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據(jù)記載,藍玉北征南返時,晚上大軍到了喜峰關(guān)。藍玉就讓守城明軍開關(guān)讓他進去。但守關(guān)將領(lǐng)也有一套開城門程序,并不是你藍玉晚上來了就要開門,守軍當然要查明是敵軍還是友軍。但等在城外的藍玉不耐煩了,他認為自己作為明朝有功的大將,守城的應(yīng)該立即開關(guān)才行。藍玉沒耐心等待,于是就命令手下攻城毀關(guān),然后破門進守城將領(lǐng)也只能生悶氣,你藍玉是厲害,但也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吧。于是他就給朱元璋寫了封狀告信。朱元璋看了很生氣。這就為藍玉的狂妄埋下一劫。

藍玉北征時,擄掠了北元的王妃,夜里他趁機調(diào)戲侮辱了元妃,這事也讓朱元璋知道了。武將在外征戰(zhàn),雖然最缺的是女人,但也不能用在俘獲的敵軍女人身上。在這方面朱元璋專門有規(guī)定。所以史料記載,朱元璋封藍玉梁國公時,特意把“梁”改為“涼”,并讓人把過失也刻出來交給藍玉,但藍玉并沒有放在心上。

藍玉為明朝做了大貢獻,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里。沒有藍玉,朱元璋為明朝初期穩(wěn)定還不知要操多少心。據(jù)記載,藍玉西征回來后,朱元璋很高興,就封他為太子太傅。這樣的職務(wù)在明朝官職中不小了。但藍玉居然不滿意,竟然對外宣稱:“我不能做太師嗎?”這明顯要官當。藍玉難道不知道朱元璋性格嗎?要官實際上就要命,朱元璋能饒過他?

藍玉功勞越來越大,享受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分給藍玉的田地就多了,于是藍玉就養(yǎng)了很多莊奴,并收養(yǎng)了很多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xiāng)里,給藍玉闖下了大禍。其實養(yǎng)奴是小事,但養(yǎng)的奴多了就成了大事,因為朱元璋害怕了,你藍玉養(yǎng)的這么多人干什么?是不是要謀反?

這四件事歸結(jié)一點,看出了藍玉太狂妄了,他是一個名將,但不是一個聰明人。自己外甥嫁給了太子朱標,自己女兒也是王子妃,他是皇親國戚了,實際上這種皇親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喪命。如果藍玉能像劉伯溫一樣看出朱元璋的本質(zhì),或許災(zāi)禍不至于降臨。

最后朱元璋給藍玉定的是謀反罪,并對藍玉扒皮填草,也夠狠的。實際上藍玉還不至于謀反,他如果要謀反任何時期都有機會,何必束手就擒呢?所以朱元璋殺藍玉,歸根到底還是軍權(quán)與皇權(quán)之爭,藍玉軍權(quán)觸及了朱元璋的敏感區(qū),藍玉案一下殺了一萬五千人,很多優(yōu)秀將領(lǐng)都殺光了,使得朱元璋的皇權(quán)軍權(quán)融為一體,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最佳貢獻者
2

藍玉是明朝有名的開國將領(lǐng),同時也是常遇春的妻弟。其人有勇有謀、膽識過人,且屢立奇功。真正讓藍玉名震天下的是捕魚兒海戰(zhàn)役,彼時藍玉率領(lǐng)十萬大軍深處茫茫大漠,經(jīng)過長途跋涉,最后發(fā)現(xiàn)元軍蹤跡,并一舉大破北元,摧毀元朝職官體系,俘獲十余萬將士及王公貴族。

捕魚而海戰(zhàn)役讓藍玉一戰(zhàn)成名,此時的藍玉無疑站在人生的最高峰。此后,在一些列事情的共同作用下,藍玉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在俘獲遠超王公貴族的時候,藍玉玷污了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的一位妃子,這位妃子不堪其辱自殺身亡。還有在班師的途中,藍玉路過一個關(guān)口,正當守門去報告值守的官員時,藍玉卻命令士兵破門而入。這兩點讓朱元璋心生不滿,考慮到藍玉功勞巨大就沒有深究。而藍雨卻不知悔改,更加囂張跋扈、橫行霸道。其不但強占民田,還私養(yǎng)莊奴。

最終讓藍玉走向終點的是藍玉案。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發(fā)藍玉謀反。向來雷厲風行的朱元璋命人將其逮捕。很快藍玉以謀反罪被剝皮處死,并且被滅三族。受此事牽連且被處死的人數(shù)高達一萬五千多名。為了警示臣子,朱元璋命人寫《逆臣錄》并昭告天下。

有些史書認為藍玉之死,是朱元璋為了確保年幼的朱允炆順利即為。當時太子朱標死亡,年幼的朱允炆繼位太子。為了確保自己死后,朱允炆能夠駕馭群臣,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殺手,那些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都被清理掉。縱觀朱元璋時代,開國大臣中只有湯和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人能夠善終,這與湯和為人低調(diào)且不居功自傲有關(guān)。

