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武宗朱厚照確實能玩,而且玩出了花樣,設豹房,養(yǎng)寵物,養(yǎng)女人,走馬觀花,自任命為游擊將軍,出征塞外,游戲人間。很多人都記住吃喝玩樂的明武宗,卻把它的真實面貌掩蓋了起來。(游戲人間的朱厚照劇照)

朱厚照不喜歡受人約束,上任之初就將自己的貼身宮女等都撤銷了,不讓人限制他。他覺得紫禁城太壓抑,自己建設了豹房居住,稱豹房為自己的家,皇宮倒成了擺設。

他的父親朱佑樘勤勤懇懇,一生只有一個老婆——張皇后,而他卻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無所拘束,隨意臨幸看中的女人,我喜歡的我就要。

別以為朱厚照不理朝政,他還是非常關心朝廷大事的,不時到皇宮聽政,而且司禮監(jiān)將內閣的奏折交給他審閱,不管是在京城還是在外地,奏折都要送到明武宗手中。明武宗的內閣首輔成員如下:

內閣首輔劉健、內閣首輔李東陽、內閣首輔楊廷和、內閣首輔梁儲,這四位內閣首輔也是中規(guī)中矩,明武宗也是再三審核過的。

作為制衡內閣的宦官中,任用了劉瑾這樣的大宦官,也用了錢寧、江彬這樣的寵臣。

宦官劉瑾勢力龐大,作威作福,一旦被告,明武宗立馬查抄劉瑾府邸,查證確實后,又立馬斬殺了劉瑾,做事決斷迅速,從不拖泥帶水。(劉瑾劇照)

明武宗偷笑了,我只是假裝玩樂而已,大事從來都掌握在手中,就看誰不長眼了。這不江西的寧王朱宸濠以為朱厚照不堪皇帝大任,起兵造反了,沒幾個月就被王陽明滅了。

明武宗玩歸玩,國家大事從來都在掌握之中,還多虧了朱元璋、朱棣父子等架構的明朝政治制度,皇帝有內閣、司禮監(jiān)這些衙門互相制衡、監(jiān)控朝政的實施,皇帝可以不用上朝就能處理國家大事。

胡亥為何玩了兩年就被殺了?

竊以為,胡亥的父親秦始皇太厲害了,秦始皇的威名是殺出來的,滅六國,統(tǒng)一國家。秦始皇活著天下沒有敢動的,是龍都得盤著,是虎都得臥著。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天下的人都在看胡亥這個人如何?施政是否有變化?

秦二世上位之初,解決秦始皇了長子扶蘇、大將蒙恬、丞相李斯等,趙高慫恿秦二世將自己的幾十個兄弟姐妹全部屠殺,這是秦二世自毀長城,而且被趙高騙的身居后宮不出,不理朝政,大權旁落在趙高手中。(胡亥、趙高劇照,胡亥被趙高忽悠了)

首先胡亥沒有改變秦始皇以法家治國的政治理念,導致天下百姓怨聲載道,就差一顆火星點燃了。再者,胡亥信任趙高,將秦國賴以生存的內外臂膀幾乎全部剪除,胡亥成了光桿司令,胡亥是在愚蠢的玩。

胡亥在“望夷宮之變”中被趙高殺死也在情理之中,趙高意圖自立為王。

明武宗的玩是天性使然,國家大事從來沒放下;胡亥則是愚蠢的玩,大權旁落,秦朝二世而亡。

最佳貢獻者
2

明武宗朱厚照與秦二世胡亥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玩世不恭的皇帝,那么作為同樣都愛“”的皇帝,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而大明卻繼續(xù)存在了一百多年呢?

第一:有個好爹命真好

朱厚照的老爸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明代萬歷首輔朱國禎曾夸贊道:“三代以下,堪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朝孝宗耳!”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出現(xiàn)了“弘治中興”的局面,可惜他老爸從小命途多舛,所以身體一直不好,年僅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了。



但是,明孝宗留給了兒子朱厚照一批寶貴的財富——足夠多的賢臣。朱厚照即位的時候,明朝的內閣可謂人才濟濟,劉健,謝遷,李東陽,劉大夏,王陽明,每一個都是可以獨擋一方的人物。而胡亥上臺之初就自斷臂膀,大將軍蒙恬被逼自盡,朝中唯一一個靠譜的李斯也被胡亥給干掉了,朝中以趙高為首的奸臣當?shù),秦國豈能不滅?

