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壽王李瑁被父親李隆基奪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瑁就這樣算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各種碎片,我發(fā)現真實情況并非如此,李瑁不僅反抗報復了,而且還非常狠。

也許你會有很多疑惑,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分析解開這些疑惑吧。


一、奪妻之痛

我們所熟知的楊玉環(huán)楊貴妃,其實原本是壽王李瑁的老婆,并且楊玉環(huán)14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給李瑁,只是五年之后,李隆基看上楊玉環(huán),才橫刀奪愛,將楊玉環(huán)搶走,這個時候楊玉環(huán)19歲,李隆基53歲。

李隆基搶奪楊玉環(huán)的方法很是不要臉,因為先輩李治已經開過這種先河,李隆基照樣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間有質的飛躍。

他具體怎么操作的呢?一開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監(jiān)高力士去到李瑁家里,然后把楊玉環(huán)帶去寢宮兩個人談心,他覺得楊玉環(huán)十分孝順,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剛好與擁有良好藝術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計也就是這個時候,李隆基產生搶奪兒媳婦的想法。他逐漸不滿足僅僅與楊玉環(huán)聊天,他還想與楊玉環(huán)一起泡溫泉,驪山溫泉感覺很棒,一個人泡沒有意思。他與楊玉環(huán)泡溫泉,李瑁也沒有說什么,你泡完送回來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溫泉他不想把楊玉環(huán)送回家,于是想出一個好辦法,假借替自己母親竇皇后祈福的名義,他告訴李瑁,楊玉環(huán)從此以后要出家做道士,從此也就不是你媳婦了,楊玉環(huán)將成為道士四處祈福。

李瑁聽說是給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墒菦]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楊玉環(huán)接回去宮里,只是沒有名分,李瑁看到心里實在不是滋味。當然按照道理來說,如今楊玉環(huán)成為道士再還俗,也是單身可撩,跟李瑁一點關系沒有。

李隆基看出來李瑁心里的不快,就為李瑁再找了一個老婆韋氏,讓他回家好好生兒育女,這一點李瑁確實沒有辜負,后來他與韋氏生了5個兒子,2個女兒。

李隆基呢,給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楊玉環(huán)娶了,并且封為楊貴妃,從此李瑁的老婆變成后媽,實在難以面對。但是這時候李瑁沒辦法,無權無勢,根本不敢與李隆基對抗,他把這個深仇大恨深深記在心里,尋求機會報復。


二、痛快報復李隆基

李瑁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亂,等到長安失守,等到馬嵬坡之變,他看著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發(fā)動馬嵬坡兵變逼的實在無奈并且將楊玉環(huán)處死。李瑁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如今李隆基大勢已去,危險系數極低,可以為之。

李瑁表面上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繼續(xù)為李隆基效勞,心里卻裝著這個仇恨,等到李亨帶領軍隊和李隆基分道揚鑣,李瑁知道李亨成為皇帝已經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并不想李亨很快成為皇帝,李瑁覺得報復李隆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失去權利。

機會終于到了,李隆基叫陳玄禮去傳圣旨告訴李亨登基以及皇權的事宜,可是陳玄禮沒空,就叫李瑁前往送這個圣旨,至于圣旨具體內容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時候詔書寫著說李隆基自己覺得年事已高,處理國事力不從心,所以禪位給李亨。

至于具體是什么,我想必然不是這樣的,李隆基愛權利如命,怎么可能輕易禪位給李亨,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瑁這個中間傳話人經過添油加醋,把原本圣旨的意思改變,告訴李亨說李隆基同意登基。

從而才會有史書中記載的李亨再三強調是李隆基自己主動禪位,而不是自己篡位,這樣才顯得合理,大臣也會毫無顧慮支持李亨。

綜上所述,其實李亨登基這件事,就是李瑁對李隆基最大的報復,當李亨已經登基成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無能為力,只能空嘆息,這就是李瑁最后的報復。


結語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終于報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奪妻之恨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備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最佳貢獻者
2

人生有四大恨,分別是:亡國、滅門、奪妻、殺父,皆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甚至發(fā)誓要與敵人同歸于盡,也不要共同生活在人世上。我們的題主壽王李瑁就遭遇了奪妻之恨,而且是被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奪的妻,那么,他最終是怎么反抗的呢?

