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甄宓失寵于曹丕的原因,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她和曹植的曖昧關(guān)系,據(jù)說曹植的洛神賦就是為甄宓而寫,也正因為此,甄宓才遭到曹丕的冷落。但其實,這個不過是標準的民間故事,甄宓被郭女王取而代之,背后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

最初,在曹丕和甄宓結(jié)婚后,也曾有過一段甜蜜時光,甄宓還為他生下了長子曹睿,雖然后來花心的曹丕身邊不斷有新的女人,諸如李貴人、陰貴人,還有劉協(xié)的兩個女兒,但她們并沒有對甄宓的地位造成過威脅,直到郭女王的出現(xiàn)。

這位郭女王和甄宓一樣,年齡都比曹丕要大,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甄宓比曹丕大五歲,所以單論年輕貌美,郭女王和甄宓相比,并沒有太多優(yōu)勢,甚至還隱然處于劣勢。但是,郭女王相比要甄宓,卻有兩個非常顯著的優(yōu)勢。



第一個優(yōu)勢,是郭女王非常聰明,尤其是比較熱衷于政治權(quán)謀。本來,甄宓出生于最頂級的門閥望族,從小就讀遍諸子百家,按理說也非常聰明,擁有很高的智慧,但問題的,甄宓的聰明和智慧,更多是表現(xiàn)在對對人生的感悟上,至于謀略權(quán)術(shù),她并不擅長也不熱衷。

相反,郭女王雖然沒有出色的才華,但她卻非常擅長謀略權(quán)術(shù),并且還積極參與到各種政治斗爭中。甚至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郭女王屢出奇謀,為曹丕出謀劃策,因此,曹丕能夠最后勝出并且最終稱帝,郭女王也應(yīng)記一大功。

別的不說,就憑這一點,曹丕丕移情別戀也就在所難免。在這種背景下,甄宓便寫下了一首抒發(fā)哀傷、怨恨曹丕薄悻的詩,結(jié)果曹丕讀了這首詩后更是惱羞成怒,直接不再理會甄宓。當(dāng)然,如果僅僅于此,郭女王仍然無法取代甄宓的地位。

真正給予甄宓致命一擊的,就在于郭女王的第二個優(yōu)勢,也就是她的家庭背景。和甄宓的顯赫家世相比,郭女王的家庭,那只能算是個底層平民。雖然郭女王小時候,他的父母也算是個芝麻小官,但黃巾起義后,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都先后去世,郭女王自己也淪落成銅鞮侯家的婢女。后來,她作為禮品,被主人送給了曹丕。



反觀甄宓,她的家族那絕對是當(dāng)時最頂尖的門閥望族,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甄宓的家族有多牛,這里給大家梳理一下:甄宓的先祖,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傳人孔光,在漢成帝時期,孔光曾先后擔(dān)任大將軍、丞相、太傅和太師。從這層意義上說,甄宓的家族,那就是當(dāng)世最有名的書香門第兼名門望族。

在王莽時代,甄宓的先祖甄邯和甄豐,分別擔(dān)任大將軍和大司馬。隨后整個東漢一朝,直到甄宓的父親,其家庭成員都是朝廷世襲的兩千石高官。毫不夸張的所,在當(dāng)時的河北地區(qū),甄宓的家族,那就是最大的地頭蛇,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河北可以排名前三。

也正因為此,袁紹占據(jù)河北后,作為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他,選擇讓自己的嫡子、時任幽州刺史的袁熙,與甄宓結(jié)為夫妻,目的就是為有效的控制河北地區(qū)。后來,曹操攻破鄴城后,也讓自己的世子曹丕娶甄宓為老婆,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

換句話說,甄宓的家族作為河北最強大的地頭蛇,無論誰占據(jù)河北,都需要和甄氏家族合作,否則很難真正控制該地區(qū)。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等到曹氏家族爬上皇位后,甄宓身后強大的家族優(yōu)勢,恰恰成為她最大的劣勢。



因為,在亂世之中,基于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需要,曹氏需要與豪門大戶聯(lián)姻,以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chǔ)。但問題是,等到曹氏自己爬上皇位,需要鞏固皇權(quán)時,就會害怕豪門大戶,借與曹氏聯(lián)姻的機會擴張權(quán)力。再加上,東漢的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quán)所導(dǎo)致。

在這種背景下,曹氏借鑒前朝滅亡的經(jīng)驗,在權(quán)力布局時就會有意壓制外戚,所以曹操在當(dāng)魏王時,廢掉名門望族之后的丁夫人,而立出身下層的卞夫人為后。許多人因此說曹操心胸寬廣,因為選老婆時不看出身。

其實呢,曹操這樣做,主要是源于對豪門外戚的恐懼,因為簡單的看,外戚勢力太大,永遠會威脅皇權(quán);所以削弱外戚是一個種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所以,削弱外戚也永遠是曹魏帝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并不是曹操這樣玩,曹丕、曹睿都也是這樣玩。

曹丕當(dāng)皇帝后,也是放著名門之后的甄夫人不立,而立了一個出身卑微的郭夫人當(dāng)了皇后。等曹睿當(dāng)皇帝后,也是這樣玩的,以至于喪失當(dāng)皇后機會的豪門大戶女子,氣得大呼小叫說,曹氏就喜歡讓賤人主掌后宮。

也正因為此,當(dāng)時曹丕為把出身低微的郭女王扶上皇后位,才不得不對甄宓下了殺心。在公元221年,也就是在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六月,他派使者前往甄洛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死后其尸首被“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同月,曹丕正式立郭女王為皇后,這一年,甄宓四十歲,曹丕三十五歲,郭女王三十八歲。

最佳貢獻者
2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想分成兩個層次來解答。


一是為什么郭女王能有曹丕的盛寵,二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來討論一下甄宓和郭女王到底是否真的存在傳說中的“爭寵”的事實。


關(guān)于郭女王能夠得到曹丕的寵愛,我想主要是有下面兩點原因。


一、郭女王自身的優(yōu)秀素質(zhì)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郭女王都是漢末三國時代一位極其優(yōu)秀和出色的女性。一般認為郭女王出身低賤,本身是被作為禮物送給曹丕的。這里筆者覺得可能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郭女王后來淪落為奴婢,“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完全是漢末戰(zhàn)亂的結(jié)果?疾旃醯募沂,“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保ā度龂尽ず箦鷤鳌罚!段簳酚终f:(郭女王)父永,官至東漢的南郡太守(秩兩千石高官),謚敬侯。這里透露出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郭女王的家族世代為官,而且父親曾任南郡太守。按照仇鹿鳴先生的說法,郭女王的家族是典型的郡中大姓。

本來曹魏的皇后,出身低賤的不少,這個本身不是什么值得多談的問題。但是郭女王出身大族,意味著她應(yīng)該是受過很好的教育。有了這個前提,就能很好地解釋她入宮之后為什么能表現(xiàn)出高超的權(quán)謀和智術(shù)。


《三國志·后妃傳》: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后有智數(shù),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焉!


