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武帝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南北朝是一個戰(zhàn)火紛紛的朝代,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蕭衍年輕時就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估計和三國時期的曹操有得一拼,曹操是東漢文壇“建安七子”之一,蕭衍是南齊“竟陵八友”之首。



<蕭衍>

蕭衍生活在男齊蕭氏政權(quán)統(tǒng)治之下,他和皇家的血緣關(guān)系很近,加之戰(zhàn)功卓著,因此年紀(jì)輕輕就成為了南齊三朝元老。

如果做個比較的話,蕭衍相當(dāng)于三國時期的曹操、司馬懿那樣的權(quán)臣,被皇上加“九錫”,擁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歷史證明這樣的人最容易篡位,歷史同樣也給了蕭衍這樣的機會。

在蕭衍38歲時,他的竟陵七友制造“行中水,為天子”的讖語,(行中水乃“衍”字)。

讖語在民間迅速傳開,蕭衍要當(dāng)天子實乃天意呼之欲出,蕭衍首先占領(lǐng)了民意制高點,為他的篡位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蕭衍>

接下來架空當(dāng)時的皇上和帝蕭寶融。然后群臣逼和帝退位禪讓于蕭衍。蕭衍假惺惺三辭三讓后勉強接受請求。

公元502年,蕭衍在都城南郊祭告天地,登臺接受百官的朝賀,廢齊建立梁朝,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在歷史上確實能打能拼,得皇位憑的是實力,屬于眾望所歸。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全才的開國皇帝,晚年竟然被餓死在寺廟,這到底為什么呢?

原來蕭衍開創(chuàng)了梁朝以后,吸取了南齊滅亡的教訓(xùn),勤于政務(wù),勤儉節(jié)約,史書對他的評價是“一冠三年,一被二年”。

蕭衍日夜不敢懈怠,批改奏折經(jīng)常通宵達旦。在選官任命上唯才是舉,在他的治理下,梁朝國富民強、四方安定。



待國家大定,蕭衍有了享樂思想,沒有了以往的工作熱情,取而代之的是沉溺佛法,祈望長生不老。

蕭衍仿佛走火入魔,我認為蕭衍被某種理論洗腦了,始終走不出迷途。

比如他從43歲起就不碰女人了,從心里認為碰女人是對神靈的褻瀆,這可苦了三宮六院里的妃子們了,有時候人鉆起牛角尖來,九頭牛也拉不回!

蕭衍到死40多年沒碰過女人。他是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禁欲皇帝。

這還不是蕭衍最奇葩的舉動,蕭衍為了一心向佛,竟然先后四次出家當(dāng)和尚。

也不知道蕭衍哪根弦搭錯了,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皇帝,從來沒見過不愛江山愛當(dāng)和尚的皇帝。



蕭衍第一次出家是在公元527年4月,這一年他43歲;噬虾苋涡,國家需要他的時候,竟前往同泰寺出家當(dāng)了和尚。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dāng)和尚是家里窮沒辦法才出家的,但是蕭衍的情況和老朱不同,蕭衍衣食無憂大富大貴,不知道他出家為了什么?

有人說了,蕭衍是為了信仰,為了信仰人可以去死,相比死,出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姑且信你了。

但是群臣不答應(yīng),國家不能一日無主,經(jīng)過朝臣們的苦苦哀求,蕭衍三日后被接回了宮。

公元529年10月,也就是在第一次出家后的第二年,蕭衍第二次到同泰寺出家。

這次主持不敢收留他,蕭衍說,“沒事,我這次出家不回家了,趕緊給我剃度”。主持不敢得罪皇上,只好為他剃度燙戒疤。



就在蕭衍出家10天后,朝廷直接向同泰寺捐了一億兩銀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贖回蕭衍。

公元546年5月,84歲的蕭衍第三次到同泰寺出家,這次朝廷用兩億兩銀子贖回了他。

公元547年4月,蕭衍第四次到同泰寺出家,十天后,朝廷拿出一億兩白銀贖回了蕭衍。

看到了吧?蕭衍四次出家,朝廷拿出來4個億為他贖身,國家財富都贊助了佛教。

梁朝時期的佛教很興盛,由于蕭衍的示范效應(yīng),當(dāng)和尚成了一種時髦,老百姓荒了田地都去當(dāng)和尚。當(dāng)時人們說:“當(dāng)和尚多好啊,整天不干活,待遇又不錯!

蕭衍雖身在朝堂,心卻在佛寺。有精力研究佛教理論,沒有心思治理國家。蕭衍重用小人和奸臣,造成了朝政昏暗腐敗,再加上亂建佛寺,剛愎自用不聽勸諫,以至于使梁朝國力衰敗。



恰在這時候,北齊的權(quán)臣侯景投降了蕭衍。

侯景是個胡人,由于他窺視北齊皇位預(yù)謀反叛失敗,這才投奔了蕭衍。

說白了侯景是個野心家和陰謀家。

當(dāng)時老邁昏庸的蕭衍沒有看透侯景的為人,為了籠絡(luò)侯景,蕭衍把自己14歲的孫女蕭妙淽嫁給了他。

候景投降后,朝中大臣都知道侯景的為人,勸諫皇上遠離這個人,然而蕭衍置若罔聞,依然重用侯景。

群臣無奈搖頭嘆息道:“亂世就要來了!”

果然一語成讖,公元549年6月,“侯景之亂”爆發(fā)了。

侯景帶兵包圍了京都,梁武帝蕭衍被困數(shù)十日,在外無援軍、內(nèi)無糧食的情況下,蕭衍讓侍衛(wèi)掏鳥蛋吃維持生命,曾經(jīng)的一代雄主竟落魄到這步天地,他曾經(jīng)跪拜的神靈不知此時躲到哪里去了?