抱著疑問,編者再次查閱了新舊《唐書》,發(fā)現壽王李瑁這一生成也女人、敗也女人,最后于到大歷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正常去世。此時的皇帝已侄子唐代宗李豫,從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已經經歷了兩任皇帝了,分別是哥哥唐肅宗李亨、侄子唐代宗李豫。

成也女人

壽王李瑁的親生母親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之女,從小父親就病逝,就一直被姑姑母武則天收養(yǎng)在后宮之中。后來唐玄宗李隆基繼位登基,看上了從小在深宮修煉長大的武氏,就納為妃子,甚至為了武氏將王皇后廢除準備立武氏為皇后。由于出身武氏,遭到群臣的反對,唐玄宗只好改立為惠妃,禮節(jié)等同皇后。

武惠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寵之下,權傾后宮,為玄宗生育四子三女。奈何武氏所生子女都不容易成活,其中長子李一不到兩年就夭折了,次子李敏不到周歲也夭折了。壽王李瑁是第三個兒子,這次玄宗夫婦都特別重視,李瑁一出生就直接送到寧王李憲家,由寧王妻元氏撫養(yǎng),并假稱為元氏所生。直到李瑁長到十幾歲,才被接入宮中,被封為壽王,成為玄宗的兒子中封王最晚的一位。

武惠妃就特別寵愛自己的這位最大的兒子。為自己兒子先后向唐玄宗李隆基討封,李瑁先后被封為益州大都督、劍南節(jié)度使。在李瑁17歲的時候,又親自為兒子挑選名門楊氏之女(楊玉環(huán))為妻。

敗也女人

在為自己兒子爭取到許多之后,武惠妃還是不滿足,要為兒子積極爭取太子之位。于是武惠妃就開始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唐玄宗李隆基果然震怒,將三位王子直接廢為庶人,不久又進行賜死。由于所有人都認為三王死的冤枉,武惠妃還沒有來得及給自己兒子壽王李瑁爭取太子之位,也開始疑神疑鬼,擔心三王來向自己索命。不久,武惠妃也得病不起,最終就被嚇死了,年僅38歲。據說,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特別傷心,追封其為皇后,并發(fā)誓自己一生不會再愛上別的女人。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陷入傷心之中。壽王李瑁作為兒子,也就和壽王妃楊玉環(huán)進宮為自己老爸請安。誰知老爸李隆基看到兒媳婦楊玉環(huán)后,馬上將武惠妃的死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深深被自己的兒媳婦吸引住了。于是,壽王妃楊玉環(huán)就這樣被留在宮中,壽王李瑁進宮時還是夫妻二人,出來時就成為自己一人。不但死了老娘,而且丟了老婆,這心里怎能一個苦字了得。

楊玉環(huán)被留入后宮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估計認為有點太直接,面子過不去。就以為自己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huán)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大唐皇帝,為了女人,自己老媽也可以拿出來利用滴。)隨后,唐玄宗立忠王李亨為太子,在失去老媽和老婆之后,壽王李瑁再次失去成為帝國未來儲君的希望。

壽王李瑁在失去楊玉環(huán)后的第二年,寧王李憲去世,于是玄宗借機讓壽王李瑁為養(yǎng)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后來,唐玄宗李隆基估計想到作為皇帝直接搶兒子的老婆有點不地道,后來親自做主為壽王李瑁挑選了了一位姓韋的王妃。可是過了沒有10天,玄宗就跟著為楊玉環(huán)賜封了“貴妃”稱號。

壽王李瑁之后與另娶的韋妃相依為命,生有5個兒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歷十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長眠。

3

查閱所??史料,壽王李瑁是孝順的乖孩子,并沒??因媳婦被搶而進行任何反擊!

1.唐玄宗如何搶兒媳,

唐玄宗搶兒媳事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家丑。老爺子是皇帝,執(zhí)掌大唐帝國近半個世紀,一言九鼎,當時沒有人敢阻止。相信李瑁也敢怒不敢言,除了父皇的威信外,父親還“君子愛兒媳,搶之有道”~想方設法堵住他的嘴。玄宗在搶兒媳時運用了早先發(fā)動唐隆政變,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智慧。

1)讓兒媳婦楊玉環(huán)為祖母竇太后祈!瘸黾译x開壽王府,這樣楊玉環(huán)成為了女道士,號太真,就在宮里的道觀出家,方便治療寡人之疾。

2)由于楊玉環(huán)自幻喪父,一直跟著叔叔楊玄璬生活。玄宗把楊玉環(huán)重新劃歸她親生父親楊玄琰名下,這是告訴世人,壽王妃楊氏已離世。楊太真是另外的一個人,與壽王無關。

