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又被稱之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國王一個人說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來拿主意割韭菜。
這個事情意味就很深長了,過去大臣們都是打工仔,國家收上來的韭菜,只有國王一個人可以享用,最多從牙縫里摳一點出來,賞賜給做事有干勁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這一年,大臣們表示,不干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國王牙縫里的韭菜,這回他們要平均分了這些韭菜。
01周厲王是個狠人,各種跟貴族不對付。
- 經濟上:
俗語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時期的貴族集團,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給承包了,也就是說百姓想要在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須要向貴族交稅。
百姓們世代都在這些山川旁邊生活,靠著山就要去砍柴、打獵,靠著水就會去捕魚,沒想到突然之間就被收了人頭稅。能夠擁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光貴族收稅,自己不收稅,那哪成呢?于是乎周厲王頒布法令,霸占這些山川的貴族們,都需要向國家交稅。
這下子這幫貴族可就炸了毛了,本來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沒想到現在還要跟周厲王分攤,這引起了貴族們的強烈反對。
- 政治上:
此外,周厲王在政治上,不愿意沿用過去周朝的老辦法。過去周公、召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級別的大人物,這一職務幾乎被這兩家人給霸占了。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所以周厲王開始重用懂經濟的榮夷公和懂軍事的虢公長父。這件事遭到了貴族們的一致反對。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記》
周公和召公的后人,自古都是國家的執(zhí)政者,他們代表著周王朝開國貴族的集體利益。現在突然穿插一個其他人進來,誰知道他們會有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說周厲王是因為得罪了這幫貴族,才會被趕下臺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共和與否,百姓都還是要向朝廷交稅的。
- 言論上:
當然,周厲王本身也有問題,百姓過去是可以議論周王執(zhí)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廣眾之下說也沒關系。
可是周厲王覺得很難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間監(jiān)視百姓,只要敢說他壞話,立刻抓回來宰掉。其實百姓才不會議論,真正懂得議論的,還不是那些讀書識字的貴族么。百姓忙著種田打魚交稅呢,哪有這個閑工夫扯犢子呢?
02共和元年,不代表就真正共和了。
公元前841年,因為周厲王得罪了一幫不該得罪的人,所以他們以百姓的名義發(fā)動了一場暴動,最終將周厲王給趕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史記》
這個時候周厲王并沒有死,只是跑出了鎬京而已。所以這幫貴族們也沒有再立一個周天子,而是換了一種執(zhí)政方式,也就是共和執(zhí)政。
所謂共和執(zhí)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別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錢關系都沒有的。其實本質是沒有變的,只是這一段時間沒有天子執(zhí)政,而是由貴族臣子來執(zhí)政。
- 其實周厲王之前的數百年里,西周王朝,基本上也都是這兩家貴族在相互執(zhí)政,周天子實實在在只是一個無足輕重之人。
- 周公旦、召公奭輔成王的確高尚,可是誰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家的后人,能夠世世代代把持朝政,這可就不簡單了。
- 過去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人們,在卿士的位置上,把控著國家的命脈,周天子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真正該怎么實行,其實周天子真的管理有限。
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給拋棄了,其實不要天子國家一樣可以轉起來。共和這個年號一共用了14年,14年后,周厲王在彘去世,他的兒子太子靜便接替了周厲王的位置,也就是周宣王,這才宣告了共和這個年號的結束。
03此共和非彼共和,共和的概念,只在貴族腦海中初具規(guī)模。
不得不說,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841年的時候,古人就已經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廢除君主,由臣子們來共同執(zhí)政。
這種模式有點類似后來的共和制度。可是這里的共和只是一個年號,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史記》
我們現在所談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眾都參與進來一起執(zhí)政的制度。而當時那個共和,只是一個年號,為什么用共和這個年號呢?
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便是因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執(zhí)政,所以稱之為共和。還有一種說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務,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共和。
- 不管是哪種原因,我們會發(fā)現,由臣子共同執(zhí)政的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公元前509年,西方便出現了著名的羅馬共和國。
- 同樣是驅逐了君主,可是當時的羅馬平民拒絕向貴族妥協。在平民的壓力之下,這才出現了共和政體,也就是由平民和貴族共同執(zhí)政。
- 這種思想在西周時期,我們也出現過。但是只出現在了貴族的思想層面上,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將這些思想,傳達到民間的。
西周的貴族,掌握的不僅僅是財富和權勢,還有一項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們擁有讀書認字的條件,可是平民不具備。
因此那個時代即使出現了共和的雛形,平民也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去參與到整個國家的建設當中來。而這種對貴族來說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貴族們扼殺在了搖籃里。
總結:公元前841年,重不重要?很重要。
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為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殺在搖籃里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狀況,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就算先進的思想擺在你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
而貴族集團,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貴族集團,那是因為他們重視了這些思想。對他們有好處的,便會大肆宣傳,對他們有壞處的,那就會扼殺在搖籃里。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