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元璋要是知道朱棣會篡位的話,依然會篡位給朱允炆的。而且朱元璋也感覺到朱棣對朱允炆的威脅,還準備讓朱棣進京。之余為什么要進京。對于在暮年大開殺戒的朱元璋來說,答案不言而喻了。各位讀者隨紫陌來看原由。

朱元璋為孫子朱允炆“鋪路”

朱元璋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基礎最差的皇帝。農(nóng)民出身,乞丐身份的朱元璋憑借著敏銳的政治意識和軍事頭腦。在1368年,朱元璋最終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之后朱元璋表現(xiàn)出和之前不一樣的一面。打江山之前可謂是稱兄道弟,一起大口吃酒、大口吃肉。打江山的過程可謂是艱苦。而兄弟應該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但朱元璋不是,有難可以同當,享福的時候就把兄弟忘了。開始大殺特殺的屠戮開國功勛。明初的四大案就處死了上千上萬的朝臣。而藍玉相比大家也是有所耳聞。明朝的江山,藍玉將軍也是有著不小的功勞。

但是最終藍雨一案牽連人數(shù)達到了1.5萬,我國歷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也落得個慘死的下場,胡惟庸案牽連人數(shù)更是達到3萬余人。

可見自古以來除了君王,都逃不開的功高蓋主的魔咒外,原因無非是為自己即將上任的兒孫掃清道路。而朱元璋的殺伐讓人感到很是“無情”。

朱標(朱元璋嫡子)宅心仁厚、文武雙全,不論是治國還是打仗都是一把手,可以說朱標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朱元璋毫不遲疑的朱標為他下一任的接班人。但是朱標在卻不長命。

之后朱元璋也沒有立其它的孩子作為太子。而是直接將朱標的孩子,朱元璋的孫子立為太子。但是孫子朱允炆并不是一塊做帝王的好料。

朱元璋就開始為孫子“鋪路”。被朱元璋出名的功臣最出名有劉伯溫、徐達、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宋濂、傅友德等人無一能幸免。很多都死于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僅剩湯和等數(shù)人幸免于難!但除了湯和外,大多都是沒有善終。

不僅如此,而且朱元璋死后還不許各路番王進京祭拜。怕引起不必要的動亂以至于威脅到朱允炆上位。

朱元璋為了這個皇孫,可以順利繼位掃清了一切障礙。導致朱允炆身邊的基本都是當時著名的大儒,沒有什么善戰(zhàn)的武將。

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篡位的下場

此時就說到朱棣了,朱元璋有沒有想過殺兒子的想法呢?以朱元璋的性格可能是有過這個想法!白怨呕始覠o親情”啊!而“冷血”的朱元璋是有可能對兒子的下手的。

朱允炆上位的障礙除了朱棣都清除完了,朱元璋也能感受到朱棣的是個“威脅”,在臨死前下詔讓朱棣進京,但被朱允炆當了。

在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jīng)就說過“燕王病矣”,意思并非燕王朱棣病了,而是朱棣這個人非常危險。朱元璋其實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死后最可能發(fā)動兵變的就是四子燕王朱棣。在布下各種防御之后,還立下了自己死后不準其他藩王進京祭拜的遺囑。

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篡位的話,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朱棣必定會被朱元璋除掉。

結語:

朱元璋是非常喜歡孫子朱允炆,從朱允炆年紀小、資歷淺、而且性格懦弱,根本就不是帝王最合適的人選,朱元璋依然選擇了孫子朱允炆,可見朱元璋的對孫子的喜愛。可見朱允炆繼位幾乎是鐵定的。

那么朱元璋要是知道朱棣會篡位的話,接來下就是除掉朱棣,讓孫子朱允炆安心做帝王。


大家認為呢?說說你的看法,下方留言探討。

我是紫陌,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期待和你一起探討更多的問題。

最佳貢獻者
2

分封諸王:人算不如天算!

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篡權奪位,不但會堅持傳位與朱允炆,而且直接將燕王朱棣廢掉或者殺掉!

