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載,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洪秀全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儼然以皇帝自居,言必稱朕,下達文件稱詔、諭旨。他和他極力反對的封建帝王已經(jīng)毫無本質(zhì)區(qū)別了。

在極盡奢華的天王府內(nèi),洪秀全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被眾多的王娘(嬪妃)、宮女所包圍,沉溺于酒色中,深居簡出,再也無心過問天國軍政大事了。據(jù)記載,太平天國在天京的十余年間,洪秀全基本再也沒有踏出天王府一步。

每次臨朝訓政,只有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可以進見天王,其余各王、文武官員都只能排列在宮門外,等候傳喚。

權力欲望極強的東王楊秀清正是利用洪秀全這一弱點,逐步獨攬了太平天國軍政大權的。

《太平天國史綱》記載,太平軍克武昌后,女將蘇三娘主張兵進河南、問鼎中原、直搗北京的主張,洪秀全贊成這一戰(zhàn)略方針,楊秀清則力主沿長江東下,攻占江寧(南京)后,再北伐中原,徐圖天下的用兵方略。楊秀清頗有軍事才能,屢建戰(zhàn)功,根本不把洪秀全看在眼里,很快就以天父下凡的鬼把戲,否定了洪天王的戰(zhàn)略主張。

定都天京后,楊秀清居功自傲,把金田起義以后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勝利全部記在了他自己的功勞簿上。

經(jīng)策劃,一批為楊秀清歌功頌德的書籍開始編纂、印發(fā)。《行軍記》由楊秀清擔任主編,是一部敘述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到定鼎天京的歷史教科書。其中有大量的篇幅頌揚東王楊秀清個人的功德,夸大了他的功績,將其描繪成一位曠古絕今的“圣人”。在這本書中,天王以及北、翼諸王都成了配角,顯得黯然失色。

楊秀清手持《行軍記》,到處宣揚說,自己就是上天的代表,他說發(fā)布的命令就是奉天行事,必須無條件服從以及遵守,否則嚴懲不貸。滿朝文武畏懼他的權勢,尤其是害怕他代天父傳言的神異,只好服服帖帖,惟命是從。

太平天國的大權就這樣被楊秀清牢牢控制了。據(jù)《太平天國史綱》記載,定都天京后,天國的一切軍事號令皆由東王一人發(fā)出,官員的升遷任免、獎懲激勵等所有重要事項也均由東王決定,天王最后只能走走形式,在東王事先早已草擬好的文告、詔諭、法令、政策上蓋下大印、簽上“旨準”二字而已。至此,天王洪秀全實際上已被東王楊秀清架空,成了擺設。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有要事須面奏天王的,首先必須稟報東王,再由東王代為轉奏。凡是沒有蓋上東王大印的奏章,天王一律不予準奏、批閱。由于所有奏章必須先送到東王府審核、蓋章,東王府也就成了太平天國實際上總理國務的最高權力機關,和清廷一樣,東王府內(nèi)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各有尚書十二人。六部權力極大,甚至凌駕于北王、翼王之上。

楊秀清利用洪秀全的弱點,從天王洪秀全手中攫取了天國最高權力后,仍不滿足,為鞏固權力,他還要無所不用其極的侮辱、打擊天王,損害其權威,將其置于孤立的境地。

據(jù)記載,1853年12月24日,楊秀清以“洪天王虐待宮內(nèi)女官”為由,假托天父下凡,依附其體,口氣嚴厲的責問天王可知犯錯。面對“天父”詰問,洪秀全也顧不得天王威儀了,他立刻下跪請求饒恕。楊秀清不依不饒,怒沖沖大聲嘶吼著,一定要給天王杖責四十大板的嚴厲處分。

當時在場的北王韋昌輝以及其他官員見天王即將受刑,慌忙跪倒,為天王求情。楊秀清卻不答應,下令繼續(xù)杖責,直到天王伏地表示愿意受刑才肯罷休。

楊秀清這樣做,當然不是出于愛護女官方面的考慮,他在借題發(fā)揮,故意讓天王當眾出丑,損其形象,降其威信,借機增加自己的尊嚴。

對天國的領袖都敢如此放肆的楊秀清,對諸王、大臣就更不會放在眼里,更肆無忌憚的濫施淫威了。

據(jù)“史綱”記載,燕王秦日綱府里有一位養(yǎng)馬人,因為在道上遇見東王楊秀清的“老同叔”沒有 起身行禮,被狠狠抽了兩百皮鞭。養(yǎng)馬人被打的奄奄一息,僵臥在床上,以為這事就這樣過去了。不曾想,楊秀清那位“老同叔”仍覺不解恨。他仗勢要求掌管刑法的夏官正丞相、衛(wèi)國公黃玉崑給養(yǎng)馬人加刑,黃玉崑是翼王石達開的岳丈,所以又稱“翼貴丈”,為人公正。他依據(jù)天國律法,認為既已嚴加責罰,何必再加刑,好心勸慰,并予以婉拒。同庚叔不服,向東王訴苦、告狀。東王不分青紅皂白,勃然大怒,令燕王秦日綱立即抓捕黃玉崑。

消息傳出,燕王府上下無不氣憤異常。黃玉崑首先遞上辭呈,燕王秦日綱、天官正丞相陳承镕得知后,也先后提出辭職。

楊秀清見到辭職書后震怒異常,認為這實屬“大逆不道”之舉,立刻下令杖責黃玉崑三百大板,秦日綱一百板,陳承镕二百板,那位被鞭笞得只剩半條命的養(yǎng)馬人則被五馬分尸,慘死在東王的淫威下。

有位叫李鳳先的兩司馬(基層小官),經(jīng)過東王府時,沒有來得及給兵部尚書侯謙方讓路,立刻被拘捕進王府審訊。李鳳先很感委屈,發(fā)了幾句牢騷。話傳到東王耳里,李鳳先第二天就被處決了。

楊秀清兇戾殘暴,草菅人命,已經(jīng)和滿清皇帝毫無二致。他從濫施淫威中得到了大權在握的快感,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卻不知此舉實乃自掘墳墓。

楊秀清野心勃勃,他這樣做還有一個難以言說的目的:取代天王洪秀全,將天國打造成楊家天下。

為爬上朝思暮想的天王寶座,楊利令智昏,居然不擇手段,在太平天國第一次開科取士的考試上,竟膽大妄為地以“四海之內(nèi)有東王”為試題,公然藐視天王的存在。

1856年6月,是太平天國最鼎盛的時期。在楊秀清的策劃、指揮下,太平軍在江西戰(zhàn)場上勢如卷席,很快將該省25個州、府全部占據(jù)。清軍設在天京外圍的江南、江北大營被摧毀,基本解除了清軍對天京的威脅。一連串的勝利,讓楊秀清更加驕橫,他終于撕去偽裝,開始自導自演了一出“恃功逼封”的活劇。

