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郃(?-231年),字儁乂,冀州河間國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五子良將之一。本為韓馥部下名將,后歸河北袁紹,與顏良、文丑、高覽齊名,同為袁紹部下的河北四大名將之一,其實力原本就絕對不弱!

可惜的是,三國前期,劉備西蜀集團所屬的五虎將均系登峰造極的超一流高手,實力太過強大!白馬一戰(zhàn),同為“河北四大名將”的顏良、文丑被關羽砍瓜切菜一般給剁了,文丑沒能撐得過三合,排名第一的顏良則更悲摧,竟然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直接被關老爺大刀一掄就給了帳了!就連曾與自己共同奮戰(zhàn)拼搏、共事多年、合作十分默契且深知其戰(zhàn)力絕對一流強悍的高覽,也是被槍長馬快的趙子龍一槍就給刺落馬下而斃命!“河北四名將”唏哩嘩嘩四死其三,而且表現(xiàn)最好的文丑也是在關二老爺手下“戰(zhàn)不三合”而被殺!

別人也許不清楚這些人的實力,可長期比肩而立的張郃又焉能不知?同伴們在關、趙等人手下死得如此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更來不及有一絲一毫的留戀,你讓僅余下來象棵單根獨苗似的張郃如何不怕?又怎能不膽寒氣怯、心虛腿軟?所以在三國前期,幾乎只要是遇上有西蜀“五虎將”參與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張郃只有一門心思考慮逃命的功夫,哪里還管得著什么勝敗輸贏?

只所以有人認為“張郃在《三國演義》前半場處處被虐”,其主要原因就是前半場他一上陣就經(jīng)常遇上趙云或碰見張飛,趙云他試過,真干不過!而據(jù)傳說那張飛比關羽還兇還勇猛,是專事從“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的,所以一照面先膽怯,再加之張飛實在太強悍,當然也搞不過,除了被虐,還能如何?要是一見著關公,他更是只能溜之大吉!他曾經(jīng)迎戰(zhàn)過黃忠,實力確實難敵!也單挑過馬超,二十回合就慘遭擊敗,不是跑得快,小命兒都有危險!

事實上,西蜀的“五虎上將”,張郃曾與張、趙、馬、黃等四人對陣交過手,確實無一勝跡!

其實查下《三國演義》前半場(以趙云去世為節(jié)點)張郃的敗績,除了在官渡之戰(zhàn)因內(nèi)耗慘敗而被迫投曹之外,此外的對手剛好就是西蜀劉備部下的這幫超級猛人,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關平這些大神他確實打不過,所以自然就顯得處處被虐了!按其真正的實力評估,自典韋死于宛城之后,曹魏陣營及江東孫權集團兩方,還真沒有能夠輕松完虐張郃的上將!

趙云一死,西蜀“五虎上將”及關平盡歿,只留下一個魏延,頂破天也無非與己實力相若而已!嚴格地說,此時的張郃在當時絕對已是屬一屬二,幾無敵手!心無所懼,自然天下去得,當然也就會陣陣爭先破敵爭功,故而此時的張郃很快就表現(xiàn)得聲名大噪,戰(zhàn)功彪炳,名頭大震,聲譽日隆,日漸晉升為威震天下的“名將”!

此乃自然之理,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因為成為“名將”之后不太久,張郃也就已經(jīng)融入歷史長河晉級成為“死名將”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

最佳貢獻者
2

河間張儁乂(jùn),雄才智略長。

冀北稱庭柱,軍中號虓(xiāo)狼。

識變憚武侯,畏蜀笑宣王。

奈何追窮寇,大魏失棟梁。

在三國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雄才大略的梟雄,神機妙算的謀士,能征善戰(zhàn)的勇將。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很欽佩一個人,他沒有“威震華夏”的英風,也沒有“喝退百萬雄兵”的氣概,更沒有“七進七出”的壯舉,但很多朋友仍然很喜歡張郃,喜歡他有才華,有理想,他曾經(jīng)努力地奮斗,屈辱地逃跑,堅執(zhí)地隱忍,有過懦弱,也曾經(jīng)勇敢,有過潰不成軍的失敗,也獲得過輝煌的成功,就像我們坎坷起伏的人生。

這個人就是張郃。

若論斬將破敵的武藝,張郃遠不如關羽和張飛;論匹馬沖陣的勇氣,張郃遠不及趙云和典韋,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華,張郃也不及周瑜、張遼。但要說堅韌不屈,永不言敗的毅力,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勝過張郃。

在三國時代有很多人物組合,比如說有“桃園三兄弟”,呂布有“八健將”,曹操有“五子良將”,袁紹有“河北四庭柱”,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有“十二虎臣”,還有什么“泰山四寇”等等。

