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丕的優(yōu)勢完全碾壓其他人。



曹操雖然子嗣眾多,但真正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幾人。

一、曹昂:文武雙全,可惜在宛城戰(zhàn)死,過早退出競爭。(退出)

二、曹丕:堅韌沉穩(wěn),能力很強。

三、曹彰:沖鋒陷陣的勇將。

四、曹植:才華最高,享譽四海,競爭力很強。

五、曹沖:天資聰穎,最受寵愛,可惜夭亡。(退出)

六、曹熊:身體太差,過世很早。(退出)

七、曹據(jù):資質(zhì)太過平凡,不受寵愛。(退出)

八、其余曹茂,曹茂等人皆不受曹操信任和重用,或者年幼,不足以任事。不在選擇之列。

真正的競爭者只有曹丕、曹彰和曹植三人。



咱們先看看曹彰。

曹彰一直是被曹操當(dāng)成是將才來使用的,曹操曾問他“為將奈何?”,曹彰回答:“披堅執(zhí)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曹操大笑。

要注意,曹操的笑雖然是對曹彰勇武的肯定,但也是對他本人做了定位,“為將奈何”。他也在曹操內(nèi)心中實際上退出了競爭人選。

平定烏桓后,受曹丕的指點,讓功于諸將,得到曹操歡許,說明他政治頭腦還需要別人的提點,他的加分實際上是曹丕的加分。

曹操去世后,他帶兵回朝問璽授事,體現(xiàn)了莽撞與單純,毫無城府,思維太不成熟。

所以,實際上真正的競爭者只有兩個人:曹丕和曹植。



為什么曹操會把曹植列入競選人之一呢?主要有以下幾點(也是曹植的優(yōu)勢):

①思念與情懷

曹植性情倜儻有曹昂的影子,天資聰穎有曹沖的影子,文采豪情有曹操的影子,選擇曹植,實際上是曹操寄托了自己的思念和情懷。

②驕傲與滿足

曹植的才華是舉世公認(rèn)的,被各個階層的知識分子們廣為崇敬和佩服,“天下才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才華上,曹植是曹操的心中的自豪,選他做繼承人,似乎有眾望所歸的感覺,得到大家的擁護和贊佩。

③志向與期望

曹植從志向的表達上,與曹操很相似,都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都有對百姓流離的哀憫,都有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而曹植更有著曹操內(nèi)心中潛藏的渴望――善意與率真。曹操并不樂意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終身以權(quán)術(shù)詐力而生存發(fā)展。



咱們再分析一下曹丕的優(yōu)勢:

①身份優(yōu)勢

由于上天的眷顧,曹丕的兄長死去,使他能順理成章地排位居長,這個優(yōu)勢十分巨大,使他成為繼承人具有理所當(dāng)然的天然優(yōu)勢。

②資歷優(yōu)勢

曹丕多次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經(jīng)過充分的歷練,而又多次留守都城,做為曹操最可倚重的后方定心丸。有他在,曹操就不必?fù)?dān)心朝廷內(nèi)部的反對勢力的異動。而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wù),使曹操得以信任。



③團隊優(yōu)勢

這個優(yōu)勢實在是太巨大了,與曹植相比,簡直是壓倒性的,曹植毫無競爭力。

曹丕的支持團隊:

賈詡――三國第一謀士

荀攸――曹魏重要智囊

崔琰――他是曹植的老丈人,清河大族,也支持曹丕

陳群――實用型大才

司馬家――這個很厲害噢

吳質(zhì)――功利型鬼才,曹植的背叛者,知根知底

再來看曹植的團隊:

楊修――恃才傲物

丁儀――小聰明

這種對比下,誰還認(rèn)為曹植有贏的可能?

④性格優(yōu)勢

曹丕和曹植分別繼承了曹操的性格的一面。

曹丕更隱忍,堅韌,城府更深。

曹植更豪放,瀟灑,志意昂揚。



但在當(dāng)時的國內(nèi)外局勢下,哪一種性情更能夠使曹家的權(quán)勢利益不受損害呢?