7月,楊秀清迫不及待地假托“天父”下凡,將天王召到東王府,逼迫他封自己為“萬歲”。眾所周知,天國只有一個“萬歲”,他就是天王洪秀全,東王以下諸王只能稱“千歲”,如今他 欲做“萬歲”,這是對洪天王最高領袖地位的否定,也可視為公然挑釁。

楊秀清一門心思要做“萬歲”,他做夢也沒想到,潛藏已久的矛盾立刻被激活,并如火山迸發(fā)般難以阻擋,終于釀成了令天國由盛轉衰的“天京事變”。

北王韋昌輝常受東王欺壓,經(jīng)常被東王借故訓斥,故意被當眾給予難堪,盡管韋委曲求全,極力逢迎,也無濟于事。當年韋昌輝派承宣張子朋率軍進攻湖南,在湘潭因封船激起水師嘩變,楊秀清遷怒韋昌輝,竟親自帶人到北王府狠狠杖責了韋昌輝數(shù)百大板,韋被打得皮開肉綻,好久無法下床行走。

韋昌輝腹有文墨,為人機敏狡黠,他早就窺出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敵對情緒,故一有機會就在洪面前哭訴自己心中委屈,以發(fā)泄對楊秀清的不滿。韋昌輝的苦衷在洪秀全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他更加信任韋,并決定與其合謀、聯(lián)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驕橫跋扈、忤逆僭越的楊秀清。

1856年9月1日是太平天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這天深夜,在江西瑞州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韋昌輝揣著天王密詔 ,率三千余親信將士火速趕回南京,有人接應他們從南門魚貫入城,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東王府圍得密不透風。轉瞬間,火把齊明,殺聲震天,韋昌輝帶頭沖進東府,闖入內(nèi)室將猝不及防的楊秀清及其妻妾老小誅戮一空。東王府內(nèi)的官員、衛(wèi)隊和眷屬皆死于亂刀下,這場血腥的大屠殺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清晨。

9月2日,殺氣騰騰的韋昌輝將東王楊秀清血淋淋的首級裝在匣子內(nèi)呈交天王。

這場突如其來的驚天慘劇讓天京軍民驚呆了。昔日莊嚴肅穆的東王府,今日卻尸骸狼藉,血流漂杵。大敵當前,卻自相殘殺,這究竟是為什么?!楊秀清麾下的東府將士更是義憤填膺,紛紛涌向天王宮,強烈要求天王懲辦兇手。

洪秀全沒有料到事態(tài)發(fā)展到如此地步,早就六神無主,他當然不能說是自己親手策劃的,又見東府將士群情激奮,深知眾怒難犯,慌忙下令對禍首韋昌輝施以鞭刑,以平息眾怒。狡詐兇殘的韋昌輝接到受罰令后,一聲未吭,心里卻定下將計就計之策,并設下圈套,意圖將東王部下一網(wǎng)打盡。

9月4日,是韋昌輝接受鞭笞的日子。東府五千余將士接天王令前去觀刑。北府官員誘騙他們解除武裝,分別徒手進入兩所寬大的房間。突然,早就埋伏好的刀斧手沖殺出來,大砍大殺。兩間房里手無寸鐵的東府將士很快就被斬殺殆盡。五千多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頃刻間血肉橫飛,魂歸天國。天京城內(nèi)的東王部眾基本被剿殺一空,韋昌輝還不罷休,他大肆搜捕漏網(wǎng)之魚,共兩萬多太平軍老戰(zhàn)士慘遭屠殺,天京城頓成人間地獄。

9月,翼王石達開從湖北前線趕回天京。他本與楊秀清有隙,但痛心于韋昌輝濫殺無辜,使天國蒙受了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遂對韋嚴厲斥責。兇狠暴虐的韋昌輝不容分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捕殺石達開。石達開聞訊乘夜縋城逃出,幸免罹難。石達開前后在天京僅逗留了數(shù)小時。而他留在城內(nèi)的全家老幼均被韋搜殺一空。

11月初,石達開率四萬精兵,從安慶渡江抵達涇縣,經(jīng)此東下直撲天京。石達開聲言討伐韋昌輝,報仇雪恨。彼時,韋昌輝的暴行早已引發(fā)廣大太平軍將士的憤懣,即便在天京城內(nèi),愿意服從北王調(diào)遣的也是極少數(shù)。為避免第二次大規(guī)模的內(nèi)部火并,洪秀全下詔誅滅韋昌輝。天京軍民群起響應,經(jīng)兩日激戰(zhàn),二百多北王心腹死黨均被擊斃,韋昌輝本人被生擒, 遭凌遲處死。隨同他一起倡亂的燕王秦日綱,天官正丞相陳承镕也被處以斬刑。

持續(xù)兩個多月的天京之變雖然最終平息了下來,但它給太平天國造成的創(chuàng)傷卻再也無法彌補 。在達到高峰后,太平天國因內(nèi)訌而無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

【插圖源自網(wǎng)絡】

【發(fā)文不易 嚴禁剽竊】

最佳貢獻者
2



洪秀全之所以可以接連干掉楊秀清和韋昌輝,這和太平天國勢力的最底層的架構分不開的。

太平天國說到底是兩廣地區(qū)遭受當?shù)厝伺艛D客家人村社集合,而把這些客家人村社集合在一起的就是以洪秀全、馮云山所代表的的宗教信仰。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最初起義時主要有三股客家人村社勢力:

第一,也是勢力最大的是以楊秀清、蕭朝貴為首的燒炭工人,他們一方面人數(shù)眾多,另一方面因為經(jīng)常在山中燒炭,養(yǎng)成吃苦耐勞和遵守紀律的特點,成為了太平天國軍事主要骨干。

第二,則是韋昌輝為首的韋氏宗族勢力,相關史料表明韋昌輝直接動員了他家近親100多人,遠支宗親和客家佃戶一共1000多人加入了太平天國勢力;而這一批人也借著太平天國早期軍事活動,成功成為了“天京事變”以前第二大軍事勢力,以至于楊秀清根本不不愿意將韋昌輝外放,必須讓韋昌輝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讓他負責天京城防。

第三,則是石達開為首的村社勢力,不過石達開這一股勢力相比韋昌輝宗族要差很多,這也是楊秀清為何啟用石達開作為西征主將的原因。

洪秀全雖然自己在“天京事變”前沒有確切的軍事勢力,但是他作為精神領袖和圖騰的意義不可小覷;當然,楊秀清雖然也有“天父下凡”的把戲,但是那是對太平天國高層有威懾力,在中下層依然是洪秀全是唯一精神領袖。