這些組合中,只有“河北四庭柱”中的所有成員都是以軍人的宿命全部戰(zhàn)死于沙場。張郃也是其中之一。

張郃成名較早,在袁紹麾下時,他就與顏良、文丑、高覽一同躋身于“河北四庭柱”之列。在這個組合中,顏良、文丑和高覽皆以武勇敢戰(zhàn)而著稱,而張郃則是智勇雙全,最有頭腦,具備領兵打仗的帥才。

但是,在這個社會上行走,你僅僅有才能就可以建功立業(yè)嗎?那肯定是不行的,混社會,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袁紹與曹操發(fā)起了官渡之戰(zhàn),張郃就給袁紹出了個主意,說是曹操兵少糧乏,后勤補給線漫長,我軍應該組織一支輕騎部隊繞到敵后,對曹方的糧道進行打擊和襲擾。曹軍若不應付,糧道就會被切斷,不戰(zhàn)自亂,如果曹軍想保護補給線,就必須要分出一部分人馬,那正面戰(zhàn)場上的兵力就更不敷分配了。

張郃這個主意確實很妙,打到了曹軍的七寸上。但張郃只是個執(zhí)行層的人物,袁紹并不缺謀士,你張郃這么聰明,把田豐、沮授、許攸、審配、郭圖這些人放到哪里去了?于是袁紹否決了張郃的建議。

官渡之戰(zhàn)進行中,曹操兵少糧乏,拖不起,利在速戰(zhàn)。曹操就計劃率兵偷襲袁紹的囤糧重地――烏巢。

張郃建議袁紹立即派出主力支援烏巢,加強防御。但袁紹的謀士郭圖卻認為應該趁曹操兵力分散,正面空虛的機會,強攻正面,集中力量進攻曹操大營,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張郃說這純粹是荒唐的一廂情愿。但袁紹仍然支持郭圖,下令張郃立即向曹軍大寨發(fā)動進攻。

所以說,不要以為你的建議更合理,就會被上面采納。你的主意高不高明并不重要,關鍵是上級怎么定位你。你是執(zhí)行層,左右不了決策層和謀劃層的意志。

但是,當你提出合理化建議時,他們不聽你的。但要按照他們的破爛計劃實施進行卻出了問題,作為執(zhí)行層的你還要替他們背黑鍋,負責任,這就可怕了。

烏巢丟了,曹軍的大寨也沒攻下來,郭圖為了厘清自己的責任,就要甩鍋給張郃。他向袁紹進讒言,說張郃誹謗主君,有貳心。袁紹勃然大怒,派人到前線,要張郃回去問話。張郃焦頭爛額,左右為難,只得投降了曹操。曹操喜出望外,拜張郃為偏將軍、封爵都亭侯。張郃這一投降,袁紹大軍正面防線頓時門戶洞開,曹軍趁機殺入,直搗中軍,袁紹大敗,潰不成軍。

選擇投降必定是因為缺乏氣節(jié)嗎?未必。有時候你非常愿意做一個不屈的忠臣,問題是有時候會被逼得連堅持自己氣節(jié)的機會都不給你。

在曹操麾下,張郃攻袁譚,圍雍奴,征柳城,破烏桓,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來被封為平狄將軍。但就在這個位置上,張郃停滯了晉升的腳步。是張郃未立新功嗎?并不是,后來張郃隨軍討東萊,伐管承,討陳蘭、梅成,破馬超,圍安定,降楊秋,平宋建,征張魯,收漢中。張郃在歷次戰(zhàn)斗中都屢立功勛,但始終未獲升遷。

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在曹軍“五子良將”中,張郃的升遷速度是最慢的,雖然他立下的功勞絲毫不比那些夏侯X或者曹X更少,但是他卻遠不如人家的晉升速度。

不要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公平。你考慮的是“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但上層的考慮的則是各個方面。晉升對你來說是目的,但對人家上層來說只是個手段。有親疏,有遠近,要論資,要排輩,要分權,要平衡。而不是說你立的功多就必定升得快,晉得高。

張郃很不容易,做為在整天在沙場上征戰(zhàn)的武將來說,能活下來就是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做那個“萬骨”還是那個“一將”,關鍵是你能不能活著。大家檢點一下,張郃是三國時代唯一一個與“蜀漢五虎”全部都交過手的猛將:穰山之戰(zhàn),張郃在山隘堵住劉備后,“云長、關平、周倉引三百軍到。兩下相攻,殺退張郃”;閬中、宕渠、瓦口關與張飛三次交手;張郃在穰山、長坂坡、烏林道與趙云三次廝殺;潼關之戰(zhàn),張郃與馬超交鋒,“二十合亦敗走”;葭萌關下戰(zhàn)黃忠二十合,米倉山下再戰(zhàn)黃忠。此外,張郃還與張遼、龐德、關興、魏延這些猛將都有過對戰(zhàn)。

