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沐王府的知名度很高,這得益于第一任主人沐英,和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

說到沐英,他不光是朱元璋的義子,還是明王朝建立的開國功臣,曾參與過無數(shù)場戰(zhàn)役,立下不世之功。后來在平定云南的元朝殘余勢力后,由于他忠勇有能力,且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留在云南,鎮(zhèn)守邊陲。

(沐英劇照)

由于遠離政治中心,再加上他在云南時,組織軍民墾荒興農(nóng)、興修水利、增設(shè)學府等,使云南百姓生活大為改觀。所以,他幸運地躲過了朱元璋對開工功臣殺戮的災難,還深為當?shù)匕傩諓鄞,并被大家尊為沐王爺。而他所建的府邸,則被稱之為沐王府。

沐英去世后,被追封為黔寧王。他的后代也受沐蔭庇,享受爵位世襲,并世代鎮(zhèn)守云南。

時光荏苒,沐王府的主人換了一代又一代,他們深受沐英影響,對明朝一直耿忠有加。而云南在他們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yè),少有叛亂。因此,明朝從未為西陲的事務(wù)煩惱過。

轉(zhuǎn)眼到了崇禎元年,10歲的沐天波由于父親暴卒,受朝廷詔命,成為第12代黔國公。

此時的明廷內(nèi)憂外患,早已呈現(xiàn)出江河日下的頹敗之感。而云南也因吏治松弛,導致“網(wǎng)利營私,土司多叛”的局面。

沐天波在成人之前,兵權(quán)由云南巡撫代理。地方事務(wù)則由母親陳太夫人和管家阮氏兄弟代為操持。

崇禎十七年,能文能武的沐天波,開始親掌軍政事務(wù)。

也是在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承繼百年的明朝也隨之覆滅。

明朝覆滅后,沐天波的權(quán)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當初沐家作為鎮(zhèn)守云南的重臣,不光要管轄當?shù)卮笮⊥了,還要負責和周邊藩國往來的事務(wù)。

明朝覆滅后,一向不甘于受沐家管束的土司們,立刻發(fā)起了叛亂。

沐天波迅疾調(diào)集各路土司擊敗叛亂的土司軍。

(沐天波劇照)

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蒙自土司沙定洲世代忠貞,再加上他在平叛中頗為驍勇,因此成為沐王府中的座上客。而他手下的土司軍,也留駐在昆明城中。

沐天波畢竟年輕,經(jīng)常在府中設(shè)宴款待沙定洲。

誰知沙定洲卻對沐王府中多年的財富垂涎欲滴,暗中布下兵馬,趁城中守備空虛,發(fā)起攻擊,攻占了沐王府。

由于事發(fā)突然,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抗擊,在心腹的保護下,帶著官印和鐵券等奔逃楚雄,可憐他的妻兒老小卻都為叛軍所害。

就在沙定洲為了擊殺沐天波,攻打楚雄時,大西軍將領(lǐng)孫可望西進云南,沙定洲不得不率軍與孫可望交戰(zhàn),結(jié)果戰(zhàn)敗被誅。

孫可望在進軍云南前,已經(jīng)改投南明政權(quán)。

誅殺沙定洲后,他深知想要收服民心,必須借助沐天波的聲望,所以他幾次寫信給沐天波,表示自己所為是為他報仇,同時又派人把他接回沐王府,讓他繼續(xù)做黔國公。

沐天波對孫可望自然感激不盡。可是,隨著深入了解,沐天波發(fā)現(xiàn)孫可望是個極為狂悖的人。為了不惹禍上身,沐天波對他漸漸疏遠。

不久后,孫可望為了承繼張獻忠秦王封號,居然以武力挾持了永歷帝朱由榔,逼迫朱由榔答應。

孫可望做了秦王后,派頭猶如皇帝一般,對朱由榔極盡羞辱。

不堪受辱的朱由榔心生憤恨,暗中密令沐天波及李定國等人,率軍前來護駕。在他們的保護下,朱由榔得以脫身,并被迎入昆明。

由于迎立有功,李定國等人均被加官進爵。唯有沐天波認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卻沒有機會報答,所以誓死不受。

(李定國劇照)

此時,滿清王朝已經(jīng)穩(wěn)定了政局,而南明小朝廷的文武百官卻成日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根本沒有反清復明的斗志。

沐天波的心腹見此,私下多次勸說他投降清朝。但沐天波卻對明廷忠貞不二,抱著殉死的決心,準備和南明王朝共存亡。

順治十五年,吳三桂在平定李自成和張獻忠反清勢力后,奉清廷之命,率軍入滇。

兵力薄弱的南明小朝廷根本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沐天波認為,應該先退入緬甸,避開清軍,以后再侍機重回昆明。

在沐天波的保護下,朱由榔等人倉皇進入緬甸。

一向?qū)γ魍⒑豌迨献鸪缬屑拥木挼橥酰瑓s一掃往日謙恭的態(tài)度,雖同意他們留在緬甸,但只許朱由榔和文武大臣們住在郊外的草房中。

群臣見暫時平安,長舒一口氣,又恢復了尋歡作樂的本性。

唯有沐天波對形勢十分焦慮,一再勸說朱由榔應該派太子聯(lián)絡(luò)還在西南一帶抗清的李定國,好讓他帶兵力前來接應。

朱由榔聽后猶豫不決,結(jié)果皇后聽聞后,抱著太子又哭又鬧,朱由榔只得作罷。

緬甸國王眼見清王朝政權(quán)鞏固,想到清王朝必然會成為新的宗主國,到時候清王朝勢必會因他收留朱由榔等人怪罪于他。然而,他若是把朱由榔等人交給清王朝,一直活躍在云南邊境的南明將領(lǐng)李定國,一定又會率軍興師問罪,所以他思來想去,決定想法把朱由榔等人趕走。

不久后,緬甸王便派人來邀請沐天波過江,參加他們的年節(jié)。

沐天波帶著朱由榔給緬甸王準備的禮物過江后,卻被要求打赤腳和短衣,以臣禮拜見緬甸王。

(朱由榔劇照)

沐天波考慮到如果不遵從緬甸王的要求,勢必會給朱由榔帶來禍患,所以他只得忍辱行禮。

事后,沐天波忍不住委屈地對隨行的南明朝臣們哭訴:“三月在井亙(吉楩)時不用吾言,以至今日進退維谷。我若不屈,則車駕已在虎穴。嗟乎,嗟呼,誰使我至此耶?”

