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稱王后,六個月如火如荼的農(nóng)民起義就失敗了,在歷史上可謂曇花一現(xiàn),轟轟烈烈的興起,十分慘烈的落幕,令人惋惜,更令人悲催的是陳勝吳廣沒有死于暴秦,竟然死在自己人的手上,這是為什么呢?
陳勝吳廣二人率眾砍樹干當(dāng)武器,舉起竹竿當(dāng)旗幟,這就是“揭竿而起”的典故,他們以“伐天道、誅暴秦”為口號,以“茍富貴、勿相忘”為理念,率領(lǐng)農(nóng)民軍占領(lǐng)了大澤鄉(xiāng),而后攻打蘄縣,然后拍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連攻克了幾座城池。
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地補充兵源,一面不斷地補充糧草,等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卒幾萬人,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
攻克陳縣后,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前來開會議事,與會的人都說,將軍您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quán),論功勞應(yīng)該稱王,陳勝要的就是這個結(jié)果,于是就自立為王,國號是張楚。
這場起義很快就席卷了全國,受到秦朝暴政的百姓,紛紛殺死地方官吏來響應(yīng)陳勝,多的不計其數(shù),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打著恢復(fù)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一時間反秦斗爭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起義軍勇猛作戰(zhàn),所向披靡,農(nóng)民革命達到了高潮。
驕奢淫逸的秦二世聽聞起義軍逼近咸陽,如晴天霹雷,大驚失色,在都城空虛、調(diào)兵不及的情況下,只好依少府章邯的謀略,赦免在驪山陵服役的幾十萬刑徒,封章邯為將軍,臨時組編軍隊阻擊起義軍。
陳勝稱王后,封吳廣為假王,這個假王怎么聽起來都有點怪怪的感覺,不知道當(dāng)時吳廣心里舒不舒服,好不好受,假王應(yīng)該只是暫時的,非正式任命的王,人家吳廣和陳勝一起揭竿的,也是一樣的屯長,陳勝雖然名頭響點,但也不能虧了吳廣啊,好歹得給點實在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官職稱呼是最重要的,可以有權(quán)力來發(fā)號施令,也好給虛榮心一個交代。
陳勝派吳廣去攻打滎陽,派周文去攻打咸陽,咸陽是秦朝的重兵之鎮(zhèn),隨便是打不下來的,章邯率領(lǐng)自己訓(xùn)練好的新軍和周文展開了正面交鋒,很快周文的起義軍就被這幾十萬由囚犯組成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章邯也迅速將周文斬殺,周文的死對起義軍來說就是一場重大的打擊,起義軍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
此時,吳廣的軍隊在攻打滎陽的時候也是屢屢失敗,起義軍將士在聽到周文被殺的消息后,吳廣的部下也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吳廣部將田臧和李歸一番密謀后,弄了一道假帛書,一人假裝念詔書,一人乘機拔刀輕而易舉地砍下了吳廣的頭顱,吳廣死后,陳勝的起義軍更是軍心大亂。
田臧等人把吳廣的頭顱送給了陳勝,陳勝不但沒有責(zé)罰田臧等人,反而封賞了田臧,提他做西路軍統(tǒng)帥,如此看來,是陳勝看不慣吳廣,借田臧之手除掉了吳廣。
陳勝的這一舉動,直接導(dǎo)致了他的起義軍離心離德,一起有實力的頭目也把 目標轉(zhuǎn)向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各自稱王,不打算跟著陳勝干了。
在事業(yè)逐步強大后,陳勝變得日益驕傲,蠻橫無理,在合作伙伴吳廣被殺后,沒有了競爭對手,權(quán)力更加獨居一身,隨意處死部下,就算是大澤鄉(xiāng)一起發(fā)過誓的也不例外,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茍富貴、勿相忘”的誓言,內(nèi)部矛盾逐漸暴露出來,有些人因為害怕不得不自立為王,這就使得張楚政權(quán)出現(xiàn)危機,給了秦朝反撲的絕佳機會。公元前209年,章邯打敗滎陽的田臧后,乘勝追擊陳縣的陳勝,陳勝和章邯展開決戰(zhàn),但陳勝還是輸了,退守到現(xiàn)在的安徽蒙城,還是敵不過秦軍的清剿,在逃跑時,陳勝不斷地催促車夫莊賈,甚至拳腳相加,被打急了的莊賈忍無可忍,就把陳勝給殺了,投降了秦軍。
昔日大名鼎鼎的陳勝吳廣,就這樣倒在了不起眼的部下手里,確實窩囊,如果他倆都是戰(zhàn)死或許還對得起“起義”二字。陳勝吳廣起義從謀劃到稱王立國,再到兵敗被害,前后不過半年時間,究其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到不忘初心,但他們的起義還是動搖了秦朝的根基,為后來劉邦項羽推翻暴秦奠定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