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繼漢唐之后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zhèn)、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 、“遠邁漢唐”。
縱觀整個大明朝都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還有哪個朝代能做到以上所有嗎?
個人認為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縱觀我國古代史,自邊疆長期遭受外族掠奪騷擾以來,多少朝代都會選擇和親與歲貢?就連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漢唐也不例外。秦始皇也為邊疆的外族所頭疼不已而修筑長城,結(jié)果微乎其微。大漢鐵騎橫掃漠北而治標不治本,趕走了匈奴又來了契丹等其他外族,五胡亂華更不用提,這是我漢族的悲哀。唐朝初期李世民也選擇和親來平定北方局勢,宋朝更不用說,割地,賠款,和親全都用上了,最后一樣落得個被滅國的下場。
朱元璋以南京為首都登基稱帝,發(fā)大軍揮師北上,是我國第一個由南向北統(tǒng)一全國的朝代,一路高歌猛進收復北方失地,一口氣講元蒙趕入北方沙漠地帶,而后明成祖朱棣幾次御駕親征甚至將元蒙余黨追殺至外蒙俄羅斯邊境一代,直至打散元朝余部才班師回朝。
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唯一一個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的朝代。雖然皇帝多奇葩,但都沒有給他們的祖宗朱元璋丟人,雖然太監(jiān)掌權(quán)最多的,但總會有些文臣武將冒死上書為國為民,雖然也有不少奸臣貪污腐敗,但總會有人出現(xiàn)力挽狂瀾!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nèi)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起義軍李自成,對關(guān)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愿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我們來對比一下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tǒng)帝的“豪言”,就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截然不同態(tài)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毋傷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