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吐槽機以為那部很火的《大明風(fēng)華》又篡改歷史了,正好趁宅在家里跳著看了一圈,然而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朱祁鎮(zhèn)連張?zhí)蠖家粔K殺掉的片段。本來還抱著娛樂的事兒就娛樂著看,現(xiàn)在倒是看得吐槽機有點懵逼......
顛覆性的電視劇
電視劇里張?zhí)笞詈笠淮纬鰣鍪菉Z門之變時,一群小兵殺到了她住的地方,然后老太太腿腳都不利索的晃蕩了出來,在紫禁城里開始遛彎兒。事實證明那個浪得飛起的編劇也只敢讓她多活好幾年,沒整出孫子殺奶奶的事兒。
吐槽機也不曉得編劇大人是不是跟正史有仇,明朝后宮里那幾個人的形象跟歷史形象完全顛倒了過來,正史里全程無辜打醬油的胡善祥被整的黑化了,朱祁鈺也根本不是她的兒子,她要是能生出個兒子,大抵不會被廢。
主角孫氏的身世那蠻搞笑,本來和朱瞻基青梅竹馬的她變成了愛恨糾纏,吐槽機個人覺得把這個人設(shè)安在胡善祥身上也沒那么顛覆。畢竟胡善祥的老爹是在去職回鄉(xiāng)的路上被永樂皇帝攔住的,戲劇性更強些。
被顛覆最狠的張氏
而歷史形象顛覆最大的就是仁宗誠孝昭皇后張氏,也就是電視劇里的張妍,前期還好,正史也沒記載她性格如何,但看宣宗登基初期“軍國大議多稟聽裁決”來看,確實應(yīng)該是個偏強勢的女子。
但所謂強勢并不等于“作”,張氏終其一生也沒有拿任何國事當(dāng)兒戲,她沒有給娘家人謀任何超出制度的福利,壓根不像電視劇里那么為了弟弟張克儉瞎折騰。事實上張氏的家人過的都不算太好。
她老爹張麒都死了才追封了個彭城伯,她的長兄張昶是跟朱棣起兵靖難的元勛,從大寧到鄭村壩都立過功,最后依然是承襲的彭城伯,一點長進(jìn)都沒有。英宗剛登基就被張氏抓進(jìn)宮里訓(xùn)話,不準(zhǔn)他干預(yù)任何朝政。
最慘的是她二弟張升,靖難時以弱冠之年參加北平守衛(wèi)戰(zhàn),又跟隨成祖深入過漠北,論戰(zhàn)功早就夠封爵,就因為姐姐是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一直被壓著。楊士奇都看不下去了,舉薦提拔張升,還是被姐姐否決掉。最后長兄張昶都死了,還是太后孫氏念在外戚就剩張升一個人,好說歹說算封了個惠安伯。
也就是說正統(tǒng)年間的天下第一外戚連個侯爵都沒混上,電視劇里演的推薦張克儉掌管互市,張克儉又四處劫掠關(guān)外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fā)生。土木堡之變最初的原因是瓦剌虛報朝貢人數(shù),王振要求實數(shù)封貢(就是給錢),就事論事來說明朝沒有錯,就算有錯也和人家張氏沒關(guān)系。
正史中張氏之死
正史里張氏是病死的,正統(tǒng)七年(1442年)的時候,已經(jīng)63歲的張氏重兵在床,臨終前她把楊士奇和楊溥找來,問國家還有什么事兒需要她來辦。楊士奇說有三件事兒,第一是請求釋放建文遺孤,第二件是請求釋放方孝孺等建文大臣后裔,第三件事還沒等說,張氏就離開了。
她最后的遺詔是勉勵大臣輔佐皇帝施行仁宗,讓天下長治久安。這是一個有呂后、武則天之權(quán),而沒有那兩人之惡的好人,至始至終她都為家國的安定貢獻(xiàn)力量,沒做出任何越禮之事,也沒有任何私心。
吐槽機有時甚至想如果張氏能多活十年,估計土木堡之變壓根就不可能發(fā)生,起碼她不會允許朱祁鎮(zhèn)貿(mào)然親征。甚至王振在做得太過分時,有可能提前死在她手里,不用懷疑,她絕對有那個能力。
總結(jié)起來吧!無論電視劇還是正史里都沒顯示朱祁鎮(zhèn)殺了張?zhí),說到家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干出這種事兒,這個在死后都余威猶烈的老太太可絕不白給。扯淡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