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湖北江陵人,他作為嘉靖皇帝的湖北老鄉(xiāng),他為在隆慶和萬歷皇帝的江山做出了不少貢獻。用梁啟超先生的話說:張居正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明史》中評價張居正:張居正通識時變,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而威柄之操,幾于震主,卒致禍發(fā)身后“。說張居正通曉時世變化,敢于擔當事任。神宗初年主持朝政,使國家由衰弱中振興,不能說沒有濟世的才干。操持顯赫大權(quán)后,幾乎威震皇帝,最終招致死后禍患家嗣。那我們就來看看,張居正到底錯在了什么地方,以至于最后被抄家滅族。

早年好評如潮的張居正

《明史》中記載張居正從小就聰明絕倫,15歲就已經(jīng)考取了生員,長得眉清目秀的,胡須直至腹部,辦事勇敢自稱為豪杰,但是城府極深,一般人都看不出他的心機,可見張居正長得帥氣,聰明辦事比較果斷,因此得到很多人的稱贊,少年時期更是得到巡撫顧璘奇的稱贊:“國器也。”未幾,居正舉于鄉(xiāng),璘解犀帶以贈,且曰:“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考取進士后,深得徐階等人器重。

由于張居正能力出色,成為裕王朱載垕官邸的講學(xué),深得裕王賞識被提拔為講學(xué)院士,在嘉靖皇帝死后徐階招張居正共同商議,草擬遺詔等重大活動,在裕王登基以后張居正進入內(nèi)閣,先后被封為東閣大學(xué)士、英武殿大學(xué)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此時進入權(quán)力中樞的張居正,開始有些趾高氣昂的看待別人了。《明史?張居正傳》時徐階以宿老居首輔,與李春芳皆折節(jié)禮士。居正最后入,獨引相體,倨見九卿,無所延納。間出一語輒中肯,人以是嚴憚之,重于他相。是說“當時的首輔徐階、李春芳等人都是禮賢下士,唯有這最后入閣的張居正,把自己看作是丞相,傲慢的接見其它大臣,不引薦其它人,也不同從別人的意見,所以當時的人們害怕他,因此把他看的比其它丞相重。

張居正何以成了大臣們心中敢怒不敢言的人

徐階作為張居正的引路人,知道張居正是有才華的人,更是知道張居士也是個內(nèi)心比較很的人,比如張居正離開首輔位置以后,就指示他的三個兒子謹慎侍奉張居正,《明史?張居正傳》徐階既去,令三子事居正謹。可見張居正此人在當時心狠令人害怕,那怕是他的老師也是有些擔心的。此后張居正為了得到整個內(nèi)閣權(quán)力,與司禮監(jiān)的馮保聯(lián)合起來對抗高拱,這個曾經(jīng)和張居正一起斗嚴嵩一黨的戰(zhàn)友,在萬歷皇帝登基的機會,馮保利用兩宮的圣旨直接,將高拱從首輔位置上拉下來,換成是張居正為首輔。

得到空前權(quán)力的張居正,借助整頓官場的機會,大肆貶斥所有不稱職與依附過高拱的人。使得當時整個朝廷的大臣都得謹言慎行,怕一不小觸怒了張居正。《明史?張居正傳》大計廷臣,斥諸不職及附麗拱者。復(fù)具詔召群臣廷飭之,百僚皆惕息。慢慢的整個明朝的中樞就張居正的一言堂,內(nèi)廷還有司禮監(jiān)馮保幫忙,使張居正獲得了明朝的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滿朝都阿諛奉獻張居正的人,在治理天下的同時培植自己的黨羽,任何有不滿張居正的人都會被錦衣衛(wèi)、或者馮保的東廠給收拾掉。俗話說物極必反,權(quán)力太大的張居正,自認引起了萬歷皇帝的不滿,只是他沒有立即處理張居正。