歷史有時驚人的相似,人在危機的時候反而冷靜了下來,蕭衍仿佛看到了他曾經(jīng)逼死南齊和帝蕭寶融的情景……

事是人非,自己和侯景有什么區(qū)別呢?自己一生向佛,心中無佛,沒有善念,吃齋念佛有何用?蕭衍終于明白了。

蕭衍醒悟的有點晚了,侯景怎能放過他,又過了幾日,蕭衍被活活餓死了,終年86歲。

文/秉燭讀春秋

最佳貢獻者
2

梁武帝蕭衍本是南梁的開國皇帝,他英明神武,德才兼?zhèn)洌扔兄螄,又有統(tǒng)兵之才,在歷代皇帝中屬于出類拔萃的那一個,可惜他最終卻活活餓死在寺廟中。他死時嘴里發(fā)出的一個聲音,傳到今天,竟成為網(wǎng)紅語。這是怎么回事呢?

(蕭衍劇照)

蕭衍出身于門閥世家蘭陵蕭氏,又是南齊皇族子弟。

父親蕭順之不僅是齊高帝的族弟,還是朝中重臣。這樣高貴的出身,自然讓蕭衍從小就受到極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學(xué)好讀,年少時便在文學(xué)辭賦上展露了極高的天份。到成年時,不光滿腹才學(xué),還和沈約、謝朓等文學(xué)大家齊名,被尊為“竟陵八友”。

有背景,有才學(xué),蕭衍很容易就得到舉薦入仕為官。

蕭衍并非是個書呆子,他在職場上由于情商高,再加上辦事能力很強,人又果斷機敏。因此,不光得到上級領(lǐng)導(dǎo)的喜愛,同事也都很喜歡這個年輕人,工作不久,他便被提拔為參軍。

就在這時,蕭衍的父親蕭順之病逝,蕭衍遵禮制辭去官職,回家丁憂3年。

按說人走茶涼?墒捬懿灰粯,他在守孝3年期滿后,立刻就官復(fù)原職,并得到齊武帝蕭賾提拔,先當(dāng)太子庶子,再當(dāng)給事黃門侍郎,成為侍奉皇帝、傳達詔命的官員。

公元493年,蕭賾病逝,指定最得寵愛的皇太孫蕭昭業(yè)繼位。

蕭昭業(yè)為人荒唐,不光與庶母有不倫之事,還揮霍無度,身邊總是簇擁著一幫奸邪諂媚的小人。

輔佐蕭昭業(yè)的尚書令蕭鸞屢有規(guī)勸,蕭昭業(yè)不但不肯收斂,反而還與人密謀,想誅殺蕭鸞。

蕭鸞聽說后,便和蕭衍密謀,發(fā)動政變,廢掉蕭昭業(yè)。隨后在蕭衍的幫助下,蕭鸞自立稱帝。

(蕭鸞劇照)

有擁立之功的蕭衍,自然得到了蕭鸞的回報,被升為中書侍郎,不久又升為管理宮廷事務(wù)的黃門侍郎,自此蕭衍在朝中的地位開始顯赫。

蕭衍不光在政治上有能力,他在指揮作戰(zhàn)方面也很不錯。

蕭鸞稱帝不久,南齊受到北魏軍的攻擊,他便命蕭衍率軍抗擊。

當(dāng)時一些齊軍聽聞北魏軍達30萬之多,士氣低迷,根本沒有膽量應(yīng)戰(zhàn)。

蕭衍得知后,主動申請擔(dān)任前鋒。他利用夜色疾行,趕在天明之前抵達北魏軍營附近的山上,在山上山下遍插旌旗。待天色大亮后,被北魏軍包圍在城中的齊軍認為援軍抵達,不由大為振奮,出城應(yīng)戰(zhàn)北魏軍。

蕭衍命麾下的將士與城中齊軍前后夾擊。他為鼓舞士氣,又親擂戰(zhàn)鼓。一時大家士氣高漲,奮勇無比,很快擊潰了北魏軍,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戰(zhàn)績。

蕭衍憑戰(zhàn)功被蕭鸞升為太子中庶子,后被任命為雍州刺史,負責(zé)塞防軍務(wù)等,自此在軍中威望極高。

蕭鸞去世后,太子蕭寶卷繼位。他昏庸無道,濫殺功臣,引得朝臣無不惶惶自危。蕭衍借機發(fā)動政變,除掉了蕭寶卷,改立蕭寶卷的同母弟蕭寶融為帝。由于擁立有功,他被任命為大司馬,不僅軍國大事都由他來主持。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等殊榮。

權(quán)勢顯赫的蕭衍在朝中威望極高,朝臣多次表示,希望他能做皇帝,并逼迫蕭寶融寫下禪讓詔書。隨后,在大家的一再請求下,他這才登基稱帝,接受百官朝賀,改國號為梁,也就是后世所稱的南梁。

(蕭寶卷劇照)

蕭衍做皇帝,盡職盡責(zé),非常勤奮。

他勵精圖治,對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并且他很懂得引進人才,又能廣聽諫言。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南梁的經(jīng)濟和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蕭衍還是個極為簡樸的皇帝,對吃穿從不講究,也沒有時間貪圖享受,所以百姓對他無不夸贊。

