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問題讓德國聽了想罵人。

一邊是北極熊占著自己的“龍興之地”不撒手,一邊是“攪屎棍”沒事天天“脫歐”攪黃德國的一統歐洲大業(yè)。面對這兩個宿敵,就像面對兩個不同類型的漂亮妹紙一樣,為什么一定要做選擇題?讓它們兩個通通去死不好嗎?

今天的歐洲,雖然總面積不過1016萬平方公里,但是卻星羅棋布地分布著48個國家和地區(qū),堪稱世界上國家最密集的地區(qū)。

國家的擁擠,本質上是因為民族的擁擠。而隨著各民族的覺醒和發(fā)展,以及國際社會的干涉,歐洲很多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此起彼伏,典型如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等。

但這種情況在俄羅斯身上根本不可能出現,典型如俄羅斯在二戰(zhàn)后占領的東普魯士地區(qū),即便蘇聯解體,俄羅斯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但原屬東普魯士的加里寧格勒依然表現得十分“乖巧”,這和蘇格蘭愈演愈烈的“ 脫英”浪潮形成鮮明對比。

那么同樣是主體民族同化“殖民地”,為何英國表示累覺不愛,俄羅斯就表示毫無壓力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殖民”方式有高下

在靜夜史看來,東普魯士和蘇格蘭雖然都屬于歐洲,但兩者基本沒有可比性。因為相比于英國對蘇格蘭的同化,俄羅斯對東普魯士的“同化”顯得太名不副實。

二戰(zhàn)結束后,東普魯士作為蘇聯戰(zhàn)利品的一部分,被斯大林進行了粗暴的劃分。除南部被補償給波蘭,成為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爾省。北部則留在了蘇聯版圖內,被俄羅斯和立陶宛兩個加盟國瓜分,分別稱作加里寧格勒和梅梅爾地區(qū)。

雖然十月革命后,蘇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但“大俄羅斯”主義思想依然甚囂塵上,隱藏在俄羅斯內心深處的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依然根深蒂固,并成為斯大林的御用手段。

歷史上在沙俄野蠻的擴張過程中,為達到一勞永逸占領殖民地的目的,沙俄每占領一地,便對土著居民進行野蠻的驅逐和屠殺。而這一做派毫無意外地在東普魯士,尤其是加里寧格勒和梅梅爾地區(qū)身上再度重演,其結果就是東普魯士境內的德意志人被全部驅逐出境,蘇聯以及波蘭政府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種族換血。

因為手段如此野蠻粗暴,所以所謂的“同化”變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加里寧格勒早已是俄羅斯人的天下,境內幾乎沒有了德意志的痕跡,所以即便俄羅斯半死不活,這些自己人也不會改換門庭。

應該說,這種野蠻的種族換血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克里米亞之所以如此輕易地被俄羅斯“奪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克里米亞地區(qū)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

相比之下,英國的手段就顯得太過“文明”。雖然英國歷史上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對殖民地都進行了野蠻殘暴的種族滅絕,但因為殖民地基本都在萬里之外,所以英國更需要“以夷制夷”,這注定了英國的種族換血不可能像俄羅斯這樣徹底。

蘇格蘭雖然和英國本土山水相連,但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蘇格蘭毫無意外也享受到了英國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蘇格蘭加入英國前,曾不斷反抗英國入侵,是英國難以啃下的硬骨頭。而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蘇格蘭最終選擇和英國“合并”而不是被占領,這使得英國政府不得不對蘇格蘭做出更大讓步,包括保留自己的語言文化等,這為英國同化蘇格蘭增加了巨大障礙。

英國和俄羅斯種族同化結局的大相徑庭,再度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和平”是不可能同化成功并維護國家統一的,只有戰(zhàn)爭這樣的暴力方式才能消滅分裂勢力,并威懾蠢蠢欲動的追隨者。

2、國力強弱有差別

但戰(zhàn)爭從來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的。

對于英國這樣的國家而言,雖然有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歷史,擁有安理會五常之一的國際地位,但并不意味著英國能夠對蘇格蘭隨便動粗。因為英國如果這樣做,可能非但無法達到迅速同化蘇格蘭的目的,反而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把自己也搭進去。

靜夜史認為,如果非要將蘇格蘭和東普魯士放在一起比較,那么兩者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