萬歷皇帝借助曾被張居正和馮保打壓的太監(jiān)調(diào)查他們

張居正在獲得實際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的時候,囂張放肆,在其父親去世后他回家守孝,期滿也不回京城而是上奏說,其母親受不了炎熱不能走,要等到天氣涼的時候才能走,這使得萬歷有些文件不得不從北京送到江陵,中間萬歷皇帝的怨言可想而知,那些大臣都是張居正提拔當然不會有怨言,可是那些言官御史上書,也被萬歷皇帝壓著。違反喪葬禮制的張居正越發(fā)偏激和放縱,所做之事全看心情,選拔官員都通過賄賂上任,沒有當初的考核細節(jié)。《明史?張居正傳》居正自奪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不久之后張居士正就病逝了。

這時候萬歷皇帝召回了自己喜愛的太監(jiān),這個曾遭到馮保和張居正打壓被貶出京城太監(jiān)張誠。因他在出京時萬歷皇帝曾讓他,秘密調(diào)查張居正和馮保二人,張誠的匯報讓萬歷皇帝很擔憂,因此開始徹查,張居正和馮保二人,京城里的官員是樹倒猢猻散,紛紛開始舉報張居正的各種不軌行為,最后使得剛?cè)胪敛痪玫膹埦诱幌骶、去職,子弟被流放,推薦的官員被撤職查辦,名譽掃地以至于萬歷時期的朝臣都不敢張居正。

總結(jié)

個人覺得張居正隨然在,政務(wù)處理非常有建樹,但是在處理群臣關(guān)系上,高傲的姿態(tài)令他得罪了許多大臣,也有些居功自傲忘記了,身為人臣應(yīng)當注意的分寸,使得萬歷皇帝都感到害怕,不得不慢慢的調(diào)查他,最終因為他曾經(jīng)得罪的人反撲,至使他身敗名裂。用尚書中的話就是“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大臣不要把皇帝的寵幸當作自己的成就事業(yè)”,可以不作訓(xùn)誡嗎?

最佳貢獻者
2

張居正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政務(wù)天才,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帝國又重新煥發(fā)出了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機,而他死后之所以遭到清算被抄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推行改革觸動了部分官僚的利益

首先是“一條鞭法”。“一條鞭法”是我國古代稅收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明確銀兩為核算工具,統(tǒng)一核算標準,大大簡化了稅收制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nóng)民負擔,同時國家財政收入得以大大增加。但這也觸動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因為改革之前,實行的是生產(chǎn)什么繳納什么的制度,沒有一個統(tǒng)一明確的核算標準,產(chǎn)品質(zhì)量合格與否、數(shù)額足額與否,全憑驗收官員決定,他們完全可以說老百姓上繳的產(chǎn)品不合格或者是數(shù)量不夠,然后將多收上來的部分據(jù)為己有,給各級官吏制造了很大的貪污空間,百姓深受其害,國家也撈不到任何好處,白白便宜了那幫不自覺的官員。“一條鞭法”推行之后,國家嚴格規(guī)范了核算工具和標準,徹底斷絕了各級官吏利用制度漏洞撈取外快的空間,必然招致他們的痛恨。其次是“考成法”。“考成法”的操作方法簡單點說就是:年初簽訂責任書,到年底按照責任書內(nèi)容來考核完成情況,足額或超額完成的,提拔重用或原地不動,差額完成的,降職使用,這樣獎優(yōu)懲劣的制度,極大地調(diào)動了官員們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各地情況不一樣,有完得成任務(wù)的,也有完不成的,完不成任務(wù)的官員,朝廷統(tǒng)統(tǒng)給予降職使用,對于這部分遭到降職的官員來說,他們對“考成法”肯定是極度痛恨的,恨屋及烏,對于它的推行者張居正,他們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2.壓制言官招致言官痛恨

張居正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也是一個近乎狂妄和高度自信的人,他只喜歡一種人,那就是聽話的人,因此他在曾經(jīng)的一封奏疏當中就說道:

“撫案官有延誤者,該部舉之,各部院有容隱者,科臣舉之,六科有容隱欺蔽者,臣等舉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各地官員工作有延誤的,由各部來管;各部工作不力,由六科給事中來管;六科給事中工作不力,由我來管。

各部管地方、六科管各部都很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他來管六科。想當初,明太祖朱元璋生怕大臣權(quán)力過大,處心積慮地廢除了宰相制度,但就是這樣,朱元璋還是對六部不放心,又在六部設(shè)了給事中,專門來監(jiān)督六部尚書。