蕭衍還是個極重親情的皇帝,當(dāng)皇親國戚犯了罪,他總是設(shè)法為這些人開脫,不按律法嚴懲他們。結(jié)果,由于他的縱容,他的弟弟蕭宏愈發(fā)目無法紀(jì),甚至還陰謀行刺,想要奪他的帝位。他最寵愛的兒子蕭綜也受生母吳淑媛挑唆,投降北魏,與他為仇。無論他怎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兒子蕭綜就是不聽。

弟弟的背叛和兒子的反目,讓蕭衍對人生心灰意冷,竟幾次拋棄江山社稷,出家為僧。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是國事需要蕭衍來處理;二是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成日在寺廟中禮佛講經(jīng),這傳出去也不合適。所以大臣們每次都苦苦相勸。

蕭衍卻鐵了心要做佛系皇帝,怎么勸都勸不回來。無奈之下,大臣們只得捐錢上億給寺廟,這才讓蕭衍回心轉(zhuǎn)意,同意還俗繼續(xù)做皇帝?墒沁^不了多久他又脫下龍袍,剃發(fā)為僧。于是大臣只得再次重金到寺廟里去贖他。三番五次,國庫里的錢便都捐給了寺廟。

財政一貧如洗,蕭衍卻不為所動,反而成天想著如何大興土木,建造更多的寺廟,來承載更多的和尚。

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來支持寺廟,蕭衍一味加重對百姓的盤剝。這樣一來,沉重的賦稅自然壓得百姓苦不堪言。許多百姓見做和尚收入高有前途,于是紛紛拋下田地,改行做了和尚。

(侯景劇照)

不理朝政,篤信佛教的蕭衍,還號召全民禮佛,并帶頭不近女色和葷腥,嚴守清規(guī)戒律。

這樣一來,吏治廢弛,朝政昏暗,國家也處在動蕩之中。

侯景在歸降南梁后,看到這種局面,趁機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政權(quán)。

有意思的是,即將失去江山的蕭衍,卻并不慌張,反而鎮(zhèn)定自若地規(guī)勸侯景說,江山我給你了,但你要管束好部下,不要讓他們騷擾百姓。

侯景答應(yīng)后,蕭衍神色泰然,繼續(xù)在凈居殿中參禪,壓根不留戀高堂之上的龍椅。

這次,由于侯景交待,再也沒有人來打擾蕭衍。不過,侯景不光不許人來打擾蕭衍,還停止了食物和水的供應(yīng)。被幽禁在凈居殿的蕭衍饑渴難耐時,除了向佛求助,再也沒有別的辦法。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蕭衍在臨終前,因為口苦,想要向侯景討一點蜂蜜水喝,然而侯景卻拒絕了他這微乎其微的請求?雌萍t塵的蕭衍不由感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fù)何恨。”說完“嗬嗬”兩聲,氣絕身亡。

蕭衍沒有想到,他這無奈的“嗬嗬”兩聲,傳到今日,竟成了網(wǎng)紅語,意即表示無語,只能“嗬嗬”(或者“呵呵”)。

(參考文獻:《梁書?武帝紀(jì)》《中國通史》)

3

梁武帝蕭衍老爺子絕對不是一個平凡君主。只可惜生在了南北朝那樣激蕩的歷史時空里,否則老爺子的成就絕對能蓋過秦皇漢武。

老爺子聰明絕頂。文采飛揚,琴棋書畫樣樣出類拔萃,這已經(jīng)很難得了,更難得的是他還能上馬打仗,做皇帝之前立有大量戰(zhàn)功。登基后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在位時間48年,開創(chuàng)了南朝歷史上最為穩(wěn)定富足的一段小盛世。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文采,最著名的是昭明太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老爺子并非餓死在寺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紀(jì)十八》(太清三年)上雖外為侯景所制,而內(nèi)甚不平。景欲以宋子仙為司空,上曰:“調(diào)和陰陽,安用此物!”景又請以其黨二人為便殿主帥,上不許。景不能強,心甚憚之。太子入,泣諫,上曰:“誰令汝來!若社稷有靈,猶當(dāng)克復(fù);如其不然,何事流涕!”景使其軍士入直省中,或驅(qū)驢馬,帶弓刀,出入宮庭,上怪而問之,直將軍周石珍對曰:“侯丞相甲士!鄙洗笈,叱石珍曰:“是侯景,何謂丞相!”左右皆懼。是后上所求多不遂志,飲膳亦為所裁節(jié),憂憤成疾。

侯景作亂后,軟禁梁武帝,以作政治籌碼,并沒有要殺他的意思,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使用“餓死人犯”這種最沒有效率,也最容易讓天下人寒心的手法去加害他。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蕭衍老爺子躺在臺城皇宮凈居殿,嘴里發(fā)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fā)出了兩聲”嗬!嗬。ū硎倔@訝)”的聲音后,一命嗚呼。

老爺子享年86歲,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且作為佛教信徒,要進行禪觀修行,對飲食是相當(dāng)節(jié)制的。佛教初期的禪修,是一種苦行。要大大強于后來佛教徒的參禪對肉體的折磨。而老爺子最后想要的蜜水,也是符合佛教徒飲食儀軌的。

老爺子信奉佛教,晚年遭遇侯景之亂,于是很多不負責(zé)任的歷史學(xué)家把老爺子晚年的遭遇甩鍋給佛教,這是很不負責(zé)任的。

表面上,不管印度還是中國,幾個比較有名的佛教護法王,都沒有得到什么“好報”。比如阿育王,古印度帝王之首,死后不久,孔雀帝國迅速衰落滅亡;貴霜帝國迦膩色伽王就更慘了,在遠征途中為其部下所殺。中國的隋文帝的篤信佛教,開創(chuàng)大隋,可惜帝國沒幾年就覆滅了。再加上梁武帝,也是沒得到善終。這些護法王的命運和佛典上描寫的轉(zhuǎn)輪圣王相差太遠?梢姴荒馨逊鸾躺窕!

