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最強盛的時候應該兩個階段
第一個是明初朱元璋朱棣時期,14世紀末到15世紀初。
當時明軍步兵極具攻擊力,非常重視“長槍軍”的使用與訓練,“持槍角勝負,勝者始得升擢”。在明初步兵的組合陣型中,“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100名士兵中長槍步兵占到了40%,此外還有10%的火銃手。他們在內(nèi)地戰(zhàn)場上面對蒙古騎兵屢屢得勝,號稱“淮北勁卒 雖燕趙精騎不及也!
明軍騎兵當時也很勇猛,公元1380年的蔡家莊之戰(zhàn),甚至40名明軍騎兵就敢對1000名蒙古騎兵發(fā)起攻擊。
具體說,明軍近戰(zhàn)步兵較同時代歐洲甚至奧斯曼土耳其(耶尼色里親兵也還于初級階段)更強、更專業(yè)化,還擁有大量裝備槍(火銃)炮(洪武大炮)的遠程兵種。想多比較差的是騎兵,主要是因為馬種問題,(成功的馬政持續(xù)時間也很短,馬匹其數(shù)量與質(zhì)量都不令人滿意),騎兵素質(zhì)與裝備遜色于但是吊打歐洲的奧斯曼帝國?傊,依靠精銳的步兵與勇猛的騎兵,以及龐大的軍隊數(shù)量,明軍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勁旅。
第二個是明代中后期的戚繼光改革時代,16世紀中后葉。
經(jīng)過戚繼光改革的明軍極其兇悍,吊打整個東亞。比如面對兇悍日本倭寇的上界嶺之戰(zhàn)中,戚繼光所部明軍陣斬倭寇三百四十四名,而損兵不過三人。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一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十八卷本,一個是十四卷本。十八卷本是在抗倭之時的編制情況,當時除冷兵器外,一哨配備一隊火繩槍兵,火器比例為20%。除了這一部分火器,冷兵器的鴛鴦隊還攜帶大銃三門。不含非戰(zhàn)斗人員的火兵在內(nèi),一哨冷熱兵器合計五十五名戰(zhàn)斗人員,其中有十桿火繩槍,三門輕型火炮,這種火力配置在當時的世界軍隊堪稱豪華。
在北方防備蒙古騎兵時,戚繼光組建了車營、騎營和步營。
車營戰(zhàn)車一共有128輛,如果僅算鉛彈,一輛戰(zhàn)車狼機銃鉛彈重量約為250斤,鳥銃鉛彈重量22.5斤,合計272.5斤,全營則為34880斤,即可發(fā)射的彈丸重量約為20.75噸。
騎兵營全營上下?lián)碛谢⒍着?0門,火繩槍540支,快槍360桿,火箭12920支,弓箭1152副,其中虎蹲炮彈藥1800發(fā),每次發(fā)射直徑約2寸石彈一發(fā),霰彈30發(fā)(重一兩)或100發(fā)(三錢以下);鹄K槍和快槍彈藥均為每門300發(fā),合計彈丸數(shù)量27萬發(fā)。弓箭每副箭矢三十支,合計34560支。全營輕型遠程武器可射擊數(shù)量超過了三十萬次,虎蹲炮為55800發(fā)備彈,總可射擊彈丸(箭矢、鉛彈、石彈)數(shù)量上近乎五十萬發(fā)。
步兵營全營擁有火繩槍1080桿,火器手占全營兵員數(shù)量50%,全營弓箭648副,火箭6480支,鳥銃彈丸216000個,箭矢19440支,遠程武器可發(fā)射次數(shù)依舊超過了24萬次。
總體而言,在16世紀,戚繼光的車步騎營制火力極為豪華,而且大家知道戚繼光的紀律可以算得上嚴苛了,士兵肉搏能力極強。
戚繼光這種冷熱結(jié)合、火力為先、肉搏不虛的野戰(zhàn)合成化軍事體系,也是站在當時世界第一流勁旅之列的。
然而,唯一的問題就是,明代軍事力量一直處于被壓制和輕視,明朝的財政也一直處于不太良好的狀態(tài),沒錢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改革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