蘇格蘭很大,而東普魯士很小。

在以“袖珍”著稱的歐洲,無論蘇格蘭還是東普魯士都稱不上“大”,但相比于他們的宗主國,差距就顯而易見了。

雖然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的海外領地,但自從二戰(zhàn)結束被打回原形后,英國就只能將精力放在面積僅24萬多平方公里的英倫三島了。

因為“島國”環(huán)境的限制,英國即使再努力體量也不會很大,尤其是將蘇格蘭徹底碾壓,這就讓英國非常尷尬。

相比之下,俄羅斯和東普魯士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加上蘇聯時期對東普魯士的無情拆分,使得加里寧格勒更顯迷你。這樣的體量,別說鬧獨立,就是游行都沒有氣勢。

再加上俄羅斯和英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更為兩國的殖民地命運增加了變數。

雖然俄羅斯和英國都是安理會五常之一,但俄羅斯怎么看都比英國更像個世界大國。

因為二戰(zhàn)讓英國一夜回到解放前,痛失霸主地位的英國為保持國際影響力,開始成為美國的忠實小弟,過上了狐假虎威的幸福生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成為英國“脫歐”的幕后推手,而“脫歐”毫無意外就會導致蘇格蘭等地“ 脫英”的此起彼伏。

所以歷史上的英國無法同化蘇格蘭,今天的英國在美國的操縱下依然對蘇格蘭無能為力。

而加里寧格勒作為紅色帝國蘇聯留給俄羅斯的禮物,從一開始就已經失去了同化的必要。

作為俄羅斯眺望歐洲的窗口,加里寧格勒一直是俄羅斯導彈基地和曾經的波羅的海艦隊所在地。

在北極熊的陰影之下,任何蠢蠢欲動的勢力都要熊。

所以,英國用300年無法同化蘇格蘭不假,而且即使再過300年也無法成功。但俄羅斯同化東普魯士絕對沒有用50年,甚至5年都不用。

兩相比較,除了手腕強度的區(qū)別,最重要的還是國力上的巨大懸殊?梢哉f,沒有強大的國力,任何同化都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想想中華民族先輩對周邊廣大地區(qū)的“同化”,不禁感嘆他們的鍥而不舍和高瞻遠矚,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今天的我們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之一。

而當下的中國并不平靜,更需要我輩繼承遺志砥礪前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最佳貢獻者
2

英國四大主之一的蘇格蘭向來都跟聯合王國貌合神離,尤其近年來隨著英國主張脫歐,希望留在歐盟的蘇格蘭希望出去單過的意思更重。相比之下,東普魯士也就是如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作為俄飛地卻從來都是安安靜靜的。

很多人認為蘇格蘭始終都跟英格蘭合不來,主要還是因為蘇格蘭雖然加入了英國,但其族裔、文化等方面仍舊有極大自主性,而東普魯士這么“乖”還是因為俄方同化做得好。其實這并不對,因為俄人壓根兒沒空同化東普魯士,他們采取的方式是洗髓換骨

雖說蘇格蘭與英格蘭同處一島,但兩者無論是族群血緣還是文化宗教等領域,都是完全不同的。與信奉新教為主、盎格魯撒克遜后裔的英格蘭不同,蘇格蘭人屬于凱爾特人后代,信奉的是在英格蘭處境尷尬的天主教。蘇格蘭與英格蘭原本就并非一家人,當年只不過因為王室絕嗣而形成共主聯邦,進而聯合

不過蘇格蘭加入聯合王國以后,仍舊保留了自身的獨特性。蘇格蘭擁有自己的議會、司法系統、文化等,英格蘭并沒有強求蘇格蘭與自己一樣,兩者表面上是同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在英國內部,依舊是各過各的。在英國人的概念里并沒有“大英”這回事,大多數英格蘭人或者蘇格蘭人都不喜歡被稱作“英國人”,這也是蘇格蘭如今一直鬧騰的重要原因。

與蘇格蘭英格蘭同處一島不同,東普魯士也就是加里寧格勒還只是一塊飛地,距俄本土有約500公里的距離,中間還隔著波羅的海三國。古代的加里寧格勒稱東普魯士,曾經是波蘭王國的屬國,以及后來普魯士王國的發(fā)源地之一。二戰(zhàn)后根據《波茨坦協定》這里正式歸屬于蘇聯,90年代后繼而歸于俄方至今

