xué)問,尤其擅長書法,早在二十歲時,詩壇領(lǐng)袖王士稹就說他的字方圓徑寸,遒美妍妙。雍正皇帝也說過,在他的兄弟中,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工于書法,讓他們給康熙的景陵書寫碑額。

基于胤祉的文采,康熙于五十二年命他在暢春園開設(shè)蒙養(yǎng)齋館,負責(zé)修書。他吸收原任編修陳夢雷、侍讀學(xué)士法海等人參加工作,編成了數(shù)部大類書。胤祉對文化事業(yè)的貢獻不小,他還受康熙委派,參與祭祀等政事。

胤祉與康熙的父子感情比較好。胤礽被廢后,胤祉每年都請康熙到他在京城和熱河的花園聚會,先后達十八次之多?滴鯊U太子、囚長子,缺少天倫之樂,胤祉以此為父皇解憂,而康熙也著實對胤祉偏袒一些。

如康熙五十六年,出現(xiàn)胤祉屬人孟光祖騙案。孟光祖在幾年間,自稱奉胤祉之命,結(jié)交地方長吏,代表胤祉向川撫年羹堯贈送禮品。年羹堯回贈馬匹銀兩,贛撫佟國勷送他銀兩緞匹,此時最終被直隸巡撫趙弘燮告發(fā)。

康熙將孟光祖處斬,佟國勷革職,年羹堯革職留任。但康熙不讓牽扯胤祉,對編修魏廷珍說,這事關(guān)乎誠親王聲譽,你與他一起修書,知道他的為人,應(yīng)當(dāng)以身命保他。這是對胤祉的袒護,他此時已經(jīng)開始關(guān)注政治。

孟光祖事件說明,胤礽再度被廢后,胤祉也是不甘寂寞的,希望成為新太子。當(dāng)時,他是諸皇子中能夠自由活動的年齡最大的人,這一點對他很有利。清代歷來注重嫡子,其次是年長之子,之前已有長子重用的現(xiàn)象。

康熙也不例外,將嫡子胤礽立為太子,重用長子胤褆。廢太子事件后,胤祉、胤禛就處于特殊地位,而胤祉尤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康熙的一些信任,胤祉就以儲君自命,希望獲得儲位。

不過胤祉盡管抱有幻想,但沒有過多的活動。他身邊只有幾個文人,這些人沒有相應(yīng)的政治地位,缺少活動的能量。胤祉在兄弟中也沒有特別要好的人,他因告發(fā)胤褆而得罪八爺黨,康熙也是因此對他進行了保護。

由此可見,胤祉并非完全不關(guān)心政治,他在胤礽再度被廢后,積極參與爭儲活動。無奈缺乏競爭能力,很難在儲位之爭中獲勝;仕淖迂范G通過韜光養(yǎng)晦,最終繼承大統(tǒng),成為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對參與爭儲的兄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理,胤祉自然也不能幸免。雍正以胤祉與廢太子胤礽關(guān)系密切為由,將其發(fā)配到康熙的景陵去守陵。雖然胤祉在儲位之爭中能力有限,但雍正還是不想再看到他。

雍正即位時,胤祉雖然表面支持,但私下牢騷不斷,四處宣泄不滿情緒,這才是他被發(fā)配的根本原因。接著在雍正二年,胤祉三子弘晟因獲罪而被削去世子之位。四年后,胤祉因索賄而被革爵囚禁,后又恢復(fù)爵位。

胤祉的表演還在繼續(xù),雍正八年,皇十三子胤祥病逝,胤祉參加葬禮不但遲到,而且遲到后毫無憂傷之狀。隨后被莊親王胤祿等人彈劾,雍正大怒,將胤祉革去爵位,與家人一起被幽禁在景山,兩年后胤祉病逝。

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致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識時務(wù),而直接原因則是他在胤祥的葬禮上大不敬的行為?梢哉f,胤祉的結(jié)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在喪禮上出狀況并非第一次,這種行為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再來看看胤祥是何人?他可是雍正最為器重、關(guān)系最好的兄弟。雍正即位后,不但給了胤祥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還多給了其子一個郡王爵位。雍正原本要讓胤祥葬到他的皇陵,但最終在胤祥堅持推辭下才作罷。

胤祥病逝后,雍正不僅將其名字從允祥改回胤祥,還親自為胤祥穿一個月的素服。雍正對胤祥的這些隆恩,都是史無前例的,可見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多好。雍正對胤祥如此器重,怎會容忍胤祉在葬禮上的大不敬?

綜上,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致死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他在胤祥葬禮上的不恰當(dāng)行為。滿朝上下都知道雍正對胤祥的葬禮有多重視,恰恰胤祉對此視而不見,只能說他不識時務(wù)。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