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瓊排最后一名是很正常,更公正的說,當時還有很多資質(zhì)戰(zhàn)功比他強的牛人沒進這個榜單

凌煙閣二十四人中,三股勢力占據(jù)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勢力來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據(jù)五席(長孫無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紹 、長孫順德);第二股勢力是當年跟隨李淵晉陽起兵的骨灰級元老,占據(jù)了六席(房玄齡、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唐儉);第三股勢力是來自瓦崗寨好漢,占據(jù)了五席(魏徵、張亮、程知節(jié)、徐世績、秦叔寶)。

秦瓊先在瓦崗內(nèi)部比一下,魏徵,大唐第一諫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世民說魏徵就是他的鏡子,魏徵死后他悲痛欲絕罷朝五天,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秦瓊沒法比。

張亮,從瓦崗寨下來后就是秦王的心腹,在和太子建成奪嫡大戰(zhàn)中,任秦王府車騎將軍的張亮奉命到洛陽,秘密聯(lián)結(jié)山東豪杰,結(jié)果被建成派人打下獄嚴打,卻閉口打死不招,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將,進凌煙閣時任太子詹事,洛陽都督,在二十四臣中排第16。實權派,秦瓊比不了。

徐世績,也就是李績,無論是在瓦崗時代還是大唐后來的開國統(tǒng)一戰(zhàn),戰(zhàn)功薄上的功勞都只會讓秦瓊汗顏。

程咬金,也就是程知節(jié),玄武門事變老程是第一打手,之后,李世民又把自己的女兒清河公主嫁給程咬金的兒子當老婆,成了親家,老程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秦叔寶也撼不動。

還有,都是從瓦崗下來的,秦叔寶的卻是轉(zhuǎn)了幾個彎才到了李唐的陣營,如果秦瓊同學的簡歷放在三國,那就呂布一樣的“三姓家奴”叔寶同學先在隋將來護兒手下干活,后來后又跟隨過張須陀,張須陀被徐世績一刀斬下馬后,又去跟了裴仁基,后來又跟著裴仁基投降李密,成了瓦崗寨好漢,李密投降李淵后,秦瓊沒有跟隨大部隊行動,而是投靠的王世充,后上是老東家一直寫信勸,秦叔寶才在唐武德二年(619年)的時候投靠的李世民。雖然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度,但叔寶這簡歷,也太復雜了點,自然比不上那幾位。

和瓦崗寨幾個兄弟都無法比,自不說和那些當年和李淵一起起事的骨灰元老,以及李氏皇親國戚們。排最后一名,一點都不冤。

最后一名秦叔寶,第一名是誰呢?那也沒有任何爭議,長孫無忌。李世民是他小舅子,貞觀一朝,長孫無忌(第一位)、杜如晦(第三位)、魏徵(第四位)房玄齡(第5位),這是李世民的核心的施政團隊,大唐盛世其于幾人之手。

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體《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最佳貢獻者
2

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643年3月23日,李世民榮登大寶已經(jīng)17年。

十七年里,李世民率先垂范,夙夜在公,從諫如流,大唐在他的統(tǒng)治下,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定,百姓安居樂業(yè),威服四夷,萬國來朝,尊其為“天可汗”。

李世民知道,這份盛世來之不易,既有自己的努力,更有一幫開國功臣的眾志成城,自己是明月,功臣就是眾星,眾星拱月,明月當空,才有一片美麗的夜空。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李世民更加懷念當初并肩作戰(zhàn),同心戮力的功臣們,為功臣建閣畫像的想法油然而生,著名的凌煙閣和二十四功臣像就此誕生。

二十四功臣大多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郑热缜丨、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魏征,但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不是按照知名度,更不是按照武功,甚至不是靠資格和功勞,而是按照當時的官職品級排列,排序規(guī)則如下:

1、官職從高到低,已經(jīng)去世、有贈官的,以所贈官官職品級為準。

2、官職品級相同者,按照爵位高低排序;

3、爵位相同者,按照年齡大小排序;

4、官職爵位都相同者,已故者排在生者之前;均已故者,按生前官職爵位高低排序;

5、光祿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為排序依據(jù),以本身職事官高低排序,所謂文散官是為榮譽頭銜,不執(zhí)掌任何實際事務,職事官則是實職。


