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武不是不能打,歷史上三位真實的傳武大師

傳武并不是不能打,傳武的確是殺人技,在歷史上有不少人是能打的,這些人我們不提楊露禪、提出霍元甲、不提呂紫劍,也不提海燈法師。因為這些所謂的傳武大師,傳得神乎其神,實際上真正有歷史文獻記載和實物證明的很少。在抗戰(zhàn)時期,有3位被歷史檔案記錄下的傳武大師,這三位傳武大師都是抗日英雄。

第一位:挑戰(zhàn)50人,一小時殺死24個日本兵

1938年7月3日,徐海東、黃克誠指揮八路軍115師446旅678團、688團和129師772團,在山西陽城北部蘆葦河畔的町店地區(qū)與日軍25師團進行血戰(zhàn)。在772團(當?shù)胤Q老二團),有一位年僅18歲的排長,河南口音,個子中等,但長得虎背熊腰,濃眉大眼看上去很有英氣。

戰(zhàn)斗打響后,排長的弟兄很快犧牲,只剩下了排長一人。排長退到一個圪洞之中,用一把大刀5顆手榴彈與日軍血戰(zhàn),圪洞里非常狹窄,日軍只能三三兩兩進入洞里,排長揮舞大刀將沖上來的鬼子一個個砍死在洞中。長達一個小時的激戰(zhàn),排長一人砍死了24個日本兵,用手榴彈炸死炸傷了日軍30多人。

在日軍調(diào)來彈藥準備將排長炸死在洞里時,增村和西嶺的30多個民兵在隊長郭立升和閻國和的率領(lǐng)下趕到,迅速將殘余鬼子擊退,救下了排長。排長渾身上下都是刀傷,成了一個血人。

最后因為極度口渴,趁人不備爬到院子里喝了洗衣服的水,最后血管爆沖,氣絕身亡。排長死后,被安葬在村里,因為他們沒有留下姓名,所以成了無名英雄。他與其他犧牲的戰(zhàn)士一起被安葬,公墓至今還保留著,他的事跡也被當?shù)厝耸熘?/p>

排長與兄弟們的墓

第二位:南陽大俠許子和,一口氣砍翻10個日本兵

1945年,日軍侵入南陽。為鞏固南陽守備,日軍在南陽城附近村子修建碉堡、據(jù)點,日軍征夫抓丁,鬧得周圍百姓民不聊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南陽武術(shù)教師許子和目睹日寇暴行,組織家鄉(xiāng)子弟和自己的土地百余人拉起武裝抗日。

許子和建立的隊伍叫“宛南抗日游擊隊”,游擊隊士兵大多是他的徒弟。在歷次戰(zhàn)斗之中,許子和見日軍拼刺技術(shù)太強,練習刀法10多年的徒弟在與日軍作戰(zhàn)時也很難占到便宜,于是他改良了八卦刀。

許子和的八卦刀用鐵軌打造,刀身仿照日本刀,修長而堅硬,刀身上刻著幾道血槽用于放血。為了便于揮舞砍殺的力度,改良的八卦刀手柄很長,能夠雙手握住掄起來砍殺。此外,許子和為了彌補中國士兵體力上的不足,還打造了鉆心釘、匕首、短軍刺等藏在綁腿上,一旦與日軍壓在身下,只要有機會拔出鉆心釘、匕首就能將鬼子刺死。

1945年3月3日,30幾個日本兵押著一牛車彈藥往前線送去,經(jīng)過南陽城郊的玉皇廟。許子和率領(lǐng)“宛南抗日游擊隊”的戰(zhàn)士們截殺日軍,還請來國軍一個連參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日軍幾挺機槍打得幾百人的游擊隊、國軍抬不起頭來。目睹徒弟們一個個慘死日軍槍下,許子和繞過日軍身后,舉起大刀一口氣連砍10個日本兵,大敗日軍。

許子和在短短不到10分鐘時間里,一口氣連殺了10個日本兵,每一刀都朝鬼子脖子以上砍,日軍幾乎是一刀斃命。許子和的腿上、背上也被日軍刺了10多刀,大腿上的皮肉被砍去幾塊。最后,氣空力盡的許子和被一個躲在廁所里的日軍用機槍掃射,身中10多槍身亡。