誰知道這些大臣們回去后,立刻彈劾沐天波失體辱國。

寄人籬下的生活本就艱難,誰知緬甸王族卻發(fā)生了政變,緬甸王的弟弟莽白奪取了王位,并誅殺了緬甸王。

隨后,來位不正的莽白,希望借朱由榔獻賀來為地位洗白。

朱由榔卻因為拿不出像樣的禮物,只得拒絕莽白。

被激怒的莽白和朱由榔的矛盾近一步激化,不久便讓使者帶信給朱由榔,要他過江以結(jié)兩國友好之盟誓。

南明王朝自上而下都認為,此去一定兇多吉少。但唯恐再回絕,會遭到驅(qū)逐,所以不敢不去。最后,還是沐天波主動請纓,才決定下來。

第二日,沐天波和大學士馬吉翔等人如約前往,結(jié)果到了地方后,卻被緬甸軍團團圍住。

緬甸軍官知道沐天波武藝高強,便單獨把他拉了出來。

沐天波深知插翅難逃,索性奪過緬甸軍的刀奮力砍殺,無奈寡不從敵,最終被緬軍所殺。

沐天波死后不久,朱由榔等人被莽白捆獻給了吳三桂。隨后,朱由榔等人被清廷絞殺。

就這樣,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最終實現(xiàn)了與明朝共存亡的誓言。

(參考史料:《西南紀事卷八》《明季南略卷之十二》)

最佳貢獻者
2

沐王府即世襲黔國公府。黔國公府之所以被人們叫做沐王府,是因為黔國公在云南雖權(quán)勢熏天,但愛民如子,每一代黔國公都精忠報國,在西南邊陲維護國家的安定和統(tǒng)一。再加上沐王府的始祖沐英又是朱元璋親封的黔寧王,所以人們出于尊重的立場,就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

沐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朱元璋的義子、大明開國功臣沐英的孫子沐晟。洪武十六年,沐英與傅友德奉朱元璋之命,出征云南,討伐元朝余孽。元朝大部被平定后,朱元璋召回傅友德大軍,封沐英為西平侯,并留下他鎮(zhèn)守云南。

沐英在云南功績卓著,為平定和建設(shè)云南立下汗馬功勞。沐英死后,朱元璋追封他為黔寧王,配享太廟。沐英的孫子沐晟在繼任西平侯之后,因功被封為黔國公,世襲。此后,黔國公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滅亡。

沐王府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沐英的十一世孫沐天波。

沐天波出生于1618年,1628年(崇禎元年)繼承黔國公爵位,同時繼任云南總兵官。

沐天波繼位的時候,大明江山已然是千瘡百孔,官場黑暗,各地農(nóng)民起義不斷。云南地處邊陲,少數(shù)民族眾多,由于云南官場結(jié)網(wǎng)盈利,各地土司相繼反叛,新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任重前行。

沐天波長大之后,精修文武,立志報國。但是在1644年的時候,大明王朝滅亡。而云南此時又同時遇到四川張獻忠的攻擊和云南土司吾必奎的叛亂,于是沐天波一方面開始接受南明朝廷的調(diào)遣,另一方面尋求另一個土司沙定洲的幫助。

不料沙定洲在幫助沐天波平定叛亂之后,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大。沙定洲眼饞沐王府兩百多年來積累的財富,他賴在昆明不走,并最終發(fā)動叛亂,帶兵沖入沐王府,將沐王府洗劫一空。由于事發(fā)突然,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抵抗,便帶著官印和世襲鐵劵在幾名親信的掩護下逃到了楚雄,在金滄兵備楊畏知的保護下,這才安定下來。而沐天波的母親和老婆則沒那么幸運,他們在亂兵之中逃到一個尼姑庵,尼姑庵被叛亂者包圍,她們?yōu)榱嗣庠鈵u辱而選擇了自盡。

1647年(南明永歷二年,順治四年),原張獻忠(此時已死)部下孫可望在占據(jù)貴陽、遵義之后,進而率兵攻打昆明,沙定洲不敵,被孫可望消滅。同年,孫可望建立興朝,自稱國主。后來,孫可望為了抵抗清朝,便名義上臣服南明,以期望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沐天波此時的處境十分尷尬,云南雖然名義上是屬于他的,但是真正的控制者卻是孫可望。沐天波沒有足夠的兵力與孫可望對抗,整日愁眉苦臉,與親友互訴衷腸。

而南明朝廷在被清軍步步緊逼之后,終于撤出兩廣進入云南。南明皇帝永樂帝朱由榔本以為孫可望會恭迎自己,不料孫可望本就是假裝臣服,朱由榔在云南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孫可望給劫持了。不久之后,孫可望的大將李定國發(fā)動叛亂,將孫可望打敗,孫可望帶著整個貴州投降清朝。李定國隨后將永歷帝和沐天波迎接回昆明,沐天波成為百官之首,而李定國則屯兵交水,防備孫可望。

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客死緬甸。

云南和貴州失而復得,但是南朝廷的氣數(shù)也已經(jīng)耗盡了。沐天波深知南明不會長久,但他依然堅持誓死效忠南明。1658年,清軍進攻昆明,沐天波在將自己的兒子們?nèi)胭樈o云南當?shù)氐耐了局,跟隨永歷帝朱由榔進入緬甸。

在進入緬甸之后,緬人對于沐天波非常尊重,紛紛跪下參拜沐天波。但此時南明兵力稀少,人心萎靡,緬甸君臣擔心他們尾大不掉,居然對沐天波十分不尊重,在邀請他參加緬甸年節(jié)的時候,讓他換上緬甸當?shù)胤b覲見緬王。

明朝作為緬甸的宗主國,沐天波作為明朝的黔國公,同時掌管云南及周邊藩屬國的外交往來,身份十分尊貴。緬甸國王這樣做無疑是在羞辱明朝,但沐天波為了尋得緬甸的支持,同意了這一要求。

1661年,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發(fā)動政變,殺死哥哥,自立為王,緬甸局勢進一步惡化。這一年,吳三桂屯兵云南,緬甸新王不想得罪清朝,便命人包圍了永歷帝的住所,情急之中,沐天波挺身而出,奪了一個緬甸士兵的刀,連殺九人之后被緬甸士兵殺死。與沐天波一起遇害的,除了他的幾位老部下之外,還有他的小兒子沐忠亮。第二年,永歷帝被吳三桂絞殺,南明就此滅亡。

從沐英鎮(zhèn)守云南到沐天波客死緬甸,沐王府經(jīng)歷近300年的風雨,自始至終都精忠報國,實在難能可貴。沐天波雖然是末代黔國公,但是他以身殉國,也不算辱沒了自己的祖宗。

3

云南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乃是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的養(yǎng)子,西平侯、黔寧王沐英。

沐英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任右將軍,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左將軍藍玉出征云南。在攻取云南后,朱元璋下詔,調(diào)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留沐英鎮(zhèn)守云南。

沐英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重筑昆明城,并建造了西平侯府。

而在沐英去世后,朱元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從此,沐英就有了“沐王”之稱,而西平侯府也被稱為了“沐王府”。