第二:有好制度很重要

明代因為老祖宗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不堪重負的朱元璋為了緩解壓力又搞了一個內閣制度,使得皇帝壓力大大減小。久而久之,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可以做到沒有皇帝國家還可以正常運轉的地步。所以,即使朱厚照再出去瞎浪,但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國家機器運轉依舊沒有問題。



而秦二世時期由于施行郡縣制的法治制度,宰相權力過大,在趙高搞垮了李斯以后大權獨攬,胡亥本就是個不愛問事的主,所以由著趙高亂來,再加上秦國由來已久的高壓政策,勢必造成國家動亂。

第三:個人智商很關鍵

雖然老爸給朱厚照留了個好底子,可朱厚照的瞎折騰還是折騰出兩個奸臣——劉瑾和張彬。尤其是劉瑾,有明一代著名的“八虎”就出現(xiàn)在武宗一朝以劉瑾為首。但是,在大是大非上,朱厚照卻從來也不糊涂,面對已經把大明王朝搞得天怒人怨的劉瑾,朱厚照快刀斬亂麻般的把劉瑾給千刀萬剮了。面對瓦剌和韃靼的入侵,明武宗也可以身先士卒,并且親手斬殺一名敵軍,大大鼓舞了軍心,使外族短時間內不敢入侵。



反觀胡亥,他的智商,真的堪比西晉一代奇葩司馬衷了。面對趙高一場“指鹿為馬”的鬧劇,身為皇帝的秦二世居然戲精附體,跟著趙高把戲演了下去,把秦朝朝堂里碩果僅存的幾個忠臣良將給坑了出來,讓趙高一網打盡,這樣一個二貨皇帝,活該他會丟了江山。

說實話,人生在世,誰都愛玩,但要做到會玩,還不耽誤事就很難了。明武宗做到了,而秦二世卻沒做到,所以他的秦朝變成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最終迎來了滅亡!

3

制度問題

明朝朱厚照時期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內閣制度,大臣們可以幫皇帝處理政務。當時明朝也是有很多著名的大臣,維持了朝政的穩(wěn)定。而司禮監(jiān)又可制衡內閣,大臣不會專權。雖然宦官有了很大權力,但是皇帝想收拾他就收拾他?梢哉f,明朝的制度是很完善的?梢跃S持國家正常運行。而秦二世時期,趙高專權,沒人能限制住他,連李斯都被他害死了。朝堂上下都是他說了算,最后秦二世都被他控制了?梢哉f情況是完全不一樣,是趙高害了秦朝。

歷史遺留問題

秦滅六國,六國遺民都是心懷怨恨的,尤其是六國的貴族。從后來反秦的各大勢力來看就知道,主要就是六國貴族反秦,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秦朝是留下了巨大的隱患的,有仇恨在。而明朝不存在這個問題,明是打跑了元軍,建立的國家,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在當時百姓眼中,明朝就是救世主一樣的存在,百信對明朝有著感激之情。而北方蒙古后來也分裂了,經過朱元璋和朱棣的打壓,也不能對明朝構成滅國的威脅,雖然有土木堡之變,但并不代表其軍事實力比明朝強。所以,兩個王朝所處的歷史時期不一樣。

皇帝個人問題

朱厚照雖然貪玩,但是卻也不是一無是處。從他的愛好就能看出來,非要封自己為大將軍,喜歡帶兵打仗,耍威風,雖然他不咋地,但是朱厚照總體來說還是有權力意識的,比如寧王叛亂,朱厚照要去平叛,雖然已經被王陽明給平了,但是至少說明朱厚照能得到消息,而且自己可以調動大軍親自前往,他有保衛(wèi)皇權的意識。而胡亥到最后可以說已經被趙高軟禁了,沒有任何實權了。胡亥一開始就是對趙高言聽計從,因為他得位不正,自己也心虛,也貪玩,只想享受。最終導致一點權力都沒有了。

4

感謝邀請!