六部尚書品級高(正二品),但是權(quán)力小,六科給事中品級低(正七品),但是權(quán)力大,大明王朝就是在這樣相互制衡的權(quán)力體系下延續(xù)了近兩百年。

現(xiàn)在張首輔來了,他最痛恨的就是那種指手畫腳不干實事的人,尤其是這些給事中,因此,他才將對這些科臣的監(jiān)督管理權(quán)抓到了自己手中,并明確告訴他們:沒事瞎摻和,都聽我指揮就行,誰敢多言,就滅了誰!

在這樣的制度下,張居正當政時期,過慣了沒事罵罵人、吐沫橫飛的“幸福生活”的言官們受到了殘酷的壓制,偶爾有那么一兩個不怕死的出頭,也是招致瘋狂打壓,不是貶官就是打屁股。

在這些言官眼中,張首輔就是個破壞規(guī)則的人,對他極為痛恨,但由于張首輔太過生猛,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張居正去世后,他們才群起而攻之。

3.權(quán)力余威過大影響皇帝重構(gòu)新的權(quán)力體系

萬歷皇帝登基時年僅十歲,無法處理政事,李太后便將國家大小事都交由張居正來裁決,使得張居正獨攬大權(quán)整整十年。

但是,從權(quán)力體系上來講,這十年間張居正所攬的大權(quán),實際上是皇帝的大權(quán),在權(quán)力上,萬歷皇帝和張居正一直是處在對立面上的,張居正這十年獨攬大權(quán)的行為,隨著萬歷逐漸長大,在他心目當中就逐漸演變成了蔑視皇權(quán)的一種表現(xiàn)。

萬歷十年,張居正病死,此時萬歷皇帝已經(jīng)二十歲了,已經(jīng)開始親政,但是,張居正雖然死了,他的權(quán)力余威依然無處不在,他當政十年間,早就構(gòu)建起了自己牢固的權(quán)力體系,不論是在中央還是地方,甚至是在邊關(guān)守將當中,到處都有他的人。如果萬歷皇帝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親政的話,就必須要打破原先張居正構(gòu)建好的權(quán)力體系,然后重新構(gòu)建自己的權(quán)力圈子。

4.張居正的生活作風問題刺激了皇帝

張居正在當政的十年間,除了要處理國家大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wù)就是教育培養(yǎng)年幼的萬歷皇帝,張居正也確實是想將萬歷培養(yǎng)成一代曠世明君,因此,在對萬歷的教育問題上,一直都是兢兢業(yè)業(yè),有時候甚至是到了近乎嚴苛的地步,他從小就教育皇帝要以身作則,勤儉治國,要求節(jié)省“一切無益之費”,對此,萬歷一一聽從,也確實節(jié)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居正的各種生活作風問題不斷被扒出,萬歷的不滿與落差感不斷加深,你讓我勒緊褲帶過日子,自己卻過著奢靡的生活,竟然還有一頂要三十二個人抬的大轎子,到底誰才是皇帝?反了你了!

結(jié)語:綜上所述,張居正死后之所以被清算抄家,主要是由于他在世時推行的一系列重要改革觸動了部分官僚的利益和他壓制言官的行為加深了言官對他的痛恨之情,最終在他死后遭到群臣的攻擊,萬歷出于重構(gòu)權(quán)力體系的需要和撫平自己心里多年的落差感,順勢開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抄家也就勢在必行。

3

張居正最終被皇帝修理,致抄家之災(zāi),實屬歷史的正常。淺識拙議如下:

一、進士出身,朝中首輔的張居正不愧能臣,但他應(yīng)明白一個大道理,你僅是一個學(xué)得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的職業(yè)經(jīng)理而己;蕶(quán)與相權(quán)之爭由來已久,張居正萬萬不可功高震主,威脅到皇家地位與傳承。這一點張沒低調(diào)做臣,大忌禍根已經(jīng)埋下。