而太平天國“客家村社集合”性質(zhì),讓太平天國高層即使已經(jīng)進入南京,依然保持早期諸王都保持了相當數(shù)量的直屬部隊。

比如楊秀清的“東殿”就有至少6000只接受他指揮的軍隊;而韋昌輝也有3000只接受韋昌輝指揮“北殿”軍隊,軍官都是韋昌輝族親。

“天京事變”前楊秀清遭受最重大的損失是北伐的失敗,無論是北伐軍還是以林鳳祥、李開芳為首的北伐軍軍官團,都是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心腹。

這批軍事骨干的損失,使得楊秀清在指揮上捉襟見肘,在西征連續(xù)失敗情況下,楊秀清萬般無奈只能開始重用石達開,總不能重用宗族勢力更強大的韋昌輝。

可以說北伐失敗不僅是太平天國的失敗,更是楊秀清本人的重大失敗,他最核心的骨干軍事力量損失慘重。

而21世紀歷史學界從英國發(fā)現(xiàn)了20多封涉及楊秀清以及太平天國早期政治事務的“東王圣旨”。

通過對這些“圣旨”的研讀,學者們發(fā)現(xiàn)進入天京后,楊秀清的生活和洪秀全并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他也和洪秀全一樣,被各種女官包圍,尤其是到了“天京事變”前,即使楊秀清的心腹將領要想直接見到楊秀清都不是那么容易,楊秀清也通過東王府的女官和女丞相遙控指揮。

楊秀清這種脫離指揮一線的舉動,當然為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反楊秀清勢力串聯(lián)大開方便之門。

所以才會出現(xiàn)“天京事變”前一年,洪秀全已經(jīng)和韋昌輝等人聯(lián)系,但是楊秀清居然毫無察覺的情況。

而楊秀清對自己骨干軍事力量損失慘重,骨干軍事力量元氣大傷的情況似乎并不在意,而他啟用石達開,并且石達開獲得一系列對外作戰(zhàn)勝利也大大削弱了楊秀清在軍中的威望。


更為重要的是楊秀清屢次借“天父下凡”打擊洪秀全威望,固然在上層造成洪秀全威望的下降,但是目前史料看,各地太平軍似乎并沒有受到“天父屢次責打天王”的影響,楊秀清想削弱洪秀全影響力的做法至少在中下層并不成功。

這也是當韋昌輝受命返回南京誅殺楊秀清以及楊秀清勢力時,洪秀全以處罰韋昌輝、秦日綱為名讓楊秀清殘余將領放下武器進入天王府,這些東王殘余將領完全照辦的真正原因。

而洪秀全之所以之后又能干掉韋昌輝,也是因為韋昌輝長期被楊秀清壓制,他在天京城外并沒有特別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持,唯一可以依仗的是堂弟韋俊,但是韋俊營力量完全沒辦法和石達開、楊輔清等統(tǒng)領大軍的在外將軍抗衡,所以當石達開回軍天京后,唯一支持韋昌輝的秦日綱又領軍在外,而洪秀全精神領袖地位此時依然沒有動搖,韋昌輝當然沒辦法在內(nèi)與洪秀全,在外與石達開抗衡。

歸根結底,洪秀全之所以能接連干掉楊秀清和韋昌輝,根本原因就是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就是“二元政治”,信仰力量和軍事力量相輔相成,而軍事力量最底層的架構是兩廣客家村社集合,使得太平天國從來沒有真正整合過統(tǒng)一的軍事力量。

也就是說在“二元政治”下,信仰力量一直是一元的,只屬于洪秀全;而軍事力量則是多元的,并不完全屬于楊秀清,或者說楊秀清只是軍事力量第一,但是第二、第三、第四都是獨立存在,并且和楊秀清有矛盾。

那么,洪秀全只需要聯(lián)合第二、第三、第四軍事力量統(tǒng)帥就可以干掉第一的楊秀清,緊接著又聯(lián)合第三、第四干掉第二即可。

3

引子:

這天,楊秀清又被天父附體了,他命人速速召來洪秀全,他要訓話。

洪秀全急匆匆地來了,見到楊秀清,噗通一下跪倒,連連磕了三個響頭。

“天父”說話了:“我兒啊,你和東王都是我的親兒子,怎么你是萬歲,東王是九千歲,那一千歲怎么沒了?被你吃了?”


洪秀全忙說:“豈敢,豈敢,那一起稱萬歲好了!”

“天父”點了點頭,又正色道:“那東王的兒子呢?”

洪秀全暗暗招呼了東王十八代祖宗,但嘴上卻不敢罵,陪笑說道:“當然也稱萬歲了!”

“好兒子,挺懂事的,爸爸這就回天上去了,乖乖聽話!”話音剛落,楊秀清躺倒于地,片刻之后,悠悠醒來,揉了揉眼,問洪秀全:“天王,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好像失去了自我!”

身邊的人趕緊把前因后果向楊秀清稟報了,楊秀清驚叫一聲“哇哦”,趕緊跪倒稱謝。

洪秀全吃了啞巴虧,恨的牙癢癢,心中暗想:“楊秀清是個心腹大患,不除掉他,早晚我會被他害死的”。

有人會有疑問,洪秀全是天王,楊秀清是東王,東王不該聽天王的嗎?怎么東王反倒騎到天王頭上來了呢?這要從太平天國如何創(chuàng)立說起了!

嚴格說來,洪秀全不是天國的創(chuàng)始人,真正的創(chuàng)始人是馮云山。


洪秀全和馮云山是老鄉(xiāng),二人住的不遠,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后來又一起從事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

后來,洪秀全不知從哪搞來一本圣經(jīng),愛不釋手,日夜苦讀,廢寢忘食,讀著讀著,洪秀全突然萌生了普度眾生的想法,咱何不洋為中用,把基督教本土化呢!

洪秀全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馮云山,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二人一起篡改圣經(jīng),把過于西式的句子刪掉了,換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句子,之后,洪秀全找人裝訂成冊,本土化的“圣經(jīng)”就此誕生了!

有了新版“圣經(jīng)”,洪秀全又把基督教改成了“拜上帝教”,開始了傳教活動,但洪秀全老家是廣東的,思想開放,經(jīng)常有傳教士活動,洪秀全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抄襲,于是帶著馮云山來到了廣西偏僻的山溝溝里。那里消息閉塞,人心愚昧,容易忽悠,更關鍵的是洪秀全表兄住在這兒,至少吃喝住不用花錢了!