從這條史料里,我們看到郭女王在東宮時,就因為“有智數(shù)”而經(jīng)!矮I納”。彼時正值曹丕和曹植爭位,她為曹丕登上世子之位,是出過很多力的,畢竟史書直言“后有謀焉”。其實這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后來曹丕那么寵愛她。


郭女王身后謚號“文德皇后”,而她生前最為仰慕的剛好就是漢明帝明德皇后。關(guān)于郭女王賢良淑德的記載,在史書中比比皆是。前面我們說了郭女王智商高有權(quán)謀,然而實際其情商更高,更有真正的大智慧。


《魏書》:

“后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yǎng)永壽宮,以孝聞。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后教訓(xùn)獎導(dǎo)之。后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郭女王身受榮寵,還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對皇太后卞氏極盡孝道,還能處理好和后宮其他嬪妃的關(guān)系,做到“六宮無怨”,這一點殊為不易。


最后談一下不能免俗的話題,就是郭女王的是否美女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似于史無據(jù),難以實證。曹丕經(jīng)常帶她出席一些公開場合不說,她甚至還能夠出現(xiàn)在和曹丕好友吳質(zhì)等人的私交聚會中,郭女王的長相應(yīng)該還是很漂亮的。

縱觀郭女王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素質(zhì)出眾,賢良淑德,幾乎沒有什么“黑點”的古典時代完美女性的形象。這樣一個女人,得到曹丕的盛寵,應(yīng)該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二、郭女王和曹叡親如母子關(guān)系融洽


受一些影視作品或者三無網(wǎng)文的影響,很多人的感官印象是曹叡和郭女王的關(guān)系很差。實際上,稍加考察史料,我們可以看到郭女王和曹叡的關(guān)系非常好,這當(dāng)然也是影響曹丕對于郭女王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有一種說法是郭女王害死甄宓,導(dǎo)致曹叡記恨郭女王,所以兩人的關(guān)系是很差的。實際上,這個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甄宓死的時候(黃初二年),曹叡已經(jīng)17歲了,不可能對自己的生母的死因一無所知。以郭女王的智慧,也不可能愚蠢到害死了甄宓,還要去搶她的成年兒子。曹叡其實是個精明強干的人,孫權(quán)曾經(jīng)說他無法掙脫輔政大臣的控制,光是在這一點上他就大大超出了孫權(quán)對他的預(yù)料。不僅如此,曹叡還牢牢地壓制住了司馬懿,做到了政由己出。

然而這樣一個曹叡對郭女王是什么態(tài)度呢?在郭女王生前自不必說,曹叡侍奉郭女王孝名直到晉代都還在被廣為傳頌。而郭女王死后,曹叡還不斷給郭氏家族賞賜和進封。如果說曹叡恨郭女王,這些事情恐怕很難解釋。


三、郭女王和甄宓并沒有什么激烈斗爭


經(jīng)過前面兩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郭女王得寵,完全是自身素質(zhì)出眾的原因。最多只能說郭女王得寵,客觀上產(chǎn)生了甄宓失寵的結(jié)果。如果一定要給甄宓找出失寵的原因的話,可能她之前袁家兒媳的身份,再加上年長色衰,或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吧

而且我們專門談到郭女王在后宮人緣極好,做到了六宮無怨,并沒有刻意針對過誰。而且就當(dāng)時的情況來看,甄宓已經(jīng)失寵,曹叡的情況并不樂觀。曹丕當(dāng)時也并不喜歡曹叡,曹叡一度還被廢為平原侯,如果不是郭女王收其為養(yǎng)子的話,曹叡能否承繼帝位,應(yīng)該還有相當(dāng)?shù)囊蓡枴?/p>


所以,這也就是后來曹叡對郭女王心懷感激,厚待其家族的重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看,郭女王和甄宓也不會有什么激烈的斗爭。說郭女王害死甄宓,完全是無稽之談。


結(jié)論


郭女王得寵,完全是因為自身優(yōu)秀出色。甄宓失寵,是有一些自身的客觀原因。

當(dāng)然,郭女王得寵,客觀上導(dǎo)致了甄宓的失寵也是事實,然而這里面并沒有什么特別激烈的斗爭。

3

【文藏來答】無他,唯因曹丕見異思遷。

(網(wǎng)絡(luò)配圖)

甄宓在歷史上被稱為“甄夫人”。甄夫人長得國色天香,可她并非曹丕的原配妻子,她比曹丕大5歲,早在遇到曹丕之前,就已經(jīng)嫁給了北方諸侯袁紹的二公子。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曹丕率先進入袁府,看到了不可方物的甄夫人,一見傾心。于是,曹操便做主,讓曹丕納甄夫人為妾

(網(wǎng)絡(luò)配圖)

彼時,曹丕也已有妻子——任氏。任氏性情暴躁,對曹丕的好色無法容忍,多次口出怨言。于是,曹丕就要把任氏掃地出門。甄夫人勸曹丕,說:“任氏出身名族,不論品德、美色,我都比不上,為什么要遣走她?”但曹丕不聽,執(zhí)意趕走了原配妻子任氏。

后來,甄夫人為曹丕生下一雙兒女,兒子曹叡又是曹丕的長子,再加上她是曹操做主讓曹丕納的,她在眾多姬妾中顯然地位最高。

(網(wǎng)絡(luò)配圖)

不過,憑著曹丕喜新厭舊的性子,他能對原配任氏那般絕情,也不難想象數(shù)年之后他又厭棄甄夫人。而加速這一切到來的,便是郭女王。

郭女王是曹丕的皇后,她小時候便非常聰慧,她父親引以為傲,說:“這就是我家女中之王!币虼,她小字“女王”。郭女王雖然是官家千金,但在東漢末年遭逢戰(zhàn)亂,自小就失去父母,顛沛流離,只好在銅鞮侯家做婢女。后來,郭女王又流落到曹丕身邊。當(dāng)時,曹丕正與弟弟曹植圍繞魏太子之位,展開激烈角逐。郭女王聰慧有智謀,常常替曹丕建言獻策。最終,曹丕當(dāng)上魏太子,郭女王功不可沒。