經(jīng)歷過如此多的惡仗、硬仗、險仗,張郃都能夠撿條命回來,他的武藝能差嗎?其實張郃的武藝并不弱,在宕渠夜襲張飛大寨時,身陷重圍,夜戰(zhàn)張飛,在險境中極度求生渴望下,張郃爆發(fā)了超強的戰(zhàn)斗力,硬撼了猛張飛

“三五十合”后還能殺開血路,奪路而逃。

要說戰(zhàn)斗勇氣,張郃比起典韋、許褚、龐德和夏侯兄弟來差得太遠,甚至連張遼、樂進、曹洪都不如。其實張郃的武藝并不弱,那他為什么總是“見勢不妙,拔馬便走”呢?

其實張郃在骨子里是個極度自尊和驕傲的人,他在內(nèi)心里堅信自己是個智勇雙全,足以統(tǒng)率三軍的帥才,他堅信自己的實力,堅信自己總會有一天得到機會,大放異彩,綻放出最瑰麗的光華。但張郃非常善于隱忍,從來不在表面上流露出自己的勃勃野心。而是珍惜自己的才能,決不肯在戰(zhàn)場上輕易丟掉自己的性命。

劉備收取益州后,向外擴張,兵進漢中,一場曠世之戰(zhàn)拉開了序幕。張郃率一支偏師前壓,進逼巴郡、閬中,蜀軍猛將張飛率軍來戰(zhàn),雙方展開激烈的廝殺。張郃屢戰(zhàn)不利,率部退守關隘,節(jié)節(jié)抗擊。定軍山一戰(zhàn),黃忠陣斬曹魏大將夏侯淵,曹軍在漢中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危險境地。但就在這連續(xù)敗仗的情況下,張郃居然獲取了晉升,被曹操派人封為蕩寇將軍,還假節(jié),負責統(tǒng)領部隊抵抗劉備。

很有意思。你多次勝利,屢建功勛,卻無法獲得晉升,但當全軍失利,屢戰(zhàn)屢敗的情況下,反而被火線提拔,委以大權重任。所以說,你能不能晉升并不在于你立了多少功勞,做了多少貢獻,而在于在關鍵時刻你到底有多么重要!

如果僅以軍事才能論高低,張郃無疑具備獨當一面的帥才,“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zhàn)勢地形,無不如計”,不但劉備認為張郃之才“勝夏侯淵十倍”,諸葛亮北伐期間,也對他十分忌憚。在與蜀軍的戰(zhàn)斗中,無論形勢多么危急,張郃總能與敵人打個你來我往,有攻有守。但張郃卻始終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先是有夏侯淵鎮(zhèn)著,夏侯淵死后又來了個曹真,曹真死后又來了個司馬懿。張郃一直被作為副手來使用。

社會就是這樣,你有相當?shù)牟拍軈s未必有相當?shù)臋C遇,有了相當?shù)臋C遇,也未必給你適合發(fā)揮才能的相當?shù)奈恢谩jP鍵并不在于你的能力,而在于形勢需要你在什么位置上,權力上需要你當“副手”,工作上需要你打“輔助”,政治上需要你做“牽制”,你就得老老實實地承擔起做為“棋子”的責任。

即使如此,張郃仍然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任著堅韌的毅力熬倒了所有比他更強悍的競爭者:呂布殞命,蜀漢五虎將凋謝,顏良、文丑、高覽戰(zhàn)死,典韋壯烈,許褚重傷,龐德就義,夏侯惇離世,曹彰荒廢,孫策、太史慈、徐晃、甘寧、關平等都一個個離世了,連張遼、夏侯淵、曹洪、凌統(tǒng)等都紛紛遠去。而張郃終于成為了“天下第一猛將”,橫行沙場,所向無敵。直到木門道的那遮天蔽日的箭雨前,張郃都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第一。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經(jīng)歷過多少次失敗,對抗過多少個勁敵,遇到過多少次危境,遭遇過多少次挫折,忍受過多少次屈辱,但你永遠不應該放棄,也永遠不要屈服。你也會像張郃一樣,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屢敗屢戰(zhàn),書寫出屬于自己的傳奇,成為自己的“天下第一”。

敬重張郃,成就自己。哪怕命中注定只是一枚“卒子”,我們也要百折不回,永不放棄。

3

微子去殷意,街亭撼蜀雄。名成河間地,木門凌風悚!

