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德國聽了想罵人。
一邊是北極熊占著自己的“龍興之地”不撒手,一邊是“攪屎棍”沒事天天“脫歐”攪黃德國的一統歐洲大業(yè)。面對這兩個宿敵,就像面對兩個不同類型的漂亮妹紙一樣,為什么一定要做選擇題?讓它們兩個通通去死不好嗎?
今天的歐洲,雖然總面積不過1016萬平方公里,但是卻星羅棋布地分布著48個國家和地區(qū),堪稱世界上國家最密集的地區(qū)。
國家的擁擠,本質上是因為民族的擁擠。而隨著各民族的覺醒和發(fā)展,以及國際社會的干涉,歐洲很多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此起彼伏,典型如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等。
但這種情況在俄羅斯身上根本不可能出現,典型如俄羅斯在二戰(zhàn)后占領的東普魯士地區(qū),即便蘇聯解體,俄羅斯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但原屬東普魯士的加里寧格勒依然表現得十分“乖巧”,這和蘇格蘭愈演愈烈的“ 脫英”浪潮形成鮮明對比。
那么同樣是主體民族同化“殖民地”,為何英國表示累覺不愛,俄羅斯就表示毫無壓力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殖民”方式有高下
在靜夜史看來,東普魯士和蘇格蘭雖然都屬于歐洲,但兩者基本沒有可比性。因為相比于英國對蘇格蘭的同化,俄羅斯對東普魯士的“同化”顯得太名不副實。
二戰(zhàn)結束后,東普魯士作為蘇聯戰(zhàn)利品的一部分,被斯大林進行了粗暴的劃分。除南部被補償給波蘭,成為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爾省。北部則留在了蘇聯版圖內,被俄羅斯和立陶宛兩個加盟國瓜分,分別稱作加里寧格勒和梅梅爾地區(qū)。
雖然十月革命后,蘇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但“大俄羅斯”主義思想依然甚囂塵上,隱藏在俄羅斯內心深處的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依然根深蒂固,并成為斯大林的御用手段。
歷史上在沙俄野蠻的擴張過程中,為達到一勞永逸占領殖民地的目的,沙俄每占領一地,便對土著居民進行野蠻的驅逐和屠殺。而這一做派毫無意外地在東普魯士,尤其是加里寧格勒和梅梅爾地區(qū)身上再度重演,其結果就是東普魯士境內的德意志人被全部驅逐出境,蘇聯以及波蘭政府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種族換血。
因為手段如此野蠻粗暴,所以所謂的“同化”變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加里寧格勒早已是俄羅斯人的天下,境內幾乎沒有了德意志的痕跡,所以即便俄羅斯半死不活,這些自己人也不會改換門庭。
應該說,這種野蠻的種族換血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克里米亞之所以如此輕易地被俄羅斯“奪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克里米亞地區(qū)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
相比之下,英國的手段就顯得太過“文明”。雖然英國歷史上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對殖民地都進行了野蠻殘暴的種族滅絕,但因為殖民地基本都在萬里之外,所以英國更需要“以夷制夷”,這注定了英國的種族換血不可能像俄羅斯這樣徹底。
蘇格蘭雖然和英國本土山水相連,但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蘇格蘭毫無意外也享受到了英國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蘇格蘭加入英國前,曾不斷反抗英國入侵,是英國難以啃下的硬骨頭。而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蘇格蘭最終選擇和英國“合并”而不是被占領,這使得英國政府不得不對蘇格蘭做出更大讓步,包括保留自己的語言文化等,這為英國同化蘇格蘭增加了巨大障礙。
英國和俄羅斯種族同化結局的大相徑庭,再度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和平”是不可能同化成功并維護國家統一的,只有戰(zhàn)爭這樣的暴力方式才能消滅分裂勢力,并威懾蠢蠢欲動的追隨者。
2、國力強弱有差別
但戰(zhàn)爭從來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的。
對于英國這樣的國家而言,雖然有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歷史,擁有安理會五常之一的國際地位,但并不意味著英國能夠對蘇格蘭隨便動粗。因為英國如果這樣做,可能非但無法達到迅速同化蘇格蘭的目的,反而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把自己也搭進去。
靜夜史認為,如果非要將蘇格蘭和東普魯士放在一起比較,那么兩者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
蘇格蘭很大,而東普魯士很小。
在以“袖珍”著稱的歐洲,無論蘇格蘭還是東普魯士都稱不上“大”,但相比于他們的宗主國,差距就顯而易見了。
雖然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的海外領地,但自從二戰(zhàn)結束被打回原形后,英國就只能將精力放在面積僅24萬多平方公里的英倫三島了。
因為“島國”環(huán)境的限制,英國即使再努力體量也不會很大,尤其是將蘇格蘭徹底碾壓,這就讓英國非常尷尬。
相比之下,俄羅斯和東普魯士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加上蘇聯時期對東普魯士的無情拆分,使得加里寧格勒更顯迷你。這樣的體量,別說鬧獨立,就是游行都沒有氣勢。
再加上俄羅斯和英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更為兩國的殖民地命運增加了變數。
雖然俄羅斯和英國都是安理會五常之一,但俄羅斯怎么看都比英國更像個世界大國。
因為二戰(zhàn)讓英國一夜回到解放前,痛失霸主地位的英國為保持國際影響力,開始成為美國的忠實小弟,過上了狐假虎威的幸福生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成為英國“脫歐”的幕后推手,而“脫歐”毫無意外就會導致蘇格蘭等地“ 脫英”的此起彼伏。
所以歷史上的英國無法同化蘇格蘭,今天的英國在美國的操縱下依然對蘇格蘭無能為力。
而加里寧格勒作為紅色帝國蘇聯留給俄羅斯的禮物,從一開始就已經失去了同化的必要。
作為俄羅斯眺望歐洲的窗口,加里寧格勒一直是俄羅斯導彈基地和曾經的波羅的海艦隊所在地。
在北極熊的陰影之下,任何蠢蠢欲動的勢力都要熊。
所以,英國用300年無法同化蘇格蘭不假,而且即使再過300年也無法成功。但俄羅斯同化東普魯士絕對沒有用50年,甚至5年都不用。
兩相比較,除了手腕強度的區(qū)別,最重要的還是國力上的巨大懸殊?梢哉f,沒有強大的國力,任何同化都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想想中華民族先輩對周邊廣大地區(qū)的“同化”,不禁感嘆他們的鍥而不舍和高瞻遠矚,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今天的我們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之一。
而當下的中國并不平靜,更需要我輩繼承遺志砥礪前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