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是西周實行分封制,分封了齊國、楚國魯國等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但是,秦統(tǒng)一六國后,推行了郡縣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gòu),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后來,隨著邊境的開發(fā)和郡治調(diào)整,增至四十余郡;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gòu)。這一政策的推行,將分封制徹底打破,原有的稱謂也隨之改變?yōu)榭たh制度。可以講奠定了古代中國很多行政區(qū)域劃分基礎(chǔ)。

最佳貢獻(xiàn)者
2

主要制度因素源于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各諸侯國的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沿承宗法制的原則。

為了維護(hù)西周的統(tǒng)治,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wù),治理諸侯國,保衛(wèi)國家。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nèi),又對卿大夫?qū)嵭性俜址狻G浯蠓蛟賹⑼恋睾腿嗣穹仲n給士。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就形成了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統(tǒng)治階層的等級。

齊人指的是齊國人,齊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謀臣姜尚,姜尚因助周滅商有功被封為齊侯,齊國在西周時期已發(fā)展成為東方的大國。春秋年間,齊國出現(xiàn)了一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小白)。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楚人指的是楚國人,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大。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君熊通自號為武王,有地千里。楚國先后通過一系列戰(zhàn)爭,吞并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并逐步成為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之一。代表的君主有楚莊王。

魯人指魯國人,魯國,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魯國先后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余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

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從此再沒有齊人,魯人,楚人這樣的說法。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