朱厚照是大明第十位皇帝,謚號武宗,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個稱呼:正德皇帝;盍31歲,在位16年。無論是登基前還是后,他都是以玩為主,可以說他這一生雖然短暫卻相當精彩,一個字:值!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大秦第二任皇帝,在位3年,死時24歲。他的人生比起朱厚照可就慘得太多了,以前是小透明,當上皇帝也被權臣控制,最后更被逼自殺。

我認為朱厚照玩了這么多年明朝還沒亡,而胡亥玩了幾年秦朝就亡了,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原因:

一、兩人登上皇位的渠道不同

1、朱厚照是上任皇帝朱祐樘的獨子,名正言順的大明繼承人。

無論他再怎么荒唐,朝野都認他是大明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最有資格坐在龍椅上,不會因他的種種行為引起動蕩;

2、胡亥則是在秦始皇意外身亡后,通過趙高與李斯等人的幫助,用不光彩手段逼死兄長扶蘇,殺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矯旨登上了皇位,缺乏權威性與公信力。

天下都知他得位不正,別說他沒啥能力,就算他有能力人們也會用狐疑的眼光看待他。而且他就像個木偶一樣,掌權的實際上是趙高,施的是暴政,人們自然不服。

二、明朝與秦朝的根基不同

1、明朝根基穩(wěn)固

首先,明朝的江山是從元朝手里奪過來的,在當時元朝人是異族,丟了江山后就退回了草原,朱元璋在中原百姓心里是驅除韃靼、收復故土的大英雄,對明朝這個政體心懷敬意,可以說民心從一開始就站在了朱家這一邊,絕沒有一個漢人跳出來說要光復前朝——如果有,不用朝廷說話,他先就被別人打死了。

其次,到朱厚照時,明朝已經傳了十代,一百多年,這么漫長的時間里,根基早就穩(wěn)固了,百姓們都知道并且認同皇帝是朱家。而且從朱元璋那一代起,皇室對百姓就以仁和寬厚為主,老百姓也許會罵貪官污吏,卻不會罵皇室。

得民心者得天下,明朝得民心。所以哪怕明朝皇帝多奇葩,江山還是很穩(wěn)固。晚期要不是碰上幾百年一遇的小冰河災難,滿清不一定能入關,明朝不一定亡。

2、秦朝根基不穩(wěn)

秦朝則是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歷史書上這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有利于文明的進步。但在被統(tǒng)一的六國民眾眼里,秦始皇和他們有滅國之恨,秦朝是踩在六國尸骨上建立的,只要有機會必然反秦。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以他的威勢還能壓得住,慢慢同化六國遺民,可惜他死了。六國老貴族、各方豪強的機會也就來了!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胡亥繼位是在公元前210年,才十多年的時候,僥幸活過滅國之戰(zhàn)的六國人都還活得好好的呢,大家其實還沒有適應這種天下統(tǒng)一的大環(huán)境,下意識的以為諸侯并列才是常態(tài)(項羽就是這種思想,不然不會敗給劉邦),況且胡亥、趙高君臣又不是什么驚才絕艷的人物,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于是天下又亂成了一鍋粥,但別管怎么亂,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終結秦朝!

千夫所指,不,萬萬民所指,秦朝焉能不亡?

三、明朝與秦朝的大臣不同

1、明朝大臣很給力

明朝的大臣配置大概是歷朝歷代以來最均衡的,無論哪一個皇帝在位,也無論這個皇帝是昏聵還是英明,總有那么幾位可以力挽狂瀾或者穩(wěn)定朝政的大臣,大臣要實在不行了,還有英明的太后或能干的太監(jiān)補上,這在其他朝代是不太可能的。

朱厚照時代,朝中有劉健、謝遷、李東陽、焦芳、王鏊、楊廷和、毛紀等等,還有號稱明朝第一牛人的王陽明。這些人也許各有缺點,卻都是治世能臣,有沒有朱厚照都不影響正常朝政。

2、秦朝大臣很敗家

胡亥有誰呢?

文有李斯和趙高,李斯很有才干,但被趙高弄死了。

武有蒙恬蒙毅兄弟倆,被胡亥和趙高逼得自盡了。

胡亥身邊就剩下了趙高這個太監(jiān),趙高有什么能力?陰謀詭計他很在行,經世濟國他就差得遠了,也沒那概念,使勁敗壞秦朝江山,沒幾年就玩完。

四、兩人的性格、才能不同

1、朱厚照玩雖玩,但在正事上一點也不糊涂。性子雖然浪蕩,才能卻也是真有,在他當政期間發(fā)生了許多大事,他都處理得不錯。

2、胡亥才能不顯,性格也不顯,他的玩就純粹是玩;蛘哒f他本來就是趙高捧出來的傀儡,趙高選他,估計和他能力有限很有關系,這樣才方便控制。像他這樣的皇帝,換在明朝或許可行,在風起云涌的秦朝絕對是個炮灰。