洪秀全二人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宣傳活動,但效果不大,洪秀全有些泄氣了,這兒的人太“頑固不化”了,好說歹說就是不信教,況且表兄也被吃窮了,于是洪秀全一個人回了廣東。


但馮云山堅持了下來,后來,馮云山聽說桂平縣北有一座紫荊山,那里人很窮,很愚昧,許多人一輩子沒出過山,馮云山一聽大喜,一個人進了山……。

三年之后,馮云山帶出了兩千多個教徒,其中之一是楊秀清,這時候,洪秀全來到了紫荊山,自稱天父的兒子,受到了教徒的熱烈追捧。

有了拜上帝教,別的教都成了異類,于是,馮云山帶著教徒搗毀了廟宇,結果出師不利,被當?shù)毓俑プ×,扔進了大獄,這時,洪秀全悄悄逃地溜了!

群龍無首,馬上樹倒猢猻散了,恰在這時,楊秀清果斷地站了出來,他利用“降童”巫術,偽裝成天父附體,代替天父傳達旨意,對大伙說:“莫要慌張,我兒有難,大家一起捐款救他!”。

大家砸鍋賣鐵,沒錢的干苦力掙錢,你五十,他一百,終于湊了幾千兩銀子,又上下打點了一番,后來馮云山被放了出來,這時候,洪秀全又回來了!

清朝官員太腐敗了,假如他們廉潔一點點,把馮云山就地咔嚓了,那么,太平天國就不復存在了!


1850年12月,洪秀全正式起義,宣布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父第二子,馮云山為第三子,楊秀清為第四子,韋昌輝為第五子,楊宣嬌為第六女,石達開為第七子。

后來,馮云山在攻打全州城時,被炮火擊中,創(chuàng)始人一命嗚呼了,楊秀清成了二把手,代替了馮云山的位置。

與楊秀清的矛盾

馮云山死了之后,洪秀全有些尷尬了,他是精神領袖,不需要出去打打殺殺,只需要坐在辦公室,搞搞思想工作就行了,馮云山一死,他失去了昔日的伙伴,失去了主心骨。

顯然,馮云山一死,楊秀清很高興,因為他成了二把手,他這個二把手,掌握了軍政大權,更關鍵的是,他手天父下凡的本事,誰要不聽話,就可以以天父名義處罰他。

馮云山的死,讓楊秀清徹底認清了一個道理,拜上帝教是幌子,是忽悠人的玩意,要不馮云山怎么會死呢!只有槍桿子才是硬道理!


懂得了這些之后,楊秀清加緊奪權,他利用“天父附體”的把戲,不斷地挑戰(zhàn)洪秀全,甚至有一次,還以“虐待宮女”為由,要當眾打洪秀全的屁股,在眾人苦苦哀求之下,楊秀清才饒了他!

洪秀全創(chuàng)造了天父,而他是天父的兒子,而楊秀清“天父附體”,父親打兒子天經(jīng)地義,無從反駁,后來又發(fā)生了開頭“逼封萬歲”一幕。

洪秀全吃了啞巴虧!他終于忍不住了,他要痛下殺手!

誅殺楊秀清

洪秀全先找到了韋昌輝,之所以找韋昌輝,是因為韋昌輝最恨楊秀清。

韋昌輝經(jīng)常受到楊秀清的當眾責難,臉上十分掛不住,有一次韋昌輝進軍不利,楊秀清居然帶人沖進了北王府,打了韋昌輝一百大板,打的皮開肉綻,愣是在床上睡了三個月。

事后,韋昌輝來到了天王府,向洪秀全控訴楊秀清的行為,要洪秀全替他做主,洪秀全嘆了口氣,說道:“東王只知道有天父,不知道有兄弟姐妹。 

韋昌輝覺察出了洪秀全對楊秀清的不滿,對洪秀全說道:“天王,我跟您的心是一致的,有事盡管吩咐!”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fā),韋昌輝帶著三千精兵,徹夜突襲東王府,楊秀清一家老小慘遭殺害,隨即韋昌輝開始清剿“東王黨”,許多無辜百姓和放棄抵抗士兵被殺,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石達開聽聞噩耗之后,斥責了韋昌輝無道行為,韋昌輝又誅殺了石達開一家老小,石達開逃離天京,隨后,率領四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天京,洪秀全迫于壓力,將韋昌輝凌遲處死。

4

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發(fā)動了中國乃至世界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天平天國革命,建立“太平天國”,號稱“天王”

洪秀全在天平天國中,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屬于“象征意義”的領導,并沒有什么能力,具體原因,請耐心閱讀

(洪秀全)

首先 ,洪秀全在天平天國建立之初就沒有權利

1836年,洪秀全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后,他只發(fā)展了一個人——馮云山

1844年,兩人去廣西一帶傳教,但很快洪秀全就回了廣州

1847年,在廣州混不下去的洪秀全,去廣西找到馮云山的時候,拜上帝教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2000多人的大幫會

也就是說,“天平天國”的實際建立者是馮云山,洪秀全可以說是撿了個“老大”

(馮云山)

1847年,馮云山被抓,洪秀全扔下廣西教眾,跑到廣州“營救”(實際沒出什么力),好不容易發(fā)展起來的幫派差點解散,這時候楊秀清趁機,代天父傳旨,他們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不得不承認楊秀清的領導地位

1851年,金田起義,成立天平天國,封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并擔任太平軍統(tǒng)帥,諸王皆受東王“節(jié)制”

也就是說天平天國剛剛成立,楊秀清就已經(jīng)正式掌管兵權

(楊秀清)

洪秀全除了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什么都沒做過,他有什么權利?

其次,楊秀清的滅亡,在于內(nèi)斗

楊秀清死在韋昌輝手上,韋昌輝曾讀過書,“頗知文義”,家境很好

1848年,馮云山出獄路過韋家,與其交談,請韋昌輝加入拜上帝教,金田起義中,韋昌輝散盡家財參加團營,可以說太平天國前期能成功,全靠韋昌輝這位財神爺

(韋昌輝)

1851年,建都天京后,韋昌輝被封為北王、六千歲,地位僅次于楊秀清

反觀楊秀清,一個種山燒炭為業(yè)的泥腿子,靠著裝神弄鬼成為領導,韋昌輝早就心有不滿,只是不敢表現(xiàn)出來

而且,楊秀清目中無人,熱衷專權,雖然統(tǒng)戰(zhàn)全局,但對常年在外統(tǒng)兵打仗,手握重兵的韋昌輝忌憚不已,曾多次因為小事折辱韋昌輝,還曾將其杖打至站不起來

1856年7月,洪秀全與楊秀清矛盾爆發(fā)(楊秀清要做“萬歲”),洪秀全發(fā)“天王密詔”令韋昌輝回京誅殺楊秀清

韋昌輝早就想殺楊秀清,但一直害怕師出無名,引起別人不滿,這個時候的一道“密詔”算是正中下懷,而且他也知道如果正面打,自己不是楊秀清的對手,于是乘夜率三千兵眾突襲東王府,打了楊秀清個措手不及,“天京事變”爆發(fā)

(天京事變)

楊秀清的滅亡,可以說是兩人積怨已久的結果,跟洪秀全沒什么關系,難道說漢獻帝的衣帶詔如果成功殺了曹操,算是漢獻帝的功勞嗎?