二、凡舉改革,都傷及原有利益集團的紅利,張又得罪了權(quán)勢家族,自己給自己設(shè)計了墻倒眾人推的劇本。

三,張高調(diào),任性,居高凌下,沒有和諧大臣團隊,沒有完成一堂和氣的廟堂文化中安身立命之本。

四、個人生活不儉省,給政敵留下致命的口實。自己私風不正,卻施他人從良。朝中言官,哪有不倒你的好事?只待東風。

五、除皇室貴族之外,均為打工者。皇帝用人時尊你為愛臣,一旦滅你如同戲子一般還不如。學(xué)貫古今,經(jīng)學(xué)致用的大學(xué)士級的張居正,得寵時競忘了形,忘了姓張不姓朱之根本。

結(jié)語:以上僅列張居正表層之犯忌之錯,深層次的是體制所致,獨裁專制所然。明朝一杰出的政治家張居正遭抄家之下場,是中國封建專制下的一顆惡果,無需深究。但張居正對明朝政治,安國之貢獻仍在歷史長河中閃耀。

淺識淺議,見諒!

4

張居正變法是繼秦商鞅變法后,又一次意義深遠的重大變革。通過變法,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開始緩和,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fù),國庫收入大大增加,大明又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繁盛的時期,史稱‘’萬歷中興‘’。

萬歷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他十歲繼位,老師張居正擔任內(nèi)閣首輔,在母親李太后、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馮保三人的輔佐下,萬歷皇帝度過了他皇帝任上的前十年?梢哉f這十年,他幾乎什么都沒干。也不是他不想干,實在是沒有機會讓他干,本來由他做的事,全部被老師張居正給干完了。



直到1582年7月,萬歷的老師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因為長期工作勞累不幸去世了。萬歷才開始親政,此時萬歷也20歲了,是個大小伙子,對于姍姍來遲的權(quán)力,萬歷感覺還是不錯的。原來受張居正欺負的官員也似乎迎來了人生的春天,于是向萬歷進言的很多,這其中也少不了讒言。

年輕氣盛的萬歷皇帝,在許多別有用心的人煽風點火下,一下子情緒高漲起來,感覺自己這個皇帝和很多臣子一樣,長期遭受張居正的欺凌。想到這,萬歷皇帝火冒三丈,下詔查抄張居正的家,并要對尸骨未寒的張居正開棺鞭尸。



萬歷一聲令下,張居正的家可慘了,在張居正家里查抄出大量的金銀珠寶,文玩字畫,價值連城,這么多的東西,讓萬歷皇帝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滿口倫理道德的老師張居正,竟然是個大貪官,想當初自己向內(nèi)閣要點錢花,張居正總是以各種理由回絕,并用節(jié)儉是美德的大道理教育一番,可他自己卻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真實太欺負小孩子啦。

萬歷想到張居正虐待自己的點點滴滴,心里失落萬分,想當初自己年幼,把老師張居正當父親一樣依賴,完全沒有君臣的禮儀,老師張居正可以要求自己,可以罵自己,甚至可以責罰自己,自己都沒有怨言,總以為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



我們很難理解萬歷皇帝,為什么這么痛恨老師張居正,張居正到底做錯了什么呢?

從歷史公正的角度來評價:張居正無疑是大明王朝的擎天一柱,是個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推行的‘’萬歷新政‘’非常成功,比前朝范仲淹變革和王安石變法都要徹底,但張居正變法同很多變法一樣,觸碰了地主貴族的利益。張居正一去世,他的變法之路就戛然而止,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我認為張居正之所以有這樣的結(jié)局,是因為他犯了三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1、越權(quán)

萬歷登基時,雖然他只有十歲,但他畢竟是皇帝,他也有自己主見和思想,可張居正作為老師,作為內(nèi)閣首輔,幾乎包攬了皇帝的一切權(quán)力,萬歷名為皇帝,實為傀儡,隨著萬歷一天天長大,內(nèi)心對張居正的痛恨越深。

2、虛偽

張居正是萬歷皇帝的老師,一般來說學(xué)生對老師都是尊敬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xué)生。張居正是一個政治家,他在長期的政治爭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他聯(lián)手馮保,扳倒高拱,同萬歷的母親李太后合作。張居正在長期的斗爭中,學(xué)會了陰奉陽違,萬歷越來越看不慣張居正的虛偽。

