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國元帥劉伯承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在長征途中從1935年1月開始,身為紅軍總參謀長的他一直擔負為全軍開道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戰(zhàn)爭史的奇跡!

1934年12月18日,離開江西蘇區(qū)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中央紅軍到達湖南黎平縣,在這里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確定了放棄原先同湘西紅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全軍改道向西進入貴州,避開敵軍的鋒芒。與此同時,在蘇區(qū)被撤銷了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

此時的紅軍雖說確定了西進貴州的戰(zhàn)略意圖,但是當前所面對的敵情仍然非常嚴重。從蘇區(qū)一出來連續(xù)兩個多月的行軍作戰(zhàn),紅軍的行動路線始終在蔣介石的預料之中。紅軍剛剛走出黎平才50公里,敵軍周渾元所部就進占了黎平,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合圍而來的敵軍更是多達30萬人以上!

紅軍要想擺脫險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突破水流湍急、敵軍重兵設防的烏江!剛剛官復原職、有過在川黔地區(qū)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劉伯承就領受了這一艱巨的任務!

為了鼓舞士氣,毛主席說:“劉伯承這條獨眼龍,定能想出渡過烏江的辦法!

按照當?shù)乩习傩盏恼f法,渡過烏江必須有技術嫻熟的船工駕駛大木船在大晴天才能成功?墒窃诋敃r,紅軍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條件,沿江兩岸的渡船和船工都被黔軍搜羅走了,新年伊始的季節(jié)大雪紛飛,追擊的敵軍距離紅軍最近的不到100公里……

面對嚴峻的情況,可以想見當時矗立于烏江岸邊的紅軍指戰(zhàn)員的急迫!

指戰(zhàn)員們經(jīng)過商議,決定組織突擊隊乘坐木筏強渡,然后架設浮橋供大部隊通過。沒有渡船,就到附近的竹林中砍伐竹子扎木筏。

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分別從兩個渡口同時發(fā)起強渡烏江的戰(zhàn)斗。數(shù)十只竹筏滿載著紅軍戰(zhàn)士同時下水,頂著凜冽的寒風冒著對岸黔軍密集的炮火開始強渡行動。

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后,紅軍強行登上對岸,不顧一切的向黔軍陣地撲了過去。黔軍士兵望著眼前寒風中濕淋淋的紅軍戰(zhàn)士,頓時嚇傻了眼,扔下槍掉頭就跑。強渡烏江的戰(zhàn)斗緊張而又順利,僅僅兩天功夫,兩個軍團就控制了對岸的江界河、茶山關兩個渡口。

但是渡過去的紅軍畢竟是少數(shù),如何能將主力部隊的3萬余人全部安全渡過去這才是最后的勝利。扎竹筏顯然是不可能,擔負突擊任務的紅軍扎一個竹筏平均用時3個小時。唯一省時的辦法就是架設浮橋。

不過問題又來了,水流湍急的烏江自古以來就沒有成功架設過一座橋梁,而要在短時間內(nèi)架設一道供3萬人通行的浮橋,談何容易?

在劉伯承指揮下,紅軍的工兵部隊一個營又一個連在江界河渡口開始了架設浮橋行動。把三個大竹排重疊固定在一起組成一個門橋,總共做成了100多個。然后一個接一個地放入江水中,同時用竹篾編成的粗繩連接,再把裝入大石塊的竹簍墜入江中用來固定每一節(jié)門橋。

36個小時后,一座橫跨烏江兩岸的浮橋就建成了,雖然被湍急的烏江水沖擊的像蜈蚣一樣擺來擺去,卻始終垮不掉,承載著3萬紅軍戰(zhàn)士順利通過了烏江。

烏江兩岸的老百姓連同對岸的黔軍士兵都被鬼斧神工般的紅軍驚呆了,以至于幾十年后依然有當?shù)厝擞皿@愕的神情描述這個紅軍創(chuàng)造的神話場面!