談到張郃張儁乂,這位老兄確實是三國演義里頭,曹魏陣營這邊的一奇人。

他到底是如何奇法,又是怎么從一個小角色混成了“魏國名將”的?這事有點小復雜,得花兩分鐘時間才能聊明白。

張郃在曹營大體地位,第三檔三大將一員

曹操的一大票武將,和劉備的兄弟伙兒不一樣,他們是分層的,大概可以分成三撥人:

第一撥:來自夏侯家曹家曹操的血族與親族,著名的比如夏侯兄弟、曹仁曹洪兄弟,后來曹純曹彰等。這是曹魏真正的嫡系,重兵大權都捏在他們手里(也有人把曹家夏侯家再單列,分成兩撥的,非本文講述重點)

第二撥:曹操起兵時的最早追隨者,樂和樂文謙、李典李曼成、王朗推薦的于禁于文則等,包括典韋、許褚都算這撥。從逍遙津之戰(zhàn)和襄樊之戰(zhàn),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比后進張遼龐德等更具權勢。張遼若非因為樂李典寬宏識大體,是根本不會有逍遙津之勝的。

第三撥才輪到各方降將:其中原屬楊奉的徐晃、呂布死后歸降的張遼、袁紹手下大將張郃,這是最出名的三個,最終都選入了五子良將。龐德也想上位,不果身死。

張郃是五子良將,還是小雜魚?答:都是

所謂“五子良將”,這個概念是后人陳壽《三國志》里提煉總說出來的。實際在曹操時代可并不是這樣,張郃相當不受待見,官職卑微,地位直接是五子良將之中最低的一個。

怎么確定這件事呢?我們只需要看清一個事實「官職」。張郃其人原本是冀州之主韓馥手下,歸屬袁紹擊敗公孫瓚后,授寧國中郎將。公元199年,張郃殺使,裹挾高覽帶軍投降曹操,授偏將軍。然后,他就一直掛著這個頭銜南征北戰(zhàn),直到漢中之戰(zhàn)前期(公元215年末)才升為蕩寇將軍。

而必須一提的是,他升蕩寇將軍也不是因為廝殺立下的軍功,而是引著一群雜牌軍攻入巴東巴西,驅(qū)趕民眾遷移到漢中的作為。也就是說,張郃在曹軍中整整干了十六年有多的偏將軍,正宗大眾臉小雜魚一枚。

張郃的長處:擁有獨特的生存智慧,找到了他的稀缺和不可替代性。

張郃其實在曹丞相手下沒得著什么好,地位低不說,還總是給派些苦差事,臟活兒累活兒,但張郃就是能在這些不好辦的差事里活下來。這就是他的本事。

細數(shù)在袁紹手下一群大將里,顏良文丑死得早,高覽是張郃帶著降的曹營汝南死在趙云手里,四庭柱早早就只剩下張郃一個人了。甚至當呂曠呂翔這種其他袁紹軍二級降將都給趕去沖鋒送死光了,他還能韜光養(yǎng)晦地活下來。

張郃就是這樣,能熬會忍不出頭。在刀尖旁和邊緣人角色上生存下來,打來打去,河北降兵總有善戰(zhàn)的逐漸贏得信任,隨著新降兵加入,冀州舊部在曹丞相眼中釘?shù)牡匚灰猜,張郃的地位也隨之一天天穩(wěn)固下來。成了曹操軍隊里袁紹河北降兵的總頭子代言人。這就是他的不可或缺性,雖不受上官待見卻還現(xiàn)身軍旅屢屢出場獲用的原因。

張郃毫不勇悍,絕對是智將類型的武將

官渡之戰(zhàn)前,張郃曾多次向袁紹出謀劃策,可惜袁本初不納,最終張郃果斷反水裹挾高覽,棄袁投曹操,一下傾覆了河北戰(zhàn)局。曹操當時說了一句:“二位將軍來投,有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曹操這個評價確實說透了,張郃就是一足智多謀的將領。想想“韓信”那是什么角色?

也正因為如此,曹操并不信任這個過于精明的智慧型將領。一直壓他防他。三檔三大降將里,徐晃加盟早,地位最穩(wěn),張郃跟張遼可又不一樣,張文遠是死心踏地投曹操,他是呂布那票八健將的唯一種子,手里掌握著陷陣營的老人兒,凡事講個“忠義”,只求個出頭機會。張郃則不是,他看事情要明白得多清醒得多,一般戰(zhàn)場上絕不以死相拼,凡事留條后路,比如長坂坡對趙云時。

看得明白,才活得長久。想想張郃出頭掌兵之前,什么時候主動出陣單挑拼殺過?