藍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其他三大案件分別是:空印案、郭桓案和胡惟庸案。這些案件死亡人數(shù)動輒數(shù)萬,經(jīng)過這些案件,中央集權(quán)得以加強。藍玉案中有人把藍玉之死的根本原因歸咎于朱元璋為朱允炆掃清障礙,這點不敢茍同。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藍玉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恃勞苦功高、囂張跋扈、驕縱不法一手造成的。

3

據(jù)記載,朱元璋下令把藍玉剝皮后,為了發(fā)泄心中之恨和警示諸王特意在皮內(nèi)填上稻草發(fā)往各地“展示”。最后傳到了成都,蜀王朱椿的王府。朱元璋也許是有意為之。因為十一子朱椿是藍玉的女婿,好學問,以忠孝著稱。深得朱元璋喜愛,稱之為“蜀地秀才”。

  一則朱元璋接機警示朱椿:你看“藍玉案”牽連這么多族人,我唯獨沒有動你們一家,以后做事要長點心吧!

  二則朱元璋明知這個“忠孝”兒子會安葬他“老丈人”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他藍玉背叛我,我雖然殺了他,但是還會讓他后人厚葬他。我多英明啊!一舉兩得。

  所以,藍玉的皮最后被朱椿埋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常遇春的小舅子,大將軍,涼國公藍玉圖謀不軌,被殺。其實藍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當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藍玉和胡惟庸有密謀,不過當時朱元璋念在藍玉功勛卓著的份上,特地網(wǎng)開一面,沒有追究。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常遇春的小舅子,大將軍,涼國公藍玉圖謀不軌,被殺。其實藍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當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藍玉和胡惟庸有密謀,不過當時朱元璋念在藍玉功勛卓著的份上,特地網(wǎng)開一面,沒有追究。

  之后隨同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將有的老死,有的病死,能打仗的所剩無幾,于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將藍玉封為征虜大將軍。在此期間藍玉率軍大破北元,威震天下,朱元璋對此很是高興,夸獎藍玉堪比徐達和常遇春。

  后來藍玉在陜西處置軍務(wù),在蘭川墜馬受輕傷,朱元璋聞訊特地寫了一道手詔,慰勞藍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對藍玉是非常器重的。朱元璋為何要將大將藍玉殘忍殺害?藍玉其實死得一點也不冤枉!

  太子朱標突然去世,打亂了朱元璋原先的計劃,朱元璋為了幫朱允炆鞏固江山不得已而殺掉藍玉。朱標威望極高,擁有豐富的執(zhí)政經(jīng)驗,而藍玉也對朱標是忠心耿耿,兩人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所以雖然藍玉性格有點居功自傲但朱標還是可以鎮(zhèn)住他的,因此朱元璋也想著留下藍玉輔佐朱標。

  但是世事往往就不能如人意,朱標年紀輕輕卻突然暴病生亡,而朱元璋選擇了年幼的皇孫朱允炆作為接班人,很顯然驕傲自大的藍玉是朱允炆駕馭不了的,所以朱元璋才選擇殺掉這最后的一位極具軍事才能的武將藍玉。

4

洪武二十年九月,明太祖派遣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率軍進攻北元,藍玉不負眾望與次年四月殲滅元軍主力,捕獲皇宮貴族,女眷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余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這一戰(zhàn)本該是藍玉升官發(fā)財,名聲顯赫的好機會,但藍玉的一個做法,卻為他以后的命運留下隱患。

攻打北元勝利之后,數(shù)千個元朝皇室之人都成了俘虜,其中不乏美貌動人的妃子。在這些戰(zhàn)俘中,一位元妃姿容出眾,貌美如花,藍玉雖馳騁戰(zhàn)場,但卻為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兒,看見如此嬌艷的女子,一時之間竟玷污了這位元妃。這個妃子也是個有氣節(jié)的女子,深感自己的無力,只能用死來反抗。而藍玉的這個做法卻引得朱元璋很是不滿。

朱元璋本就是底層出身,自然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再者自古以來便是得民心得得天下,元朝雖敗,但善待元朝皇室卻可以適當收攏,也好讓天下百姓看到自己的大度。再者,當時的明朝并沒有一統(tǒng)天下,還有很多敵對勢力,藍玉的做法無意是給敵人把柄,和朱元璋的理念背道而馳。

這雖然罪不至死,但慢慢積攢下來就會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至于后來,為什么朱元璋會以殘忍的手段殺害藍玉,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

一,藍玉恃寵而驕,功高蓋主,不知收斂。

侮辱元朝妃子只是他眾多惡行中的其中一個罷了,除此之外藍玉還仗著自己的身份地位魚肉百姓、以權(quán)謀私、甚至意圖謀反。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困,有時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深知官員腐敗對百姓的危害,如果放任不管,那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效仿,最終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后果。而且,藍玉對自己的所得甚至感到理所當然,還會向朱元璋提一些無理的要求。