按照上述排序規(guī)則,秦瓊排在最后一位并無不妥,不需要為他鳴不平。

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就品級而言,他當時是司徒,正一品;就爵位而言,他是趙國公;就資歷而言,他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就關系而言,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就功勞而言,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玄武門定策第一功臣。

長孫無忌之于李世民,相當于蕭何之于劉邦,兩人都不是武將帥臣,卻是宰輔腹心,左膀右臂,不可或缺,排名第一毫無爭議。

再看排名最末的秦瓊,李世民建凌煙閣時,秦瓊已經(jīng)去世好幾年,他生前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正三品,死后追贈徐州都督,仍是正三品,這一下子就限制了他的排名,只能排在后面,因為前面一品、二品官有十幾個。

其實,秦瓊很早就投靠李世民,作戰(zhàn)極其英勇,經(jīng)常親自沖鋒陷陣,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戎馬一生,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二百余陣”,為唐朝統(tǒng)一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對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對他也十分器重。這樣一名勇將,為何直到死后也只是三品官呢?

這其實不怪李世民,也不怪秦瓊,只能說演義小說太過抬高了秦瓊的形象。

論英勇和武藝,秦瓊不在尉遲恭之下,甚至更有勝之,但玄武門之變時,秦瓊不像長孫無忌一樣直接參加密謀籌劃,也沒有像尉遲恭一樣直接參加事變,直接干掉了李建成,他并未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什么關鍵功勞。

另外,秦瓊年輕時打仗太猛,受了很多傷,導致他在玄武門之變后以養(yǎng)傷為主,很少帶兵參加對外戰(zhàn)爭,沒有再立軍功,而且他是一個武將,又缺乏參政能力。別的功臣在借著各種機會繼續(xù)建功立業(yè),不斷升官,秦瓊卻因為“無所事事”,不能繼續(xù)升遷,李世民也只能在虛銜上給他照顧,實職是沒辦法給他的。

這樣一來,別人都在進步,秦瓊的職業(yè)生涯卻基本宣告結(jié)束,并于638年去世,官至正三品,而李世民建凌煙閣是在643年,這就決定了秦瓊只能排在一品二品官后面。

甚跟同為正三品職事官的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等人相比,秦瓊也有不如上述幾位的劣勢,所以只好屈尊忝居末位。

即便李世民對秦瓊特別厚愛,也不能突破排序規(guī)則讓他前提,畢竟這是一個很敏感的事,李世民必須照顧生者的意思,以及客觀的官職、功勞等因素,所以我們也沒必要為秦瓊鳴不平。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3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位是長孫無忌,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成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員。他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謀劃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成功誅殺李建成、李元吉。貞觀元年(627年),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并被定為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他既是勛臣,又是國戚。

秦瓊居于末席。首先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所以文官有一半以上;其次,秦瓊自唐統(tǒng)一天下后就傷病纏身,沒有立功紀錄;第三唐太宗建凌煙閣畫像時,秦瓊已去世五年了;第四秦瓊并不是像殷開山、侯君集等人一直是唐的將領,歸唐時也不是屈突通那樣是一方長官;第五玄武門之變秦瓊是否參加還無法確定,《舊唐書》寫秦瓊參加了,可其他史書列舉的參加者名單都沒有他,也沒見到在正史里寫他在事變中做了什么,說了什么。事變后的功臣封賞他只有700戶,比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等人的1300戶差很多,比參加事變的張公謹、侯君集都低,這有些奇怪。

歡迎關注我,讓我們共同讀史明智。

4

貞觀十七年二月廿八日即公元643年3月23日星期天,唐太宗李世民將狄仁杰的恩師號稱丹青宰相的閻立本繪制二十四功臣圖掛在凌煙閣上。功臣圖上有“初唐四大家”(書法)之一宰相褚遂良的題字說明。那么為什么繪制二十四功臣圖?這二十四功臣都是那些人?第一名是誰?為什么倒數(shù)第一是秦瓊呢?

為什么在凌煙閣上繪制功臣圖像呢?