許子和是南陽地區(qū)著名的功夫大師,他改良的八卦刀為抗日殺敵做出了貢獻。許子和被稱之為“南陽大俠”,他的事跡刊登在中國和日本的檔案之中,是一個可以查得到真實記錄與實物的傳武大師。

第三位:濟源大刀隊隊長,朱金山刀劈日軍14人

1938年2月,日軍攻占濟源。中國守軍第91軍(軍長郜子舉)166師集中991、992兩個團夜襲濟源和孟縣,準備將鬼子趕出濟源。為了攻下濟源,團長劉法舜挑選了500名大刀會精兵進行攻城,大刀會的首領(lǐng)是朱金山。

大刀會起源于義和團,會眾以刀法見長,朱金山是刀會大師兄。在當天的進攻中,500大刀會精英很快沖上城墻,掃蕩了城上的日本兵。但由于工兵營打不開城門,導致日軍反撲,所以500名大刀會員被截留在城中。

這500名大刀會精英,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白刃戰(zhàn)。大師兄朱金山一人一刀,連續(xù)斬殺了14個日本兵,他的師弟張鴻岐斬殺了7個日本兵。激戰(zhàn)中,朱金山的手臂被日軍砍斷,身上到處是傷痕。最后日軍調(diào)來機槍,將他和師弟打死在城墻之下。

朱金山和師弟死后,日軍將他們厚葬,并且用門板給他們做了一個墓碑,上面的落款是:“昭和13年井山部隊森田隊建”。

紀念朱金山事跡的石碑

不久之后,中國守軍攻入濟源城中,他們找到了日軍留下的這兩座墳?zāi)购瓦@塊碑,并挖開墓確定了兩個英雄的身份。為紀念這兩位英雄,軍長郜子舉讓人給他們立了一塊大石碑,記錄下了二人殺敵的壯舉。如今,這塊記錄英雄壯舉的石碑放在濟源城中,見證了英雄的壯舉。

這三位傳武大師,都是有歷史記載,有實物為證的抗日英雄。所以傳武能不能打?用事實說話,傳武肯定是能打的,但是這些傳武大師是學習了基本功法的人,再加上軍體拳擊訓練、拼刺訓練、戰(zhàn)場淬煉后才有如此戰(zhàn)力的人。

朱金山后人祭拜石碑

由此可見,為啥以前的傳武大師能打?他們身上不僅僅有傳武的基本功,更有作為軍人的基本訓練和基本素質(zhì),缺少了任何一點都是不行的,這與那些所謂的花架子、嘴皮子大師是截然不同的,歷史上真實的傳武大師是綜合格斗的高手,他們才配享有大師的稱號。

最佳貢獻者
2

練武的人不寫書,干的也都是殺人或被殺的勾當,殺了人不能說,被殺了沒有機會說,所以能留下來的記錄不多。

但是,人類的歷史就是殺來殺去的歷史,文人們寫起歷史書了,再怎么不去寫殺人技,也總會留下些許蛛絲馬跡的。


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太后準備從保定調(diào)餉銀十萬兩去天津,因為官府人手不足,就委托了“會友鏢局”。。

消息被大盜宋錫朋偵知,就召集了一幫子人假扮成官差,意圖劫了這十萬兩銀子。

列位,十萬兩銀子哎!慈禧太后哎,鏢局和大盜宋錫朋絕對都不可能是“嘴炮騙子吧!”

他們都是有真功夫的人。

結(jié)果,假扮的官差身份被識破,一番交手下來,四名鏢師戰(zhàn)死,銀子實在太多不好搬運,鏢局又招來了真正的官兵,最后宋錫朋只搶走了兩千多兩銀子。

宋錫朋壞了規(guī)矩,引起了八大鏢局的圍攻,他就跑去了東北。

本來,大清政府都放棄了對他的追捕,可是會友鏢局不干,一直四處打探他的消息。


一年后,東北飛鴿傳書,“宋錫朋回家了!

會友鏢局派出大群鏢師包圍住了宋錫朋的宅院,生擒了他。

被慈禧太后聽說,非得要見見殺死四個鏢師的人長什么樣,宋錫朋被壓去北京之后,慈禧說了一句“敢情是這么一個人哪!”