(網(wǎng)絡(luò)配圖)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即刻把幫助他登上王位的郭女王提升為“夫人”,與甄夫人平起平坐。按照曹操創(chuàng)建的制度,王后才是王宮之主,而夫人在王后之下。曹丕不立甄夫人為王后,反而提升郭女王為夫人,用意顯而易見。

(網(wǎng)絡(luò)配圖)

這還不算,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登基稱帝。曹丕創(chuàng)建了新的后宮嬪妃制度,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等位次,其中貴嬪僅次于皇后。曹丕緊接著把封郭女王為貴嬪,位在甄夫人之上。此外,曹丕還非常寵愛漢獻帝送給他的陰、李兩位美人。

(網(wǎng)絡(luò)配圖)

甄夫人無法忍受曹丕見異思遷,傷心之余,不免埋怨。甄夫人還寫了一首《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啾挂共荒苊。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網(wǎng)絡(luò)配圖)

但是甄夫人的這首詩,換來的卻是曹丕的徹底厭棄。黃初二年(221年)六月,也就是曹丕剛當(dāng)上皇帝的第8個月,曹丕就下旨賜死甄夫人。據(jù)說甄夫人死狀極為凄慘,下葬時“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第二年,曹丕不顧群臣反對,毅然立郭女王為皇后。

傾國傾城的甄夫人,為曹丕生過兒女,且兒子后來還能當(dāng)上皇帝,反觀郭女王一生無子女,可甄夫人竟然輸給了郭女王。這不僅是因為郭女王幫助曹丕爭得了繼承人之位,更因為曹丕喜新厭舊。

(網(wǎng)絡(luò)配圖)

(本文系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文藏】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shù)推介與藝術(shù)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

4

“江東大小喬,河北甄宓俏”,可見甄宓的美貌在三國時期的出類拔萃。

甄宓不僅容姿傾國,出身也十分高貴,甄氏祖先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孫,而甄氏家族在漢朝時就擔(dān)任了太保后承、大司馬之職,封國公,到甄宓的父母也仍然皆位列封侯。  

漢末時已經(jīng)形成了十分重的門戶風(fēng)氣,所以有著高貴出身的甄宓也自然要許配給門當(dāng)戶對的人家。

當(dāng)時最為顯赫的人家就要數(shù)汝南袁氏,其家主袁紹以及其弟袁術(shù)是當(dāng)時最強的諸侯,袁術(shù)還一度有過稱帝的舉動。袁紹統(tǒng)一河北,甄宓被袁紹的次子袁熙聘娶為妻,但這對夫妻剛剛成親一兩年,就因為袁熙領(lǐng)幽州刺史一職分隔兩地;官渡戰(zhàn)后袁氏潰敗,袁熙在外被殺,而留在鄴城的甄氏就被曹丕所發(fā)現(xiàn),驚艷于其美貌納入身邊! 

甄宓曾經(jīng)確實獨得寵愛,擅室數(shù)年,生下了未來的魏明帝曹叡和東鄉(xiāng)公主。

漢魏時對于改嫁的風(fēng)氣比較開放,曹家更是不拘于此,曹操的妻子卞夫人是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的母親,即便她是個是六嫁的歌姬,所以當(dāng)朝少有史官對甄氏的改嫁有指點非議。

但甄宓本人德行也頗為貴重,首先是孝順卞夫人,對卞夫人的安泰關(guān)懷備至,而且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卞夫人照料;其次她在后府中頗有賢德,常勸說曹丕多納賢德溫淑的女子入府,重視子嗣。

雖然有德如此,但甄宓并非無才。甄宓本出身名門,又自小早慧,博聞強識,悟性很好;而且她不認同女子就該埋首針線之中,而是要鑒古今以知得失,所以又被贊為閨中博士,有一篇樂府《塘上行》存世: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詩詞哀戚動人又不失其格,可為其人寫照! 

雖然甄宓的種種舉動在如今的女性眼里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確實這符合所有男性描述中對女性理想形象的期待。所以甄宓歷來不論是在史書還是在詩文里,大多是被同情被贊美的對象! 

而郭女王走的和甄宓不是一個路子。

郭氏少清慧,父親因為驚奇于此道:‘吾此女,女中王!煲浴酢癁樽帧

但她父母早亡,而且出身也低。她在戰(zhàn)禍中流離飄泊,后寄身在銅鞮侯家。曹操為魏公時,郭女王選入東宮,被比她小三歲的曹丕所喜愛,此時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戰(zhàn)愈演愈烈,郭女王有謀士之才,時時向曹丕獻納良策。

曹丕被立為太子,就有她在其中籌劃的緣故。與甄宓相比,郭女王顯然是個更為強勢和主動的人。甄宓立德都在后宮,郭女王卻能立功于前朝。

在217年左右,甄氏失寵,郭氏得寵。后來甄氏被棄于鄴城,郭氏代替甄氏成為曹丕的身邊人,221年甄氏就被賜死,而《資治通鑒》、《魏略》、《漢晉春秋》都認為這和郭女王進讒言誣陷甄宓心懷怨懟、詛咒曹丕有關(guān)。

  從郭女王的種種表現(xiàn)流露出來的性格來看,主動除去這個形象不大卻始終存在的瘡疤是有可能的。畢竟甄氏是曹叡的生母,即便甄宓不再受寵,也可能憑借兒子翻身。

而甄宓死后郭女王也確實獲利了,她成為了曹叡的養(yǎng)母,也成功地在曹叡繼位后被尊為太后。

但有一個問題在于,甄氏被賜死時曹叡已經(jīng)十七歲,如果真是郭氏讒言,曹叡還會讓郭氏當(dāng)九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太后,并在死后對其族人加以追封嗎?  

郭女王在為后的時候其實也頗有立德之功。她崇尚簡樸,不喜樂舞鋪張,侍奉卞太后也十分孝順,對妃妾也很寬厚。

但其出身若此,從曹丕封她為貴嬪,作為后宮之首的時候開始,臣子對她的質(zhì)疑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乃至于后來的士大夫在揣測郭女王時總不免帶著偏見。

早在曹丕欲立郭氏為后時,就有人反復(fù)上書說歷來賢君都對立后這件大事格外慎重,總是在世族豪門之家選擇知書達禮的淑女來統(tǒng)領(lǐng)六宮;如果陛下因?qū)櫠⑺秊榛屎,使身份微賤的人驟然顯貴,那么后世恐怕會出現(xiàn)上下失序,綱紀廢墜的局面! 