福垊以為原因有三:

第一、主要學習劉秀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最崇拜的帝王是漢世祖劉秀,他曾說開國皇帝中最年輕的是劉秀,三十而立的最高境界三十稱帝。而李世民稱帝時才28歲。劉莊在劉秀去世后,為了紀念劉秀的功臣,而命畫師繪制云臺二十八將。福垊原創(chuàng)首發(fā)在今日頭條。二十八將對應的是上天二十八星宿,但入選原則卻有避親因素。像劉秀的表哥來歙(xi),漢明帝的岳父伏波將軍馬援都沒入選。

第二、學習北周好榜樣。北周也曾將功臣大圖掛到凌煙閣,有庾(yu)信的《周國柱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為證。

第三、追憶往事,感恩功臣。李世民起兵到繼位用了十年,他老爸只用了一年。到貞觀十七年時,他回想自己從公子到秦公,從秦公到秦王,從秦王到太子,從太子到天子,從天子到消滅后隋再到伐突厥征高麗。不由感慨萬千,而功臣們大多老了,有的隕落了。

第四、李世民最敬重的大臣魏征的去世,是李世民決定繪制凌煙閣功臣的主要原因。魏征正月去世,李世民二月就在凌煙閣掛真人大小的功臣圖紀念他們。

二十四功臣排名,排名分先后。

魏征排名第四,長孫無忌排名第一,秦叔寶排名倒數(shù)第一。(見圖一)福垊需要說明的是下面這幅《二十四功臣》的原圖也不是閻立本所繪。這事也都怪唐玄宗,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重用奸臣,引發(fā)了安史之亂。安祿山打到長安時,就一把火太廟給燒了,閻立本的《二十四功臣圖》也變成了灰燼。唐肅宗也就請來了畫圣吳道子重新繪制《二十四功臣圖》,畫圣再厲害也沒見過二十四功臣本人,畫畫基本靠想象(他會去功臣后裔家中,臨摹功臣留下的畫像嗎?),失去的是歷史意義展現(xiàn)的是藝術意義。而閻立本的畫作最具歷史意義,那不少可是真人寫實的啊。

那為什么同是門神的尉遲恭和秦瓊排名差別那么大呢?為什么秦瓊就要排到倒數(shù)第一呢?

福垊認為二十四功臣排名是一個綜合指數(shù)的排名更有李世民個人主觀看法在內(nèi),而不是其他答友所說的按級別排名。除了依據(jù)劉邦所謂的功人高于功狗的原則外,也就是文臣高于武將外還考慮親疏、品級(秩)、功業(yè)、京官、外官、資歷、能力、品德等綜合指數(shù)。比如荊州都督、洛州都督的排名就比后面的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的功臣排名靠前。

第一、秦瓊不是宗室、不是外戚、不是文臣,自然排名靠后。

故而文臣兼外戚的趙國公長孫無忌排名第一,宗室李孝恭排名第二。他619年投靠李淵,他和殷開山打敗尉遲融(即,尉遲恭,尉遲敬德,其實恭這個名字是錯誤的,根據(jù)其墓志銘為融),再平宋金剛。李淵大喜,賞金瓶、賜百金,拜上柱國。后投秦王帳下,為先鋒將軍,破竇建德,敗劉黑闥,屢受封賞,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那為什么排名還比不上尉遲恭呢?

第二、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瓊功勞不如尉遲融。





秦瓊雖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他并不是骨干。玄武門九將(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并沒有秦瓊。那是因為秦瓊在建國初期,打仗勇猛無敵,沖鋒在前,雖然屢立戰(zhàn)功,但也傷痕累累。大概基于他身體的因素,故而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而尉遲融不僅也戰(zhàn)功赫赫,而且還拒絕了太子的收買。關鍵是他在玄武門之變立有大功,事前鼓動李世民,為李世民謀劃。事中殺李元吉,太子、齊王軍準備打秦王府時,他又將太子、齊王頭拋出墻外化解危機。而且他還第一時間“保護”(控制)李淵。最重要一點尉遲融還不斷另立新功,后來低調(diào)退隱。

第三、秦瓊多病早亡還有怨言。

玄武門之變后,秦瓊的舊傷復發(fā),染病休養(yǎng)。休養(yǎng)期間,他常說自己歷經(jīng)戰(zhàn)陣二百余次,傷痕累累,流血太多,所以自己才染病在床。638年,秦瓊?cè)静∩硗。人走茶涼,更何況人死還有怨言呢?

