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韓信、吳芮、彭越等人好比是劉邦的盟友,他們以劉邦為盟主;而周勃、灌嬰、樊噲等人好比是劉邦的家將,他們以劉邦為主公,把劉邦看做主人。就盧綰一人比較特殊,既像是盟友,又像似家將。由此看來,他們的封爵是根據(jù)不同的歷史淵源而不同的。
01
韓信、彭越、吳芮等人之被封為王
公元前206年八月,項羽征得楚懷王的同意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等十八位諸侯為王:
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以及后來所封韓王成等十八個諸侯王。衡山王吳芮跟九江王英布、常山王張耳、燕王臧荼等人一樣,與劉邦同時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楚漢戰(zhàn)爭時,吳芮在洞庭湖巡視期間,結(jié)識了張良并成為好友。張良勸導吳芮擁立劉邦。劉邦戰(zhàn)勝項羽之后,吳芮以吳王后代的身份,與韓信等人擁立劉邦登基為帝,劉邦改封吳芮為長沙王。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碭郡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彭越與韓信、英布并稱漢初三大名將。在秦末時就在魏地舉兵起義,項羽進入關(guān)中,分封諸侯后,各自回到封國。此時,彭越的部隊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萬多人,既沒有得到分封,也沒有具體的歸屬。
楚漢戰(zhàn)爭期間,彭越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很快就平定梁地。
劉邦兵敗彭城后,采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的戰(zhàn)略,對項羽實施戰(zhàn)略包圍。
韓信滅掉齊國,就想自立為王,但不好直接提出,就派遣使者向劉邦請求代理齊王(假齊王),劉邦不情愿的封韓信為齊王。
劉邦撕毀鴻溝協(xié)議,約定韓信、彭越一起進攻項羽。但韓信、彭越?jīng)]有按照約定出兵,劉邦被打敗退守滎陽,被項羽圍困。劉邦陷入絕境,征詢張良的建議。
張良說:“齊王韓信自立,不是您的本意,韓信自己也不放心。當初您與彭越、韓信約定:假如戰(zhàn)勝楚國,睢陽以北的土地都分封給彭相國為王;從陳以東的沿海地區(qū),分封給齊王韓信。齊王韓信的家鄉(xiāng)在楚國,他的本意是想再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如果您能拿出這些土地答應封給二人,這兩個人很快就可以招來,即便不來,事情發(fā)展也不至于絕望。“
張良這一”指山賣磨“的伎倆,還真把二人給忽悠來了。最后劉邦打敗了項羽,就封彭越為梁王,建都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qū));改封韓信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
由此看來,韓信、彭越、吳芮等人被封為王,都不是出自劉邦的本意,是不得已而為之。
02
盧綰之封王
盧綰(前256年-前194年),沛郡豐邑(今徐州市豐縣)中陽里人,西漢時期異姓諸侯王之一。盧綰的親戚與劉邦的父親交好,兩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出生的時候鄉(xiāng)民曾經(jīng)持羊酒共同祝賀兩家。因而,盧綰與漢高祖劉邦,是發(fā)小而且是同窗好友,深得劉邦信任。
劉邦為平民時,因為吃官司到處躲躲藏藏,盧綰常常追隨左右。劉邦起兵于沛縣,盧綰以賓客的身份相隨,算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
由于盧綰與劉邦這層關(guān)系,他得以出入劉邦的臥內(nèi)。他的衣被、飲食、賞賜,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若論親疏關(guān)系和被寵幸的程度,都無人能比得過盧綰,甚至盧綰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漢五年(前202年)七月,已經(jīng)歸順劉邦的燕王臧荼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此時劉邦已經(jīng)稱帝)。九月,滅掉臧荼。盧綰被封為燕王。
盧綰這個王,似乎有點“一字并肩王”的意思哦。劉邦登基后,再封異姓諸侯王,這是很特殊的情況。這個時間節(jié)點,劉邦稱帝不久,還沒有分封功臣,也有安定功臣之心的意圖。
03
分封諸侯
分封異姓諸侯王不是出于劉邦本意,也不利于漢朝政權(quán)的穩(wěn)固。但劉邦面對當時的局勢,是不得已而為之。
漢六年(前201年)正月,劉邦分封功臣。由于群臣爭功,一年多了,也沒有把這件事確定下來。
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酂侯,給與的食邑也最多,但眾將不服。劉邦做了很大的工作,才得以擺平。
劉邦陸續(xù)分封了二十九人為列侯,但其他的將領(lǐng)都議論紛紛,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但已經(jīng)為帝的劉邦,不僅要考慮功臣們的情緒,更要考慮劉氏家族的未來。
具體看一下周勃、灌嬰、樊噲他們的經(jīng)歷。
周勃,祖先是卷縣人,后來來到了沛縣。以靠編織蠶箔維持生計,時常在人家辦理喪事的時候,去吹蕭做一下出鼓手的事混個飯吃。高祖劉邦起兵,周勃就以侍從官的身份跟隨。
灌嬰,睢陽人,以販賣絲織品為生。劉邦攻城略地來到雍丘的時候,灌嬰以侍從官的身份跟隨了劉邦。
樊噲,沛縣人,早年就是屠狗為業(yè),因為是劉邦的連襟,就跟隨劉邦征戰(zhàn)天下。
英雄不論出處,不可否認,周勃、灌嬰、樊噲都是杰出的人才,但沒有劉邦,他們可能永遠就是個小商販而已。
盡管他們都立下了非凡的功勞,但劉邦僅僅就是個漢王,他們還能有多大的奢望呢?能夠封侯也是意外的事情,必然不好與韓信等人可比。
在劉邦登基之后,異姓諸侯王對維護漢朝政權(quán)的穩(wěn)固是最大的隱患。也就不可能再大量的分封諸侯王。封侯就是最大的功爵啦,而且消除異姓諸侯王是劉邦下一步必然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周勃、樊噲干的最起勁。
這就是作為劉邦的嫡系部隊,也就是子弟兵,不能封王的原因。因而周勃等人也就無法與韓信等人封王相提并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