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備奪取益州之后,主動把荊州讓給孫權,只帶走人口錢糧,其他的一切都讓給孫權,是否可以避免孫劉交惡?表面看上去確實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但事實上,這種方法根本就不可能實現(xiàn),且不說孫權會不會同意,光劉備自己他就不可能會這么做。首先,荊州之地劉備從始至終就沒想過要還給孫權。唾面自干這種技能對于劉備這種人來說那簡直就不叫事,劉備漂泊大半生,一直居無定所,每每都依附于他人麾下。其中所遭受的白眼和冷言冷語,想必劉備都聽膩了吧。再加上劉備對于地盤的那種炙熱之情,他怎么可能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來呢?厚顏無恥這對于劉備來說完全無壓力的好吧。

再說了,荊州對于劉備來說可不指是人口和錢糧這么簡單。荊州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如果占據(jù)荊州,那么蜀漢政權不管對于曹魏還是東吳,完全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戰(zhàn)略意義才是劉備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其次就是人口遷移和錢糧問題。人口遷移這確實是好事,但荊州數(shù)百萬人劉備僅靠益州一地真的能養(yǎng)的起嗎?要知道益州本身就是少平原,多山地溝壑之所,自然可耕種的農(nóng)田就少。劉備把百姓遷到益州然后怎么辦?他能養(yǎng)活的了那么多人嗎?完全養(yǎng)不了,所以劉備遷居益州百姓完全就是負擔,沒有了荊州廣袤的糧田,劉備根本養(yǎng)不活那么多人。再說錢糧問題。荊州可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只要劉備占據(jù)著荊州,那么劉備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糧草錢財,這難道不香嗎?劉備遷移一次糧草錢財能有多少?和長久占據(jù)荊州來比,那不是九牛一毛嘛。

再說孫權方面,劉備把荊州讓給自己的話,孫權自然高興了,畢竟那么重要的領域,孫權早就垂涎三尺了。但孫權可以接受劉備所做的一切,但孫權無法接受劉備遷走所有的百姓。百姓貌似很不起眼,但百姓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來講事實上卻十分的重要。首先有了廣袤的糧田那得有人去種吧。古代可不是現(xiàn)代社會有機械化耕種,古代耕種全靠人力,沒有農(nóng)民百姓孫權就算是占有了荊州,那也非常的難受。

其次,沒有了百姓,孫權從哪征兵呢?要知道兵員就是來自于農(nóng)民百姓之家,不管是十戶一,還是二十戶一,沒有了百姓孫權連征兵都是一個問題。本身東吳勢力就不是很強,占領了荊州之后,沒有兵力的補充,光靠東吳那點人,即使孫權占領了荊州,他也沒有能力守住荊州。畢竟旁邊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曹魏嘛。所以說,提問的計劃表面上看起來挺好,但實際上完全沒有操作空間。百姓和農(nóng)田這都是配套的,不管是有田無農(nóng),還是有農(nóng)無田,一切都是白搭。只有農(nóng)和田配套了,才算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zhuǎn)發(fā)評論支持一下

最佳貢獻者
2

你這是想讓劉皇叔重新去賣草鞋啊。

將荊州人口、錢糧全部遷到益州,給孫權留下一個空的荊州。這看著不錯,但卻實實在在的是紙上談兵,根本實現(xiàn)不了。

第一、荊州和益州,你不要從地圖上看著是相鄰,就認為老百姓邁兩步就能到益州,那是不可能的。荊州很大,益州的路很不好走,更何況,荊州老百姓和豪強們生活的好好的,你突然讓搬家,還是搬到千里之外?憑什么?弄不好當場就被群起而攻了,到時劉備不但丟荊州,連最后那點名聲也得丟了。

第二、即使老百姓和豪強喜歡劉皇叔,愿意聽皇叔的話,跟皇叔走。請問這一路上的吃喝拉撒準備怎么解決?這一路的費用皇叔是否承擔的起呢?這可不是一兩萬人,而是上百萬啊。路上一個鬧不好,就會引起民變,劉皇叔到時哭都沒地哭。