加里寧格勒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不足100萬,作為俄最小聯邦主體,這里不僅擁有極其豐富的琥珀資源,更加是俄羅斯開辟在波羅的海不凍港的關鍵所在。加里寧格勒資源豐富而且位于交通要沖,俄方自然要牢牢將其掌握在自己手中,緩緩同化這種事情總歸太慢,而且也不牢靠,最好的辦法還是直接讓自己人接手

得到東普魯士以后,俄方就開始著手經略。首先就是更改當地所有地名,將原本的德式名稱變成俄式,“柯尼斯堡”正式變更為“加里寧格勒”。當地上百萬居民,或者被送回盟軍占領區(qū),或者被流放至西伯利亞與中亞地區(qū),而被流放的民眾,有很多最終都沒能回到故土。遷走本地人之后,俄方將大量俄人、烏克蘭人等“自家人”迅速遷入,徹底改變了東普魯士居民的族群構成

近代的俄國四處征伐,這種方法也是用慣了的,自然也是卓有成效。如今當地人口80%都屬于俄人,信奉東正教使用俄語,原本的德國文化已經幾乎沒有痕跡。如此一來,當年德意志的東普魯士早就變成了歷史地名,如今只有俄人居住的加里寧格勒。

英國搞不定蘇格蘭是不愿意搞,也沒這個傳統;而俄并不是同化了東普魯士,而是讓東普魯士完全消失,讓自家人取而代之。

3

俄羅斯才懶得去同化東普魯士呢!當年蘇軍直接將東普魯士的德國人全部驅逐了,戰(zhàn)后這里連個人影都沒有,根本不存在什么同化問題

英國的官方正式國號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國際社會通稱為“聯合王國”,里面沒有一個“英”字。我們之所以將其翻譯成“英國”,是根據“英格蘭”這個詞簡化而來的。而英格蘭只是聯合國王的一部分,蘇格蘭同樣也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這兩個“蘭”在法律和名義上是平等的。

在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是死對頭,雙方打了數百年的戰(zhàn)爭,英格蘭也曾經占領國蘇格蘭,但是最后都被蘇格蘭人民頑強的趕走了。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繼位成為英格蘭王位,兩國形成了共主關系。到1707年雙方正式簽署條約,蘇格蘭和英格蘭同時放棄獨立地位,共同組建了“聯合王國”。(英國的四個組成部分)

雖然在實際生活中蘇格蘭是受到英格蘭管轄,但是在表面上這兩個蘭是平等的,蘇格蘭人有權保留自己的文化,使用自己的語言,有限度的進行自治,英格蘭也沒有同化蘇格蘭的想法。

實事求是的講,英格蘭人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向來是比較尊重的。舉個例子,當年英國在七年戰(zhàn)爭中擊敗法國后奪取了整個加拿大,而為了安撫加拿大的法語民眾,英國還曾專門立法保護魁北克地區(qū)的法國文化。

而反觀俄羅斯,北極熊才懶得同化你的,北極熊的辦法就直接在肉體上消滅對方,根本不愿費時間去搞什么同化,有這時間人家去喝點伏特加,揍揍灰熊,不更有意思?

關于東普魯士地區(qū),我在這大體說一下它的歷史。

東普魯士其實并非德國的固有領土,這里原來是古普魯士人的地盤。這里要注意一下,古普魯士人并不是德國人,他們和今天的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屬于一個民族,德國人要到12世紀時才開始進入普魯士地區(qū)。

公元1226年來自德國的條頓騎士團發(fā)動了對普魯士地區(qū)的征服戰(zhàn)爭,漸漸控制了該地區(qū)。在條頓騎士團的統治下,普魯士開始了德意志化。

在此后的兩百多年中,條頓騎士團和波蘭圍繞普魯士展開了激烈地爭奪。1466年條頓騎士團在“十三年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割讓西普魯士給波蘭,而條頓騎士所保留的東普魯士地區(qū)也必須向波蘭王室效忠,東普魯士成為波蘭的藩屬國。

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在他的主持下條頓騎士團放棄了天主教,改信新教路德宗,并中斷了與羅馬教廷的隸屬關系,因宗教而成立的條頓騎士團開始了世俗化。