5個春夏秋冬過后,壽王老爸搶他媳婦連同8年前轟動全國的玄宗一日殺三子的事都被人漸漸淡忘了。玄宗在天寶四年的7月,賜給壽王李瑁另一個老婆韋氏~她出生名門望族,是大唐聯姻集團“李武韋楊”中的一個,這讓李瑁內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看看兒子與韋氏婚后沒什么動靜,10天后,玄宗才把楊太真立為了貴妃。60歲的人啊,真把搶兒媳當大事來做了,得之不易啊。

2.壽王李瑁沒明目張膽地進行任何反擊。

1)玄宗有一日殺三子的決絕,可能是兄弟被賜死時的恐懼感還沒煙消云散吧,所以,對媳婦被搶,李瑁啞口無言,無動于衷。第一次失去楊玉環(huán),是開元二十九年,恰逢李瑁的養(yǎng)父即唐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去世了。由于武惠妃的頭幾個孩子都夭折了,第三子李瑁出生后,惠妃和玄宗把他送出宮,給最親近的大哥夫婦撫養(yǎng),寧王妃待李瑁如同己出。因此,小李瑁對寧王很孝順。老婆變成道姑時,他開啟了為養(yǎng)父盡孝的模式,從而減輕了精神上的傷害。

2)馬嵬坡事變,他又出場了。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玄宗帶著身邊人秘密從皇宮的延秋門向四川出逃,李瑁也在這隨逃的人群里。七天后到了馬嵬坡:楊國忠被射殺,楊貴妃與姐仨被賜死,太子李肅和玄宗分道揚鑣。這個過程中,李瑁頻繁露臉。誅殺楊家人的時候,宰相韋見素和楊國忠在一起,不小心被亂兵誤傷,唐玄宗派壽王李瑁帶了幾張膏藥去安慰了一番。太子李肅被百姓“攔著”的時候,玄宗見太子沒追上隊伍,派壽王李瑁和高力士去勸說百姓,太子這才有機會北上靈武。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誠,李瑁是個老實人,以上表現,說明他對老爸是依然是忠誠與孝順的,最低沒表現出出奪妻之恨。馬嵬坡事件后,在散伙前,玄宗把剩下的軍隊分成了六部分,壽王李瑁也領到了一是小部隊。

壽王再在史上出現,是他在唐代宗大歷年間撒手人寰了,享年55歲。

3)這中間的十一年,李瑁表現了類似如老爸的不俗的生育能力。5年虛度后,韋氏來了。她出身好、受過教育,知書達禮。韋妃為壽王一共生了5個兒子和若干個女兒;首悠疵鷥鹤樱褪菦]有野心的最佳說明。

4

反擊?李瑁被搶了媳婦以后最希望的就是唐玄宗忘了這事,過的惶惶不可終日,反擊是不用想了。

說起來李瑁的人生簡直就是茶幾,充滿了悲劇,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母親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因為武惠妃所生之子大多夭折,只有李瑁一人成年,所以武惠妃對他格外重視,唐玄宗也是愛屋及烏。李瑁后來被封為壽王,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jié)度大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又娶了美女楊玉環(huán),可謂春風得意。

李瑁一度還成為皇位的熱門競爭人選,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聯手,想把他推為太子。然而就在太子李瑛被廢自殺以后,李瑁最有力的支持者武惠妃也因病去世了。所以太子之位雖然空出,但是李瑁卻沒有得到。

更糟糕的是失去武惠妃,唐玄宗一直沒有找到合心的后妃,精神郁郁。李瑁帶著妻子楊玉環(huán)去安慰老爹,沒想到唐玄宗卻一眼看中了楊玉環(huán)。很快楊玉環(huán)被安排出家,再嫁給了唐玄宗,李瑁失去太子之位以后又失去了妻子,悲劇連連。

雖然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然后奪走自己妻子的是皇帝那就麻煩大了。此時李瑁不僅不想報仇,反而怕自己老爹覺得自己有怨望,被一刀殺了,過的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大概唐玄宗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楊玉環(huán)也念著舊情,幫忙說了好話?傊詈筇菩诓]有難為李瑁,還給他重新找了一個王妃,把左衛(wèi)勛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的女兒韋氏嫁給了他。