臣子們一再呼吁皇恩盛寵不可高于門第尊卑,但曹家人偏偏是絕不聽這一套的,畢竟曹家本非高門,不全是世家的立場。曹丕本人也繼承了曹操不濫私情的性格,甚至顯得有些冷血:曹丕昔日獨寵十年的枕邊人在他賜死時被令用“發(fā)覆其面,糠塞其口”,十分凄慘,就為了讓她魂魄不得鳴冤,這種行為用今天的話來說卻是可以說是相當(dāng)“渣”! 

曹丕最后的行為如此絕情,之前也應(yīng)該是有原因的。

他們感情最終淡薄如此,原因可能有下:

其一,甄氏正是眾臣口中的高門名媛,知書達禮,但對于曹丕而言她卻只是個美麗的花瓶,不夠有用也不夠有趣,年華老去之后恐怕難以逃避被厭棄的下場,郭女王則正好相反;

其二,則是史上頗為流傳的甄宓和曹植之間可能有的一段戀情! 

甄宓是高門才女,集美貌、才學(xué)、德行于一身,對于曹植又算是求而不得的對象,如果這樣的戀情真的存在也不難理解。曹植從214年開始一直在鄴城,217年前可能去了洛陽,而甄宓一直留在鄴城,兩人因才華而多有交往的可能確是有的。

但無論他們的交往是什么性質(zhì),鄴城時期陷于世子之爭的曹植都是曹丕的政敵! 

曹丕這個人對感情拎得很清楚。即便曹植是感性之人,對長兄曹丕“翩翩我公子,機巧忽入神”一般贊嘆,曹丕就是曹丕,政治上并不手軟。如果甄宓與曹植有所來往,曹丕的提防與厭棄則必然會對她下死手! 

李商隱曾有詩“宓妃留枕魏王才”,依據(jù)便是《文選》里有一段寫在《洛神賦》前,寫甄宓仙逝后托夢枕上,向曹植表明心跡的故事。而賦本身的主角洛神也是至美而至朦朧,主人公終究不敢也不得觸碰,兩人最終無緣而別。

“悼良會之永訣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如此多情的語句和構(gòu)思實在很難讓人對其“借美人喻政治”的主旨不產(chǎn)生懷疑,只是到底也沒有證據(jù),只能流為傳言! 

生而受上天如此優(yōu)待的甄宓卻毫無轉(zhuǎn)圜之力地輸給年少年窮困一時的郭女王。然而“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雖然可惜,但她也勝在了一些寵愛輸贏以外的地方。

5

甄宓就是三國志中的甄氏,她是魏明帝曹睿的母親,曹丕曾經(jīng)非常迷戀她,但是后來移情別戀,寵幸郭女王。那么,甄氏為什么會爭不過郭女王,她輸在哪呢?

第一,審美疲勞

再漂亮的女人, 你天天看,也會審美疲勞的。

甄氏與曹丕第一次相遇,是在公元204年。當(dāng)時曹丕18歲,甄氏23歲。曹丕情竇初開,而甄氏已是嫁作人婦,她的前夫是袁紹的兒子袁熙。這一年曹操擊破袁氏,攻取鄴城,當(dāng)時曹丕占領(lǐng)袁府時,見到了袁熙的老婆甄氏。甄氏十分害羞,不敢抬頭看曹丕,曹丕叫她抬起頭,兩人眼睛相視時,曹丕立即被甄氏的美貌吸引,魂不守舍,春心萌動。就這樣,甄氏成了曹丕的女人。

但是,到曹丕登基當(dāng)皇帝時,已經(jīng)是公元220年,時間過了16年。甄氏再美,看了16年,也實在沒有什么新鮮感了。

第二,曹丕心里有個疙瘩

起初曹丕是因為貪戀美色,被甄氏給迷上了。然而,當(dāng)熱情之火冷卻后,對于甄氏曾經(jīng)嫁人一事,未免心里有疙瘩。

我們看曹丕的生平,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人內(nèi)心深處挺自卑的,似乎缺乏安全感。外在表現(xiàn),一是自尊心過強,心胸狹隘;另一點就是他喜歡姐弟戀,喜歡比他大的女子,這很明顯是內(nèi)心需要女性的呵護與溫暖。甄氏比曹丕大了五歲,而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有人說曹丕冷淡甄氏的原因是因為色衰愛弛,不排除這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因為甄氏的情敵郭女王,也只比甄氏小兩歲罷了。

我認為曹丕在熱情過后,對甄氏曾嫁給袁熙,還是很不舒服的,因為男人比較怕女人會拿他與前任相比較。

第三,甄氏的“怨婦”心態(tài),令曹丕更加不爽

曹丕冷落甄氏后,甄氏怨婦心態(tài)大爆發(fā)。

特別是曹丕當(dāng)了皇帝后,就不理睬甄氏了。魏國遷都洛陽后,甄氏未能同行,被留在鄴城,想見夫君一眼都見不到。甄氏內(nèi)心怨言極多。比如她寫了一首詩,名為《塘上行》,詩里寫道:“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啾,夜夜不能寐。”“出亦復(fù)苦愁,入亦復(fù)苦愁!痹娎锍霈F(xiàn)最多的三個字是“悲”“苦”“愁”,苦大愁深。從心理學(xué)角度說,女人越發(fā)牢騷,只會讓男人越厭惡。

倘若只是普通百姓家,發(fā)發(fā)牢騷也不會惹出殺身之禍,可甄氏偏偏是在帝王之家。甄氏的牢騷話傳到曹丕耳中,作為皇帝的曹丕大為惱怒?蓱z的甄氏沒有迎來丈夫的回心轉(zhuǎn)意,等待她的竟然是一杯毒酒,她充滿怨恨地一飲而盡,香消玉殞。

第四,郭女王為什么能在爭寵中勝出?

郭女王的名字很另類,很多人會以為她肯定出身高貴。其實不然,她的父親郭永只當(dāng)過南郡太守。她從小聰穎過人,言談舉止有女王范,父親甚是驚異,名之為“女王”。然而,女王之路十分坎坷。漢末大動亂時,郭女王的父母兄弟都死于戰(zhàn)亂,她一度淪為大戶人家的婢女。她是被當(dāng)作禮物送給曹丕當(dāng)小妾,而且已經(jīng)年近三十歲,這當(dāng)時算是超大齡的剩女。

無論從出身或是年齡看,郭女王都不太可能從曹丕后宮眾多女人中脫穎而出。但是,她竟然不可思議地成為曹丕最愛的女人,原因何在呢?