不過這些護法王選擇佛教,都是極具宏大戰(zhàn)略眼光的。

拿梁武帝來說,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大漢一統(tǒng)之后,文治武功,曠古絕今。中原農(nóng)耕文化繁榮,讓周邊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草原民族咸來歸附。但是天下共主漢王朝衰敗之后,意識形態(tài)四分五裂,各族之間的相處的矛盾顯現(xiàn)了出來。于是產(chǎn)生了魏晉南北朝好幾百年的戰(zhàn)亂時代。

簡單來說,那時長江以南的地區(qū)是漢民族的天下,經(jīng)濟繁榮,文化先進,是儒文化的正統(tǒng)傳人,但是儒文化講究“家天下”,導(dǎo)致豪門世族林立,一個豪門就是一個大經(jīng)濟體,一個大軍事集團,幾個豪門聯(lián)手,就足以更替皇權(quán)。長江以北地區(qū)被幾個草原民族把持,他們武力強大,但是不善經(jīng)濟,文化落后,在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上只能算夷族。

佛教文化由此乘虛而入,被北邊的統(tǒng)治者廣為接納,并被當(dāng)作新意識形態(tài)推廣開來,以圖在意識形態(tài)上獲取正統(tǒng)性,進而一統(tǒng)天下。

所以,在那個歷史大背景下,南北地區(qū)只有率先完成儒家文化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才能進一步統(tǒng)一意識形態(tài),締造統(tǒng)一的帝國。

梁武帝正是具備這樣超前的眼光,看到了佛教在意識形態(tài)的強大作用。所以沉迷于研究佛教。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yīng)”揉合在一起,創(chuàng)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只可惜那時佛教思想還未大規(guī)模傳入中國,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

值得一說的是,梁武帝開創(chuàng)的佛教本土化事業(yè),間接培養(yǎng)了天臺宗的創(chuàng)立者者智顗大師,智顗大師的父親在梁武帝第七子,梁元帝蕭繹那里做官,侯景之亂后參與了梁朝一系列軍事政治斗爭,丟掉了性命。智顗大師看到梁朝在武帝時期的強大,到最后被西魏蹂躪,短短幾十年而已,人世無常,于是遁入了空門。天臺宗是第一個真正本土化的佛教分支,在佛教史上地位殊圣。隋朝尊天臺,一統(tǒng)天下。直到到唐代佛教研究達到最頂點,宋朝完成了儒家文化的轉(zhuǎn)型和對佛教文化的吸收,才最終奠定了南北一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這已經(jīng)是千年后的事情了。

4

梁武帝蕭衍是誰?

他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皇帝,他是蕭何的二十八代孫,他是電視劇中《瑯琊榜》中深諳帝王之術(shù)的梁武帝。


蕭衍是南齊的權(quán)臣,享受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待遇,貌似凡是享受這種待遇的權(quán)臣,都絕非善類,如曹操,如董卓。

蕭衍也不例外!他擁立了蕭寶融為傀儡皇帝,沒過幾年,下屬便極力慫恿蕭衍取而代之。蕭衍照例推辭了一番,然后下屬再勸,一而再,再而三,蕭衍“勉為其難”的同意了。

于是,下屬就開始分頭行動了。一伙負責(zé)制造輿論,四處宣揚“行中水,為天子”網(wǎng)絡(luò)謠言。這個謠言似乎并不怎么高明,“行中水”就是衍字了,意思是蕭衍當(dāng)為天子,有點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另一伙主動找到了蕭寶融,你的任期到了,該我大哥做了,蕭寶融哭喪著臉,他這個位子就是蕭衍給的,左右都是他的人,他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選擇乖乖配合。

可是,蕭衍最后還是沒有放過他。蕭衍給蕭寶融送去了一錠金子,這錠金子不是給他的盤纏,而是讓他吞金自殺的。

歷代開國皇帝,無不是踏著無數(shù)人的鮮血,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的。


蕭衍前期是個勵精圖治、勤儉節(jié)約的好皇帝,據(jù)說他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每頓都是蔬菜和豆類,很少吃肉。帽子一戴就是三年,被子一蓋就是兩年。

這么節(jié)儉的皇帝亙古未有啊!

假如蕭衍這個時候死掉了,那么他就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明君了,可他偏偏長壽,活的比誰都長,活了八十五歲,這在當(dāng)代也算高壽啊!

到了晚年,蕭衍性情大變,變得不理朝政,一心向佛了。據(jù)說,蕭衍之所以變“壞”,是因為下面這件事:

蕭衍滅了東昏侯之后,把他的妃子吳氏也搶了過來,可剛剛七個多月,吳氏就生了個兒子,蕭衍喜當(dāng)?shù)耍o“兒子”取了個名字蕭綜。


蕭衍真是個大度的人,雖然知道這個兒子不是自己的,但依然視若己出,不僅封王,還封了將軍。

可吳氏漸漸失寵之后,就把身世告訴了蕭綜。蕭綜惱羞成怒,原來自己的“爹”不是親爹,而是殺父仇人。

蕭綜一怒之下投奔了敵國北魏了。

這件事對蕭衍觸動極大,他覺得他的“好心”被當(dāng)做驢肝肺了,于是心灰意懶,不理朝政,后來“大徹大悟”,歸隱佛門了!蕭衍歸隱佛門是真的歸隱,絕不是做做樣子而已。


公元527年,蕭衍宣布出家,改國號為大通,群臣死諫,蕭衍回去又做了三年皇帝。

公元529年,蕭衍卷土重來,再次出家,大臣湊錢捐了一個億給寺廟,蕭衍這才回去當(dāng)皇帝。

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大臣花了三個億才把蕭衍請回來。

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這次大臣又花了一個億。

梁國大臣真的很有錢啊!難道這個寺廟是蕭衍家開的嗎,這幾番窒息操作,是故意設(shè)法套取大臣錢財?shù)?如果真是這樣,蕭衍實在太高明了,這幾番折騰,賺了足足四個億啊,“小目標(biāo)”一下子實現(xiàn)了四個!