自從秦朝廢除分封制以后,分封制已經(jīng)成為了擾亂中央集權國家最大的隱患之一。但是為了保證江山永固,社稷永存。一些帝王仍然守著“疏不間親”的政治原則力圖用血緣政治來鞏固一家一姓的千秋帝業(yè)。但是歷史的事實證明,血緣政治已經(jīng)不利于國家統(tǒng)一,已經(jīng)不利于一家一姓的千秋帝業(yè),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玄武門事變,無不印證者皇族內(nèi)部過高的王權已經(jīng)成為危害皇權最大的隱患。可是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只有朱家人才會跟朱家人一條心,所以他大肆的分封,并給予諸王兵權、財政。

歸根結底,朱元璋還是為了大明江山的萬代考慮,為了鞏固一家一姓的皇權。在朱元璋看來皇帝是天上的月亮,而分封的豬王是夜空中的星星。他所要達到的理想是:“眾星拱月朝北辰,萬世千秋由一人!可是他萬萬都沒有想到,僅僅在自己死后不久,他的兒子就起兵造反,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中央政權。如果他能料到燕王朱棣會造反,燕王朱棣敢造反,以朱元璋的性格,要么是將燕王朱棣廢為庶人,要么直接殺掉他。除此之外,在朱元璋面前,燕王朱棣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朱元璋當政以來,一直都在鞏固中央集權,而鞏固中央集權的核心就在于鞏固皇權。為了加強皇帝的權力,他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設立三司,建立錦衣衛(wèi),大興文字獄。他以決絕的手段誅殺開國元勛,文臣武將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朱家皇權的萬世一系,朱家直系皇權的萬世一系(朱元璋→朱標→朱允炆)。

從始至終明太祖朱元璋都沒有想過傳位于燕王朱棣。如果他真有此心,他就不會殺戮那些功臣名將,因為以燕王朱棣的果敢很辣完全可以駕馭那些交兵悍將開過元勛。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朱元璋能夠預先料到燕王朱棣有謀反之心和謀反之膽,或許就會留下藍玉。因為藍玉是建文帝母親的舅舅!但是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然而,這一切都是假設,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代雄主,但是終究管不了身后事,他設計了一系列鞏固中央直系皇權的措施,這最終沒有防得了靖難之役!

3

大伙兒都知道,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奪了自個大侄兒的皇位,雖說也落了一個不太好聽的名號,但也著實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

早逝的朱標

回到靖難之役前頭,朱元璋還沒駕崩,他的最寵愛的兒子朱標也在,朱標是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初期和馬皇后所生,從小便深得朱元璋寵愛,后來朱元璋登上帝位,冊封他為太子,接著朱標幫著處理政事。比起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太子朱標朱標宅心仁厚,對兄弟姐妹和大臣都很友好,很受大家歡迎。

可惜的是,朱標英年早逝,噩耗傳來,朱元璋悲痛欲絕。同時,也意味著他的心血都付之東流了,悲痛之余,他把希望又寄予到了皇太孫朱允炆的身上,希望他可以繼承父親朱標的事業(yè)和未遂的理想。朱允炆呢,和父親一樣,都是宅心仁厚,溫文爾雅的人,父親生病,他悉心照料,他的孝心打動了朱元璋。本來朱允炆不是朱標的嫡長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因為早夭,也早早去了。朱允炆就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太孫。

皇位的繼承人

朱標死后,能頂替上的人只有朱棣了,但是,朱元璋還是沒讓他繼位。并不是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多么崇尚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度,而是,他太愛的逝去的兒子朱標了,他在兒子的病床前又看到了孫子朱允炆的孝心和父親朱標身上的仁厚。有時候看著朱允炆,就好像看到了兒子朱標,不禁眼睛花了起來。愛屋及烏,他開始栽培孫子,把他的心血又嫁接到孫子身上。

本來,朱標死后,朱元璋打算考察一下四兒子朱棣,因為朱棣和他十分相似,都是久經(jīng)沙場,在戰(zhàn)場上建立卓越軍功,說實在,朱標死后,朱棣也是意向人員。但是,最后因為朱允炆的表現(xiàn)良好,皇儲的位子還是被朱允炆截胡了。

朱元璋知道朱棣會造反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老朱指定沒有未卜先知的特異功能。不過,作為一代霸主,他應該還是會有一定的戰(zhàn)略眼光的,起碼比普通人看的遠一些。也正是因為如此,洪武大案登上了歷史舞臺,演繹了那一段歷史。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手下一大批開國功臣,這些人都是居功至偉,都是老謀深算,有一定城府和威信。他也知道孫子寬厚仁慈,性格懦弱,當然,既然他選擇了孫子,就得為他鋪路,就這樣,連著的洪武大案,那些開國功臣們都屠戮殆盡,對孫子朱允炆的威脅都不斷降低。