3、霸道

張居正是在萬歷的平臺上,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可他沒有把萬歷放在眼里,專橫霸道,排除異己,在重要的部門安插自己的親信。對于海瑞這樣的剛直官員一直不用。對于張居正的作為,萬歷心里感覺很厭惡。



其實說到底,萬歷和張居正之間的恩怨,完全可以理解為,是皇權(quán)和相權(quán)的恩怨。

5

張居正對萬歷的教育錯在過度二字。我認為教育有三個維度:一是疏于教育;二是適度教育;三是教育過度。疏于教育則才智不濟,過度教育會產(chǎn)生反感抵抗情緒。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極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適度教育,讓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中體會愉快,此謂“寓教于樂“ ,進而讓學(xué)生感到師恩,才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過度教育,過于苛求,久之學(xué)生會生厭、生恨、生仇。萬歷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不念師恩,反倒掘墳。為師者不可不以為誡。弄得好認你為父,弄不好掘爾之墳。張居正雖為強者終沒看明白萬歷。

6

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逝,張居正一死標志著萬歷改革的終結(jié)。人走茶涼,很多言官和之前的政敵,立刻將矛頭對準張居正,雪片一般的彈劾奏章,飛到了萬歷的辦公桌上。

萬歷皇帝隨即下令,剝奪了張居正上柱國、太師的封號,只要是張居正提拔過的官員,全部被貶斥或者罷黜。張居正的家也被封了,不允許進出,等到開門的那天,發(fā)現(xiàn)張家人中已經(jīng)有十幾個人被餓死。

張居正的家被抄出十多萬兩白銀,一萬兩黃金,長子張敬修忍受不了嚴刑拷打,最終自縊身亡,張居正本人險些被刨棺虐尸。這大致就是張居正的結(jié)局,不僅是晚節(jié)不保、名聲掃地,家人也是死走逃亡,極為悲慘。

作為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那么到底錯在了哪里呢?

一、張居正對萬歷要求太嚴格,導(dǎo)致萬歷生出逆反心理

張居正死后,決定他死后命運的就是萬歷,只要萬歷捧張居正,那么張居正就不會被抄家,如果萬歷恨張居正,那么張居正就不會有好下場。

萬歷皇帝十歲即皇帝位,在這個年齡是無法處理國家政務(wù)的,所以需要有人扶持,輔助萬歷皇帝的便是李太后和張居正。李太后本身對萬歷就很嚴厲,慈母多敗兒,李太后的做法并沒有什么錯。



史料記載“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nèi)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左右勸解,乃戲割其發(fā)。翼日,太后聞,傳語居正具疏切諫,令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長跪,數(shù)其過。”

萬歷皇帝正值年少輕狂,難免干出點荒唐事,一次,萬歷皇帝在西城曲宴喝酒,讓侍從唱歌,侍從不會唱,萬歷就拔出寶劍要殺人,好在旁邊人勸說,才割了侍從的頭發(fā)以示懲戒。

這種事在封建王朝本就司空見慣,并不稀奇,但被李太后知道后大怒,不僅告訴了張居正老師,還要求萬歷皇帝起草罪己詔,而且還要求其長時間跪在門前,數(shù)落其過失。

一個人長大之后的性格,和其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張居正官居內(nèi)閣首輔,位高權(quán)重,而他原本就是萬歷的老師,于是對萬歷的教育常常是極其嚴格。張居正想培養(yǎng)出一名賢德的君主,但其做法有些過分。



一次,萬歷在學(xué)習(xí)中讀錯一個字“勃”,張居正當中眾臣的面,大聲吼叫萬歷,萬歷被嚇得瑟瑟發(fā)抖,就連旁邊的大臣們都面露懼色。嚴師出高徒,但這條真理在萬歷身上不太適用,年幼的萬歷被管教太過嚴格,以至于性格發(fā)生扭曲,從后面的萬歷怠政可以看出,嚴苛的教育反而害了萬歷。

正是由于張居正的“暴力”,導(dǎo)致萬歷生出了逆反心理,等到其親政前后,逐步領(lǐng)悟到這其中的問題,既然他萬歷是皇帝,是九五之尊,那么就沒有人可以呵斥他,張居正官職再高,那也只是個臣子,哪里有大臣呵斥天子的道理?