李瑁此時的心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對這樁婚事是否滿意,他也只能接受。此后李瑁就乖乖的做著他的壽王,安分守己,倒也安享晚年,活到了唐代宗時期才去世,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5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個個都是絕色之姿,傾國傾城。其中的楊貴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間可歌可泣的愛情讓人為之感慨,《長恨歌》全篇就詳細的描述了玄宗與楊貴妃如膠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點為人詬病的就是,楊玉環(huán)一開始并非唐玄宗的妻子,而是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從倫理上說,這相當于公公奪走了兒媳,不論如何洗白,都是有違人倫的。懷有奪妻之恨的李瑁雖然獲得了象征性的補償,但是這種屈辱沒有男人可以忍受,那么李瑁是如何隱忍下去,并最終抓住機會反擊的呢?

開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為女兒咸宜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儀式,楊玉環(huán)與她的叔叔一同出席宴會,就是在這場婚禮宴會上,壽王李瑁見到了楊玉環(huán),并為她的姿色而傾倒,最后在其母親武惠妃的牽線下,十六歲的楊玉環(huán)嫁給了李瑁。

三年后,當時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失去了摯愛的李隆基郁郁寡歡,此時有人告訴李隆基,說楊玉環(huán)姿色冠絕天下,并且神似武惠妃。玄宗一聽來了興趣,前往壽王府以看望兒子的名義去見楊玉環(huán)。結果果然被楊玉環(huán)的姿色深深吸引,唐玄宗下定決心要得到這個兒媳婦。按照李治,李世民,武則天之間的前車之鑒,玄宗下令讓楊玉環(huán)出家當道士,同時為了補償被自己奪妻的兒子,他給李瑁另外許配了絕色女子,同時還賜予了金銀珠寶作補償。面對父皇的橫刀奪愛,李瑁盡管懷恨在心,也只能選擇隱忍,沒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滿情緒。

到了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楊玉環(huán)跟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徑馬嵬驛,士兵嘩變,含恨被賜死。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擁護之下,于靈武即位稱帝,改元至德,大唐開始對安祿山叛軍進行了有組織的反擊。自馬嵬驛兵變之后,唐玄宗準備逃往蜀中避難,而李亨卻主動提出留下,組織軍隊抵抗反軍,以期收復國都長安。李隆基最后同意李亨留下收拾爛局,但卻并沒有表達自己退位,傳位于李亨的意思。那李亨又如何敢登基稱帝呢,這其中少不了裴冕,杜鴻漸為首的眾臣的支持。

壽王李瑁當時被任命傳令圣旨,要求眾人配合李亨收拾殘局,但并沒有傳達退位之意。但是眾臣們如何理解皇帝的旨意,還要看傳旨之人。如果李瑁一口咬定唐皇李隆基在馬嵬驛留下李亨的目的就是因為自己年邁,無力管理朝政,收復長安,所以傳位太子,希望太子能夠早日平定安祿山之亂。這樣群臣就算有異議,也無法千里迢迢找到玄宗求證。而且作為李亨自己,說出這種話是沒有用的,只有同樣作為皇子且身負傳旨之職的李瑁,說出來才更有信服力。此時對于李瑁來說,是最好的復仇的機會,李隆基與李亨同樣關系僵硬,李瑁雖然不至于手刃父親,但是在父皇與兄弟的皇位爭奪中,擺父皇一道還是可以的。

李瑁從小就不受父親李隆基的喜愛,沒有什么存在感,后來又是身負奪妻之恨,根本無力抵抗的李瑁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被奪走,從與自己如膠似漆,到與自己越來越遙遠。這份仇恨,只能埋藏于心底,如果沒有這一機會的話,或許直到死去,這怨恨都不會表露出一絲一毫。

6

老婆變后媽,如果沒有如此驚艷的綠帽子,李瑁可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會被人記起。

李瑁娶了17歲的楊玉環(huán)

李瑁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生育能力太強大了,一輩子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一個女兒,李瑁在兒子中排名十八,被稱為十八子。

她母親武惠妃之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公主都夭折了,李瑁出生后怕養(yǎng)不大,按民間習俗,就送給伯父寧王李憲,由其妻元氏撫養(yǎng),假稱是元氏的兒子,騙過鬼神以求長命。

長到十幾歲壯實后,李瑁才入宮封為壽王。開元廿三年(735)年,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為兒子張羅婚事,楊玉環(huán)被選納為壽王妃,當時年齡還不到17歲。

