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但他們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隨性。以明清兩代的皇帝為例,每天在紫禁城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嚴格規(guī)律的。
皇帝的日常時間表
如果看到皇帝日常生活的時間表,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生活實在無法與快樂聯(lián)系在一起。高高在上的皇帝,為萬民敬仰,一舉一動都應(yīng)該遵守禮儀,稍有瑕疵便失了威儀。因此,歷代皇帝的生活,幾乎每一分鐘無不處于被規(guī)定之中。
清朝康熙皇帝曾在遺詔中感慨地說:“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書生們每每因此多有譏評……做大臣的,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就不做,回家優(yōu)游度日。而皇帝們就沒有這樣幸福,皇帝的重任是不可以托付給旁人的。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怎么敢奢想安逸!”
清朝皇帝大致的生活時間表:
天天“上班”,假期休想
明清時期的皇帝幾乎每天都要處理朝政,極少有單純的休假。清朝皇帝早膳后便要端坐于乾清門“御門聽政”,期間的禮儀規(guī)范相當嚴格:奏事開始后,大臣從東階上門,列跪,尚書大人先手捧折匣走上前,先將奏折恭放在案上,然后跪下口奏政事。每奏一事,皇帝便要降旨,宣布處理意見,然后由大學(xué)士或?qū)W士承旨。所有政事奏完后,大學(xué)士、學(xué)士起立,從東階走下,皇帝才能起駕回宮。
批閱奏折也是皇帝每天都要處理的政務(wù),勤政的皇帝常常會批閱奏折到深夜,當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做到的。清朝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勤于理政,親自批閱奏折,有時一天批閱奏折幾十件、下達諭旨十幾道,奏折的批閱一般數(shù)十字至數(shù)百字。
永遠做不成快樂的吃貨
想吃啥就能吃到啥?那你可能想多了,皇帝用膳受到的約束更多。清朝的皇帝每天早晚兩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用膳前,御膳房的太監(jiān)們會手捧紅色漆盒排著隊進來,將飯肴、菜點、湯羹等擺上桌。皇帝就座后,太監(jiān)先要走一遍試毒流程,品嘗或用銀牌試每道菜,再遞呈給皇帝享用;实垡话銌为氂蒙,無特別旨意任何人不能與其同桌。
清朝皇帝用膳的規(guī)定,一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如果皇帝喜歡吃某一道菜,當吃到第三口時,身旁服侍的太監(jiān)就會把這道菜撤下去,并且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呈上這道菜。這么做是為了預(yù)防有人了解到皇帝的喜好,在飯菜中下毒。
統(tǒng)一工裝,頭頂重冠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穿戴是不能由著自己喜好進行的。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場合,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時辰,其穿著都有嚴格規(guī)定。
比如皇帝在重大典禮活動時要穿袞服,上朝理政時要穿朝服,喜慶節(jié)日時要穿吉服……有時候一上午就需要更衣三次。服飾對于皇帝來說,不只是為了御寒或蔽體,更重要的是為了彰顯皇權(quán)威嚴。
皇帝還要戴頭冠,朝冠、吉冠、便帽……頭上絕不能空著。據(jù)《東北三寶經(jīng)濟史》記載,清朝皇帝的朝冠上僅珍珠就裝飾有珍珠37顆,玉帶上裝飾小珍珠132顆,可見整個頭冠有多重了。
與后宮女人的那點事兒
明清時期,宮中有專門負責(zé)管理皇帝臥房事務(wù)的機構(gòu),即“敬事房”。一般來說,皇帝除了與皇后同住并無限制,其他嬪妃一律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而且皇后對皇帝寵幸哪位妃子也有一定的決定權(quán),皇帝是不能隨心所欲地去某位妃子住處的,需要事先以“書面文件”通知皇后,然后由皇后蓋上鳳印才行。
敬事房太監(jiān)晚上會守在窗外,敬候事畢。為了防止皇帝行房時間過長而損傷身體,太監(jiān)會在外高唱:“是時候了!比绻实廴匀焕^續(xù),太監(jiān)會再喊一次。喊到第三次,按規(guī)矩皇帝就不能再拖延了。
“撿史君”說:當皇帝這種工作,本君可不干,還是安安靜靜當個普通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