意思是說,這人看著其貌不揚啊,怎么這么能打。

后來宋錫朋就被壓回保定斬首了。

這件事因為慈禧的參與所以被正式記下來了。



有人說,過去的鏢局走鏢走的是面子,通過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了,鏢局有時候還是要以命相搏的,這一次不就一下子死了四個鏢師嘛!

開鏢局是需要真本事的。

“會友鏢局”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一個武術(shù)名家——宋彥超

宋彥超,“三皇炮捶門”掌門人,最厲害的是“夫子三拱手”絕技。

據(jù)說,與他搏斗,一般也就三招,乎、哈、嗨,三聲之后,瞬間就結(jié)束了。

在他的保鏢生涯里,他究竟打死過多少劫匪,他不說,我們就不會知道。

我們只須知道,他的“會友鏢局”生意做的很大就是了,連慈禧太后也請他保鏢,并且真的遇到了劫道的,鏢師們需要上去一刀一槍的以武術(shù)保護鏢銀也就是了。

保鏢是需要真本事的。

如果,現(xiàn)在那些練拳擊的人在深山中,在密林里和一個鏢師對打,打贏了的挖坑埋了打輸了的,然后可以合法拍屁股走人。

我不相信那些練拳擊的可以打贏那些鏢師。

3

傳武是殺人技,其實是最可笑的事情。

就拿傳說中的武術(shù)大師,比如說董海川,楊露蟬,黃飛鴻,霍元甲等,在現(xiàn)實中,哪一個殺了許多人?如果要殺人才能提高武技,那應(yīng)該在古代留名比較多的,應(yīng)該都是殺人犯,殺人魔王啊。

這與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可是相悖的啊。

武,何為武,就是止戈為武,本來就是消除戰(zhàn)事的武器。怎么可能以殺人為主?

《一個人的武林》里,封修德是一個武癡,覺得傳武就是殺人技,他處處挑戰(zhàn),將失敗者殺死,結(jié)局呢,殺人者恒殺之,自己也倒在武者的腳下。

可悲嗎,他看似壯烈,實則是一個武的本身蘊義給念歪了,走偏的可憐人而已。

當然,也并不是說傳武不能殺人,不會殺人,止戈為武,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有好多傳武知名人士,在抵抗外敵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的。

下面我們就講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傳武高手吧:

一、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輔,又字遜堯,晉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shù)家。

在這里我不談他軍事上的成就,只說他武藝上的成就吧。


俞大猷著有《劍經(jīng)》一書,雖名為劍經(jīng),但實際上講的是棍法和長武器的用法,內(nèi)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在他看來,棍乃藝中魁首。強調(diào)隨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后發(fā)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fā)時,施以突擊,打他第二下。

戚繼光曾稱贊《劍經(jīng)》說:千古奇秘盡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少林寺在金庸的小說中十分出名,是有名的武術(shù)圣地,而少林眷養(yǎng)了大量的武僧,閑時練武,戰(zhàn)亂時保護寺產(chǎn),在歷史上出過好多武術(shù)名人。而俞大猷在現(xiàn)實中,卻是真的挑戰(zhàn)過少林寺。

有一次,俞大猷外出公干,回來時路過少林,技癢難耐,就去少林和武僧切磋了一把。按他的回憶錄記載:當時少林的和尚依次出來展示自己的絕學,而俞大猷看了之后,嘲笑他們說已經(jīng)把老祖宗的本事忘光了。于是和尚們不服氣,請俞大俠出手,哪知道俞大猷很牛氣地說:讓我出手,你們還得練幾年。

而這一次造訪少林,俞大猷并沒有馬上離開,他住了一段時間,幫助少林修復武典籍。他本人所著的《劍經(jīng)》至今還是少林棍法的高級教材。

由此可見,俞大猷不虧是傳武中的代表人物。

至于說殺人,作為一個軍人,他殺的倭寇不要太多。

二、韓慕俠

這一位更為有名,韓慕俠是天津人,形意拳、八卦掌的大師,曾先后隨張占魁、應(yīng)文天等九位師傅習武,集百家精華而獨具一幟。周恩來周總理在南開大學就讀期間,還曾隨其練習武藝。