第四、秦瓊被演義夸大了

秦瓊被后世的演義夸大了,所以給人一種排名考后很不公平的感覺。其實玄武門九將中,大部分都沒入選凌煙閣二十四臣,也算不錯了。


5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回憶往昔崢嶸歲月,看當今盛世,心中感慨萬千,唐太宗李世民為褒彰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等開國元勛,他下令修建凌煙閣,詔令褚遂良題閣,由畫家閻立本繪制,唐太宗親自做贊。因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可謂是集初唐文采、書法和繪畫最高成就的三絕之作。閣中分為三層:最內(nèi)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所有人物皆按真人比例繪制,面北而立(皇帝坐北朝南,群臣面北而立以示尊重皇帝)。

凌煙閣于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所建。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

李世民親自評價諸臣。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修成的第二年,因二十四功臣都是跟隨李世民征戰(zhàn)多年的老將,文臣武將各不相同,況都是當世俊才,彼此多不服氣,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消除眾人心中的隔閡,親自對二十四功臣做了一個非常公正的評判。

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zhàn)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jié),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guī)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zhì)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恒據(jù)經(jīng)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關於武將,他說:“於今名將惟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這年李靖己七十四歲,在家養(yǎng)老,故評價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在這段品評中,李世民分別對長孫無忌,高士廉,唐儉,岑文本,楊師道,劉洎(ji),馬周,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幾人做了評價,這其中岑文本,楊師道,劉洎,馬周等人并未進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唐太宗品評他們一是告訴大家,自己的評判標準。二是警戒其他人,像岑文本、楊師道這樣的人物尚且沒有進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其他的人就不要再發(fā)牢騷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高士廉。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8)特進、衛(wèi)國公李靖。

(9)特進、宋國公蕭瑀。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11)輔國大將軍、燮國公劉弘基。

(12)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

(13)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jié)公殷開山。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

(18)左驍衛(wèi)大將軍、鄴襄公張公謹。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jié)。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呂國公唐儉。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入選玄機。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深思熟慮之后做的排名,那么,他的選拔標準和排名參考是什么呢?

小哥分析一下。

(一)皇親國戚。

和李淵有直接關系的包括:李淵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紹,表姐夫蕭瑀(李淵同蕭瑀的妻子是表兄妹關系)。

和李世民有直接關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長孫順德、親家公房玄齡。

長孫無忌自年少時就與李世民交好,后成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堅定追隨李世民,從資歷方面,無人能出其右。資歷、身份、擁立之功,再加上貞觀時期的治理天下,長孫無忌位列第一無人敢悖。

(二)玄武門之變參與人員。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jié)、屈突通。

以上十一人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和作戰(zhàn),玄武門之變對于李世民后來執(zhí)掌大權的意義多么重大,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張亮曾經(jīng)在李世民兄弟爭權期間,被李世民派到洛陽,結(jié)交地方豪強,被李元吉告發(fā),下了大獄,但是張亮緊咬牙關,沒有泄露一點點口風,況張亮雖然軍工不顯著,但是其行政能力出類拔萃,因此也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

(三)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人員。

這里有三位,李靖和李績,秦瓊。

這三位都是效忠大唐王朝的,不愿意卷入皇權紛爭,其中李靖早期和李唐做對,后期一直低調(diào)隱忍,沒有參與玄武門之事。而李績(徐茂公)之所以排名靠后,很多人猜測是李世民為了讓兒子籠絡李績而留的后手。秦瓊則不一樣,李淵是非常非常器重秦瓊的,多次給予秦瓊豐厚的賞賜,而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方勢力多次爭取秦瓊,想得到秦瓊的支持,秦瓊都保持中立,所以說秦瓊能被選入二十四功臣,一方面因為秦瓊是山東勢力領袖(原瓦崗寨人馬),一方面是李世民念舊,因為早期李世民和瓦崗寨眾人曾一起作戰(zhàn)。