有兩個原因:第一,年齡大本是是女人的一個劣勢,但對內(nèi)心渴望得到關(guān)愛的曹丕來說,這卻是個優(yōu)勢。曹丕就是喜歡大齡女青年,你有什么辦法?第二,郭女王才智極高,這一點是別的任何女人都無法相比的!度龂尽酚洠骸昂螅ü屎螅┯兄菙(shù),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焉!彼闪瞬茇У馁t內(nèi)助,時時出謀劃策,曹丕能被立為太子,有她一份功勞。郭女王從小妾的身份,一躍成為夫人,與甄氏平起平坐。曹丕稱帝后,立郭女王為貴嬪,成為眾妃嬪中最貴者。

現(xiàn)在有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大概就是甄氏與郭氏的寫照吧。甄氏長得再好看,多看幾眼也就那樣了;但郭氏的才智,卻能比好看的皮囊更有持久的魅力。

6

自古“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盡管早在戰(zhàn)國時期呂不韋就發(fā)出了這樣的警告,但到東漢末曹魏時期,依然有這樣的悲劇重演,這段精辟的論斷,放在甄宓的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曹丕占有袁紹兒媳甄宓的時候,甄宓還只有22歲,當(dāng)時她膚白貌美,成熟端莊,嫵媚動人,而曹丕還是一位18歲的懵懂少年;甄宓進曹府后,被曹丕獨寵了數(shù)年,甄宓有過一段悠哉游哉、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但當(dāng)生下兒女后,貌與時馳,年老色衰;曹丕又娶了諸多年輕貌美的側(cè)室,對甄宓的愛已成昨日黃花,有自知之明的甄宓為留下溫情,甚至支持曹丕納妾。

甄宓曾被曹丕寵愛,后來為什么爭不過郭女王?

1.郭女王只比甄宓小一歲,按說半斤八兩的,不應(yīng)該比甄姬有優(yōu)勢,且她在嫁給曹丕的時候,接近三十歲,在當(dāng)時,不是殘花敗柳,最低是半老徐娘了,所以,郭女王能夠被曹丕寵愛,不僅僅靠如花的美貌,還有自己的聰明才智。

郭女王精通謀劃,對政治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和悟性,屬見風(fēng)使舵、運籌帷幄、長袖善舞的類型,就是說有行政管理能力,曹丕在爭儲過程中,郭女王推心置腹、處心積慮為其出了不少的力氣,也立下了功勞。

而甄宓盡管有一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但她完全是靠著美色獲得寵愛的,郭女王是憑能力上位的;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紅顏會逐漸老去,而能力會隨經(jīng)驗的豐富而增長,因而兩人都年老色衰的時候,郭女王在曹丕面前仍能光彩照人,甄姬卻黯然失色。

2.甄宓是直爽的人,不會工于心計,不懂明哲保身,這樣的人易受打擊。曹丕曾經(jīng)想趕走侍妾任氏,因為任氏并無大的過錯,善良的甄宓就哭著給任氏做辯解,但曹丕已厭煩了甄宓,鐵下心來,還是趕走了任氏,從此二人由小吵小鬧,轉(zhuǎn)為曹丕不再寵幸甄宓了。

此后,甄宓被留守在鄴城,自己的兩個孩子魏明帝和東鄉(xiāng)公主都被曹丕的母親從身邊帶走了,而郭女王也跟隨曹丕到了洛陽,顯而易見,甄宓的性格帶有悲劇色彩,與政治人物相處,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3.甄宓沒搞好群眾關(guān)系,她沒有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能力,屬宮內(nèi)生活中的弱者,后來,街頭井坊傳言,說甄宓經(jīng)常說曹丕的壞話,曹丕勃然大怒,就將甄宓殺死了(一說賜死)。

7

在帝王身邊混的女人,光有美貌是不行的,美雖是一種稀缺資源,但是經(jīng)受不住歲月的洗禮,色衰愛馳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原因很簡單,帝王最不缺的就是美色,永遠都是不變的帝王,流水的女人。所以要想留住男人的心,除了美貌還需智慧,而郭照正是一個這兩樣?xùn)|西并存的一個女人,甄宓只是一支花瓶。

甄宓祖父曾做過東漢宰相,世代官宦,真正的名門望族。甄宓三歲時父親去世,但絲毫不影響她們盈實的家境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只是董卓裹挾漢獻帝逃跑的時候,一把火燒了雒陽,于是流民四起,盜賊橫行。甄家在小甄宓的建議下散盡錢糧,救濟災(zāi)民,因此甄家的好名聲聞名遐邇。沒多久,雄霸河北的袁紹慕名前來提親,于是甄宓嫁于袁次子袁熙為妻。后來袁紹想吞并曹操,于是爆發(fā)了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結(jié)果一把火被曹操燒了個灰飛煙滅。袁紹父子亡命天涯的時候,將女眷全部丟棄,于是曹丕闖入袁府,率先將風(fēng)華絕代的甄宓擁入懷中。


郭照的祖上也曾闊過,但僅限于小富小貴,與甄家相比略顯寒酸。郭照的父親郭永,官拜東漢末年的南郡太守,因此郭照幼年的生活還算幸福,父親視其為掌上明珠。然而好景不長,董卓禍亂朝綱,群雄并起而討之,郭照全家死于戰(zhàn)亂,幸活下來的郭照被銅醍侯收為家奴。官渡之戰(zhàn),曹操打敗袁紹,銅醍侯為巴結(jié)曹家于是把相貌出眾的郭照做為禮物送入曹家。曹丕見郭照姿色尚可,所以笑納到自己府上,但沒有馬上寵幸她,因為當(dāng)時曹丕正與甄宓處在熱戀期。

為什么甄宓爭不過郭照?

一、甄宓是一個合格的妻子,但不是曹丕政治上的左臂右膀。

甄宓秀麗典雅,氣質(zhì)高貴,天香國色,嫁入曹家后,深得曹丕的寵愛,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纏綿悱惻。沒多久,甄宓就先后為曹丕生下一雙兒女,因此做為女人的甄宓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幸福時光。由于甄宓生長于大戶人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所以不僅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好妻子,而且還是一個孝順長輩的好兒媳。甄宓把婆婆汴氏視作親生母親一樣孝敬,汴氏也將兒媳視同女兒一樣對待。美中不足的是,甄宓雖能在曹丕的家里撐起一片天,但是卻不能為曹丕在權(quán)力的角逐中寫一篇文章,這也成了甄宓悲劇命運的根源。