曹操的內(nèi)心中其實早有定案:曹家要想保住權(quán)位,必須更進一步。他的任何一個兒子都沒有能力僅僅靠輔臣的地位來維護住自己的家族。“吾為文王”,那“武王”讓誰做呢?

很明顯,曹植他不具備做“武王”的果決與狠辣。

再看看曹植犯下的錯誤:

①縱馬御道,闖司馬門。

留守鄴城,本來是曹植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但他卻因醉酒,駕車在御道上馳騁。如果曹操還堅持自己漢臣的宗旨,就必須做出交待。雖然曹操處理了這件事,但曹植不堪重任的印象就此留下陰影。

這是文事不堪用。

②醉酒誤軍機

曹操派曹植去增援曹仁,本來是給他提高武績的機會,他卻禁不住欲望,飲酒誤事,殆誤了軍機。

這是武事不堪用。

曹植就這樣一次次毀敗了曹操給他的各個機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定:曹操的繼承人只能是曹丕。

最佳貢獻者
2

曹植在《七步詩》里面道盡了兄弟相殘的可悲,在他看來自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木褪鞘芎φ。恰恰相反的是,正是有了自己昔日的爭寵奪嫡,才會有今日的結(jié)局。要知道當(dāng)日在曹植的攻勢之下,曹丕差一點就保不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在長子曹昂跟天資聰慧的曹沖去世之后,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三人成為了曹操繼承人的首選。曹彰因好武惡文,時常被曹操批評曰:“汝不念讀書慕圣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所以最終的繼承人只能在曹丕、曹植兄弟二人當(dāng)中挑選。

其實早在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為了曹操最年長的兒子。建安十六年,“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這是曹操其他兒子都沒享受過的待遇。在這一時期里面,曹營上下屹然在內(nèi)心當(dāng)中,接受了曹丕這個“太子”。

但是在曹操心中卻不是這么認(rèn)為的,因為曹植才華出眾,深得曹操的喜愛。據(jù)《三國志·陳思王植傳》載:“‘言出為論,下筆成章’;‘每進見難問,應(yīng)聲而對,特見寵愛’。”對于曹植的寵愛,一度讓曹操發(fā)出了“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的感慨。正因如此曹操一度想要將這“太子”之位傳給曹植,如果不是后面曹植自己作死,說不定這曹氏江山早就易主了。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弟弟,曹丕要么選擇抗?fàn),要么選擇放棄。天生好強的曹丕自然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太子”之位。為此他積極的籌劃著,對他而言最大的王牌就是自己長子的身份。所以當(dāng)曹操決定要更換“太子”之位時,一大群老臣便主動出來勸諫了,當(dāng)然這些老臣大部分都是曹丕授意的。

據(jù)《三國志·毛玠傳》載:“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玠密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笕哄紩,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除了毛玠之外,另一謀士崔琰也極力地?fù)碜o居長的曹丕,甚至聲稱愿意以死擁護。據(jù)《三國志·崔琰傳》載:“時未立太子,臨菑侯植有才而愛。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于外。唯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tǒng)。琰以死守之!泵d以袁紹廢長立幼為戒,而崔琰則是以傳統(tǒng)的嫡長子繼承制反駁,這才暫時打消了曹操改立曹植之心。

拉攏人心,則是曹丕守護“太子”之位的第二步。在“太子”之位受到威脅后,曹丕便有意的拉攏曹操部下,對曹操看重之人皆以禮待之、虛心請教、極為恭敬,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許多曹操部下的大力支持。

據(jù)《三國志·張范傳》載:“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咨此二人。’世子執(zhí)子孫禮!睆埛、邴原二人為曹操所看重,讓曹丕有事多向這二人請教,曹丕遵循父命,視二人為恩師,事無巨細(xì)皆以咨之。自此張范、邴原便為曹丕所用。