作為紅軍強渡烏江作戰(zhàn)的總指揮劉伯承激動的在江邊走了好幾個來回,嘴里不停的念叨:“紅軍里面有神仙!”

最佳貢獻者
2

1933年1月,我組織總負責人博古到達“紅色之都”瑞金,兩個月后,一位共產(chǎn)國際軍事代表也后腳趕到,博古要求同志們一律稱他為李德,有姓“李”的德國人之意。

隨后博古主持召開會議,在會上,他向大家隆重推出李德,說他是共產(chǎn)國際派來駐我組織的軍事顧問,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具有豐富斗爭經(jīng)驗的國際戰(zhàn)士。

參加會議的領導,除正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總政委周恩來未到會,其余的包括毛主席、張聞天、王稼祥、劉伯承等領導人一時頗感驚愕,大家看著這位從天上掉下來的軍事顧問,都有些莫名其妙。博古的一句話,讓誰也不清楚底細的李德成為了紅軍的指揮者。

在此后的近兩年時間里,李德成為紅軍的“太上皇”,基本上說一不二,牢牢把握著紅軍的命運。但他讓人難以恭維的指揮水平,卻險些把紅軍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一直到遵義會議,主席重新回到紅軍領導崗位,才挽救了組織,才讓紅軍起死回生、走向光明。

1937年,在飽受磨難的長征中幸存下來的王稼祥去蘇聯(lián)治病,當見到組織駐共產(chǎn)國際的代表王明時,他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問:“共產(chǎn)國際是怎樣決定派李德去中國的?在李德去中國前你和他談了什么?為什么博古要完全依賴李德指揮軍事工作”?

但王明的回答卻讓王稼祥大吃一驚,王明說共產(chǎn)國際從來沒有派李德到中國去,他本人也沒有對那個德國人做過什么指示,他只知道李德是蘇軍總參謀部派到中國去的,至于派他去中國干什么不清楚”。

吃驚之后的王稼祥聽完勃然大怒,他認為這是王明為推卸責任而在編造謊言,因為王明當時是共產(chǎn)國際負責中國工作的執(zhí)行委員,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無所知?但如果真如王明所說,李德是蘇軍總參謀部派往中國的,那他憑什么指揮中國工農(nóng)紅軍?

關于李德在紅軍領導層的合法性,到現(xiàn)在也是眾說紛紜,但有一個主流的說法是:李德只不過是一個曾被蘇軍俘虜?shù)钠蒸斒寇婈牭南录壾姽,他來到中國根本不是共產(chǎn)國際派的,而是蘇軍總參謀部派到遠東搞情報工作,后來到達上海時,遇到了正準備前往瑞金的博古,在博古的反復請求下,他化名李德來到瑞金,成為“共產(chǎn)國際軍事代表”。

名不正,言不順,沒人知道底細的李德,卻鬼使神差地成為了紅軍的國際軍事代表,而他的存在,也有如敵人安插的“臥底”一樣,險些讓紅軍日暮途窮,瀕臨滅亡。

李德的到來,真的考驗、磨練了紅軍,也付出了數(shù)萬紅軍年輕鮮活生命的代價,李德執(zhí)掌大權,組織既沒有調(diào)查又沒有研究討論,僅僅憑著負責人的一句話,他就成為了紅軍的主宰者,看似難以想象,但卻真實地發(fā)生了。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3

搶自己兒媳婦被自己兒子割了鼻子而死的開國皇帝


西夏國主李元昊晚年雖然沉湎于酒色,但還沒忘記出巡和狩獵。然而,身邊出現(xiàn)的不是皇后妃子,而是沒藏氏。他們的私通有了太子李諒祚的出世。李諒祚自幼被寄養(yǎng)在舅舅沒藏訛龐的家中,公元1047年三月,由于沒藏氏在香枕邊的不停建議,沒藏訛龐被元昊升任為國相,開始掌控國政大權。