有一次,朱元璋給太子朱標選老師,他準備把這個差事交給藍玉,可誰知人家不知足,居然還想要當太師,但朝廷當時人才稀缺,朱元璋就允了他,不過心里卻已經(jīng)對他很是忌憚了。

二,藍玉是明朝開國大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后來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藍玉也就因此和太子搭上了線,后因為在洪武二十一年出兵北征大獲全勝,名聲大噪,官至梁國公,一時之間被朱元璋看重。

但藍玉作為太子朱標門下的人,對朱標非常忠誠,朱標在世時還可以管制他,可朱標卻英年早逝,而這時的藍玉就顯得有點多余。藍玉對朱標忠誠是可以肯定的,但對待朱允炆就不可知了,畢竟他不是常遇春女兒的兒子,也就代表和藍玉沒有血緣關(guān)系。再者,朱允炆性格有點軟弱,要想壓制藍玉會有點困難,所以,為了防止藍玉在他去世之后為難下一任君主朱允炆,朱元璋就提前幫孫子鏟除異己,為朱允炆鋪路。

三,藍玉案牽扯的達官顯貴太多了,將藍玉以殘忍的方式殺害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據(jù)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藍玉案大概有一萬五左右的人被殺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shù)字,就連滿朝文武百官再加上地方官員都沒有如此多的人數(shù),而他們都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被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震懾其他官員的作用,藍玉是國家重臣,立功無數(shù),但再怎樣,都是皇上的臣子,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朱元璋殺害藍玉,不僅是因為藍玉個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威脅到了皇權(quán),不利于明朝持續(xù)發(fā)展。

5

藍玉,是常玉春妻子的弟弟,很有膽略,勇猛過人,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后被封為永昌候,后改為涼國公!后來被朱元璋以謀反罪剝皮實草而死!

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還是被朱元璋處以極刑呢?



功高震主,居功自傲!

藍玉一生,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的確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肯磨滅的功勞。

但是也是因為藍玉的功勞,讓藍玉的地位越來越高,高到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怕自己死去藍玉會做出不法的事,而沒有人能制的住他!

同時地位越來越高的藍玉,因為朱元璋對他禮遇有加,所以藍玉開始飛揚跋扈,并且私自養(yǎng)了很多的義子,之后更加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強占民田。

并且有一次藍玉帶兵班師而回,但是守關(guān)的人沒有及時給他開門,藍玉就破門而入,強行入入關(guān),這讓朱元璋很不開心。朱元璋也開始厭煩藍玉!



和燕王朱棣不和!

藍玉是大明開國名將常遇春夫人的弟弟,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岳父,所以藍玉就是太子妃的舅舅,是太子朱標一方的!

但是當時的朱棣卻野心勃勃,因為藍玉是支持太子的,為了遏制朱棣,所以就和燕王朱棣不和!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肯定要高于藍玉!



藍玉太強,皇孫朱允文太幼!

本來朱標在世的時候,朱元璋給朱標準備了很多的武人名將功臣,以便于朱標到時可以更好的處理朝政。

但是太子朱標過早的死去,而皇太孫朱允文又太年輕和仁弱。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后,皇孫朱允文登基為帝后,不能震的住這些功臣大臣!

所以為了給朱允文掃清道路,朱元璋于是就以各種原因?qū)﹂_國功臣進行屠殺,藍玉當然也在屠殺清理之中!



由于這些原因,后來藍玉被人告發(fā)謀反,朱元璋于是把藍玉抓進大牢,最后藍玉被剝皮實草而死,同時被抄家和滅三族。并且因此案受牽連而被殺的有一萬多人,被稱為“藍玉案”!

6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藍玉之死,既有自身的原因,比如他恃寵而驕,侮辱元妃致使其自盡,霸占民田,恐嚇御史,屢次挑戰(zhàn)朱元璋的底線,簡直就是在作死。但是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朱標死后,朱元璋為朱標打造的超級武人班底就沒用了,為了孫子能夠穩(wěn)坐皇位,不得不殺掉藍玉等武將。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一開始藍玉也是投在了常遇春帳下,作戰(zhàn)勇敢,履立戰(zhàn)功。常遇春也經(jīng)常在朱元璋面前夸獎自己的這位小舅子,所以藍玉也屢次升遷,后來任大都督府僉事(正二品)

雖然藍玉很厲害,但是和那些個開國大將相比,藍玉還是略顯稚嫩,畢竟當時有徐達常遇春等牛人,基本上藍玉出征都是跟隨他們。

洪武四年,藍玉很傅友得出征四川,攻克錦里(今天的成都)。

洪武五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中,藍玉是中路軍徐達的先鋒官。

洪武七年之后,藍玉經(jīng)常開始獨自領(lǐng)兵平定四方。后來還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并賜予世襲爵位的憑證。

藍玉最出名的戰(zhàn)例,還是獨自領(lǐng)兵大破北元于捕魚兒海那次,此戰(zhàn)藍玉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余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余頭,僅元主和太子天保奴等數(shù)十騎逃走。并且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此北元一蹶不振。