賈詡、荀攸、荀彧三人更是曹操身邊的重要謀臣,為此曹丕努力親近他們,或是請教,或是探望,或是禮遇之。賈詡本就是支持曹丕的,為此多次向曹丕提供了以崇德、盡職、孝順來提升自己在曹操心中地位的意見。荀攸多次為曹操建言獻策,常有奇計,深受器重。曹丕對荀攸極為尊崇,在荀攸病時親自去床前探望,史載:“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

荀彧之子荀惲向來與曹植較好,曹丕擔(dān)心荀彧支持曹植,為了爭取荀彧的支持,“文帝曲禮事彧!睍r人很重視“禮”,曹丕曲禮事荀彧,可見其禮賢下士之心。對于那些武將,特別是夏侯氏一家,曹丕也竭力相交。正是因為曹丕的禮賢下士之下,最終取得了一大批像荀攸、荀彧、張范、邴原等曹操極為看重和信任之人的支持。

塑造孝子的形象,是曹丕守護“太子”之位的第三步。古人講求孝道,在賈詡等謀士的建議之下,曹丕對曹操極為恭敬孝順,即使隨曹操在外征戰(zhàn)時也手不釋卷,早晚向父親問安,盡人子之道。史載曹丕“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

有一次曹操出征時,曹植為父親作了一篇歌功頌德的賦,自知才學(xué)不及曹植的曹丕當(dāng)即聽從了吳質(zhì)的建議。以“假哭”的方式掩蓋了自己文采不如曹植的事實,并表現(xiàn)出了父子情深之狀。在曹丕這般恭敬孝順的“攻擊”之下,曹操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這個兒子,而曹丕的“太子”之位也得以保住了。

3

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曹丕是曹操最不喜歡的一個兒子,但是最后曹操仍然將曹丕立為世子?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曹操為什么不喜歡曹丕呢?主要是因為曹丕這個人薄情寡義,沒有什么人情味兒知子莫如父,這一點曹操看的很準(zhǔn)。為什么說曹丕薄情寡義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看曹丕對待自己的親兄弟曹植和曹彰的態(tài)度(一奶同胞),曹丕稱帝后,封曹彰為任城王,然后將曹彰趕出洛陽,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來曹彰來洛陽朝見曹丕,曹丕不見。曹彰多次請求,曹丕仍然不見,最后曹彰氣的暴斃而亡。

曹丕為什么不見曹彰呢?因為曹丕從心里防備曹彰。當(dāng)時曹操暴斃在洛陽,臨死之前召曹彰火速趕回洛陽。至于什么原因,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曹彰曾經(jīng)以父親召見我趕回為由,認(rèn)為曹操是想將王位傳給自己,于是向賈逵索要曹操的璽綬,賈逵嚴(yán)詞拒絕了他。

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曹丕知道后非常生氣,比恨曹植還要恨曹彰,因為畢竟曹植是個文人,而曹彰是個勇武的大將。曹丕故意不見曹彰,就是讓曹彰明白,洛陽不是他待的地方,趕緊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不要多哪怕一刻的停留,我跟你也沒什么話好說的。

再看曹丕對曹植的態(tài)度,曹丕稱帝后,為了防范曹植,十一年四次遷徙曹植的封地。可以說對曹植的防范做到了極致。而曹丕這種做法在當(dāng)時影響很壞。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司馬攸。因為司馬昭覺得司馬家的天下都是司馬師拼出來的原因,再加上司馬師無子,于是司馬昭將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昭非常喜歡這個二兒子,總是想把自己的晉王之位傳給司馬攸。

后來因為大臣的勸諫,司馬昭臨死時將晉王之位傳給了司馬炎,他拉著司馬炎的手說:你千萬不要學(xué)當(dāng)年的魏文帝曹丕對待陳思王曹植那樣,一定要善待你的弟弟司馬攸。由此可見,曹丕對曹植的薄情寡義在當(dāng)時是被大家所不齒的,當(dāng)成反面教材來使用。