信佛就要有信佛的樣子,蕭衍做起了全國表率,他帶頭吃素,帶頭不近女色。這可苦了后宮三千佳麗,好好的資源,白白的浪費了!

蕭衍不也用腦子想想,假如全國男人都不近女色,人口不就停止繁衍了嗎,國家不就滅亡了嗎?

如此昏聵,如此亂搞,國家不出事才怪呢!

公元547年,侯景之亂爆發(fā),羯族后裔候景叛亂,一舉攻破都城,俘獲了耄耋之年的蕭衍。

蕭衍索要蜂蜜水喝,候景說沒有,蕭衍又饑又渴,沒過幾天就活活的餓死了。

5

中國歷史經(jīng)過了三國時期的混戰(zhàn)之后,到了南北朝時期又天下大亂,此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屢屢南下,漢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后,在一片混戰(zhàn)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貧民百姓將它當(dāng)作來生的期望和寄托,達官貴族將它當(dāng)作逃避現(xiàn)實的借口和托辭,朝廷更是屢屢將佛教定為國教,廣建寺廟,重金資助,從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興盛局面,僧尼數(shù)量也大大增加。在這其中,梁朝的蕭衍皇帝堪稱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僅傾巨資支持佛教事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常請大批和尚到宮中講解佛法,一住就是幾個月,期間連朝事也不再過問,甚至親自出家做和尚,潛心研究佛法,成為歷代皇帝中最為特立獨行的一個。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卻餓死于皇宮,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梁武帝作為南朝梁的開國皇帝,在位初期,施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使得國家有了穩(wěn)定富足的局面。

但是這種局勢并沒有維持下去,梁武帝安頓好江山社稷,消除種種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梁武帝稱帝不久,便于公元504年下了一道詔書,鄭重其事地宣布:朕從今而后,不再事奉道教,而皈依佛教。下過詔書后,梁武帝親自率領(lǐng)僧俗人士兩萬人,在重云殿里手抄這道詔書,以示決心。15年后,在等覺殿屈尊受菩薩戒,從此,他就被稱為“菩薩皇帝”。他不僅自己受戒,還號召王侯子弟、嬪妃姬妾,直到黎民百姓,都去受戒,當(dāng)時響應(yīng)的各界人士達4.8萬人之多,可謂上行下效!

梁武帝還集眾講經(jīng):梁武帝皈依佛門后,非常熱衷于佛事活動,多次舉辦大規(guī)模的法會,允許佛門弟子自由參加,互相交流、切磋。在舉辦法會時,時常進行大赦,以示慈悲為懷。除舉辦法會外,梁武帝一有空閑,就親自為眾僧尼講解經(jīng)義,規(guī)模一般都在萬余人以上。公元533年二月的一次講經(jīng)活動,為一個經(jīng)題,他就整整講了7天,而包括皇太子、文武百官和外國使節(jié)在內(nèi)的各界聽眾竟達數(shù)十萬人,真是盛況空前!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蕭衍舍身進入同泰寺,當(dāng)了三天和尚,回宮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這一次他脫下御衣袞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塵后穿上法衣袈裟,長住于寺中,自號三寶奴,并親自主持法會,向五萬善男信女講解《涅槃經(jīng)》朝中大臣非;炭,最終四處湊集了一億萬錢才將“皇帝菩薩”贖回但梁武帝執(zhí)意出家,不肯回宮,群臣無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復(fù)磕頭,叩請皇帝還宮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他才極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蕭衍迷戀佛教,就這樣反復(fù)四次舍身寺院,追隨佛法。

然而,梁武帝對佛法的虔誠并沒有換來國家的安定和個人的幸福。

侯景之亂在梁武帝蕭衍沉溺于佛教之時爆發(fā)了。侯景是羯族人,曾是東魏將領(lǐng),投靠西魏。梁武帝為收復(fù)中原而招納侯景,封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蕭淵明被東魏俘獲,梁武帝打算用侯景與東魏進行交換。這件事激怒了侯景。公元548年舉兵反叛。梁武帝完全沒有防范,他命蕭正德保衛(wèi)京師,而蕭正德卻派船接侯景叛軍過江,迎進建康,包圍“臺城”。侯景過江時兵不過8000,馬不過數(shù)百而當(dāng)時臺城中尚有男女10余萬,甲士2萬多,四方援軍相繼奔赴建康者30余萬。但援軍無統(tǒng)一指揮,多持觀望態(tài)度,宗室諸王頓兵不前,只想保存實力以奪取皇位。

太清三年三月,侯景攻陷臺城。城破之時,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積,血汁漂流,慘不忍睹。侯景又東掠三吳,使富庶的長江下游地區(qū)“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侯景得勢后,殺蕭正德,軟禁梁武帝于臺城凈居殿,不許與人接觸,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后來連粗食也不給送了,這時蕭衍已經(jīng)86歲,被困時仍然念經(jīng)誦佛、齋戒不衰,由于沒有足夠的食物營養(yǎng),便被活活餓死了,下場可謂凄慘。