(四)其他功臣。

魏征的功勞不在于早期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而是貞觀時期,魏征治世功勞顯著。

殷開山是李淵時期就備受器重的人物,后來被派到李建成帳下,依然受李建成尊敬,再后來到李世民麾下,殷開山同樣獲得了李世民的器重,可見其人之能力威望。

劉弘基、劉政會、唐儉三人都是跟隨李淵起兵的人,可謂是兩朝元老。

虞世南是前朝舊臣,后來跟隨李世民,一直在秦王府效力,可謂是李世民的班底成員。

張士貴、李道宗、蘇定方、薛仁貴未入選凌煙閣的原因。

張士貴雖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他當時的職位是禁軍小隊頭領,并且早期并沒有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

李道宗就比較特殊,他是皇親國戚,又有顯赫戰(zhàn)功,但是并未入選,最大原因是李道宗當時深陷貪贓受賄門,惹惱了李世民。

薛仁貴和蘇定方都是貞觀后期的名將,拋開軍工不說,資歷比起那些老臣差了太多。



李世民繪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表彰功臣,為其他人立了表率,同時又穩(wěn)定了人心,可謂一石三鳥。

很多人受影視劇影響,覺得大英雄秦瓊排名太后,非常不公平,其實了解那段歷史就會明白,秦瓊能入選,很大程度都是李世民特赦給秦瓊的。

6

這個并不完全看功勞,還得看你屬于哪一利益集團。李孝恭有多少人知道?但因為他是李家宗族,本身也有還算不錯的功勞,排名就比較靠前。

7

受《說唐》、《隋唐演義》等歷史通俗小說和相關影視劇的影響,很對人對秦瓊、尉遲恭、陳咬金等人物影響深刻。尤其是秦瓊,在演義中是武藝超群的猛將,為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很多人為秦瓊叫屈,認為李世民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將秦瓊排在最后是極不公平的。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呢?

秦瓊只是將才,并非帥才

秦瓊曾先后追隨過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投奔到李世民帳下,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征戰(zhàn)一生。首先承認,秦瓊是一員當世猛將。

李世民少年時也年輕氣盛,帶兵打仗時,對方陣營有敵將在陣前跑來跑去,耀武揚威,李世明這哪忍得了,立馬讓秦瓊?cè)グ褦硨⑷祟^取來。秦叔寶也是不含糊,馬上挺搶殺入敵陣,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來去自如,無人敢當,而且不是一次兩次。

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什么呢?其一,秦叔寶武藝超群,銳不可當,這時自然的。其二,秦叔寶并不是像李靖,李勣那樣的,坐鎮(zhèn)中軍、運籌帷幄的三軍統(tǒng)帥。要不然李世民怎會輕易讓秦叔寶出入敵陣呢。其三,再往黑暗地方想一想,秦瓊在李世民心中并不是如此重要,否則,怎么會每次都讓秦叔寶冒險呢,縱然秦叔寶勇冠三軍,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怎么就能保證秦叔寶每次都能安全回來呢。

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

這個原因是被大家討論最多的,但是,關于秦瓊為什么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我個人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如上面的分析,秦瓊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像這種決定自己命運但又見不得光的事情,李世民就沒把秦瓊叫上。

第二,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禁軍并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是帶了少量貼身衛(wèi)隊,屬于秘密行動。把秦瓊帶上就招人注意了,誰都知道秦瓊是李世民帳下猛將,你李世民帶這么個猛人進入東宮,肯定是來者不善,早引起注意了。

第三,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瓊身上有一種純粹的軍人氣質(zhì),并不想?yún)⑴c這些權謀政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據(jù)

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據(jù)主要是看官階品級,而后是這些功臣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當然后一個基本上從是否參加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來。

二十四功臣排序如下:

1、趙公長孫無忌:司徒。 2、趙郡元王孝恭:贈司空、揚州都督。貞觀十四年卒。 3、萊成公杜如晦:贈司空。貞觀四年卒。 4、鄭文貞公魏征:贈司空、相州都督。貞觀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齡:司空。

以上為正一品。

6、申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 7、鄂公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 以上從一品。 8、衛(wèi)公李靖:特進。 9、宋公蕭瑀:特進。 10、褒忠壯公段志玄: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貞觀十六年卒。 11、夔公劉弘基:輔國大將軍。