司馬炎實現(xiàn)了當(dāng)初的諾言,即使自己曾經(jīng)因為生病險些喪命,在這期間有人擁護司馬攸,司馬炎病好之后也沒有追究司馬攸的責(zé)任,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待他。這一切都是吸取了曹丕對待曹植的教訓(xùn),為了家族的興盛,放棄個人恩怨。

再看曹丕對待自己妻子甄宓的態(tài)度,曹丕娶了甄宓以后,又相繼納了山羊公的兩個女兒為妃,還寵愛郭照。甄宓只是嫉妒,跟他吵了一架,然后曹丕就賜死了甄宓。甄宓下葬時以發(fā)覆面,口塞米糠。真就是曹丕對待自己結(jié)發(fā)妻子的態(tài)度,殘忍無情至極。

再看曹丕對待自己母親的態(tài)度,曹丕稱帝后只要執(zhí)政上有錯誤,就有大臣向卞太后稟報。時間長了,曹丕厭煩,于是下令后宮不得干政,后宮的家屬也不得在朝中任職:

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dāng)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曹操在世期間尚且與卞夫人經(jīng)常談?wù)撜拢茇訔壸约耗赣H管的太寬,于是就下了如此一道詔令,估計卞夫人知道后能氣暈。這就是曹丕對待母親的態(tài)度。

再說曹丕對待曹氏家族人員的態(tài)度,曹洪曾經(jīng)拒絕借給曹丕二百匹卷,當(dāng)時曹丕還是世子,沒有稱帝。等到曹丕稱帝后開始報復(fù)。曹洪的門客犯法,曹丕以此為由將曹洪打入大牢,治了死罪,還順便沒收了曹洪的全部財產(chǎn)。后來卞夫人出面,對曹丕說:你要是今天處死曹洪,我明天就廢了郭照的皇后。這才保住了曹洪的性命。

因此,曹丕對待自己的母親、親兄弟、妻子、家族成員都很絕情,凡是不順自己意思的無論是誰都下手很黑。這一點曹操看的很透,所以直到曹丕30歲,曹操都沒有考慮過讓他當(dāng)世子。那么曹操想讓誰當(dāng)世子呢?

最早有希望當(dāng)世子的是大兒子曹昂,但是曹昂在宛城叛亂早死。怎么回事呢?這事怨曹操。曹操招降張繡之后本來無事,但是曹操卻納了張濟之妻。而張繡是張濟的侄子,所以張繡認(rèn)為曹操侮辱了自己。于是在宛城以更換城防為由突然發(fā)動叛亂攻擊曹操,曹昂把戰(zhàn)馬讓給曹操,自己領(lǐng)軍斷后,結(jié)果被亂軍砍死。

曹昂死后,曹操最喜歡曹沖。曹沖早慧,有仁心。曾經(jīng)以秤象的事情震驚世人,也多次袒護下人的過錯。因此曹操喜歡曹沖。曹沖聰明,又仁愛,最適合當(dāng)接班人?上У氖遣軟_十三歲就夭折了,曹沖死后曹操說了一句話:

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這句話意思就明顯了,曹沖死了是我的不幸,確實你的大幸。如果曹沖活著,世子之位根本輪不上曹丕。

曹沖死后,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就是曹植了,曹植因為文采斐然而深受曹操的喜愛,曹植固然自己沒有和曹丕爭奪世子之位的迫切想法,但是曹植身邊的人有這種想法。這個人就是楊修。楊修當(dāng)時是曹操的主簿,而且是最年輕的主簿。曹操想什么?楊修基本都知道,再加上曹植的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曹操多次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打算。

始者謂子建(曹植),兒中最可定大事。

那么最后為什么曹操選擇了曹丕呢?主要還是因為曹植不爭氣。曹植知道曹操要將世子之位傳于自己,再加上楊修等人的輔佐,自己經(jīng)常處于上風(fēng),于是便驕傲起來。曹植夜里喝酒過量,大醉之后令人弛車夜闖司馬門,在禁道上奔馳。