郭照聰明才智,艷壓群芳,盡管最初不得曹丕的寵幸,但出人頭地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想不讓人發(fā)現(xiàn)都不行。曹操晚年,頭疾經(jīng)常發(fā)作,自感來日無多,于是不得不為嗣子之位而未雨綢繆,因此曹丕兄弟之間因為嗣子之位展開的激烈的爭斗。而讓曹丕頗感惆悵的是父親對自己并不感冒,相比之下更喜歡弟弟曹植,甚至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還不如只有十幾歲的弟弟曹沖,所以此時曹丕需要的是有人在事業(yè)上助他一臂之力,而不需要女人嬌弱無力的溫柔。因此郭照終于等到了嶄露頭角的機會。郭照的聰明才智好比一個點子公司,總能想出意想不到的奇謀妙計,所以郭照猶如曹丕苦海之中的一盞明燈,不僅幫曹丕贏得嗣子之位,而且曹丕的漫漫人生路指引了明確的方向。

二、曹丕意想不到的絕情

相比較父親曹操而言,曹丕的胸懷顯得狹隘許多,曹操一輩子愛過無數(shù)女人,但是基本做到了雨露均沾,并且從來沒有傷害過女人,這也是一種讓人折服的品質(zhì)。而曹丕自從迷上了郭照,兩年多都沒見甄宓一面,其薄情寡義讓人不寒而栗。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男人的愛,女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只要有愛,她可以與你浪跡天涯。哀莫大于心死,而甄宓又心存幻想,她不甘心一個人孤寂的生活,于是飽含深情寫了一首《塘上行》,希望曹丕回心轉(zhuǎn)意。但是曹丕非但沒有感覺到妻子殷切的期盼之情,反而從字里行間看到了一個一臉憂郁的怨婦,于是怒火沖天,迷失心智。而此時的郭照覺得正是除去對手的一個絕好機會,因為甄宓一死,也就沒有人可以與她競爭皇后之位了。于是郭照建議曹丕賜死甄宓,而曹丕則毫不猶豫地給甄宓送去了毒藥。

女人希望得到男人的愛有錯嗎?甄宓究竟做錯了什么?錯不在甄宓,而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人。所以,甄宓并不是爭不過郭照,而是毀在了一個負心漢手中,如果曹丕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愛甄宓,那么甄宓不去爭,郭照也沒有可乘之機,因此決定甄宓輸贏的是曹丕的態(tài)度。甄宓在政治上雖比不過精明的郭照,但曹丕愛的是權(quán)力,以及能幫他攫取權(quán)力的女人,所以注定了甄宓無辜且可悲的命運。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guān)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

8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迸c很多名人一樣,甄宓也有著神化般的童年。甄宓從小就聰明靈秀。長得如花似玉。史書上說:“每天晚上睡覺時,就好像有人把玉衣蓋在她生上”。相士劉良曾替甄家子女看相,劉良獨指甄氏說:“這個女孩貴不可言。”她的美貌才智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建安年間,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納甄氏為妻。 婚后,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夫人。

官渡之戰(zhàn),袁紹慘敗后回到鄴城,不久嘔血而死,曹操兵圍鄴城,鄴城副將蘇由向曹操投降。好色的曹操早就聽說甄宓的美貌,便怦然心動。

曹操含蓄地說:“一直聽說袁紹的幾個兒媳婦都很美,這個甄宓究竟怎樣?”蘇由當(dāng)然知道曹操有顆好色之心,于是平靜地回答:“袁紹的幾個兒媳婦中,二媳婦甄宓最美,而且知書達禮、善解人意!辈懿俨唤黄涿枋隽脫艿眯某谏裢。

鄴城失陷,曹兵蜂擁而入,一支精兵極其神速地奔赴袁府,將袁府團團包圍。誰知,這支精兵是曹操兒子曹丕的衛(wèi)隊。

原來,在蘇由告訴曹操鄴城的情況時,一直躲著偷聽的曹丕又單獨召見了蘇由,詢問了美人甄宓的詳情。曹丕被蘇由描述的甄宓的美貌所迷醉,并魂不守舍。

于是,曹丕暗中策劃,不管父親曹操的禁令,城破之日直奔袁府,先行搶奪甄宓,揍請曹操賜賞甄宓。曹操是好色之徒,雖自己想要,又不好和兒子爭女人。于是,曹丕得到了甄宓。曹丕這年19歲,而甄宓已經(jīng)24歲了。

曹丕迷戀甄宓的美貌,更愛甄宓的文才。曹丕每邀文人墨客們飲宴時,偶爾會讓甄宓陪坐,一同飲酒賦詩。不久,甄宓懷孕,足月后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曹睿,后來,又生下一個女兒,后封為東卿公主。   

甄宓侍奉曹丕時,極盡妻子之責(zé)。甄宓還盡心盡力侍候曹丕的母親卞夫人。因此,卞夫人十分喜愛甄宓。

曹操時常銅雀臺飲酒作樂,大宴賓客,幕僚和諸子跟隨,興致漸濃時,曹操遂命諸子寫《銅雀臺賦》。曹丕、曹彰等握筆在手,搜腸刮肚,久久不能成篇。而曹植從容自如,談笑間筆下生花、一揮而就,令曹操十分贊賞。曹丕見狀,便開始忌恨曹植。   

曹植被封為平原侯時,兄長曹丕只是武官中郎將,食祿才二千石。曹丕憂心忡忡,對于將來越發(fā)感覺渺茫,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辦,雖有不少人對他恭敬,但真正能說貼心話的卻不多,十分苦悶地向愛妻甄宓訴說。

甄宓不僅不理解夫君的苦悶,反而處處護著曹植,替曹植說話。作為丈夫的自然不能容忍。曹丕大怒,便將怒氣向甄宓發(fā)泄,從此夫妻冷漠,形同路人。

曹丕得不到甄宓的理解和支持,便轉(zhuǎn)而向愛姬郭氏訴苦。郭氏歌姬出身有色有謀,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工于心計替曹丕想出固嗣倒植的好主意。 在立嗣的較量中,才子曹植及其同黨遭到慘敗,曹丕及郭氏、謀士吳質(zhì)等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曹丕更加寵愛智謀過人的郭氏。曹操去世后,曹丕嗣立,為丞相,魏王。同年,逼漢獻帝禪位。   

《魏書》記載,當(dāng)曹丕把傀儡的漢獻帝趕走,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后,冊封甄宓為皇后。連下了三次冊封的詔書,甄宓就是推辭不當(dāng)。此時正值盛夏,曹丕想到了秋天再張羅這件事情,沒曾想甄宓就病死了。

《三國志》也記載說,甄宓是“遣使賜死”,“賜死”的因由,我們無法得知詳情。但我們理解的是:在古代封建社會里,美是灼目而短暫的,越是美麗的女人,越易于招致殘忍、悲慘的收局。

總結(jié)下甄宓失寵的原因:   

一、甄宓在嫁給曹丕之前,曾經(jīng)有一段婚姻,是袁熙的夫人,以至于郭氏進讒言說曹叡是甄宓不足月生的,可能是和曹丕結(jié)婚前就有身孕,曹丕大為震驚,南征孫權(quán),路過鄴城,見到甄宓,滿腹狐疑查問曹睿的身世。3曹丕心胸狹隘會有次懷疑也屬正常,加上此時的甄宓已經(jīng)失去他的寵愛。   

二、甄宓性格使然,甄宓從小愛讀書。哥哥們常常笑話她:“你是女孩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女紅,終日讀書寫字,難道要作女博士嗎?”甄宓煞有介事道“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xué)前世成敗以為己戒!不知書,何由見之?”