三、李堯臣

李堯臣(1876~1973年),河北冀縣人。幼年曾拜師學太極拳,14歲到北京謀生,4年后進入會友鏢局。當時北京有八大鏢局,以會友歷史最久,聲譽最著名。入鏢局后即拜三皇炮錘外,又學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車上、馬上功夫,同時還練躥房越脊、飛檐走壁和飛鏢暗器等功。


“七七事變”前,29軍副軍長佟麟閣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李堯臣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慨然允諾。他依據(jù)戰(zhàn)刀特點,結(jié)合“無極子路刀”創(chuàng)編了“無極刀”新套路。

而在抗戰(zhàn)中,二十九軍由于武器簡陋,便人手一把大刀,多次打敗日軍。

《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這首歌,就是要根據(jù)二十九軍大刀隊的故事由來。

結(jié)語

而在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只不過由于止戈為武的信息影響,中國武術(shù)雖說厲害,在實戰(zhàn)上并不是很重視,哪怕是較量,很少生死相斗,大多是點到為止。而有些知名人士的故事,多被以訛傳訛,真實性不知真假。甚至在古時,也有馬保國這樣的偽大師,比如《神鞭》小說中的,天津衛(wèi)武術(shù)界祖師爺索天響,就是這樣的人物。

但并不代表傳武不能打,在歷史上涌現(xiàn)了許多的武術(shù)高手,投身軍界,在抵抗外敵方面,立下了貢獻。

4

從三皇五帝到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殺了多少人我是數(shù)不過來的。只要別告訴我惡來、白起、項羽、呂布、冉閔、李嗣業(yè)、李存孝、岳飛、俞大猷、戚繼光這些人練的不是傳武而是什么巴西柔術(shù)、跆拳道、拳擊、MMA綜合格斗就行了。不然我怕他們的棺材板壓不住。

5

真正的傳統(tǒng)武術(shù)是在冷兵器時代,經(jīng)過戰(zhàn)場的無數(shù)次檢驗總結(jié)得出來的。在那個時代戰(zhàn)場上的武術(shù)就是殺人技,沒人會傻到用花拳繡腿去拼命。為什么現(xiàn)在傳統(tǒng)武術(shù)就不行了呢?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古代的武術(shù)一直都是很厲害的,清朝末年民國初期民間是傳統(tǒng)武術(shù)最后一個高峰,那個時代社會動蕩,高手輩出,實戰(zhàn)能力還是非常厲害的。但是解放之后,政府為了社會穩(wěn)定,也不允許民間大力發(fā)展實戰(zhàn)性的武術(shù)。武術(shù)從此舞臺話舞蹈化,健身化。其實這些都是武術(shù)的副產(chǎn)品,本質(zhì)應(yīng)該還是格斗,但是沒有好的環(huán)境土壤,沒有良性循環(huán)機制,就不可避免的沒落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對祖先留給我們的好東西落井下石,而是要努力繼承優(yōu)秀的部分。

6

不知道,不過楊式太極的傳人說她爺爺楊無敵,自她懂事其每天都就見她爺爺從早練到晚,到她爸那時就只練大半天了,到她也就練半天,其他時間忙著接待人去了,到他孩子一天最多能練兩小時,這能不能打自己看吧。

另外冷兵器時代,有一職業(yè)叫鏢師,鏢師出門保鏢是要搏命的,所以交武術(shù)的武館要是教的徒弟出去當鏢師就被人打死他武館也就開不下去了。

拳打千遍就會熟悉了,不斷地對戰(zhàn)就會把拳法真正學會貫通,現(xiàn)在的武術(shù)天天套路天天套路對打,遇到真打架啊打擂臺啊上去就讓人揍成熊貓眼,所有的套路拳什么太極八卦掌詠春一實戰(zhàn)都忘了全成了王八拳。留著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一邊討論一邊對罵。

7

。

8

全世界的傳武都有殺人技術(shù)在內(nèi),有軍用、街頭防身、花法套路三種模式,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內(nèi)容也會變化,如果競技化,搞擂臺,設(shè)規(guī)則,在保持安全的情況下展現(xiàn)對抗技術(shù),該項目相同規(guī)則下,一定會誕生差不多的模式,這就是現(xiàn)代搏擊,說來傳統(tǒng)武術(shù)這個詞匯應(yīng)該是建國后才有的!