但是隨著藍玉戰(zhàn)功越來越多,藍玉也開始變得驕橫起來。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大怒,直接把御史趕走。藍玉北征南歸時,夜里到達喜峰關(guān),守關(guān)官吏沒能及時開門迎接,藍玉便縱兵毀關(guān)。

藍玉在大破北元后,朱元璋本來想封他為梁國公,可是藍玉侮辱元妃致使元妃自盡,朱元璋為了警告藍玉,就改封他為涼國公,并且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但是藍玉一樣我行我素,藍玉西征返回后,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愿位居馮勝和傅友得之下,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慢慢的朱元璋越來越討厭他。

朱元璋雖然討厭藍玉,但是這時候朱元璋應(yīng)該沒對藍玉起殺心,之所以沒有起殺心,還是因為朱標的原因。

太子朱標的妃子是常遇春的女兒,所以藍玉是朱標太子妃的舅舅,藍玉和太子朱標關(guān)系密切,可以說是實足的太子黨。朱元璋留著藍玉,目的就是為了朱標繼位后,可以有這個超級武將幫兒子打江山,抵御北元。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392年,朱標竟然英年早逝,朱元璋很是傷心,畢竟培養(yǎng)多年的接班人說掛就掛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朱元璋在太子朱標去世后,決定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孫子朱允文,而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年輕的朱允文根本控制不了這些個驕兵悍將,最主要的是藍玉和朱允文沒有任何關(guān)系(朱允文的母親不是藍玉的外甥女),所以既然這些驕兵悍將是未來皇帝的隱患,就讓我朱元璋先把他們拔除吧!隨后明朝初期的大案,“藍玉案”爆發(fā)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wèi)指揮蔣瓛告發(fā)藍玉謀反,后來又牽連出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謀反,并且他們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fā)動叛亂。然后朱元璋以謀反罪將這些驕兵悍將逮捕下獄,并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后來又牽連出很多人,一共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藍玉的女兒因為是蜀王朱椿的王妃而幸免于難,藍玉被剝皮后,蜀王求得藍玉的人皮,用來祭奠。

關(guān)于藍玉的案子,其實是有很多疑點的,要說藍玉居功自傲,有不法的行為,這倒是事實。但是要說藍玉謀反,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藍玉案發(fā)生的時間是在太子朱標去世的一年后,所以藍玉的悲劇確實是因為朱標早死造成的,也就是說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

藍玉案之后開國武將基本屠戮殆盡,所以后來朱允文消藩時,朱棣造反了,但是朱允文卻無將可以用,只能起用年老的耿炳文。后來又起用紈绔子弟李景隴,最后導致一敗涂地。

綜上所述,藍玉的悲劇,其次要因素是因為自己的咎由自取,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朱標的去世。

7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zhàn),為明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zhàn)中,藍玉率領(lǐng)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后他被封為“涼國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fā)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里”。

那么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

筆者認為,朱元璋殺藍玉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一、得勝而歸時暴力闖關(guān)

當初藍玉率領(lǐng)大軍北征南返時,在一個名叫喜峰關(guān)的地方受到阻撓。因為那天剛好是晚上,守城的將領(lǐng)并不能一眼分清來人是敵是友,所以他們要求藍玉大部隊停下來接受檢查。

可藍玉不這么想,他覺得自己北征大勝而歸,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理應(yīng)享受特權(quán),但守城將領(lǐng)遲遲不開關(guān),于是急不可耐的藍玉直接命令部隊攻城毀關(guān),以暴力手段強行過關(guān)。

本來守城將領(lǐng)也是按照規(guī)矩辦事,而藍玉這么一鬧就讓他面子上掛不住了,可人家手握大軍自己也不好當眾翻臉,于是他憋著一肚子火向朱元璋寫信添油加醋地說明了這件事情。

收到信件后朱元璋也很生氣,認為藍玉的做法太過無視國法,只是由于藍玉新立戰(zhàn)功不好發(fā)作,便將這件事默默記在心里,這為藍玉之死埋下禍根。

二、北上破元時侮辱王妃

前面我們也說到,藍玉最大的功績當屬北上破元,但是在擊破北元以后,藍玉一點也沒有身為將領(lǐng)的自覺,反而是在當天夜里直接侮辱了北元王妃,這丟臉都丟到別的國家去了。

雖然將領(lǐng)在外作戰(zhàn)往往會長時間忍受生理需要帶來的折磨,可為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與名聲,歷朝歷代都會規(guī)定不能對俘獲的敵軍女人動用強迫手段,朱元璋也不例外,而藍玉戲妃的做法無疑是在狠狠打朱元璋的臉,這讓他如何能不生氣?