由此可見,甄宓喜愛讀書,時常以書為鑒。史書記載她

“寵遇愈濃,她愈自挹損。后宮有被寵幸的女子,她不但不妒恨,還大加「勸勉之」,其失寵或無寵的,則「慰悔之」!

她還經(jīng)常勸導(dǎo)曹丕:

“昔黃帝子孫蕃育,益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愿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甄宓認為自己深明大義,賢明以禮自持,不爭風(fēng)吃醋,反而,會令寵愛她的曹丕質(zhì)疑她對他的感情,覺得她不在乎他,常常把他推給其他女人。

三、隨著曹丕地位越來越高身邊女人越來越多,甄宓不爭寵不撒嬌不吃醋的賢德,給她贏來好名聲,卻讓她和曹丕關(guān)系漸漸冷淡。曹丕好色不亞于曹操,身邊又出現(xiàn)了貼心能為自己分憂的郭氏,又擁有眾多美人。

尤其是郭氏,她年齡只比甄宓小一歲,但她是歌姬出身,長期生活在以笑示人卑微的地位中,她比甄宓更懂得如何取悅男人,更深切體會地位低微的可悲。有幸攀附到曹丕這顆大樹,她更加懂得把握男人的心,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更加真心真意地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登上世子之位,“妻以夫為貴”,于是,全心全力輔助曹丕,為曹丕出謀劃策。

曹丕得到郭氏以后,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對權(quán)利極其的渴望是同類人很貼心,而郭氏對自己的事業(yè)幫助也很大,更懂得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又能為自己排憂解難。反觀甄夫人,除了比較賢德漂亮,中規(guī)中矩以外基本上沒有作用,所以曹丕把感情轉(zhuǎn)移到郭氏身上了。

四、甄宓喜歡讀書,喜歡文人高風(fēng)亮節(jié),喜歡生性風(fēng)雅的人。她十分愛慕曹植的才華,欽佩曹植的文人氣質(zhì)。經(jīng)常護著曹植為他說話,做丈夫的曹丕自然不能容忍。

可能還有個原因,她經(jīng)歷過袁家“立嗣之爭”從而導(dǎo)致袁氏滅亡,她不愿意看見曹丕為謀奪嗣位機關(guān)算盡,耍陰謀手斷,兄弟相爭。

她認為曹丕為謀嗣位無所不用其極的行為為人可恥,不夠光明正大,越發(fā)蔑視他。曹丕奪得帝位后,甄宓擔(dān)心曹丕會迫害曹植,于是差人奏報:

“賤妾萬幸,在曹家承蒙翁姑關(guān)照,又與眾兄弟姐妹相處,情意深厚。如今太后年事已高,晚來若遭不測,于心何忍。請陛下看在兄弟情分上,赦免臨淄侯!

曹丕怒不可遏,他生性多疑,本來就懷疑甄宓對自己的感情。作為女人哪個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更寵自己,甄宓常常勸他多寵愛其他女人感覺很冷淡,不爭風(fēng)不吃醋的態(tài)度,時常偏袒曹植說話。稱帝后,把她扔在鄴城不但不為自己說話,反而關(guān)心曹植的安危。稍微有點風(fēng)言風(fēng)語就讓曹丕比較相信了。此后,曹丕更加不待見甄宓。

歷史上有關(guān)甄宓怎么死的說法是不一的,但是甄宓的死和郭女王是脫不了關(guān)系的,“一山容不下兩虎”,兩虎相斗必有一傷。她如此處心積慮的出謀劃策輔助曹丕奪嗣位,無非就是讓自己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你甄宓不屑于做的,我都可以做。)長期處于低三下四的舞姬身世讓她對于權(quán)利地位更加渴望。

后世對此也有頗多猜測:

  • 郭女王進讒言說曹叡是甄宓不足月生的,曹?赡懿皇遣茇вH生骨肉。
  • 郭女王誣陷甄宓埋木偶行巫蠱之術(shù)詛咒曹丕。
  • 郭女王進讒言說甄宓與曹植關(guān)系曖昧不清。從曹丕在甄宓死后讓她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的舉動來看,足以證明。
  • 上述猜測很有可能是真的,如果甄宓僅僅只是色衰愛弛失寵,怨恨曹丕,滿腹牢騷,曹丕沒必要殺她,扔在鄴城不管不顧就行了。畢竟十幾年的夫妻感情,曹丕再小心眼再氣量狹窄也絕不至于至此!所以甄宓之死和郭女王應(yīng)該是脫不了關(guān)系。

9


甄宓,即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之母。如《三國演義》所言,甄宓與曹丕相見于冀州,曹丕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就連曹操也說甄宓是"真吾兒婦也。"相傳甄宓不但有美貌,還十分善于修飾自己,而其的性格也是十分知書達理。在曹丕面前做了很長時間的解語花。可是甄宓曾經(jīng)那么被曹丕喜愛,后來又是為什么爭不過郭女王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甄宓原為袁熙之妻,而曹丕未婚。據(jù)《三國演義》記載,甄宓原本是袁熙之妻,因曹操大敗袁紹,知曉曹丕對甄宓的喜愛,遂將其指于曹丕。但是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此時的曹丕正值弱冠之際,自然對甄宓這樣的美貌少婦沒有什么抵抗力。將其收入府中寵愛一番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旦他的喜愛程度下降,曹丕必然會對甄宓遇到曹丕之前已經(jīng)嫁與袁熙為妻的身份心存芥蒂。


更可況此時曹丕還是未婚的狀態(tài)。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對女子的忠貞可謂是十分的重視。甄宓先嫁袁熙后從曹丕,這樣的身份自然是難以為時人所接受。而曹丕雖對甄宓十分寵愛,但是日后也難免因此而心生怨氣。更可況當(dāng)時嫁給曹丕時,甄宓也是百般的不愿,鬧了幾次自殺,最后由曹操勸說才得以作罷。但是此時曹丕是對甄宓寵愛無比的,當(dāng)曹丕移情于郭女王時,甄宓的悲慘結(jié)局就已是定局。


第二,相傳曹操、曹植皆對甄宓有愛慕之心。甄宓貌美,更有傾國之色,且其生于富貴人家,自幼熟讀詩書,喜好吟詩奏樂。而有此才名自然會被曹操與曹植所注意。曹植本就喜好詩書,自然對甄宓多有仰慕。但其所作的《洛神賦》中的"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更多表達的是對甄宓的敬意和仰慕。


但是曹丕會冷靜分析個中原因嗎?自然不會。在曹丕看來,曹植定然是覬覦甄宓的。甄宓與曹植也必然存有私情。而此時的曹丕正處于儲位的激烈競爭之中,但是失去了河北崔氏的支持,其成為儲君的希望更為渺茫。曹植對曹丕的威脅程度也愈來愈大。此時曹植又表達了對甄宓的仰慕,曹丕又如何不會怨恨甄宓呢?