之后條頓騎士團改稱為普魯士公國,在得到波蘭的同意后,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大公。

阿爾伯特死后將爵位傳給了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但由于阿爾伯特·腓特烈沒有兒子,普魯士公國由他的女婿,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

在1660年,普魯士大公腓特烈·威廉通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普魯士至此獲得了完全獨立。到1701年,神圣羅馬帝國為了回報普魯士的支持,將普魯士升格為王國。普魯士大公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腓特烈一世國王。

此后歷經幾代國王的勵精圖治,普魯士日漸強大。1772—1795年,普魯士通過三次瓜分波蘭的行動拿回了西普魯士地區(qū),實力進一步增強。

不過在拿破侖崛起后,普魯士一度遭到法國的重創(chuàng),稱霸之路王后推遲了不少,但這也促使這普魯士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到1871年,普魯士終于在普法戰(zhàn)爭中擊敗法國,成功完成德國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結束了大德意志地區(qū)長達千年的分裂歷史。

可以毫不夸張的講,雖然普魯士不是德意志民族的發(fā)源地,但這里就如同中國的曲阜,是德意志民族的精神象征。

不過在一戰(zhàn)之后,德國再度丟掉了西普魯士地區(qū),而在二戰(zhàn)后連東普魯士一起都丟了。

很多人總是誤以為東普魯士全部都被蘇聯占領了,但其實蘇聯只是占領了東普魯士北部地區(qū),南部則割讓給了波蘭。

(圖中箭頭所指的就是東普魯士,在二戰(zhàn)后北邊給了蘇聯,南邊給了波蘭)

1945年1月蘇軍攻入東普魯士,這是蘇軍首次攻入德國本土。在進入該地區(qū)后蘇軍就對當地的德國人展開了血腥的報復,之后蘇聯政府就將該地區(qū)的所有德國人強行驅逐出境,并占領了北部地區(qū)。

因為在二戰(zhàn)后蘇聯也割占了波蘭東部大片領土,但波蘭在名義上可是戰(zhàn)勝國,于是蘇聯就將奧得河-尼斯河以東的德國領土劃給了波蘭,這其中就包括了東普魯士南部地區(qū),所以東普魯士在今天分別屬于俄羅斯和波蘭。

由于東普魯士的德國人全部都被蘇軍趕走了(包括劃給波蘭的南部地區(qū)),戰(zhàn)后這里連個人影都沒有,根本不存在什么同化問題。戰(zhàn)后蘇聯政府往這里移民了許多俄羅斯人,如今這里已經完全被俄羅斯化了。

(今天的東普魯士北部屬于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

4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有個段子,冷戰(zhàn)中,英國大使、法國大使同蘇聯大使聊天。

英國大使首先抱怨,說英國的殖民地都獨立了,這些殖民地的民眾不識好歹,不體諒英國對他們在歷史上的巨大幫助,F在殖民地都沒了,英國人花費200多年心血的殖民工程,成為泡影。

法國大使卻說,好歹你們英國人從殖民地脫身了。我們法國人明明已經放棄殖民地了,那邊出了事總是第一時間讓法國去幫忙解決。法國人每每吃力不討好,花錢死人卻被人罵。

然而,蘇聯大使一直冷笑不語。

英國大使和法國大使問他,你們蘇聯怎么對待殖民地問題的?殖民地老百姓反抗要怎么對付。

蘇聯大使冷冷回答:蘇聯沒有殖民地,只有自己的土地。老百姓反抗叫做叛國,可以全部殺掉。

實際上,蘇聯大使沒有瞎說。

沙俄的擴張,原則上是對于當地少數民族的血腥屠殺。少數民族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成為奴隸,第二被殺光或者逃走。

以沙俄的遠東為例,為什么俄軍要在江東六十屯、海蘭泡亂殺中國人?

因為這里根據條約可以合法居住中國人,形成了國中之國。

沙俄不允許出現殖民地,不允許出現自己不能管轄的地盤,就直接將中國人殺光。

要說沙俄如此,蘇聯也是一樣。

斯大林上臺的時候,遠東地區(qū)因歷史原因有數萬華人居住。

然而,斯大林在大清洗時,將華人以各種借口抓捕,或殺或流放。到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整個遠東只剩下二三百華人。



蘇格蘭為什么始終是蘇格蘭?

