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深思。
樊噲(前242--前189年),沛人,出身微寒,早年以屠狗為業(yè)。是呂后的妹夫,深得劉邦、呂后的信任,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zhàn)將,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的軍事將領。
樊噲作為劉邦的連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劉邦忠心不二的功臣。
那為何劉邦在臨死之前,還要殺了樊噲呢?
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樊噲與呂后走的太近,關系太過密切,已經(jīng)影響到劉氏江山的穩(wěn)固。劉邦為了子孫后代著想,必須要鏟除呂后的羽翼,樊噲在劫難逃。
在楚漢戰(zhàn)爭期間,劉邦為了對抗項羽,不得已分封了許多異姓諸侯王,這對劉邦取得天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在漢朝建立以后,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劉氏政權的穩(wěn)固。樊噲在追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的過程中,東征西討,居功至偉。
但在異姓諸侯王清除的差不多的時候,劉邦又開始清理那些威脅劉氏政權的功臣啦。
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箭傷發(fā)作病倒了。此時,劉邦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征討。
樊噲帶兵出征之后,就有人對漢高祖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等到皇帝百年之后,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防范。”?
劉邦對于呂后干預朝政,早就不滿,感覺這個事情比較嚴重。于是,劉邦決定臨陣換將,采納陳平的計謀,用周勃換掉樊噲,而且讓陳平、周勃殺掉他,要求陳平盡快把樊噲的腦袋給取回來。
但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皇上的重臣,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萬一皇上后悔了,我們怎么辦?再說皇上病重,呂后姐妹必然會在皇帝身邊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于我們。”
?周勃一聽,也沒了主意,便問:“難道要把樊噲放了不成?”
陳平說:“放了肯定不行,咱們不如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回長安,讓皇上自己處理!
但他們還沒有回來,劉邦就駕崩了,樊噲?zhí)舆^這一劫。
劉邦死后,呂后專權,陳平懼怕呂后怪罪,就立馬趕回長安,跪在劉邦靈前,大哭道:“您讓我們就地處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他押解回來,想讓您自己處理,可您卻走了,這究竟咋辦呢?”
呂后姐妹一聽,樊噲還活著,都松了一口氣。隨后釋放了樊噲,并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其實,這事很簡單,不管你功勞多大,不管你關系多么密切,只要你威脅到了帝王政權的穩(wěn)固,就格殺勿論。不管是真還是假,哪怕是空穴來風,防患于無,一律不可避免。
伴君如伴虎,無人例外。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有例外。手再大也遮不住天,即便是帝王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樊噲是幸運的,但劉邦最終也落在了陳平等人的股掌之中。
這不能僅僅歸于天意,許多事還是在于人謀。