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這么說,不能怪老百姓,怪就怪清政府。清政府不顧百姓死活,百姓窮困潦倒。而政府花天酒地,甲午戰(zhàn)爭,前線吃緊,慈嬉照在萬壽山慶壽。政府眼中無百姓,百姓心中也自然無政府。在當時百姓的心目中,打洋人那是朝廷上的事,與我無關。我當百姓的就是掙錢吃飯,洋人給我錢,我就給他帶路,有什么辦法呢,在那樣的政府下,百姓能覺醒嗎?
我不占成這樣的說法。自古道;君不正臣投外國,棄暗投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都充分說明,不管任何一個政府,不以人民利益為上,只為自己集團利益為中心,都將被人民所拋棄。事實證明,以毛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的共產(chǎn)黨和所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了人民利益工作的,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所以取得了著世警目的偉大勝利,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是個偽命題。不否認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有許多老百姓帶路拿梯子推車等等事情。
庚子之變是咋回事?大家清楚。清政府不作不死。義和團運動就是一群暴民亂黨邪教組織在禍害中國。破壞國際慣例,因而引來了八國聯(lián)軍。
在義和團運動中,多少中國人被殺害,多少家庭被搶劫。不管你是不是中國人,家里哪怕有個火柴就是漢奸,也不管你是不是外交人員,照殺不誤。
這樣的朝廷能得人心嗎?就是朝廷內(nèi)部,對待義和團也是不同的。袁世凱等有識之士早就預見到義和團的危害。
八國聯(lián)軍在北京的確干出許多強盜行徑,可要說老百姓賣國,就是扯淡。那時候只有朝廷,沒有國家。老百姓只知道大清,還有洋人。此外啥也不知道,連國家都不知道,何言賣國。他們只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朝廷的,不乘此機會大撈一把更待何時。
要讓老百姓愛國,起碼的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國家。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所以他們談不上賣國。擱我在那會也是如此。
為什么有老百姓幫助八國聯(lián)軍呢?
原因如下: 1.國富民貧,財富集中在清廷皇族權貴手里。
2.清政府長期欺壓、愚弄百姓 。
3.老百姓認為八國聯(lián)軍搶的是清政府,又不是搶自己的。
4.長期的奴化政策讓老百姓變的麻木。
歷史老師告訴我們的是清朝的老百姓日子并不好過,
八國聯(lián)軍在進攻京津地區(qū)時,的確有很多老百姓沒有參與抵抗,而且還幫忙帶路,做事
一個人如果日子過得很好,
他肯定會為生在這個國家而感到自豪,
但實際上當時的清朝并不是那樣的,
當時的統(tǒng)治者只顧及到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奢靡生活,并未真正考慮到國防和民間的疾苦
官視民如草芥,則民視官如寇仇。
老百姓為了保證繼續(xù)生存也就沒有了底線,
洋人又是搶又是燒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統(tǒng)治者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對侵略者苦苦哀求,
在老百姓眼里只有“風水輪流轉、你也有今天”。
但另一種老百姓卻做出了截燃相反的感天地,義和拳大漲了民族自信心,
雖然在洋人的船尖利炮面前義和拳失敗了,但精神永存,
總結:清朝朝庭富,官吏富,老百姓窮。
老百姓愛這個國家,但不愛朝庭,
朝庭不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而老百姓見到眼前利益。
餓極了的人們,顧及不到那么許多,以添飽肚子為己任。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八國聯(lián)軍的時候,腐敗反動的清朝政府的統(tǒng)治己經(jīng)讓老百姓絲毫感受不到國的好處,而只有對滿清政府憤怒仇恨,誰來打倒它都解恨,都支持,管他是外國人?他們這種行為不是有意賣國,而是滿清政府沒有把老百姓當國民造成的。
謝謝編輯
這個問題的提出,非常必要,非常及時,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以上問題的提出,使我進入了沉思,也使億萬國人在享受當前幸福生活時“不忘國恥”,感恩共產(chǎn)黨,感恩毛主席!更加努力的團結在中國共產(chǎn)黨周圍,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立于世界,讓那些不堪回首的遭受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永遠一去不復返!
歷史上,我們除了清朝以外,其它朝代還是強盛的,更談不上外國敢侵略中國。只是清王朝的腐敗,墮落,無能,才使得國家落后,人民痛不聊生,難以生存,最后才演變成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屈辱歷史。
他們仗著當時先進的兵器鐵艦侵犯中國,在中國無惡不作,慘無人道,濫殺無辜。至于說到他們侵略中國內(nèi)地時,有的老百姓幫忙帶路一事。我認為,非常正常,不能將這種行為視為“賣國賊”。請問,不帶路自己斃命,一家老小全被殺光,這種現(xiàn)實的確是殘忍的,無以回避的!但與“賣國”,我個認為是不搭界的。
談到這里,關于“賣國賊”一詞,時下爭得火熱,難以“定論”,主要是“方方日記”中的作者方方,有人說她賣國,有人說她不是“賣國”;請問,方方缺吃少穿嗎?她有一家拖小的生命安全顧慮嗎?不是!恰恰相反,她有著優(yōu)厚的物質生活,多套的住房別墅,享受著國家的高官待遇,她卻將不利于國家的“日記”送往美國去發(fā)表,讓美國有了攻擊我們的“利器”,這種硊添美國,賣國求榮的行為才是真正的賣國行為,賣國賊!