出頭上位三部曲,位高直至車騎將軍

第一步,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張郃終于等到了機會,他隨善于快速突進戰(zhàn)的主將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戰(zhàn)劉備,打邊鼓協(xié)助后勤之類。不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淵突如其來的戰(zhàn)死,軍中無首,由軍中司馬郭淮(袁紹故地山西太原人)推薦,讓“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張郃一度代理方面軍主帥要職。

第二步,當然曹操不可能信任張郃,迅速親自來接了場面,張掌兵只是曇花一現(xiàn),但也因為漢中之戰(zhàn),一直壓他防他的曹操,不足一年后就死了,張郃也終于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春天。220年,曹丕稱帝搞新氣象,張郃即遷左將軍,封鄚縣侯,先隨曹真戰(zhàn)西北,又隨夏侯尚戰(zhàn)東南,以其謀略,一步步取得了軍中出謀劃策之大將地位。

第三步,228年,曹丕死,曹睿繼位,張郃為右將軍,隨曹真御諸葛亮,在街亭之戰(zhàn)大破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自此蜀軍由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張郃也因功遷征西車騎將軍。這是他職業(yè)生涯頂峰時刻。

結(jié)語:可惜出頭之時,也即被人算計時,第二年張郃就被司馬懿下套,逼他強追諸葛,在木門道遇伏中箭而亡?傊是沒熬過背后的黃雀去。傳言諸葛殺了張郃就后悔了,想法很清晰,此時位高權重的張郃,正是曹魏最合適的策反對象。

4

首先要說一下,張郃武藝還是不錯的,即使在前半場也沒到處受虐,只是遇到頂尖高手吃癟而已。至于后期那得感謝他活得長,比他強的或者和他差不多的都因為各種原因去世,自然就成了名將。

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的猛將之一,官渡之戰(zhàn)時投降了曹操,此后一直給曹魏效力。張郃的武藝不錯,在官渡之戰(zhàn)和張遼大戰(zhàn)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奪取漢中之戰(zhàn)殺死楊昂,在和張飛的瓦口隘之戰(zhàn)殺死雷銅,可以說是戰(zhàn)績還是不錯的,這武藝在高手輩出的前期起碼也有一流水平,可以躋身第二梯隊了。

然而張郃在演義前期運氣不大好,老是遇到比他強的超一流高手,像五虎上將里他就遭遇過趙云、馬超、張飛、黃忠四個,結(jié)局自然不大好,每次都是被殺得落花流水。好在張郃逃跑本領不錯,每次都成功地全身而退。

就這么靠著一次次死里逃生,張郃熬到了演義后期。此時那些在前期比他強的武將,比如關羽、張飛等人都已經(jīng)去世,甚至大部分和他武藝差不多的同輩,像張遼、徐晃、夏侯淵等人也基本死亡,這個時期的張郃可以說有了幾分無敵的感覺。

能和他一樣經(jīng)歷了前期、后期,一起品嘗這種落差感的,似乎只有魏延一個人,這也是曹魏和蜀漢兩大集團后期的頂尖高手。有趣的是兩人死亡時間也比較接近,可以說是命運接近啊。

5

張郃,乃韓馥部下名將;此后,追隨袁紹,與顏良、文丑、高覽并稱“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zhàn),投誠曹操,遂成了曹魏“五子良將”。

本身武力值就不弱,官渡之戰(zhàn),張郃曾與曹營猛將張遼大戰(zhàn)五十余合,不分勝敗,惹得“虎疵”許褚提刀上前助戰(zhàn),高覽拍馬接住,四將捉對廝殺。

張郃曾與蜀漢陣營“五虎將”中的四虎對壘,穰山之戰(zhàn),與趙云大戰(zhàn)三十余合,張郃撥馬敗走;長坂坡,張郃與趙云接戰(zhàn)十合,因趙云懷抱阿斗,一騎馬一條槍,所以無心戀戰(zhàn),奪路而走。

漢中之戰(zhàn),黃忠去劫曹軍的糧草,被張郃、徐晃兩將率兵圍住,左沖右突,始終不能突出包圍圈;此時,趙云率兵趕到,懾于趙云的威嚴,張郃、徐晃只好退兵。

在于禁被馬超八、九合殺敗后,張郃策馬上前接戰(zhàn),二十合內(nèi),也被馬超殺;在瓦口關,張飛拍馬挺矛,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斗了三五十回合,張郃見后寨火起,無心戀戰(zhàn),趕忙撤退。

張郃,以用兵巧變著稱,懂得戰(zhàn)術變化,擅于安營布陣,根據(jù)地形布置戰(zhàn)略戰(zhàn)術,非常會率兵打仗,打不贏就跑,且屢試不爽,就連劉備、諸葛亮都很忌憚他。

宕渠之戰(zhàn),當時,張飛率一萬多精兵,利用山道狹窄,張郃軍不能前后救應的弱點,一舉擊敗了張郃;張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

漢中之戰(zhàn),劉備以精兵一萬多人,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張郃親自率軍作戰(zhàn),劉備見占不到便宜,便在走馬谷放火,夏侯淵趕來救火,卻被劉備軍突襲殺死。

