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邀!

不在一個天平上,怎么比?

《岳陽樓記》強大之處在于志向和胸懷,以及儒家思想的至高境界。

《滕王閣序》曼妙之處在于文辭和情感,以及人事無奈的世事悲歡。

論德操,《岳陽樓記》居首!

論情懷,《滕王閣序?稱尊!

論自然,《岳陽樓記》渾然一體,層層遞進,堪為妙文。

論精致,《滕王閣序》駢儷翻飛,處處錯落,是謂極品。

不吹不黑地說

《岳陽樓記》代表著中國古代文人的社會價值的最高呈現,濟世,安民,興邦,報國,無悔。

《岳陽樓記》詮釋了中國古代名士的人生感悟的極致體驗,悲傷,失落,無奈,無常,迷茫。

以個人觀點而論

范仲淹是官兒,是名臣,不論其官場起浮如何,終究是成為一代名臣,自然是事業(yè)爆棚,可以指點江山。

王子安是士子,是書生,根本沒有機會一展所長,所以只能是長吁短嘆,化為秋水長天,空望落霞孤鶩。

屁股決定腦袋,階層決定思維!

倘若王子安仕途通達,恐怕《滕王閣序》里滿滿地都是精忠報國,居安思危,為萬世開太平。

倘若范文正流離顛沛,恐怕《岳陽樓記》終究變成杜子美禿筆下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不僅如此

李太白當年隨永王東巡,不也是氣吞山河么?結果后來入了大牢,筆鋒馬上就變得哀怨,覆盆之下,泣血而書。

孟東野當年通過科考,不也要看盡長安花么?結果做了一個小官,韓退之不也安慰他說“物不得其平則鳴”么?

我個人喜歡滕王閣序,因為千古莫不如是。

我個人討厭岳陽樓記,因為萬年無人如此!


最佳貢獻者
2

一個寫實,對時政的看法和寄托,忠君愛國,立志高遠,是一篇政論。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個寫虛,通過對景的描寫,想象豐富,景色迷人,來抒發(fā)自已的情感和對現實的不滿,是一篇景論。如: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惟見長江空自流。尤其這個空字據說當時並沒寫出來。范仲淹《岳陽樓記》和王勃《滕王閣序》這兩篇都是精品之作,難從一個角度去辯高低。一個出生較為貧寒,二十七歲才中舉;一個出生世家較為富足,六歲為神童,二十七歲溺水死亡。若非要分辨才華高低,我傾向王勃,畢竟稱為“神童”。若要論文學地位高低,兩人不相上下,不分伯仲,應該平分秋色。另外三樓中的崔顥題的《黃鶴樓》,連大詩人李白都自嘆不如,之所以佳作也有出自並不是很多名望,很有才華的大家之手。有許多千古絕句就出自名不經傳人之手。象唐:許渾《咸陽城東樓》“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曹松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高瞻的“一片傷心畫不成”等等。

3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散文體,而王勃的《滕王閣序》偏向于駢文體。前者通俗,后者古雅;前者文章正統(tǒng),后者激情飄逸。這么說來,如何比的?


(岳陽樓國畫)


范仲淹(公元989年 - 公元1052年 )是北宋文學家,其謚號是文正。經緯天地曰文,內外賓服曰正。所以,文正是對古代知識分子的崇高節(jié)操與豐富學養(yǎng)的最高褒獎。其他的,還有大家熟悉的曾國藩,也被尊稱為曾文正公。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他的家國情懷的最好體現?梢哉f,僅僅憑著這一句千古名言,就確立了范仲淹的文學地位。不過,大家也要知道,范仲淹本人并沒有去過岳陽,這篇《岳陽樓記》是他單純憑想象而作的。



(范仲淹像)


王勃( 約公元650年 - 約公元676年 )是初唐四杰之一。與范仲淹的貧苦出身不同,王勃的家境富裕。他幼而聰慧,尤擅詩文,被鄉(xiāng)里譽為神童。王勃性情豪放,仕途不順,篤信佛教,頗有鄙世傲物的氣質。


從王勃的詩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人的影子。另外,初唐去漢代不遠,所以,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駢文,受到漢賦的影響頗深。


(初唐四杰之王勃)


漢賦與宋代的散文不同,漢賦是一種有韻的散文,脫胎于《離騷》體,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即所謂駢體。駢體文常用四、六句組合,用典古雅,比如在《滕王閣序》中,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就是典型的四六句。


從文學價值的角度來看,駢體文太過華麗,顯然,不如散文體那樣易于普及。所以,駢文體逐漸被散文體取代,是可想而知的。不過,每逢重大慶典,比如奉獻祭文的時候,為了表示莊重,還有使用駢文體的。只是,駢文體很難寫,如果寫得不好,反而會有照貓畫虎之嫌。


一篇文章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地位,往往是雜糅在一起的。總之,《滕王閣序》文字更華麗,《岳陽樓記》立意更高遠。如果,硬要比出個高低,就要看你偏愛哪一頭了。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人的胸懷和抱負已經寫盡了。

范文正公不朽。

5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

兩篇都是不朽的作品,都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但范文正公的《岳陽樓記》,里面除了敘事寫景,還抒發(fā)了自己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襟懷之寬廣、抱負之遠大,《出師表》不及,有極強的感染力。

所以《岳陽樓記》毫無懸念更勝一籌。

6

從單純文學來講當然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因為我們一直講政治,講家事國事天下事,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符合有志之士,實際上范仲淹是應貪污被貶的滕子京要求而作,道理上說應該是勸滕子京清廉為民,為民做事,不要搜刮民脂民膏。可滕子京並沒有這樣做!可能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對滕子京說的吧!故政治上做人上《岳陽樓記》更勝一籌!

7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肯定滕王閣序更出彩。從人生境界,家國情懷來說肯定岳陽樓記居上。寫滕王閣序時王勃乃一童子,而寫岳陽樓記的范公乃是成名大官,二人所思所想不可能在同一層面,也就沒有可比性。就我個人喜好來看,我本草根,若去談什么江湖廟堂,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根本就沒那資格,顯得太裝太假。若說喜歡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則很自然。因此得出結論:滕王閣序優(yōu)于岳陽樓記。

8

這兩篇絕世之作,各有千秋,難分仲伯。如日月之懸空,不可或缺,舉世難求怎分一二呢?應屬陰陽為一雙璧合美呀!

9

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感覺范仲淹的境界更高,但王勃寫景真是太美了。

10

王勃的《滕王閣序》是劍宗。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氣宗。

劍宗講究招數,所以《滕王閣序》文辭優(yōu)美,極具華麗。

氣宗講究內力,所以《岳陽樓記》. 憂國憂民,心懷天下。

二者皆達到了各自的文字最高峰。

二者無高下,功力見高低。

如果非要比一比的話,王勃假以時日,總會憂國憂民的;而范仲淹技已成型,只能功力日漸深厚,文辭華麗卻永遠趕不上王勃了。所以,王勃若非英年早逝,成就應當超過范仲淹。

最后,扯一點題外話。

上一次氣宗和劍宗之爭,出現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使強大的華山派一蹶不振,出了一個著名的大反派:“君子劍”岳不群。

而今又有人想挑起氣宗與劍宗之爭,我看提問者,離岳不群不遠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