【結語】

總之,朱厚照玩而不亡明朝江山,和他自身雖然也有關系,但關系不大,江山本來就很穩(wěn);而秦朝亡于胡亥,他要負百分之八十的責任,不在于他當上皇帝后的失職,而在于他根本就不該逼死扶蘇自己上位,沒有金剛鉆就別攬那瓷器活,否則害人害己。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5

明武宗朱厚照確實會玩,堪稱天下第一玩家。他的豹房政治、喜歡玩打仗都是出了名的。但是他玩了那么久都沒有亡國,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那時候的官僚體制已經非常完備。基本上從中央到地方,什么官要做什么事,都已經早就設置好了。所有軍政大事,都有大臣幫皇帝操心,皇帝只是作為名義上的最終決定人。所以就算他怎么瘋玩,這個國家機器還是照常運轉?梢赃@樣比喻,帝國就是一臺龐大的機器,皇帝相當于這臺機器的司機。在機器做好之后,制造者已經給他設置好了自行駕駛系統(tǒng),司機只要偶爾看一眼,確定一下沒有出錯就行了。

第二,明武宗只是愛玩,但不等于不理朝政。他玩歸玩,手中的權力并沒有因此而旁落于他人。他在玩樂之余也會上朝聽政,批閱奏章,對帝國的重大事件給出決斷。就算他玩性大發(fā)不原意上朝,還是會通過司禮監(jiān)來傳達自己的圣旨,然后交由內閣去執(zhí)行。即使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離開紫禁城,遠居宣府,也要求奏章必須送到宣府,至于自己批不批復則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說,朱厚照雖然做了很多荒唐事,但是對于權力的把握卻還沒絲毫馬虎,相反是抓得更緊了。

第三,在明武宗的時候,明朝的國力還是比較強盛的。明朝一共17朝,16個皇帝,明武宗是第9朝,第8個皇帝,可以說剛好是處于帝國的盛期,雖然說經過明英宗時的“土木之變”后,國力開始走下坡路,但是還是有一定家底,經得起他這么折騰。第四,他玩歸玩,但是沒有太多勞民傷財之舉。我們說武宗會玩,只是因為他跟傳統(tǒng)印象中的帝王不一樣,沒有附合官僚大臣們的預期,所以大臣都不喜歡他。但是在他在位期間,并沒有太多勞民傷財?shù)呐e動,也沒有說亂殺大臣之類的,只是在大臣讓他忍無可忍時動用廷杖,打死了十幾個大臣。那也只是君臣之間的矛盾,并不會動搖國本,人民自然也不會起來暴動。對比胡亥,情形就不太一樣了。

第一,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只是軍事上統(tǒng)一,但是文化上、人心上并沒有統(tǒng)一。而且秦始皇并沒有把六國的貴族都消滅掉,他們的勢力還在,而且都心懷不服,隨時都準備恢復舊國。這就好比幾個人打架,一個壯漢特別能打,把其他六個人都打倒了,但是這六個人心中并不服,一有機會就想報仇。后來的歷史也證明,那些貴族們確實趁亂而起,給了泰國致命一擊。例如項羽就是楚國的貴族。

第二,秦始皇時已經埋下亡國的火藥桶。他不顧民力,對外征戰(zhàn)不斷,對內營建長城、阿房宮、酈山帝陵等大工程,消耗了大量財力民力,造成民不聊生。人民早已滿腔怒火,只等著爆發(fā)的機會。

第三,胡亥的德行和領導能力都不行。中國傳統(tǒng)社會講究“以德配天”,但是胡亥既無德也無行,根本配不上天子之位。據歷史記載,胡亥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他上臺后,首先就逼死了公子扶蘇,然后對自己的兄弟姐妹進行了大屠殺。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陜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先后迫害了蒙恬兄弟、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丞相李斯等大臣。

他寵信奸臣趙高,為所欲為。兩個人就沒干過什么有益于統(tǒng)治穩(wěn)定的事,反而是不斷折騰人民,最終造成民怨沸騰。他們也沒落到什么好下場。

結論:總而言之,明武宗只是貪玩,并不是無法無天。他只是不喜歡做大臣們讓他做的那一套,說白了就是一個孩子氣的皇帝,有逆反心理。但是他心中其實清楚得很,皇權并沒有旁落,國家大政也沒出什么大錯。胡亥就不一樣了,本身秦始皇留給他的就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如果是扶蘇這樣賢明的人上臺,或許大秦還有救,但是哪里經得起胡亥這樣的敗家子折騰?