再次,韋昌輝的滅亡,在于自己找死

自1856年7月,“天京事變”暴發(fā)后,韋昌輝大開殺戒兩個月,前后共計殺了兩萬余人,天京的高、中級骨干力量被屠戮殆盡

9月中旬,石達開回到天京,目睹慘狀,怒斥韋昌輝濫殺無辜,此時的韋昌輝已經(jīng)瘋了,又想殺石達開,石達開連夜逃走,韋昌輝就把石達開留京一家老小全都殺害

(石達開)

此時的“天王”依然在天王府醉生夢死

石達開至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他“上奏于天王要求韋昌輝之頭”,并宣稱“如不得其頭,即班師回朝攻滅天京”

韋昌輝陷入了癲狂狀態(tài),居然開始攻打天王府,洪秀全被逼無奈才下令處死韋昌輝,戰(zhàn)斗兩日,全誅韋黨200人,并于11月,將韋昌輝被五馬分尸

洪秀全的能力在哪里?“太平天國”政府已經(jīng)陷入癱瘓狀態(tài)了,他不管;石達開起兵“欲攻滅天京”,他不管;等要殺自己了,他慌了(韋昌輝)

而且,請注意,此時韋昌輝就剩下200人了,那2800人去了哪里?

“天京事變”是韋昌輝單方面屠殺,怎么肯能損失這么多人?很明顯,韋昌輝已經(jīng)癲狂到了敵我不分,是人就殺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殺他還不容易?

總結一下:太平天國運動確實影響深遠且意義巨大,但其與洪秀全關系不大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fā)一下唄!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5

天京事變是大家熟知的歷史事件。太平天國實際掌權的東王楊秀清被北王韋昌輝殺害,同時眾多太平天國的中高層骨干被屠戮。隨后因為翼王石達開起兵討伐韋昌輝,之前默許或者支持韋昌輝的天王洪秀全誅殺韋昌輝,結束天京城內(nèi)的血腥殺戮。而一直被認為受到架空的天王洪秀全為何能夠將兩個實力派人物楊秀清和韋昌輝除掉,尤其楊秀清在此之前一直是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人,而手中無兵無將的洪秀全是如何做到的呢?

洪秀全是否被架空?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要弄清當時太平天國的高層權力架構,也即洪秀全是否被架空這個問題。

  • 軍權:亂世之中首重軍權,仍處在戰(zhàn)爭階段的太平天國尤其如此。而太平天國的軍權毫無疑問是由楊秀清掌握。太平軍興起之前,首先是通過宗教傳播來凝聚力量,因此傳教能力突出的馮云山是拜上帝會的實權人物。而到了金田起義前夕,拜上帝會已經(jīng)開始籌備武裝起義,此時軍事權力和軍事人才上升到第一位,因此人多勢眾又頗具軍事謀略的楊秀清和蕭朝貴等人開始崛起,楊秀清尤為出眾,故此在永安封王時,楊秀清就被明確為太平軍最高統(tǒng)帥。

  • 政務權:從永安建制開始,太平軍就開始初具政治團體的雛形。而此時政務權也開始成為重要權力。到攻占南京正式定都之后,太平天國內(nèi)的政務權力就更加重要。而同樣在永安封王之時,楊秀清就被明確主掌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而據(jù)忠王李秀成的自述記載,太平天國實際政務機構在東王府,洪秀全只是象征意味的國家元首,大小政務都由東王決斷,所有政務都有東王府內(nèi)設置的六部管轄。

  • 宗教權力:因為太平天國依靠宗教起家,因此宗教地位和宗教權力也是非同小可的存在。而在這一點上,洪秀全保留了自己的教主地位,沒有下放給楊秀清,但是楊秀清有“代天父下凡”的宗教特權。在他假托天父附體的時候,楊秀清的宗教地位又要高于洪秀全。

故此,太平天國內(nèi)部軍事、政治和宗教三大權力中,軍事和政治權力都已明確由楊秀清獨斷。而宗教權力雖然仍保留在洪秀全手中,但楊秀清的“代天父下凡”的把戲又能讓他控制宗教權力。因此,洪秀全的確可以算是被架空,沒有多少實權,頂多在楊秀清忙于戰(zhàn)爭和政務的時候,躲在深宮的洪秀全可以在宗教事務上發(fā)表意見。

楊秀清是否一家獨大?

既然洪秀全被架空,楊秀清又幾乎掌握所有權力,而且楊秀清本人的能力出眾,領導太平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洪秀全要想除掉他應該不太可能才對,為何楊秀清又被洪秀全和韋昌輝等人除掉呢?

  • 中層權力架構上的“山頭”林立:太平天國當時的權力架構是高度集中在東王楊秀清身上,但由于太平軍的特殊崛起模式,他們內(nèi)部中層權力架構上是有著眾多山頭派系的。首先首義六王中,除了天王洪秀全和南王馮云山是外來人,其他四王都是廣西本地人,因此他們都有一幫宗族親屬,逐步也就形成了一派勢力。而楊秀清只是本身勢力較大加上前期勝利帶來的威望成為大家認可的領導核心。

  • 天京事變前的山頭分布:在天京事變前,東王楊秀清勢力最強之外,因為西王、南王已死,因此北王韋昌輝的地位變成僅次于洪、楊二人的第三號人物。同理翼王石達開也成為四號人物。這兩人因為掌軍掌權所以從實力上說甚至也比洪秀全更強,可以算實際上的二號和三號人物。

因此在天京事變之前,楊秀清還沒有達到一家獨大的地步,他的強勢是建立在過往的功勛和高度集權的中央權力架構。雖然他的實力最強,但還沒有達到可以同時壓制所有其他太平天國高層的地步。

楊秀清的強勢和自大使其他權力高層都被推向他的對立面

作為農(nóng)民起義的政治集團,高度集權就必然伴生權力矛盾。高明的政治家都會盡可能拉攏一方,壓制一方;蛘咦屍渌麆萘ο嗷ブ萍s,自身則掌握最高權力居中取利,這就是所謂帝王心術。而楊秀清則在這方面做的很差,比之他的軍事戰(zhàn)略和行政執(zhí)行力方面簡直天壤之變。