因為英國人沒有將蘇格蘭人殺光或者趕走,蘇格蘭人始終在自己的土地上。

然而,東普魯士為什么被同化了,很簡單,被俄國人干光了唄。

以著名的加里寧格勒州為例,這個普魯士文化的發(fā)源地,今天根本就沒有德國后裔。

蘇聯在二戰(zhàn)結束后,強行奪去了東普魯士,隨后進行種族清洗。

這里的德國人運氣好的被趕到東德,運氣不好的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時至今日,加里寧格勒州的人口是什么樣呢?

俄羅斯族占78.5%,白俄羅斯族占8.5%,烏克蘭人占7.2%,立陶宛人占2.1%,波蘭人占0.5%,韃靼人、莫爾多瓦人和猶太人占0.4%,楚瓦什人占0.3%,阿塞拜疆人占0.2%。

什么民族都有,就是沒有德國人。

知道為什么歐洲人對俄羅斯沒有任何好感?

這是豺狼一樣狠毒的民族,動不動就要將別人趕盡殺絕。

誰想和這種人做朋友做盟友,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5

英國不清除人口,而俄羅斯則是直接將德國人給肉體清空,然后運來俄羅斯人,根本沒同化,直接就地俄羅斯化了,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i蘇格蘭與英格蘭聯合,是和平的,而1707合并之后,日不落帝國本土安全問題消除,遂大踏步向海外擴張,對于蘇格蘭,總體上和為貴,一起發(fā)財。把蘇格蘭人也當自己人,也沒有滅絕性措施,一個屋檐下過日子。

而俄羅斯則不然,一貫邏輯是占一地,就先人肉清空當地土著,或流放西伯利亞,或者直接咔嚓。


在東普魯士稍有不同,一部分流放西伯利亞,更多的是直接轟回德國剩下的地盤,然后從本土移入大量的俄羅斯人,根本不用五十年,一兩年就俄羅斯化了,東普魯士名稱早已經成為故紙,代之以俄羅斯化的加里寧格勒。正是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讓歐洲人心生畏懼,怕自己哪天也享受這樣的“待遇”,也總是防著俄羅斯。

6

俄羅斯并不是同化了東普魯士,而是把東普魯士的德國人全部趕走了,然后又把俄羅斯人遷到了東普魯士。這樣一來,東普魯士的人就全部變成俄羅斯人了,和俄羅斯本土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這就是俄羅斯對東普魯士的“同化”。

俄羅斯是一個擅長搞侵略的國家,而對于被吞并的土地,俄羅斯的做法都一個樣,都非常的簡單且殘暴。那就是把當地的人趕走,或者直接消滅。然后再讓俄羅斯人遷進來,這個地方就永遠變成了俄羅斯的土地。俄羅斯不僅對待東普魯士如此,對待其他吞并地區(qū)也是完全一樣。

比如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比如庫頁島等地,原本都是東亞黃種人的地盤。俄羅斯侵略到該地以后,對這些地方都進行了種族大換血。如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尤其是南邊的邊界地帶,都是清一色的歐洲白人,即都是移民后的俄羅斯人。

所以,對于東普魯士和蘇格蘭這樣的地方,不要說俄羅斯的同化能力多么成功,多么強大,而英國的同化能力多么弱小,不能怎么看。因為兩者的手段根本不一樣,哪一個更文明、哪一個更野蠻,其實一目了然。

英國統治蘇格蘭的時間雖然更長,但英國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蘇格蘭的文化與地位。盡管英國沒有同化蘇格蘭,但蘇格蘭與英國之間,卻并沒有因此帶來什么歷史恩怨。

當然,歷史的欠賬,終歸還是要還的。俄羅斯人曾經的移民擴張,如今也可以說是報應不爽。目前,俄羅斯已經成為了整個歐洲地區(qū)人口流失最多的國家,且俄羅斯的人口出生率也持續(xù)提不上來。總的來說,現在俄羅斯的人口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主體民族俄羅斯人,其人口的萎縮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了。

7

同化套路不一樣。

蘇聯(包括沙俄和俄羅斯)對新占領區(qū)的同化策略是:地留下,人離開。

再狠一點:地留下,人全殺掉。

現在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為什么完全看不到東方文明的蹤跡?因為全被沙俄抹去了唄。