沐英去世后,其長子沐春襲爵西平侯。沐春病逝后,次子沐晟襲封西平侯。

沐晟因戰(zhàn)功,在永樂四年(1406年),被朱棣封為了黔國公。云南沐氏一族,從此世襲黔國公,世代鎮(zhèn)守云南,直到南明滅亡。由沐英建造的西平侯府,也變成了黔國公府。

沐王府的最后一位世襲黔國公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孫。他在崇禎元年(1628年)奉詔承襲黔國公時,才年僅10歲。

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軍攻陷了北京城,崇禎自殺,明朝滅亡。明朝的殘存勢力,在江南分別建立了弘光政權(quán)、魯王政權(quán)和隆武政權(quán)。當時的局勢非常混亂,而處于最南端的云南地區(qū),消息閉塞,無法準確及時的掌握到最新的消息。

當時,南明政權(quán)曾派人前往云南,請求黔國公資助糧餉。已經(jīng)成年主政的沐天波,因為對情況不了解,拒絕了請求。沐天波的這一舉動,多被后人誤解為沐天波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當沐天波獲得了更多的消息,得知清軍已經(jīng)南下,幡然醒悟過來之時,南明的弘光政權(quán)、隆武政權(quán)都已經(jīng)滅亡了。沐天波對于之前的作為,也是追悔莫及。

到了順治八年(1651年),南明永歷五年,永歷帝朱由榔在明末抗清名將李定國護送之下,來到了南明僅存的根據(jù)地云南。沐天波作為世代功勛的世襲黔國公,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永歷朝中的大臣之首。

沐天波為了報答大明朝給與沐家的世代皇恩,忠實的履行他的職責,盡心竭力維護永歷帝。當李定國等將領(lǐng)率軍出征時,他就負責維護好永歷帝和昆明城的安全。而且沐天波對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求封賞。

隨著時間的流逝,沐天波意識到,南明大勢已去,已經(jīng)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但他并沒有選擇自己逃亡活命,而是發(fā)誓與南明共存亡。

沐天波此時唯一的私心,就是希望在他死后,能夠給沐家留下一點血脈。所以,他將自己的多個兒子都入贅到了當?shù)氐耐了炯抑,以此希望沐家后繼有人。

很快七年就過去了,到了順治十五年(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打云南,進入了昆明城。

沐天波跟隨永歷帝朱由榔逃入緬甸,到達了曩本河地區(qū)。原本緬甸一直奉明朝為宗主國,而明朝離他們最近,職位最高的官員就是黔國公。因此,緬人最開始見到沐天波,都非常的恭敬。

沐天波當時向朱由榔提建議,將太子護送進入邊境地區(qū)的茶山,這樣子既可以聯(lián)絡(luò)李定國等明軍各部,也可以威懾、牽制緬甸,讓緬人有所忌憚。但是呢,朱由榔的皇后舍不得兒子,不同意,也就沒能實行。正因為沒有實行這一計劃,永歷朝廷徹底失去了牽制緬人的所有籌碼,將流落緬甸的所有人,置于了危險的境地之中。

緬人在得知永歷朝廷所處的窘境之后,態(tài)度也開始變得惡劣。緬王強迫沐天波等明朝大臣穿戴緬甸的服裝,同緬屬小邦一樣前來參拜緬王,并向緬王稱臣。原本是緬王向大明稱臣,見到黔國公要行大禮,以示恭敬,這時,全反了過來。但沐天波等人,為了保全朱由榔的性命,默默承受了所有的屈辱,甚至還因此遭人參劾?磥韲业膹姶,才是國民的強力后盾,一點都沒錯呀。

最終,順治十八年(1661年),“咒水之難”爆發(fā)。

緬王的弟弟莽白發(fā)動宮廷政變,殺死了老國王自立。已經(jīng)占領(lǐng)云南的吳三桂聽聞消息,派使者前來,重金收買莽白,希望他能夠?qū)⒂罋v等人抓住,并送還清朝。

莽白被收買,準備捉拿永歷等人。他就讓使者統(tǒng)治朱由榔,按約定日期渡河,同飲咒水盟誓,結(jié)為盟友。沐天波等大臣,知道其中有詐,商議后,讓朱由榔留守“行宮”,而由他帶領(lǐng)部分文武官員前往赴約,甘愿代替永歷帝受難。

這原本就是一場設(shè)計好的陰謀,渡河后的沐天波等人,在盟誓地點被三千余名緬兵團團包圍。沐天波奪刀奮起反抗,殺死數(shù)名緬兵。其他人也各找武器反抗緬兵,最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遇難,其中還包括沐天波最小的兒子沐忠亮。

永歷帝朱由榔,最后也被抓回了昆明,被吳三桂用弓弦縊死。忠良出現(xiàn)的地方,總會有奸佞出場,吳三桂從此再也無法洗凈投清叛明,謀殺君主的罪名了。

而云南沐王府沐氏一族,自沐英開鎮(zhèn)云南以來,世襲西平侯、黔國公,鎮(zhèn)守云南近280年。云南沐氏世代忠良,為大明江山盡心竭力,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明朝的歷代君主,對待沐王府也是恩寵不斷。末代黔國公沐天波,也用自己和小兒子的生命,踐行了對大明朝的忠誠,和對永歷帝不離不棄的誓言。就憑這份忠誠和知恩圖報的品質(zhì),云南沐氏一族就值得敬重。

4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都知道,在韋小寶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中,有一位是來自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劍屏,而沐劍屏的父親、末任黔國公沐天波,是位誓死效忠明朝的封疆大吏。其實,沐天波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么他究竟有怎樣一段傳奇的人生?



沐天波的先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yǎng)子沐英。沐英因征戰(zhàn)有功,被明太祖授以鎮(zhèn)守云南的重任,并因功獲封為西平侯。沐英去世后,朱元璋準予其子孫承襲西平侯爵位,世代以總兵官掛征南將軍印,鎮(zhèn)守云南等地。明成祖年間,第三任西平侯沐晟因從征安南有功,被進拜為黔國公,此后子孫世襲此爵位,直到南明滅亡。


從沐英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出鎮(zhèn)云南開始,到南明覆亡(1661年),沐家為明朝世代鎮(zhèn)守云南,幾近300年。在此期間,沐家的權(quán)勢日漸增長,儼然已成了當?shù)氐耐粱实郏ā般迨显诘峋,威?quán)日盛,尊重擬親王。”見《明史·沐英傳》),而這也是民間將他們稱為“沐王”的緣故。而沐天波,正是最后一任“沐王”。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孫,黔國公沐啟元之子,于崇禎元年(1628年)襲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10歲的幼童。由于沐天波年紀太小,根本沒有履職的能力,所以總兵事務(wù)只能交由云南巡撫代理,府內(nèi)事務(wù)則由母親陳氏及管家主持,數(shù)年后才親自履職。