爭奪太子無果

李瑁生性軟弱無能,缺乏自信。但母親武惠妃不但長的嫵媚動人,而且繼承了姑祖母武則天的優(yōu)點,爭強好勝,對皇帝體貼入微,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她很想讓兒子成為太子,自己就可以當皇后,于是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將他們害死。

但是李瑁資質平平,爛泥扶上不墻,并沒有贏得李隆基的喜愛,而武惠妃卻因害死三個小王子,內心不得安寧,總看到他們的鬼魂向她討公道,38歲就受驚而死。

老婆變后媽

母親死后,李瑁太子之夢徹底破碎。更悲催的是老爸看上了他漂亮的老婆——楊玉環(huán)。

當年李隆基最寵愛武惠妃,可惜早逝,雖然后宮佳麗三千,唐玄宗一個也看不上,寢食難安,無心料理朝政。有大臣就向唐玄宗推薦太子妃楊玉環(huán)姿色絕代,估計這個大臣是為了給死去的三位小王子出口氣,故意惡心一下李瑁和武惠妃的魂靈。

沒想到的是,李隆基一見楊玉環(huán)眼都直了,我這兒子治理國家屁事不懂,找媳婦可真有一套,娶了個天仙一樣的老婆,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如給孝敬給老爸享用。但張不開口啊,背著兒子抱楊玉環(huán)上龍床又有背倫理,李隆基百爪撓心,猛的想起了爺爺李治娶武則天的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立馬宣旨:楊玉環(huán)為竇太后祈福,入玉虛宮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就是像當年李治讓武則天到寺院出家,超凡股俗,脫胎換骨,與之前的俗世生活沒有了瓜葛,重新洗白身份。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缎绿茣

當然李隆基也覺得對不起這個老實兒子,就張羅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安頓好兒子的婚事,心里少了些愧疚,心安理得的把兒媳婦楊玉環(huán)抱上龍床,立為貴妃。

李瑁無力的抗爭

一起生活了5年的發(fā)媳婦突然變成了后媽,在一個宮廷里生活,李瑁怎么對面?怎么稱呼?怎么咽下這口氣?但搶走老婆的是皇帝,給自己戴綠帽的是老爸,況且老婆變母妃后,三千寵愛集一身,活得風生水起,楊家勢力也日益壯大。而自從母親去世后,李瑁就失去了抗爭的資本。

恰在此時,撫養(yǎng)李瑁長大的伯父李憲去世了,李瑁向李隆基請求,以孝子身份給李憲守孝三年,他要把伯父當父親孝敬。他以這種方式暗示對李隆基非常失望,親生父親在他心中已死,伯父才是他值得孝敬的親人,這是無聲的抗爭,也是示威,對軟弱無援的李瑁來說,他只能做到這些。

7

按常理,老婆被人搶了,反擊是必然的,哪怕那個人是皇帝,是親爹。所以,才有后來的種種臆測。放大鏡之下,愣是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說李瑁以給養(yǎng)父守孝為名,故意讓王妃的位置空懸三年,逼得唐玄宗與楊貴妃三年內,只能保持地下情。

直到李瑁守孝期滿,唐玄宗賜婚李瑁,有了新王妃,似乎人們也就淡忘了楊貴妃,于是唐玄宗才敢堂而皇之地納媳。

其實都是后人的臆測,找點話題八卦八卦,博點眼球而已,站不住腳。

唐朝的歷史有兩本記載,一本叫《新唐書》,成于北宋;一本叫《舊唐書》,成于五代后晉。這兩本書在很多史料記載上,存在分歧。比如關于楊貴妃入宮的記載,就存在兩個版本。

《舊唐書》說: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數千,無可意者;蜃嘈松诖嗣烧僖。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既進見,玄宗大悅。

《新唐書》說: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

按《舊唐書》說法,唐玄宗與楊貴妃第一次見面時,楊貴妃已經出家。按《新唐書》記載則是兩人見面后,唐玄宗為掩人耳目,令其出家。順序不一樣,性質就完全不同。按第一種說法,楊貴妃在與唐玄宗見面前,與李瑁已經中斷夫妻關系。第二種說法則是因為有了不正當關系,才用出家來掩人耳目。

有人說《舊唐書》不可靠,很可能是唐玄宗篡改。胡說八道!《舊唐書》是后晉時期石敬瑭下令編撰的,唐朝都滅亡幾十年了,唐玄宗怎么左右得了?反而《新唐書》受到詬病更多,它成書比《舊唐書》晚,為何卻能得到不一樣的史料?