6

朱厚照和胡亥總是拿來比較,其實他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一個是唯一的選擇,另外一個是候選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個皇帝,在位十六年。他爹朱佑樘,一夫一妻制的踐行者,所以呢,他從小受到家庭的備受關注和關愛,歷史學家說他不務正業(yè),那么朱厚照到底有多么不務正業(yè)。

明朝的皇帝是不能私自出宮的(放在清朝,康熙、乾隆私訪,朱厚照可以像徐霞客一樣),朱厚照偏偏不信邪,叛逆的青春期,沒事往外跑,總是被堵回來,等他做皇帝,誰也管不了。

很搞笑的是寧王叛亂,朱厚照準備御駕親征,還沒有準備好,王陽明就把叛亂殲滅了,朱厚照很生氣,竟然讓地方官把寧王放了,他再捉一次。

他還建立豹房,把皇宮裝扮的和集市一樣,玩?zhèn)cosplay。

雖然朱厚照有如此多的劣習,但是明朝中期政治環(huán)境還比較好,接手的是比較平穩(wěn)的國家,有李東陽、楊廷和等忠臣來治理天下,還誕生了最接近圣人的王陽明。對內:政治改革,君臣共治天下;對外:還打了勝仗,蒙古幾十年不敢打。

二世胡亥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不管來歷名正言順與否),始皇帝統(tǒng)一六國以后,修長城、筑皇陵,老百姓怨聲載道,迫于秦始皇的高壓政策,敢怒不敢言。二世胡亥在國內尚沒有完全消化的情況下繼位,親小人、遠賢臣,誅殺文官武將,自掘墳墓。

還有一千多年的政治、經濟還有官僚制度的完善和進一步發(fā)展,政權的管控還是比較容易一些。




7

其實不能怪胡亥,這個鍋還是要秦始皇自己去背,其實也很無可奈何。秦朝是建立在滅掉關東六國的基礎上的,但是關東六國只是在政權上被干掉,其底核依然還相當堅強地存在著。所以秦始皇其實還是做了不少事情,包括駐守軍隊,包括收天下兵器之類,但是時間是不夠的,沒有完全做好,秦始皇就掛了。這個時候六國已經開始叛亂了,無論是扶蘇還是胡亥去接手,其實都沒多少余地。所以胡亥玩了沒多久秦朝就沒有了。

但是朱厚照不同啊,這個時候的明朝制度上已經完備了。這個制度確保即使朱厚照玩,政權依然有條不紊運轉,所以在沒有很大變故前提下,明朝自然有存在下去的可能。

所以還是要從大格局來探討這個問題,胡亥其實很無語的。

8

朱厚照愛玩、會玩,玩得還非常認真。朱厚照并不是昏君,反像一個被寵壞的叛逆孩子,他本質不壞,朱厚照如果能安下心來成為一位明君是大概率的事,可惜死的太早,朱厚照給大明朝帶來活力,他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皇帝,他更像一個正常的頑皮少年,不掩飾,不修飾,聰明活潑,給沉悶的封建思想注入新動力。在腐儒看來就是大逆不道,然而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朱厚照是好演員,扮過大將軍、扮過山賊、下水打過魚、扮過平民、扮過生意人、養(yǎng)過猛獸、打過仗、是一位勇于實踐、與民同樂的人。

所以朱厚照雖然頑皮但并沒有給大明造成什么毀壞。

9

題主真的有點不了解明朝,如果不是因為明朝經歷了一個“小冰河”時期,造成農作物產量銳減,造成黃土流域到處是農民起義,李自成沒有機會成事,滿族八旗騎兵更不會反了明朝,奪得天下。

而且,在大明帝國的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江蘇,浙江,廣東的珠三角慢慢的興起,而且明朝并沒有“閉關鎖國”,如果讓中國完成向資本主義國家的過渡,大清,蒙古就只能為國家戍守邊疆了,“八國”聯(lián)軍和俄羅斯恐怕也不敢來冒犯虎威。

明武宗十六登基,三十一駕崩,那么玩,大明江山穩(wěn)固如常。而胡亥幾年就亡了。

一,明朝的制度要比秦時先進和完善。明朝的六部內閣制比以前的三省六部制更加的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嘉靖帝那么多年不上朝,大明運轉得十分正常,社會照樣發(fā)展。而秦王朝只是封建時代剛剛開始,體制相當落后,胡亥玩三年就完了,就是明證。