沐天波雖然屬于官N代,但身上卻毫無公子哥萎靡墮落之風,不僅勤于職事,還練得一手好武藝。沐天波擅使流星錘,能將這件兵器舞的上下翻飛、出神入化,每每令觀看的人看得眼花繚亂、膽戰(zhàn)心驚(“天波故善流星錘,常攜袖中...出錘舞,縱橫盤擊,觀者皆披靡!币姟段髂霞o事·卷八》)。以此可見,沐天波的確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明末云南的官場生態(tài)非常黑暗,不僅大小官員貪污腐化,就連沐王府也加入其中,由此引發(fā)多地土司叛亂,而這種局面到了南明時期,變得愈發(fā)危峻。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發(fā)動叛亂,令全滇震動。沐天波為平定叛亂,便援引蒙自土司沙定洲等人為援,沒想到卻為自己招致更大的災殃。


原來沙定洲在幫助沐天波平定叛亂后,因為貪圖后者的權(quán)勢和財產(chǎn),加之目睹昆明守備力量單薄,遂于當年十二月發(fā)動兵變,將沐天波驅(qū)逐出城。沐天波逃出昆明后,先后逃難至楚雄、永昌等地,在得到原大西軍將領(lǐng)孫可望的支援后,才于永歷二年(1648年)艱難擊殺沙定洲。


然而“王者歸來”的沐天波尷尬的發(fā)現(xiàn),此時的云南早已脫離他的掌控,實際上已成為孫可望的地盤。雖然孫可望名義上臣服于永歷帝,但在事實上仍是云貴兩省的“土皇帝”,沐天波既然沒有實力跟他對抗,便每日里謹言慎行,平時只與親友通過書信傾訴衷腸。



永歷帝因在兩廣無法立足,便只好逃奔孫可望,結(jié)果被后者扣押在貴州安龍。此時,孫可望與大將李定國矛盾日深,雙方最終兵戎相見,在失敗后便投降了清朝。李定國擊敗孫可望后,便將永歷帝迎往昆明,而在此過程中,沐天波也頗有功勞。


此時的永歷小朝廷僻處西南一隅,不僅要抵御數(shù)十倍于己的清軍,更需要擺平內(nèi)部紛亂不已的黨爭,局勢之危峻可想而知。沐天波深感大勢已去,但出于維護沐家的傳統(tǒng),最終決定以身殉國,誓與南明共存亡(“久,知國勢去,誓身殉!币耐希。



與此同時,沐天波還把兒子們?nèi)咳胭樈o各地土司,希望下一代能開枝散葉,在保留沐家血脈的傳承的同時,肩負起反清復明的重任(“使其子分贅各土司,冀存先祀!币耐希。在《鹿鼎記》當中,沐劍屏的哥哥沐劍聲作為“沐王府”的主人,所從事正是聯(lián)合各派別、各族民眾進行“反清復明”的事業(yè)。


李定國有心壯大反清復明事業(yè),只可惜獨木難支將傾大廈,沒幾年時間便連遭清軍重創(chuàng)。永歷十三年(1659年),清軍統(tǒng)帥吳三桂攻占云南全境,失去賴以存身之地的沐天波跟隨永歷帝逃難到緬甸,于兩年后的“咒水之難”中慘遭緬人殺害,終年才43歲。



沐天波臨死前曾奪取敵軍的戰(zhàn)刀反抗,在連殺九名緬兵后,才壯烈殉國,場面極為悲壯(沐天波死難的情節(jié),見英國歷史學家哈威所著《緬甸史》的中譯本)。伴隨著沐天波的遇害,“沐王府”就此走進歷史。次年,永歷帝在昆明被吳三桂縊殺,南明就此覆亡。


史料來源:《明史》、《西南紀事》、《緬甸史》等

5

云南其實沒有沐王府,實際上應該是叫黔國公府,只不過因“沐氏在滇久,威權(quán)日盛,尊重擬親王”,故黔國公府被世人習慣稱之為“沐王府”。



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名叫沐天波。

沐天波出生于1618年。他的父親沐啟元是歷代黔國公中少出的“奸臣”,也是少見的貪生怕死之徒。1622年,貴州明水西宣撫司土司安邦彥反叛明朝,明廷命沐啟元出兵平叛,可是他卻是百般推諉,最終致使安邦彥的叛亂波及貴州大部、四川、云南、湖南等地達7年之久。



1624年,沐啟元的家奴因殘害百姓被時任云南巡撫余瑊按律逮捕?摄鍐⒃@人非但不支持余瑊秉公處理,反而是派兵包圍巡撫衙門,逼迫余瑊放掉殘害百姓的家奴?梢哉f沐啟元的種種行為已引起云南百姓的憤怒,只是礙于沐王府的威望,并不敢做出過多的逾越行為。

不過百姓雖不敢干嘛,其母親宋氏卻做出了反映。宋氏害怕沐啟元再如此這般胡作非為,恐沐府將陷入不測之地,于是為了不讓沐府的一世英名毀于一旦,宋氏最終決定親手毒死自己的兒子。



就這樣,當時年僅十歲的沐天波就被扶上了黔國公的位置,同時也做上了云南總兵官。

不過因沐天波年紀尚小,所以在外事務(wù)由云南巡撫代管,在內(nèi)事務(wù)則由其母陳氏管理,這一年是1628年,也就是崇禎元年。此時的大明已是千瘡百孔,朝堂上宦官專權(quán),官員結(jié)黨營私,腐敗不堪;廟堂外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食不果腹。



可以說沐天波繼承黔國公之位,在外人看起來是風光無限,但是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個位置真的沒有那么好。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先是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遂亡,后清軍入關(guān),李自成被趕出北京,明在南京成立南明小朝廷。

正當中原陷入一片戰(zhàn)火之時,遠在西南邊陲的云南也未能幸免,雖此時的云南并沒有遭受到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亂。但因明朝的落寞,曾經(jīng)奉明朝為主的各土司開始紛紛舉起反叛的大旗,再加上同李自成一起起義的張獻忠大軍已攻占與云南交界的四川。所以此時云南周邊的環(huán)境,對于初掌大權(quán)的沐天波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挑戰(zhàn)。



最終在1645年,也就是隆武元年,順治二年。云南爆發(fā)了席卷全境的“沙普之亂”。

這一年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發(fā)動叛亂,并先后攻占大姚、定遠、姚安等地,而后雖然在沐天波的率兵下,吾必奎叛亂被平定。但是誰也想到的是,這次叛亂只是一個更大叛亂的前戲,當時因沐天波的平叛是借助其他土司的力量來完成的,所以在平叛完成后云南的首府昆明云集了其他土司的軍事力量,而這其中就包括蒙自土司沙定洲的軍隊。



蒙自土司是原王弄土司和阿迷州土司的結(jié)合體,因原王弄土司沙定州娶了阿迷州土司的普名聲的妻子萬氏,兩土司得以合二為一,隨之一個強大的蒙自土司就誕生了。在當時蒙自土司因?qū)嵙妱,再加上此時天下已大亂,所以沙定州早就有了反叛之心,此時當時苦于沐天波對云南掌控嚴密,所以并無機會。