當年蘇聯占領柯尼斯堡后,基本上也是這個套路。德意志人要留下也可以,但必須加入俄羅斯族,做俄羅斯人,否則就離開。這樣搞的結果自然是大批的德國人攜家?guī)Э谙蛭靼峒,留下的少部分德國人迅速被俄羅斯文化同化。

根據聯合國近些年的數據統計,目前原柯尼斯堡市,也就是現在的加里寧格勒市,俄羅斯族的比例高達87%,而德意志人的比例只有區(qū)區(qū)的0.1%。(整個加里寧格勒州的俄羅斯人比例是78.1%,德意志人為0.6%)


除了趕人走,蘇聯還搞文化蠶食。蘇聯占領柯尼斯堡后,把城市名字也給人改了,改成了現在的加里寧格勒。

也就是說,現在的東普魯士已經完全被俄羅斯化了。德意志文化在加里寧格勒,除了那幾座蘇聯人不敢拆的大教堂外(比如柯尼斯堡大教堂),完全不存在了。整個加里寧格勒市和俄羅斯其他城市沒什么區(qū)別。

另外需要說清楚的是,原東普魯士實質上被分成了三塊:除柯尼斯堡外,原東普魯士最北部的克萊佩達歸了立陶宛,南部的奧爾斯汀和原本是國際聯盟代管的但澤自由市歸了波蘭。目前波蘭和立陶宛占領的東普魯士地區(qū)也跟“俄占區(qū)”一樣,被全盤立陶宛化和波蘭化了。全然看不到德國文化的蹤跡。(東歐民族都是一丘之貉)


相比于蘇聯,英國的策略就很搞笑了——英國人是“只作攪屎棍,絕不炸茅坑”。

英國人也搞文化蠶食,逐步同化的策略。比如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就被英格蘭同化了。但是英國人只會在背地里耍點小動作,類似于東歐人那種“炸茅坑”,濺的自己一身臭屎的猛操作,英國人不干。

具體的說,英格蘭在十三世紀末時,曾經一度占領過整個蘇格蘭,并在當地推行強硬的奴化政策。比如抹去蘇格蘭文化,蘇格蘭女人的初夜權要歸英格蘭男人。

但是,英格蘭人重蠅頭小利,也就是只想贏不想輸,輸了就捶胸頓足。當英軍被蘇格蘭抵抗軍打敗了幾次后,就認為得不償失,輸得心疼肉疼,主動放棄了蘇格蘭。

此后,蘇格蘭在1314年重獲獨立(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的電影《勇敢的心》描述的就是這段歷史),并跟英格蘭形成了共存局面。

雖然,后來因為蘇格蘭國王繼承了英格蘭的王位,英、蘇形成了共主聯盟關系。但雙方的交往也仍然不多。

英格蘭人武力拿不下蘇格蘭(主要是覺得經濟上不劃算),但又很想拿下蘇格蘭,于是英格蘭就給蘇格蘭下絆子,想借助非暴力的方式讓蘇格蘭臣服。

換而言之,就是花錢收買。

十七世紀末,英格蘭壟斷了海洋霸權,借助殖民貿易越來越富。蘇格蘭看著眼饞,于是就也仿效,搞海外殖民。英格蘭看到蘇格蘭也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就故意排擠它,還鼓動歐洲其它國家(比如西班牙)打蘇格蘭。

蘇格蘭在外面受了欺負,而且它自己又沒能力報仇。于是蘇格蘭的高層就跑去找英格蘭的高層談判,想分一杯羹。

英格蘭高層見有機可乘,就軟磨硬泡,威逼利誘,用了各種手段,迫使蘇格蘭加入了大英帝國。其中最有名的手段,就是禁止蘇格蘭的海上貿易,共享英格蘭的資源。除非蘇格蘭加入大英帝國,否則這事免談。

蘇格蘭窮的要死,別無他選,于是蘇格蘭就解散了議會,派議員到倫敦。至此,兩國算是正式的合并了。

合并之后,因為兩國利益趨同了,只有跟著英格蘭走,才能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所以蘇格蘭也就心甘情愿的跟著英格蘭,并且一直跟到了現在。