  • 天王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楊秀清自進入天京,戰(zhàn)爭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對洪秀全愈發(fā)缺乏尊重,特別是他兩人的許多事務上的理念不同,洪楊二人的矛盾逐步加深。但這本來也是必然之事,自認為能力遠在洪秀全之上的楊秀清卻要在名義上屈居第二,而洪秀全名為最高領袖,軍政實權卻被楊秀清掌握,兩人不可避免會產(chǎn)生矛盾,但楊秀清卻驕橫自大,錯誤估計了自己的真實勢力,在沒有明確打算篡位的前提下,壓制洪秀全過甚。

  • 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除了洪楊兩人之外,這兩人是首義六王中僅剩的兩位,也是除楊秀清之外實力最強的兩人。楊秀清本可以拉攏一方壓制一方,或者讓兩者相互制約。但楊秀清過于自大,直接將這些人都得罪了個遍,不僅動輒訓斥和懲處他們,導致兩人見到楊都感到害怕,時刻擔心楊借天父附身之名將自己干掉。而且楊秀清還因為自己的親屬和身邊人的小事,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得罪了這些實力派。

而躲在深宮之中的洪秀全則深諳政治內(nèi)斗的權謀,楊秀清將這些實力派人物得罪了,洪秀全正好拉攏收拾人心。利用他本身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地位,這種作法必然更加有效。

洪秀全的內(nèi)斗“盟友”

由于楊秀清的自大驕橫,使得太平天國內(nèi)的實力派人物都走向了他的對立面。因此洪秀全就團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復仇者聯(lián)盟”。如果你認真研究一下這份名單,你就會發(fā)現(xiàn)楊秀清面對的對手有多強大。

  • 首義三王:洪秀全和韋昌輝不用多說,兩者都是天京事變重要參與者也是發(fā)起者。而翼王石達開雖然當時遠在西征前線。但是因為東王楊秀清對他岳父黃玉昆的無端懲罰,同時平日對石達開的訓斥和壓制。石達開也是這場事變的重要知情者,他只不過是來不及趕回天京城罷了。因此首義諸王中所有人都成為了楊秀清的敵人。

  • 燕王秦日綱:這是除了首義諸王中唯一一個封王的首領。而他也被楊秀清壓制的很死。雖然他的政治立場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是騎墻派,有人說他是天王洪秀全的死黨,也是洪秀全真正的底牌。但是他是參與攻打東王府和屠戮東王部眾的重要參與者,因此他是楊秀清的敵人無疑。

  • 佐天侯陳承瑢:他是當時太平天國中地位僅此于其他王的人物。雖然沒有明確他是第八號人物,但是在曾被封為豫王的胡以晃已經(jīng)病故的情況下,加之他很受楊秀清的信任和重用,掌握極大的實際權力。但是他也一度被楊秀清訓斥和仗責,甚至被楊秀清揚言處死。但是很奇怪楊秀清罵歸罵卻沒有剝奪他的權力,但卻成功的將他逼向了對立面。而他也成為整個天京事變中的關鍵人物。據(jù)稱密告楊秀清謀反的是他,韋昌輝等人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能夠一路暢通無阻進入城內(nèi)且輕易攻入守衛(wèi)森嚴的東王府,都與這位在東王府有著巨大權力的八號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

通過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當時太平天國地位最高的前八位人物(這里保留了已故的蕭朝貴和馮云山的排名)中除了已死的兩位,其他五人全部成為了楊秀清的敵人和對手,加上有心算無心,還有陳承瑢的從內(nèi)協(xié)助,楊秀清焉能不死?

尾聲:洪秀全的卸磨殺驢

說了那么多,楊秀清的失敗已經(jīng)基本可以知曉,但是此后這份權力名單中以韋昌輝為首的參與者除了石達開為何都被洪秀全順利除掉呢?

  • 自作孽:在楊秀清死后,因為他的罪名并沒有確認,所以天京城內(nèi)仍有許多東王的舊部存在,而且對于韋昌輝等人的暴行非常憤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韋昌輝等人設下騙局,聲稱韋昌輝和秦日綱要被問罪受罰,通知東王舊部觀刑。隨后將聚集起來的東王舊部全部屠殺。這一作法不僅擴大了打擊面,同時引發(fā)了眾多太平天國內(nèi)部將士的不滿。
  • 不可活:隨后石達開回到天京,指責韋昌輝等人濫殺無辜,兩人鬧得不歡而散。警覺的石達開在韋昌輝派兵圍捕之前連夜出城,韋昌輝將石達開在天京的親屬全部殺掉。隨后引起公憤的韋昌輝被躲在深宮中洪秀全下詔指責,于是殺紅眼的韋昌輝圍攻天王府。
  • 至此韋昌輝等人已走上了絕路,天京城內(nèi)的其他太平軍奮起抵抗,最終被洪秀全借勢誅殺。至此這些太平天國權力最高層的人物,除了返回前線的石達開,已經(jīng)全部被殺。

而這一切都是躲在天王府無兵武將無權的“三無領袖”洪秀全的政治內(nèi)斗權謀。他先是利用楊的跋扈自大,拉攏團結了權力最高層中其他實力派共同除掉楊秀清。隨后故意繼續(xù)躲在深宮中,對韋昌輝的做法不加干涉和阻止。等韋昌輝等人引發(fā)眾怒之后,再利用最高領袖的身份來收拾殘局。這場政治內(nèi)斗中洪秀全可謂完勝,但是太平天國卻遭受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6

太平天國歷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平時不理政事,眼看著被架空的洪秀全,每每能“輕松”除掉“大權在握”的對手。

其實,只要細察太平天國奇葩的權利結構,以及洪秀全對這個結構駕輕就熟的運用,這個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太平天國本就是一個“山頭”的集合體

從拜上帝會時期開始,太平軍就是一個“山頭”構成的集合體。

這主要是因為兩個“歷史原因”。

1、 拜上帝會教傳播、組織的需要。

拜上帝會,是在傳教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

最有效率的傳播,是抓“意見領袖”。

這些“意見領袖”,原本就是一個群體的領袖。(比如楊秀清、蕭朝貴在紫金山燒炭工中的領袖;韋昌輝、石達開各自是金田、貴縣一支客家人集體的領袖)

所以,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胡以晃都是自己帶著人參加的隊伍。

盡管在后來的征戰(zhàn)中,這些山頭會因作戰(zhàn)需要被打散。但這種建立在錯綜復雜關系上的“山頭”從未消失。

因此,太平天國早期的權利結構,有一明一暗兩條線:明線上,是各種官職;暗線上,是錯綜復雜的“山頭”體系。

楊秀清掌握過明線上的大權,卻始終把握聯(lián)了錯綜復雜的“山頭”體系。

2、永安封王對“山頭”的強化。

其實,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山頭,再正常不過了。

不正常的是:洪秀全似乎很樂意維持,甚至加強這種“山頭”之分。

太平天國起事不久,就開始封王。

封王就封王吧,不就是一個稱呼嘛。

太平天國的封王可是很認真的!