第三、你留一個空的荊州給孫權,請問孫權樂意嗎?大爭之世,爭的就是土地、人口,更何況三國那個時候,大家缺的其實是人口,有人口就有兵去搶地盤,有人口就可以開荒地增加錢糧收入。劉備要是敢把人口錢糧弄走,孫權立刻就發(fā)兵打過來了。

第四、益州的人樂意嗎?益州雖然說沃野千里,但誰家也不會嫌地多啊,突然之間從荊州過來上百萬人來搶吃的,還要搶地種,益州百姓能答應?更何況,人都想向上走,官職就那么多,益州本地人還嫌不夠,又來了一批荊州人來搶,那益州士族能答應?恐怕不用曹操和孫權來打,劉備內(nèi)部就自己打起來了。

這樣說吧,除非劉備想回去賣草鞋了,那他可以試著遷移荊州人口錢糧,就怕最后連賣草鞋的機會也沒有了。

3

《隆中對》有: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從隆中對的戰(zhàn)略來講,是可行的。曹魏最強,是以孫劉兩家必會聯(lián)盟抗曹。益州軍團出秦川,荊州軍團北進中原,曹魏兩線開戰(zhàn),如果孫吳也北伐,曹魏的壓力就更大了。

占據(jù)荊州的根據(jù)

①荊州可直接北伐,后勤運輸容易。

②正史上周瑜攻取了南郡,其余荊州四郡盡是劉備自己打下的,自己的地豈有拱手讓人之說。

③龐統(tǒng)說過:荊州荒殘。也許可以成為前期的根據(jù)地,但為什么劉備勢力打下益州后仍然不放荊州?這就是諸葛亮給東吳挖坑。劉備的志向是什么?興復漢室,一統(tǒng)天下。曹操是他的敵人,孫權同樣也是他的敵人。占據(jù)了荊州,就遏制住了孫權。如果孫權不來攻,日后消滅了曹操,打?qū)O權也容易多了。如果孫權要來拔這顆眼中釘,那么劉備就師出有名,可以名正言順地進攻東吳。只是沒料到荊州丟的那么快!

荊州還給孫權后劉備勢力的損失

①失去了一塊牽制曹軍力量的地盤

②北上伐曹后勤更加的困難

③失去了震懾東吳的地理優(yōu)勢

有利

①討好孫權,加固孫劉聯(lián)盟

②兵力集中,防御壓力大大減輕

荊民入蜀的困難

①從政治上講,孫權不會眼睜睜看荊州百姓遷入巴蜀。

②從地理上講,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荊州之民遷入益州路途遙遠,所耗物資繁多,困難重重。

③從民心來講,老百姓從故土遷移心中可能會有抵觸。

④從世族利益上講,原來的荊州世族失去了自己的根基,來到新的地盤,可能會受到益州世族的排擠和打壓。

所以,白猿以為,將荊州“歸還”給孫權大大損害了劉備勢力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只會令北伐更加的困難。

4

你的想法很有特點,但是我不敢茍同,放棄荊州就意味著放棄的爭霸天下,以劉備的雄心壯志那根本不現(xiàn)實,原因有二。

第一,你說把人口都遷到益州,想法是很好的,不過實行起來是有很大難度的。

1.百姓愿意不愿意?大家都知道,百姓是最不愿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的,這點在古代是特別的明顯的,如果百姓不愿意,那么一切都是空談。

2.益州的大家族同意不同意?即便是荊州的百姓同意了,那益州的大家族和百姓同意不同意呢?在那個有土地才有錢的時代,誰嫌自家的土地多啊?你一下子要把那么多的人口遷移過來,有沒有考慮過當?shù)厝说母惺馨。?/p>

3.怎么遷移?如果說劉皇叔的名聲很好,荊州的百姓也愿意走,益州的大家族也愿意接受荊州的百姓,好像就沒問題了?其實不然,大家都知道,荊州到益州可不是說說就能走到的,路途遙遠,而且益州的路不好走啊,是真心得不好走,那么多的百姓遷移,涉及到的吃喝住等問題怎么解決,誰來負擔?