第三,曹丕稱帝后身邊美女如云,甄宓對其的吸引力消失。其實當(dāng)曹丕還是魏王時,對甄宓的寵愛就已經(jīng)在逐漸消失了。否則他也不會將甄宓獨自留在鄴城。而當(dāng)曹丕稱帝后,按理說甄宓身為曹丕之妻,應(yīng)當(dāng)冊封皇后,但曹丕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將甄宓接到身邊的意愿?芍鋵φ珏祷蛟S早已厭倦。

自古帝王最多情,稱帝后的曹丕也不例外。身邊的美女?dāng)?shù)不勝數(shù),在眾多鶯鶯燕燕的圍繞下,曹丕自然會忘記年老色衰的甄宓。更何況還有郭女王對宮中女子若有若無的引導(dǎo),更使得她們百般詆毀甄宓,遠在鄴城的甄宓此時又作了一首凄惻哀婉的《塘上行》,最終使得曹丕對其起了殺意。而郭女王也就成為了最后的勝利者。


第四,郭女王自身的美貌與才能使得曹丕對其喜愛有加。如《三國志·魏書》所言: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后有智數(shù),時時有所獻納。

而擁有政治斗爭才能的郭女王在曹丕稱帝的過程中屢出奇謀,為曹丕出謀劃策?梢哉f曹丕能夠在這場激烈的儲君之戰(zhàn)中獲勝并最終稱帝,郭女王的功勞必不可少。而相較于只知哀怨的甄宓,郭女王這樣"以才侍君長"的做法自然更能得到曹丕的喜愛。由此,甄宓與郭女王的較量,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紅顏自古多薄命,君王自古最多情。而甄宓自然也不能例外。郭女王比甄宓更能獲得曹丕的長久的喜愛,除了自身的美貌之外,更離不開其的才能和謀略。并且當(dāng)上帝王的曹丕身邊美女如云,他更需要的是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好隊友。而郭女王恰恰滿足了這一條件。紅顏易逝,但是才能卻不會。想必這也是為何甄宓爭不過郭女王的原因之一。

以色侍君王,色衰而愛馳。但是以才侍君卻不會如此。郭女王正是深諳此道,以自己的才能獲取曹丕的注意,才會比甄宓更能獲得曹丕長長久久的喜愛。而從種種角度分析,就算甄宓曾經(jīng)獲得曹丕的喜愛,她爭不過郭女王也已成定局。

你是如何看待甄宓的?

歡迎關(guān)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10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戰(zhàn)國時期呂不韋說過的這段話,用在甄宓的身上是在合適不過了。曹丕看上甄宓的時候,甄宓是一位22歲的成熟美女,曹丕是一位18歲的懵懂少年。甄宓在剛剛嫁給曹丕的時候,曾經(jīng)被曹丕獨寵了數(shù)年的時間。然而甄宓在生下東鄉(xiāng)公主和魏明帝后,就逐漸的年老色衰,曹丕娶了很多年輕貌美的小妾,不再像以前那樣寵愛甄宓。甄宓為了繼續(xù)獲得寵愛,默許了曹丕納妾的行為,甚至還支持曹丕納妾。

假如甄宓真的能夠完全接受曹丕納妾的行為,那么甄宓即使不再被曹丕寵愛,也絕對不會丟掉性命。但是甄宓性格耿直,經(jīng)常和曹丕發(fā)生爭執(zhí),曹丕對甄宓的態(tài)度從喜歡逐漸轉(zhuǎn)變成討厭。后來曹丕想要趕走侍妾任氏,甄宓哭著給任氏做辯解,曹丕仍然趕走了任氏,從此之后就不再寵幸甄宓。任氏被趕走后,甄宓被留守在鄴城,就連魏明帝和東鄉(xiāng)公主都被曹丕的母親帶走撫養(yǎng),甄宓甚至都見不到曹丕和兩個孩子。

郭女王只比甄宓小一歲,她在嫁給曹丕的時候,已經(jīng)接近三十歲。郭女王能夠被曹丕寵愛,不是靠著美貌,而是依靠著聰明。郭女王精通謀劃,是武則天和呂后一樣的人物,曹丕能夠當(dāng)上太子,郭女王出了不少的力氣。甄宓是靠著美色獲得寵愛,郭女王是靠著能力獲得寵愛,在兩人都年老色衰的時候,甄宓肯定不是郭女王的對手。

曹丕稱帝后,甄宓仍然在鄴城留守,郭女王深受寵幸,跟隨曹丕在洛陽。有傳言稱甄宓經(jīng)常說曹丕的壞話,曹丕勃然大怒,派人將甄宓殺死。歷史上關(guān)于甄宓的記載主要出現(xiàn)于《三國志》《魏略》《魏書》,其中《魏略》和《三國志》記載甄宓說曹丕的壞話,被曹丕派人賜死!段簳返挠涊d最特別,《魏書》稱甄宓孝順賢惠,很受卞太后的喜歡,曹丕派人立甄宓做皇后,甄宓病死在鄴城!段簳返淖髡咄跎蚴遣芪簳r期的大臣,《魏書》中的記載,有為曹丕開脫罪行的嫌疑。

郭后、李、陰貴人并愛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于鄴!度龂尽
夏六月丁卯,(甄宓)崩于鄴。帝哀痛咨嗟,策贈皇后璽綬。《魏書》
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yǎng)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shù)泣問甄后死狀!段郝浴

甄宓對曹丕有怨言,很可能是她對郭女王受寵不滿,所以遭到了郭女王的報復(fù)。甄宓被賜死的時候,已經(jīng)年老色衰,相比于郭女王沒有任何優(yōu)勢。在賜死甄宓后,曹丕將郭女王立為皇后,用糠堵住了甄宓的嘴巴,讓她在死后也不能說話。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