他們封的是“實授王”。

這些王都是開府的。在他們下面,既有自己的府兵,還有自己的六部等行政班底。

這樣一來,各王的“山頭”得到了法定的固化。

一方面,這種“山頭”,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內(nèi)訌”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正因為存在各種“山頭”,貌似被被架空的洪天王隨時可以施展權謀,控制局勢。


“誅楊”:親兵之間的角逐。

“誅楊”事件的過程,目前說法不一。

但是,大致過程是一致的:韋昌輝、秦日綱率領親兵,從南門秘密進入天京,誅殺了楊秀清。

其實,當洪楊矛盾激化以后,楊秀清曾采取了一些預防手段。

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后,他讓石達開、韋昌輝西征。

石達開,指揮韋昌輝的人;韋昌輝,指揮石達開的人。后來,楊秀清又覺得不放心,想要韋昌輝和秦日綱也互換。

這樣:1、二王離開了天京,楊秀清加強了對天京的控制;2、二王即便想要殺回來,也不可能。ㄕ,總歸是要用自己人)

可是,洪秀全依然有2點可以利用。

1、各王的親兵。

歷史一再表明:在政變中,不論雙方表面權勢多大,最后的勝負,主要是由彼此的核心心腹力量來角逐的。

比如:高平陵之變。不管司馬懿和曹爽在外面力量有多大。決定勝負的,其實就是司馬懿那3000死士和曹爽留在洛陽的少許的心腹。

又比如:玄武門之變。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外面有多大的勢力。決定勝負的,其實就是太子府和秦王府的親兵。

誅楊事變也是如此。不管楊秀清的權勢有多大,韋昌輝、秦日綱的幾千親兵,足以發(fā)起政變!

而如前所說,由于各位都是實授王。大家都擁有親兵,甚至不需要像司馬懿那樣“陰養(yǎng)西死士”。

2、暗線。

不過,楊秀清畢竟掌控大權,就韋昌輝、秦日綱那點人,連天京的門都摸不到。

別急,前面說了:在太平天國的明面上的權利結構下,還有“山頭”這條暗線。

明面上的事情好說。暗地里的“山頭”就不好說了。

楊秀清要主持全局,光靠自己的心腹肯定不夠。他提拔過中下級軍官(如李秀成),也挖過洪秀全、韋昌輝的墻角(如唐正材)。

這些“新秀”、“墻角”,私下里,到底和哪個山頭親近?哪個山頭利益最一致?

要搞清楚這些,楊秀清還差一個“克格勃”。

韋昌輝是從南門進的天京。

誰開的門?有人說是陳承榕,有人說是石鎮(zhèn)吉,說法不一。

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得到楊秀清重用的人中,有內(nèi)應。

于是,以親兵為主要力量,以暗線為內(nèi)應,親天王派避開了楊秀清表面的“權勢熏天”,將政變演變成了親兵奇襲,一舉誅楊!


“誅韋”:自始至終掌控全局的洪秀全

誅殺韋昌輝的過程中,洪秀全其實自始至終掌控著局勢。

天京城內(nèi)的軍隊,原本分為兩類:1、親楊秀清的心腹;2、無堅定派別傾向者。

楊秀清死前,這些力量都是由楊秀清掌控的。

楊秀清死后,無政治傾向的部隊,自然直接聽命于洪秀全,親楊秀清的“東王余黨”,自然和韋昌輝不共戴天!

由于洪秀全自始至終沒有承認“誅楊密詔”,因此,自誅殺楊秀清的那一刻起,表面囂張的韋昌輝、秦日綱就處于極為尷尬的位置。

當然,同樣重要的是:即使在“誅楊團隊”內(nèi)部,秦日綱、陳承榕也與韋昌輝關系微妙!

因此,洪秀全始終掌握著主動!

他采取了兩步:

1、利用(至少是默許)韋昌輝、秦日綱對東王余黨的屠殺;畢竟,楊秀清的殘余勢力太強,對天王也不是好事;

2、當韋昌輝的屠殺引起公憤,尤其是在韋昌輝血洗翼王府后,外地各軍反對韋昌輝。洪秀全輕松“設計”除掉了韋昌輝。

可以說,誅殺韋昌輝的過程,洪秀全自始至終穩(wěn)坐釣魚臺。


“政變”有兩種。

一種是優(yōu)勝劣汰式的,如司馬懿的高平陵事變:更優(yōu)秀的一方控制局勢。

一種是“逆淘汰”式的,如這次天京事變:洪秀全親手除掉了自己最為優(yōu)秀的領導集體,也親手除掉了自己的未來。

看來,碰到洪秀全這樣的領導,即便是楊秀清、石達開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因此,只有遠離價值觀不健康、關系過于復雜的組織,才可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與君共誡!

7

洪秀全并非是被架空了,這個是太平天國的獨特的軍師制度決定的。

太平天國的軍師制度規(guī)定,天王是天國的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稱為“主”。而實際的具體軍政事務統(tǒng)由軍師負責處理。整個天國軍師眾多,最高的軍師是在永安封王時規(guī)定節(jié)制諸王的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雖然掌握了天國的最高的軍政大權,但他是在天王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的。在太平天國,洪秀全的威望高到無與倫比。在天國上下長期進行禮拜,講道理的活動,洪秀全實際上已經(jīng)是天國在人間的神。這個觀念在大多數(shù)天國的群眾心里無可動搖。洪秀全可以說一呼百應。

楊秀清雖然在太平天國前期為天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沒有制約,野心膨脹,仗著代天父代言的權力,要稱萬歲,對洪秀全造成了實際的威脅。但天國各王都各有軍隊,洪秀全就可以利用韋昌輝和楊秀清的矛盾,指使韋昌輝殺了楊秀清。

后又利用石達開和韋昌輝的矛盾,殺了韋昌輝。這完全是精神力量的作用。但天京事變打破了天國的精神寄托,理想破滅的天國群眾失去了動力,當時天國流傳一首歌謠,“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睆拇颂靽呦蛄讼缕侣,直到失敗。

8

天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是宗教首腦和精神領袖,而政務領袖則是楊秀清。這種權力格局的形成,源于兩廣傳教和最開始權力派分的弊端,永安建制則加強了宗教與政務二分的問題。天京事變的爆發(fā)是必然的,這不僅是洪秀全楊秀清之間的矛盾,還有新軍事貴族和廣西本土派之間的斗爭。洪秀全雖然在定都之后深居幕后,然而其權威卻幾乎是不可撼動的,只不過在具體的行政事務上被架空了,朝廷具體人事制度以楊秀清派為主。

