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奉行儒教思想,皇位傳承,通常是嫡長子繼位,除非嫡長子出現(xiàn)意外,例如犯法丶早逝,皇位才會(huì)傳給其他皇子。
在古代皇位傳承中,兄亡弟繼的事情也出現(xiàn)過,通常是兩種情形。
一是君王無子,又不想過繼兒子,因此傳位于弟或侄兒。
二是國事不穩(wěn),天下未平。君王有子,要么太小丶要么太傻,于是君王出于大局的需要,傳位于弟或侄兒。俗話說“多事之秋,國賴長君”。
從宋太祖的情況來看:
1,宋太祖駕崩之時(shí),雖北有北漢,南有南唐丶吳越,但是已不足慮了。再加上遼國無意南侵。因此宋朝情況基本穩(wěn)定,不存在多大危險(xiǎn)。
2,宋太祖的嫡長子,也已成年,頗具一定的才能,完全能承擔(dān)儲(chǔ)君之責(zé)。
綜上所述,宋太祖?zhèn)魑挥诘艿那疤釛l件,是不存在的。
因此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同宿一夜后,離奇死亡。然后由其弟宋太宗趙匡義繼承大統(tǒng),是不合常理的。
有鑒于,在宋太宗繼位的過程中,其25歲的寡嫂,有出面阻攔的舉措,因此宋太宗,對其態(tài)度不會(huì)太友善,將其冷處理,已算是宅心仁厚了。這位娘娘,最終活到了44歲,在當(dāng)時(shí)也不算太短壽了,因此也不可能是宋太宗害死的。只是她死后,宋太宗在禮遇丶儀軌方面做得不太好而已。
關(guān)于宋太宗繼位,野史中有“燭光斧影”一說。
根據(jù)宋太宗后來的行為來判斷,例如他與南唐小周后的丑聞,以及他沒善待降宋的吳越國主來看。宋太宗并不是個(gè)什么德行高尚的仁厚之君。
但是宋太宗沒殺寡嫂,也沒加害宋太祖后人。以他的心性,假如他是篡位者,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個(gè)人認(rèn)為宋太宗是篡奪兄長帝位的可能性極小,也許是宋太祖有什么不便言明的苦衷,只好將帝位傳之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