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煓他老人家,一生低調(diào)、默默無聞了半輩子,到老了居然因子而貴,成為尊貴的太上皇;對于忽然降臨的富貴,估計到死都是莫名其妙吧。
劉煓,又名湍、昂,字執(zhí)嘉,號顯初,又號太平。后世更有名的是他的外號“劉太公”。這個微小謹慎,還有點怕事的老農(nóng)民,出生于戰(zhàn)國亂世,魏、楚交界的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
在那個諸國紛爭、殺戮橫行的年代,劉太公倒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地居住在鄉(xiāng)間,老實從事農(nóng)事,辛勤操勞家業(yè)。不但安穩(wěn)渡過西邊秦人滅國時的動亂,而且還娶了小老婆,養(yǎng)大了四子一女,在豐邑這個小地方,算是個有能力,會持家的好把式。
就這樣,劉太公半輩子操勞,在那個人均年齡不到五十的年代,他老人家居然已經(jīng)到了近八十歲還身體硬朗,耳聰目明。膝下也算兒女雙全,子孫滿堂。這讓他十分滿意,哪怕明天就去世,也算是沒有遺憾了。
唯一曾經(jīng)讓他不滿意的,就是家里的老三,整天游手好閑,無所事事,一大把年紀了也沒個正當(dāng)營生。平日里不是喝酒賭博,就是偷雞摸狗,搞得家里烏煙瘴氣。也不學(xué)學(xué)老大和老二,勤儉持家、掙份家業(yè)。要不學(xué)老四也好,讀書識字,明理識非。幾次幾次老大媳婦都擺臉子給他看,攛掇著自己分家。這是自己還在,若是不在了,以后老三可怎么辦。
后來老三嘛勉強也算改邪歸正,不知道使了什么藥,弄了個“泗水亭長”的小吏當(dāng)著,改了個名字叫“劉邦”,還哄騙了縣里富家呂公的女兒做了老婆,又生了一兒一女,也算成家立業(yè)。劉太公唯一的不滿,也基本消失,以后再沒有什么念想,就這么著老死,也是喜喪了。
天有不測風(fēng)云,劉太公想著自己壽終正寢的時候,天下一下子就亂了,今天你造反,明天他舉兵,亂騰騰地比當(dāng)年始皇帝發(fā)兵滅國時還險惡。
老三膽子天大,居然也學(xué)著別人聚眾造反,拉起一幫人就進了芒碭山。劉太公在背后不知道擔(dān)憂了多少天,這要是官府來抓,全家人都得完蛋。
但是老三鬧著鬧著,居然越鬧越大,不但豐邑這地方安全穩(wěn)固了,就連別的地方,聽說慢慢都歸老三管。劉太公心里喜滋滋地:別說老三還是夠機靈。帶著家人住在豐邑,日夜盼著老三他們來接自己去享福。
等著等著,老三沒有等到,等來了聽說和他稱兄道弟的什么“霸王”。以前的兄弟,如今翻臉了,不由分說抓了全家就走。劉太公一把年紀,懵懵懂懂地就在別人的軍營里住了兩年。
后來老三來救自己了,“霸王”卻把自己綁在軍前,要老三投降,要不然就把自己殺了熬湯喝。老三這個混蛋,不但不投降,還放話說“我和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殺爹熬湯,別忘了分我一碗!”這他娘的是什么話!
所幸“霸王”最后還是沒有殺自己,之后和老三和談,把自己和家人們都放了。劉太公還是平安地被老三接到了身邊。本來準備好好找這個混蛋算賬的,但是看到他手下那么多的兵,那么多的將,還有盧綰、王陵、周勃這幫子狗腿子跟一邊說好話;哦,蕭吏掾也和自己求情,老三這個混蛋也在一邊忝著臉的告饒,劉太公心想那還是算了吧。
以后老三的事情倒是越做越大,聽說以前始皇帝的老家都被他拿下了,那個“霸王”也被他弄死了,自己都在長安做了“皇帝”;实,這不是始皇帝做過的嗎?劉太公覺得腦子有點暈,我們家老三沒看出來有這能耐?