楊秀清是否極度跋扈張揚倒在其次,在于這樣一種不太正常的權力運作模式,帶來了很多弊端。比如,東王楊秀清地位最高同時兼領行政最高權力,其他王會有不滿。況且,韋昌輝和秦日綱等人是有一定政治野心的。洪秀全就是利用了這種內(nèi)部矛盾,施展帝王心術,分化瓦解,最終殺死了楊秀清,又把罪名讓韋昌輝等人背了鍋,清除了最大的政治對手。從這個層面看,楊秀清在政治格局和手腕上相對還是差了一些。洪秀全建構的天國理論和制度設計,成為想當然的天王。楊秀清則是屬于早期平起平坐的重要勢力,在內(nèi)部大一統(tǒng)局面下,他的權力肯定會妨礙到洪秀全的威望,戰(zhàn)友變成敵人,兩者撕破臉洗牌是必然的。

只不過,所謂的實力派在太平天國內(nèi)部斗爭下,成為走向終結的催化劑。

9

洪秀全打仗不行,搞治理也不行,但是論玩陰謀詭計,楊秀清和韋昌輝加起來都不是對手。

一、楊秀清與洪秀全

太平天國早期運動中,洪秀全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但是楊秀清最早傳“拜上帝教”的時候偽裝成“神靈附體”的樣子,代表天父傳達圣旨,有代天父傳旨的特殊地位。

永安建制后,楊秀清受封東王,位在諸王之上,只在天王之下,但是洪秀全打仗不行,軍事全靠楊秀清負責,一路打到南京都是楊秀清指揮的,在這種情況下楊秀清野心膨脹。也自然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

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后,楊秀清頻繁使用代天父傳旨的特權,其中大多是為了處理內(nèi)部矛盾,排擠異己,洪秀全也被楊秀清多次以天父的名義加以斥責,在指揮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后,楊秀清以此大功為由,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

誅滅楊秀清

楊秀清驕橫跋扈,能力不錯,但是政治上是個白癡,在天京搞得天怒人怨。

楊秀清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人都有巨大的矛盾,而他在天京能夠完全控制的也就是東王府的幾千士兵而已。

洪秀全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正丞相陳承瑢開城門接應 。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nèi)數(shù)千男女被殺盡。其后,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后被殺,平民也不能幸免,隨后血洗南京城,約2萬余人被屠殺。

二、被卸磨殺驢的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


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正丞相陳承瑢三人都與楊秀清有著巨大的矛盾,三人是誅殺楊秀清的主力,在這次事變中,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幾乎盡遭屠戮。

翼王石達開十余日后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因石達開的部曲也有不少在亂軍中被殺,石達開責備韋昌輝濫殺無辜,不兩人歡而散。

但是韋昌輝殺紅了眼,害怕石達開報復,還想殺石達開,石達開感覺不對只得連夜出走,但其他在天京城中的妻兒老小全被韋昌輝殘忍殺害。

逃回去的石達開大怒,從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求洪秀全殺韋昌輝以謝天下,而韋昌輝的暴行也激起了眾怒,各地太平軍將領都支持石達開。

韋昌輝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想挾持洪秀全,但是自己不過幾千人,他最終敗于效忠天王的將士及東王余眾,北王韋昌輝被抓獲后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 ,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三、石達開出走,洪秀全終于可以大權獨攬了

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粗_開威望比自己還高,洪秀全又搞起了花招,他將自己兩個無能的哥哥封王并委以重任,這兩個家伙處處排斥石達開,為了避免內(nèi)訌,石達開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不久石達開率軍出走,至此洪秀全終于將太平天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天京變亂及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內(nèi)人心開始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xù)在各戰(zhàn)場得勝,太平天國的控制區(qū)大為縮小,即使后來太平軍攻下江浙一帶,形勢上一直處于下風 。

洪秀全不是打天下的材料。

10

太平軍是一支有信仰的隊伍。這只隊伍的靈魂人物并不是東王楊秀清,更不是北王韋昌輝,而是天王洪秀全。洪秀全將“拜上帝教”滲入了人們心中,又假說自己是天父之子,因此才人心歸附。

咸豐年間,天災肆虐,官紳腐敗,層層盤剝之下,百姓因而食不果腹,流離失所。老百姓渴望救世主的出現(xiàn),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對掙扎在痛苦中的人們來說,正如一盞明燈,給予了他們光明與希望。

正因如此,1851年,在洪秀全,楊秀清,馮云山,蕭朝貴,韋昌輝的帶領下,一幫受苦受難的教眾為擺脫苦難,為誅滅“清妖”而發(fā)動了著名的金田起義。

之后,在當年12月,太平軍北上攻占永安并開始建制。洪秀全自稱天王,號萬歲。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很顯然天王遠在五王之上,而東王楊秀清又節(jié)制其他四王,楊秀清號稱九千歲,韋昌輝則號稱六千歲。

從金田起義至1853年太平軍占領天京。馮云山,蕭朝貴相繼戰(zhàn)死,楊秀清節(jié)制諸王,調(diào)兵遣將,從而逐漸掌握了實際軍政大權,洪秀全幾乎被架空了,太平軍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矛盾逐漸激化。楊秀清不僅為自己加了500歲,號稱9500歲,又多次代“天父傳旨”羞辱杖責洪秀全。洪楊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1856年,八九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之后,楊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忍無可忍,密令韋昌輝和石達開回部對付楊秀清。 天京事變很快便爆發(fā)了。

韋昌輝率領大軍突入東王府,大開殺戒,血洗了東王府,東王府2萬多人被韋昌輝屠戳殆盡。韋昌輝又在天京城大肆捕殺楊秀清眷屬,天京城血流城河。韋昌輝的暴行招致了翼王石達開和眾多將士的不滿。洪秀全迫于壓力,又將韋昌輝等200余人處死了。

就這樣,看似被架空的洪秀全利用韋昌輝,剪除了政敵楊秀清,此后再處置掉韋昌輝,一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戲碼。洪秀全為何如此厲害呢。

一、洪秀全知道韋昌輝與楊秀清素有積怨。韋昌輝的親戚曾與楊秀清的親戚發(fā)生過糾紛,韋昌輝向楊秀清低頭,此事才作罷。洪秀全恰好利用這一點,令韋昌輝倒向自己。

二、洪秀全在行事之前,做到了密不透風,楊秀清正暗自得意呢,天王已經(jīng)開始動手了。

三、洪秀全作為太平軍領袖,其自身擁有精神感召與號召為。楊秀清與韋昌輝并不如洪秀全老謀深算,洪秀全又是太平軍的靈魂人物,處理他們來,只是略施小計,就贏了。

洪秀全贏了斗爭,卻輸了形勢。自此內(nèi)斗后,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而衰,形勢已經(jīng)不由人了。

文/風雪夢不逝

點贊關注,鴻運當頭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