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zhàn)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李牧和廉頗。這四個人里面,最聰明最會做人的就是王翦,其他三個都是耿直Boy,除了打仗,啥也不懂。

王翦每次打完仗,就跑去秦始皇那兒抱怨,表示自己腰也酸了背也疼了,實在是打不動了想要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增加幾棟小別墅,再來幾十個傭人服侍著就滿意了。

他從來不貪戀兵權,總是主動交權,秦始皇對此非常滿意。此外他還主動跟秦始皇要獎賞,這就更讓秦始皇放心了。你一個啥也不要的人,總是立戰(zhàn)功這名聲也太好了,名聲太好對手握兵權的大將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王翦的一系列騷操作,讓秦始皇對他是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在對付趙國李牧的時候,王翦也是采取了很雞賊的辦法。


正面打李牧太費勁了。

王翦作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戰(zhàn)場上的指揮水平那是一流的?墒撬灿龅竭^硬茬子,那就是李牧。

李牧這哥們在北方打匈奴的時候,打出了一身雞血,十分亢奮地帶著滿腔怒火南下幫助趙王遷對付王翦帶來的秦軍。

李牧打仗太聰明了,他和廉頗相類似,一直處于防守狀態(tài),等找到了機會,再大舉出擊,保證做到戰(zhàn)必勝的效果。

秦軍與李牧交鋒多次,全部以失敗而告終,如果再這么打下去,秦軍雖然可以滅了趙國,可到時候秦國的損失也是相當巨大的。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后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于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史記》

為此王翦向秦始皇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反間計。既然勝負的關鍵,在李牧這個總指揮身上,那么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把李牧搞掉了,趙軍自然潰不成軍。


反間計成就了王翦,卻毀了李牧。

李牧是個耿直的將領,他哪里懂這些花花腸子?王翦在趙國軍中不斷散布謠言,說李牧有勾結秦軍的嫌疑,甚至想要引秦軍攻打邯鄲。

趙王遷這個二愣子,一聽說這件事,立刻就火了,連忙派人跑去把李牧給抓了。為了防止李牧造反,趙王遷索性審都不審,直接將其殺害。

反間計成功以后,王翦當然是樂開了花,李牧死后,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王翦已經(jīng)帶領秦軍攻入了邯鄲城,活捉了趙王遷,滅亡了趙國。

所以說王翦實在是太雞賊了,在正面戰(zhàn)場上難以攻克李牧的防守,就采用這種手段來陷害李牧?蓱z李牧精忠報國,卻落得這種下場。


反間計在歷史上為何屢試不爽?

自古以來,只要用到反間計,基本上沒有不成功的。因為人心隔肚皮,多少英雄好漢,就是因為遭到了君主的懷疑,最終沒什么好下場。

  1. 比如說明末清初時期的袁崇煥,好好回來勤王,在家門口擊退了皇太極的人馬。結果被崇禎召入京城,二話不說就給凌遲處死了。
  2. 還有戰(zhàn)國時期,長平之戰(zhàn)的時候,廉頗防守三年都沒讓秦軍占多少便宜。秦昭襄王便用了反間計,告訴趙王廉頗這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他們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結果趙孝成王果然把廉頗給換下了。
  3. 楚漢相爭的時候,陳平設下反間計,故意夸大范亞父的作用,以此讓項羽對范增產(chǎn)生懷疑。結果項羽果然疏遠了范增,使得范增負氣離開。

所以說反間計的成功率很高,因為軍權在古代是很不容易操控的東西。一旦將領們擁兵自重,那君主很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推翻了。


帶兵之人,要是沒點情商真不行。

很多人覺得軍人就應該憨厚耿直,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軍人更應該懂得情商的重要性。王翦顯然就是情商很高的人。

他掌權期間,不管是秦始皇也好,那些流水的宰相也罷,他們對王翦都非常敬佩,為什么?因為王翦實在是太會做人了。

類似王翦的人,在唐朝還有一個郭子儀。郭子儀不光打仗漂亮,也非常會做人。打完仗就交權,皇帝有危難,自己二話不說就沖上來護駕。所以郭子儀能夠安享晚年,他們家族也能夠在中唐榮耀一時。


同時期的李光弼,功勞不在郭子儀之下,可是他就很不會做人。一直手握大權在地方上,大有割據(jù)稱雄的意思,結果被人告發(fā),他也沒辦法為自己伸冤,最終郁郁而終。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史記》

李牧雖然在戰(zhàn)場上是一流猛將,帶兵打仗沒什么對手。可是他沒有處理好自己和趙王遷之間的關系,單純的君臣關系,很容易讓李牧身陷囹圄之中。為此李牧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總結:王翦有點損,李牧有點憨。

用宋小寶的話來說,王翦就是個損色,他太不仗義了。都說英雄惜英雄,可是王翦面對李牧這樣的英雄,居然出了這么卑鄙的招數(shù)。

相比較而言,李牧就有點憨了,他光知道打仗,不知道什么叫做君臣關系。趙王遷絲毫不信任他,他是不是也要從自己身上找點原因呢?

參考資料:《史記》

最佳貢獻者
2

根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王翦在攻趙期間,并非如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一帆風順。秦軍遭到李牧和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吃了多次敗仗,還損失了大將桓齕。

王翦身為名將自然是親身體會到了名將李牧有多難對付,再繼續(xù)硬剛下去即便能打贏也會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像王翦這種老狐貍式將領不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于是他便派人實行反間計,從內部攻破李牧,花重金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進讒言,說李牧要謀反,意圖在趙國滅亡后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

王翦為何能順利的實行反間計呢?因為他清楚李牧對趙國忠心耿耿,定然會乖乖受死。果不其然,李牧獲得了類似莫須有的罪名,而且連當面向趙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但他感念趙王對他的知遇之恩,毅然引劍自剄。

李牧

李牧引劍自刎和其他將領還不一樣,正常人自然很容易,對他來說卻異常艱難。

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李牧當時患了一種病,胳膊伸不直,由于手短無法用寶劍刺透身體,他是用嘴含著劍尖,把劍柄抵在柱子上自殺的。

原文:舉劍將近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征之于柱以自刺。

一代名將李牧就這樣艱難的自殺了,著實令人痛惜不已。

趙王在自毀長城三個月后,王翦率大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輕輕的松松地滅掉了趙國。

3

李牧是被趙國自己給排擠了,然后架空了兵權,可惜最后沒能在疆場與王翦決一雌雄。其實李牧深通兵法,號稱趙國軍中之神。不見得會敗。

4

反間計,李牧軍事指揮能力不比王翦差,個人認為甚至比王翦還強。

但是打仗不光只看臨場指揮能力,還要看戰(zhàn)場之外的關鍵影響因素,王翦敏銳的判斷到趙王遷對李牧指揮重兵作戰(zhàn)的不安全感。

于是重金收買趙國的權臣郭開,讓郭開給趙王遷打小報告,說李牧要投降秦國,并引秦軍攻打趙國老巢邯鄲,這可嚇壞了趙王遷,他馬上派人去了李牧的兵權,由于害怕李牧造反,不由分說直接就把李牧給咔嚓了。

這下可把王翦樂壞了,三個月之后,秦軍養(yǎng)精蓄銳之后輕松擊敗趙軍,俘虜了趙王遷,滅了趙國

從李牧的悲劇可以看出,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趙王遷就是李牧的豬隊友,另外也可以看出,王翦實在是太雞賊了,天意如此,也是無可奈何!

5

用金錢,離間計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