可是這次平叛有功的沙定州卻找到了一個機會,此時因吾必奎叛亂的關(guān)系,昆明的守備力量變得極其的薄弱,而沙定州的軍隊卻因回來休整的關(guān)系得以在昆明外駐軍。之后在一個夜晚,沙定州終于動手了,他先是親自率領(lǐng)士卒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派部眾占領(lǐng)省城各門。



而此時因沙丁州的突然襲擊,沐天波被弄的是猝不及防,最終只得帶著官印、世襲鐵券等物逃往西寧,昆明被占。

后此次叛亂雖被明孫可望大軍所平定,但是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和妻子焦氏卻因這次叛亂被迫自殺,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也都相繼遇害,沐家也因這次叛亂自此一蹶不振。

1651年,也就是永歷五年,順治八年。被清朝打的抬不起頭的永歷政權(quán)被迫退到云南,而沐天波因在云南的聲望幾乎無人能及,退居云南的永歷政權(quán)不得處處都仰仗于沐家,沐天波因此被奉為百官之首。



1658年,也就是永歷十二年,順治十五年。云南被吳三桂大軍侵占,沐天波跟隨永歷帝退往緬甸。

此時的南明已是強弩之末,離滅亡之日已是屈指可數(shù)。雖永歷在緬甸暫保平安,但是此時的永歷只是一個寄人籬下的逃亡之人,不再是曾經(jīng)天朝上國之君。緬甸國王雖在明面上依然善待永歷政權(quán),但這只是暴風雨的前奏罷了。

1661年,也就是永歷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此時的緬甸的政權(quán)正在經(jīng)歷著一場巨變,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發(fā)動宮廷政變,處死老國王,自立為王。莽白這人對永歷政權(quán)十分不感冒,甚至有些仇恨心態(tài),所以掌控緬甸大權(quán)后,他就一直想除掉永歷政權(quán)。



最終在七月十九日,“咒水之難”爆發(fā)。

十八日,莽白借口欲與南明結(jié)盟,希望永歷過河與他同飲咒水盟誓?墒谴藭r的永歷政權(quán)早就看出莽白的不軌之心,那些朝臣當然不會讓永歷過去。但是,此時寄人籬下,南明又不能不派人前去,萬一忍惱了莽白,恐怕南明很難在緬甸待下去。

于是永歷政權(quán)決定派在緬甸素有威望的黔國公沐天波率文武百官前往赴約?墒,正當他們率隊到達目的地赴約之時,還未見到莽白,他們就被緬軍三千兵士團團包圍。



在緬軍完成包圍之時,緬軍曾想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畢竟沐天波在緬甸威望甚高,而莽白也想將他收為己用,所以緬軍并不想傷害他。但沐天波這人對大明是忠心耿耿,他顯然不會就這樣棄大明于不顧,他憤然拿起衛(wèi)士的刀殺向緬軍。

可是終因寡不敵眾,沐天波與其他赴約的文武官員都相繼遇害。與沐天波同時遇難的,還有他帶在身邊的小兒子沐忠亮。



正如邵廷采所說“洪武勛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shù)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猶以忠節(jié)著,豈非盛德之報哉!”,就這樣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沐天波最終以身殉國。



而隨著沐天波的殉國,曾經(jīng)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氏家族自此也走向了終結(jié)。沐天波的忠心也為這個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王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6

大名鼎鼎的沐王府坐落在云南昆明,是明朝鎮(zhèn)守在西南邊陲,管理土司及其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諸侯,從第一代沐英開始,到最后一代沐天波結(jié)束,沐王府為大明鎮(zhèn)守了280年的西南門戶,與明朝相始終。

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沐王府作為“反清復明”的代表勢力,與清廷勢不兩立,韋爵爺娶得的七個老婆之中,就有兩位出自沐王府,她們是沐劍屏和方怡。

眾所周知,朱元璋當年靠著淮西老鄉(xiāng)和義子義侄而奪得了天下。在平定云南的過程中,義子沐英跟隨傅友德征討元朝殘余勢力和鎮(zhèn)壓當?shù)赝了,云南平定后,沐英被留了下來,封為“西平侯”駐守云南,在沐英死后,朱元璋念他當年的功績和忠誠,追封他為“黔寧王”,兒子沐晟繼承了黔國公的爵位,世代鎮(zhèn)守云南。

到了崇禎年間,年僅10歲的沐天波繼承了“黔國公”的爵位。而此時大明王朝風雨飄搖,面對農(nóng)民軍的起義和關(guān)外滿清的不斷入侵,明朝已無力回天,搖搖欲墜。

崇禎吊死煤山后,明朝各地親王開始紛紛自立,成立了一個又一個南明小朝廷。由于沐天波鎮(zhèn)守云南,在其他政權(quán)滅亡后,他開始跟隨永歷皇帝朱由榔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

但在當時的西南,各方勢力錯綜復雜,不但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殘部,還有當?shù)赝了镜牡胤轿溲b,永歷皇帝這個皇帝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西南之主。

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張獻忠部將孫可望和李定國決定摒棄前嫌,歸順南明,共同抗清,雖然看似他們有共同的利益,其實卻各懷鬼胎。孫可望后來投降了清朝,李定國雖然拼盡全力,最終還是沒能擋住八旗的鐵騎。

沐天波眼看明祚已絕,自知大明復興無望。于是把兒子隱姓埋名留在了土司家里為婿,希望為沐家保留一支香火。自己則深感祖祖輩輩受明朝大恩,即使就是死也要死在皇帝身邊。

隨著清軍的不斷蠶食,沐天波護送永歷皇帝到了緬甸。雖然緬甸曾是大明的屬國,但大明已今非昔比,有道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南明君臣在緬甸并不受人待見,甚至還被緬甸多次羞辱。

后來緬甸國王發(fā)動“咒水之難”,包圍了沐天波等大臣,沐天波雖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殘忍殺害,次年永歷帝被緬甸交給了吳三桂,在昆明,吳三桂將朱由榔用弓弦勒死,南明就此滅亡。

作為為大明世代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沐家人,他們知恩圖報,忠君愛國,到了末代黔國公沐天波也是為了保護大明皇帝而死,沒有辱沒了祖先,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guān)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7

“沐王府”是民間百姓對云南黔國公府的一種尊稱,沐王府的先祖是明朝開國功臣,一代名將沐英。

沐英八歲被朱元璋收為養(yǎng)子,十二歲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洪武十四年與傅友德,藍玉一起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奉命鎮(zhèn)守,不過沐英在世時爵位是“西平侯”,直到沐英次子沐晟在永樂年間因軍功被朱棣晉封為“黔國公”,世襲罔替。

從此沐氏子孫為大明朝鎮(zhèn)守云南二百多年,兢兢業(yè)業(yè),從未有過任何不臣之心,堪稱明朝忠臣世家之典范。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沐天波承襲黔國公爵位,沐王府迎來了它最后一位主人。