主帥夏侯淵輕敵戰(zhàn)死,魏軍群龍無首,關鍵時刻,張郃站出來,接替主帥之位,率兵退回陽平,打不贏就跑,保留了有用之身。

街亭之戰(zhàn),張郃表現(xiàn)非常出色,一戰(zhàn)擊潰諸葛亮先鋒馬謖,將諸葛亮大軍逼退漢中,立下大功,張郃大顯身手,可謂時來運轉(zhuǎn)。

彼時,蜀漢包括曹魏名將,基本上都已經(jīng)凋敝,不是戰(zhàn)死就是病故,張郃,作為三朝元老,可謂鶴立雞群,成為曹魏陣營第一猛將,南安、天水、安定郡,皆被張郃破平之。

此時,張郃在曹魏陣營的威望如日中天,戰(zhàn)功顯赫的張郃遂逐漸放松了警惕,沒有以前率兵時的小心謹慎了,導致了其日后的戰(zhàn)死。

第四次北伐,因為糧草用盡,諸葛亮只得無奈退軍,張郃看到蜀軍撤走,立即率大軍追擊,卻中了退守祁山的諸葛亮埋伏,當追到木門道時,張郃被亂箭射死,一代名將終于香消玉殞。

6

張郃前半生是在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隨著那些超級英雄的去世,張郃的時代到來了。

張郃最早跟隨的主公是袁紹,袁紹手下有四庭柱,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其中顏良,文丑的武功比起張郃來要高不少,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華雄逞威風,殺得諸侯聯(lián)軍無人出戰(zhàn),袁紹曾言: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一個在這,也輪不到華雄耀武揚威,沒有提到張郃,袁紹作為張郃的老板,深知張郃比顏良,文丑這樣的超級猛將還是有差距的。

官渡之戰(zhàn)后,張郃跳槽跟隨了曹老板,曹老板集團也是人才濟濟,像許褚,張遼,夏侯惇,夏侯淵等都不次于張郃,對陣蜀漢集團的五虎將,也是經(jīng)常被虐,夏侯淵還被黃忠一刀給斬了,說明張郃那個時候被虐很正常,因為蜀漢集團的將領實在太強了。

張郃曾經(jīng)和蜀漢集團的四員猛將對陣過,第一個趙云穰山之戰(zhàn)為救劉備,一槍刺死了張郃的搭檔高覽,然后三十回合把張郃打跑了,第二次交鋒在長坂坡,趙云為救阿斗沒心和張郃戀戰(zhàn),張郃緊追不舍,趙云掉進陷馬坑,張郃剛要撿個便宜,趙云一躍跳了出來,把張郃嚇著了,不敢在追趕。在劣勢情況下張郃都不是趙云對手,以后蜀軍強大起來,漢中之戰(zhàn),趙云沖陣救黃忠的時候,張郃直接啞火了,不敢上前交戰(zhàn)。

張郃和馬超交戰(zhàn)過一次,潼關之戰(zhàn),張郃去戰(zhàn)馬超二十回合被馬超殺敗,撒丫子自己跑了,曹操被追得割須棄袍,張郃也沒有在出來保護曹操。

張郃和張飛,黃忠交戰(zhàn)心里一開始不服氣,但真打起來了連連中計,先敗給張飛丟了瓦口關,被曹洪責怪,取葭萌關立功贖罪,劉備派黃忠前來救援葭萌關,用計策把張郃殺的連連敗退,最后退到了定軍山。

綜合以上戰(zhàn)例可以看出張郃是打不過蜀漢集團的五虎將的,但張郃打不贏就跑的戰(zhàn)術,讓他經(jīng)歷那么多敗仗仍然活下來,張郃的時代終于到來了。

蜀漢集團隨著劉備的去世逐漸衰弱下來,五虎將相繼離世,人才青黃不接,能拿得出手的大將也就魏延,姜維了,這兩個人和張郃比頂多是半斤八兩,所以張郃到后三國成了無敵的存在,當然是名將了。

7

有句話說得好: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張郃這樣一個三國前期的大混子,在后三國時代居然混成了三國第一名將,實在是時勢使然。三國后期,魏蜀吳名將中最能打的那一波全部入土,張郃成功熬死了這些對手,順利成為三國第一名將。這和司馬懿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兩人都是老烏龜。


三國前期,張郃雖然也曾位列河北四柱之中,名揚四海,但就真實實力而言,和超一流名將相比實在是不夠看。張郃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想明白了,武將不過是一份工作,打卡下班足矣,真去搏命那就不值得了。所以,張郃但凡和頂級名將交手,從不會在意面子,像所謂“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這種英雄張郃絕不逞。趙子龍白馬銀槍突入長坂坡,曹營叫得上名字的將領見子龍氣勢如虹,無一敢于應戰(zhàn)。誰想此時趙云突然馬失前蹄,跌倒在地,說時遲那時快,張郃一馬當先前去搶人頭。此時趙云的坐騎突然躍起,趙云恢復了狀態(tài),張郃居然連一招都沒出,便退回陣營。真可謂是滑頭。