其實八國聯(lián)軍進攻京津,并不是八國,而是九國。
因為當時英國在山東威海招募華人,組建”華勇營”,后來這支隊伍在進攻京津過程中表現(xiàn)英勇,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向華勇營官兵頒發(fā)了勛章——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塊為中國人頒發(fā)的軍事勛章。英國還在威海衛(wèi)樹立了一塊紀念碑,紀念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陣亡的23名華勇營官兵。
再說給八國聯(lián)軍帶路的老百姓,現(xiàn)在想想都是既可氣又可笑。
那是什么時候?清朝末年,家天下。老百姓對國的概念非常淡漠。大清帝國是誰的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跟老百姓有多大關系?
真正是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后,人民當家做主了,這才有了真正自己的國家。保家衛(wèi)國,建設祖國,愛我中華等等這些愛國思想深入人心。
這次疫情再次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祖國的強大,為有這樣的偉大祖國感到驕傲、自豪。
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朝代走向滅亡最大的表現(xiàn)在于百姓對政府的態(tài)度!民怨多了,且反應的問題多年解決不了,那么民怨會越積越深,什么叫安居樂業(yè)?!清朝百姓有錢人官親戚住豪宅吃香的喝辣的,廣大百姓衣不遮體,買不起房,備受貪官污吏,有錢人,欺壓!沒有公平?jīng)]有安居樂業(yè),這得逼到什么地步才讓百姓寧可給洋人搬梯子去?!除了滿清集團和有錢人,百姓恨不得晚清早點滅亡,出來一個新政府過上好日子,百姓的思想很簡單,就是安居樂業(yè)。
當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城時的老照片的話,相信肯定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在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百姓不但不幫助朝廷軍隊的忙,反而是站在遠處圍觀,似乎就是等著看聯(lián)軍是如何收拾朝廷軍隊的。
等到聯(lián)軍進城后,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一些官員給聯(lián)軍送錦旗的情況,有人還主動為聯(lián)軍帶路。面對這些外敵入侵,老百姓所表現(xiàn)出來的并不是與朝廷軍隊同仇敵愾,反而是在協(xié)助侵略者實施侵略
兩個小故事,小伙伴們肯定也就都明白了。
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魯國要攻打鄒國,然而鄒國被魯國面前幾乎毫無戰(zhàn)斗力,被魯國打的潰不成軍,然而這時候鄒國的老百姓卻是幸災樂禍,歡呼雀躍。
當時鄒穆公就想不通了,非常的生氣,對著孟子說到:“這些老百姓實在是太可惡了,國家都要滅亡了,為何他們在歡呼雀躍,無動于衷?”
然而孟子只是淡淡的說到:“莊稼在大豐收的時候你卻玩弄職權,橫征暴斂。遇到了災年你卻又守著糧倉不愿意放糧救災,完全不顧及老百姓的死活。
既然鄒國只是你一個人的,那么國家要滅亡了,這根老百姓又有什么關系呢?”
再一個故事,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國的戰(zhàn)船已經(jīng)是突破了虎門要塞了,沿著珠江北上。
當時珠江的岸邊擠滿了數(shù)以幾十萬計的老百姓觀看戰(zhàn)斗。
據(jù)當年的一些英國戰(zhàn)報中描述:中國的老百姓全部都用非常冷漠的神情注釋著自己朝廷的艦隊與外邦之間的戰(zhàn)斗,只要當清朝的艦隊被擊沉后,兩岸的老百姓就會像看馬戲一樣歡呼雀躍,回事唏噓不已。
當時智慧英國海軍戰(zhàn)斗的統(tǒng)帥巴夏對這樣的情況感到非常的意外和不解,于是十分困惑的詢問身邊的中國商人為何會這樣?
然而這位中國商人也只是淡淡的說到:“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背⒍疾还芾习傩盏乃阑盍,再這樣的時候,老百姓當然也是漠然了。
對最廣大的底層百姓來說,其實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政府眼中有他們的利益,那百姓才知道自己與這個國家是榮辱與共的關系,但是清代政府對待百姓只有敲詐盤剝的封建社會管理制度,自然在國家有難時一些百姓就不會站在政府這邊,這就是當時有人說的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的意思吧!希望中國的現(xiàn)在及將來一定吸取這個教訓,政府的統(tǒng)治精英們能夠明白,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強盛還是能夠團結最廣大的人民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在外辱時戰(zhàn)勝敵人,否則清代晚期的民族悲劇會不可避免的重新上演!甚至是一再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