此時的大明朝內(nèi)外交困,已經(jīng)行將就木。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guān)明朝滅亡,此時的云南隨著張獻忠的入川也已是危機重重,云南各地叛亂不斷,第二年,云南蒙自土司沙定洲起兵進攻昆明,并攻入黔國公府,沐天波倉皇出逃楚雄,但他的母親,妻子以及兩個弟弟均死于戰(zhàn)亂。

后來原張獻忠手下大將孫可望進軍云南,大敗沙定洲,沐天波回到黔國公府。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原張獻忠手下另一大將李定國迎南明永歷帝入云南,沐天波誓死效忠南明政權(quán),并成為朝中重臣。

順治十五年,清軍攻入云南,沐天波隨永歷帝逃入緬甸。此時的永歷帝雖然逃到了緬甸,但國內(nèi)依然還有李定國,鄭成功等效忠南明朝廷的將領(lǐng)堅持抗清,其實力不可小覷,所以緬甸政府尚能善待永歷帝一行人,然而隨著清軍實力的逐漸強大,緬甸政府對永歷帝的態(tài)度開始有所改變。

順治十八年,緬甸老國王莽達的弟弟莽白發(fā)動宮廷政變,他殺死莽達,自立為王,此時的莽白不愿再為了永歷帝而得罪強大的清王朝,所以莽白決定配合清軍剿殺緬甸境內(nèi)的南明政權(quán)。

之后莽白便策劃了“咒水之難”,三千緬軍將南明永歷政權(quán)大大小小42名官員全部斬殺,沐天波在奮力反抗后,終因寡不敵眾而身死,與沐天波一起遇難的還有他的小兒子沐忠亮。

在殺死南明所有文武大臣后,緬軍隨即攻入永歷帝的住所,殺掉永歷帝的隨從300多人,軟禁永歷帝,第二年吳三桂進入緬甸,莽白將永歷帝交給吳三桂,而吳三桂將其押回云南,在昆明將其絞死,南明正式滅亡。

8

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位主人,就是韋小寶的岳父,小郡主沐劍屏的父親。

在《鹿鼎記》中,反清復明大業(yè)分為兩派,內(nèi)訌嚴重,一派是來自云南的沐王府,另一派則是臺灣來的延平王府。沐王府支持桂王系的朱由榔,而延平王府一派則支持魯王系。在金庸老爺子的的刻畫下,這些反清復明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都被小流氓韋小寶碾壓著,充分證明了清朝統(tǒng)治的合理性、康熙的堯舜禹湯特性。

真實的歷史中,有清一朝,全國各地的反清復明勢力大都假托南明小朝廷勢力,其實沒有多大關(guān)系。因為自從咒水之難后,南明勢力就已經(jīng)被連根拔起,只有少數(shù)老弱病殘留在緬甸,形成今天的緬甸果敢族。這些果敢族在緬甸生存尚且很難,更不可能花巨資建立江湖幫派深入中華大地進行反清復明大業(yè)。

言歸正傳,《鹿鼎記》中講到的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淵源呢?

第一代沐王府主人,名叫沐晟,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沐英的兒子。元朝時,云南納入中央政府統(tǒng)治,元朝在這里大量移民,加強統(tǒng)治,直到洪武14年,蒙古人仍然有實力在云南的大小山谷中,勾結(jié)少數(shù)民族土司,抗拒朝廷,形成割據(jù)統(tǒng)治?墒菣M斷山脈從來不曾是割裂中國統(tǒng)一的障礙,付友德、沐英帶領(lǐng)明軍驅(qū)逐了這里的蒙古人。為了表彰沐英的功績,同時加強對元朝的統(tǒng)治,朱元璋封沐英為西平侯,并留下他鎮(zhèn)守云南。

從洪武十四年到洪武二十五年,十一年間,沐英先后領(lǐng)導了安撫威服曲靖、廣南兩府之亂,平定浪穹等地變亂,平定土著首領(lǐng)思倫發(fā)的叛亂,討伐平定東川土酋之亂,平定貴州普安、云南臨安之變,出兵征討建昌等地叛亂,還云南人民一個郎朗乾坤。

在洪武一朝的開國元勛中,沐英算是結(jié)局最好的。洪武25年,朱元璋針對朝中驕橫臣子、亂臣賊子還沒有動殺機,而沐英在云南期間表現(xiàn)有太好,于是被朱元璋你當做了好典型進行表彰。正應如此,沐英病死后被追封為黔寧王,擁有親王的待遇。同時沐英的兒子沐晟被封為黔國公,準許世代鎮(zhèn)守云南。

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也只有朱元璋的干兒子沐英享受到了有封地有權(quán)力而且世襲罔替的尊榮。而沐英的十一世孫沐天波,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這份信任。

崇禎元年,年僅10歲的沐天波成為黔國公,擔任征南將軍。作為割據(jù)云南多年的藩王和軍閥,沐天波是合格的。1644年,清軍入關(guān)、崇禎被殺、張獻忠覆亡,一系列的變動讓過慣安逸生活的沐天波無所適從。當南明小朝廷請求撥付軍餉時,沐天波一毛不拔。

正是因為沐天波對南明小朝廷的不支持態(tài)度,讓云南境內(nèi)反對沐天波的勢力越來越大。叛軍一度占領(lǐng)昆明,沐天波只好逃亡楚雄。正在此時,張獻忠余部與朱由榔小朝廷已經(jīng)合流,與沐天波合作擊敗叛軍,沐天波成了朱由榔小朝廷的大臣。

沐天波祖祖輩輩給明朝做官已經(jīng)有近300年,因此他眾望所歸成了朱由榔小朝廷的領(lǐng)頭人?墒,張獻忠余部孫可望掌權(quán),兩人交惡,孫可望投敵。大西軍另一余部李定國雖然曾兩次擊敗清軍,可是最終南面落入失敗境地。

眼見南明小朝廷日薄西山,沐天波把兒子們?nèi)胭樈o云貴地區(qū)的很多土司,希望能夠開枝散葉,保留沐王府一點香火。

在清軍的步步緊逼下,沐天波、馬吉祥、李定國等人的選擇有兩條,第一條是北上三峽地區(qū),與李自成余部夔東十三家合兵一處,占據(jù)有利地形繼續(xù)抵抗;另一條則是投奔緬甸,依附緬甸勢力謀求東山再起。

對于沐天波來說,與李定國合作已經(jīng)是斯文掃地,再去和李過、袁宗第那些“弒君”的闖賊合作,大明江山實際上已經(jīng)滅亡了。

基于這種考慮,沐天波、馬吉祥帶領(lǐng)南明小朝廷共3000多人進入緬甸。不久后,緬甸王莽白發(fā)動“咒水之難”,沐天波等人全部被殺,朱由榔成為人質(zhì),后來送給了吳三桂被勒死。