所以在冊封藍玉的時候,朱元璋故意將“梁國公”改為“涼國公”,并且命人把過失也刻出來交給藍玉,讓他明白自己的用意,可藍玉對此不以為意,依舊我行我素目無王法,這讓朱元璋對他的不滿越來越大。

三、論功行賞時“無恥”要官

藍玉對于明朝的貢獻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在論功行賞時也沒有虧待他,西征歸來以后朱元璋直接將他封為太子太傅。

這個官職在整個明朝廷當中也不算低了,只是藍玉依舊不滿意,并且對于位居宋、潁兩公之下非常的不服氣,所以那一天上朝他直接對朱元璋大吐苦水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

藍玉這樣的做法不但彰顯出自己的貪得無厭,更是變相暗示朱元璋論功行賞不公平,試問朱元璋能對這樣的人有好印象嗎?

四、功成名就時大量養(yǎng)奴

由于藍玉立下的戰(zhàn)功越來越多,他享受到待遇也越來越好,比如分得了大量的田地。勢力大起來后僅僅靠自己一個人是管理不過來的,所以藍玉收養(yǎng)了許多莊奴與義子,讓他們?yōu)樽约嚎垂苓@些財產(chǎn)。

可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給當?shù)匕傩諑砩钪氐臑?zāi)難,于是有人就將藍玉大量養(yǎng)奴的事情告訴了朱元璋。

其實朱元璋對于藍玉養(yǎng)奴這件事本來不是很在意,畢竟那么多家產(chǎn)也要有人打理,只是藍玉養(yǎng)奴沒有一點尺度,越養(yǎng)越多,這讓朱元璋如何不猜疑?和平年代你手下聚集那么多人是想謀反嗎?朱元璋怕了也開始有所防范,就這樣,他對藍玉的容忍越來越低。

五、鋪好后路時太子病逝

太子朱標病逝成為藍玉被殺的直接導火索。

朱元璋對于太子朱標是無比看重的,或許這是因為馬皇后的緣故,所以打小朱標就被朱元璋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yǎng),并且還讓他與自己的開國大臣朝夕相處互相熟絡(luò),為日后上位鋪好后路。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后來朱標不幸病逝,這使得朱元璋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無奈之下他只能讓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雖說朱允炆雖是朱標的兒子,但他的母親是呂氏,與藍玉沒有任何可以聯(lián)系的紐帶,藍玉身為開國大臣資歷頗深,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他尚且敢目無王法肆意妄為,而朱允炆年齡太小又沒有自己那樣的魄力,朱元璋擔心他壓不住藍玉,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藍玉給辦了。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總而言之,藍玉被殘忍剝皮主要有內(nèi)外兩方面的原因,內(nèi)因就是他自恃立下赫赫戰(zhàn)功便目中無人,屢次挑釁朱元璋的底線;外因就是朱元璋這個人善于猜忌,幾乎任何大臣在他眼中都有造反的可能,所以明朝開國三十六功臣,最后只有三個善終。

乃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清朝歷史學家蔡東藩這一段話或許就是藍玉最真實的寫照,藍玉被殺,朱元璋有錯他自己也不對,只能說這本身就是一場悲!

8

蒼茫大地來帶您分析一下朱元璋為什么要殺藍玉。

藍玉是常遇春的舅子,他可謂成也姐夫,敗也姐夫。不得不從藍玉姐夫常遇春說起。常遇春跟朱元璋的時間并不長,他是為戰(zhàn)爭而生的狂人,至正十年,朱重八攻克和州時才入伙,一入伙就毛遂自薦,對朱重八說:我到這里是當先鋒的,請給我掛上先鋒印吧!朱重八大怒:我隊伍中難民多著哩!我管你吃飽飯就已照顧你啦,怎么可能掛先鋒?可常遇春很快嶄露頭角,在攻打采石戰(zhàn)役中,元軍在岸邊列陣,朱重八的水軍無法靠近,正巧常遇春乘船經(jīng)過,重八兩眼放光:小子,你不是要當先鋒嗎?快上!遇春應(yīng)聲,奮戈直前,敵接其矛,常遇春一個撐桿跳,連殺元軍數(shù)人開辟了灘頭陣地,朱元璋親授他先鋒官職位。常遇春善長騎兵突破,采點精確,能冷靜判斷戰(zhàn)場形勢,武藝精通,評書巜明英烈》中把他說成武狀元,常遇春屢立戰(zhàn)功,他是重八璀璨的名將長廊中排名僅次于排名老大徐達的驃悍角色。他性格上劫有嚴重缺陷:無組織、無紀律,酷愛殺俘。至正十九年(1359年),常遇春攻克池州,陳友諒派兵來奪,徐達常遇春在九華山設(shè)伏,俘敵三千人。先鋒愣爺常遇春對元帥徐達說我要殺掉他們,徐達不允,并表示要上報朱重八,沒想到常橫爺竟私自將三千人活埋了,僅放了幾個去找陳友諒報信!這樣放肆直接招來了陳友諒這只惡狼的瘋狂報復,大軍直逼應(yīng)天,使得朱元璋在沒有準備好拳擊套就和陳友諒上了擂臺!藍玉是跟著這位師父兼姐夫成長起來的,在滅元戰(zhàn)役中立下不世之功,作戰(zhàn)風格、性格極像常遇春!這成就了藍玉的蓋世之功,也最終喪送了藍玉的性命!