曹操知道這件事情后大怒,認(rèn)為曹植輕浮,太狂傲。從此開始冷落曹植。于是曹丕就被立為世子。而曹丕被立為世子時已經(jīng)30歲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曹操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曹丕和曹植誰先犯錯的機會。因為兩個兒子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曹丕文不如曹植,但是曹丕內(nèi)斂,沉穩(wěn)。缺點是猜忌心強,薄情寡義,上位后容易對自己的親人下黑手。

曹植聰明,才華橫溢,文思敏捷。缺點是輕浮,不擅長政事。因此曹操只有等,看他們兩個誰先犯大錯。

結(jié)果公元217年,曹植夜闖司馬門,犯了大錯。當(dāng)年曹丕就被立為世子。曹操等得就是這一刻

最后正面回答問題,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曹丕是曹操最不喜歡的一個兒子。但是最后曹操仍然傳位給了曹丕。就是因為曹丕耐得住寂寞,熬死了曹昂,曹沖,熬到了曹植犯錯。而自己一直按兵不動,等待曹操最后的抉擇。這一切很像另外一個人的性格,誰呢?司馬懿。成也司馬,敗也司馬,不知道曹丕泉下有知高平陵之變和后來的西晉代魏,他會有何感想!

本回答獨發(fā)于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guān)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4

曹丕之所以能繼曹操之位,是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的。


首先,來看客觀原因。風(fēng)流的曹操不但后宮宮女多,而且子嗣也多,一生共有二十多個兒子。而曹丕生的逢時,是曹操的長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得天獨厚的原因,他一生下來便擁有"合法"繼續(xù)的權(quán)力。而這個也是才華橫溢如曹植等曹丕其他兒子無法相比的。


其次,來看主觀原因。曹丕除了長子這個先天優(yōu)勢,同時,他還有智慧有計謀懂政治懂作秀。他能迎合曹操的口味,做一些"實事",贏得曹操歡心。他善于利用自己長子的身份,拉籠朝中重臣為己用。并且,他虛請教和接受身邊心腹之人的計謀和建議。這一點在曹丕和最大競爭對手曹植的Pk中便展露無疑。論才氣,曹植遠勝曹丕,但曹植不懂政治,又不虛心請教和接受追隨他之人的"金玉良言",結(jié)果幾次和曹丕正面較練中都敗下陣來,使得曹操徹底改變了對兩人的態(tài)度。


另外,曹丕的作秀能力也比別人強,一些事經(jīng)過他的"處理"后,效果往往出人意料,讓曹操認(rèn)為他很"內(nèi)己"。而曹植卻過于耿直和任性,不懂得裝拙,不懂得藏鋒,不懂得作秀,結(jié)果在很多小事和細(xì)節(jié)上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

曹操綜合考慮后,最終立曹丕為自己的接班人。

5

曹丕繼曹操之位之前的確沒曹植出名。

曹丕字子恒,據(jù)說他文武雙全,通曉諸子百家。

據(jù)傳聞,曹丕

出生時天生異象,天上出現(xiàn)如車蓋形青云,自幼就聰明,曹操一直就把曹沖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就是稱象的那個,沒想到曹沖十三歲就死了,就剩下曹丕和曹植兩人有資格了。

曹植為人行為任性,平時不注重節(jié)制自己,終被曹操所不喜。

后來曹丕在和曹植奪
嫡中勝出繼位。

6

曹操培養(yǎng)兒子是真的有一套,曹丕有帝王之才,曹植才高八斗,可以七步成詩,曹沖年少稱象,這智慧堪稱無敵。曹彰擅長帶兵,所向披靡。這些都是比較出名的兒子,剩下的其余還有二十二個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來分析曹丕能即位的原因。

首先看曹操喜歡哪個兒子了。如果曹操不喜歡,那么基本上和世子之位無緣。曹操最喜歡曹沖和曹植,尤其是曹沖,這個小孩子是三國時期的神童,也是曹操的開心果。曹操曾曾經(jīng)多次展現(xiàn)出將來要傳位給曹沖的意向,還把司馬懿作為曹沖的老師。這或多或少引來了曹丕的嫉妒。再后來,這孩子英年早逝了,至于是生病還是被人害死的,這個始終是一個謎團。曹操也有很多兒子早早就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誰知道呢?