也有人認為梁武帝并非餓死而是憂憤而死。

關(guān)于梁武帝之死,《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毂馈。就是說梁武帝生病久了覺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數(shù)聲而死。根據(jù)這段記載,蕭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說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說明他并非肚子餓。其實當(dāng)時梁武帝已經(jīng)86歲,眼見國破家亡,惡人橫行,禁不住憂憤成疾,而自身又被軟禁,無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惡化,最終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管梁武帝因何而死,他自身都要負主要責(zé)任,因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亂,而侯景之亂則是由于他過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廢弛,國庫虧空,老百姓民不聊生而引起。梁武帝在位48年,葬于修陵,廟號為高祖,謚號為武帝。

6

敬錄一段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你

仔細讀,會了解其中的義理的。

話說祖師高駕祥云,慧眼遙觀,見得梁

武帝。武帝見老僧從空中來,驚疑問曰:

莫非怪乎?擅敢到此。

祖曰:西國人也。

帝曰:西國到東土有多少路程?

祖曰:十萬八千里。

帝:要多少時日可到?

祖:吾只用半個時辰就到了。

帝:莫非神仙?

祖:雖非神仙,頗有半凡半圣。

帝:既通凡圣,可曉人之生死根源?

祖:知而不知不知而知。

帝:幾世為人幾世足,幾時戒斷酒和肉。

你將甚么報君恩?誰人與你作眷屬?

日間化緣哪里化?夜間歸向哪里宿?

我將八句來問你,誰是天堂誰是獄?

祖:九世為人十世足,離娘戒斷酒和肉。

我將經(jīng)卷報君恩,菩薩與我為眷屬。

日間化緣千家化,夜間歸向茅庵宿。

我將八句來回你,我是天堂你是獄。

武帝聽后大怒,你這和尚全無道理!

祖:我有無窮道理。你全然不識!

帝:我曾修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弘佛

道。有無量功德。你反說我是地獄,你

這野僧盡胡說,與我推出斬首!

祖:斬我不得。我體掛虛空,無處下手。

帝:要你上前三步死,后退三步忘!

祖:我橫行三步又何妨?

武帝叫兩班文武,將這和尚帶往西廊。來

日高設(shè)法臺,將四十八卷經(jīng)書典,疊成蓮

花寶座。請他登臺講經(jīng)說法。若是真僧,

自然明心見性。否則自有天雷霹死。

老祖聽得,心內(nèi)自明。眾文武大臣,將和

尚帶在西廊,說:你這和尚,將你的來由

去處對眾一表,使我等得個明白。

祖:眾公卿,聽開懷,我從混元一氣來。

無生是我老父母,乳名叫作小皇胎。

小皇胎,弟兄多,九十六億住娑婆。

也有在朝為天子,也有為官享快樂。

也有逞能夸豪富,也有處貧受奔波。

也有造業(yè)轉(zhuǎn)畜道,也有修仙證大羅。

自從寅會失散后,算有四萬余年多。

我來此,把伴約,惹得爾等笑我魔。

我欲轉(zhuǎn)回西方地,又憂爾等莫下落。

老祖說罷,眾文武以為和尚是瘋子,各自

退散。次日,安設(shè)已畢。請和尚登臺說法。

老祖將四十八卷經(jīng)典一覽全通。只四維思

尋,并不開言講說。

帝:請你講經(jīng)說法。如何一言不吐?

祖:見性一轉(zhuǎn)三千卷,了意一刻百部經(jīng)。

迷人不知西來意,無字真經(jīng)世難尋。

武帝此時心中惱怒,命左右待衛(wèi),各執(zhí)

玉棍,將這和尚逐出去!

祖:何必待逐,恐折爾福。餓死臺城怎

得暝目。

武帝聽他說自已會餓死臺城,越發(fā)大怒,

急命逐出!只見玉棍一齊打來,老祖閃

出殿外,冷嘆三聲:無緣無緣,且行且

歌一一

嘆富貴假名利迷人太甚,

塵世上眾皇胎概困紅塵。

只知道享宏福勢力僥幸,

全不知有業(yè)債暗來纏身。

梁武帝結(jié)佛緣人爵有分,

可惜他冤業(yè)重一竅不明。

只憂他福盡時便有禍侵,

將后來冤報冤困死臺城。

佛不忍特命我前來指醒,

哪知他迷昧甚全不思忖。

莫奈何駕法船又往別郡,

四部州去尋訪有緣之人。

(后來祖師又去了金陵,又了見神光,

這是后事。)

7

皇權(quán)至上的年代,很多人在覬覦著這個皇位,畢竟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但也有人當(dāng)上皇帝后,卻對皇權(quán)不那么貪戀了,潛心向佛去了,甚至40年都不曾碰女人,這個人便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南北朝時,民族混戰(zhàn),天下分裂。北方少數(shù)民族屢屢南下,漢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與此同時佛教傳入中原。貧民百姓將它當(dāng)作乞求來生的期望和寄托,達官貴族將它當(dāng)作逃避現(xiàn)實的借口和托辭,這也就罷了。但作為皇帝,不努力治理朝政,卻也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佛教了。

這便出現(xiàn)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佛教鼎盛局面。

梁武帝下令,廣建寺廟,全民信佛,優(yōu)待僧尼。《梁書》記載,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廟多達2846座,僧尼82萬余人。

他自己還幾次三番的率先垂范。脫下龍衣,穿上法衣袈裟,給眾人講經(jīng)。大臣們不得已,舉國庫之力把梁武帝從寺廟“贖回”。

但他還是無心理政。如此這般,侯景之亂爆發(fā)了。

梁武帝轉(zhuǎn)眼間成為甕中之鱉,被侯景囚禁于臺城凈居殿,不許與人接近。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后來連粗食也不給他送了,這時他仍然念經(jīng)誦佛、齋戒不輟,便被活活餓死了。

那他為何40年不近女色?

