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奪嫡”為: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這其中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只是支持胤禩,并沒有參與奪位的想法;胤禎雖然也有爭儲之心,但也屬于八爺黨;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的支持者。
在康熙立儲里面有兩條線不能碰:一是威脅皇權;二是不顧孝悌。歷史以來的皇帝都不許任何人威脅他的皇權,即使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而作為父親,更不愿看到為了利益導致兒子們手足相殘。作為參與奪嫡的這些皇子,都曾得到康熙不同程度的指導,胤礽是從小就被當做接班人培養(yǎng)的;胤祉、胤禛、胤禩也接受過政事方面的教導;胤褆、胤禎則是在帶兵打戰(zhàn)方面的磨練。
其實真正來說,發(fā)生九龍奪嫡這樣的事,康熙也要擔負一些責任,主要是他活的太久了,從而導致太子的身邊慢慢有了自己的勢力,當這個實力龐大起來后就會對皇權產生威脅。
康熙四十二年,殺太子陣營的索額圖。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廢。
對于至高無上的皇權,不管是誰都想爭取的,更別說對這些只差一步之遙的阿哥們,于是乎阿哥們開始了動作。
爭儲第一段,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些阿哥看到太子被廢后 ,一個個躁動起來。先是大阿哥胤褆,蠢蠢欲動,被康熙察覺后斥責“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大阿哥被斥責后知道自己成為太子無望便向康熙表示“今欲誅胤礽,不必父皇親自出手”,并力薦八阿哥胤禩為儲。三阿哥胤祉,向康熙舉報胤褆請妖人施法,降咒胤礽。
四阿哥胤禛曾為胤礽求情,另外十三阿哥胤祥行跡并沒有被記載,但從后來史書上看到胤禛成為雍正帝后對胤祥十分的照顧,便可推測當初胤祥對胤禛的態(tài)度是極為支持的。因為重新立儲之事,康熙特意召集大臣,試探這些人的想法,誰知大臣全都推舉八阿哥胤禩,而康熙對此事的反應是怒火中燒;對眾阿哥爭儲的反應更是震怒。因此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八、老十三曾都被康熙圈禁,唯獨大阿哥胤褆和十三阿哥胤祥無事,而八阿哥胤禩的爵位更是被削。
事情后期的結果:
二阿哥胤礽太子復立。
大阿哥胤褆被康熙終身圈禁。
阿哥胤祉,被圈禁后又被放出。
四阿哥胤禛,也被放出。
十三阿哥胤祥因支持胤禛,在康熙死前都沒有封爵。
八阿哥胤禩,圈禁后被放,但被削爵。
十四阿哥胤禎,力保胤禩,被康熙氣的打幾十大板子,差點死掉。
爭儲第二段,太子再被廢,八爺爭儲無望
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其原因是被告發(fā)與刑部尚書、步軍統(tǒng)領、兵部尚書結黨營私,康熙表示誰再為太子說話便是死罪。對于八阿哥胤禩,康熙直接公開斥責:
“黨羽甚惡,陰險至極,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義行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義絕矣!”至此,二阿哥胤礽和八阿哥胤禩退出了爭儲的隊伍,八爺黨受到重大打擊,到現(xiàn)在為止九龍奪嫡的隊伍里只剩下胤祉、胤禛和胤禎三人。
爭儲第三段,胤禛對胤禎
對于胤祉而言,他更多的是以學者的身份出現(xiàn),其勢力和能力無法與另外兩人相抗衡,在康熙斬了他的門人孟光祖后,和胤祉一起修書的魏延珍表示:“每日與三阿哥一起修書,若有此事,便以身家性命擔!薄4嗽捯怀,也等于把胤祉排出皇位爭奪的范圍,所以現(xiàn)在可以爭奪皇位的只有兩個同母兄弟了。
兩人對比下,胤禛更有優(yōu)勢:
其勢力并不明顯,也就無法對皇權構成威脅,胤禎從一開始就是八爺黨,而康熙現(xiàn)在對八爺黨是十分的痛恨,所以這這個上面胤祉就要被扣分。
- 胤禛給康熙有著忠孝的好印象,在外有著“冷面王”的稱號,從君王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素質就非常符合,而胤禎當時為了胤禩的事頂撞過康熙,這樣的行為像個愣頭青,在康熙看來作為皇帝必須時刻保持冷靜,因此胤禎又被扣分了。
- 胤禛有著兩個重量級人物:九門提督、步軍統(tǒng)領隆科多,在緊急時刻可以控制整個京城;四川總督年羹堯,正好掐死胤禎大軍的后路和后勤。這兩點在胤禛即位時發(fā)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九龍奪嫡來說,四爺黨的勝率從開始就很高,因為胤禛這個人心思細膩,老謀深算,他深諳帝王心術,不結黨羽,一直裝著無意奪儲而孝順父母的樣子。在宗法上來說,老大老二失去繼位的資格后,雍正這個嫡庶子在緯度上是最優(yōu)先的,并且他雖然不植黨羽,但他也有自己的親信隆科多這個王牌,而且他也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善于察顏觀色。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康熙會選胤禛為太子,并且八爺黨必定會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