于是等到張居正去世,萬歷皇帝開始展開瘋狂的報復(fù),比如抄了張居正的家。張居正是希望培養(yǎng)一個合格帝國繼承人,卻培養(yǎng)出來一個怠政狂人。

二、張居正得罪了不少朝廷大臣

張居正要改革,就必定要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

史料記載“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余懋學(xué)請行寬大之政,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御史傅應(yīng)禎繼言之,尤切。下詔獄,杖戍!

明朝的御史好比中央特派員,到了地方上那可謂是風光無限,御敵到了地方就像欽差大臣,正是因為權(quán)力較大,御史們經(jīng)常欺辱地方撫臣。為此張居正要嚴加整治這不良風氣。有些人為某些御史求情,張居正一律予以重罰,不是下獄就是罷官發(fā)配。

張居正當政期間,那些不服氣的人也只能忍氣吞聲,畢竟張居正太強大了,強大到他們根本惹不起,而張居正一旦去世,那便是樹倒猢猻散,于是大家一起落井下石。張居正在整頓吏治方面并沒有做錯什么,這些都是為國家著想,但在有意無意間得罪了大量官員。



如果張居正去世之后,沒有人彈劾他,那么張家人的下場也不會那么悲。然而,要改革就不可能不得罪人,改革代價就是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利益。在萬歷前十年,張居正形象是光輝、偉岸的,國庫、糧草充足,一改前朝舊勢,明朝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正是由于張居正的改革,萬歷才有了怠政的資本,否則大明王朝的滅亡可能還要提前。

三、張居正的生活腐化問題

張居正不同于海瑞,海瑞剛正不阿,從不妥協(xié),而張居正則不同,在盡心竭力治理國家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享受生活。

戚繼光是抗倭英雄,但也是張居正的左膀右臂,戚繼光曾給張居正寫信,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并經(jīng)常給張居正進獻財物、美女、珍寶。張居正被抄家時,還是被抄出不少錢,可見張居正還是有很明顯的生活作風問題。



據(jù)說,張居正有一頂巨大的轎子,需要三十二人才能抬起來,這轎子內(nèi)部不僅有辦公區(qū),還有休息區(qū)、衛(wèi)生間等等,另外還有兩位侍從,張居正從京城到江陵丁憂,就是坐這頂巨無霸轎子回去的。其中的張揚、炫耀之感,可想而知。

張居正自己享受奢侈的生活,卻一直要求萬歷要勤儉節(jié)約,等到萬歷親政,發(fā)現(xiàn)原來張老師這么有錢,這跟他所受的教育形成巨大反差,在萬歷眼中,張居正就是個不稱職的老師。于是乎萬歷一怒之下,抄了張居正的家。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明史·列傳第一百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7

張居正為萬歷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萬歷初年萬歷中興的實際掌舵者。然而他死后,萬歷就對他抄家,我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

一,他的改革雖然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好過了,但是得罪了權(quán)貴和官員,尤其當時的襄王,是推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改革期間,他的父親去世,按禮制他應(yīng)該丁憂守制的,但是他為了完成他的大業(yè),不想失去自己的權(quán)力,讓小皇帝下令奪情,讓自己接著干,這個不合禮制的舉動,遭到了言官和士大夫的不滿,為他日后的倒臺,增加了一條罪狀。

三,壓迫小皇帝太狠,管教太嚴格,會引起皇帝的反感,尤其處于青春期的皇帝,逆反心理很重。就像多爾袞一樣,死后照樣遭到順治帝的清算。

所以通過以上三個原因,張居正被抄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8

張居正錯了嗎?