《梁史》記載,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天監(jiān)十二年(公元513),蕭衍始“不與女人同屋”。

這主要與他潛心信佛有關(guān)。信仰佛教這就需要六根清凈,不能有親近女色的舉動?伤吘故腔实,這樣的解釋很難讓人信服,當(dāng)然最有可能的問題就是他的生理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他畢竟是近50歲才開始不近女色的,這就不排除他早年太沉迷于女色,生理出現(xiàn)問題了。

再加上他處理公務(wù)過于勞累。信佛過于執(zhí)著,所以心思也不放在這上面了。

當(dāng)然這只是猜測。史書上并無詳細記載,真正的原因也只有他本人清楚。

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當(dāng)時梁武帝的盛景。梁武帝在位時期是非常推崇佛教的,同時他也是一個佛教的信仰者。

至于梁武帝為什么會餓死,以及他為什么40多年不碰女人這些都和他信仰的佛教有關(guān)。梁武帝活到了86歲,在他沉迷于佛教之時,發(fā)生了侯景之亂,如此年邁的梁武帝已經(jīng)手無束縛之力,被俘虜之后,起初侯景還是會給梁武帝送一些吃的,但是慢慢的就不再送了。直到這個時候梁武帝依舊在心中默念佛經(jīng)。身體虛弱以及食不飽腹讓這個無助的老人活活餓死了。

梁武帝是將進40多年沒有碰過女人,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少年時候的梁武帝心中有了一個女孩兒,但是這個女孩兒和他一直沒有孩子,最后也離他而去。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但是他心中始終只有一個人。第二個原因就是在梁武帝外出之時,遇到了一位高僧,自此之后,梁武帝就沉迷于佛法。佛曰色即是空。這也就導(dǎo)致了他今后40多年沒有碰過女人。

9

梁武帝蕭衍是南梁政權(quán)的創(chuàng)立者。他博學(xué)多才,早年與大學(xué)者沈約等人并稱“竟陵八友”。蕭衍文韜武略,擁立蕭鸞為帝,并率軍在義陽大敗北魏大軍。蕭衍稱帝后,勵行節(jié)儉、知人善任,取得了顯著政績?墒捬苓@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卻在生下八子十女、正值壯年之際,開始不近女色,并在公元549年,他86歲時活活餓死在臺城。這其中又發(fā)生了什么呢?

蕭衍是南齊皇室的宗親,他的父親蕭順之曾官至領(lǐng)軍將軍、丹陽尹。而蕭衍的祖父蕭道賜也做過劉宋朝的御史。

蕭衍身官僚世家,他本身也富有才干,很快得到南齊衛(wèi)將軍王儉的賞識,成為戶曹屬官。不久又成為齊武帝蕭賾第八子、隨王蕭子隆的參軍。蕭衍的父親蕭順之去世后,蕭衍為父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后,蕭衍又升任了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

永明十年,齊武帝蕭賾的長子、文惠太子蕭長懋去世,年僅36歲,同年其長子郁林王蕭昭業(yè)被立為皇太孫。

齊武帝病重時,中書郎王融欲擁立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但奪嫡計劃被西昌侯蕭鸞挫敗,王融因此被賜死。而蕭衍很有政治頭腦和遠見,對時局有準(zhǔn)確判斷力,他早已預(yù)見到蕭子良的奪嫡計劃不會成功。

蕭昭業(yè)即位后,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在蕭衍的協(xié)助下,輔政大臣蕭鸞殺掉蕭昭業(yè),改立文惠太子蕭長懋的次子蕭昭文為帝。但蕭昭文在做了75天皇帝后,就被蕭鸞廢為海陵王,蕭鸞自立為帝,是為齊明帝。而蕭衍也因為擁立蕭鸞有功,升職為中書侍郎、黃門侍郎。

在齊明帝主政時期,蕭衍大受重用。公元495年,蕭衍受命在義陽迎戰(zhàn)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親率的北魏大軍。結(jié)果蕭衍以少勝多,大敗北魏軍隊。蕭衍因此役晉升為太子中庶子。

后來蕭衍在與魏軍的作戰(zhàn)中,兵敗鄧城。但齊明帝依然器重他,讓做了雍州刺史。正是由于出任這一職務(wù),使得蕭衍開始經(jīng)營自己的勢力。

齊明帝死后,其子蕭寶卷繼位。蕭寶卷性情殘暴,擅殺了多位朝臣。蕭衍與南康王蕭寶融聯(lián)合,消滅了蕭寶卷的勢力。蕭衍也因此被蕭寶融任命為大司馬,權(quán)勢顯赫。公元502年,蕭衍稱帝,蕭寶融被逼吞金自盡。

蕭衍在主政早期,勤政愛民,從善如流、崇尚節(jié)儉,知人善任,社會民生與統(tǒng)治秩序得到極大改善?墒,晚年時期的蕭衍卻沉迷于佛教,甚至多次出家為僧。朝廷為了將其贖回,花費了數(shù)億錢財,浪費了朝廷大量財力。

蕭衍癡迷佛教,要求僧人不吃葷食、不近女色。他不但本人身體力行,還要求在全國推行禁欲禁葷,搞得全國怨聲載道。蕭衍潛心禮佛,無心朝政,終招致侯景之亂爆發(fā)。

侯景本為高歡的部將,后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投降了西魏的宇文泰。但宇文泰并沒有誠意接納侯景,侯景于是又投降了蕭衍。