曹操征討馬超時,張郃率先出戰(zhàn)。按照后來的情節(jié),張郃在張飛手下能走五十回合(雖然張飛更像是一只貓在逗張郃這只老鼠玩),結(jié)果在馬超手底下只支撐了二十回合便敗歸本陣。張郃知道,這種陣前交戰(zhàn)除了能逞個英雄之外,沒有任何實際利益,反正也打不過馬超,不如做個樣子,曹營名將能兜底的不在少數(shù)。但當他在漢中獨當一面之時,有被追責可能的情況下,便真的張飛玩命了。


可見,張郃圓滑的“為將之道”,令他在各種單挑局中張弛有度,避免了不少不必要的危險。也正因為如此,張郃在哪個將星璀璨的年代,沒有不幸成為關張趙等人的“刀下或槍下亡魂”。當三足鼎立之勢逐漸穩(wěn)固,各國的武人集團也被既得利益者所壟斷,起于寒門 的武人無法通過軍功渠道得到重用,所以呈現(xiàn)出“將星衰微”的局面,張郃的水平,在后三國時代虐菜還是相當之穩(wěn)定的。

因此,前期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的混子張郃,居然在三國后期成為了天下第一名將,實在是諷刺。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刪

8

張郃,原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屬。但是,在初平二年,韓馥把冀州讓給了四世三公的袁紹,張郃也就從屬于袁紹的部屬。張郃的整體實力并不低,和顏良文丑一樣都屬于河北四庭柱。在官渡之戰(zhàn)后,袁紹處于敗勢,而張郃在受到多次的排擠后,張郃和高覽一起投降了曹操,后為五子良將之一。

顏良和文丑的武藝水平很是強悍,在白馬之戰(zhàn)時,顏良就先后擊敗宋憲魏續(xù),以及徐晃等魏將;而文丑在延津之戰(zhàn)也擊敗張遼和徐晃。而和他們同列的張郃,武藝水平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但是,在演義中,張郃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前期的張郃和武將對戰(zhàn)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處于敗勢,而到了后期,張郃卻是能夠多次戰(zhàn)勝其他敵將,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張郃前期碰到的武將都是高水準的猛將。張郃和蜀漢五虎上將之四打過。和馬超對戰(zhàn)時,被馬超二十回合擊;和趙云對戰(zhàn),被趙云三十回合所;和張飛對戰(zhàn)打了三五十回合,但當時張飛要拖延時間,讓魏延去偷襲張郃的后寨。

而在魏延成功得手后,張飛開始認真對戰(zhàn)張郃,張郃最終敗走。和黃忠對戰(zhàn),被黃忠二十回合所敗。

除此之外,張郃還五十余合戰(zhàn)平張遼。從張郃對戰(zhàn)的戰(zhàn)績不難發(fā)現(xiàn),張郃的整體實力和張遼不相上下。但可惜的是,張郃對上的都是實力遠超他實力的武將。這么一來,張郃自然敗績就多了起來。

其二,后期三國武將凋零無幾,張郃憑年紀和經(jīng)驗取勝。到了三國后期,前期那些實力高強的武將凋零無幾,就算是蜀漢最后的一位五虎上將趙云,也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去世了。

這些武藝水平高強的武將去世,第二梯隊的像張郃、魏延這樣的武將開始崛起。他們經(jīng)歷的戰(zhàn)場次數(shù)多,武藝得到磨練,經(jīng)驗豐富。而像張苞、關興這樣后起之將,還未能夠成長起來。

所以,張郃在后期自然能夠逐漸走向武藝“最強”的寶座。

9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名將。曹魏五子良將。

張郃在前半場的表現(xiàn)確實不咋地。被虐的不行不行的!碰到五虎上將啥的,他都被打的滿地找牙。

當時他和顏良、文丑、高覽同為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

結(jié)果比他牛逼的顏良、文丑讓關羽七里咔嚓都給宰了。

高覽也被趙云一槍捅了!

這倆狠人他不敢惹。

馬超幾十個回合殺的張郃狼奔豕突。跑慢一點腦袋就搬家了!

后來在漢中碰上張飛,更是被打的丟盔卸甲,倉皇逃命!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漢五虎就剩趙云,但亦是年老色衰,不足為慮。五子良將那時候也只剩張郃一個人。

哼哼,機會來了。你們都翹辮了。

那就看俺張郃的吧!

下半場,張郃開啟了“名將”之旅!