咒水之難時,手無寸鐵的南明君臣3000多人被緬甸軍隊包圍,沐天波奪刀反抗,連殺9個緬甸兵,力戰(zhàn)而死。沐天波在人生最后關(guān)頭奮戰(zhàn)而死,沒有辜負祖先沐英的英名。

咒水之難發(fā)生在1661年,朱由榔死于1662年,夔東十三家最后一個根據(jù)地被滅,李自成侄孫李來亨自焚,則是在1664年。臺灣的明鄭政權(quán)覆滅,則到了1683年。如果沐天波他們能夠漂洋過海逃到臺灣,還能多活20年。

最后多說一句,電視劇《木府風云》中的木家,和沐英的黔國公完全不是一回事。木府風云中的木家那是麗江的一個土司,地位遠不如沐英家高。

9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韋小寶的七個夫人中有一個叫沐劍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在《鹿鼎記》中這個云南沐王府還是頗有一番實力的:一度派人混進皇宮刺殺清朝的康熙皇帝,還和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討論過明朝皇室的正統(tǒng)問題。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很多幫派都是歷史上曾真實存在過的——天地會就是歷史上曾真實存在過,陳近南也是實有其人的。至于這個云南沐王府其實也是存在于真實的歷史之中的,那么這個沐王府究竟是何來歷呢?其實沐王府是當?shù)匕傩諏ξ挥谠颇侠ッ鞯那瓏牧晳T性叫法。明代沐氏家族受封世襲黔國公爵位,世代鎮(zhèn)守云南,從首任黔國公沐晟到末代黔國公沐天波一共傳承18代二百余年。盡管沐家的正式爵位是黔國公,但由于世代鎮(zhèn)守云南,實際上位比親王,故而民間也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

沐王府的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在《鹿鼎記》中是沐劍屏的父親。歷史上真實的沐天波生于1618年,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沐天波之父沐啟元暴卒,同年十二月甲辰沐天波奉詔承襲黔國公爵位。顯然年僅10歲的沐天波難以像他的祖先那樣承擔起為大明王朝鎮(zhèn)守邊疆的重任,這一時期本來由黔國公世代執(zhí)掌的軍政事務(wù)均由云南巡撫代為執(zhí)掌,至于國公府內(nèi)的后宅家事則由沐天波的母親陳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崇禎十七年(1644年)對當時的東西方世界都可謂是命運轉(zhuǎn)折之年:位于歐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英格蘭支持議會的勢力和擁護國王的勢力在馬斯頓荒原激戰(zhàn),此戰(zhàn)鎖定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勝局,從此英國進入了全新的時代,而由英國所確立的近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最終深刻地影響了全世界。這一年對東方古老的中華民族而言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年:這年三月十九李自成領(lǐng)導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自縊在煤山,然而僅僅過去40天后山海關(guān)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guān)與大順軍激戰(zhàn)于一片石。一片石之戰(zhàn)以清軍戰(zhàn)勝告終,此戰(zhàn)后清軍揮師入關(guān)剿滅明軍和農(nóng)民起義軍殘部。

這時的沐天波正是二十來歲的血氣小伙,卻遭逢國家興亡之際,他后半生的坎坷命運在這時就已注定。當時鄰近云南的四川被張獻忠的大西軍占領(lǐng),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會商征調(diào)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隨后沐天波派李大贄到滇川邊境防守,然而由于李大贄的貪墨殘酷激起了元謀的彝族土司叛亂。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也繼元謀土司之后舉起了反旗并先后攻陷大姚、定遠、姚安等地,一時間全滇震動。沐天波召集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勛等部擊敗了吾必奎叛軍,叛亂平息后沐天波在府中設(shè)宴款待參與平叛的各路土司,殊不知蒙自土司沙定洲早有趁天下大亂之機篡奪滇省軍政大權(quán)的企圖,在見識過沐府二百余年積累的財富后更堅定了沙定洲的決心。十二月初一沙定洲親率士卒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派部眾占領(lǐng)省城各門。沐天波對這次意料之外的變故沒任何應急準備,以致于根本無法組織抵抗,只得在心腹衛(wèi)士的保護下帶著官印、世襲鐵券等物出逃,幸得石屏土司龍在田、寧州土司祿永命相助輾轉(zhuǎn)到達楚雄,投奔鎮(zhèn)守于此的金滄兵備道楊畏知。由于事發(fā)突然,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妻子焦氏以及兩個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未能逃出,最終一同遇害。

沙定洲占據(jù)云南省城昆明后挾持巡撫吳兆元并上書南明小朝廷稱:只因沐氏無道,自己才不得不起兵,要求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鎮(zhèn)守云貴。與此同時沙定洲加緊攻打沐天波所在的楚雄城,盡管未能攻陷楚雄,但沿途在蒙化和大理屠城并斬殺了寧州土司祿永命。就在沙定洲氣勢洶洶準備一舉拿下楚雄城時局勢又發(fā)生了重大變故:沙定洲盡管陰謀發(fā)動政變,但所想的只是取代沐氏家族成為云南之主,并沒對南明王朝生出反心,因此他的軍隊至少在名義上仍打著明朝的旗號。然而到了順治四年(1647年)大西軍余部孫可望率軍進入云南,沙定洲不得不放棄楚雄,轉(zhuǎn)而回軍與孫可望交戰(zhàn)。孫可望在擊敗沙定洲后引兵西進,楊畏知出兵抵擋,反被孫可望所擒。此時清軍勢大,不少大順軍、大西軍殘部將領(lǐng)迫于清軍的壓力紛紛歸順南明王朝,這令楊畏知對孫可望也抱有一定幻想。在楊畏知以大義相勸之下孫可望表示自己是為黔國公報仇才與沙定洲交戰(zhàn)并以此名義寫信給沐天波,沐天波對孫可望的真實意圖并非沒懷疑過,然而這時沐天波的處境委實糟糕,不得已之下只好派自己的兒子沐忠罕去與孫可望接洽。順治五年(1648年)沙定洲被誅殺,沐天波穿戴整齊前來感謝孫可望為他報了家仇?僧斔嬉姷綄O可望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此前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因為他發(fā)現(xiàn)孫可望狂悖無禮且為人狡詐。順治八年(1651年)孫可望的野心終于暴露出來:這一年已降明的孫可望在貴州后殺了楊畏知并將永歷帝朱由榔劫持到安籠。好在同為大西軍降將的李定國將朱由榔迎入云南,朱由榔在李定國的保護之下得以在云南重建南明小朝廷,由于沐家在云南的赫赫威名使沐天波成為了朝中百官之首。