以上正二品。

12、蔣忠公屈突通:贈尚書左仆射。貞觀二年卒。 13、鄖節(jié)公殷開山:贈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武德五年卒。 14、譙襄公柴紹:贈荊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長孫順德:贈荊州都督。卒年不明,當在貞觀十三年長孫順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鄖公張亮:洛州都督。

以上從二品。

17、陳公侯君集: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18、郯襄公張公謹: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貞觀六年卒。 19、盧公程知節(jié):左領軍大將軍。 20、永興文懿公虞世南:贈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劉政會:贈民部尚書。貞觀九年卒。 22、莒公唐儉:光祿大夫、民部尚書。 23、英公李世勣:光祿大夫、兵部尚書。 24、胡壯公秦叔寶:贈徐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以上正三品。

排名第一的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作為國舅,代表了長孫皇后這一邊的外戚勢力,而且一開始就追隨李世民,個人能力也非常強,官階為正一品,排在第一無可爭議。二十四功臣排名是在貞觀十七年,此時很多老臣都已經(jīng)去世,包括秦瓊,已經(jīng)去世五年了。秦瓊官階只是三品,是品級最低的,而且實職也只是地方都督,沒有進入中央權力中心,所以,排在最后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8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至于說為什么秦瓊排最后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在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沒有完全站在他一邊,也就是說沒有站好隊;一種說法是在凌煙閣功臣排名時秦瓊已經(jīng)死了很久,死的越早越容易別忘記。我個人認為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本來就不單單以功勞為首要條件,他考慮了功臣的功績、家世、山頭、公平和自己的親密程度等等,所以代表關隴貴族的長孫無忌排首位,代表李唐宗室的李孝恭排次席:所以戰(zhàn)神李靖還要屈尊尉遲恭之下,所以宗室名將李道宗都沒有進入榜單,所以家世出身較低的李績、秦瓊排最后兩位。而且重點在李世民的心思,所以李淵時代好幾個開國功臣都沒有入選(劉文靜、裴寂等)。

9

秦瓊投入唐朝一方的時間確實是在武德二年(619),即唐朝建立的第二年,但是

這并不晚!或者說這個晚不晚對凌煙閣功臣排名不重要。

比如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七,也是武將中排名第一(甚至高于李靖)的尉遲恭,是在武德三年(620)才降唐的,這不影響他后來的排名地位。

事實上,尉遲恭還是早一年歸唐的秦瓊的手下敗將。619年,李世民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縣北)截擊尉遲恭軍,尉遲恭毫無準備,被唐軍斬首二千余級,大敗而歸。

秦瓊有明星相,有冠軍相,戰(zhàn)功卓著,人格魅力爆棚。

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杜f唐書·秦瓊傳》
秦武衛(wèi)勇力絕人,其所將槍踰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于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shù)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迄今國家每大陳設,必列于殿庭,以旌異之。——劉餗《隋唐嘉話》
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于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卒,嘶鳴不食而死!纬墒健队详栯s俎》

人異于常人,兵器異于常人,坐騎異于常人,戰(zhàn)功異于常人。

尉遲恭與秦瓊的根本性差別在于尉遲恭后來是李世民的私人意義上的親信,而秦瓊是大唐公家層面上的猛將。

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而尉遲恭恰恰是事變的“頭號功臣”。

之前擊敗尉遲敬德,秦瓊立功最多,李淵賜給秦瓊金瓶,并慰勞秦瓊說:

你不顧妻子遠來投奔我,如今又立下這樣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來給你食用,更何況是子女玉帛呢。

于是拜秦瓊為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后來平滅宋金剛后,又賞賜秦瓊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封上柱國。

秦瓊沒有參與李家的倫常慘變,可謂對得起有知遇之恩情意深重的高祖。

10

秦瓊投靠的是唐國公李淵而不是后來的秦王李世民。小說也是七分歷史三分杜撰。等秦王李世民氣候已成的時候,秦瓊年歲不小了,又處在三兄弟爭位的階段,玄武門就沒有他的份。是尉遲恭這些人攛掇干的,李世民是主角。就連魏征都是太子建成的冼馬不是他李世民的人。等魏征被拉出砍頭的時候,李世民碰見了,問他后悔不后悔,魏征說后悔建成沒聽他的建議才落這下場。所以,不要聽小說,那就是個熱鬧,要看歷史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