李元昊在酒色中越陷越深,國事基本由沒藏訛龐掌控。在沒藏氏深得元昊寵愛時,又-場摻雜著政治因素的婚姻走進了元昊的生活,這場婚姻的女主角是元昊的兒媳沒移氏。1047年五月,元昊被兒子寧令歌娶的妻子沒移氏的美貌所迷,便將她納為新后,沒藏氏因此失勢。元昊專門為沒移氏在賀蘭山修建離宮,日夜游宴作樂。



看到?jīng)]藏氏被廢,元昊依然沉湎酒色中,沒藏訛龐從個人情感出發(fā),要為妹妹的失寵報仇;從圖謀大業(yè)的角度出發(fā),這也是他篡權的絕好時機。沒藏訛龐從西夏形勢中嗅到了出擊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對元昊來說,就是一種死亡氣息的逼近,遺憾的是酒色之味影響到了他一貫敏銳的政治嗅覺,根本沒有覺察到死亡氣息的到來。一場宮廷政變即將發(fā)生。



1048年五月十五日晚,李元昊在皇宮內(nèi)喝醉酒休息、沒藏訛龐唆使寧令歌約好野利家族的浪烈等人潛人元昊的寢宮行刺,沒想到浪烈未能得手,當場被殺。寧令歌在別人的慫恿下,慌亂之中割傷元昊的鼻子,倉皇逃往沒藏訛龐的家中躲避。



沒藏訛龐看到利用寧令歌誅殺元昊的計劃沒有得逞,便以弒君之罪殺了寧令歌和他的母親野利氏,而元昊也因為傷勢過重,流血過多而亡,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個因鼻子被割而身亡的君王。諷刺的是,西夏人俘虜他國士兵都是割鼻子的,現(xiàn)在李元昊自己也因為鼻子被割而死,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被妻子和妻舅合謀,死于自己的兒子之手。

4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雍正帝繼位的事情。

雍正篡改了遺詔嗎?有人說康熙皇帝本來是想把帝位傳給十四皇子?禵。但是胤禛勾結當朝重臣隆科多,將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這才奪得皇位的,但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因為當時清朝皇帝的遺詔是用滿文書寫的。而且要用滿語宣讀,所以將十改成于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漢字也不可能,因為那時的“于”的寫法是“於”,于是簡化以后的文字。而且清朝皇帝的兒子當時稱為皇子。第幾個兒子稱為“皇某子”,這是規(guī)矩不能出錯,如果真的將“十”改成了“於”字,就是“於四子”這在語法上講不通。

據(jù)說,康熙遺詔中曾寫有“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睋(jù)史料記載也能找到康熙傳位給胤禛的一些跡象;第一康熙曾說要選一個堅固可托之人做嗣予,胤禛性格剛毅,精明務實,手段也比較狠毒,有利于改革康熙朝后期弊政。第二康熙先是派胤禛代替他行祭天大典,又在彌留之際特將他召至暢春園,應該有特殊意義。第三據(jù)說胤禛生母仁壽皇太后在胤禛即位時有言:“欽命予子纘續(xù)大統(tǒng),實非夢想所期!边@說明雍正繼位是康熙早就安排好的。

但是胤禛登基以后,就將在帝位爭奪戰(zhàn)中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隆科多處死,與此同時,康熙晚年的貼身侍衛(wèi)趙昌也為雍正所殺。隆科多是朝廷重臣,康熙死時在其身邊,而趙昌則常常傳達康熙的命令,他們的被殺,又令雍正繼承帝位之事更加撲朔迷離。

5

劉秀的大隕石術

劉秀被王莽四十萬大軍圍困在昆陽城,此時劉秀手里只有兩萬兵。

一天夜里,正當城內(nèi)人心惶惶,將領想要投降時,突然天降隕石,砸到了城外的軍營,王莽的軍隊死傷無數(shù),但是昆陽城卻毫發(fā)無損。劉秀趁機出擊,打得王莽的軍隊丟盔卸甲。并最終成為東漢開國皇帝

6

都是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