然而就在這時孫可望舉貴州一省投降清廷,降清后的孫可望命令張勝襲擊云南,明軍李定國、劉文秀部隨即屯兵于交水以防備張勝的進攻。這時南明保國公王尚禮企圖充當內(nèi)應,卻被沐天波及時發(fā)覺,因此使南明王朝得以暫時避免一場滅頂之災。不久孫可望再次向南明投降,貴州因此失而復得。南明小朝廷隨即給文武百官加官進爵,唯獨沐天波以世受皇恩而無以報答朝廷為由拒絕了任何賞賜。事實上這時的沐天波已然認識到南明王朝大勢已去,他也因此有了以身殉國的覺悟。1658年沐王府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讓沐家的男丁全部入贅當?shù)赝了炯易澹源藶榧易辶粝卵}香火,而他自己則在此后不久追隨南明永歷帝朱由榔進入緬甸。進入緬甸后沐天波在第一時間建議永歷帝朱由榔應該和太子各領(lǐng)一軍分別駐扎,這是因為這時的永歷朝廷早已在與清軍的戰(zhàn)斗中元氣大傷,沐天波擔心緬甸方面會在清軍的壓力之下將南明小朝廷作為獻給清軍的禮物,因此極力主張皇帝與太子分別駐扎一處,以免被人一網(wǎng)打盡。然而他的這一建議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事實上即使永歷帝朱由榔采納了他的建議也對大局于事無補,充其量也就是在最后關(guān)頭可能保留一下與人周旋的緩沖時間,但絕無翻盤的希望,畢竟這時南明王朝都已退出國土,基本已無任何實力可言。當然沐天波自己其實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既已決定以身殉國,那么哪怕是能爭取一點緩沖時間他也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1526年之前緬甸其實是明王朝治下的緬甸宣慰司,那時的緬甸土司是要受制于明王朝在云南的最高軍政長官黔國公的。盡管此時距離緬甸宣慰使莽瑞體建國稱王已過去130多年,不過緬甸在成為獨立國家后依然作為明王朝的藩屬國存在,而按明代慣例:鎮(zhèn)守云南的黔國公沐氏在鎮(zhèn)守云南的同時還肩負著代表明王朝處理與云南土司及周邊藩屬國關(guān)系的重任。沐氏家族因此在云南土司和東南亞各藩屬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緬甸國王得知昔日位高權(quán)重的黔國公來到自己的領(lǐng)地后邀請沐天波過江參加十五日的緬歷年節(jié)。沐天波鑒于南明君臣寄人籬下的現(xiàn)實處境不得不帶著永歷帝朱由榔準備的禮品過江前往緬甸朝廷,可當他進入緬甸朝廷后卻被緬甸君臣強行要求脫下明朝的衣冠服飾,換上民族服裝同緬屬小邦使者一道以臣禮至緬王金殿前朝見。在此之前的兩百余年間沐氏家族代表明王朝處理與藩屬國的關(guān)系時從來都是藩國使者向其行禮,如今寄人籬下的沐天波深知如果自己不肯屈服,那么南明小朝廷勢必難以保全,萬不得已之下只得向緬甸國王行人臣之禮,這一行為甚至還遭到小朝廷內(nèi)那些以天朝上國自居的食古不化之徒的彈劾。1661年8月13日緬甸國王在清朝冊封的平西王吳三桂的軍事威脅下抓捕了永歷帝君臣,沐天波在奪刀自衛(wèi)并殺死九名緬甸士兵后被害。

10

答: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個金庸武俠小說迷。

因為,金老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有提到過云南沐王府。

書中寫,云南沐王府的小王爺沐劍聲帶一票人馬潛入皇宮行刺,以嫁禍吳三桂。他們與天地會眾訂立誓約:沐王府和天地會誰殺了吳三桂,誰就可以令對方聽命,從朱三太子和朱五太子中選一位作為擁立對象。

這個沐劍聲還有個妹妹,名叫沐劍屏,是第一主角韋小寶的七房美妻之一。

《鹿鼎記》第十四回《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是這樣介紹沐劍聲身世的:“沐劍聲之父沐天波為吳三桂所殺,他日日夜夜所想,就是如何殺了吳三桂。”

沐劍聲和沐劍屏都是小說虛構(gòu)人物,沐天波卻是實有其人,而且,他就是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

有趣的是,金庸的《鹿鼎記》之外,朱貞木的《羅剎夫人》也有提到過云南沐王府。

朱貞木是和還珠樓主、白羽 、鄭證因 、王度廬齊名,并稱為“北派五大家”的武俠小說家,《羅剎夫人》是其代表作之一。

《羅剎夫人》不但寫了沐天波,還寫了他的弟弟沐天瀾,并且,男主角就是沐天瀾。

沐天瀾家勢顯赫,揮豪多金,師出名門,武功高強,卻為羅剎夫人所征服,成了羅剎夫人的裙下之臣。

羅剎夫人天縱神功,手下有一大群忠心不二的怪猿,稱霸南疆,根本就不把沐天瀾的身家背景放在眼里,她這樣告誡沐天瀾:“我知道你小心眼兒,老以為你們沐府畫棟雕梁,一生享用不盡。在我眼內(nèi),你們沐府和那敗落戶一般,已經(jīng)成了殘朽不堪的危廈,經(jīng)不得一陣風雨,便要倒塌了!

從羅剎夫人的話里也可以看出,沐天波、沐天瀾時代的沐王府已經(jīng)風燭殘年,搖搖欲墜了。

但是,沐天瀾這個人物,仍然是虛構(gòu)的。

沐天波卻在《明史》中有傳。

該傳開首就介紹說:“黔國公沐天波,黔寧昭靖王(沐)英十一世孫也。崇禎三年,父啟元薨,嗣立,掛征南將軍印。”

沐天波先祖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在大明開國過程中多建奇功,死后得追封為黔寧王,子孫世襲黔國公,世鎮(zhèn)云南。

有趣的是,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歷云南,在《滇游日記》記,他到云南時,沐天波的父親沐啟元“隕”,沐天波世襲黔國公一爵,擔任征南將軍,“時僅歲一周支也”。

南明弘光、隆武政權(quán)相繼覆滅,永歷政權(quán)由粵移桂,由桂入黔、滇,沐天波對天立誓,自己寧舍一命,不舍大明。

果然,隨著吳三桂率領(lǐng)的清軍攻入昆明,沐天波追隨永歷帝朱由榔逃入緬甸,最后死于緬甸人反起的咒水之難中。

《續(xù)明紀事本末》記:“緬使招從臣飲咒水”,“殺之無或免”。

《明史.沐天波傳》記:“緬酋莽猛白要百官計事過河,以二十人執(zhí)一人,無脫者。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錘擊殺十余人,死!

英國歷史學家哈威所著《緬甸史》對沐天波之死寫得更詳細:沐天波死前奮起還擊,連殺九名緬兵,壯烈殉國。

《明史.沐天波傳》對沐天波之死評價很高:“洪武勛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shù)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

一句話,沐王府與大明王朝相始終——大明王朝走向終結(jié),沐王府也畫上了句號。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