我不是在為唐玄宗洗白,他納媳的行為該受到譴責。不過,這件事之所以成了糊涂賬,跟后人的添枝加葉,肆意渲染后很大關系。

就拿所謂李瑁反擊這個言論來說吧,明顯漏洞太多!

其一、李瑁為李憲守孝,與王妃位置空懸沒有必然聯系

楊貴妃出家后的第二年,寧王李憲去世。李憲是李瑁的養(yǎng)父,李瑁提出為李憲守孝三年。有人說,李瑁此舉就是故意堵住唐玄宗賜婚,讓王妃位置空懸。只要王妃位置空懸,唐玄宗就不敢堂而皇之地納楊貴妃。

這個說法太牽強,邏輯性不強。我們看看結果:天寶四載,武昭訓之女被賜為壽王妃,同年前壽王妃楊氏,正式被冊封為貴妃。同一年辦兩件事,這哪是有意低調回避?而且將楊氏直接冊封為貴妃,唐玄宗有刻意低調處理的意思嗎?

另外,很多人并不知道古人守孝的規(guī)矩,所謂守孝三年,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是27個月。也就是說,李瑁為李憲守孝,到天寶二載就結束了。如果唐玄宗想在這件事上做文章,他應該在天寶二載就賜婚,而不是拖到天寶四載。

其二、李瑁要真想反擊,根本不需要這種不疼不癢的手段

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同意離婚!唐玄宗能強迫兒子兒媳離婚,然后再納媳嗎?肯定不敢,他只能打破牙齒肚里咽。

或許有人說,這么做就是找死。也許會有危險,其實更安全。假如李瑁以極端的方式,阻擋在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唐玄宗還敢堂而皇之地對付李瑁嗎?還能把楊貴妃搞到手嗎?所有見不得光的事,只能悄悄進行,唐玄宗根本不敢跟李瑁撕破臉。

所以,一旦李瑁不同意離婚,唐玄宗不但束手無策,更不敢對李瑁下手。

其三、楊貴妃就是李瑁獻給父親的禮物

很多人說李瑁和楊貴妃夫妻恩愛,證據呢?在哪兒?胡亂猜測而已。根據有限的資料,我們無法斷定他們夫妻感情的深淺。即便他們有感情,當唐玄宗一腳插進來后,李瑁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滿足父親,拿老婆獻媚;二是拒絕。

這兩個選擇如何做,楊貴妃的態(tài)度其實很重要。從后來的情況看,楊貴妃至少很享受在唐玄宗身邊的生活,也許有不情愿的成分,至少也有樂于接受的意思吧?

從李瑁的角度看,沒有證據表明,楊貴妃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要的位置,阻礙他獻出楊貴妃唯一的障礙,不是感情,而是面子!

面子和實惠,哪個更重要?其實對李瑁來說只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而已!唐玄宗干的這件事,就是不要臉的事,當兒子的還怕面子?

所以,李瑁對奪妻究竟有沒有恨,有多少恨,很難說,反擊更無從談起,頂多有幾分怨言而已。皇權面前,他又能如何,何況干出禽獸之事的是自己的父親。李瑁能做的最多是把怨恨埋在心里,滿臉笑容配合父親演戲,至于反擊,讓后人臆想去吧!

8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最寵愛的女人是武惠妃,壽王李瑁則正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的兒子。

不過,武惠妃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她才死了沒多久,李隆基便打起了自己兒子李瑁的王妃的主意。

武惠妃原本想讓李瑁取李瑛而代之,成為李唐的皇太子——將來的皇帝,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這才斗垮了李瑛,她自己卻也撐不下去了。

她還沒來得及利用李隆基對自己的寵愛,讓李隆基冊立李瑁為皇太子,便一命嗚呼了,從而便宜了躲在一旁瑟瑟發(fā)抖的李亨。

武惠妃一死,李瑁傷心之余,也知道自己沒了倚仗,再想覬覦儲位恐怕已是難如登天了。

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也很傷心,傷心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傷心了好一陣之后,他想起來自己是皇帝呀,可不能為了一個女人一直頹廢下去,所以決定另找一個可以取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女人。

找了誰呢?

李隆基的兒媳婦,李瑁的王妃——楊玉環(huán)。

李隆基乃是一國之君,坐擁萬里河山,何況天下佳人無數,他為什么偏偏卻看上了李瑁的王妃呢?