9

什么是傳武?這個概念我覺得應(yīng)該準確去解釋它。說起傳武都認為是一套拳術(shù)或者幾個絕招,我覺得這是錯誤的。類似于我們的J10到底能不能打是一回事,武器是戰(zhàn)爭系統(tǒng)的一部分,不能拿單個武器去評判一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

從傳武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程來看,傳武是戰(zhàn)場技能的一種總結(jié)。所以最開始的傳武是器械和空手搏斗技能?梢韵胂笤趹(zhàn)場上一場戰(zhàn)斗經(jīng)常是幾天,對人的體力消耗非常大。最厲害的搏斗技能幾乎都是用最短時間去殺死敵人,很少會出現(xiàn)影視劇和小說里面那樣精彩的打斗。戰(zhàn)場的空間也不允許你大開大合的打來打去,士兵也不會傻乎乎的這樣去浪費體能,那種大開大合花蝴蝶般的武術(shù)就是表演用的。我印象最深的傳武就是少林寺的羅漢拳,不好看但是實用,缺點就是:他是一種實戰(zhàn)型的防守傳武,先要練得扛得打,累死對手再制服他。羅漢拳的特點就是動作幅度不大,以防守護住要害為主。招式看起來土里土氣,動作幅度雙手不超過肩膀?qū)挾群皖^頂高度,不無謂的浪費體力護住自己就行,跟拳擊的防守是一個道理。

現(xiàn)在說下我認為的傳武。真正的傳武核心目的是保命,核心武器是最擅長的器械而不是空手拳術(shù)。器械里面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出其不意的短兵器和暗器,而不是什么關(guān)刀寶劍。當然也有正規(guī)兵器耍的好的人,那都是在眾人面前比試、群毆的時候用的,或者師傅根本沒有教的保命武器的那些室外弟子。

傳武任何一個門派源頭都來自于戰(zhàn)場技能,所以說傳武是殺人技沒錯。那么戰(zhàn)場技能是什么?就是使用任何武器去殺死對手,有刀絕對不用拳頭、有磚頭也絕對不用拳頭。所謂空手搏斗和空手入白刃那是逼到?jīng)]辦法了才會出現(xiàn)的。所以一般門派里面都有大量的器械套路,但是真正戰(zhàn)場傳下來的技能一般都是大槍,不是那種花槍。都是長兵器和重兵器,不是那些短兵器。那些短兵器都是根據(jù)江湖打斗把長兵器改良出來的,而有一些真正的高手更是有本門的暗器。但是一般都不會告訴別人這個才是我的絕招,因為江湖規(guī)矩使用暗器缺德。這些高手之所以使用暗器就說明了一點,其實從戰(zhàn)場技能變成江湖技能后。保留了戰(zhàn)場技能的本質(zhì),那就是殺人!生死打斗我還管你什么武德,跟你講武德那就是以德服人,不如去當和尚和圣人算了。那些講武德的人結(jié)果都是吹牛皮的,不能打了。因為不敢打,一打就輸。拿著文人的那一套用在打架的場合,不是作死就是無知。但是有些武者有錢以后為了提升武人=文盲的形象,開始著書立說耍嘴皮子攀比祖師,沒有去與時俱進的提升改進武技。然后一幫寫書的說書的把傳說的武者故事添油加醋說的天花亂墜,忽悠了不會武術(shù)的老百姓。以為武術(shù)就是飛天遁地、上房揭瓦,而在古代武者地位很低,正式的書籍里面基本沒有人具體描繪他們的練習方式和真正的實力,只有那些寫神怪故事不懂武術(shù)的落魄書生一半是聽說一半是胡編在那里編故事。