總的來說,東普魯士和蘇格蘭的情況不同。

當年德國戰(zhàn)敗是輸得底褲都沒有了,東普魯士的德國人除了受虐,別無選擇。而蘇格蘭沒有完全戰(zhàn)敗,它從十四世紀初獨立,一直到十八世紀初加入大英帝國,獨立性都是有保證的。

英格蘭不想花大力氣揍服蘇格蘭,單純的只靠金錢利益勾引蘇格蘭,這種同化模式自然是無法從根源搞定蘇格蘭的了。

另外,必須要承認一點:英國人的殖民政策是比較“厚道”的。英國人向來不強求,也不會強留。凡是都把利益擺在第一位,能撈一把是一把。撈不到好處,或者撈到好處入不敷出時,他們就會主動走人。

但是走之前,它一定要攪個屎。印巴是這樣的,緬甸是這樣的,香港也是這樣的。

8

這其實根本就不是兩個可以總來類比的事件。同化是指A民族在原先B民族的土地上將B民族的文化風俗逐漸同化成A民族,而蘇聯那僅僅是簡單粗暴的驅逐了當地的德國人,再移入一批俄羅斯人,所以同化是融合和轉變,而加里寧格勒這種算是替代。

至于英國為何同化不了蘇格蘭,這個原因就比較多。

大不列顛的國名中本身就凸顯了聯合王國的性質,蘇格蘭是一個頗有獨立權的政治實體。雙方的地位盡管的確是不平等的,但在政治定位上雙方并不是等級嚴格的從屬關系。

在1707年《英蘇聯合法案》的條款規(guī)定中,新政府中英格蘭成員的數量的確會遠遠多過蘇格蘭人,蘇格蘭樞密院喪失實權,包括稅賦,海關,國內消費稅,以及軍事和外交事務將受到英格蘭的管轄,但內部蘇格蘭卻可以保留獨立的司法系統,宗教系統,以及城鎮(zhèn)的自治權。

蘇格蘭商人從此在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體系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曾經的蘇格蘭因為經濟困境而在政治主權上委曲求全,但伴隨著蘇格蘭內部司法和大學體系的發(fā)展,這個地區(qū)的財富開始迅速積攢,經濟上的優(yōu)勢給予了政治獨立的信心,于是我們看到了2014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

蘇格蘭的大學教育和司法體系的發(fā)展促進了蘇格蘭啟蒙運動,識字率的提升也使得蘇格蘭文化面對英格蘭更加有底氣,曾經蘇格蘭人也蹩腳地學習英格蘭人的語言和口音,但隨著國力提升,他們可以自豪地操著低地蘇格蘭語,而維護自己的文化風俗。

英格蘭人本身也沒想徹底同化蘇格蘭,否則當初蘇格蘭的獨立司法,城鎮(zhèn)自治權,蘇格蘭語言和文化習俗就會被強硬規(guī)定了。

9

因為英國不是俄羅斯,蘇格蘭也非東普魯士。

10

為什么俄羅斯被稱之為”北極熊“呢?也被稱之為戰(zhàn)斗民族呢?因為俄羅斯野蠻而沒有人性。所以,西歐國家都不愿意接受俄羅斯。而且,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都是受害者,都被俄羅斯不同程度的被侵略和侵占。

(彼得大帝)

俄羅斯殺人成性,共同約毀滅了100多個民族,以及殖民和統一了100多個民族。所以,現在的俄羅斯,是一個有100多個民族的國家。

(葉卡捷琳娜女皇)

而東普魯士人,就是被俄羅斯斬徹底的草除根了的。所以,東普魯士沒有了,而侵略者俄羅斯又大量的移民搬遷到此,東普魯士人不是沒有俄羅斯搞定,而是被俄羅斯徹底的殺戮掉了。

(伊麗莎白一世)

而英國被稱之為英吉利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混合體。他們登陸蘇格蘭群島之后,趕走了蘇格蘭人。但是,卻是無法將蘇格蘭人斬盡殺絕,而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所以,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侄女的兒子——詹姆士一世。而詹姆士的父親又是蘇格蘭的國五,而最終導致兩個國家和民族聯姻,聯姻之后共同的繼承人,也就是兩個國家的國王,并且,合并為一個國家。

(詹姆士一世)

因此,不是英國300年沒有搞定蘇格蘭,而是他們合并成了一個國家。所以,這個與俄羅斯是截然不同的。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