洪武五年,朱皇帝召集十五萬大軍,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五萬人分三路出兵。朱皇帝與三個元帥面授機宜:徐達主攻;李文忠輔攻,率右路大軍,出居庸關(guān)經(jīng)應(yīng)昌接近和林,在徐達主攻時,合擊元軍;馮勝佯攻。徐達選藍玉為先鋒,馮勝選傅友德為先鋒。結(jié)果元朝名將王保保誘敵深入,與元將賀宗哲在嶺北山區(qū)伏擊徐達,徐達死傷萬人,王保保想乘勢圍殲徐達,但徐達大將風度,將軍隊從容撤出,修建堡壘,擋住敵軍數(shù)十次進攻,先鋒藍玉驃悍至極,多次成功掩護大軍撤退,盡顯名將潛質(zhì)。李文忠在追擊過程中,也遇到元將哈喇章伏擊,文忠盡顯名將風流,在劣勢情況下打垮元軍,殲敵萬余,明軍也死傷慘重,文忠沒完沒了,一路追擊,元軍布決戰(zhàn)陣,文忠沒有冒然進攻,后因缺糧班師。西路先鋒傅友德率五千人,屢立戰(zhàn)功,在二勝后,馮勝將主力交付傅友德,老傅連勝七仗,打得元軍屁滾尿流。但大明第一代名將未能殲滅北元。

元璋在1380年、1381年兩次討元,雖勝仍未能全殲,元軍轉(zhuǎn)入游擊戰(zhàn),明初的名將們也凋零得差不多了。洪武二十年,藍玉任右副將軍、傅友德為左副將軍隨主帥宋國公馮勝出征大元,第一個對手是擁兵二十萬的元太尉納哈出。藍玉連夜奔襲,乘敵軍城門大開、埋鍋做飯時,襲占慶州、殺平章果來。馮勝與藍玉合兵,后招降納哈出。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藍玉率十五萬大軍討元,元璋送行,下令:倍道前進,直抵虜廷,肅清沙漠,在此一舉!明軍深入荒漠,想完成對北元致命一擊,當大軍到過捕魚兒海時,獵物出現(xiàn)了。北元老脫古思帖木兒正和大臣們歡宴。他認為此地處茫茫大漠,藍玉軍乏水草,不能深入,暫且在此養(yǎng)精蓄銳,等藍玉大軍糧盡水絕時,再反守為攻。藍玉完成了對元軍的全面包圍,短兵突擊,脫古思帖木兒只帶走長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門,捕魚兒海戰(zhàn)役完勝,徹底殲滅北元武裝力量,俘次王子地保奴、太子妃并公主內(nèi)眷一百余人、王公貴族三千余人、士兵七萬余人、牛羊十余萬頭,玉璽一枚。朱元璋對滿朝文武贊藍玉:藍玉是我的仲卿、藥師!(仲卿、藥師分別是漢、唐名將衛(wèi)青、李靖!)

藍王功高蓋世,飛揚跋扈,卻不知道像湯和一樣低調(diào)做人。

湯和是元璋的造反介紹人,元璋剛當兵時,湯和已是千總(上校團長),可他總是讓元璋走在前面,自己跟從像個馬弁。大明開國后,湯和立馬交出兵權(quán),尾巴夾緊得不要不要,他是洪武朝僥幸逃脫重八魔掌的個位數(shù)開國功臣之一。

藍玉在掃元班師時,嚴重違反朱老大的民族政策,“私元主妃,妃慚自盡死”。藍玉打了勝仗,自以為沒有哪頂磨子能治他啦,膽子忒大了,未經(jīng)朱老大的允許(估計朱老大也不會允許),私自品嘗了元主老婆的味道,元妃是個剛烈女子,感覺對不起元主,自殺啦。你再對照一下唐大將李靖率三千人突襲滅了突厥,將已做了王妃的前隋皇帝楊廣皇后蕭娘娘原封不動地交給了李世民,后李老大見蕭娘娘徐娘半老、風韻猶存。資源不浪費,浪費是犯罪,何況世民和楊廣本是親戚,肥水不流外人田,收入宮中,品嘗數(shù)年。你看李大將軍多有組織紀律性,你藍玉竟敢私睡元主妃,破壞民族政策不說,想當皇上不成?

藍玉回到喜峰關(guān)口,已是黑夜,守關(guān)將領(lǐng)休息了,聽到藍大將軍來了立刻叫開門,藍玉竟命令士卒攻擊關(guān)卡,打破城墻強行闖入!盡管李白詩云:人生得意須盡歡,但決不能忘形。

朱元璋農(nóng)民出身,雖然現(xiàn)在成了明朝最大的地主,但他從不忘本,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他的小農(nóng)意識是從娘胎里帶出的,看自己家的長工藍玉居然蹬鼻子上臉,立馬把擬封藍玉的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你小子敢和我老大耍橫,一邊涼快去吧!