在這種背景下,人心惶惶,都是謀求自保,先活下來吧,哪里還有謀反的小九九。就這樣,朱元璋深以為然,孫子的路會好走一些。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考慮朱棣的存在,朱元璋在朱棣身上也是做了文章的,據(jù)說大大小小也試探過朱棣多次,每一次都有可能掉腦袋,朱棣步步驚心,最后,直到朱元璋死后,朱棣才把懸著的一顆心稍微往下放了放。

朱元璋的心意

不管怎么說,朱元璋都是把朱允炆當成了接班人,即使他料定朱棣會造反,他也會把朱棣處理了,即使他沒有這個心思,朱元璋也是不斷考驗,還讓孫子防著朱棣。還有就是,洪武大案,牽扯了幾十萬人,大多數(shù)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為他坐皇帝立下汗馬功勞,他都眼睛不眨一下都殺了,更別說朱棣。

說到最后,不禁感慨,最是無情帝王家啊,伴君如伴虎!

4

朱元璋在去世前為朱允文做足了準備,包括對藩王的限制。朱元璋認為藩王作亂成功的可能性極低,聰明的藩王不會作亂。

而朱棣最開始作亂也是被逼,開始作亂成功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而朱允文一次次昏招頻出,硬是把勝利推向了朱棣。

5

回答了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篡奪地(帝)位,還會傳位給朱允炆嗎?

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孫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元璋之所以傳位給朱允文,那是他爹朱標死的早,朱元璋愛屋及烏,沒有經(jīng)過民主選舉,舉手表決等形式,就直接把皇位隔輩傳給了孫子,本來朱棣的二哥三哥都死的早,當大哥朱標死后,朱棣心里有那么點小激動的,因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些都是老傳統(tǒng)了,現(xiàn)在老四朱棣排在了最前面,老爹,這回希望你不要再搞獨裁,也該搞點民主之類的了,相信如果投票的話,我肯定會排在第一的,其他弟弟沒一個能力超過我的,至于寧王朱權,哼,有胸肌無頭腦的家伙,一介武夫怎可與我相比?……誰知道朱元璋壓根就沒想過聽意見,直接給了結果,這把朱棣搞得心灰意冷,心中各種不服,如果說朱標當太子,我自然沒得說,誰讓人家參加工作早,有資歷,咱也沒撒好說的,但是朱允炆算個屁,一個小毛孩子而已,憑什么當老大?本來朱棣心里就不服,朱允炆登基后還搞什么削藩,弄得諸侯王是抓得抓,死的死,自殺的自殺,最后刀架在朱棣脖子上了,那不反也得反,最后在朱棣天天吃泡面熬夜的玩命下,奪得了建文帝的皇位!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奪帝位,朱元璋肯定還是會傳給朱允炆的,但是很可能會廢了朱棣,因為他知道朱棣的能力。朱允炆本人本性還是挺好的,畢竟經(jīng)過朱元璋親手調(diào)教,而且?guī)吡艘欢温烦,心中是給予肯定和欣慰的,要不然朱元璋那么多兒子,挑一個最好的不就行了,但是朱元璋沒挑,而是把家產(chǎn)留給了孫子,說明第一喜歡這個嫡孫,第二認可這個嫡孫!要不然憑朱元璋的眼光和經(jīng)驗,怎么會把江山交給一個敗家子呢?

6

朋友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朱元璋直到朱棣會篡位,還是會傳位給朱允炆,但會先處理掉兒子朱棣。

(圖為劇照朱允炆)

一、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以朱元璋鐵血無情的性格,若是知道朱棣會造反,絕對會為了孫子繼位將他直接處理掉。

二、朱元璋去世前自認為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一切。

(圖為劇照朱元璋)

朱元璋曾經(jīng)為嫡長子朱標打造了一個強大的武人集團。當朱標不幸早夭后,這個強大的武人集團,反而成為皇長孫朱允炆順利繼承皇位的巨大威脅。朱元璋深恐擔憂,不惜發(fā)起一場清洗運動,扳倒了藍玉、胡惟庸集團,殺了數(shù)萬人之多。在朱元璋的大開殺戒之下,武人集團灰飛煙滅。

三、已經(jīng)確認了兒子朱棣沒有反心。

(圖為劇照朱棣)