老三發(fā)達了,派著人浩浩蕩蕩地迎接自己去長安享福。劉太公喜氣洋洋地告別豐邑老鄉(xiāng)親們,被使者們簇擁著到了長安,住進了富麗堂皇的新家。
要說這長安哪里都好,老三平日里隔五天就來看自己,噓寒問暖,照顧周到。但是劉太公還是覺得心里不快樂,身旁盡是一些陌生人,說著沒營養(yǎng)的話,對自己畢恭畢敬,奉承里總是透著疏遠。天天這么呆著,真是別扭死。
劉太公想念豐邑老家,還有那些老鄉(xiāng)親,那里才是自己應(yīng)該呆的地方。于是等老三來看自己的時候,他就扭扭捏捏地和老三抱怨,說這里一點也不好,一個熟人都沒有。也沒人和自己斗雞走狗,喝酒聊天,這么呆下去,簡直要悶死了!
劉太公只是這么一說,抱怨一下,別的也沒多想。沒料想幾個月后,老三他居然在長安邊上給自己蓋了個和豐邑一模一樣的新鎮(zhèn)子,還把老家那些街坊鄰居全部接了過來,連雞啊狗啊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搬來了,讓他老人家去參觀。
劉太公看見老鄉(xiāng)親們都來了,按照之前在豐邑老家的街道住宅,一一各自住下,連小雞小狗也能各自找到原來的窩。這下劉太公終于歡喜極了,哈哈大笑,給新鎮(zhèn)子起名叫“新豐”,從此就在這里住下,和鄰居們喝酒博戲、斗雞走狗,好不開心。
見自己快活了,老三他也是洋洋得意:這下沒人說我不孝順了吧!于是在朝會上,也開起了老父親的玩笑:“以前老爹你總是罵我是個無賴,游手好閑,家產(chǎn)也置不下,不像二哥勤快操持,置辦家業(yè);現(xiàn)在您老看看我這產(chǎn)業(yè),和二哥比起來,誰的家業(yè)大?”堂上哄堂大笑,尤其是以前知道底細的蕭何、王陵、盧綰、周勃、灌嬰,還有那個殺狗的樊噲,笑的更大聲。
劉太公有些不好意思,同時也是對于老三爭氣的自豪,很是高興地回到:“那自然是你的家業(yè)大!”父子在戲謔中,也其樂融融。
在每五天前來看望自己的老三面前,劉太公還是以老子自居,面對他的行禮泰然自若接受。直到有一次,家里的家令對他說:“您老人家雖然是皇帝陛下的父親,但還是一個老百姓,怎么可以讓天下至尊的皇帝給你行禮呢?”
劉太公一聽,覺得確實是失禮;于是,在下一次兒子來看望他的時候,自己按照家令的吩咐,抱著笤帚,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前,面對兒子進門時就一步一步地倒退著往門里迎接;实鄞蟾性尞悾B忙扶住劉太公問究竟。劉太公說:“家令說,皇帝是萬民之主,不能因為我一個平民而壞了禮儀規(guī)矩。”
這下子皇帝也知道自己疏忽了,沒有及時給老爹身份,于是立即尊奉劉太公為“太上皇”,成為天下比皇帝更尊貴的人。那個家令,也因為聰明而受到厚厚的賞賜。
成為太上皇后,劉太公總覺得每次老三來參拜自己總是有些鬼鬼祟祟、想說什么有不好說的意思,于是就當(dāng)面問他,到底有什么事。
皇帝遮遮掩掩地說:“太上皇父親大人,您現(xiàn)在是比皇帝還尊貴的太上皇,按制度,也需要廣置姬妾,安排后宮,以符合身份。兒子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又不好直接給你安排小媽,所以很是猶豫,F(xiàn)在您問了,我就想知道您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劉太公恍然大悟,接著就是大怒:“老三你個混賬,你以為我和你一樣,偷雞摸狗、胡鬧好色嗎。你老子我一輩子小心謹慎、安安分分,除了你媽,哦,還有老四的媽,就沒有還想過別的事。我孫子劉肥和他老娘曹寡婦的事情,你做的出,我可做不出。再說我都八十多了,不想臨老臨老還被說老不正經(jīng)。這件事情不要再提!被实壑坏糜樣樁觥
于是太上皇劉太公,直到去世,也只是在新豐鎮(zhèn),和老鄰居們廝混,喝酒斗雞,不亦樂乎。沒有納妾,更沒有給皇帝添弟弟妹妹。
高帝十年(前197年),時年八十六歲(有爭議)的太上皇劉太公,在心滿意足中去世,葬萬年陵。結(jié)束了大半輩子默默無聞,而后半世因子而尊貴得意的一生。
純屬故事,臆想而來,絕非史實。讀完樂呵樂呵,請勿要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