都說日本保留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文化,我非常同意這一點,因為從傳武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忍者出現(xiàn)之前日本只有武士,武士打斗的時候如果失去了武士刀等待他的只有逃跑一條路,一個空手的武士是打不過水平相當?shù)哪弥涫康兜膶κ,除非對方是不能再菜得菜鳥。如果雙方都沒有了武器,那么就開始第二輪的柔術(shù)或者相撲。第一次中古的中國傳武進入日本是從忍者的出現(xiàn)開始的,服部半藏被稱為忍者之祖。忍者最早在中國的史料你有記載,姜太公姜子牙寫過一本兵書策略叫《六韜》,何為六韜呢?正史記載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而犬韜就提到了忍者的訓練。中國戰(zhàn)亂時期有一群中國人到了日本,日本文化當時很落后,這伙人很有能力,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進步。日本人給他們起了一個名字叫歸化人,但是他們是沒資格武士這個層面,就被武士籠絡(luò)到自己部下成了忍者。這里面能耐最大的姓秦,最后給了一個日本名字叫服部半藏。這些人的武術(shù)就是江湖武術(shù),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傳武先祖。忍者的地位非常的低(跟中國的武者地位是一樣,所以近代的武者為了抬高武者地位就著書立說積極參加對外戰(zhàn)爭),只能參與刺探情報和暗殺的行動,這也是中國古代武者的縮影。中國的古代武者是賤業(yè),除了忍者那些工作外還參與保鏢打手的角色。去干軍隊不能干也不愿意干的臟活,所用手段無所不及陰狠毒辣,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傳武就是殺人技。到了近代日本的空手道才從沖繩島傳入了日本,而空手道又來源于移民到琉球的廣東福建人帶去的拳術(shù)。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空手道是那種靠近實戰(zhàn)的搏擊技能,動作迅猛短促而實用沒有什么套路,絕對不是我們看到的現(xiàn)在武術(shù)的那種大開大合,一套又一套的套路舞術(shù)。

中國傳武成也清末敗也清末,傳武上升到了一定地位也逐漸失去了實戰(zhàn)的意義,被儒家的那一套理論徹底擊敗,洗白了就洗廢了。清末我認為有名的真正武者代表只有大刀王五和杜心武二人。傳武需要全面的去認識他才能了解他,傳武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并不只是擂臺上的空手搏斗技能。擂臺上搏斗的傳武是摔跤,摔跤也是傳武的一部分。能在擂臺上與無限制格斗一較高下的只有中國式摔跤了(可惜無限制格斗是很光棍不穿上衣的,摔跤的很多技能無從發(fā)揮,只有扛幾拳靠近后近身撈人很是吃虧。光靠摔跤是打不過無限制格斗的,所以需要綜合技能。),而不是那些什么門派的功夫。如果你讓清代的北京燕子李三上擂臺去比武,按照現(xiàn)代的規(guī)則比賽,上去就被KO。你讓李逵和燕青上擂臺比武,李逵會被摔的他娘都不認識。這類傳武是上不得擂臺的,何況現(xiàn)在那些只會吹牛皮騙錢的大師,這些人都是過去江湖上賣狗皮膏藥的貨色,也讓傳武變成了臭狗屎。

總結(jié)下。。。傳武上擂臺必須改良,也就是改良散打的規(guī)則和技能,不明白散打是傳武的一部分的人可以自己看資料。單一的門派功夫根本不足以抗衡現(xiàn)代空手搏擊術(shù),需要結(jié)合其他技能共同使用,這也是綜合格斗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近古傳武不斷出現(xiàn)新門派的原因。如果相關(guān)的主管部門仍然抱著不能太血腥的觀念去制定規(guī)則,那么傳武根本沒有希望。那些認為傳武上擂臺就必須是電影里面的那種套路式對打的人我認為是被小說和電影忽悠瘸了,或者是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傳武。不過我也是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的個人見解。

10

傳武是宋以后軍旅武術(shù)沒落走向民間的產(chǎn)物,注重徒手和短兵器,適合民間打架斗毆,已經(jīng)不再適合戰(zhàn)場搏殺,所以不會有大規(guī)模死傷,獨立案件當然也沒有人統(tǒng)計。

中國古代是宗族、地方鄉(xiāng)紳自治,宗族械斗、村莊械斗經(jīng)常發(fā)生,壯年男子習武成風,若有成名拳師更是遠近不敢招惹的存在,可為地方爭取更多利益。

提到大規(guī)模傳武殺人,不得不提少林僧人抗倭。倭寇是特殊的武裝存在,他不同于正規(guī)軍,以搶劫為目的,更類似于流寇,但卻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其成員也多為有武功之人,普通軍隊對他無可奈何,只能擊潰不能擊殺。只有戚繼光發(fā)明鴛鴦陣可以用普通士兵圍殺倭寇。而少林僧人抗倭,則取得了以幾十人擊殺數(shù)百人,幾百人擊殺數(shù)千人的戰(zhàn)績。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