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能臣,也是明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首輔大臣之一。當時萬歷皇帝年紀還小,大明內(nèi)部土地兼并嚴重,國庫空虛,百姓生活艱難,用王朗的那句話來說就是“社稷有累卵之!,張居正上臺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度打擊豪強,安撫百姓,使得明朝國庫收入倍增,可以說張居正給大明成功的擺了一次七星燈

然而改革意味著利益的重新洗牌,張居正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勢力,更何況張居正自己也不是沒有把柄

張居正為大明盡心竭力,身后卻被萬歷帝抄家的原因在于萬歷帝對他是沒有多少好感的,萬厲帝并不喜歡他,其次就是張居正并不是一個清官,說他是一個貪官也并不為過,而且他貪婪的數(shù)量并不在少數(shù),當然他在自己當政的時分,開罪了很多人也是其間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人在他身后天然會對他的家人進行報復(fù)。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9

導(dǎo)語:在朱元璋創(chuàng)立明朝以來,先后經(jīng)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雨,后期的明朝更是隨時癱倒,內(nèi)外危機四伏。就在這危急關(guān)頭,一個偉人重新讓衰落的明朝死灰復(fù)燃,在他的指導(dǎo)之下,明王朝又堅挺了60年之久。這個人便是張居正,張居正在歷史上是出名的政治與文學(xué)家。

張居正對于明朝意味著什么?

對于明朝來說,他是一名偉大的改革家。

張居正在擔任內(nèi)閣首輔的時候,就幫助萬歷皇帝創(chuàng)建了“萬歷新政”,因為是張居正輔佐的,又叫做張居正改革。張居正的改革卓有成效,張居正分別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進。

在政治上,張居正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制,設(shè)立了朝廷官員考核制度,提升了官員的行政水平。

經(jīng)濟方面,張居正主要實行“一條鞭”法,這樣可以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實現(xiàn)收入的增長,能夠緩解百姓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軍事上,張居正也是十分重視國家邊防的守衛(wèi),所以張居正讓戚繼光還有李成梁作為邊疆的大將,駐守邊疆,分別看守東南方還有東北方的情況,保證國防安全。

張居正應(yīng)該算得上是明朝的大功臣了吧?墒蔷褪沁@么一個功臣,卻在死后被萬歷皇帝抄了家,到底錯在哪里?

張居正被抄家的原因有二:

一、萬歷帝相當?shù)牟幌矚g他。

在當時皇權(quán)與宰相權(quán)是兩個相依相克的兩種力量。當皇權(quán)比較弱的時候就需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權(quán)力來壓制,當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權(quán)力過于強大的時候,皇帝就會嫉妒和猜疑。當時神宗上位的時候僅僅只有十來歲左右,為了穩(wěn)定國家就要借宰相的權(quán)力,當然這里會有神宗母親的推崇。對于張居正他們母子兩人都很尊敬和依賴,對于張居正所要求的各種要求只要不會很過都會答應(yīng)的。所以當時張居正對少年時的神宗很嚴厲,神宗的什么事情都要管一下,導(dǎo)致在神宗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陰影。從敬佩,尊敬到討厭的地步方向去。

二、張居正貪污、貪財。

死后查抄黃金萬兩,白銀十余萬兩。貪污是張居正身敗名裂的直接原因。

據(jù)明史記載,張居正死后被抄家,官兵進入張家之后,

“盡發(fā)其諸子兄弟藏,得黃金萬兩,白銀十余萬兩”,

隨后朝廷逼供張居正長子張敬修,張敬修被迫杜撰200萬兩的貪污事跡。

三、生前得罪大量朝臣

張居正生前因為實行新政,嚴抓貪腐,觸動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是在新政推行期間,張居正對于阻攔新政者,一直是嚴肅處理,因此得罪了大批同僚,因此新政推行,給張居正帶來了大批的政敵。

張居正新政實施期間,抄家無數(shù),嚴明吏政,使大明國庫積金四百萬余兩,余糧可供十余年,但以此為代價的是無數(shù)貪官落馬,朝中結(jié)黨眾人無不對張居正產(chǎn)生嫉恨。