接著是曹植,曹操自己就是一個雄才霸氣的詩人,這一點上,曹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讓曹操極為高興。我相信曹沖死后他心里不止一次的想要傳位給曹植。但是曹操曾經(jīng)試探過曹植和曹丕,他發(fā)現(xiàn)曹植的才華只在于寫詩,對政治一竅不通,再加上曹植喜歡喝酒之后做錯事,比如夜闖白馬門,所以最后就沒有傳位給他。

至于曹彰,傭兵一方,勇武無比。但是這不符合曹操心目中的人選。因為這個人心機城府太淺,遲早被人算計,所以曹操沒有考慮過他。

活下來的兒子中,長子就是曹丕了。身為長子,本就受到眾大臣的擁戴,隨后又有著司馬懿的輔助。在面對曹操多次的考驗中變現(xiàn)的很符合曹操的心意。曹操心里知道,這才是最像他的兒子,他需要這樣又帝王之才的人來領(lǐng)導(dǎo)自己的國家。他也是一直按照培養(yǎng)帝王的方法來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的。所以最后傳位給曹丕是必然的。

7

此言差矣。曹丕還是很牛叉的,能文能武。論文,他著有《典論論文》,而他所做《燕歌行》算是七言詩之祖了。論武,他自幼便嫻于騎射,長大更精劍術(shù),又善使戟。大家對曹丕的印象不好,應(yīng)該是來自于《三國演義》,對于曹丕的這些優(yōu)點,羅貫中似乎是一字不提。

曹丕似乎還是挺愛顯擺自己的武力值的。他在《典論自序》就曾回憶:“余年五歲,上(指曹操)以世方擾亂,教余學(xué)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以時之多故,每征,余常從。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即曹昂)、從兄安民遇害,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笔煜ぁ度龂萘x》宛城之戰(zhàn)的讀者估計印象中沒有曹丕的出場,只有死了的曹昂和典韋,殊不知,當(dāng)時年僅10歲的曹丕也是在那場戰(zhàn)斗中,九死一生啊。他能從千軍萬馬中乘隙突圍逃出,足見馬術(shù)不錯。羅貫中帶著有色眼鏡把這位英雄少年給徹底刪除了,好遺憾。

《典論自序》還提到了一位將軍,名叫鄧展,曾與曹丕論劍,談了許久,曹丕說:您的劍法不對啊。鄧展不服氣,便要求比試一下,結(jié)果是“時酒酣耳熱,方食芉(甘)蔗,便以為杖,下殿數(shù)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鄧展不服氣,要求battle again,結(jié)果還是被爆了頭。如此看來,曹丕的劍術(shù),十分了得。不僅如此,他還擅用雙戟。難怪陳壽評他“才藝兼該”,肯定不是光贊賞他的文事。

所以說,曹丕能夠當(dāng)上皇帝,有運氣,有時機,更是靠實力。

8

如果你把曹操的兒子們列個清單出來,比較一下,答案是很明顯的:

曹昂:曹操長子,最有才干,可惜在張秀反叛中保護曹操而亡。

曹丕:深有城府。

曹彰:有勇無謀。

曹植:文學(xué)天才,放蕩不羈。

曹熊:體弱多病,很早過世。

曹據(jù):平庸無奇。

曹沖:天才少年,過早夭折。

曹宇:無能無德

曹茂:品性惡劣

其他年紀(jì),不足以參與競爭。

雖然曹操一生有二十多個兒子,除了太年幼的和早死亡的,能夠參與太子之爭的其實只有曹植、曹彰和曹丕三人而已。

曹彰個性魯莽,勇武過人,跟李元霸一樣是個天生打仗的料,只適合當(dāng)將軍不適合當(dāng)皇帝,所以曹操很早就排除了他。

曹操重點考慮的對象是曹植和曹丕,一開始也是對曹植厚愛有加的,因為曹植文才好、顏值好、個性好。但是后來做的幾件事讓曹操都不稱心,覺得他政治才干不行,所以也排除了他。

曹丕是最有城府的一個家伙,說白了就是有心計,鬼主意多,曹操覺得這個兒子適合玩政治。

9

曹丕在三國中的形象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他開辟了大魏,使得曹魏政權(quán)獨立于三國之上,但是悲哀的是曹丕一輩子都在父親的陰影下,從對國家的貢獻來說他比不上他的父親,從文學(xué)的造詣他又比不過他的弟弟曹植。


但是,一向受曹操所喜歡的曹植終究在世子大位上輸了,曹丕成功的上位了,但是為什么曹丕能夠上位呢?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嗎?

1、曹丕的身份

曹丕乃是卞夫人所生,他的長兄在曹操和張繡交戰(zhàn)中死亡,所以曹丕天然的嫡長子身份占據(jù)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個長子的身份讓他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很多人的支持。

他們擁立曹丕僅僅是為了不推翻這種大漢王朝留下來的種種制度,也可能是不想背上不忠不孝的千古罵名。

2、漢室士族的支持

曹丕作為嫡長子,世子之位理應(yīng)是他的。

這也是在朝堂中為什么很多人支持曹丕的真正原因,自古立長不立庶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封建社會里,自然深入人心,即使曹操有心立曹植,也是無可奈何,為什么?曹操的政權(quán)里面可都是上層社會的士族,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士族自然不會答應(yīng),對于他們來說這是破壞剛理倫常的不忠不義之事,他們自然不會同意曹操這么做。

假如曹魏政權(quán)得不到士族階級的支持,怎么求生存、圖發(fā)展。畢竟三國時期乃至于后面的魏晉南北朝,士族階級可謂是統(tǒng)治著半壁江山。

3、曹丕的個人能力

一個帝王,統(tǒng)領(lǐng)國家,對人民,對臣子負(fù)責(zé),相應(yīng)的個人能力自然不能太次。而曹丕自然不是朽木不可雕也的人物,他有能力,也有才干。

從小跟隨在曹操的身邊,基本的察言觀色的能力,不可能沒有,更何況曹丕七歲習(xí)武,戰(zhàn)場殺敵的本事自然也是有的。

而最重要的曹丕文學(xué)方面的造詣也頗有成就,他也是建安文學(xué)的倡導(dǎo)者,對促進建安文學(xué)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魏文帝曹丕,他熱愛文學(xué),他一生苦苦追求的小團體“建安七子”聞名于后世。

他也崇尚權(quán)力,他隱忍,終于幸得世子大魏,可惜了,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寸功未建便早早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國志》中:“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這也許是嘲諷,也是是對他極大的稱贊吧!

10

曹操兒子中,最受曹操喜歡的,就是曹沖,可惜曹沖早逝。剩下的,能排得上名的就曹丕、曹植、曹彰、曹昂,其他人都不具備繼位的條件。這四人中,就單項來說,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曹昂。但綜合來說,曹丕能文能武,不像曹植一樣,只會文不懂武。也不像曹彰、曹昂一樣,只是沙場猛將,不懂政治權(quán)術(shù)。而且,曹操兒子中,曹丕是最像曹操的,具備當(dāng)皇帝的心機和手腕。所以,曹操選擇曹丕繼位。

有互粉需求的,請關(guān)注我留言或私信要求互粉,24小時內(nèi)必粉。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