這事恐怕還得怪武惠妃,她活著的時候為了爭寵,為了打垮李瑛、李琚、李瑤等人可沒少得罪人,她深受李隆基的寵愛,所以沒人敢找她的不痛快。

可是,她死了,她的仇家自然便敢找她兒子李瑁的不痛快了。

所以呀,李隆基明明沒見過壽王妃楊玉環(huán)生得如何,偏偏有人在他耳邊嚼舌頭:“皇上,我聽說呀,壽王妃不僅模樣生得美麗動人,身段妖嬈嫵媚,歌也唱得極好聽,舞也跳得極好看,嘖嘖,不如召她入宮為皇上唱一曲、跳一段?”

后宮雖有佳麗三千,奈何李隆基一個也瞧不上,他又急于從傷心中掙脫出來,這會兒壽王妃被描述得如此動人,所以猶豫片刻之后,也就點頭召見了壽王妃。

這一見可不得了,楊玉環(huán)的風姿,瞬間讓李隆基驚為天人,此女那是李瑁這樣的小子能擁有的?肯定得讓朕來疼呀!

所以,李隆基后來就將楊玉環(huán)從李瑁的身邊給奪走了。

李瑁被李隆基奪走了自己的心愛的王妃之后,心中是何感受呢?

雖然出于為李隆基隱藏這不堪入目的“奪妻”一幕,史書并沒有記載李瑁當時的反應,更沒有記載李瑁和楊玉環(huán)之間的事,但是李瑁當時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又無奈,又心酸,當然更多的想必是羞憤。

只不過,他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李隆基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皇帝,皇帝坐擁江山,這片土地是皇帝,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是皇帝的,這片土地上的人當然也是皇帝的!

所以,即便明知李隆基是要奪走李瑁的王妃,李瑁也不敢不給。

李隆基也挺有意思,也知道這么明目張膽地搶自己兒子的王妃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所以讓楊玉環(huán)扮成女道士入宮,當所有人慢慢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后,他又重新給李瑁找了一個王妃——左衛(wèi)勛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三女兒。

李瑁這邊重新冊封了王妃,李隆基那邊也迫不及待地冊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了。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李隆基不顧一切地逃出了長安,李瑁一路陪同,那么他到底有沒有對李隆基此前的“奪妻”之舉展開反擊呢?

實際上,史書對李瑁的記載少之又少,但是他在馬嵬兵變之中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事卻值得揣摩。

李瑁到底是站在李隆基這一邊,還是站在李亨那一邊?

眾將士請誅楊國忠和楊玉環(huán)之后,李隆基卻讓高力士和李瑁去給皇太子李亨傳口諭,為何讓李瑁一塊去,高力士一個人去不行?更何況,李瑁此前早已遙領益州都督、劍南節(jié)度使二職,更應該繼續(xù)和李隆基一起入蜀穩(wěn)定局面才對,這恐怕也是李隆基出逃時帶上李瑁的用意。

可是,此時李瑁卻被叫去給李亨傳口諭了,是李隆基自己決定的,還是李瑁自請,又或是李亨暗中推動?

馬嵬兵變發(fā)生還沒到一個月的時間,李亨便在靈武宣布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帝,從這一點來看李瑁在和高力士去傳口諭之后很可能給了李亨暗示,李隆基已失人心,李亨這才敢先斬后奏的稱帝。

如果說李瑁對李隆基有所反擊的話,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這次傳口諭的過程中,暗中給李亨透露消息,并且支持李亨奪位。

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李瑁既為人臣,更為人子,縱然唐玄宗搶了他的媳婦,他也只得逆來順受,將這奪妻之恨深埋心里,又怎敢懷報復之心。

接一下我們看看這對父子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又是因為誰呢?

花容月貌楊玉環(huán)



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有著神仙一般的容顏,她也是我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huán)還不僅僅只是長的好看,她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音律,善歌舞,不但是一個大美女,更是一個才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楊玉環(huán)在參加咸宜公主的婚禮時,被壽王李?粗,一見鐘情。唐玄宗更是親自賜婚,成全了這一對璧人。

兩人也十分恩愛,生活非常的幸福,著實是讓人羨煞的一對神仙眷侶。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李瑁萬萬沒想到自己如花似玉的老婆已經被別人盯上了。而這個人竟然還是當今的天子,也就是自己的父親。