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228年),一直到木門道中伏身亡(231年),那段時間的張郃就是“山中五老虎,猴子稱大王”里的那只“張猴子”。

“張猴子”第一次跟諸葛亮交鋒,就KO諸葛亮。

話說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本來順風順水,連下魏國三郡,還收了姜維,志得意滿,覺得曹魏除了司馬懿,其他不足為慮。

于是派自己的嫡系馬仔馬謖帶幾萬人馬去守交通要道——街亭。

張郃到了街亭一看有蜀國兵馬駐扎,也是感嘆諸葛亮用兵如神。

于是派斥候打探。回報說是馬謖和王平守衛(wèi)街亭。但是馬謖不知為何帶著大部分人馬上了路旁的山上,街亭只有王平的幾千兵馬當街扎營。

張郃一聽,哈哈大笑。馬謖真是空有虛名。諸葛亮不過爾爾!

張郃斷絕了馬謖取水的道路,又放火燒山。馬謖大軍在缺水兩天后,陣腳大亂,下山與張郃交鋒,大敗。街亭被張郃占領。諸葛亮只得退兵。張郃隨后又領兵平定了先前造反的三郡。

由于張郃立下大功,曹睿贊“將軍被堅執(zhí)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并前四千三百戶”!

229年,諸葛亮再出祁山,猛攻陳倉。曹睿派張郃領3萬兵馬前往營救。

張郃說,諸葛亮糧草不濟,有可能我還沒到陳倉他就撤走了。

故不其然,張郃剛到南鄭,諸葛亮就撤回漢中。

曹睿升任張郃為征西車騎將軍。

231年,諸葛亮四出祁山。司馬懿帶領張郃擊退諸葛亮。

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彼抉R懿不聽。

張郃不得已,只得領兵追擊。蜀軍在木門谷設伏,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

張郃死后,曹睿給張郃的謚號為壯侯!給他的四個兒子為列侯,賜給他的小兒子關內(nèi)侯的爵位。

陳壽曾這樣評價張郃:“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zhàn)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總結(jié),前半場蜀國的五虎猛將太狠,張郃只能東躲西藏,避其鋒芒。下半場,蜀國五虎上將都死翹翹,張郃在蜀國就可以橫沖直撞,無人能擋。

可惜,一代名將,讓諸葛亮和司馬懿聯(lián)合設局搞掉了!張郃真冤!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秒刪。

原創(chuàng)作品,違者必究。

10

首先聲明一點:張郃一直都是名將,并不是只在下半場是名將。

張郃,河北名將,在袁紹處效力,與顏良、文丑、高覽三人并稱四庭柱,足見其實力。

后來袁紹兵敗,張郃歸順曹操,被曹魏重用,尤其后期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張郃前期只在對陣蜀漢五虎大將的時候吃過虧,并不是處處被虐

就《三國演義》的設定,蜀漢五虎大將都屬于超一流大將,武力超群,基本上都是秒殺敵人的存在。如果能和超一流大將單挑幾十回合,而且還能全身而退,就算的上是高手了,最起碼屬于一流大將。

我們看張郃與五虎大將單挑的戰(zhàn)績:

  • 穰山之戰(zhàn),張郃被趙云三十合擊敗。
  • 馬超興兵雪恨的時候,張郃被馬超二十合擊敗。
  • 瓦口隘大戰(zhàn),張郃與張飛數(shù)次交手,沒得到任何便宜,最后被張飛用計殺得全軍覆沒,棄馬步行才得以逃命。
  • 天蕩山大戰(zhàn),黃忠嚴顏兩位老將,大敗張郃夏侯尚韓浩等人。
  • 曹操袁紹交兵的時候,張郃曾和張遼交過手,兩人大戰(zhàn)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張遼是曹操手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將,張郃能和張遼戰(zhàn)平,足可以證明他的實力。

只能說張郃前期點太背,老是超一流大將交手,蜀漢五虎大將他對敵了四個,被虐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國后期,超一流大將損傷殆盡,張郃作為一流大將自然稱霸武林了

三國后期,呂布,五虎大將,典韋,許褚等超一流大將都已經(jīng)隕落。

特別是在諸葛亮伐魏的時候,張遼徐晃夏侯惇等一流武將都已經(jīng)不在,甚至連關興張苞等第二代大將也都凋零了。

張郃作為前期一流大將,撐到大后期,大有一種“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感覺。

所以此時的張郃幾乎是無敵的存在,見誰殺誰,估計也只有蜀漢大將魏延可以和他過過招了。

所以說,張郃一直都是很有名的大將。只是三國前期比他更厲害的大將太多了,才顯得他處處被虐;而后期幾乎找不到比他更厲害的大將了,他才得以揚眉吐氣,耀武揚威!

歡迎關注,南俠展昭與你一起走江湖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