朱元璋生前也考慮過朱棣是否會謀反。于是派去許多探子,前往搜羅朱棣意圖謀反的證據(jù),試圖為朱允炆拔去最后一根刺。或許是因為朱棣的反偵察能力太強了吧,朱元璋沒有搜索到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朱棣有造反的意圖,只好放了朱棣一馬。

四、朱棣造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朱元璋去世前。朱棣確實沒有造反的心,朱棣后來的造反準確講是被逼的,看看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換作誰也接受不了,更不用說這個為明朝政權鞏固建立不朽功勛的實力派王爺,心理失去平衡以后,他不造反才怪呢!所以說,朱棣造反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朱允炆這個小皇帝戰(zhàn)略失誤。你說你朱允炆剛上任,還沒有坐穩(wěn),就開始要大刀闊斧的削藩,未免操之過急了吧,如果一步步來,對于那些諸侯王一個一個的慢慢處理。也就不會造成最終的失敗了。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會造反的話,還是會傳位給孫子朱允炆,但會提前處理掉朱棣這個想謀反的兒子。

以上便是我的見解,希望對你有用。如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留言,大家一起討論進步。謝謝!

7


我覺得還是會的。


朱元璋太厲害了太嚴格了,想選個仁君而已,太子朱標就是非常合格的人選,可惜太子死的早,剩下的兒子沒有一個能入得法眼,包括朱棣。


誰都知道朱棣絕對是個人才,帶兵打仗非常牛,對外很硬,但是他老爸還是決定讓朱允炆做皇帝。


立孫子是個英明的決定。很多人總說應該傳給老四,這就是扯淡。當時老大朱標死了,老二老三可還活著,憑什么越過老二老三給老四,老四有什么明顯功績壓過老二老三?后面還有個受寵的老五。


因為一二三四年紀相差不大,老大早逝,朱元璋擔心二三四也早逝,考慮到新王朝太子頻繁更換是大忌,所以立了朱允炆。事實也證明朱元璋判斷對了,老二老三都走在朱元璋前面了。



立孫子沒問題,只是立朱允炆是有問題的,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老朱也看走了眼。從登基后的表現(xiàn)看,朱允炆其實一點都不善良,更要命的是他并不想當個守成之君。用一個詞形容這貨,最準確的應該是中二。


朱允炆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不咋地,關鍵是他手下有本事的人他都沒怎么用,忠于他的人又沒啥本事……


朱元璋選朱允炆的意思就是要穩(wěn)定,但是朱允炆覺得削藩才能穩(wěn)定,然后就搞得不穩(wěn)定了。



8

朱元璋還會傳位于朱允炆,而且會把朱棣殺掉,不留后患。

9

朱元璋早就知道,不然正大光明扁后面怎么有朱允文逃包備用工具,甚至還有為他逃生準備十幾年的船夫!朱元璋是千百年來皇帝中堪稱最厲害的!

10

從朱元璋的性格與做事風格來看,他依然會把皇位傳給朱允炆的。

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從小窮光蛋,參加農(nóng)民起義軍后,一直打到做皇帝,一路走來,煉就了他任用賢能、殺伐果斷的性格,然而他不良的性格在后來不斷暴露。

忌賢妒能,在大明建立之前,他緊緊依靠這些賢能人才,武將湯和、徐達、藍玉等,一馬當先,沖鋒先陣,文臣如李善長、劉基等善謀能斷,運籌維握,這樣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終成大統(tǒng)。

但帝業(yè)建立后,他忌賢妒能的性格不步表現(xiàn)出來,文臣武將作用不大了,害怕他們的能力,就慢慢把他們除掉,劉基、李善長是這樣,湯和、藍玉那些武將們都沒有善終,僅留一個徐達。


朱元璋的做事風格。他的做事風格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到底,容不得他人染指,也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認死理。

為了子孫的萬事基業(yè),他把那些文臣武將殺光,把兒子們封王分地,就是讓他們保衛(wèi)大明疆山。如果他知道朱棣以后搶奪皇位,他說一不二的性格,一定會想辦法提前整治不可的。


當時,朱棣還是聽朱元璋的話,讓他來應天他必須去。

有的說啦,他有這個狠心嗎?其實最狠心的皇帝就是朱元璋了,他的侄子、女婿、外娚死在他刀下的不少。

他選定的事情,誰也別想動,他就是皇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