4.孫權愿不愿意?假如說上面三點都能夠滿足的話,就可以了嗎?不行的,孫權會同意嗎?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好啊,你個劉備,我好心借給你荊州,你把我人都給拐跑了!睜幪煜聽幍氖鞘裁?其實就是人口,土地。有人口有土地才有錢有兵。你說孫權會同意劉備把荊州人口都遷移走嗎?

第二,你說讓劉備學他的祖上劉邦,暗度陳倉,這就大錯特錯了,劉邦是怎么獲取天下的,大家都知道,那么曹操孫權會不知道,他們會忘記了,即便是他們忘記了,他們手下那些謀士會忘記,即便是忘記了,看到劉備,難道會想不起來嗎?既然曹操和孫權都知道劉邦是怎么獲得天下的,那么,他們會犯項羽的錯誤嗎?不會的。

所以,如果說劉備放棄了荊州,等待他的只有滅亡了。

5

首先荊州不是東吳借給劉備的,借給他的只是荊州的南郡,荊南四個郡加上江夏本來就在劉備手里。襄陽在曹操手里。劉備借南郡是想通過這里打巴蜀的。這是北上的通道。按情理,劉備后來把湘水以西讓給東吳已經(jīng)算是兩清。

實際上荊州之利不只是人口糧草,更重要的是地利。蜀中荊州兩路并進,很容易拿下關中。荊州一失,從巴蜀出山困難重重。畢竟曹操不是有勇無謀的項羽,暗度陳倉也無法反復使用。

6

隆中對本身和魯肅的吳中對也稱榻上對是矛盾的,荊州就是一個打不開的死結。我看是諸葛亮低估了東吳的貪心。他把人想的太過美好,這點龐統(tǒng)就看的清楚。照我個人看法,應該是得關中才能得天下。具體可以參考秦國。

7

不能放棄,三國亂世,有人口油城池才有機會,其他我們看的荊州并沒有全部在劉備手里,只有部分城池,

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赤壁之戰(zhàn)后,由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

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劉備最多,本來擁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劉琦投降的荊州的江南四郡——長沙、、武陵、零陵、桂陽。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知道,如果荊州全部在劉備手上在加四川絕對個曹操抗衡了,

諸葛亮計劃就是劉備一路人馬出祁山,荊州一路人馬北上,兩路人馬洛陽匯合。




8

劉備實在這么干過。事實證明,不行。∽屓思也懿僮返。

荊州要緊的是地理位置。與人口大小無關。人口經(jīng)過一段和平的修養(yǎng),會達到一個穩(wěn)定的階層。

9

那是傻子!古時候生產(chǎn)力低下,要好多地才能養(yǎng)活一個人。你倒好,直接進入百萬人口,益州人民吃什么喝什么?

事實上,后面諸葛亮就經(jīng)常搞這種飛機。攻打曹魏,把人口擄走,然后安置在益州。

諸葛亮不懂人心!

抓外國人來永久居留,搶益州人民的飯碗!

這個就是為什么諸葛亮的北伐不被益州人民支持的理由。

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北伐,攻一地占一城,成果擺在那里。

就算是有一些一開始不支持諸葛亮北伐的益州人民,看到了諸葛亮的北伐成果,也會慢慢的變成支持諸葛亮北伐。

事情就這么簡單

10

隆中對本身和魯肅的吳中對也稱榻上對是矛盾的,荊州就是一個打不開的死結。我看是諸葛亮低估了東吳的貪心。他把人想的太過美好,這點龐統(tǒng)就看的清楚。照我個人看法,應該是得關中才能得天下。具體可以參考秦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