藍玉這小子和姐夫一個德性,下定決心將”渾“字進行到底,手伸得太長,竟然不經(jīng)朱老大允許,在軍隊中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培植自己的勢力,這是嫌自己命長的節(jié)奏啊!

朱元璋破例給了他太子太保(從一品)的官銜,要知道捫門的朱老八對藍玉已相當大方啦,可這個渾小子竟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喊:我不堪太師耶?敢去捋朱老大的虎須,不怕死嗎?

藍玉和太子朱標是親戚,朱標的丈人是常遇春,明白了嗎?藍玉把對恩師大姐夫的愛轉(zhuǎn)移到朱標身上,藍玉在討平納哈出班師后,對太子朱標說:燕王朱棣遲早要反,他有天子氣象,你要小心。朱標閑聊時告訴四弟,朱棣恨之入骨,找父親告御狀。客觀地說,太子朱標如不死,向朱元璋求情,可能朱元璋會為朱標留一大將,先把藍玉晾一晾,再由朱標登基后啟復,如對方孝孺的處置。朱元璋在空印案中殺了乃父方克勤,方孝孺的老師是宋濂,老師在朝為官,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地方官兩次向老大舉薦孝孺,但未得到任用。朱元璋臨死前把方孝孺推薦給了太孫朱允炆?上ф(zhèn)得住文武百官的朱標死啦!藍玉的救星沒了!

朱元璋在朱標死后,被迫選定年青的太孫朱允炆,怕開國元勛們憑著文韜武略,奪走了朱老八一生辛勤耕耘換來的朱家一畝三分地!朱元璋曾和太子朱標有段著名的對話,一次老大又要殺大批功臣,朱標諫道:陛下殺人太多,恐傷和氣。朱老大叫人找來遍布荊棘的木棒讓兒子去撿,兒子未動。朱地主冷眼相向: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刺。

于是藍玉被誣造反,被滅族,借藍玉案一共殺一萬五千人,一個公爵、兩個伯爵,各級官員……把洪武年間幸存的功臣宿將幾乎殺光。

到朱棣造反時,幾無大將去統(tǒng)兵。藍玉若在,借朱棣十個膽子也不敢造次!

望斧正!




9

問題的意思應(yīng)該是: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用剝皮充草這樣的酷刑來對待功臣藍玉,即使他真有謀反之心,把他斬首示眾就行了,何必這么狠?

事實上,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解釋來看,他對待藍玉已經(jīng)算是輕判的了,因為大明律中規(guī)定,謀反罪一般都是要株連九族,首惡者甚至要凌遲剁成肉醬的。但朱元璋考慮到藍玉是兒女親家(藍玉女兒是朱元璋兒子蜀王的正妃),決意寬大處理,改凌遲為剝皮,算是留了個全尸,也沒有追究其家人的罪責(后面藍玉的皮被保存在了四川蜀王府中,就是由藍玉女兒——蜀王妃所請求的)

因藍玉案而被牽扯進來的官員,則大多采取凌遲極刑,不準收殮,死后尸骨不全。這樣看來,似乎朱元璋還算是給了藍玉一點面子,畢竟藍玉可是要謀反呢,朱元璋這樣做也是仁至義盡了吧!



那到底藍玉有沒有謀反?

朱元璋給藍玉定的了三條罪狀:驕橫跋扈,和元朝妃子茍且;目無法紀,廣收黨羽和義子;意圖謀反,證據(jù)確鑿。這三條罪狀,前兩條應(yīng)該是確有其事,但都不至于興起大獄,最重要的第三條;藍玉謀反。

我認為這第三條的證據(jù)就和朱元璋攀南宋朱熹高枝一樣不可信,而且漏洞百出。朱元璋是個狠人,他不止對手下狠,對自己人也狠,比如他的女婿歐陽倫,妻子是馬皇后所生的安慶公主,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感情極深,他對這個女兒也是疼愛有加?僧斢窢罡鏆W陽倫縱容家奴、販賣私茶時,朱元璋也是毫不猶豫,把歐陽倫捉起來就殺,讓自己的女兒做了寡婦。

又如朱元璋長女臨安公主,丈夫是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后李善長被卷入胡惟庸謀反案,全家七十余口被殺,李祺因為是駙馬而免死,但也和臨安公主一起被趕出了南京,潦倒一生。對自己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功高震主的功臣和百姓。



在朱元璋的刑法大典——《大誥》之中,處處可見全家流放、抄家滅族、梟首示眾、斷手斷腳、凌遲處死等記錄。朱元璋為了反貪,規(guī)定了貪污六十兩以上的官員,處于剝皮實草之刑。這還算是有個底線的,到了后來就連“六十兩”的底線都取消了,下令不論官位多高、貪污輕重,一律斬首。

朱元璋到了晚年,由于馬皇后和長子朱標先后去世,此時的朱元璋已經(jīng)是陷入癲狂的狀態(tài)了,而藍玉恰好就撞到了這臨近爆炸邊緣的槍口上。尤其是藍玉那眼高于頂?shù)男愿窈蜔o人可及的能力,更是讓朱元璋感到厭惡和忌憚,藍玉之死,是他咎由自取,因為不懂急流勇退,也是朱元璋兔死狗烹,過河拆橋的涼薄天性使然。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亂編,喜歡點贊!