后來,高澄以蕭衍交回侯景為條件,與南梁談判講和。侯景因此在南梁發(fā)動叛亂,攻陷了臺城。蕭衍被侯景囚于臺城皇宮,并被減少飲食供應(yīng),導(dǎo)致蕭衍饑病交加,一病不起。549年,86歲的蕭衍被活活餓死在臺城皇宮。

蕭衍是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皇帝,他對詩文、樂畫、棋琴都有一定造詣,并在施政方面有所建樹。但在晚年,他篤信佛學(xué),廣建寺廟,浪費了大量錢財。他甚至多次出家,人稱和尚皇帝。晚年不理朝政,招致在侯景之亂中,餓死臺城。

10

梁武帝蕭衍,出生顯赫,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皇帝,在位期間也是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又為何會活生生的餓死呢?

梁武帝蕭衍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梁武帝生于蘭陵世家,并不似許多富家子弟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更不是一個沉迷玩樂的紈绔子弟,相反,他有著過人的才智,能文能武,有勇有謀,另外他在棋藝書法、音樂繪畫以及史詩經(jīng)文等方面也十分的精通,有著很高的造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全能之才。

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身世背景對一個人的前途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蕭衍的門閥背景無疑是他步步高升的一塊墊腳石,出生名門的蕭衍初為官便是衛(wèi)將軍王儉的下屬,當(dāng)然,他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倚靠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南齊掌權(quán)大臣蕭鸞的重用,并幫助蕭鸞奪得了政權(quán),助他登基,之后也一直忠心耿耿,為國效力,安定國家。

出人意料的是蕭鸞僅僅在位5年便因病去世了,太子蕭寶卷即位,但這位太子是一個無能的昏君,不學(xué)無術(shù),整日飲酒作樂,在登基之后更是過分,不但不理朝政,還濫殺無辜,聽?wèi){宦官的讒言,殺掉了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令朝中正直之士都人心惶惶,但又敢怒不敢言。

當(dāng)時蕭衍洞察時局,審時度勢,招募了很多士兵,聯(lián)合南齊康王蕭寶融一起攻打齊國,鏟除了昏君蕭寶卷,擁護蕭寶融登基,蕭衍也因此立了大功,提升為了大司馬,掌管著國家的軍事大權(quán)。

之后更是在眾人的擁立下滅掉了齊國,成為了梁國的開國皇帝,在他在位期間,國家繁榮發(fā)展,政局穩(wěn)定,國庫充盈,百姓也安居樂業(yè),可以說他算是一位難得的明君。

癡迷信佛,埋下禍根

梁武帝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虔誠到什么程度,身為皇帝坐擁后宮佳麗三千,卻40年不肯入后宮,堅持守色戒;在皇宮中就是終日拜佛燒香,覺得在皇宮里氣氛不夠濃烈,干脆剃度出家,去寺廟專心禮佛,后來禁不住朝臣的再三央求才搬回皇宮,臨行之前還吵著說僧人還俗得交贖身費,大臣們無奈,湊了好大一筆贖身錢才將梁武帝帶了回來,這樣的戲碼上演過可不止一次,據(jù)說梁武帝前前后后剃度三四次呢!

佛教徒梁武帝一向主張寬以待人,當(dāng)時朝堂中如果有人犯了錯,他都只是小小的懲治一下,用來警示,而他終日只顧燒香祈禱,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逐漸不理朝政的地步,許多王公貴族和宦官奸臣們也就借此以下犯上,這也為梁武帝蕭衍之后被餓死的悲慘結(jié)局埋下了禍根。

當(dāng)時有個叫侯景的將士前來投靠梁武帝,此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自私,朝中的大臣們都勸說梁武帝不要輕信他,不要接納他,無奈忠言逆耳,梁武帝不僅接納了侯景,還將他封為河南王。

梁武帝早年膝下無子,便將自己的侄子蕭正德過繼到了自己的膝下,并且封為太子。但命運卻造化弄人,之后梁武帝又有了自己的兒子,他當(dāng)然希望自己的親生兒子承襲王位,便又罷黜了太子,將自己的親生兒子蕭統(tǒng)封為太子。

但蕭正德也不是一個等閑之輩,性情兇狠又有野心,受到了如此這般的屈辱,自然是想要報仇的。因此候景便借機與蕭正德聯(lián)合起來造反,并且向蕭正德承諾造反成功后會擁護他為王,蕭正德信以為真,從此便在私底下偷偷的與侯景勾結(jié),暗中幫助候景。

之后候景發(fā)起叛亂,讓軍隊包圍了臺城,此時梁武帝醒悟過來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而他又久不理朝政,當(dāng)時也并沒有人趕來救駕,因此梁武帝便被侯景囚禁在了臺城中。此時梁武帝已八十六歲的高齡,剛開始候景還會派人送一些粗茶淡飯給梁武帝,慢慢的便什么也不送了,斷絕了梁武帝的飲食。多日不曾進食,沒有食物來填飽肚子,加之梁武帝年事已高,缺衣少食,最后竟活活餓死了。

梁武帝的悲慘結(jié)局與他過分的“菩薩心腸”脫不了干系,也跟他癡迷于燒香拜佛,到了不理朝政的地步密切相關(guān),由于他寬容的饒恕了奸臣們的所有罪行,讓朝中的大臣們變得更加的放肆張狂,而他不聽勸阻接納侯景的行為,便是他被活活餓死的導(dǎo)火索。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