唐玄宗橫刀奪愛

都說后宮佳麗三千,按理說唐玄宗是不缺女人的?墒翘菩谑且粋挑剔的人,武惠妃(也就是李瑁的母親)本來深得玄宗寵幸,但去世的早。

在武惠妃去世之后,唐玄宗郁郁寡歡,后宮嬪妃雖無數,卻無和他心意者,這時有人向他推薦了楊玉環(huán)。

唐玄宗對楊玉環(huán)特別滿意,可有一個難題擺在自己面前。這時楊玉環(huán)已經是自己的兒媳了,真要明搶豈不亂了綱常,更令天下百姓笑話。



于是他想了個主意:

1 用為竇太后祈福的名義,命楊玉環(huán)出家為道士。讓楊玉環(huán)徹底搬出了壽王宮,先斷了他們夫妻的念想。

2 又將大臣的韋昭訓的女兒兒許配給了李瑁,并賜為王妃。如此一來,算是變相的補償了李瑁。

這一來二去之間,李瑁也明白了唐玄宗的用義,都是他為在了得到楊玉環(huán)做的鋪墊。果然五年之后,唐玄宗命楊玉環(huán)還俗。只是沒讓她重回壽王府,而是直接接入了宮中,被冊封為貴妃。



Ad說

李瑁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妻被搶走,從夫妻關系變成了母子,這種奪妻之仇他怎會不恨,只是他沒有辦法。

他不敢去挑戰(zhàn)自己父親,更不敢去挑戰(zhàn)當今天子,只得忍氣吞聲,跟韋氏相依為命,開始新的生活。


10

說起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說楊玉環(huán)了,可是楊玉環(huán)本來是壽王李冒之妻,也就是說作為李冒之父的唐玄宗搶了自己的兒媳婦。

自古以來殺父之仇和奪妻之恨乃是最大的仇恨,壽王李冒面對自己的父親搶奪自己的妻子,如何進行反擊的呢?

我們要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個什么樣的帝王,李隆基按照出身來說是無緣帝王之位的,可是李隆基軍中威望巨大,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后來又是一天殺三子,可見李隆基是怎么樣的一個皇帝,別說搶奪壽王李冒之妻,就算處死李冒也是一句話而已。

我們在看看李冒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李冒這個人我們第一印象是窩囊,畢竟自己的妻子被奪之后,李冒基本上一言不發(fā),用窩囊一詞來形容李冒可以說是對李冒的誤解。

李冒其實也是很像李隆基的一個皇子,可以為了九五之位玩弄權術,不然也不會默默的看著其母武惠妃陷害三王,出現歷史上著名的三庶人事件。

通過這父子二人對比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兩個人都不是善茬,一個為了皇位可以殺姑殺子,一個為了太子之位可以默認母親陷害其他三王。兩個人都是把權利看做生命本身,如此之下,楊玉環(huán)在李冒心中可以說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之人,而李隆基深知李冒的性格也是渴望權利的人,以權利威逼利誘達到霸占楊玉環(huán)的目的。

也許我們會產生一個疑問,當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以后本身已經失去了權利,為何李冒不反擊當年的奪妻之仇呢?

雖然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之后失去了權利,可是這時的李冒同樣只是個閑散王爺,況且楊玉環(huán)已經身死,唐玄宗李隆基已成了一個孤家寡人,現在權欲極重的兩人莫名的產生了心心相惜的感覺,在加上父子之情,李冒也就沒有必要去報復李隆基了。

真要說李冒對奪妻之恨的反擊,那就是當年,李冒為自己的養(yǎng)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吧。

我們都知道李冒之母武惠妃之前跟唐玄宗生下兩子一女都不幸夭折,后來唐玄宗有子李冒,對李冒命數及其重視。為了讓李冒可以長大成人,李隆基決定讓當初禪讓給自己太子位的寧王李憲撫養(yǎng)。

這時李冒名義上只是李憲的養(yǎng)子,在李憲去世之后,李冒并不需要去守孝三年的,而李冒卻要求為李憲守孝三年。李冒之舉名義上是為了彰顯仁孝,實則在對李隆基奪妻之恨的反擊。

可是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李冒的反擊只是徒勞,還是被李隆基以暗度陳倉之計給直接扼殺。顯然李冒只是為了不讓李隆基那么順利得到楊玉環(huán),這種反擊可以說是聊勝于無。

雖然李冒一生渴望權利,歷史結果只讓李冒空歡喜一場,不得不說李冒失去了權利而得到了多子多福和善終的結果,與后來的妻子偉氏生育五子也是圓滿的結局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