二,秦朝和明朝開國也不一樣。秦朝滅了六國,只是消滅了六國的諸侯和軍隊,卻沒有辦法滅了六國的貴族勢力,“亡秦者,必三楚!表椨鹁褪浅䥽髮㈨椦嗟暮蟠,其他造反者也是六國貴族后代,劉邦女婿就是其中一個。再加上胡亥得位不正,毫無公信力可言,“吾聞二世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也!薄巴鹾顚⑾,寧有種乎?”秦二世而亡,不奇怪。朱元璋不一樣,元朝是外族入侵,朱元璋可是救了中原漢族,你要是造反,恢復前朝,“漢奸”的名聲,沒有起兵,手下就把你滅了。而且明武宗是明孝宗獨子,造謠都沒有辦法造。

二,朱厚照雖然愛玩,也荒唐,但是比胡亥靠譜。對待良臣猛將,宗室子弟。胡亥因為得位不正,幾乎殺光,李斯,蒙恬,還有兄弟姐妹,殺光了,只留下想害他的趙高。朱厚照不同,他老爸給他留下的全是好用的臣子,朱佑樘是一個賢明皇帝。幫踉旆,三個月被滅,明武宗想過一把親征癮,都撈不著。而且瓦剌入侵,明武宗自封游擊大將軍,御駕親征,自己都射死一個胡兵,那些蒙古騎兵嚇得逃進大漠,還以為是明成祖轉世投胎了。

而且,明武宗自己雖荒唐,但是大義不虧,楊廷和首輔去世后,封賞不少,為他造的墓規(guī)格非常的高,據說現(xiàn)在留下的遺跡都是名勝古跡了。所以,這些臣子怎么會對大明不忠心一片呢?

10

這個問題問的好,歷史除了讓我們當做精彩的故事看之外,更多的是學習借鑒它為我們留存的道理。這事兒李世民看的最透: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朱厚照與秦二世兩人還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各種因素都不同;不過估計朱厚照讀史時應該看懂了胡亥的敗家過程,而胡亥未必仔細研究前人的歷史。

不管怎么說,凡事總有原因,咱也試著分析一下兩人的差別:

首先胡亥,自公元前210年即位到公元前207年,三年就把自己玩兒死了(被趙高的女婿閻樂所殺),隨后子嬰(扶蘇之子)上臺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占咸陽,秦朝滅亡,一個月后項羽進入咸陽,屠城縱火,干掉子嬰。

為什么這么快,首先胡亥作死是肯定的,nozuonodie嘛,他老師趙高成功的把他帶上作死的道路的,所以不怕沒好事兒,就怕沒好人,也可能是胡亥上臺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不大光彩,所以上臺后在趙高的唆使下開始屠殺自己的兄弟姐妹,隨后殘害朝中大臣,李斯都被玩死(剁成肉醬)了,趙高眾多親信被安排進了朝中,胡亥玩的很嗨,還不過癮,隨后又尋找機會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趙高負責干壞事兒,秦二世負責享樂;

其次當時的歷史背景,好好干都不一定能保住江山,況且又沒好好干。他爹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才兼并了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也就是以前都是大家的(各諸侯國)現(xiàn)在統(tǒng)一后都是他家的了,也不再分封領地了,不存在諸候國了,等于是徹底顛覆人歷史。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到秦二世上臺也就10多年的事兒,那些被滅的六國貴族也只是像歷史上暫時失國一樣,從心理上估計還沒有接受統(tǒng)一的方式,如有機會反是必須滴;而因實施暴政引發(fā)的農民起義則直接導致后來的秦朝滅亡。

再看朱厚照情況則完全不同,從歷史發(fā)展的因素看,君主專制已經發(fā)展1000多年,從上到下對帝王的認可已經根深蒂固,天下就是天子的,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犯上作亂就是大逆不道。你若作亂不是干掉一個朱家就行了,那么大的疆域你要一一征服,全國都在效忠一人,你得有這實力才敢動;

從當朝的因素來講,自朱元璋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朝,到朱厚照1505年即位明朝已經走過了100多年,根基已經很穩(wěn)了,政治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很成熟了,即使朱厚照什么事兒不管國家機器依然在運作,也不會在短期內滅亡。

另一方面朱厚照也沒有那么不堪,至少不像秦二世那樣做個傀儡,除了吃喝玩樂、干點壞事之外雞毛活也干不了。歷史雖然對朱厚照有爭議,但明確做的實事還是有的,比如干掉劉瑾、平安化王、大敗蒙古王子等,多次賑災免賦,況且他在位時朝中有不少賢臣。

所以總的來說,朱厚照與秦胡亥二人,滅的那個是必然,不滅的也有不滅的道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