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日龍梅一簪為牌,讓李公公(李德全)將自己的頭簪放入侍寢的托盤之中,試探康熙對自己的心意,不料竟然被康熙選中,然而結(jié)局卻出人意料,人到康熙面前卻被康熙說并無此意。
康熙既然沒有讓寶日龍梅侍寢之意,為何又拿了她的頭簪呢?
前言:
其實康熙決意提前攻打葛爾丹意源于寶日龍梅萬里求救,其父被及其親人全部被葛爾丹所殺,康熙已然意識到危機感,知道葛爾丹在肆無忌憚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另外又擔心其會和俄羅斯等合謀對抗大清,故而提前攻打葛爾丹亦有替寶日龍梅報仇雪恨之意。
翻牌后又反悔不讓寶日龍梅侍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康熙身患惡疾-寒熱病癥,隨軍太醫(yī)無良策,而又遠在莫北大營,遠水救不了近火,其命危在旦夕,在其重病在身之期,又得知朝中大臣索額圖蠱惑太子提前登基。
寒熱病癥又叫瘧疾,《皇帝內(nèi)經(jīng)·靈樞》記載,此病怕冷,怕熱,起初一發(fā)燒引起,多為氣候不適而引起。康熙因到蒙古扎營之后,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身患難治之病-寒熱病癥,一病不起,忠臣及隨軍太醫(yī),惶恐不安。
消息傳去京城,讓宮中太醫(yī)配制良方,不料此時傳入國丈索額圖耳中,而索額圖故意派人在宮中四處散播康熙病重,不日即將御龍歸天的消息,同時蠱惑太子胤礽,做好提前登基的準備,而且在此之際想聯(lián)合葛爾丹一并鏟除納蘭明珠等人。
其二:在大皇子胤褆與葛爾丹交戰(zhàn)之時不僅沒有徹底剿滅葛爾丹,自己也身處險境,被葛爾丹所俘,最后得自己的妹妹求情,才被葛爾丹放生,撒謊稱自己被射下馬,重傷被河水沖走,康熙對此半信半疑。
康熙身患重病,或許真是天意,被兩個基督教徒帶來的金雞納霜治愈而安。
康熙病好之后得知大皇子胤褆被納蘭明珠發(fā)現(xiàn)救起,疲憊不堪的胤褆來到康熙面前說出了納蘭明珠給自己商量好的謊言,自稱自己力戰(zhàn)葛爾丹,重傷被河水沖走,外加對地形不熟悉迷路,因此才失蹤數(shù)日,但是康熙對此有說法有所保留。
康熙此次御駕親征,九死一生,險些因氣候不適喪病于此。
其三:康熙帶數(shù)十萬大軍親征葛爾丹,在兩軍開展之時傷碎了容妃及女兒藍齊格格的心,讓這兩個女人抱頭痛哭,又無可奈何。
康熙當時為了大清的一時的安寧,把自己的女兒遠嫁自己的仇人葛爾丹,為的是葛爾丹能夠看在藍齊格格的這層親家關系,暫時不要找大清的麻煩,
但是此時又率兵攻打自己的女婿,讓女兒藍齊格格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生死兩難,而康熙也擔心葛爾丹會用自己的女兒來要挾自己,其心也是忐忑不安。
其四:康熙在大病初愈之后暫時停止了剿滅葛爾丹的計劃,康熙來到寶日龍梅面前聽其彈奏了一首《蕉窗夜雨》,令康熙痛心不已,孤獨難耐。
《蕉窗夜雨》:意在表達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蕉葉的聲音,獨在異鄉(xiāng)的人感悟著鄉(xiāng)愁。但是此時康熙聽到這首箏曲,感到的卻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康熙悲痛的是自己患病臨危之際,自己的兒子和內(nèi)閣忠臣竟然歡喜雀躍,
在宮中四處傳播自己的病情,更可悲的是已做好龍冠皇袍等待登基,棄自己的安危于不顧,深感無親之痛,唯有身邊一小女子懂自己之心思,以此為念。
康熙深夜翻牌后有突然驚醒,自己沒有剿滅葛爾丹為其報仇,故而拒絕其獻身美意,不得已以不合規(guī)矩之言辭決絕寶日龍梅。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文/追溯歷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