張居正一生為國奉獻,可惜他的子孫后代卻十分凄慘,幾十個人被活活餓死,老大孩子因為被嚴刑審問,最后不幸死亡,妻子則是被人毀了容貌。

總結(jié):縱觀張居正的一生,雖然也做過一些糊涂的事,個人道德也未必完美,但他在政治上的建樹卻是明朝無二,他幫已經(jīng)瀕臨破產(chǎn),統(tǒng)治階層幾乎解體的大明王朝重新建立起了強有力的官府機構(gòu),并且挽救了國庫的虧空,雖然明朝的衰敗勢不可擋,但是他的功績卻是整個封建王朝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因此他死后的身敗名裂也一直是后世所惋惜的。

10

張居正當政期間,推考成法,整肅吏治,推行一條鞭法,改革內(nèi)政,重用大將戚繼光、李成梁,穩(wěn)定邊疆,可謂政績輝煌,但是死后第三年即被抄家清算。他到底做錯了什么?

一、太過專權(quán)

自張居正成為首輔之后,內(nèi)閣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其他內(nèi)閣成員實際上成了他的下屬。如此專權(quán),雖然張居正在位時其他大臣敢怒不敢言,但他死后就被清算了。

二、不遵法度

明朝自胡惟庸被打倒之后,丞相制度就被取締了。所有國家大事決策權(quán)實際上全歸皇帝,但張居正為了便于推行政令,就要各衙門奏章公事每樣備兩份,一份送內(nèi)閣,一份送六科給事中。這其實是違反制度的。因為內(nèi)閣只是皇帝的秘書,按規(guī)定是不能干預(yù)政事的。只有皇帝讓他知道他能知道。張居正以內(nèi)閣干預(yù)政事,實際上是權(quán)臣做法。難怪他被打倒后,朝中幾乎沒人為他辯護。

三、過于嚴厲

在神宗萬歷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張居正就是神宗的師傅。神宗做了皇帝,張居正就是當朝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為了把萬歷教育成一個明君,對他非常嚴厲,萬歷稍有錯處,即被斥責。加上張居正有太后撐腰,甚至把萬歷當成兒子來教。萬歷小時時候不敢反抗,隨著年齡漸大,荷爾蒙激發(fā)了逆反心理,實際上內(nèi)心早已反感張居正的管教。張居正壓得越緊,萬歷反感越強。張居正死后,萬歷不僅沒成為明君,反而長期怠政,說明張居正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四、報復(fù)心強

張居正有著極強的報復(fù)心理。如萬歷四年正月,御史劉臺彈劾張居正,措辭嚴厲。這本是御史的職責所在,但張居正怒辯,跪在地上不肯起來,直到劉臺被除名為民才了事。萬歷七年,張居正回鄉(xiāng)給父親治喪后回京的第八天,就上疏請求懲治彈劾他的員外郎王用汲。王用汲被削職為民。他又怨恨張四維處分太輕,幾個月沒給他好臉色看。還有,因為有人聚徒講學(xué),譏議朝政,反對張居正“奪情”(不遵父死守孝的制度),張居正在萬歷七年下令禁毀天下書院。

五、奢侈享樂

張居正尚奢侈。衣服必須鮮美耀目,飲食也很講究,在士大夫間造成了很大影響。

萬歷七年三月,張居正回鄉(xiāng)為父親治喪,六月上路還京,途中引起極大轟動。有人描述,他所經(jīng)過的州邑,當?shù)毓賳T準備了過百種的菜品,但張居正還說沒有可以下筷子的。只有到了真定,因為真定太守錢普是無錫人,擅長做吳菜。張居正喜歡吃,說:“我走到這里,才吃上了一餐飽飯。”其他郡縣的長官聽說后,趕緊重金招募擅長做吳菜的廚師。

錢普又為張居正特別打造了一個大轎子,就跟一間大屋子一樣,里面設(shè)有臥室,兩邊有廡廊,各有一名童子侍候。這轎車大到要用三十二名壯漢來抬。這樣的享樂確實太過分了。

萬歷十二年(1584年),張居正家被抄,抄出金2400余兩,銀16萬兩,在京房宅價值1萬余兩。這對于在首輔任上十幾年的張居正來說不算很多,但也是惹禍原因之一。萬歷對張居正的清算,除了出于對張居正的管制不滿,還因為誤信人言,貪戀張府財產(chǎn)。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