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湖北江陵人,他作為嘉靖皇帝的湖北老鄉(xiāng),他為在隆慶和萬歷皇帝的江山做出了不少貢獻。用梁啟超先生的話說:張居正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明史》中評價張居正:張居正通識時變,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而威柄之操,幾于震主,卒致禍發(fā)身后“。說張居正通曉時世變化,敢于擔當事任。神宗初年主持朝政,使國家由衰弱中振興,不能說沒有濟世的才干。操持顯赫大權(quán)后,幾乎威震皇帝,最終招致死后禍患家嗣。那我們就來看看,張居正到底錯在了什么地方,以至于最后被抄家滅族。
早年好評如潮的張居正
《明史》中記載張居正從小就聰明絕倫,15歲就已經(jīng)考取了生員,長得眉清目秀的,胡須直至腹部,辦事勇敢自稱為豪杰,但是城府極深,一般人都看不出他的心機,可見張居正長得帥氣,聰明辦事比較果斷,因此得到很多人的稱贊,少年時期更是得到巡撫顧璘奇的稱贊:“國器也。”未幾,居正舉于鄉(xiāng),璘解犀帶以贈,且曰:“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考取進士后,深得徐階等人器重。
由于張居正能力出色,成為裕王朱載垕官邸的講學(xué),深得裕王賞識被提拔為講學(xué)院士,在嘉靖皇帝死后徐階招張居正共同商議,草擬遺詔等重大活動,在裕王登基以后張居正進入內(nèi)閣,先后被封為東閣大學(xué)士、英武殿大學(xué)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此時進入權(quán)力中樞的張居正,開始有些趾高氣昂的看待別人了。《明史?張居正傳》時徐階以宿老居首輔,與李春芳皆折節(jié)禮士。居正最后入,獨引相體,倨見九卿,無所延納。間出一語輒中肯,人以是嚴憚之,重于他相。是說“當時的首輔徐階、李春芳等人都是禮賢下士,唯有這最后入閣的張居正,把自己看作是丞相,傲慢的接見其它大臣,不引薦其它人,也不同從別人的意見,所以當時的人們害怕他,因此把他看的比其它丞相重。
張居正何以成了大臣們心中敢怒不敢言的人
徐階作為張居正的引路人,知道張居正是有才華的人,更是知道張居士也是個內(nèi)心比較很的人,比如張居正離開首輔位置以后,就指示他的三個兒子謹慎侍奉張居正,《明史?張居正傳》徐階既去,令三子事居正謹。可見張居正此人在當時心狠令人害怕,那怕是他的老師也是有些擔心的。此后張居正為了得到整個內(nèi)閣權(quán)力,與司禮監(jiān)的馮保聯(lián)合起來對抗高拱,這個曾經(jīng)和張居正一起斗嚴嵩一黨的戰(zhàn)友,在萬歷皇帝登基的機會,馮保利用兩宮的圣旨直接,將高拱從首輔位置上拉下來,換成是張居正為首輔。
得到空前權(quán)力的張居正,借助整頓官場的機會,大肆貶斥所有不稱職與依附過高拱的人。使得當時整個朝廷的大臣都得謹言慎行,怕一不小觸怒了張居正。《明史?張居正傳》大計廷臣,斥諸不職及附麗拱者。復(fù)具詔召群臣廷飭之,百僚皆惕息。慢慢的整個明朝的中樞就張居正的一言堂,內(nèi)廷還有司禮監(jiān)馮保幫忙,使張居正獲得了明朝的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滿朝都阿諛奉獻張居正的人,在治理天下的同時培植自己的黨羽,任何有不滿張居正的人都會被錦衣衛(wèi)、或者馮保的東廠給收拾掉。俗話說物極必反,權(quán)力太大的張居正,自認引起了萬歷皇帝的不滿,只是他沒有立即處理張居正。
萬歷皇帝借助曾被張居正和馮保打壓的太監(jiān)調(diào)查他們
張居正在獲得實際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的時候,囂張放肆,在其父親去世后他回家守孝,期滿也不回京城而是上奏說,其母親受不了炎熱不能走,要等到天氣涼的時候才能走,這使得萬歷有些文件不得不從北京送到江陵,中間萬歷皇帝的怨言可想而知,那些大臣都是張居正提拔當然不會有怨言,可是那些言官御史上書,也被萬歷皇帝壓著。違反喪葬禮制的張居正越發(fā)偏激和放縱,所做之事全看心情,選拔官員都通過賄賂上任,沒有當初的考核細節(jié)。《明史?張居正傳》居正自奪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不久之后張居士正就病逝了。
這時候萬歷皇帝召回了自己喜愛的太監(jiān),這個曾遭到馮保和張居正打壓被貶出京城太監(jiān)張誠。因他在出京時萬歷皇帝曾讓他,秘密調(diào)查張居正和馮保二人,張誠的匯報讓萬歷皇帝很擔憂,因此開始徹查,張居正和馮保二人,京城里的官員是樹倒猢猻散,紛紛開始舉報張居正的各種不軌行為,最后使得剛?cè)胪敛痪玫膹埦诱幌骶、去職,子弟被流放,推薦的官員被撤職查辦,名譽掃地以至于萬歷時期的朝臣都不敢張居正。
總結(jié)
個人覺得張居正隨然在,政務(wù)處理非常有建樹,但是在處理群臣關(guān)系上,高傲的姿態(tài)令他得罪了許多大臣,也有些居功自傲忘記了,身為人臣應(yīng)當注意的分寸,使得萬歷皇帝都感到害怕,不得不慢慢的調(diào)查他,最終因為他曾經(jīng)得罪的人反撲,至使他身敗名裂。用尚書中的話就是“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大臣不要把皇帝的寵幸當作自己的成就事業(yè)”,可以不作訓(xùn)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