10

朱元璋用60兩銀子劃界線,凡貪污超過者一律處死。另外,為了以儆效尤,朱元璋還發(fā)明了許多酷刑,而最能起警示意義的莫過于“剝皮楦草”。怎么個操作法呢?就是將受刑人的整張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然后將空皮囊塞入干草,掛于空曠顯眼處,使見者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全國“巡回演出。”

(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shù),空印案、胡惟庸、李善長、藍玉案都是牽連數(shù)萬乃至十幾萬的大案。而這些袞袞人頭幾乎均被安上“謀反”罪名。謀反比貪污銀兩罪重許多,究竟有多少人被剝皮也是難以想像的。而朱元璋從來都是以“正當”理由殺人,即,不是貪臟枉法,就是聚眾謀反,就連他信誓旦旦頒發(fā)的“免死鐵券”都被巧妙的繞過。所以,朱元璋剝皮藍玉,根本不去擔心自己被罵,或是落下壞名聲。

(藍玉)

藍玉同朱元璋的關(guān)系很特殊,有點盤根錯節(jié)的意味。藍玉是名將常玉春的小舅子,而常玉春的女兒又是太子朱標的正妃,藍玉的女兒又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所以如果拋開常玉春的關(guān)系,藍玉同朱元璋為兒女親家,而拋開同朱元璋的親家關(guān)系,藍玉又成了朱標的娘舅。但是,藍玉同太子朱標的關(guān)系又很近,朱標的太子之位能堅若磐石,無人敢覬覦,同藍玉在背后站崗有很大關(guān)系。這個局面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因為兒子能做守住家業(yè)必需靠得力之人輔佐。

然而,藍玉的這種存在恰好又是一把雙刃劍,能為朱標所用,自然如魚得水,一旦朱標用不上便成了多余,甚至是一種威脅。這就是藍玉的尷尬處境。所以當朱標去世之后,藍玉就像是無意闖入人群中的一只老虎,人人為之忌憚、驚慌。當然,最容不下他的人還是朱元璋,因為在朱元璋看來,藍玉雖在朱標手下可以做仆人,但是在稚嫩的皇太孫朱允炆那里瞬間就能翻身做主人。所以朱元璋必需要除掉藍玉,如此江山無虞,他才能走的安心。

在朱元璋看來,藍玉是已經(jīng)被寫在了“生死薄”上的人,但是藍玉本人卻全然不知,依舊我行我素,居功自傲,不停的往自己身上疊加被滅的籌碼。藍玉之所以瘋狂,是有資本的。朱元璋于1368年南京稱帝后便開發(fā)動始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藍玉率軍東征西討,平南滅北,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特別是在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zhàn)中一舉摧毀北元殘余勢力,為朱元璋的一統(tǒng)天下畫上圓滿的句號。

然而,皇帝想處死一個人的理由表面上是“居功自傲”,實際上是“功高震主”,所以朱元璋處理藍玉還需要一套“合理”的程序。1393年,錦衣衛(wèi)指揮蔣瓛(huán)告發(fā)藍玉謀反,朱元璋立刻將藍玉下獄。錦衣衛(wèi)是專門為皇帝服務(wù)的機構(gòu),如同皇帝肚子里的蛔蟲一般。它也是詔獄的別稱,同漢唐時期的酷吏性質(zhì)相同。所以,錦衣衛(wèi)只要結(jié)果不要過程,僅三天后,藍玉就被處“剝皮實草”酷刑,且被滅三族,株連過萬。朱元璋下手之快,顯然是蓄勢待發(fā)。

總之,在朱元璋的眼里,江山社稷至高無上,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張人皮,而是讓潛意識里那些不安分的人惡夢般膽戰(zhàn)心驚。所以,朱元璋要殺藍玉的目的是收到絕對震懾的效果,而不計名聲。與朱元璋“誅心”做法截然相反的是漢高祖劉邦的“收心”。

劉邦晚年為提倡一種對主人忠誠的風氣,他赦免或重用了許多仇家,比如勸韓信自立的剻通、刺殺自己未遂的貫高、項羽手下大將季布等人。而曾經(jīng)在彭城之戰(zhàn)中放過劉邦一馬的丁公卻被處死,理由是對主人項羽不忠。

歷史證明,朱元璋除掉藍玉顯然是一種失策,如果藍玉健在,燕王朱棣也不敢堂而皇之地舉旗靖難。即便鋌而走險,也是自取滅亡。但朱元璋不會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只知道招清除障礙方可萬事大吉,因此也不會顧忌后人的評價。他嘴上稱藍玉是自己的李靖,最終卻讓藍玉做了周亞夫。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guān)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